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中心句 群文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发现——奇妙的中心句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议题:用抓中心句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选文:语文s版教材第19棵《我的发现》,贵州人民出版社群文阅读教材《读海》《庐山的云雾》《梧桐树》。
学习目标:
1、学会在精读课文中寻找中心句,围绕中心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比较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2、学会快速地抓课文的中心句,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的简洁而完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拉开屏幕)孩子们,当你们看到本节课标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生1:我的发现是什么?生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生3:我的发现有趣吗?
师: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带着同学们的这些疑问,继续走进课文《我的
发现》。(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读一下这篇课文的自读提示?
师:好,请坐。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篇课文的自读提示,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将你觉得有趣的段落多读几遍,开始吧。
师:谁愿意用朗读的方式,来给大家分享课文中的“我”有哪些发现?预设:
生1:徐老师这段(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徐老师脚步声如此轻快)
生2:李校长这段(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了李校长脚步声是那么轻柔)
生3:何老师这段(也谢谢你的勇敢,如果语气读得再重一些,就更棒了)
生4:高老师这段(很好,你朗读出了奇怪的语气)
生5:陈老师这段(不仅人长得帅气/好看,声音也那么动听)
生6:第一段(你朗读的声音真甜美)
二、初步认识和理解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
师:刚刚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了这么多“我”的发现,那你们有没有觉得,有一段与其他段落不同?哪一段?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预设:生: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你找得可真准呢,你能说一说它不同在哪里吗?
预设:生: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包括了其他自然段的内容。
师:是的,你们说得太好了。第一段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它的位
置在?(开头)。中心句在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它会像领袖一样,总领着我发现的全部内容,起到总领下文作用。(板书)其实,只要我们牢牢地抓住了课文中心句,就能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谁来试一试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指名说
师小结:
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像文中的“我”一样,不断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脑子去想,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奇趣与奥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群文阅读中探索与发现——中心句的奇妙。
三、拓展阅读,深入体会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
(一)出示课件,教师示范,完成引学单。
(二)小组合作探究
找一名同学读一下自读提示:
读快速阅读全文。
划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思思考中心句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
说围绕中心句概括主要内容
师: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快速读文,先自己思考。现在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形成统一的观点。
小组汇报:(每人汇报其中的一项)
1.交流《读海》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
师:在这里中心句在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在结尾这样写呢?它就像女孩梳辫儿最后扎上的蝴蝶结,总结收尾(板书)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说,3人)生:是的,我知道大海是一书,永远永远也读不完....
生:大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师:看来在这首小诗中,只要抓住了中心句,就能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
2、交流《庐山的云雾》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你找到了吗?
预设一:有两种或几种不同观点
预设生:我找到的是最后一句“云遮雾绕的庐山,真让人流连忘返”师: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好,你们小组来说说。
预设生:我们找到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在中间,前面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后面写了它的瞬息万变。
师:哦~,现在出现分歧了,那是哪一句呢?
预设一:统一观点中心句在结尾“云遮雾绕的庐山,真让人流连忘返”
师:到底是怎样的云遮雾罩呢?
师: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
生:读文
师:庐山的云雾既像白色绒慢又像玉带,还像大海和天幕,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成庐山的云雾(生:千姿百态)
师:我们再接着看,眼前的云雾
生:读文
师:刚才、转眼间、明明是..变化仿佛就在一瞬间。所以作者也用了一个词来形成它?(生:瞬息万变)
师:如果只用“云遮雾罩的庐山,让我们流连忘返”,那对庐山的描述就不够完整了,那你看看哪一句话更适合呢?
预设生:“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
师:你们真是一群智多星。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藏在了文章的中间。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板书)师:那把这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可以概括成为?(指名回答后齐读)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
3、交流《梧桐树》:
师:最后这篇文章呢篇幅最长,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预设生:在文章的第一段“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朋友”。
预设生:在文章的第三段“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朋友”。师:他们两说的都是同一句话,但是位置不一样,那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4次
师:那我们可以说这句话是反复出现的。反复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师:作者多次的重复课件梧桐树对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师:抓住本文的中心句,谁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回答)生:《梧桐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