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动态几何问题

合集下载

初二几何动点解题技巧

初二几何动点解题技巧

初二几何动点解题技巧
解决初二几何动点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1. 确定动点运动轨迹: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如速度、时间等,确定动点所在的直线、圆、抛物线等运动轨迹,明确动点的运动方向。

2. 分析运动轨迹的性质:对于不同的运动轨迹,需要掌握其性质,如直线的斜率、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等。

3. 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思考运动初始状态时几何元素的关系,以及可求出的量。

4. 先确定特定图形中动点的位置,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化动为静。

5. 利用几何知识解题: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结合所掌握的几何知识,如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垂直/平行线性质等进行推导。

6. 建立方程求解: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可以通过建立方程的方式求解,如利用坐标系建立方程组或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

7. 注意特殊情况: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如动点在某一点停留、动点在某一位置反弹等。

8. 对于形如求“PA+kPB”的最值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点在直线上运动是胡不归问题,点在圆上运动是阿氏圆问题,当 k=1 时,即可转化为“PA+PB”之和最短问题,便可用我们常见的“将军饮马”模型来解决。

专题01 几何动态问题(解析版)

专题01  几何动态问题(解析版)

专题01 几何动态问题1.小明发现,若一个三角形中,中线的存在会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一定的关系.如图1,ABC D 中,CD 为AB 边的中线,可得AD BD =,过点C 作CM AB ^于M ,则1122ADC BDC S AD CM BD CM S D D =×=×=.在持续研究中,小明发现,这个研究可以运用到很多问题解决中,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任务:(1)如图2,矩形ABCD 中,点M ,N 分别为CD ,AB 上的动点,且DM AN =,AM 与DN 交于点E .连接CE .①判断DAE D 与DME D 的面积关系;②若3AD =,4AB =,当点M 为CD 的中点时,求四边形BCEN 的面积;(2)ABC D 中,30A Ð=°,6AB =,点D 为AB 的中点,连接CD ,将ACD D 沿CD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若ECD D 与ABC D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ABC D 面积的14,直接写出ABC D 的面积.【解答】解:(1)①连接MN ,作DP AM ^,垂足为P ,//DM AN Q ,DM AN =,90ADM Ð=°,\四边形ANMD 是矩形,AE EM \=,DE EN =,12DAE S AE DP D \=×,12DME S EM DP D =×,DAE DME S S D D \=;②DNA DEC BCEN ABCD S S S S D D =--四边形四边形,E Q 为AM 的中点,E \到DM 的距离为12AD ,11114332222DEC S DC AD D \=×=´´´=,111433222DAN S AN AD D =×=´´´=,4312ABCD S AB CD =×=´=Q 矩形,12336BCEN S \=--=四边形;(2)设ACD S D 的高为h ,由前面提到的发现可知,CD 作为中线,可得ACD CDB S S D D =,11132222ACD S AD h AB h h D =×=´×=Q ,23ABC ACD S S h D D \==,设BC 交DE 于点Q ,Q 重合部分面积为ABC S D 的14,即13344CDQ S h h D =´=,11111244222CDQ ABC ADC ADC CDE CDB S S S S S S D D D D D D \==´===,CQ Q 是中线,QD QE \=,1111322222QE DE AD AB \===´=,CDE D Q 是由ACD D 沿CD 折叠,30A E \Ð=Ð=°,cos30°=Q\QE CE ==CE \,根据勾股定理得,CQ ==,CQE CQD S S D D \==14ABC CQE S S D D \=2.【问题再现】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94页有这样一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F ,G 分别是BC ,CD ,AD 上的点,GE BF ^,垂足为M ,那么GE = BF .(填“<”、“ =”或“>” )【迁移尝试】如图2,在56´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D 为格点,AB 交CD 于点M .求AMC Ð的度数;【拓展应用】如图3,点P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分别以AP ,BP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PCD 与正方形PBEF ,连接DE 分别交线段BC ,PC 于点M ,N .①求DMC Ð的度数;②连接AC 交DE 于点H ,直接写出DH BC的值为 .【解答】解:【问题再现】GE BF ^Q ,90BMG \Ð=°,将线段GE 向左平移至AL 处,交BF 于I ,AL GE \=,90AIB BMG Ð=Ð=°,90BAL ABI \Ð+Ð=°,Q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BC \=,90ABC C Ð=Ð=°,90CBF ABI \Ð+Ð=°,BAL CBF \Ð=Ð,()ABL BCF ASA \D @D ,AL BF \=,GE BF \=,故答案为:=;【迁移尝试】将线段AB 向右平移至ND 处,使得点B 与点D 重合,连接PN ,如图2所示:AMC NDC \Ð=Ð,设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单位1,则由勾股定理可得:DN ==,PD ==,PN ==,222PN PD DN \+=,DPN \D 是直角三角形,90DPN Ð=°,且PN PD =,45AMC NDC \Ð=Ð=°;【拓展应用】①平移线段BC 至DK 处,连接KE ,如图3所示:则DMC KDE Ð=Ð,四边形DKBC 是平行四边形,DC KB \=,Q 四边形ADCP 与四边形PBEF 都是正方形,DC AD AP \==,BP BE =,90DAK KBE Ð=Ð=°DC AD AP KB \===,AG BP BE \==,在AKD D 和BEK D 中,AK BE DAK KBE AD KB =ìïÐ=Ðíï=î,()AKD BEK SAS \D @D ,DK EK \=,ADK EKB Ð=Ð,90EKB AKD ADK AKD \Ð+Ð=Ð+Ð=°,90EKD \Ð=°,45KDE KED \Ð=Ð=°,45DMC KDE \Ð=Ð=°;②如备用图所示:AC Q 为正方形ADCP 的对角线,45DAC PAC DMC \Ð=Ð=Ð=°,AC \=,HCM BCA Ð=ÐQ ,AHD CHM ABC \Ð=Ð=Ð,ADH ACB \D D ∽,\DH AD BC AC ==,.3.已知,矩形ABCD中,4=,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BC cmAB cm=,8于点E、F,垂足为O.(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并求AF的长;D和CDE(2)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D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 F B A®®®停止.在运动过程中,®®®停止,点Q自C D E C①已知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当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b(单位:cm,0)ab¹,已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解答】解:(1)①Q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BC//Ð=Ð,CAD ACB\Ð=Ð,AEF CFEQ垂直平分AC,垂足为O,EF\=,OA OC\D@D,AOE COFOE OF \=,\四边形AFCE 为平行四边形,又EF AC ^Q ,\四边形AFCE 为菱形,②设菱形的边长AF CF xcm ==,则(8)BF x cm =-,在Rt ABF D 中,4AB cm =,由勾股定理得2224(8)x x +-=,解得5x =,5AF cm \=.(2)①显然当P 点在AF 上时,Q 点在CD 上,此时A 、C 、P 、Q 四点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同理P 点在AB 上时,Q 点在DE 或CE 上或P 在BF ,Q 在CD 时不构成平行四边形,也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因此只有当P 点在BF 上、Q 点在ED 上时,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以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PC QA =,Q 点P 的速度为每秒5cm ,点Q 的速度为每秒4cm ,运动时间为t 秒,5PC t \=,4124QA CD AD t t =+-=-,即124QA t =-,5124t t \=-,解得43t =,\以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43t =秒.②由题意得,四边形APCQ 是平行四边形时,点P 、Q 在互相平行的对应边上.分三种情况:)i 如图1,当P 点在AF 上、Q 点在CE 上时,AP CQ =,即12a b =-,得12a b +=;)ii 如图2,当P 点在BF 上、Q 点在DE 上时,AQ CP =,即12b a -=,得12a b +=;)iii 如图3,当P 点在AB 上、Q 点在CD 上时,AP CQ =,即12a b -=,得12a b +=.综上所述,a 与b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是12(0)a b ab +=¹.4.(1)已知:如图1,ABC D 为等边三角形,点D 为BC 边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边ADE D ,连接CE .求证:①BD CE =,②120DCE Ð=°;(2)如图2,在ABC D 中,90BAC Ð=°,AC AB =,点D 为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腰Rt ADE D ,90DAE Ð=°(顶点A 、D 、E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类比题(1),请你猜想:①DCE Ð的度数;②线段BD 、CD 、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D 点在BC 的延长线上运动,以AD 为边作等腰Rt ADE D ,90DAE Ð=°(顶点A 、D 、E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①则题(2)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直接写出,不需论证;②连接BE ,若10BE =,6BC =,直接写出AE 的长.【解答】证明:(1)①如图1,ABC D Q 和ADE D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60ACB B Ð=Ð=°,60BAC DAE Ð=Ð=°,BAC DAC DAE DAC \Ð-Ð=Ð-Ð,BAD EAC \Ð=Ð.在ABD D 和ACE D 中,AB AC BAD EAC AD AE =ìïÐ=Ðíï=î,()ABD ACE SAS \D @D ,BD CE \=;②ABD ACE D @D Q ,60ACE B \Ð=Ð=°,6060120DCE ACE ACB \Ð=Ð+Ð=°+°=°;(2)90DCE Ð=°,222BD CD DE +=.证明:如图2,90BAC DAE Ð=Ð=°Q ,BAC DAC DAE DAC \Ð-Ð=Ð-Ð,即BAD CAE Ð=Ð,在ABD D 与ACE D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ABD ACE SAS \D @D ,45B ACE \Ð=Ð=°,BD CE =,90B ACB ACE ACB \Ð+Ð=Ð+Ð=°,90BCE \Ð=°,Rt DCE \D 中,222CE CD DE +=,222BD CD DE \+=;(3)①(2)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90BAC DAE Ð=Ð=°Q ,BAC DAC DAE DAC \Ð+Ð=Ð+Ð,即BAD CAE Ð=Ð,在ABD D 与ACE D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ABD ACE SAS \D @D ,45ABC ACE \Ð=Ð=°,BD CE =,90ABC ACB ACE ACB \Ð+Ð=Ð+Ð=°,90BCE ECD \Ð=°=Ð,Rt DCE \D 中,222CE CD DE +=,222BD CD DE \+=;②Rt BCE D Q 中,10BE =,6BC =,8CE \===,8BD CE \==,862CD \=-=,Rt DCE \D中,DE ===,D Q\AE ==.5.综合与实践动手操作利用正方形纸片的折叠开展数学活动.探究体会在正方形折叠过程中,图形与线段的变化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图1,点E 为正方形ABCD 的AB 边上的一个动点,3AB =,将正方形ABCD 对折,使点A 与点B 重合,点C 与点D 重合,折痕为MN .思考探索(1)将正方形ABCD 展平后沿过点C 的直线CE 折叠,使点B 的对应点B ¢落在MN 上,折痕为EC ,连接DB ¢,如图2.①点B ¢在以点E 为圆心, BE 的长为半径的圆上;②B M ¢= ;③△DB C ¢为 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拓展延伸(2)当3AB AE =时,正方形ABCD 沿过点E 的直线l (不过点)B 折叠后,点B 的对应点B ¢落在正方形ABCD 内部或边上.①ABB ¢D 面积的最大值为 ;②连接AB ¢,点P 为AE 的中点,点Q 在AB ¢上,连接PQ ,AQP AB E ¢Ð=Ð,则2B C PQ ¢+的最小值为 .【解答】解:(1)由折叠的性质知,BE BE =¢,BC B C =¢,1322MA MB NC ND AB =====,B EB C Ð=Т,①由题意得,点B ¢在以点E 为圆心,BE 的长为半径的圆上;②3MB MN MB MN ¢=-¢=-==;③BC B C CD =¢=Q ,而B D B C ¢===¢,\△DB C ¢为 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①BE ;;③等边;(2)①33AB AE ==Q ,则1AE =,2BE =,Q 点B ¢在以点E 为圆心,BE 的长为半径的圆上,如图1,ABB ¢\D 面积的最大时,只要AB 边上的高最大即可,\当B E AB ¢^时,ABB ¢D 面积的最大,ABB ¢\D 面积1132322AB B E =´´¢=´´=,故答案为3;②AQP AB E ¢Ð=ÐQ ,//PQ B E \¢,P Q 是AE 的中点,PQ \是AEB D ¢的中位线,如图2,12PQ B E \=¢,即2B C PQ B C B E ¢+=¢+¢,E \、B ¢、C 三点共线时,2B C PQ ¢+取得最小值为CE ,则CE ===,.6.