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三节、酶与固定化酶的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wk.baidu.com
有机溶剂提取:常用乙醇、丙酮等。
四、 固定化酶
1、概述
什么是固定化酶?
水溶性酶 水不溶性载体
固定化技术
水不溶性酶
(固定化酶)
• 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 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 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 自动化生产。固定化酶是近十余年发 展起来的酶应用技术,在工业生产、 化学分析和医药等方面有诱人的应用 前景。
1)网格型包埋法 (gel (lattic) entrapment) 又称凝胶包埋法
使用的多孔载体及其特点
凝胶
天然凝胶
包埋条件 酶活性
不变
强度

琼脂、海藻酸钙、 温和 角叉菜胶、明胶
合成凝胶
聚丙烯酰胺、光 聚合反应 部分失活 高 交联树脂
2)微囊型包埋法 (microencapsulation) 又称半透膜包埋法
• 第二步:采用适当的沉淀手段将酶 沉淀分离 • 第三步:收集沉淀,干燥,研磨成 粉,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填充剂等 做成粉末制剂。
1、酶的提取(extraction)

酶的提取液中含有微生物菌体杂质、蛋白、
多糖、脂类和无机盐等许多杂质,必须除去这 些杂质来提高酶的纯度。
利用酶的蛋白质的性质。

(1) 提取目标:
(1)载体结合法
根据吸附剂的特点分: 1)物理吸附法(physical adsortion) 作用力:氢键、疏水键 常用载体: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 璃、硅胶、羟基磷灰石、纤维素等。 此种方法得到的固定化酶,酶的活力损失少, 但酶与载体的结合力相当弱,酶容易脱落, 实用价值很小。
• 2)离子结合法(ion binding) 作用力:离子键 常用载体: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 CM-纤维素。 此法处理条件温和,酶活力损失少,结合力 较物理吸附法牢固。
固定化后酶性质的变化 ① 固定化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活性下降, 反应速度下降 原因是:酶结构的变化--空间位阻
② 固定化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A 贮存稳定性比游离酶大多数提高 B 操作稳定性提高 C 对热稳定性,大多数升高,有些反而 降低 D 对分解酶的稳定性提高 E 对变性剂的耐受力升高
• 2、酶的固定化方法
*固定化酶(细胞)的评价指标
(一)酶(细胞)的活力
固定化酶通常呈颗粒状,一般用于测定自然
酶活力的方法改进后才能用于测定固定化酶。
(二) 蛋白总量
1.双辛可宁酸法(BCA法)
2.考马斯亮蓝法
(三)半衰期
在连续测定条件下,固定化酶(细胞)的活 力下降为最初活力一半所经历的连续工作时 间,以t1/2表示。
a. 将目的酶最大限度地溶解出来。 b. 保持生物活性。

