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合集下载

《生理学》复习题 神经系统(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 神经系统(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神经系统【第十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神经递质2.受体3.突触4.化学突触5.电突触6.反射中枢7.生命中枢8.运动终板9.运动单位10.牵涉痛11.腱反射12.γ-环路13.牵张反射14.脊休克15.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16.内脏脑17.自主神经系统18.皮层诱发电位19.强化20.自发脑电活动21.第二信号系统22.条件反射的消退23.语言优势半球24.中枢延搁25.后发放2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二、填空题1.人类两大信息系统是_____和_____.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3.外周神经包括_____和_____.4.根据中间神经元对后继神经元效应的不同,可把神经元分为_____和_____.5.根据突触的活动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将其分为_____突触和_____突触。

6.典型突触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组成。

7.E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

I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

8.外周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9.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_____和_____.10.M型受体属_____受体,可被阿托品选择性阻断。

11.肾上腺素受体主要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12.中枢神经元之间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基本联系方式。

13.中枢抑制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14.脊髓浅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_____和_____感觉。

1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_____,它可与终板膜上_____受体相结合。

16.脊髓深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和_____感觉。

17.当脊髓半离断时,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深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必修第章第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必修第章第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2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思考感悟 1.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刺激传出神经, 则反射能发生吗? 【提示】 不能
.
3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二、兴奋及其传导 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_显__著__活__跃___状态的过程。兴奋的传导方式—— 神经冲动(电信号)。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 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 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 ,兴奋传递方向:→。
.
27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例1 (2011年河南信阳调研)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28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_______(是/否); 若M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动物在寒冷环境中, 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写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 泌增加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 方向是由
.
31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解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 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中是消耗 能量的。反射弧有五部分结构,且该五部分是 缺一不可的,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 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然后神经分泌细 胞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 的分泌,不过这属于体液调节部分。兴奋在神 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同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 反,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 流向兴奋部位。

中专护理、助产、康复专业《解剖学基础》题库:第12章 神经系统

中专护理、助产、康复专业《解剖学基础》题库:第12章 神经系统

中专护理、助产、康复专业《解剖学基础》题库第12章神经系统单项选择题1.在周围神经系内,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称()A.纤维束B.白质C.神经核D.神经节2.在中枢神经系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结构称()A.纤维束B.白质C.灰质D.神经节3.中枢神经系内,起止与功能相同的一束纤维称()A.纤维束B.白质C.神经D.网状结构4.神经核()A.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而成的团块状结构B.由形态不同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而成C.由形态不同和功能不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D.以上都不对5.脑神经核是指()A.神经元细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B.与神经冲动传导有关的灰质团块C•脑干内的灰质团块D.脑干内与躯体运动调节有关的灰质团块6.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的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是()A.纤维束B.网状结构C.神经核D.白质7.脊髓前角主要含有()A.联络神经元B.感觉神经元C.交感神经元D.运动神经元8.脊髓外侧索的上行传导束是()A.皮质脊髓前束B.脊髓丘脑侧束C.皮质脊髓前束D.脊髓丘脑前束9.脑干包括()A.脑桥、中脑、间脑B.脑桥、中脑、延髓C•脑桥、脊髓、延髓D.中脑、间脑、小脑10.从脑干背侧面出脑的神经是:()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三叉神经D.展神经11.与中脑背侧相连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三叉神经D.展神经12.有关小脑的描述,何者为错()A.表面是小脑皮质B.深层为髓质C.是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D.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13.丘脑的描述中何者错()A.位于中脑的头端B.每侧背侧丘脑都被白质板分隔为前核、内侧核、外侧核C.外侧膝状体与听觉传导有关D.丘脑外侧核的腹后核是皮质下的感觉中枢14.关于背侧丘脑的描述何者错误()A.是间脑背侧的一对灰质团块B.每侧背侧丘脑都被白质板分隔为前核、内侧核、外侧核C.外侧膝状体与听觉传导有关D.丘脑外侧核的腹后核是皮质下的感觉中枢15.属于下丘脑的结构是()A.垂体B.杏仁体C.视束D.乳头体16.大脑中央沟:()A.分隔额叶和颞叶B.分隔额叶和顶叶C.分隔颞叶和枕叶D.分隔颞叶和顶叶17.躯体运动区位于()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B.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C.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D.颞横回18.听觉中枢位于()A.颞上回B.颞下回C.颞横回D.海马旁回19.有关内囊的表述错误的是()A.位于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B.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C.在端脑的水平切面上,呈开口向外的“V”形。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发育生物学教学组)目录: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 (1)第二章发育生物学试题总汇 (6)第三章试题参考答案 (14)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绪论1.发育和发育生物学2.发育的功能3.发育生物学的基础4.动物发育的主要特点5.胚胎发育的类型(嵌合型、调整型)6.研究发育生物学的主要方法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2.细胞定型及其时相(特化、决定)3.细胞定型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自主特化、有条件特化)4.胚胎发育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镶嵌型发育依赖型发育)5.形态决定子6.胞质定域(海胆、软体动物、线虫)7.形态决定子的性质8.细胞命运渐进特化的系列实验9.双梯度模型10.诱导11.胚胎诱导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1.细胞表型分类2.差异基因表达的源由3.了解基因表达各水平的一般调控机制第三章转录后的调控1.RNA加工水平调控2.翻译和翻译后水平调控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1.信号传导2.了解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外信号传导途径第五章受精的机制1.受精2.受精的主要过程及相关知识3.向化性4.顶体反应5.皮质反应第六章卵裂1.卵裂特点(课堂作业)2.卵裂方式3.两栖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的卵裂过程及特点4.(果蝇)卵裂的调控机制第七章原肠作用1.了解原肠作用的方式:2.海胆、文昌鱼、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的原肠作用基本过程与特点第八章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1.三个胚层的发育命运第九章胚胎细胞相互作用-诱导1.胚胎诱导和自动神经化、自动中胚层化2.胚胎诱导、异源诱导者3.初级诱导和次级诱导、三(多)级诱导4.邻近组织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5.间质与上皮(腺上皮)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第十章胚轴形成1.体形模式2.图式形成3.果蝇形体模式建立过程中沿前后轴不同层次基因的表达4.果蝇前后轴建立的分子机制5.果蝇背腹轴形成的分子机制第十一章脊椎动物胚轴的形成1.什么是胚轴2.两栖类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3.了解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第十二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体节形成机制1.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后轴形成2.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背腹轴形成3.脊椎动物体节分化特征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神经系统的组成来源(神经管、神经嵴、外胚层板)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脊髓、大脑、小脑、核团)神经系统发生过程中的组织与调控(位置、数目)2.神经系统的功能建立3.神经突起(树突和轴突)4.局部有序投射5.突触第十四章附肢的发育和再生1.附肢的起源2.附肢的早期发育附肢发育中外胚层与中胚层的相互作用附肢发育中轴性建立3.附肢再生(再生过程、再生调节)第十五章眼的发育1.视泡发育、分化2.晶状体发育、分化3.晶状体再生4.角膜发育第十六章变态1.变态2.昆虫变态的激素调控3.两栖类变态的激素调控第十七章性腺发育和性别决定1.哺乳动物的性腺发育2.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3.果蝇的性别决定4.雌雄同体、环境性别决定第十八章生殖细胞的发生1.精子发生:特点,过程2.卵子发生:特点,过程第十九章干细胞1.干细胞2.干细胞分类3.了解干细胞的应用第二十章动物发育的环境调控1.发育与环境关系2.环境对正常发育的调控3.环境对正常发育的干扰4.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发育生物学试题样题总汇一、填空题(每空1分)1.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命体发育的及其机制。