(1)如图1,菱形ABCD 中,4AB =,60ABC Ð=°,点M ,N 分别为边AD ,DC 上的动点,且4DM DN +=,则四边形BMDN 的面积为 (2)如图2,平行四边形ABCD 中,3AB =,5BC =,60ABC Ð=°,点M ,N 分别为边AD 、DC 上的动点,且4DM DN +=,则四边形BMDN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请求出最值;(3)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B AD =,1CD =,90A C Ð=Ð=°,60ABC Ð=°,点M 、N 分别为边AD 、DC 上的动点,且2DM DN +=,是否存在M 、N ,使得四边形BMDN 面积最大且DMN D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DMN D 的周长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过点B 作BE DA ^延长线于点E ,过点B 作BF DC ^延长线于点F ,则90BEA BFC Ð=Ð=°,Q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CD \,//AD BC ,60ABC D Ð=Ð=°,60BAE BCF \Ð=Ð=°,BE BF \==,连接BD ,设DM x =,则4DN x =-,BMD BNDBMDN S S S D D =+四边形1122MD BE DN BF =××+××11(4)22x =´+´-=故四边形BMDN 的面积为,故答案为:;(2)过点B 作BP DA ^延长线于点P ,过点B 作BQ DC ^延长线于点Q ,则90BPA BQC Ð=Ð=°,设DM x =,则4DN x =-,5AM AD DM BC DM x =-=-=-,3(4)1CN CD DN AB DN x x =-=-=--=-,Q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60BAP ABC \Ð=Ð=°,60BCQ ABC Ð=Ð=°,在Rt ABP D 中,sin 60BP AB =×°=,在Rt BCQ D 中,sin 60BQ BC =×°=ABCD ABM BCNBMDN S S S S D D =--Y 四边形115(5)(1)22x x =-´-´-=-,3DN DC =Q …,43x \-…,1x \…,0k =<Q ,S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1x \=时,四边形BMDN 的面积最大为=(3)连接BD ,AB AD =Q ,90A Ð=°,45ADB ABD \Ð=Ð=°,60ABC Ð=°Q ,15DBC \Ð=°,又90BCD Ð=°Q ,75BDC \Ð=°,120ADC Ð=°,设DM x =,则2DN x =-,21x \-…,1x \…,过点M 作MH BD ^,过点N 作NJ BD ^,BMD BDNBMDN S S S D D =+四边形1122BD MH BD NJ =´´+´´1[sin 45(2)sin 75]2BD x x =×××°+-°1[(sin 45sin 75)2sin 75]2BD x =×°-°+°,sin 45sin 750°-°<Q ,\当1x =时,BMDN S 四边形存在最大值,过点M 作CD 的垂线交于延长线于点K ,60MDK \Ð=°,12DK x \=,MK =,112222NK x x x =-+=-,在Rt MKN D 中,22221)(2)(1)32MN x x =+-=-+,当1x =时,2MN 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3,MN \\存在M 、N ,使得四边形BMDN 面积最大且DMN D 的周长最小,DMN D 的周长最小为2+.7.阅读材料如图1,在ABCD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小明在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时,通过延长DE到点F,使EF DE=,连接CF,证明ADE CFED@D,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即得证.类比迁移(1)如图2,AD是ABCD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点F,且AE EF=,求证:AC BF=.小明发现可以类比材料中的思路进行证明.证明:如图2,延长AD至点M,使MD FD=,连接MC,¼¼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证明过程.方法运用(2)如图3,在等边ABCD中,D是射线BC上一动点(点D在点C的右侧),连接AD.把线段CD绕点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DE.F是线段BE的中点,连接DF,CF.①请你判断线段DF与AD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②若4AB=,12CF CD=请直接写出CF的长.【解答】(1)证明:延长AD至M,使MD FD=,连接MC,在BDFD和CDMD中,BD CD BDF CDM DF DM =ìïÐ=Ðíï=î,()BDF CDM SAS \D @D ,MC BF \=,M BFM Ð=Ð,AE EF =Q ,EAF EFA \Ð=Ð,EFA BFM Ð=ÐQ ,M MAC \Ð=Ð,AC MC \=,AC BF \=;(2)①解:线段DF 与AD 的数量关系为:2AD DF =,证明如下:延长DF 至点M ,使DF FM =,连接BM 、AM ,如图2所示:Q 点F 为BE 的中点,BF EF \=,在BFM D 和EFD D 中,BF EF BFM EFD FM DF =ìïÐ=Ðíï=î,()BFM EFD SAS \D @D ,BM DE \=,MBF DEF Ð=Ð,//BM DE \,Q 线段CD 绕点D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DE ,CD DE BM \==,120BDE Ð=°,18012060MBD \Ð=°-°=°,ABC D Q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60ABC ACB Ð=Ð=°,6060120ABM ABC MBD \Ð=Ð+Ð=°+°=°,180********ACD ACB Ð=°-Ð=°-°=°Q ,ABM ACD \Ð=Ð,在ABM D 和ACD D 中,AB AC ABM ACD BM CD =ìïÐ=Ðíï=î,()ABM ACD SAS \D @D ,AM AD \=,BAM CAD Ð=Ð,60MAD MAC CAD MAC BAM BAC \Ð=Ð+Ð=Ð+Ð=Ð=°,AMD \D 是等边三角形,2AD DM DF \==;②解:CF 的长为1或2.当CF 为BDE D 的中位线时,1122CF CD DE ==,C \为BD 的中点,4CD BC \==,122CF CD \==,如图3,当CF 不是BDE D 的中位线时,连接CE ,取BC 的中点N ,连接FN ,过点D 作DG CE ^,过点G 作GI CD ^于点I ,过点F 作FH BC ^于点H ,CDE D Q 为等腰三角形,120CDE Ð=°,30DCE \Ð=°,12DG CD \=,12CG CE =,12CF CD =Q ,DG CF \=,N Q 为BC 的中点,F 为BE 的中点,NF \是BCE D 的中位线,//NF CE \,12NF CE CG ==,30CNF DCE \Ð=Ð=°,12HF NF \=,12GI CG =,HF GI \=,NH CI =,FC GD =Q ,Rt FCH Rt GDI(HL)\D @D ,CH DI \=,NH CH CI DI \+=+,即NC CD =,2CD \=,即1CF =,综上所述,CF 的长为1或2.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4AB =,点G 在边BC 上,连接AG ,作DE AG ^于点E ,BF AG ^于点F ,连接BE 、DF ,设EDF a Ð=,EBF b Ð=,tan tan k a b =×.(1)求证:DE EF BF =+.(2)求证:BG k BC=.(3)若点G 从点C 沿BC 边运动至点B 停止,求点E ,F 所经过的路径与边AB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解答】(1)证明:Q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AD \==,90BAD ABC Ð=Ð=°,DE AG ^Q ,BF AG ^,90AED BFA \Ð=Ð=°,90ADE DAE \Ð+Ð=°,90BAF DAE Ð+Ð=°Q ,ADE BAF \Ð=Ð,在AED D 和BFA D 中,ADE BAF AED BFA AD BA Ð=ÐìïÐ=Ðíï=î,()AED BFA AAS \D @D ,AE BF \=,DE AF =,DE AF AE EF BF EF \==+=+;(2)证明:在Rt DEF D 和Rt EFB D 中,tan tan EF EDF DE a Ð==,tan tan EF EBF BF b Ð==,\tan tan EF BF BF DE EF DEa b =×=,由(1)可知,ADE BAG Ð=Ð,90AED GBA Ð=Ð=°,AED GBA \D D ∽,\AE DE GB AB=,由(1)可知,AE BF =,\DE BF AB GB =,\BF GB DE AB=,tan tan k a b =×Q ,\GB k AB=,AB BC =Q ,\BG BG BF k BC AB DE===;(3)解:DE AG ^Q ,BF AG ^,90AED BFA \Ð=Ð=°,\当点G 从点B 沿BC 边运动至点C 停止时,点E 经过的路径是以AD 为直径,圆心角为90°的圆弧,同理可得点F 经过的路径,两弧交于正方形的中心点O ,如图所示:4AB AD ==Q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14444AOB S S D ==´´=.9.如图,射线AB 和射线CB 相交于点B ,(0180)ABC a a Ð=°<<°,且AB CB =.点D 是射线CB 上的动点(点D 不与点C 和点B 重合),作射线AD ,并在射线AD 上取一点E ,使AEC a Ð=,连接CE ,BE .(1)如图①,当点D 在线段CB 上,90a =°时,请直接写出AEB Ð的度数;(2)如图②,当点D 在线段CB 上,120a =°时,请写出线段AE ,BE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120a =°,1tan 3DAB Ð=时,请直接写出CE BE的值.【解答】解:(1)连接AC ,如图①所示:90a =°Q ,ABC a Ð=,AEC a Ð=,90ABC AEC \Ð=Ð=°,A \、B 、E 、C 四点共圆,AEB ACB \Ð=Ð,90ABC Ð=°Q ,AB CB =,ABC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CB \Ð=°,45AEB \Ð=°;(2)AE CE =+,理由如下:在AD 上截取AF CE =,连接BF ,过点B 作BH EF ^于H ,如图②所示:ABC AEC Ð=ÐQ ,ADB CDE Ð=Ð,180180ABC ADB AEC CDE \°-Ð-Ð=°-Ð-Ð,A C \Ð=Ð,在ABF D 和CBE D 中,AF CE A C AB CB =ìïÐ=Ðíï=î,()ABF CBE SAS \D @D ,ABF CBE \Ð=Ð,BF BE =,ABF FBD CBE FBD \Ð+Ð=Ð+Ð,ABD FBE \Ð=Ð,120ABC Ð=°Q ,120FBE \Ð=°,BF BE =Q ,11(180)(180120)3022BFE BEF FBE \Ð=Ð=´°-Ð=´°-°=°,BH EF ^Q ,90BHE \Ð=°,FH EH =,在Rt BHE D 中,12BH BE =,FH EH ===,22EF EH \===,AE EF AF =+Q ,AF CE =,AE CE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线段CB 上时,在AD 上截取AF CE =,连接BF ,过点B 作BH EF ^于H ,如图②所示:由(2)得:FH EH ==,1tan 3BH DAB AH Ð==Q ,332AH BH BE \==,32CE AF AH FH BE \==-=-=,\CE BE =②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在射线AD 上截取AF CE =,连接BF ,过点B 作BH EF ^于H ,如图③所示:同①得:FH EH ==,332AH BH BE ==,32CE AF AH FH BE \==+==,\CE BE =;综上所述,当120a =°,1tan 3DAB Ð=时,CE BE .10.如图,直线:2l 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C 为线段OA 的一个动点,以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作A e ,A e 交AB 于点D ,连接OD 并延长交A e 于点E ,连接CD .(1)当2AC =时,证明:OBD D 是等边三角形;(2)当OCD ODA D D ∽时,求A e 的半径r ;(3)当点C 在线段OA 上运动时,求OD DE g 的最大值.【解答】解:(1)Q 直线:2l 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A ,0),点(0,2)B ,OA \=2OB =,tan OB BAO OA \Ð==30BAO \Ð=°,24AB OB \==,60ABO Ð=°,2AC AD ==Q ,2BD BO \==,且60ABO Ð=°,BDO \D 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1,过点D 作DH AO ^于H ,OCD ODA D D Q ∽,30ODC OAB \Ð=Ð=°,AC AD =Q ,30BAO Ð=°,75ACD \Ð=°,45DOH ACD ODC \Ð=Ð-Ð=°,DH AO ^Q ,30DAO Ð=°,12DH r \=,AH ==,DH AO ^Q ,45DOH Ð=°,12DH OH r \==,AO OH AH =+=Q ,12r \=,6r \=-(3)如图2,连接EH ,过点O 作OG AB ^于G ,OG AB ^Q ,30BAO Ð=°,12OG AO \==3AG ==,3GD AD \=-,DH Q 是直径,90DEH OGD \Ð=°=Ð,又ODG HDE Ð=ÐQ ,ODG HDE \D D ∽,\GD OD DE DH=,239(3)22()22OD DE GD DH AD AD AD \==-=--+g g g ,\当32AD =时,OD DE g 的最大值为92.11.[问题提出](1)如图1,已知线段4AB =,点C 是一个动点,且点C 到点B 的距离为2,则线段AC 长度的最大值是 6 ;[问题探究](2)如图2,以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为直径作半圆O ,E 为半圆O 上一动点,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求AE 长度的最大值;[问题解决](3)如图3,某植物园有一块三角形花地ABC ,经测量,AC =120BC =米,30ACB Ð=°,BC 下方有一块空地(空地足够大),为了增加绿化面积,管理员计划在BC 下方找一点P ,将该花地扩建为四边形ABPC ,扩建后沿AP 修一条小路,以便游客观赏.考虑植物园的整体布局,扩建部分BPC D 需满足60BPC Ð=°.为容纳更多游客,要求小路AP 的长度尽可能长,问修建的观赏小路AP 的长度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AP 的最大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当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AC 最大,此时426AC AB BC =+=+=,故答案为:6;(2)连接AO 并延长交半圆O 于F ,如图:Q 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为直径作半圆O ,边长为2,90ADO \Ð=°,2AD =,1OD OD OF ===,当E 运动到F 时,AE 最大,AF 的长度即是AE 的最大值,Rt AOD D 中,AO ==1AF AO OF \=+=,即AE 1;(3)作BC 的垂直平分线DE ,在BC 下方作30BCO Ð=°,射线CO 交DE 于O ,以O 为圆心,OC 为半径作O e ,连接OB 、连接AO 并延长交O e 于P ,则AP 为满足条件的小路,过A 作AF OC ^于F ,如图:30BCO Ð=°Q ,30ACB Ð=°,60ACF \Ð=°,Rt ACF D 中,sin 6030AF AC =×°=,cos60CF AC =×°=DE Q 垂直平分BC ,120BC =,60CE \=,90OEC Ð=°,cos30CE OC OP \===°,OF OC CF \=-=,Rt AOF D 中,60OA ==,60AP OA OP \=+=+.即小路AP 的长度最大为60+12.在O e 中,弦CD 平分圆周角ACB Ð,连接AB ,过点D 作//DE AB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DE 是O e 的切线;(2)若1tan 3CAB Ð=,且B 是CE 的中点,O e DE 的长.(3)P 是弦AB 下方圆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和BP ,过点D 作DH BP ^于点H ,请探究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BH AP BP+的比值是否改变,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比值.【解答】证明:(1)如图1,连接OD 交AB 于点F ,连接OA ,OB ,AD ,CD Q 平分ACB Ð,ACD BCD \Ð=Ð,\AD BD =,AOD BOD \Ð=Ð,OA OB =Q ,OD AB \^,//AB DE Q ,OD DE \^,DE \是O e 的切线.