注意:温度升高,溶解度加大。但为防止酶
失活,

一般采用低温下(0~10℃)操作。
(2)提取原则
• a. 相似相溶。 • b. 远离等电点的pH值,溶解度增加。
(3)提取方法:
A 盐溶液提取(盐析)
常用稀盐(常用NaCl)溶液(盐溶),
对酶稳定性好、溶解度大 ,最常用。 B 酸、碱溶液提取
第六节、酶与固定化酶的生产
• 1949年,用液体深层培养法进行细菌 α淀粉酶的发酵生产,揭开了近代酶 工业的序幕。 •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酶大多采用微生 物发酵生产。
•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酶的生产的优 点: 1、微生物品种繁多、生产不受季节、气 候和地域的限制 2、容易培养,繁殖快、产量高 3、易变异,通过改变培养条件使酶的性 能更适合生产的需要。
控。
酶发酵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
试管菌种培养
茄瓶菌种培养 孢子(菌体)悬液制备 种子罐菌种培养 发酵罐发酵 发酵液预处理 酶的分离纯化精制
摇瓶菌种培养
二、酶发酵过程中的一些简单技术问题
1、培养基的选择 (1)诱导剂的影响 在某些酶的生产中,当培养基中不存在诱 导物时,酶的合成便受阻。如淀粉、蔗糖、 纤维素分别是淀粉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 的诱导物。 当诱导物存在时,酶的生成量可以是原来 的几倍到几百倍。
常用的偶联反应有:重氮化法、
叠氮法、溴化氰法、烷基化法等。
•优点:酶与载体结合牢固,不会轻
易脱落,可连续使用。
•缺点:反应条件较激烈,易影响酶
的空间构象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回 收率低。
(2)交联法(crosslinking)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的
固定化方法。
双功能试剂:
常用的是戊二醛 O O
(1)温度 发酵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合成菌体的细胞物质和酶 吸热反应 菌体生长时分解培养基营养物质 放热反应 菌体繁殖旺盛时:放热和搅拌的机械热决定了必 须降温; 而在发酵初期,需要保温 发酵罐的热交换装臵:排管、蛇管、夹套等。
(2)pH值的控制 缓冲溶液或者改变培养基组分的比例。 (3)溶解氧: 通风和搅拌。
• 酶浓度高时,交联发生在分子间,酶变为
不溶态。
缺点:
(1)反应条件激烈,酶分子的多个基团被交 联,酶活力损失大。 (2)制备的固定化酶颗粒较小,给使用带来 不便。
(3) 包埋法(entrapment)
将酶用物理的方法包 埋在各种载体(高聚物) 内。分为: 网格型:将酶包埋在高 分子凝胶细微网格中。 微囊型:将酶包埋在高 分子半透膜中。
• 研究热点——光交联树脂包埋法
例:相对分子量为1000-3000的光交联聚氨酯 预聚物等,加入1%左右的光敏剂,加水配成 一定浓度,加热至50℃,然后与一定浓度的细 胞悬浮液混合均匀,摊成一定厚度的薄层,用 紫外照射3min,就可制得。
研究热点————无载体固定化法
靠细胞的自身絮凝作用
固定化细胞的性质
先利用葡萄糖。待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产 生了两个对数生长期中间隔开一个生长延滞期的“二 次生长现象”(diauxie或biphasic growth)。
这一现象又称葡萄糖效应,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葡萄糖降解 物阻遏了分解乳糖酶系的合成。 此调节基因的产物是环腺苷酸 受体蛋白(CRP),亦称降解物 基因活化蛋白(CAP)。
(1)酶产量高 (3)遗传性能稳定,不易退化
(2)易培养(生长速率高、营养要求低)
(4)易分离提纯
(5)安全可靠(不是致病菌)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
1)样品的采集:从富含该酶作用底物的场所采集样