组胚教学大纲(8年制,第7版)

组胚教学大纲(8年制,第7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目录前言第14章消化管第1章组织学绪论第15章消化腺第2章上皮组织第16章呼吸系统第3章结缔组织第17章泌尿系统第4章血液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5章软骨和骨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6章肌组织第20章胚胎学绪论第7章神经组织第21章胚胎发生总论第8章神经系统第22章颜面和四肢的发生第9章眼和耳第23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10章循环系统第24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11章皮肤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第12章免疫系统第26章神经系统、眼和耳的发生第13章内分泌系统前言本大纲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版)》为依据,规定了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学科的教学要求。

由于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级临床医生,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十分基础的学科,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特别是病理学、生理学、产科学)最有用的知识。

按照这一原则,本大纲将教科书内容分为三级:1.掌握。

是课堂上主要讲授、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2.熟悉。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在考试的范围内。

3.了解。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应当浏览的内容(包括插入框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

在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中,如教师未于课堂讲授,则学生必须自学。

此外,教师可酌情讲授学科的新进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取精华;要注意培养对组织形态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本学科为80学时,理论课与实习课学时比约为5:4。

理论课通过教师讲课、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实习课通过观察标本,观看幻灯片、录相片等方式进行。

第1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学习方法的要点。

熟悉: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原理和主要过程,HE染色,PAS反应。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癫痫
0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
02
癫痫的症状包括抽搐、痉挛、意识丧失等,且常常反复发作。
03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 为主,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
04
预防癫痫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和早期 治疗等。
脊髓承担着从身体各部位向大脑传递 感觉信号的任务,将疼痛、温度、触 觉等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解释。
脊髓包含许多反射回路,可以在不涉 及大脑的情况下快速响应某些刺激, 如突然的疼痛。
运动传导
脊髓还承担着将大脑的运动指令传递 到肌肉和器官的任务,控制身体的运 动。
脊髓与脑部的联系
脑干连接
脊髓通过脑干与大脑相连,脑干 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如
丘脑
感觉丘脑
感觉丘脑是丘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和传递来自全身的 感觉信息。
联络丘脑
联络丘脑是丘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联络和整合各种感觉信 息。
下丘脑
• 下丘脑核团:下丘脑核团是下丘脑的一部分,主要参与自 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控制以及感觉和运动的整合。
03 脊髓解剖
脊髓的形态与结构
脊髓的长度与形状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 瘤、严重颈椎病等,手术治疗是 有效的方法,能够解除压迫、恢 复功能。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 碍,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手段,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神经系统疾病与病变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 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的 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朱大年《生理学》章节题库(神经系统的功能)【圣才出品】

朱大年《生理学》章节题库(神经系统的功能)【圣才出品】

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一、A型题1.控制生物节律性的部位是()。

A.延髓头端腹外侧部B.脑桥上部C.视交叉上核D.下丘脑后部E.延髓孤束核水【答案】C2.非特异投射系统()。

A.由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弥散地向大脑皮质投射B.向大脑皮质投射的区域狭窄,引起特定的感觉C.受到破坏时,动物将出现角弓反张现象D.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E.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答案】D【解析】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受到破坏时,动物将进入昏睡状态。

3.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B.房、室有共同的收缩的时间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的时间D.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E.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答案】B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表现在持续刺激条件下()。

A.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慢B.动作电位幅度变小C.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慢,幅度变小D.动作电位潜伏期延长E.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快【答案】A【解析】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是指当一个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起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

5.下列关于非突触化学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缺乏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特化结构B.递质的释放与神经末梢的曲张体有关C.目前认为只与肾上腺素神经元有关D.传递时间较长E.该方式在中枢和外周都存在【答案】C6.切除动物前庭小脑后,动物将表现为()。

A.站立不稳B.四肢乏力C.运动不协调D.静止性震颤【答案】A7.γ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是()。

A.直接诱发梭外肌收缩B.直接发动牵张反射C.使肌梭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D.引起腱器官兴奋【答案】C8.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是()。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B.突触蛋白Ⅰ磷酸化的程度C.进入前膜Ca2+的量D.突触小泡大小【答案】C9.脊髓损伤时,下列哪种感觉最不易被完全阻断?()A.触-压觉B.本体感觉C.温度觉D.痛觉【答案】A【解析】躯体感觉包括触-压觉、本体感觉、温度觉、痛觉等。