解:(2)如图2,连接OC ,OD ,OE ,过点O 作OF BC ^于点F ,2BOC BAC \Ð=Ð,OB OC =Q ,OF BC ^,12COF COB CAB \Ð=ÐÐ=Ð,1tan tan 3CF COF CAB OF \Ð==Ð=,设CF x =,3OF x =,O Qe ,OC \=,222OF CF +Q ,222(3)x x \=+,解得:12x =,12CF \=,32OF =,1BC \=,B Q 是CE 的中点,1BE BC \==,32EF \=,222OE OF EF =+Q ,2223318((224OE \=+=,222OD DE OE +=Q ,DE \===(3)解法一:如图3,延长BP 至Q 使得PQ AP =,连接AQ ,OC ,连接OB ,BD ,连接OD 交AB 于点K ,连接HK ,A Q ,P ,B ,C 四点共圆,APQ ACB \Ð=Ð,AP PQ =Q ,Q QAP \Ð=Ð,1902Q ACB \Ð=°-Ð,DE Q 是O e 的切线,OD DE \^,//DE AB Q ,OD AB \^,K \是AB 的中点,DH BH ^Q ,90BHD \Ð=°,90BKD Ð=°Q ,B \,K ,H ,D 四点共圆,BHK ODB \Ð=Ð,BOD ACB Ð=ÐQ ,OB OD =,1902ODB ACB \Ð=°-Ð,ODB Q \Ð=Ð,BHK Q \Ð=Ð,//AQ HK \,\12BH BK BQ AB ==,BQ BP QP =+Q ,QP AP =,BQ BP AP \=+,\12BH BP AP =+.解法二:如图4,在BP 上截取BM AP =,连接DM ,BD ,DP ,AD ,Q 弦CD 平分圆周角ACB Ð,AD BD \=,Q AP AP =,PAD PBD MBD \Ð=Ð=Ð,()APD BMD SAS \D @D ,DP DM \=,AP BM =,DH BP ^Q ,DH \为PDM D 的中线,HP HM \=,2BP BM PM BM HM \=+=+,BH BM HM =+Q ,\122BH BM HM AP BP BM BM HM +==+++.13.在ABC D 中,90ACB Ð=°,AC BC =,点D 是直线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CD ,在CD 的右侧以CD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CDE ,点H 是BD 的中点,连接EH .【问题发现】(1)如图(1),当点D 是AB 的中点时,线段EH 与AD 的数量关系是 12EH AD =, .EH 与AD 的位置关系是 .【猜想论证】(2)如图(2),当点D 在边AB 上且不是AB 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仅就图(2)中的情况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若AC BC ==,其他条件不变,连接AE 、BE .当BCE D 是等边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E D 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1中,CA CB=Q,90ACBÐ=°,AD BD=,CD AB\^,CD AD DB==,45A B\Ð=Ð=°,45DCB ACDÐ=Ð=°,45DCEÐ=°Q,\点E在线段CB上,DE BC^Q,45EDB B\Ð=Ð=°,DH HB=Q,EH DB \^,1122EH DB AD==,故答案为12EH AD=,EH AD^.(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图2中,延长DE到F,使得EF DE=,连接CF,BF.DE EF=Q.CE DF^,CD CF\=,45CDF CFD\Ð=Ð=°,45ECF ECD\Ð=Ð=°,90ACB DCF\Ð=Ð=°,ACD BCF\Ð=Ð,CA CB=Q,()ACD BCF SAS\D@D,AD BF \=,45A CBF Ð=Ð=°,45ABC Ð=°Q ,90ABF \Ð=°,BF AB \^,DE EF =Q ,DH HB =,12EH BF \=,//EH BF ,EH AD \^,12EH AD =.(3)如图31-中,当BCE D 是等边三角形时,过点E 作EH BD ^于H .90ACB Ð=°Q ,60ECB Ð=°,30ACE \Ð=°,AC CB CE EB DE =====Q 75CAE CEA \Ð=Ð=°,45CAB Ð=°Q ,30EAH \Ð=°,90DEC Ð=°Q ,60CEB Ð=°,150DEB \Ð=°,15EDB EBD \Ð=Ð=°,EAH ADE AED Ð=Ð+ÐQ ,15ADE AED \Ð=Ð=°,AD AE \=,设EH x =,则2AD AE x ==,AH =,222EH DH DE +=Q ,22(2)8x x \+=,1x \=-,2AD \=-,112)1)422ADE S AD EH D \=××=´×-=-如图32-中,当BCE D 是等边三角形时,过点E 作EH BD ^于H .同法可求:1EH =,2AD =,111)422ADE S AD EH D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DE D 的面积为4-或4+.14.在正方形ABCD 中,点G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点F 、E 在边BC 上,BF FE AG ==,且12AG AB …,GF 、D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1)如图1,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求P Ð的度数;(2)如图2,当点E 与点C 不重合时,问:(1)中P Ð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有改变,请求出P Ð的度数,若不变,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作DN GP ^于点N ,连接CN 、BP ,取BP 的中点M ,连接MN ,在点G 的运动过程中,求证:MN NC 为定值.==Q,E与C重合,BF CF BG AG\===,\Ð=°,BGF45//Q,AB CD\Ð=Ð=°.45P BGF(2)不变.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连接BD,取BD中点O,连接OG,OF,OC.在正方形ABCD中,有:Ð=Ð=°,OC OBOCF OBG=,45又AG BF=Q,\=,BG CF\D@D.OCF OBG SAS()Ð=Ð,\=,COF BOGOG DF\Ð=Ð=°,GOF BOC90GOF\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OQ,F分别是BD,BE的中点,\,//OF DE\Ð=Ð=°.P OFG45(3)如图所示,取DP 中点Q ,连接NQ ,BD ,MQ ,由题意可得,DNP 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Q Q 为DP 中点,NQ DP \^.设CDP a Ð=,则45NDC a Ð=°+,45BDP a Ð=°-,M Q ,Q 分别是BP ,DP 的中点,//MQ BD \,45MQP BDP a \Ð=Ð=°-,90(45)45NQM a a \Ð=°-°-=°+,NQM NDC \Ð=Ð.,CD BD \又NQD D 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NQ ND =\NQ MQ ND CD ==,NQM NDC \D D ∽.\MN NQ NC ND ==\MNNC为定值.15.定义:若四边形有一组对角互补,一组邻边相等,且相等邻边的夹角为直角,像这样的图形称为“直角等邻对补”四边形,简称“直等补”四边形.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1,正方形ABCD中E是CD上的点,将BCED绕B点旋转,使BC与BA重合,此时点E的对应点F在DA的延长线上,则四边形BEDF 是 (填“是”或“不是”)“直等补”四边形;(2)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是“直等补”四边形,10AB BC==,2CD=,AD AB>,过点B作BE AD^于E.①过C作CF BF^于点F,试证明:BE DE=,并求BE的长;②若M是AD边上的动点,求BCMD周长的最小值.【解答】解:(1)Q将BCED绕B点旋转,BC与BA重合,点E的对应点F在DA的延长线上,ABF CBE \Ð=Ð,BF BE =,Q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BC D \Ð=Ð=°,90ABE CBE \Ð+Ð=°,90ABE ABF \Ð+Ð=°,即90EBF D Ð=Ð=°,180EBF D \Ð+Ð=°,90EBF Ð=°Q ,BF BE =,\四边形BEDF 是“直等补”四边形.故答案为:是;(2)①证明:Q 四边形ABCD 是“直等补”四边形,10AB BC ==,2CD =,AD AB >,90ABC \Ð=°,180ABC D Ð+Ð=°,90D \Ð=°,BE AD ^Q ,CF BE ^,90DEF \Ð=°,90CFE Ð=°,\四边形CDEF 是矩形,DE CF \=,2EF CD ==,90ABE A Ð+Ð=°Q ,90ABE CBE Ð+Ð=°,A CBF \Ð=Ð,90AEB BFC Ð=Ð=°Q ,AB BC =,()ABE BCF AAS \D @D ,BE CF \=,AE BF =,DE CF =Q ,BE DE \=;Q 四边形CDEF 是矩形,2EF CD \==,ABE BCF D @D Q ,AE BF \=,2AE BE \=-,设BE x =,则2AE x =-,在Rt ABE D 中,222(2)10x x +-=,解得:8x =或6x =-(舍去),BE \的长是8;②BCM D Q 周长BC BM CM =++,\当BM CM +的值最小时,BCM D 的周长最小,如图,延长CD 到点G ,使DG CD =,连接BG 交AD 于点M ¢,过点G 作GH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90ADC Ð=°Q ,\点C 与点G 关于AD 对称,BM CM BM MG BG \+=+…,即BM CM BM M C +¢+¢…,\当点M 与M ¢重合时,BM M C ¢+¢的值最小,即BCM D 的周长最小,在Rt ABE D 中,6AE ===,Q 四边形ABCD 是“直等补”四边形,180A BCD \Ð+Ð=°,180BCD GCH Ð+Ð=°Q ,A GCH \Ð=Ð,90AEB H Ð=Ð=°Q ,ABE CGH \D D ∽,\10542BE AE ABGH CH CG====,即88252GH CH-==,165GH\=,125CH=,12621055BH BCCH\=+=+=,BG\===,BCM\D周长的最小值为10+.16.如图,正方形ABCD中,AB=O是BC边的中点,点E是正方形内一动点,2OE=,连接DE,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DF,连接AE,CF.(1)求证:AE CF=;(2)若A,E,O三点共线,连接OF,求线段OF的长.(3)求线段OF长的最小值.【解答】(1)证明:如图1,由旋转得:90EDFÐ=°,ED DF=,Q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90ADC\Ð=°,AD CD=,ADC EDF\Ð=Ð,即ADE EDC EDC CDFÐ+Ð=Ð+Ð,ADE CDF\Ð=Ð,在ADED和CDFD中,QAD CDADE CDFDE DF=ìïÐ=Ðíï=î,()ADECDF SAS\D@D,AE CF\=;(2)解:如图2,过F作OC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P,O Q 是BC 的中点,且AB BC ==A Q ,E ,O 三点共线,OB \=由勾股定理得:5AO =,2OE =Q ,523AE \=-=,由(1)知:ADE CDF D @D ,DAE DCF \Ð=Ð,3CF AE ==,BAD DCP Ð=ÐQ ,OAB PCF \Ð=Ð,90ABO P Ð=Ð=°Q ,ABO CPF \D D ∽,\2AB CP OB PF ===,2CP PF \=,设PF x =,则2CP x =,由勾股定理得:2223(2)x x =+,x =(舍),\,OP ==,由勾股定理得:OF ==,(3)解:如图3,由于2OE =,所以E 点可以看作是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半圆上运动,延长BA 到P 点,使得AP OC =,连接PE ,AE CF =Q ,PAE OCF Ð=Ð,()PAE OCF SAS \D @D ,PE OF \=,当PE 最小时,为O 、E 、P 三点共线,OP===,\==-=-,PE OF OP OE2\的最小值是2.OF17.ABC=,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Ð=°,AB ACBACD中,90合),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CF.(1)观察猜想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①BC与CF的位置关系为: 垂直 .②BC,CD,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2)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3)拓展延伸如图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BA 交CF 于点G ,连接GE .若已知AB =,14CD BC =,请求出GE 的长.【解答】解:(1)①正方形ADEF 中,AD AF =,90BAC DAF Ð=Ð=°Q ,BAD CAF \Ð=Ð,在DAB D 与FAC D 中,AD AF BAD CAF AB AC =ìïÐ=Ðíï=î,()DAB FAC SAS \D @D ,B ACF \Ð=Ð,90ACB ACF \Ð+Ð=°,即BC CF ^;故答案为:垂直;②DAB FAC D @D ,CF BD \=,BC BD CD =+Q ,BC CF CD \=+;故答案为:BC CF CD =+;(2)CF BC ^成立;BC CD CF =+不成立,CD CF BC =+.Q 正方形ADEF 中,AD AF =,90BAC DAF Ð=Ð=°Q ,BAD CAF \Ð=Ð,在DAB D 与FAC D中,AD AF BAD CAF AB AC =ìïÐ=Ðíï=î,()DAB FAC SAS \D @D ,ABD ACF \Ð=Ð,90BAC Ð=°Q ,AB AC =,45ACB ABC \Ð=Ð=°.18045135ABD \Ð=°-°=°,1354590BCF ACF ACB \Ð=Ð-Ð=°-°=°,CF BC \^.CD DB BC =+Q ,DB CF =,CD CF BC \=+.(3)解:过A 作AH BC ^于H ,过E 作EM BD ^于M ,EN CF ^于N ,90BAC Ð=°Q ,AB AC =,4BC \==,122AH BC ==,114CD BC \==,122CH BC ==,3DH \=,由(2)证得BC CF ^,5CF BD ==,Q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AD DE \=,90ADE Ð=°,BC CF ^Q ,EM BD ^,EN CF ^,\四边形CMEN 是矩形,NE CM \=,EM CN =,90AHD ADE EMD Ð=Ð=Ð=°Q ,90ADH EDM EDM DEM \Ð+Ð=Ð+Ð=°,ADH DEM \Ð=Ð,在ADH D 与DEM D 中,ADH DEM AHD DME AD DE Ð=ÐìïÐ=Ðíï=î,()ADH DEM AAS \D @D .3EM DH \==,2DM AH ==,3CN EM \==,3EN CM ==,45ABC Ð=°Q ,45BGC \Ð=°,BCG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CG BC \==,1GN \=,EG \==.18.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E 是BC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1)连接GD ,求证:ADG ABE D @D ;(2)连接FC ,观察并猜测FCN Ð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如图(2),将图(1)中正方形ABCD 改为矩形ABCD ,AB a =,(BC b a =、b 为常数),E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不含端点B 、)C ,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矩形AEFG ,使顶点G 恰好落在射线CD 上.判断当点E 由B 向C 运动时,FCN Ð的大小是否总保持不变?若FCN Ð的大小不变,请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tan FCN Ð的值;若FCN Ð的大小发生改变,请举例说明.【解答】(1)证明:Q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E AGAB ADÐ=Ð=°,BAD EAG=,90\Ð+Ð=Ð+Ð,BAE EAD DAG EADBAE DAG\Ð=Ð,\D@D.BAE DAG(2)解:45Ð=°,FCN理由是:作FH MN^于H,Q,Ð=Ð=°AEF ABE90Ð+Ð=°,FEH AEB90\Ð+Ð=°,90BAE AEB\Ð=Ð,FEH BAEQ,90又AE EF=Ð=Ð=°,EHF EBA\D@D,EFH ABE\=,EH AB BCFH BE==,\==,CH BE FHÐ=°Q,FHC90\Ð=°.FCN45(3)解:当点E由B向C运动时,FCNÐ的大小总保持不变,理由是:作FH MN^于H,由已知可得90Ð=Ð=Ð=°,EAG BAD AEF结合(1)(2)得FEH BAE DAGÐ=Ð=Ð,又GQ在射线CD上,。

