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讲-第六章振动类 挤压类 扣击类手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屈食指点法:屈食指,其它手指相握,以食指 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 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前臂与食指 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
本法亦可用屈曲的中指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操作。
【要领及注意事项】
1.取穴宜准,用力宜稳。“指针”、“得气”。 2.不可突施暴力。既不能突然发力,也不可突然收 力。 3.点后宜用揉法,以避免气血积聚及点法所施部位 或穴位的局部软组织损伤。 4.对年老体弱、久病虚衰的患者不可施用点法,尤 其是心功能较弱患者忌用。 5.点法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等特点, 与压法基本相同,其区别点在于压法的着力面积较 大,而点法着力面积较小。
四、捏法
定义:用拇指和其它手指在施术部位相对用力 合捏,做一松一紧有节律性的挤压,称为捏法。 捏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 【操作】
【操作】
1.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 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 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亦可采用拇指按 法的手法形态、用拇指端进行持续点压。 2.屈拇指点法:半握拳,屈拇指,以拇指指间关 节桡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端抵于食指中 节桡侧缘以助力。前臂与拇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 点压。
【手法特点】
【临床应用】 指振法用于全身各穴,掌振法用于胸腹、腰背 部及头部。 各种虚证。
三、颤法
定义:以指掌在施术部位通过腕部做急骤而细 微的颤动。 【操作】
食、中手指或及无名指,全掌置于施术部位,手部 和前臂绑紧主动颤动,使操作部位一起颤动。 1.频率200-300次/min。 2.对施术部位施以合适压力。 3.不可屏息操作。
第四讲 振动类、挤压类、扣击类手法
内容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第五节 扣击类手法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 于人体,称振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颤法。
一、抖法
定义: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在牵引状 态下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抖动。 常用抖上肢、下肢、及腰部。 【操作】
持续施力是压法区别于按法的根本点,按法动作偏 动,带有缓慢的节奏性;而压法动作偏静,压而不 动。
三、点法
定义: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 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点法主要 包括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等。 临床以拇指端点法常用。 点法首见于《保生秘要》,由按法演化而来, 可属于按法范畴。
【手法特点】
疏松肌筋效果明显。
【临床应用】
肩、腰、髋部疾病。
二、振法
定义:以指掌在体表施以振动的方法,称为振 法。 振法分为指振和掌振两类。 【操作】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掌强直性收缩, 即静止性用力,使受术部位产生振动以及温热和舒 适感。
【要领及注意事项】
1、指按法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其余四指张开起支持作用,力量由小 到大,待按压力深透到肌肉深层持续一定时间后逐渐撤力, 反复上述操作 。可双拇指叠加按压。
2、掌按法
用单掌或双掌,或双手重叠按压体表,用肘、肩或躯干垂直 发力,按压方式及节律同指按法。
【要领及注意事项】
1.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肌 体组织的深部。 2.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3.要有缓慢的“轻-重-轻”节奏性。 4.“按一揉三” 5.切忌暴力按压。 6.避免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造成骨折。
二、压法
定义:用拇指指腹、掌或尺骨鹰嘴着力于操作 部位持续按压,称为压法。 压法与按法的区别
1.指掌部以自然压力为准。 2.指掌及前臂作静止性发力,即将手及前臂屈伸肌 同时绑紧,不做主动运动,使屈伸肌在绑紧过程中 快速交替收缩,从而产生不自主快速振动。 3.要有较高频率的振动,即600-800次/min。 4.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意气相随”、“以意领 气”。 温补为主,通调为辅。
【要领及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腹部,治疗消化及妇科病。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用指、掌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 表,使之产生挤压感觉,称挤压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按、压、点、拨、捏、拿、捻、 掐、踩跷法。
一、按法
定义:用指或掌在治疗部位由轻到重,再由重 到轻,均匀而有节律性地反复按压的手法,称 为按法。按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 在《内经》多处提到按法的使用。 按法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
抖上肢:病人坐位或卧位,上肢放松,医者站于其 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病人手腕部, 慢慢将其向前外侧方抬起,至约60度,然后稍微用 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抖动波似波浪般 传递到部。
抖下肢:病人仰卧或俯卧,下肢放松,医者站于其足侧,用 双手分别握住病人的两踝部,将其抬至离床面约30厘米左右, 然后作上下连续抖动。下肢抖动的幅度应比上肢大些,而频 率则应稍小些。 抖腰部: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或助手固定其两腋部,医 者握踝部牵引其腰部,使腹部抬离床面,然后蓄力抖动患者 腰部。
【要领及注意事项】
1.患者肢体放松,自然伸直 2.抖动幅度由小到大,由慢到快,使抖动波由肢体 远端传至近端。 3.上肢抖动幅度小,频率快,205次/min;下肢幅 度大,频率慢,约100次/min。 4.抖腰部以牵拉和抖动相结合,需把握发力时机, 医者腰背腹部蓄力,上肢借助惯性抖动。 5.禁忌:习惯性肩、肘、腕脱位者禁用,腰痛较重, 活动受限,肌肉不能放松者禁用。
【手法特点】
通经止痛
全身各部位,尤其适用于全身阳经穴位及阿是穴。 点法主要用于各种痛症,其疗效一般情况下优于按法和压法。
【临床应用】
胃脘痛,点脾俞、胃俞; 腹痛,点足三里、上巨虚; 头痛,点鱼腰、头维、百会、太阳、风池等; 牙痛,点合谷、下关、颊车等; 落枕痛,点天宗、拇指根部; 腰腿痛,点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八髎、环跳、承 扶、委中、阳陵泉、承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