人体解剖学全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全ppt课件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 上窄下宽扁锥形 上口狭小前下斜 下口封膈分腹胸 容纳保护心肝肺 呼气下降吸气升
*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颅骨共23块(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1)脑颅:包括顶骨2、 颞骨2 、额骨1、枕骨1、 蝶骨1 、 筛骨1。 (2)面颅:包括泪骨2、颧骨2、腭骨2 、下鼻甲骨2 、上颌骨2 、鼻骨2、犁骨1、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
2)胸椎特点: 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
3)腰椎特点: 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பைடு நூலகம்
4)骶骨:呈三角形,前面主要结构有岬、骶前孔等。后面主要结构有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骶角是骶管麻醉时重要的体表标志。侧面主要结构有耳状面等。 5)尾骨: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 抓住要点能分辨 颈椎体小棘分叉 横突有孔最明显 胸椎连肋有肋凹 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体最大 棘突后伸宽又扁
*
3.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肋骨间为肋间隙,由肋间肌封闭。 (1)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向前下倾斜。 (2)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十二肋、十一肋、肋弓、剑突围成,膈肌就是附着于胸廓下口周围的骨面。 (3)胸廓的运动:吸气时,胸廓和肋上升。呼气时,胸廓和肋下降。
*
(二)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构成 。 1.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标志。

生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济宁医学院

生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济宁医学院

生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济宁医学院第一章测试1.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A:中枢的紧张性 B:外界干扰的情况 C: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D: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E:调定点的改变情况答案: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2.人体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A:血浆 B:组织液 C:细胞内液 D:脑脊液 E:淋巴答案:血浆3.动物实验发现,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保持相对稳定。