八年级下数学动点题

八年级下数学动点题

几何中动态问题专题训练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作QR//BA交AC于点R,连结PR,当t为何值时,△APR∽△PRQ?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 AB=DC=5,AD=6,BC=12. 动点P从D点出发沿DC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B点运动。

两点同时出发,当P 点达到C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

(1)求梯形的面积。

(2)当PQ//AB时,P点离开D点的时间等于几秒?(3)当P、Q、C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时,P点离开D点多少时间?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D,∠DAB=∠ACB=90°,过点D作DE⊥AC,垂足为F,DE与AB相交于点E.(1)求证:AB·AF=CB·CD(2)已知AB=15cm,BC=9cm,P是射线DE上的动点.设DP=xcm(x>0),四边形BCDP的面积为ycm2.①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②当x为何值时,△PBC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此时y的值.DPA EFCB 4、如图10,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CG,AE与CG相交于点M,CG与AD相交于点N.求证:(1)CGAE=;(2).MNCNDNAN•=•C B E 1.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2)设四边形APQC 的面积为y (cm 2),求y 与t 的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APQC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不存在,说明理由;2.梯形ABCD 中,AD∥BC,∠B=90°,AD=24cm ,AB=8cm ,BC=26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

初二动态几何问题

初二动态几何问题

初二动态几何问题一、动态几何问题涉及的几种情况动态几何问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1、点动(有单动点型、多动点型).2、线动(主要有线平移型、旋转型)。

线动实质就是点动,即点动带动线动,进而还会产生形动,因而线动型几何问题可以通过转化成点动型问题来求解.3、形动(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平移、旋转、翻折、滚动)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考策略与分析方法:动态型问题综合了代数、几何中较多的知识点,解答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七点:1、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2、思考运动初始状态时几何元素的关系,以及可求出的几何量;3、动中取静:(最重要的一点)要善于在“动”中取“静”(让图形和各个几何量都“静”下来),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为“向导”,求出相关的常量或者以含有变量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几何量;4、找等量关系:利用面积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特殊图形等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基本的等量关系式;5、列方程:将相关的常量和含有变量的代数式代入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函数模型;(某些几何元素的变化会带来其它几何量的变化,所以在求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解。

在解决有关特殊点、特殊值、特殊位置关系问题时常结合图形建立方程模型求解)6、是否以及怎么分类讨论:将变化的几何元素按题目指定的运动路径运动一遍,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观察可能出现的情况,看图形的形状是否改变,或图形的有关几何量的计算方法是否改变,以明确是否需要根据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分类讨论解决,7、确定变化分界点:若需分类讨论,要以运动到达的特殊点为分界点,画出与之对应情况相吻合的图形,找到情况发生改变的时刻,确定变化的范围分类求解。

