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 1下 数学】第9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较弱。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引导他们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设计一个加减法的框架,中间写上“解决问题”,然后列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看板书就能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9的解决问题(人教版)
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9的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9的数字特征,能够熟练地进行8、9的加减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8、9的数字特征2. 8、9的加减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8、9的数字特征,8、9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8、9的加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8、9的数字特征和加减运算。
2. 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8、9的数字特征。
3. 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0-7的数字特征和加减运算。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8、9的数字特征和加减运算。
2. 探究8、9的数字特征(1)让学生观察8、9的数字形状,引导学生发现8、9的数字特征。
(2)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8、9的数字特征。
3. 学习8、9的加减运算(1)引导学生运用8、9的数字特征进行加减运算。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运算方法。
(3)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8、9的加减运算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运用8、9的加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8、9的数字特征和加减运算知识。
(2)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课后作业(1)布置8、9的加减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8、9的加减运算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9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9 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基础数学问题的方法。
2.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 掌握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 1. 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和条件。
2.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案、板书设计、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学习内容,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解决问题的主题。
第二节:学习方法
1.示范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方法,引导他们清楚问题的关键点。
2.介绍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和学生一起实践。
第三节:练习与巩固
1.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系列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认真批改学生的练习。
第四节:拓展应用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应用所学知识,注重实际操作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
为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和巩固。
【同步备课】第9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4)(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最新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9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4)(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最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方程的建立和解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方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实际问题与方程展开,包括:1. 方程的概念:介绍方程的定义,使学生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
2. 方程的建立: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建立方程。
3. 方程的解法:教授学生如何解方程,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基本操作。
4. 实际问题的解决: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方程的建立和解法。
2.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决方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讲解方程的概念、建立和解法,通过例题示范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方程的建立3. 方程的解法4. 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方程的建立和解法。
2. 选做题:探索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方程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PPT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物品买卖、距离计算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问题提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自然导入方程的学习。
2. 新课讲解方程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天平平衡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强调方程是表示两个量相等的数学语句。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 课后作业
01 课后练习十二第2、3题。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6 - 4 = 2 (个)
4. 小明和小芳在玩套圈游戏。 我套上了4个圈。
(2)他俩一共投了多少个圈?
6 + 3 = 9 (个)
5. 想一想,填一填。
?
9只
9 - 4 = 5 (只)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共…” 就是把两部分合 起来,用加法计算 。
求“还剩…” 就是在总数中去 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9−5= 4 8−6= 2 7−4= 3 4+4= 8 3+5= 8 7+2= 9 5+2= 7 8−7= 1 4+5= 9 8−8= 0
6+3= 9 9−2= 7 0+8= 8 9−0= 9 9−6= 3
2. 看一看,填一填。 (1)一共有几个汤圆?
我吃了3个。
3 + 6 = 9 (个) 一共有 9 个汤圆。
5பைடு நூலகம்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
• 学习目标
• 1.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联系,会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 2. 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 方法并列式计算,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可以构成一个数学 问题。
一共多少个?
9个
4 + 5 = 9 (个) 9 - 3 = 6(个)
你是怎么想的?
可爱的小鹿
粗壮的大树 说一说:你看到些什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9课时 解决问题)课件
探究新知
买这两件商品, 500元够吗?
知道了什么?
探究新知
358+218=
怎样解答?
我想把358和218加起来, 看看超没超过500。
探究新知
可以这样想。
炒锅超过了300元,吹风机超过了200元。 300+200=500,带500元肯定不够。
探究新知
解答正确吗?
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炒锅,剩下不 到200元,肯定不够买吹风机。 即使炒锅300元,500-300=200, 剩下的钱也不够买吹风机。
探究新知
想一想:700元够吗? 炒锅不到400元, 吹风机不到300元。 400+300=700,700元够。
巩固运用
(教材P96 T6)
1.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 有800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 礼堂参加活动,礼堂的座位吗?