采用下列哪种研究方法可以证明这是自身调节的结果A:急性在体实验 B:急性离体实验 C:细胞培养 D:切片观察 E:慢性实验答案:急性离体实验4.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A:化学突触传递的原理 B: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C:运动时呼吸运动的变化 D:心脏的泵血过程 E:血液在心血管中的流动规律答案:化学突触传递的原理;骨骼肌收缩的原理5.下列关于稳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稳态是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B: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D: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E:维持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固定不变答案:稳态是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 B:正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反应 E:适应答案:反射7.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A: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B: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血液pH值维持相对恒定答案: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8.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B: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C:是一个闭环系统 D: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 E: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答案: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9.在维持机体稳态的自动调节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体液调节 D:负反馈调节答案:负反馈调节10.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脊髓则不能发生反射 B:没有大脑则不能发生反射 C: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D: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E: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答案: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的适应性反应;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11.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持久 B:缓慢 C:迅速 D:短暂 E:广泛答案:持久;缓慢;广泛12.自身调节的特点是A: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B:调节不够灵敏 C:调节幅度较小 D: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E:调节范围局限答案:调节不够灵敏;调节幅度较小;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生理功能的稳定;调节范围局限第二章测试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主要作用是:A:抗原的主要成分 B:离子通道的主要成分 C:离子泵的主要成分 D:受体的主要成分 E:细胞的骨架答案:细胞的骨架2.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A: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物质的脂溶性 D:膜通道的激活 E:膜两侧的浓度差答案:膜通道的激活3.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经载体易化扩散答案:经通道易化扩散4.阈值指的是:A: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E: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答案: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5.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B: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C: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D: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E: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答案: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6.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A: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B:传导速度慢 C:跳跃式传导 D:衰减性传导 E:单向传导答案:跳跃式传导7.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 B:需要膜蛋白帮助 C:顺浓度梯度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答案: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8.细胞膜的主动转运是借助于膜上A:泵蛋白的耗能过程 B:载体蛋白的耗能过程 C:受体蛋白的耗能过程 D:通道蛋白的耗能过程答案:泵蛋白的耗能过程9.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近K+的平衡电位 B: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 C: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 D: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答案: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10.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 B:低常期 C:绝对不应期 D:超常期答案:绝对不应期11.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 B: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的不同而改变 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 D:细胞膜任何一处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可传遍整个细胞膜答案: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12.将骨骼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A:肌浆 B:三联管结构 C:横管系统 D:纵管系统答案:三联管结构13.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Ca2+D:去甲肾上腺素答案:乙酰胆碱1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A:K+内流 B:Na+内流 C:K+外流 D:Ca2+内流答案:Na+内流第三章测试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需要血小板磷脂表面,后者不需要 B: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 C: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D: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E:前者需要Ca2+,后者不需要Ca2+答案: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2.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发生溶血症:A:Rh(-)母亲所怀Rh(+)胎儿B:Rh(+)母亲所怀Rh(+)胎儿C:Rh(-)母亲所怀Rh(-)胎儿D:Rh(+)母亲所怀Rh(-)胎儿E:父亲是Rh(-)、母亲为Rh(+)答案:Rh(-)母亲所怀Rh(+)胎儿3.草酸钾之所以能抗凝是因为:A:抑制凝血酶活性 B: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C:增强纤溶酶的活性 D:增强血浆抗凝血酶的活性 E:去除血浆中的Ca2+答案:去除血浆中的Ca2+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A: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 B: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 C:红细胞在生理盐溶液中破裂的特性 D: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E:红细胞对高渗溶液的抵抗力答案: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5.输血原则是:A:输同型血,即交叉配血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凝 B:紧急情况下可大量输O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 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凝就可以输血 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做交叉配血 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献血员血液不必做交叉配血答案:输同型血,即交叉配血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凝6.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 B:血浆渗透压变化时,红细胞的脆性发生变化 C:血浆晶体渗透压决定了血管内外水平衡 D: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蛋白 E:血浆蛋白减少时,血浆渗透压将明显降低答案: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7.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A:叶酸 B:铁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K 答案:铁8.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A:溶血 B:叠连加速 C:血栓形成 D:脆性增加答案:叠连加速9.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B:与血浆容积之比 C:与血管容积之比 D:与白细胞容积之比答案: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血浆中特异性凝集素类型 B:血浆中特异性凝集原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类型 D: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类型答案: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类型11.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红细胞比容增大 D: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答案: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12.肝素抗凝的主要机理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C: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D:去除Ca2+的作用答案: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13.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雄激素答案:促红细胞生成素14.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A:1.9%尿素溶液 B:0.85%NaCl溶液 C:10%葡萄糖溶液 D:20%甘露醇溶液答案:0.85%NaCl溶液第四章测试1.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答案: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2.在心肌的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A:等容收缩期延长 B:每搏输出量不变 C:射血期延长 D:心室充盈期延长 E:等容舒张期延长答案:等容收缩期延长3.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平台期复极化的机制 B:3期复极化的机制 C: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D: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E:1期复极化的速度答案: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4.兴奋在心脏中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A:房室交界 B:左、右束支 C:浦肯野纤维 D:心室 E:心房答案:房室交界5.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A:舒张中期末 B:舒张早期结束 C:舒张期结束 D:收缩早期结束 E:收缩期末答案:舒张早期结束6.心动周期是指A: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B: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C:心率变化周期 D:心音活动周期答案:心脏机械活动周期7.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A:第一心音 B:第二心音 C:第四心音 D:第三心音答案:第二心音8.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自律性 B:传导性 C:收缩性 D:兴奋性答案:自律性9.可引起心肌传导性降低的因素是A:0期除极幅度增大 B:心肌细胞部分去极化 C:0期除极速度增大 D:细胞长度缩短答案:心肌细胞部分去极化10.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A:小动脉口径 B:血液粘滞度 C:红细胞数目 D:血管长度答案:小动脉口径11.下列哪项引起静脉回心血量减少A: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增大 B:平卧体位 C:呼气动作 D:心脏收缩力量增强答案:呼气动作12.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是A:动静脉短路 B:微动脉 C:真毛细血管 D:通血毛细血管答案:真毛细血管13.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A:有效滤过压 B:毛细血管血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答案:有效滤过压14.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组胺 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去甲肾上腺素答案:去甲肾上腺素15.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A: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B:升高动脉血压 C:减弱心血管活动 D:降低动脉血压答案: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第五章测试1.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B: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气体 C:胸内压大于肺回缩力 D:在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无变化 E:有利于胸腔内静脉血回流答案:有利于胸腔内静脉血回流2.正常情况下对肺泡气分压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A:余气量 B:补吸气量 C:补呼气量 D:深吸气量 E:功能余气量答案:功能余气量3.氧离曲线右移是因为:A:H+浓度下降 B:血液PCO2降低 C:血液pH升高 D: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E:体温升高答案:体温升高4.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主要作用是:A:调节脑脊液的[H+],维持中枢pH环境 B:在机体低氧时维持对呼吸的驱动C:当中枢化学感受器受抑制时维持机体对CO2的反应 D:当动脉血PCO2突然增高时引起机体快速呼吸反应答案:在机体低氧时维持对呼吸的驱动5.