例:如图,有一边长为5cm 的正方形ABCD 和等腰三角形△RQR ,PQ=PR=5cm ,QR=8cm ,点B 、C 、Q 、R 在同一条直线ι上,当C 、Q 两点重合时开始,t 秒后正方形ABCD 与等腰△PQR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cm 2..解答下列问题:(1)当t=3秒时,求S 的值;(2)当t=5秒时,求S 的值;(3)当5秒≤t ≤8秒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实验操作【要点导航】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猜想——科学论证,使我们体验和学到了发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操作探索——理解题意、实验操作是基本保证,观察猜想、探索结论是关键,论证猜想的结论是落实.【典例精析】例1 取一张矩形纸片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如图1;第二步:再把B 点叠在折痕线MN 上,折痕为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B ',得R t △AB 'E ,如图2;第三步:沿EB '线折叠得折痕EF ,使A 点落在EC 的延长线上,如图3.利用展开图4探究: (1)△AEF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能否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你的理由.ιABQCRPD图1 图2图3 图4例2 已知:在△ABC 中,∠BAC =90°,M 为BC 中点.操作:将三角板的90°角的顶点与点M 重合,并绕着点M 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AC 相交于点E 、F .(1)探究1:线段BE 、EF 、FC 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可以构成三角形,那么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猜想.(2)探究2:若改变为:“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直线AC 相交于点E 、F .”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那么结论是否还存在?请画出对应的图形并请证明你的猜想.【训练】1.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点E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E 作FG ⊥DE ,FG 与边BC 相交于点F ,与边D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1)操作:由几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BF 、AG 、AE 的长,从中你能发现BF 、AG 、AE 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连结DF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2,设AE=x ,△DFG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2,FG 的长为25,求点C 到直线DE 的距离.2. ★★★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点Q .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线段PB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ABCMGF EDACBDACB供试验操作用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 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3. ★★★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 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实验与探究:(1)由图观察易知A (0,2)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为(2,0),请在图中分别标明B (5,3) 、C (-2,5)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C '的位置,并写出他们的坐标:DACB图5DACB图6DACB图7ABC E F G图2DABC DE FG图3ABCFG图1B ' 、C ' ;归纳与发现:(2)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 (a ,b )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 (不必证明); 运用与拓广:(3)已知两点D (1,-3)、E (-1,-4),试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Q ,使点Q 到D 、E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Q 点坐标.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条件探索【要点导航】“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生动、最活跃的思维活动,探索性问题存在于一切学科领域之中,数学中的“条件探索”题型,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题设,需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命题,因而必须利用题设大胆猜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由结论去探索未给予的条件。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知识点例题解析)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知识点例题解析)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知识点+例题解析)初中数学中,动点问题是学习的重、难点,在三角形、矩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多个动点,探究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该类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解决动点问题常见的答题思路是:1.注意分类讨论;2.仔细探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与对应角的变化;3.利用时间表示出相应线段或边的长度,列出方程求解.【典例解析】【例1-1】(2020·周口市月考)如图,CA⊥AB,垂足为点A,AB=8,AC=4,射线BM⊥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从A点出发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N运动,点D为射线BM上一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当点E离开点A后,运动______秒时,△DEB与△BCA全等.【例1-2】(2020·江阴市月考)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_____秒时,△ABP和△DCE全等.A.1B.1或3C.1或7D.3或7【变式1-1】(2020·无锡市月考)如图,在△ABC中,∠ACB=90°,AC=7cm,BC=3cm,CD为AB边上的高.点E从点B出发沿直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过点E作BC的垂线交直线CD于点F.(1)试说明:∠A=∠BCD;(2)当点E运动多长时间时,CF=AB.请说明理由.【变式1-2】(2020·河北灵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m)、B(n,0),且|m﹣n﹣0,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匀速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求OA、OB的长;(2)连接PB,设△POB的面积为S,用t的式子表示S;(3)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D,直线PD与x轴交于点E,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EOP≌△AOB?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2020·惠州市月考)如图,点C在线段BD上,AB⊥BD于B,ED⊥BD于D.∠ACE=90°,且AC =5cm,CE=6cm,点P以2cm/s的速度沿A→C→E向终点E运动,同时点Q以3cm/s的速度从E开始,在线段EC上往返运动(即沿E→C→E→C→…运动),当点P到达终点时,P,Q同时停止运动.过P,Q分别作BD的垂线,垂足为M,N.设运动时间为ts,当以P,C,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QCN全等时,t的值为_____.【变式2-1】(2020·江阴市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4,AB=CD,BD=6,点E从D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DA向点A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C→B→C 作匀速移动,点G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试证明:AD∥BC.(2)在移动过程中,小芹发现当点G的运动速度取某个值时,有△DEG与△BFG全等的情况出现,请你探究当点G的运动速度取哪些值时,△DEG与△BFG全等.【变式2-2】(2020·重庆巴南月考)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cm 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线段AB上以1/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运动速度为x/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2-3】(2020·江苏兴化月考)如图,在△ABC中,∠ACB=90°,AC=6,BC=8.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F.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P、Q两点相遇时,求t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CP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当△PEC与△QFC全等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Q的长.【例3】(2020·惠州市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18cm,BC=10cm,∠B=∠C,AD=2BD.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2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 全等?(3)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变式3-1】(2019·山西太原月考)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CD=5cm,BC=12cm,点P从点B 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PC=___cm;(用含t的式子表示)(2)当t为何值时,△ABP≌△DCP?.(3)如图2,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此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s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v值,使得某时刻△ABP与以P,Q,C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3-2】(2020·四川成都)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12厘米,BC=8厘米,CD=14厘米,∠B=∠C,点E为线段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_____厘米/秒时,能够使△BPE与以C、P、Q 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全等.【习题精练】=,BC6=,线段PQ=AB,1.(2020·江苏东台月考)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点Q在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来回运动,点P从C点出发,沿射线CA以2cm/s的速度运动,问>,才能使△ABC≌△QPA全等.P点运动___________秒时(t0)2.(2020·江苏泰州月考)如图,AB =12,CA ⊥AB 于A ,DB ⊥AB 于B ,且AC =4m ,P 点从B 向A 运动,每分钟走1m ,Q 点从B 向D 运动,每分钟走2m ,P 、Q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_______分钟后△CAP 与△PQB 全等.3.(2020·常州市月考)如图, ADC 中.∠C =90°,AC =10cm ,BC =5cm .AD ⊥AC ,AB =PQ ,P 、Q 两点分别在AC 、AD 上运动,当AQ =_____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4.(2020·江西新余期末)如图,ABC ∆中,90ACB ∠=︒,8cm AC =,15cm BC =,点M 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 点,点N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 点,点M 和N 分别以每秒2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M 和N 作ME l ⊥于E ,NF l ⊥于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要使以点M ,E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N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t 的值为______.5.(2020·武城县月考)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12厘米,BC=8厘米,CD=14厘米,∠B=∠C,点E为线段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与以C、P、Q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全等?6.(2020·盐城市盐都区月考)如图,有一个直角△ABC,∠C=90°,AC=6,BC=3,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问:当AP=________时,才能使以点P、A、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7.(2020·四川青羊期中)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90°,AH是△ABC的高,AH=4cm,BC=8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向远离C点的方向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请直接写出CD、CE的长度(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CD=cm,CE=cm;(2)当t为多少时,△ABD的面积为12cm2?(3)请利用备用图探究,当t为多少时,△ABD≌△ACE?并简要说明理由.8.(2020·郑州市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A (m ,0),B(0,n ),且|m -n -3|=0,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 匀速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1)求OA 、OB 的长;(2)连接PB ,若△POB 的面积不大于3且不等于0,求t 的范围;(3)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D ,直线PD 与y 轴交于点E ,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EOP ≌△AOB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2020·宜兴市月考)如图,在△ABC 中,∠BAD =∠DAC ,DF ⊥AB ,DM ⊥AC ,AF =10cm ,AC =14cm ,动点E 以2cm /s 的速度从A 点向F 点运动,动点G 以1cm /s 的速度从C 点向A 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1)求证:AF =AM ;(2)当t 取何值时,△DFE 与△DMG 全等;(3)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t 取何值,都有2AED DGC S S =△△.10.(2020·江苏工业园区期末)如图①,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EDF,其中AB=8cm,BC=6cm,AC=10cm.现将△ABC和△EDF按如图②的方式摆放(点A与点D、点B与点E 分别重合).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以2cm/s的速度向点C匀速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E出发,沿射线ED以acm/s(0<a<3)的速度匀速移动,连接PQ、CQ、FQ,设移动时间为ts(0≤t≤5).=3S△BQC,则a=;(1)当t=2时,S△AQF(2)当以P、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QC全等时,求a的值;(3)如图③,在动点P、Q出发的同时,△ABC也以3cm/s的速度沿射线ED匀速移动,当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FQ全等时,求a与t的值.11.(2019·江苏期末)如图①,在ABC ∆中,12AB =cm ,20BC =cm ,过点C 作射线//CD AB .点M 从点B 出发,以3cm /s 的速度沿BC 匀速移动;点N 从点C 出发,以a cm /s 的速度沿CD 匀速移动.点M 、N 同时出发,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同时停止移动.连接AM 、MN ,设移动时间为t (s ).(1)点M 、N 从移动开始到停止,所用时间为s ;(2)当ABM ∆与MCN ∆全等时,①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求t 的值;②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求a 的值;(3)如图②,当点M 、N 开始移动时,点P 同时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到达点B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A 返回.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P 同时停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PBM ∆与MCN ∆全等的情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图①图②12.如图,ABC 中,90ACB ∠=︒,8AC cm =,15BC cm =,点M 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 点,点N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 点,点M 和N 分别以每秒2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M 和N 作ME l ⊥于E ,NF l ⊥于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要使以点M ,E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N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t 的值为________.13.(2019·湖北襄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5),B(12,0),在y轴负半轴上取点E,使OA=EO,作∠CEF=∠AEB,直线CO交BA的延长线于点D.(1)根据题意,可求得OE=;(2)求证:△ADO≌△ECO;(3)动点P从E出发沿E﹣O﹣B路线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到B点处停止运动;动点Q从B出发沿B﹣O﹣E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到E点处停止运动.二者同时开始运动,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才能停止.在某时刻,作PM⊥CD于点M,QN⊥CD于点N.问两动点运动多长时间△OPM与△OQN全等?14.