800多不超过900 900+900+900=2700(个) 3000>2700 答:礼堂的座位够。 也可以将800多估成1000计算。
304元约是300元,212元约是200元, 300-200=100,打折后《科学世界》 大约便宜了100元。
巩固运用
一套《经典故事书》 258元
一套《连环画》 137元
一套《科学世界》 304元
(2)如果按原价买这三套书,带600元够吗?
《经典故事书》超过了200元,《连环画》 超过了100元,《科学世界》超过了300元。 200+100+300=600,带600元肯定不够。
巩固运用
(教材P97 T8)
2.广场举办消夏音乐会,需要租1500把椅子。
700+900=1600(把) 1600>1500 答:够了。
甘州区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9课时 练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六的第1~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重点难点】学会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情景导入】1.知识梳理。
师:这一单元结束了,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小组先回忆、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整理解决。
汇报、交流,小结。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课题)【复习讲授】1.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①找规律,填表。
出示下表。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②学生汇报填表结果。
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④讨论:看一看表里的减法算式竖着、横着各是怎么排列的,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几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几减8)。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几减5)。
生2:横着看,第一行都是11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了。
⑤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2)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术片重新排一个表,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脱离口算表,把得数是2、3、4、5、6、7、8、9的算式分别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3)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①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师: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学生可以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②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③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2.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24页第2题。
人教2022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教案】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集体备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计算部分,教科书分三个部分进行编排,即十几减9,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共安排了4个计算例题,将十几减8和十几减7、6作为独立的例题进行教学,既延长了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训练,又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
4个计算例题的编排中,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但是“破十法”是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
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此之前解决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可以通过数数数出来的,所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数来解决。
本单元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没有直观呈现,只通过文字来给出,因此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只通过数数来解决,还要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决。
学生已经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并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基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很多学生也会计算,但只是习惯性地知道计算结果,不一定理解其算理,算法也不一定很清楚。
这也是教学时的难点:一方面,看起来学生会算,事实上学生不会算,只是背答案;另一方面,学生以为自己会算而不认真学习,事实上也并不会算。
如果不清楚算理,没掌握算法,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计算学习。
二年级数学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你知道下面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吗?
(2)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
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1)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2)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四、点拨拓展。
1.完成教材P64页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2.完成教材P64页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3.完成教材P65页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找出隐含条件,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五、总结回顾.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列式解答。
(1)有3排桃树,每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1)5×4=20(张) (2)5+4=9(张)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1)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知识拓展:
介绍与除法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除法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除法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然而,他们对除法的理解还为空白,需要在本节课中建立除法的概念。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行为习惯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他们善于模仿,对老师的言行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喜欢互动、交流,希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此外,他们对奖励和表扬有较强的渴望,喜欢在表扬中感受到成就感。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片,直观地展示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练习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2. 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模型的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表内除法的计算,解决问题。
3. 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表内除法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进行思考和判断。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时相关习题解析归纳
数学教案备课:三年级加减法教学数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而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程的设计和备课,使数学教学更加有效率和有趣味,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份三年级加减法教案备课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在教学中所应达到的最终效果。
在三年级加减法教学中,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掌握小学三年级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基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加减法知识,能够掌握简单的应用题解答。
3.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寻找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内容,通过谈话、讲解、演示和讨论等方式创造一种主动习得的学习环境。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1.授课方式:本次授课采用小组探究+教师点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有关的练习等,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授课材料:在探究环节中需要提供的授课材料包括一些示例操作、加法练习和减法练习等。
3.授课内容:授课内容以教师的主讲为主,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做题方法。