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C: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 E: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答案: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6.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 B: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C: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 D: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0.64 答案: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7.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A:肺自身的扩大和缩小 B:肺的弹性回缩 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胸廓自身的扩大和缩小答案: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8.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B:使肺顺应性减小 C: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D: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答案:使肺顺应性减小9.实验中切断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A:呼吸节律不变 B:幅度减小 C:频率加快 D:吸气时程延长答案:吸气时程延长10.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生理因素是A:2,3-DPG B:H+ C:O2 D:CO2 答案:CO211.肺换气的结果是A: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静脉血中氧含量增加 D:肺泡中的氧含量降低答案: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2.CO2使呼吸加深加快的主要途径是通过A:通过肺牵张反射 B:外周化学感受器 C:中枢化学感受器 D:作用于呼吸肌答案:中枢化学感受器13.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功能余气量答案:时间肺活量14.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A:深吸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补吸气量 D:余气量答案:功能余气量15.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A:吸气初和呼气初 B:呼气初和呼气末 C:呼气末和吸气末 D:吸气末和呼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初答案:呼气末和吸气末第六章测试1.关于紧张性收缩的叙述,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 B:有助于消化液渗入食物中 C:当紧张性收缩减弱时,食物吸收加快 D:有助于消化管保持正常的形态和位置答案:当紧张性收缩减弱时,食物吸收加快2.关于消化道运动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磨碎食物 B:使食物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 C: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D:向消化道远端推送食物答案:使食物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3.关于胃排空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胃的蠕动是胃排空的动力 B: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最慢 C:混合性食物在进餐后4~6小时完全排空 D:液体食物排空速度快于固体食物答案: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最慢4.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A:胰液 B:唾液 C:胃液 D:胆汁答案:胰液5.胆汁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B:中和一部分胃酸 C:乳化脂肪 D:促进蛋白质的吸收答案:促进蛋白质的吸收6.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于:A:胃 B:小肠 C:结肠 D:食道答案:小肠7.糖吸收的分子形式是:A:淀粉 B:多糖 C:寡糖 D:麦芽糖 E:单糖答案:单糖8.迷走神经兴奋时不引起A:胃平滑肌收缩 B:胃肠道括约肌收缩 C:胰液分泌增加 D:胃液分泌增加答案:胃肠道括约肌收缩9.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实现的A:壁内神经 B:交感神经 C:迷走神经 D:促胃液素释放答案:迷走神经10.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A:消化道 B:甲状腺 C:肾上腺 D:脑垂体答案:消化道11.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不敏感A:牵拉 B:化学物质 C:电刺激 D:温度答案:电刺激12.关于铁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铁在碱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 B: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亚铁而促进铁的吸收 C:急性失血患者、孕妇、儿童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铁的吸收也增加 D: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答案:铁在碱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13.离体小肠置于适宜的环境中仍然能进行很好的节律性收缩运动,表明小肠平滑肌A:兴奋性高 B:传导性好 C:伸展性好 D:有自律性答案:有自律性第七章测试1.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A:肝糖原 B:ATP C:脂肪酸 D:磷酸肌酸答案:ATP2.体内不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是:A:电能 B:势能 C:渗透能 D:热能答案:热能3.在寒冷环境中,下列哪项反应不会出现: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组织代谢提高,产热量增加 C:出现寒战 D: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答案: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4.环境温度升高时,机体能量代谢会增加,下列哪种分析不合理A:肌张力增高 B:酶的活性增强,生化反应速度加快 C:循环系统加强 D:呼吸功能加强答案:肌张力增高5.糖和脂肪混合氧化时的呼吸商称为A:非蛋白呼吸商 B:食物的热价 C:食物的卡价 D:呼吸商 E:氧热价答案:非蛋白呼吸商6.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g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B:氧化1g 食物,消耗1L氧气时所释放的能量 C: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D: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E:食物氧化消耗1L氧气所释放的能量答案:食物氧化消耗1L氧气所释放的能量7.对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体表面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B:正常范围是不超过正常均值的±10%~±15% C:单位是kJ/(m2·h) D:幼年高于成年 E:是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答案:是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8.正常人的体温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A:口腔温、腋窝温、直肠温B:腋窝温、口腔温、直肠温C:直肠温、腋窝温、口腔温 D:口腔温、直肠温、腋窝温 E: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答案: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9.机体最主要的散热部位是A:消化道 B:皮肤 C:肺 D:汗腺 E:肾答案:皮肤10.当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A:辐射 B:蒸发 C:对流 D:对流与蒸发 E:传导答案:蒸发11.体温调定点位于A:脊髓 B:下丘脑 C:大脑皮层 D:中脑 E:延髓答案:下丘脑12.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A:皮肤血流量减少 B: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 C:骨骼肌紧张性增加 D:发汗增加 E: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答案:发汗增加13.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E:生长素答案:甲状腺激素第八章测试1.当肾动脉压由120mmHg(16kpa)上升到150mmHg(20kpa)时,肾血流量的变化是:A:先增加后减少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改变 D:明显增加答案:无明显改变2.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B: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答案: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3.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A:出球小动脉血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C:全身动脉血压 D:入球小动脉血压答案: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4.参与尿液浓缩和稀释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肾素 B:血管升压素 C:血管紧张素 D:醛固酮答案:血管升压素5.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是:A: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醛固酮分泌增加 D: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答案: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6.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囊内压升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答案: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7.尿崩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不足有关?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B:醛固酮 C:肾素 D:血管升压素答案:血管升压素8.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A:尿失禁 B:尿崩症 C:无尿 D:尿潴留答案:尿失禁9.醛固酮释放的部位主要是A: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B: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C:肾上腺皮质网状带 D:肾皮质 E:肾上腺髓质答案:肾上腺皮质球状带10.直接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激素是A:心房钠尿肽 B:醛固酮 C:甲状旁腺素 D:抗利尿激素 E:前列腺素答案:抗利尿激素11.下列不是肾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是A:羟化的维生素D3 B:前列腺素 C:肾素D:血管升压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答案:血管升压素12.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血流量增加 C:醛固酮分泌减少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答案: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13.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意味着A:血糖浓度达到或刚超过肾糖阈 B: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 C:血糖浓度达到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 D:血糖浓度在正常水平 E:血糖浓度超过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答案:血糖浓度达到或刚超过肾糖阈14.肾功能生理意义的叙述,下列哪项最完整A:产生生物活性物质 B: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C:维持酸碱平衡 D:调节水、盐代谢 E:排泄代谢终产物答案: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第九章测试1.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A:枕叶皮层 B:中脑 C:内侧膝状体 D:延髓答案:中脑2.关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锥细胞光敏度差 B:两种感光细胞的感光色素均有视紫红质 C:存在视杆和神经节两种感光细胞 D:中央凹处视杆细胞分布密集答案:视锥细胞光敏度差3.对视紫红质的正确叙述是A:光照时影响视黄醛分子构型改变 B:光越暗,被分解的愈多 C:强光下大多数处于合成状态 D:维生素A参与视蛋白的合成 E:是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答案:光照时影响视黄醛分子构型改变4.人眼颜色视野范围大小排列顺序是A:白>蓝>绿>红 B:白>红>蓝>绿 C:白>绿>蓝>红 D:白>蓝>红>绿答案:白>蓝>红>绿5.飞机上升和下降时,乘客做吞咽动作,其生理意义是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B:调节圆窗膜内外的压力平衡 C: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答案: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6.声波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卵圆窗时A:压强增大,幅度减小B:压强减小,幅度增大 C:压强增大,幅度增大 D:压强增大,幅度不变 E:压强减小,幅度减小答案:压强增大,幅度减小7.视杆细胞系统A: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辩力高 B: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辩力弱 C: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辩力弱 D:对光敏感度高,有色觉,分辩力弱 E:对光敏感度低,无色觉,分辨力高答案: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辩力弱8.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晶状体进行较大程度调节的是A:远视眼 B:近视眼 C:散光眼 D:正视眼 E:老视眼答案:远视眼9.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最高的原因是A:视锥细胞多而直径小,聚合联系 B:视锥细胞多而直径大,单线联系 C:视杆细胞多而直径小,聚合联系 D:视锥细胞多而直径小,单线联系 E:视杆细胞多而直径小,单线联系答案:视锥细胞多而直径小,单线联系10.老视眼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晶状体混浊 B:晶状体弹性减弱 C:角膜透明度改变 D:角膜曲率增大 E:房水循环不畅答案:晶状体弹性减弱第十章测试1.慢波睡眠的特征:A: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B:生长素分泌减少 C: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有利 D:多梦答案: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有利2.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第2章神经调节-【判断题】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章神经调节-【判断题】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判断题号内容修改× 1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 2 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周围神经系统中不含神经中枢。