(2019·福建省惠安期中)如图,在△ABC中,BC=8cm,AG∥BC,AG=8cm,点F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4cm/s的速度连续做往返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线段AG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G运动,当点E到达点G时,E、F两点同时停止运动,EF与AC交于点D,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分别写出当0≤t≤2和2<t≤4时线段BF的长度(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BF=AE时,求t的值;(3)若△ADE≌△CDF,求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15.(2020·无锡市月考)△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_____厘米/秒,△BPD与△CQP全等.16.(2020·广东龙岗期末)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直线l过点C.(1)当AC=BC时,如图①,分别过点A、B作AD⊥l于点D,BE⊥l于点E.求证:△ACD≌△CBE.(2)当AC=8,BC=6时,如图②,点B与点F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F,CF,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C边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F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F→C→B→C→F向终点F运动,点M、N到达相应的终点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MD⊥l于点D,过点N 作NE⊥l于点E,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CM=,当N在F→C路径上时,CN=.(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直接写出当△MDC与△CEN全等时t的值.17.(2020·青岛市黄岛区月考)如图1,直线AM AN ⊥,AB 平分MAN ∠,过点B 作BC BA ⊥交AN 于点C ;动点E 、D 同时从A 点出发,其中动点E 以2/m s 的速度沿射线AN 方向运动,动点D 以1/m s 的速度运动;已知6AC cm =,设动点D ,E 的运动时间为t .图1备用图(1)试求∠ACB 的度数;(2)当点D 在射线AM 上运动时满足ADB S :2BEC S = :3,试求点D ,E 的运动时间t 的值;(3)当动点D 在直线AM 上运动,E 在射线AN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t ,使得ADB 与BEC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时间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参考答案及解析初中数学中,动点问题是学习的重、难点,在三角形、矩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多个动点,探究全等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该类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动态几何问题 人教实验版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动态几何问题 人教实验版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 动态几何问题 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几何图形中有关点、线段的运动问题.二. 知识要点: 1. 题型特点:动态几何问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2. 解题方法:(1)掌握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 (2)掌握点的运动方向、速度、路程、过程等;(3)能把点运动的路程(距离)转化为线段的表达式与图形的边长相结合.三. 考点分析:动态几何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往往在中考中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难度大、分值高.【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20cm ,BC =4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折线A -B -C -D 以4cm /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D 边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为矩形?ABCDPQ分析:观察图形,要使四边形APQD 为矩形,只需AP =DQ 即可. 解:由已知有AP ∥DQ ,∠A =90°, 当PA =DQ 时,四边形APQD 是矩形, 依题意,则有4t =20-t ,所以t =4(s ), 即当t 为4s 时,四边形APQD 是矩形. 评析:这种用数形结合思想和代数方法综合起来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例2. 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50cm ,AD =75cm ,BC =135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段BA -AD -DC 以5cm /s 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B 方向以3c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P 、Q 同时开始运动,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停止运动,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的运动时间是ts (t >0).(1)当点P 到达终点C 时,求t 的值,并指出此时BQ 的长; (2)当点P 运动到AD 上时,t 为何值时能使PQ ∥DC .A BCDP Q分析:(1)根据点P 的运动速度及运动距离可求出t 的值;(2)要保证PQ ∥DC 需满足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即PD =CQ .解:(1)t =(50+75+50)÷5=35(s ),此时,点P 到达终点C ,且QC =35×3=105cm . 所以,BQ =BC -CQ =135-105=30cm . (2)如图所示,若PQ ∥DC ,又AD ∥BC ,ABCDPQ则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PD =CQ ,由CQ =3t ,BA +AP =5t ,得: (50+75)-5t =3t .解得,t =1258,所以,当t =1258(s )时有PQ ∥DC .评析:本题利用点动、线动综合考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例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B =90°,AB =8cm ,AD =24cm ,BC =26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Q 从点C 同时出发,以3cm /s 的速度向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从运动开始,经过多少时间,四边形PQCD 成为平行四边形?成为等腰梯形?AB分析:①如图所示,当PD =CQ 时,四边形PQCD 成为平行四边形;②若四边形PQCD 成为等腰梯形,PD 和CQ 之间的关系式是PD +2(BC -AD )=CQ .ABCDPQ解:(1)因为PD ∥CQ ,则当PD =CQ 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24-t =3t . 解得,t =6.即当点P 、Q 运动到6秒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 (2)如图所示,设运动t 秒后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ABCDPQ E F作PE ⊥BC 于E ,DF ⊥BC 于F ,则EF =PD =24-t ,QE =CF =BC -AD =2. 由CQ =QE +EF +FC 得3t =2+24-t +2. 解得,t =7.即当点P 、Q 运动到7秒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例4.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16cm ,AD =6cm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B 移动,一直到达B 点停止,点Q 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D 点移动.(1)P 、Q 两点出发后多少秒时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36cm 2;(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PBCQ 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该时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AD分析:(1)利用梯形面积公式,12(PB +CQ )·BC =36.求出运动时间;(2)由CQ =PB 解得运动时间,然后判断PB =BC 是否成立.若PB =BC ,则矩形PBCQ 为正方形,而PB ≠BC 时,矩形PBCQ 不能成为正方形.解:(1)在梯形PBCQ 中,CQ =2t ,PB =16-3t ,BC =6由S 梯形PBCQ =12(CQ +PB )·BC =36得12(2t +16-3t )×6=36,得t =4. 即当点P 、Q 出发4秒后,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36cm 2. (2)因为CQ ∥PB 且∠C =∠B =90°, 所以当CQ =PB 时,四边形PBCQ 为矩形.即2t =16-3t ,得t =165.而t =165时,CQ =PB =325=6.4.因为BC =6,所以CQ =PB ≠BC . 所以矩形PBCQ 不能成为正方形.【方法总结】解决动态几何问题时,通常需要我们树立联系发展的动态观,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注意将运动过程中的各个时刻的图形分类画图,由“动”变“静”;另一方面还要善于抓住在运动过程中某一特殊位置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和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以及特定的限制条件.在求有关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来求解;而求图形之间的特殊数量关系和一些特殊值时,通常建立方程模型求解.【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1.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 =90°,DC ∥AB ,BC =3,DC =4,AD =5,动点P 从B 点出发由B →C →D →A 沿边运动,则△ABP 的最大面积为( )ABC DPA. 10B. 12C. 14D. 162. 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P 在BC 上从B 向C 移动而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BCD E FPR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C. 线段EF 的长不改变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3.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B =90°,DC ∥AB ,动点P 从B 点出发,由B -C -D -A 沿边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关于x 的函数y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C 的面积为( )BPA. 10B. 16C. 18D. 32*4.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D =BC =5,DC =7,AB =13,点P 从点A 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沿AD →D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BA 向终点A 运动,在运动期间,当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时运动时间为( )A. 3sB. 4sC. 5sD. 6sABCD P Q5. 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交∠ACB 的平分线于点E ,交∠ACB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EO =FO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ABCDEFM NO*6. 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D ∥BC ,∠B =90°,AB =14cm ,AD =18cm ,BC =21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向点D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向点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两点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设移动的时间为ts ,求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ABCDPQ**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动点P (x ,y )从点M (1,0)出发,沿由A (-1,1)、B (-1,-1)、C (1,-1)、D (1,1)四点组成的正方形边线(如图①所示,按一定方向运动,如图②所示的是P 点运动的路程s (个单位)与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③所示的是P 点的纵坐标y 与P 点运动路程s 之间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1)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2)与图③相对应的P 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__.(3)写出当3≤s ≤8时,y 与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③中补全函数图象.①②③【试题答案】1. B2. C3. B4. A5. (1)∵EC 平分∠ACB ,∴∠OCE =∠BCE ,又∵MN ∥BC ,∴∠OEC =∠BCE ,∴∠OEC =∠OCE ,∴OE =OC .同理OF =OC ,∴EO =FO .(2)当O 为AC 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证明如下:∵EO =FO ,AO =CO ,∴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又∵EC 、FC 分别为∠ACB 的内、外角平分线.∴∠ECF =90°,∴四边形AECF 是矩形.6. 解:作PE ⊥BC 于E ,DF ⊥BC 于F ,则QE =CF =BC -AD =21-18=3,PD =EF .因为CQ =QE +EF +CF .所以2t =18-t +6.解得t =8,即当t =8s 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7. (1)s =12t ;(2)M →D →A →B →C →M ;(3)当3≤s ≤5时,即P 从A 到B 时,y =4-s .当5≤s <7时,即P 从B 到C 时,y =-1.当7≤s ≤8时,即P 从C 到M 时,y =s -8.。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常用解题方法探究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常用解题方法探究
详细描述
在解决动态几何问题时,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例如 三角形、正方形等,以便更好地分析图形特征和规律。
构造辅助线
总结词
通过添加辅助线,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详细描述
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例如平行线、垂线等,以揭示隐 藏在图形中的重要信息和解题思路。
构造方程
总结词
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利用数学方程来寻找等量关系。
详细描述
根据题目条件和要求,构造适当的方程,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等,以建立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
03 函数思想在动态几何问题 中的应用
利用函数解析式描述动态变化
定义变量
根据题意,定义变量表示 图形的位置或大小,如角 度、长度等。
案例三: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动态几何问题
总结词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通过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 分别解决每个子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
详细描述
分类讨论思想在动态几何问题中的应用通常是通过将问 题分解为不同的类型,分别讨论每个类型的情况,从而 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解决某些动态几何问题 时,可以通过分类讨论不同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从而找 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案例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动态几何问题
总结词
数学模型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或不等式来描述实 际问题的方法,常用于解决动态几何问题。
详细描述
数学模型在动态几何问题中的应用通常是通过建立数 学方程或不等式来描述实际问题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 系,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解决某些动态几何问题 时,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或不等式来描述图形中的 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利用图像性质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29张PPT)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29张PPT)
ACB=90°,AC=6,BC=8,点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向点B匀速运动,到达B点即停止 运动,M,N分别是AD,CD的中点,连结MN,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 t.
(3)若△DMN是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解析]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腰的情况 进行分类讨论,从而求出t的值.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动态几何问题是指以几何知识和图形为背景,蕴涵一些运动变化的 几何元素,主要研究几何图形在运动中所遵循的规律,如图形的形状、 位置、数量关系等.
就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点在线段或弧线上运动)、线动(直线或线 段的平移、旋转)和面动(部分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而且在运动 过程中大多是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3)根据题意可知,MD=12AD,DN=12DC,MN=12AC=3.
i)当MD=MN=3时,△DMN为等腰三角形,此时AD=AC=6,
∴t=6;
ii)当MD=DN时,AD=DC,
1 过D作DH⊥AC交AC于H,则AH=2AC=3, ∵AC=6,BC=8, ∴AB=10,
∵cosA=AAHD=AACB=35,
例 2 已知:如图①,抛物线 y=ax2+bx+c 与 x 轴正半轴交 于 A,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直线 y=x-2 经过 A、C 两 点,且 AB=2.
(2)若直线 DE 平行于 x 轴并从 C 点开始以每秒 1 个单位的 速度沿 y 轴正方向平移,且分别交 y 轴、线段 BC 于点 E、D, 同时动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O 方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运 动.当点 P 运动到原点 O 时,直线 DE 与点 P 都停止运动,连结
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向点B匀速运动,到达B点即停止运动,M,N分别是AD,CD 的中点,连结MN,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