授课内容具体应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1)二位数加减二位数的概念和原则。
(2)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和除法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介绍学生如何计算和应用相应技巧。
(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三、教学策略1.针对操作具体的题目,提供各种练习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2.通过数学观察、数学思维、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做法等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3.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注意思考教学条件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水平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望学生积极参与,互相配合,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支持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在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应安排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练习,也可以安排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编排数学方程和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2)》精品教案.docx
►教学内容教科书P78例5,完成P78“做一做”,P79“练习十八”第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解题策略正确解答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减去相同数”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学具。
►教学过程一、口算复习,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习题。
;/如件出示口算。
【学情预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回忆方法,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解决“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时用了哪些方法?【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画图、列算式、列表、画箭头等。
师: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继续来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连减口算和连加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巩固了计算方法,又为后面解决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引导探究,形成策略1.情境呈现,解读信息,理解题意。
师:勤劳的小猴子来到果园,采摘了一些橘子。
它准备把橘子装回家,却遇到了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科书P78例5。
布件出示◎教学笔记点J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1)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直接从文字中获取信息,也有少数同学会去数有多少个橘子。
师生交流后要让学生完整地说出条件和问题。
(2)师:“装满”是什么意思?在课件上圈上“装满”二字。
【学情预设】可能会有学生回答:每袋都要装9个,才能算装满。
如果一袋中比9个少就是没装满。
(3)动手操作,直观感悟。
师:弄清了题意和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28个圆片表示橘子,真正数一数、分一分、摆一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节【第九课时】解决问题(归总两步)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节【第九课时】解决问题(归总两步) 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节【第九课时】解决问题(归总两步)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第2节【第九课时】解决问题(归总两步)进行设计的。
该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归总两步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归总两步的解题方法,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归总两步的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归总两步的解题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归总两步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2. 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归总两步的解题方法。
例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转化为数学问题:“10 3 = ?”3.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小华有15个球,他送给了小明5个球,还剩下几个球?”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8个橙子,他吃掉了2个橙子,还剩下几个橙子?2. 小华有18个香蕉,他吃掉了5个香蕉,还剩下几个香蕉?答案:1. 8 2 = 62. 18 5 = 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认识到归总两步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一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2)最新人教版
【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难点】 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 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课堂导入
你们坐过出租车吗?它的计费方式和其他交通工 具一样吗?
新知探究
右面是某地出租车的计 价标准。李叔叔乘坐出 租车行驶了6.3km,他应 付出租车费多少钱?
阅读与理解
计价标准
3km及以内7元; 超过3km的部分,每千 米1.5元(不足1km,
85立方米已经超过50立方米,应分段计算。
50立方米以内: 2.6×50=130(元) 超出部分: 3.38×(85-50)=118.3(元) 一共要付: 130+118.3=248.3(元)
答:他家一共要付248.3元的天然气费。
提升练习
1. 邮局邮寄信函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收费标准 /元
计费单位
信函寄到外埠,262g按300g计算。
1.20元/20g
2.00元/100g
0
100g
200g
300g
?元
应付 邮费
=
100g外 埠邮费
+
超出部分的 200g应付邮费
(2)小琪要给外埠的叔叔寄一封262g的信函,应付邮 费多少钱?
信函寄到外埠,262g按300g计算。
应付 邮费
=
100g外 埠邮费
0.80元/20g 1.20元/100g
应付 邮费
=
100g本 埠邮费
+
超出部分的 100g应付邮费
0
100g
200g
?元 100g 本埠邮费为:100÷20×0.80=4(元)
超出部分按100g计算:加收1.2元
所以,小亮应付邮费:4+1.2=5.2(元)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 第9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实践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际生活问题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引入今天的话题——解决问题,与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2)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让学生讨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2. 讲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10分钟):(1)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2)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方法、实施方法、总结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如何确定正确的解决方法?3. 实践应用(25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利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总结反思(1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教师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外作业:在生活中,学生自行寻找并解决一个问题,要求在本次课上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真实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合作学习法: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和讨论,促进他们的合作和互动。
评价标准:1. 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2. 能够实践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成功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3. 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重点难点】
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导入】
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
一共()个
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
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
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数的组成来解答。
因为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