赛龙舟阅读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赛龙舟阅读答案

【篇一:《端午日》答案(教师版)】

导航】

1.了解端午的习俗;感受赛龙船的精彩场面。

2.品味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

3.学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

1.【端午】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

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

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

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

人节、龙日、午日、灯节、

五蛋节等等。更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2.【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

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

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

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

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

更热爱苗族,并在其百分

之九十五以上的文学作品中描述苗族。由此我们看出沈从文在心底

深处是把自己当苗族人看

的。

他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

境地区。1924年开

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

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

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

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

病逝于北京。

【语基扫描】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二、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三、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b____,

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a.强壮粗大 b.结实伶俐

c.健康伶俐 d.结实粗大

(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b____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_______

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立即纯粹 b.即刻单纯

c.即刻单调 d.顿时纯粹

【援疑质理】

【问题探究】(答案见教参)

1. 阅读课文,说说湘西地区的端午日都有哪些民俗风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赶鸭子。

2.文章描写了哪三个场面来展现茶峒人端午日看赛龙舟的欢腾热闹场景的?

明确:(1)全茶峒人河边观看划船;(2)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

况;(3)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3. 作者在文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河上赛龙舟,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正面描写:运用一系列准确生动的动词:

桨手:持一支短桨、向前划

带头的: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

擂鼓打锣的:单纯的敲打,调理下桨节拍作用:准确的动词抓住了赛龙舟的人不同的动作特征,表现赛船场面的热烈气氛。

(2)侧面烘托:

观众:莫不穿了新衣,莫不早早吃了饭出门,有身份的人莫不等在终点看龙舟比赛。三个“莫不”写出了全家出动、家家如此的观赛场面。

龙船:形体又长又窄,两头高高翘起,传神挥着朱红颜色长线。既突出了比赛用船的形体特点,又以色彩表现节日的喜庆热闹。

【学法指导】

1.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

2.安排材料注意详略得当;

3.场景描写渲染氛围;

【当堂训练】

1、课文中作者描写湘西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请从

文中找出有关内容加以概括。

(1)从前来参观活动的人来看,可谓是“全民参与”“官民同乐”;(2)从对竞赛获胜

者的奖励上来看,人们并非为了“红布”“银牌”“鸭子”,是为乐而竞赛;(3)从参赛的人

来看,大家精诚合作,真诚相待。

2、从文中“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你得到什么启发?

【写作积累】《沈从文散文选读》

【作业布置】

(一)

(a)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b)船只的形式,和平常的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

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上朱红颜色长线。(c)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

才拖下水去。(d)桨手每人① (a.握b.拿c.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

向前划去。(e)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②(a.握b.拿c.持)两

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选退。(f)擅鼓打锣的,多③(a.蹲b.坐c.站)在船

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④ (a.指挥b.调

节c.调理)下桨节拍。(g)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

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7、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上合适的动词。

①()②()③()④()

8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这句话应放在文中

__________句之前。

9、给上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0、文中加点的“划”能否换成“撑”,“挥动”能否换成“摇动”?

(附答案:7.①c②b③b④c 8、d9、第一层( “划船的事??才拖下

水去”):

写划船前的准备。第二层(“每只船可坐?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介绍船上赛手的

配置。第三层(“一船快慢??种种情形):写龙舟竞赛盛况。10、“划”不能换成“撑”,

因为“划”速度快,“撑”速度慢,且“撑”的动作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

选手是坐在船上的,所以用“划”更确切。“挥动”不能换成“摇动”,“挥动”这个动

词更有节奏感,符合带头人的身份,而“摇动” 缺乏节奏感,所以不

恰当,不能互换。

11、说明龙舟竞赛需要集体的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二)话说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

的名称,据魏文帝曹

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

阳数相重,故称之

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

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

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

这两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