初二动态几何专题讲座

初二动态几何专题讲座

初二动态几何专题讲座动态几何题,是指以几何知识和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观点的一类试题.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动中窥定,变中求静,以静制动,从中探求本质、规律和方法,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们来进行这方面的专题学习。

例1. 如图1,正方形ABCD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1)证明:Rt△ABM∽Rt△MCN;(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分析:虽然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但在运动过程中保持AM 和MN垂直,因此容易证BAM CMN∠=∠,又由正方形提供的条件能证出Rt△ABM∽Rt△MCN,让学生体会在运动过程中这两个三角形始终全等.在M、N 的运动过程中梯形ABCN的形状发生变化,上底CN随BM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要找到CN与BM之间的关系即可表示出梯形ABCN的面积,显然由前一问的结论容易得到CN与BM之间的关系.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90B C∠=∠= ,90AMB BAM∠+∠= .∵180AMB CMN AMN∠+∠+∠= ,90AMN∠= ,∴90AMB CMN∠+∠= .∴BAM CMN∠=∠.∴Rt△ABM∽Rt△MCN.(2)∵Rt△ABM∽Rt△MCN,∴AB=MCBMCN,即44-xx CN=图1DBAM CN解得:(4)4x x CN -= ∵()1=CN+AB BC 2S 梯形 ∴1(4)y=4424x x -⎡⎤+⨯⎢⎥⎣⎦,.即:21282y x x =-++∵()()22211128=-4448210222y x x x x x =-++-+-+=--+∴当2x =时,y 有最大值10.∴当M 点运动到BC 的中点时,四边形ABC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0. 例 2. 如图,在ABC 中,90ACB ∠=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D ;②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分析:本题以直线MN 绕点C 旋转过程中与ABC 的不同的位置关系为背景设置的三个小题,第(1)小题的两个小题中,①是②的台阶,只要证明了①,不难得到②;第(1)小题思路又作为解决第(2)小题的借鉴;第(3)小题为探索性问题,探索的结论及证明过程可借鉴第(1)、(2)两小题,整个试题考查了同学们从具体、特殊的情形出发去探究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的能力. 证明:(1)① ∵90ADC ACB ∠=∠= ,CBAED图1-1NMABC DEMN图1-2ACBEDN M图1-3∴90CAD ACD ∠+= ,90BCE ACD ∠+∠= . ∴CAD BCE ∠=∠ . ∵AC BC =, ∴ACD ≌CBE ; ②∵ADC ≌CED , ∴CE AD =,CD BE = . ∴DE CE CD AD BE =+=+.(2)∵90ADC CEB ACB ∠=∠=∠= ,∴ACD CBE ∠=∠. ∵AC=BC , ∴ACD ≌CBE . ∴CE AD =,CD BE =. ∴DE CE CD AD BE =-=-.(3)当MN 旋转到图1-3的位置时,DE 、AD 、BE 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 BE AD =-(或AD BE DE =-,BE AD DE =+等). ∵90ADC CEB ACB ∠=∠=∠= , ∴ACD CBE ∠=∠. 又∵AC BC =, ∴ACD ≌CBE . ∴AD CE =,CD BE =. ∴DE CD CE BE AD =-=-.例3. 如图1-1,在Rt △ABC 和Rt △DEF 中,90ABC ∠= ,4AB =,6BC =,90DEF ∠= ,4DE EF ==.(1)移动△DEF ,使边DE 与AB 重合(如图1-1),再将△DEF 沿AB 所在的直线向左平移,使点F 落在AC 上(如图1-3),求BE 的长.(2)将图1-3中的△DE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使点F 落在BC 上,连接AF (如图1-4),请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不再添加辅助线和标注其它字母).分析:本题中是△DEF 作为一个运动对象,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平移,旋转,对称等.在运动过程中有变化的量,也有不变的量.解:(1)∵90ABC DEF ∠=∠= ,∴//EF BC . ∴△AEF ∽△ABC . ∴BCEFAB AE =. ∵4AB =,6BC =,4DE EF ==, ∴644=AE ,83AE =, ∴843BE AB AE =-=-=34BC D FAE图1-3BC (D ) FA图1-2B CDFAE 图1-4图1-1AB C 64DEF4 4(2)△AEF ≌△FBA ,在△AEF 和△FBA 中,EF BA =,AF FA =,90B E ∠=∠= , ∴△AEF ≌△FBA .例4 如图1-1,在△ABC 中,∠ACB 为锐角.点D 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解答下列问题: (1)如果AB AC =,∠90BAC = .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与点B 不重合),如图1-2,线段CF 、BD 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数量关系为 . ②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 (2)如果AB ≠AC ,∠BAC ≠90 ,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探究:当△ABC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CF BC ⊥(点C 、F 重合除外)?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画图不写作法)(3)若AC =42,3BC =,在(2)的条件下,设正方形ADEF 的边DE 与线段CF 相交于点P ,求线段CP 长的最大值.分析:本题中的三个问题正好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在问题(1)中,当点D 在线段BC 或在线段BC 的延长线是运动时, △BAD 与△CAF 的全等关系不变.对于问题(2).我们可先还原问题(1)中的特殊状态下即可发现只要是∠45ACB = 时,第(1)问中出现的全等三角形还可以出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第(3)问又回到一种特殊状态.我们首先是要画出题目要求的图形,然后结合图形分析时发现CP 的长度与点P 的位置有关,因此我们可考虑构建函数关系使问题得解.解:(1)①CF BD ⊥,CF BD =.②成立,理由如下:∵∠FAD =∠BAC =90 , ∴∠BAD =∠CAF .图1-1 图1-2 图1-3又 BA CA = , AD AF =, ∴△BAD ≌△CAF .∴CF BD = , ∠45ACF ACB =∠= . ∴90BCF ∠=∴CF BD ⊥(2)当∠45ACB = 时,可得CF BD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A 作AC 的垂线与CB 所在直线交于G .∵45ACB ∠= ,90GAC ∠= , ∴45AGC ACG ∠=∠= ,AG AC = , ∵AG AC = ,AD AF = , ∴△GAD ≌△CAF (SAS ). ∴∠45ACF AGD ∠=∠= . ∴90GCF GCA ACF ∠=∠+∠= , ∴CF BC ⊥. (3)如图:作AQ BC ⊥于Q .∵45ACB ∠= ,42AC = , ∴4CQ AQ ==. ∵90PCD ADP ∠=∠= ,∴90ADQ CDP CDP DPC ∠+∠=∠+∠= . ∴ADQ DPC ∠=∠. ∴△ADQ ∽△DPC . ∴DQ PC =AQCD. 设CD 为x (0<x <3)则4DQ CQ CD x =-=-, 则x PC -4=4x. ∴PC =2211(4)(2)144x x x -+=--+≥1. 当2x =时,PC 最长,此时1PC = .针对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是()()41A B --,,1,1,将线段AB 平移后得到线段A B '',若点A '的坐标为()22-,,则点B '的坐标为( )A .()43,B .()34,C .()12--,D .()21--, 2. ABC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111A B C △,再将111A B C △绕点O 旋转180°后得到222A B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A 的坐标为()31,B .113ABB A S =四边形C .222B C =D .245AC O ∠=°43 2 10 32 1 3- x yA B C2- 1- 1-2- 3-3.如图,已知Rt ΔABC 中,∠ACB =90°,AC = 4,BC=3,以AB 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将ΔABC 旋转一周,则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π5168B .π24C .π584D .π12总结:动态几何关心“变量”与“不变量”,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搞清图形的变化过程,正确分析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善于探索动点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抓住图形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东西. 五、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体会"变"与"不变"的量,让学生学会分析图形在运动过程中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前面的3个例题主要让学生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例4,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变的关系存在,这就要求学生联系到特殊情况的证明想到如何构造全等图形.对于最后的一个问题涉及的变化的量很多,但联系到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选取谁做为一个因变量成为此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定值问题(word版+详解答案)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定值问题(word版+详解答案)

动态几何定值问题【考题研究】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

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

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解题攻略】动态几何形成的定值和恒等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常见问题,其考点包括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角度(和差)为定值问题;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其它定值问题。

解答动态几何定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分两步完成:先探求定值. 它要用题中固有的几何量表示.再证明它能成立.探求的方法,常用特殊位置定值法,即把动点放在特殊的位置,找出定值的表达式,然后写出证明.第二种是采用综合法,直接写出证明.【解题类型及其思路】在中考中,动态几何形成的定值和恒等问题命题形式主要为解答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动态几何之定值(恒等)问题的重点是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问题的难点在于准确应用适当的定理和方法进行探究。

【典例指引】类型一【线段及线段的和差为定值】【典例指引1】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记旋转角为α,当90°<α<180°时,作A′D⊥AC,垂足为D,A′D与B′C交于点E.(1)如图1,当∠CA ′D =15°时,作∠A ′EC 的平分线EF 交BC 于点F . ①写出旋转角α的度数; ②求证:EA ′+EC =EF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设P 是直线A ′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 ,PF ,若AB=2,求线段PA +PF 的最小值.(结果保留根号) 【举一反三】如图(1),已知∠=90MON ,点P 为射线ON 上一点,且=4OP ,B 、C 为射线OM 和ON 上的两个动点(OC OP >),过点P 作PA ⊥BC ,垂足为点A ,且=2PA ,联结BP .(1)若12PAC ABOPS S ∆=四边形时,求tan BPO ∠的值; (2)设PC x =,ABy BC=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如图(2),过点A 作BP 的垂线,垂足为点H ,交射线ON 于点Q ,点B 、C 在射线OM 和ON 上运动时,探索线段OQ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它的值。

初二几何动点问题专题

初二几何动点问题专题

初二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动点型问题是指在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动态中寻找静态的规律,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动态几何问题的特点是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因此需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在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如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和图形的特殊位置。

近年来,中考热点一直是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等。

例如,对于梯形ABCD问题,已知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3)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练1: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以1cm/s的速度移动。

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t(s),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例如,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ABC问题,斜边BC=4,OA BC于O,点E和点F分别在边AB、AC上滑动并保持AE=CF,但点F不与A、C重合,点E不与B、A重合。

1)判断△O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判断四边形AEOF的面积是否随点E、F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它的值。

动态几何的定值问题

动态几何的定值问题

动态几何的定值问题动态几何是指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几何图形的位置、大小的相互关系.用动的观点看几何定理,常可把几个定理归为一类.几何图形按一定条件运动,有的几何量随着运动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这就出现了轨迹和极值问题,而有的量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定值问题.解答动态几何定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先探求定值.再证明它能成立.探求的方法,常用特殊位置定值法,即把动点放在特殊的位置,找出定值的表达式,然后写出证明.第二种是采用综合法,直接写出证明.例1:如图1,设M 是△ABC 的重心,过M 的直线分别交边AB 、AC 于P 、Q 两点,且APPB =m,AQ QC =n ,则11m n+=_______.(第22届“希望杯”初三1试) 分析:因为题设11m n+是一个定值,并且这个值不会因PQ 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把图形特殊化处理,即PQ ∥BC 时求出的值就是所求的值。

解:把PQ 看成与BC 平行,易知AP PB =AQ QC =2,所以11m n +=12+12=1。

例2:如图2,在矩形ABCD 中,AB=6,AD=8,P 是AD 上的动点,PE ⊥AC 于E ,PF ⊥BD 于F ,则PE+PF 的值为( )(A) 4.6.(B) 4.8.(C) 5.(D) 7.(第23届“希望杯”初二2试8题)分析:把点P 放在点D 上,这时PE=DG ,PF=0,得出PE+PF=DG ,从而可确定定值是等腰△AOD 其腰上的高,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其腰上的高。

解:过点D 作DG ⊥AC 于G .若点P 与点D 重合,则PF=0,PE=DG ,于是PE+PF=DG . 在Rt △ACD 中,AD ·CD=AC ·DG ,所以8×6=10×DG .于是DG=4810=4.8,即PE+PF=4.8.故选(B). 注:该题解法还可参见本刊2011年第9期《一个定值定理的应用》一文。

干货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题

干货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题

干货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题笑笑老师动点型1、单动点型例1、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12,AB=5,P是AD边上任意一点,PE⊥BD,PF⊥AC,E,F分别是垂足,求PE+PF的长。

分析与略解:P是AD边上任意一点,不妨考虑特殊点的情况,即在“动”中求“静”。

当P点在D(或A)处时,过D作DG⊥AC,垂足为G,则PE=0,PF=DG,故PE+PF=DG,在Rt△ADC中,由面积公式有:,再有“静”寻求“动”的一般规律,得到PE+PF=DG=。

图12、双动点型例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路线运动,到D点停止;点Q从D点出发,沿D→C→B→A路线运动,到A停止。

若点P、Q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点Q的速度为每秒2cm,a秒时点P、点Q同时改变速度,点P的速度变为每秒bcm,点Q的速度为每秒dcm。

图3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与x(秒)的函数关系图象,图4是点Q出发x秒后△AQD的面积与x(秒)的函数关系图象。

图2图3图4(1)参照图3,求a、b及图3中c的值。

(2)求d的值。

(3)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点Q到点A还需走的路程为,请分别写出动点P、Q改变速度后,、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P、Q相遇时x的值。

(4)当点Q出发________秒时,点P、点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

分析与略解: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应注意图形位置变化及动点运动的时间和速度,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求解。

(1)观察图3,所以(秒),(厘米/秒),(秒)。

(2)依题意,解得(厘米/秒)(3)依题意,所以(秒)(4)1和19。

动线型1、线平移型例3、如图5,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顶点A的坐标是(0,2),一次函数y=x+t的图象L随t的不同取值变化时,位于L的右下方由L和正方形的边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阴影部分)。

(1)当t取何值时,S=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画出S与t的函数图象。

小专题(十三) 几何图形中的动态问题

小专题(十三) 几何图形中的动态问题



∠BOM,所以∠MOC= ∠BOM= (180°-β)



=90°- β.因为∠MON=90°,所以∠CON=∠MON-∠MOC=90°-(90°


β)= β.所以∠AOM=2∠CON.