√ 3 神经中枢是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形成的区域,负责调控特定的生理功能。

× 4 大脑包含左右两个半球,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 5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中枢、呼吸中枢等。

× 6 脑干含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心脏、血管的基本活动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有关。

×7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躯体运动和感觉的低级中枢。

×8 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分工负责管理除内脏外的感觉和运动。

×9 人的脑神经共12条,脊神经共31对。

×10 与脑相连的神经全是感觉神经,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全是运动神经。

×11 所有的器官都是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起控制。

√12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属于脑神经或者脊神经。

×1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14 交感神经会使内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使内脏活动增强。

×15 交感神经兴奋时,人的心跳加快,支气管、血管收缩,瞳孔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16 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的。

√17 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18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19 血管收缩受交感神经支配,血管舒张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20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药理学第26章整理

药理学第26章整理

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心力衰竭(HF)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按发生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

第一节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一)心力衰竭时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1.心肌功能变化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肌受损,表现为左心、右心或全心功能障碍。

大多数患者以收缩性心力衰竭为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射血分数明显下降,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其对正性肌力药物反应良好。

少数患者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主要是心室的充盈异常,心室舒张受限和不协调,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其射血分数下降不明显甚至可维持正常,对正性肌力药物反应差。

极少数由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所致的心力衰竭,心输出量并不减少甚或增高,表现为高输出量心力衰竭,该类患者用本章讨论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难以奏效。

2.心脏结构变化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心肌处在长期的超负荷状态,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能量生成障碍,心肌过度牵张,心肌细胞内Ca2+超载等病理生理改变引发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外基质堆积,胶原量增加,胶原网受到破坏,心肌组织纤维化等,心肌组织发生重构,表现为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

(二)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变化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会反射性增高。

这些变化在心衰早期可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但长期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可使心肌后负荷及耗氧量增加,促进心肌肥厚,诱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此外,高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尚可直接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坏死,使病情恶化。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心力衰竭时,肾血流量减少,RAAS被激活,RAAS的激活在心功能不全早期有一定的代偿作用,长期的RAAS 激活,使全身小动脉强烈收缩,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而致水钠潴留、低钾,增加心脏的负荷而加重心力衰竭。

突触、递质与神经系统

突触、递质与神经系统

医学ppt
25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医学ppt
26
神经系统是机体的主导系统:
全身各器官、系统均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 调节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保证机体的整体 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在此过程中,首先是借助于感受器官接受体内 外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脑和脊髓各级中枢神经 的整合,最后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各个系统的 活动,从而使机体得以反应多变的外环境,同时 也调节着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医学ppt
27
13100
检验科报告单(一)NO.0031220
姓名 张×× 性别 男 年龄 41 病案号 科 病房 床号
临床诊断
检查结果:急 普通 检号
项目
测定值
送检物
RBC 3.59×1012/L
送验目的
WBC 4.8×109/L
送检人 年 月 日 时 Hb
127g/L
医师
PLT 140×109/L
约60%的临床药物作用于突触部位(包括内外妇 儿耳鼻喉口等各科疾病).
医学ppt
17
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
1 突触前神经元内有合成该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和合成酶系 ACh:
2合成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囊泡, 3 当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囊泡内的神经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4 释放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引起生理效应,
医学ppt
9
(2)突触间隙:宽15-30 nm,间隙内存在糖蛋白 和细丝等物质,这些物质将前后膜牢固联系起来。
医学ppt
10
(3)突触后膜部分
突触后膜: 膜受体,离子
通道,等;
突触后膜内侧的一些 结构,如G-蛋白, 第二信使系统,有 关酶等组成成分。

内科学习题:第26 章肝性脑病

内科学习题:第26 章肝性脑病

第26章肝性脑病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890.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病因?A.病毒性肝炎肝硬化B.严重胆道感染C.上消化道出血D.肝硬化891.肝性脑病的脑性毒物主要是A.尿素B.NH3-C. NH4+D.谷氨酰胺892.氨是促发肝性脑病最主要的神经毒素,体内产生氨的主要部位是A.消化道B.肾脏C.肌肉D.肝893.关于氨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干扰脑细胞的三拨酸循环,使大脑细胞.的能扯供应不足B.增加脑对中性氨基酸的摄取,这些氨基酸对脑功能具有抑制作用C.直接干扰神经的电活动D.谷氨酸的合成增加导致脑星形细胞和神经元细胞肿胀894.假性神经递质包括A.酪氨酸苯丙氨酸B.酪胺苯乙胺C. 13经酪胺苯乙醇胺D.酪胺、苯乙醇胺895.女,53岁。

腹痛腹胀低热4周,表情淡漠嗜睡1天。

腹部B超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脾大及腹水。

对该患者诊断最有意义的阳性体征是A.键反射亢进B.Babinski征阳性C.扑翼样震颤阳性D.腹壁反射消失896.与肝性脑病患者睡眠倒错有关的神经递质是A. -y-氨基丁酸B.色氨酸C.去甲肾上腺紊D.苯乙醵胺897.关于肝性脑病临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轻微肝性脑病无任何临床症状B.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快C.慢性肝性脑病常发生干肝硬化、门体分流术后D.慢性肝性脑病多有明显诱因.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3期的临床表现?A.肌张力增高B.不能唤醒C.锥体束征阳性D.脑电图有三相波.男,45岁。

反复肝功能异常多年,尿少、双下肢水肿2年,加重2周。

口服吹塞米20mg,3次/口,尿量由500ml/d增至3500ml/d。

1天来昏睡,呼之有反应。

患者意识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A.脑血管意外B.肝肺综合征C.肝性脑病D,肝肾综合征.关于肝性脑病的诊断,正确的是A.有些肝性脑病易被误诊为精神病B.能正确回答问题时可排除肝性脑病C.脑电图正常时可排除肝性脑病D.无扑翼样震颤时可排除肝性脑病898.关千肝性脑病的治疗,不正确的是A.给予肥皂水灌肠.B. 口服新寄素C.禁用速效巴比妥类药物镇静D.积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男,50岁。

第26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26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4)心血管系统: 长期应用,由于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
可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自 发性骨折、延缓生长发育等。
6)中枢: 惊厥、癫痫、精神失常
111
库 欣 综 合 征 患 者
Moon-shaped face
7个月 ,8450g,114/52mmHg
Effets secondaires des Corticoïdes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与抗过敏作用 (3)抗休克作用
(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5)其它作用: 允许作用、血液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骨骼和骨骼肌、消化系统、退热作用等。
(1) 抗炎作用
①对抗各种原因所致炎症(物理、化学、生物、免疫等) ②炎症初期红、肿、热、痛症状减轻;
炎症后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瘢痕形成。 ③同时可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导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
作用途径
诱导淋巴细胞核DNA降解 影响淋巴细胞的物质代谢 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
2)抗过敏作用
在免疫过程中,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释放组胺 、5-羟色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和缓激肽等,从而引起一系列过敏性反 应症状。糖皮质激素被认为能减少上述过敏介质的产生,抑制因过敏反 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从而减轻过敏性症状。
心源性休克: 须结合病因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 补液补电解质等效果不佳时,合用超大剂
量皮质激素
4)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脑垂体
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5)局部应用: 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结膜炎、角膜炎、肛门搔