2)富集培养: 投其所好,取其所抗
3)分离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pure culture)。
4)初筛:选出产酶菌种,以多为主。
H — C — CH2 — CH2 — CH2 — C — H
戊二醛有两个 醛基,均可与酶 或蛋白质的游离 氨基反应,使酶蛋 白交联。
此法与共价结合法利用的均是共价键, 不同之处:交联法不使用载体。
交联法
交联反应既能发生在分子间,也可发生
在分子内。
• 酶浓度低时,交联发生在分子内,酶仍保
持溶解状态。
是衡量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六、酶的修饰
1、酶化学修饰的目的 1.限制酶大规模应用的原因:
1)细胞外稳定性差;
2)酶活性不够高; 3)具有抗原性。
2. 改变酶特性有两种主要的方法:
1)通过分子修饰的方法来改变已分离出来 的天然酶的活性。
2)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变编码酶分子的 基因而达到改造酶的目的。
对剪切力
敏感
色素、药物、香精、 酶等
大多数不敏感
醇、有机酸、氨基酸、 抗生素、核苷酸、 酶
敏感
疫苗、激素、 抗体、酶
主要产物
• 固定化细胞的特点
类型: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生理状态:死细胞(完整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 活细胞(增殖细胞、静止细胞、完整细胞) 形状:颗粒状、块状、条状、薄膜状或不规则形状。 最多使用:颗粒状珠体 使用周期:理论上讲,固定化增殖细胞保持了细胞原有的 全部活性,只要载体不解体,不污染就可以长期使用。
包埋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与其它固定化方法相比:
•优点:不与酶蛋白氨基酸残基反应,很少改变
酶的高级结构,酶活回收率高。
•缺点:只适合作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的酶。
五、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固定化
细胞种类 细胞大小/um 倍增时间/h 营养要求 光照要求 植物细胞 20-300 >12 简单 大多数要光照 微生物细胞 1-10 0.3-6 简单 不要求 动物细胞 10-100 >15 复杂 不要求
80
60
细胞 浓 度(OD)
40
20
0
0
2
4
6
8
时 间(h)
• 2、发酵条件的控制
固体培养:特别适合于霉菌培养 液体培养: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固定化细胞 :需要特殊的固定化细胞反应器 条件控制参数主要有:温度、pH、通气,搅 拌、消泡剂等。 这些条件间的相互关系要配合恰当才能使微 生物对酶的生物合成达到最佳状态
将一定量酶液包在半透性的高分子微 孔膜内 。半透膜:直径几十微米到几百 微米,厚约25nm。 半透膜孔径<酶分子孔径,小于半透膜 孔径的小分子底物和产物可以自由进出, 被称为“人工细胞”。
与网格型包埋法相比,微囊型包埋法的优点:
1)固定化酶颗粒小,有利于底物和产物扩散。 2)半透膜能阻止蛋白质分子渗漏和进入,注入 体内既可避免引起免疫过敏反应,也可使酶免 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具有较大的医学价值。 缺点:反应条件要求高,制备成本也较高。
(2)、分解代谢产物的阻遏影响 解决办法:采用利用较慢的碳源,低浓度补 料分批流加。 (3)、表面活性剂 可以提高酶产量: ① 在细胞膜的周围增大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② 改善了氧的传递速率而提高酶的产量 要求:无毒。 常用:TW80、聚乙烯醇、EDTA等
分解代谢物阻遏现象:
实验: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生长,优
吸附法
3)共价结合法(covalent binding or covalent coupling)
借助共价 键将酶的活性 非必需侧链基 团和载体的功 能基团进行偶 联。
偶联方法:
偶联成功与否取决于: •载体:功能基团:芳香氨基,羧基, 羧甲基等。 •酶分子:侧链非必需基团:羧基,巯 基,羟基,酚基,咪唑基。
• 微生物生产酶的发酵工艺十分复杂,设计 技术路线时要考虑菌种性能、酶系特点、 使用要求生产成本来合理选择。 • 对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对各个环节: 培养基消毒灭菌 种子培养及接种量 发酵罐的形式 工程管 理等步骤都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增加酶产 量。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选育的基本原理
优良产酶菌种应具备的条件
(1)固定化酶的优缺点 多次使用 可以装塔连续反应 优点: 纯化简单 提高产物质量 应用范围广 缺点: 首次投入成本高 大分子底物较困难
(2)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① 酶本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活性中心的氨基 酸残基,高级结构和电荷状态发生了变化。 ② 载体的影响 分配效应 空间障碍效应 扩散限制效应 ③ 固定化方法的影响
• 三、酶的工业提取
工业用酶制剂的型式:液体酶制剂和粉剂。 工业上以粉剂为主。 粉剂酶的工业提取简要概括为以下3个步骤
• 第一步: 对于胞外酶,一般可直接利用过滤或离 心方法,将菌体或其它悬浮杂质分离除 去。 对于胞内酶,则应首先收集细胞或菌体, 经细胞破碎使生化物质释放到液相中, 再将细胞碎片分离除去。
与固定化酶相比,固定化细胞的情况 比较复杂。 (1)有活性升高的现象。 (2)稳定性的增加 。 (3)最适温度和最适pH常保持不变。
(4)与固定化酶相比,固定化细胞省去了破 碎细胞提取胞内酶的过程,降低了制备成 本。 (5)保持了胞内原有的多酶体系,对于某些 需要多步催化的过程,一步即可完成。 如用固定化短杆菌细胞连续生产丙烯酰胺。
5)复筛:选出产酶水平相对较高的菌株,以质为 主。
一、微生物酶的类型
1.胞外酶:大多是水解酶(如淀粉酶、蛋白酶、 纤维素酶、果胶酶),是微生物为了利用环境 中的大分子而释放到细胞外的,即使胞外浓度
很高,胞内也能维持较低水平,受到的调节控
制少。
2.胞内酶:指合成后仍留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
酶,酶活性和浓度受到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调
•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
活动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该细胞能进行正
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又称固定化活细
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 最常用的细胞固定化方法----包埋固定法
聚丙烯酰胺,琼 脂等
包埋法是在细胞自身并不与凝胶基体发生化学 键合的情况下将其包埋在半透性聚合物颗粒 (或膜)内的一种固定化方法。包埋法的最大 优点是能较好的保持细胞内多酶系统的活力, 可象游离细胞那样进行产物的发酵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