发育生物学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发育

发育生物学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发育

最新编辑ppt
42
神经嵴细胞的起 源与迁移
最新编辑ppt
43
小鼠躯干部神经嵴细胞的迁移
最新编辑ppt
44
HKN-1染色示鸡胚 躯干部神经嵴细胞 通过体节的前部向 腹侧迁移。
这些这些细胞迁移到边缘层内形成中间层细胞迁移到边缘层内形成中间层并开始分化形成一个类似大脑皮层板的始分化形成一个类似大脑皮层板的小脑小脑板cerebellarplatecerebellarplate最后一些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成神经细胞最后一些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成神经细胞群体从第四脑室壁的增生层群体从第四脑室壁的增生层rhombicliprhombiclip迁移到直接位于软膜下的区迁移到直接位于软膜下的区域形成一个次级增生层域形成一个次级增生层外颗粒层外颗粒层externalgranulelayerexternalgranulelayer
最新编辑ppt
17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沿着 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迁 移,并保持与神经胶质 细胞的紧密联系。
最新编辑ppt
18
大脑皮层(cortex)神经元细胞体与神经胶质 细胞紧密连接处的电镜照片。
最新编辑ppt
19
在小脑(cerebellum)皮层中,神经细胞是沿着伯格 曼胶质细胞(Bergamann glia)迁移的。
这些细胞迁移到边缘层内形成中间层并开 始分化,形成一个类似大脑皮层板的小脑 板(cerebellar plate)
最新编辑ppt
33
最后,一些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成神经细胞 群体从第四脑室壁的增生层——菱唇 (rhombic lip)迁移到直接位于软膜下的区 域,形成一个次级增生层——外颗粒层 (external granule layer)。外颗粒层中的细 胞通过发育中的小脑皮层,经过浦肯野细胞 层,再向内移动到它们在内颗粒层(internal granule layer)的最终位置。颗粒细胞是脊椎 动物小脑中最后形成的神经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作者 : 刘慧雯
单位 : 哈尔滨医科大学
目录
一 、神经组织的发生 二、脑的发生 三、脊髓的发生 四、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 五、神经系统相关内分泌腺的发生 六、相关畸形
教学要求
掌握 无脑畸形、脊髓裂和脑积水的成因。
熟悉 神经组织、脑和脊髓的发生过程。
了解 神经节、周围神经、垂体发生的过程。
本章小结
神经管的尾段分化为脊髓。套层分化为脊髓灰质,边缘层分化为白质,管腔演化为 中央管。管壁形态特征是具有包含运动神经元的基板、感觉神经元的翼板、以及作为两 侧之间连接板的一个顶板和一个底板。神经管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脊膜。
脑、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施万细胞、卫星细胞也来自于神经 嵴。
人胎腺垂体细胞超微结构(刘慧雯图)
A和B为胚胎第14周,C和D为胚胎第22周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松果体的发生
胚胎第5周,间脑顶板的室管膜上皮增厚,形成松果体板。第7周松果体板发生外突, 构成松果体囊。第8周松果体囊壁细胞增生,囊腔消失,形成一实质性松果样器官,即 松果体。松果体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均由神经上皮分化而来。其中松果体细胞出现早, 胚胎第8周即开始出现,第5个月增生明显,第6个月分化明显,细胞器逐渐增多,第8个 月已近似成年。神经胶质细胞出现较晚,胚胎第12周左右开始出现属于星形胶质细胞。 胚胎第3个月初,交(刘慧雯图) A.无脑畸形;B.露脑
几种脊柱裂(刘慧雯图) A.脊膜膨出(脊柱裂);B.脊髓空洞-脊髓膨出; C.脑膜脊髓膨出;D.脊膜膨出;E.隐性脊柱裂; F.脊髓裂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3.颅骨发育不全→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积水性脑膜脑膨出
1.皮肤; 2.骨; 3.脑膜; 4.脑; Ⅰ.脑疝; Ⅱ.脑膜膨出; Ⅲ.脑膜脑膨出
本章小结
神经系统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神经外胚层先形成神经管和神经嵴。神经管形成后, 神经上皮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管壁从内向外分为室管膜层、套层和边缘层。神经细胞和 神经胶质细胞逐渐发生和成熟,神经组织形成。
神经管的头段形成3个膨大的脑泡,依次为前脑泡、中脑泡和菱脑泡。第5周,形 成端脑(以后演变为两个大脑半球)、间脑、中脑、后脑(演变为脑桥和小脑)和末脑 (演变为延髓)5部分。端脑套层中的大部分细胞都迁至外表面,形成大脑皮质;少部 分聚集成团,形成神经核。中脑、后脑和末脑中的套层细胞多聚集成细胞团,形成各种 神经核。脑泡内的神经管腔演变为脑室。

脑的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一)脑泡的形成及其演变
1. 神经管头段→3个脑泡
前脑泡: 头段→左右端脑→大脑半球 尾段→间脑
中脑泡→中脑 菱脑泡: 头段→后脑→脑桥和小脑
尾段→末脑→延髓
2.神经管管腔→脑室
前脑泡: 左右端脑→左右侧脑室 间脑→第三脑室
中脑泡→中脑水管 菱脑泡: 第四脑室
A
➢ 套层外层成神经细胞→浦肯野细胞层;内层细胞则聚集成团→神经核 ➢ 颗粒层部分细胞向内迁移至浦肯野细胞层深面→内颗粒层
原外颗粒层细胞层→分子层
小脑的发生模式图
A.第8周中脑和菱脑背面观;B.第4个月的中脑;C.图A的矢状切面;D.图B的矢状切面; E.胚胎期的小脑皮质;F.出生后的小脑皮质

脊髓的发生
1.神经嵴;2.神经嵴细胞;3.神经管;4.体节;5.黑『色』素细胞;6.脊髓;7. 脊神经后根;8.脊神经节;9.卫星细胞; 10.脊神经节细胞;11.施万细胞;12.白交通支;13.脊神经;14.交感神经节细胞;15. 脊神经前根;16.前角;17.侧 角;18.后灰质背角;19.交感干神经节;20.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21.肾节;22.肠道神经丛;23.腹腔神经节
第4周
B
C
D
第6周
脑泡的发生和演变
AC.侧面观;BD.冠状切面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脑泡的发生及其演变
原基 神经管头段
原始分区 前脑泡
中脑泡 菱脑泡
二次分区 端脑
间脑
中脑 后脑 末脑
形成最后结构
构成脑室
嗅脑、纹状体、大脑半球 侧脑室、第三脑室前部
丘脑、视交叉、灰白结节、 乳头体、脑垂体神经部
第三脑室大部
前神经孔未闭会形成无脑畸形;后神经孔未闭会形成脊髓裂和脊柱裂。若颅内脑脊 液异常增多可引起脑积水。
谢谢观看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神经元的发生和成熟
1.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主要来源于神经上皮
成神经细胞(neuroblast)不再分裂,形态演变: 无极成神经细胞→双极成神经细胞→单极成神经 细胞→多极成神经细胞。
2.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来源于神经嵴
成神经细胞→感觉神经元 神经嵴细胞→ 交感神经节细胞 神经细胞的存活和突起形成受靶细胞产生的 神经营养因子调控,有大量神经细胞凋亡。
神经上皮细胞的分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三)神经胶质细胞的发生
1.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来自神经管的成神经胶质细胞
成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成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
2.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均由神经嵴细胞分化而成。 施万细胞 卫星细胞
神经嵴细胞 分化示意图
几种脑膨出示意图(刘慧雯图)
左:脑膜脑膨出 右:脊膜脊髓膨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脑积水
是一种颅内脑脊液异常增多的先天畸形, 多由脑室系统发育障碍、脑脊液生成和吸收平 衡失调所致,以中脑水管和室间孔狭窄或闭锁 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脑颅明显扩大,颅骨和脑 组织变薄,颅缝变宽。
脑积水
脑积水(刘慧雯图) 上:模式图;下:标本
脊髓的形态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3. 发育过程中脊髓与脊柱关系变化
➢ 3个月前,脊髓与脊柱等长,所有脊神经的发出处与相对应 的椎间孔处于同一平面
➢ 3个月后,由于脊柱快速增长,脊柱超越脊髓,脊髓的位置 上移
➢ 至出生前,脊髓下端与第3腰椎平齐,以终丝与尾骨相连 ➢ 脊髓颈段以下的脊神经根斜行,穿过相应的椎间孔。腰、骶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1. 神经管尾段分化为脊髓
套层→脊髓灰质,边缘层→白质, 管腔→中央管
2. 套层细胞增生
➢ 腹侧部增厚→左右基板→灰质前角(成神经细胞→躯体运动神经元) ➢ 背侧部增厚→左右翼板→灰质后角(成神经细胞→中间神经元)
➢ 细胞聚集于基板和翼板之间→侧角(成神经细胞→内脏传出神经元)
神经节及肾上腺髓质的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周围神经的发生
周围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构成,构成神经纤维的是神经细胞的突起和施万细胞。
1. 感觉神经纤维
脑、脊神经节细胞的树突 神经嵴细胞→施万细胞
2. 运动神经纤维
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来自脑干、脊髓灰质前角)+ 施万细胞

神经系统相关内分泌腺的发生
第10周 脑各部的分化(末脑)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大脑皮质的组织发生
1. 大脑皮质的发生分3个阶段,依次出现古皮质、旧 皮质和新皮质。
古皮质-海马、齿状回 旧皮质-梨状皮质 新皮质-面积最大,出生时已形成6层结构
2. 第8周,突触开始出现
其形成过程包括:轴突生长的终止、树突的发育、突触部位 的选择和突触的形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三)肾上腺的发生
肾上腺实质包括皮质和髓质,皮质来源 于脏壁中胚层,而髓质来源于神经嵴。
1. 肾上腺皮质的发生 2. 肾上腺髓质的发生
人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刘慧雯图)
可见两种分泌颗粒。左上角小图为局部放大

相关畸形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一)神经管缺陷
1. 前神经孔未闭→无脑畸形,常伴颅顶骨发育不全(露脑) 2. 后神经孔未闭→脊髓裂,常伴脊柱裂
于大脑, 套层细胞迁移至外表面,形成皮质; 于中脑、后脑和末脑,神经细胞聚集形成神经核。
叠加的大脑半球(刘慧雯图)
显示人胚大脑外形变化的比例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第7周
第10周 脑各部的分化(间脑和端脑)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第7周
第10周 脑各部的分化(中脑)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第7周
第20周人胎脑神经细胞(刘慧雯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三)小脑皮质的组织发生
小脑起源于后脑翼板背侧部的菱唇。
➢ 左右菱唇在中线融合形成小脑板(小脑原基)→外侧部膨大形成小脑 半球;中部变细形成小脑蚓
➢ 神经上皮细胞增殖迁至小脑板外表面,形成外颗粒层,此层细胞仍保 持分裂能力,在小脑表面形成一细胞增殖区,形成皱褶状小脑叶片
四叠体、被盖、大脑脚
导水管
小脑、脑桥
第四脑室
延髓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3. 脑曲的形成
➢ 脑泡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同时出现了几个不同方向的弯 曲。首先出现凸向背侧的颈曲和头曲(中脑曲)。前者位 于脑与脊髓之间,后者位于中脑部。
➢ 然后出现凸向腹侧的脑桥曲和端脑曲。位于脑桥和端脑处。
4.管壁的演变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一)垂体的发生
由拉特克囊与神经垂体芽结合形成。
1.腺垂体发生 口凹顶外胚层凹陷→拉特克囊(Rathke
pouch)→前壁增厚形成远侧部,后壁形成中间部(腺 上皮)。
2.神经垂体发生 间脑底部神经外胚层向腹侧延伸
→神经垂体芽→远端膨大形成神经垂体,起始段形 成漏斗柄。
垂体的发生
和尾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与终丝共同组成马尾
脊髓发育和脊柱的关系(刘慧雯图)

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