1
2
3
4
② 当∠AOC=3∠BON时,求∠AOM的度数.
② 由①,知∠BON=∠MON-∠BOM=90°(180°-β)=β-90°,∠AOC=∠AOM+∠MOC
OA、射线ON中的其中两条组成的角(指大于0°而不超过180°的角)的
平分线?如果存在,求出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存在
有以下三种情况:① 当OB平分∠AOM时, ∠AOM=∠BOM,所以t=180-4t,

解得t=36.②

当OB平分∠MON时,∠BON= ∠MON,即∠BON=90°,所以

1
2
3
4
类型二
角中的动态问题
3. 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将一直角三角形OMN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
射线OC平分∠BOM.
(1) 如图①,若∠AOM=30°,求∠CON的度数.
(1) 因为∠AOM=30°,所以∠BOM=180°-
∠AOM=150°.又因为∠MON是直角,OC平

分∠BOM,所以∠CON=∠MON- ∠BOM=
(1) AC+MD=AB-MC-BD=20-2×1-2×2=14(cm)
(2) 设BM=xcm,运动时间为ts.由题意,得x-2t=2(n-t),
所以x=2n.所以AB=AM+BM=3ncm
1
2
3

八年级数学 动态几何探究题综合训练大全

八年级数学 动态几何探究题综合训练大全

八年级数学 动态几何探究题综合训练大全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CE=BF .连接DE ,过点E 作EG ⊥DE ,使EG=DE ,连接FG ,FC .(1)请判断:FG 与C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2)如图2,若点E ,F 分别是边CB ,BA 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作出判断并给予证明;(3)如图3,若点E ,F 分别是边BC ,AB 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判断.2.如图,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设MN 交∠BCA 的角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EO =FO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4,0),点B (0,3),把△ABO 绕点B 逆时针旋转,得△A′BO′,点A ,O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O′,记旋转角为α.(1)如图①,若α=90°,求AA′的长;(2)如图②,若α=120°,求点O′的坐标;(3)在(Ⅱ)的条件下,边OA 上 的一点P 旋转后 的对应点为P′,当O′P+BP′取得最小值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A B C E F M N O (第19题图)B C4.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点O作OE ⊥MN于点E,过点B作BF⊥MN于点F.(1)如图1,当O、B两点均在直线MN上方时,求证:AF+BF=2OE;(2)当正方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时.线段AF,BF与OE具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运动到图3的位置时,线段AF、BF、OE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5.如图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点B、C分别在边AD、AF上,此时BD=CF,BD⊥CF成立.(1)求证:BD=CF(2)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θ(0°<θ<90°)时,如图2,BD=CF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45°时,如图3,延长BD交CF于点H.猜想BD、C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动态几何问题一、动态几何问题涉及的几种情况动态几何问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1、点动(有单动点型、多动点型).2、线动(主要有线平移型、旋转型)。

线动实质就是点动,即点动带动线动,进而还会产生形动,因而线动型几何问题可以通过转化成点动型问题来求解.3、形动(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平移、旋转、翻折、滚动)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考策略与分析方法:动态型问题综合了代数、几何中较多的知识点,解答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七点:1、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2、思考运动初始状态时几何元素的关系,以及可求出的几何量;3、动中取静:(最重要的一点)要善于在“动”中取“静”(让图形和各个几何量都“静”下来),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为“向导”,求出相关的常量或者以含有变量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几何量;4、找等量关系:利用面积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特殊图形等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基本的等量关系式;5、列方程:将相关的常量和含有变量的代数式代入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函数模型;(某些几何元素的变化会带来其它几何量的变化,所以在求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解。

在解决有关特殊点、特殊值、特殊位置关系问题时常结合图形建立方程模型求解)6、是否以及怎么分类讨论:将变化的几何元素按题目指定的运动路径运动一遍,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观察可能出现的情况,看图形的形状是否改变,或图形的有关几何量的计算方法是否改变,以明确是否需要根据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分类讨论解决,7、确定变化分界点:若需分类讨论,要以运动到达的特殊点为分界点,画出与之对应情况相吻合的图形,找到情况发生改变的时刻,确定变化的范围分类求解。

例:如图,有一边长为5cm 的正方形ABCD 和等腰三角形△RQR ,PQ=PR=5cm ,QR=8cm ,点B 、C 、Q 、R 在同一条直线ι上,当C 、Q 两点重合时开始,t 秒后正方形ABCD 与等腰△PQR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cm 2..解答下列问题:(1)当t=3秒时,求S 的值;(2)当t=5秒时,求S 的值;(3)当5秒≤t ≤8秒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实验操作 【要点导航】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猜想——科学论证,使我们体验和学到了发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操作探索——理解题意、实验操作是基本保证,观察猜想、探索结论是关键,论证猜想的结论是落实.【典例精析】例1 取一张矩形纸片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如图1;第二步:再把B 点叠在折痕线MN 上,折痕为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B ',得R t △AB 'E ,如图2;第三步:沿EB '线折叠得折痕EF ,使A 点落在EC 的延长线上,如图3.利用展开图4探究: (1)△AEF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能否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你的理由.ιABQCRPD图1 图2图3 图4例2 已知:在△ABC 中,∠BAC =90°,M 为BC 中点.操作:将三角板的90°角的顶点与点M 重合,并绕着点M 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AC 相交于点E 、F .(1)探究1:线段BE 、EF 、FC 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可以构成三角形,那么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猜想.(2)探究2:若改变为:“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直线AC 相交于点E 、F .”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那么结论是否还存在?请画出对应的图形并请证明你的猜想.【训练】1.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点E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E 作FG ⊥DE ,FG 与边BC 相交于点F ,与边D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1)操作:由几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BF 、AG 、AE 的长,从中你能发现BF 、AG 、AE 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连结DF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2,设AE=x ,△DFG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2,FG 的长为25,求点C 到直线DE 的距离.2. ★★★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点Q .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线段PB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MF D ACBD ACB供试验操作用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 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3. ★★★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 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实验与探究:(1)由图观察易知A (0,2)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为(2,0),请在图中分别标明B (5,3) 、C (-2,5)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C '的位置,并写出他们的坐标:DACB图5DACB图6DACB图7图3图1归纳与发现:(2)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a,b)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不必证明);运用与拓广:(3)已知两点D(1,-3)、E(-1,-4),试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Q,使点Q到D、E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Q点坐标.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条件探索【要点导航】“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生动、最活跃的思维活动,探索性问题存在于一切学科领域之中,数学中的“条件探索”题型,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题设,需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命题,因而必须利用题设大胆猜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由结论去探索未给予的条件。

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因而具体操作时要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典例精析】<),连结例1如图,在线段AE的同侧作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BE AB⊥,垂足为N,MN交BD于点P.设正方EG并延长交DC于点M,过M作MN AB形ABCD的边长为1.(1)证明△CMG≌△NBP;(2)设BE =x ,四边形MGBN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如果按照题设方法作出的四边形BGMP 是菱形,求BE 的长. (4)联结PG ,若BPG ∆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如果能,求BE 的长; 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5)联结AC 、AF 、CF ,求证△ACF 的面积为定值.〖思路分析〗1.第(3)小题把四边形BGMP 是菱形作为条件探索BE 的长.2.BPG ∆中∠PBG 始终是45°,而∠BPG 和∠PGB 有可能为90°,要分情况讨论. 3.第(5)小题即可用割补法求也可用利用AC ∥BF 将△ACF的面积转化为△ABC 的面积.例2 在等边△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且∠MDN =60°,∠BDC =120°,BD =DC . 探究:当M 、N 分别在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 的周长Q 与等边△ABC(1)如图1所示,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 =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此时=LQ;(不必证明) (2)如图2所示,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当DM ≠DN 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 如图3所示,当M 、N 分别在边AB 、CA 的延长线上时,若AN =2,则Q = (用含有L 的式子表示).【训练】1. ★★★如图1所示,直线AB 交x 轴于点A (A ,0),交y 轴于点B (0,B ),且A 、A NB EFGCM DPC图1C图2C图3B 满足2b (4)0a a ++-=.(1)如图1,若C 的坐标为(-1,0),且AH ⊥BC 于点H ,AH 交OB 于点P ,试求点P 的坐标;(2)如图2,连接OH ,求证:∠OHP =45°;(3)如图3,若点D 为AB 的中点,点M 为y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接MD ,过D 作DN ⊥DM 交x 轴于N 点,当M 点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的过程中,式子S △BDM -S △ADN 的值是否发生改变,如发生改变,求出该式子的值的变化范围;若不改变,求该式子的值.2. ★★★已知BD 、CE 分别是ABC △的AC 边、AB 边上的高,M 是BC 边的中点,分别联结MD 、ME 、DE .(1)当︒<∠90BAC 时,垂足D 、E 分别落在边AC 、AB 上,如图1.求证:EM DM =. (2) 当︒>∠90BAC 时,垂足D 、E 分别落在边AC 、AB 所在的直线上,如图2,问(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无需说明理由,直接写出答案即可;若︒=∠135BAC ,试判断DEM △的形状,简写解答过程.(3)设BAC ∠的度数为x ,DME ∠的度数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ABOy xN MD图3A BCHPOyx图2xyOPH CBA图1AB C(备用图)ABC DM E图2ABCDME图13. ★★★如图1,已知∠ABC =90°,△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P 为射线BC 上任意一点(点P 与点B 不重合),连结AP ,将线段A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 ,连结QE 并延长交射线BC 于点F .(1)如图2,当BP =BA 时,∠EBF = °,猜想∠QFC = °;(2)如图1,当点P 为射线BC 上任意一点时,猜想∠QFC 的度数,并加以证明; (3)已知线段AB =32,设BP =x ,点Q 到射线BC 的距离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结论探索 【要点导航】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探索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解决此类问题用到了所学过的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经常用到的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正、反比例和一次函数的求法(图象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特殊)的性质、等.其中用几何图形的某些特殊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等来构造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例精析】例1 如图1,在△ABC 中,∠ACB = 90°,AC = BC ,AB = 8,图1ACBEQF P 图2ABE Q PF C CCD ⊥AB ,垂足为点D .M 为边AB 上任意一点,点N 在射线CB 上(点N 与点C 不重合),且MC = MN ,NE ⊥AB ,垂足为点E .当点M 在边AB 上移动时,试探索线段ME 的长是否会改变?说明你的理由. 〖思路分析〗射线CB 包括线段CB 和线段CB 的延长线两部分,点N 在射线CB 上运动时,可证明△CMD 和△MEN 全等,所以线段ME 的长始终和线段CD 相等,所以不会改变长度.例2 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AB = 2,P 是边BC 上的任意一点,E 是边BC 延长线上一点,联结AP .过点P 作PF ⊥AP ,与∠DCE 的平分线CF 相交于点F .联结AF ,与边CD 相交于点G ,联结PG . (1)求证:AP = FP ;(2)探索线段BP 、DG 、P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过程; (3)当BP 取何值时,PG // CF .〖思路分析〗1.过点F 作FH ⊥BC ,结合所给条件无法证明△ABP 和△PHF 全等.在边AB 上截取线段AH ,使AH = PC ,便可证明△AHP ≌△PCF .2.由第(1)小题的结论得△A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 AF =45°,将△ADG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BP 与DG 联结成一条线段,通过全等三角形可证BP 与DG 的和等于PG .3.当PG // CF 时,△PC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第(2)小题结论得PG =DG +BP ,在R t △PCG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P 的长.【训练】第 天 ,年 月 日1. ★★已知:在△ABC 中,AB =AC ,点P 在直线BC 上,PD ⊥AB 于点D ,PE ⊥AC 于点E ,BH 是△ABC 的高.(1)当点P 在边BC 上时,求证:PD +PE =BH(2)当点P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时,试探索PD 、PE 和BH 之间的数量关系.BACD EPFGCFPMDBADM A BCPFEABE PDMC2. ★★★已知等边△ABC 和点P ,设点P 到△ABC 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BC 的高为H .“若点P 在一边BC 上如图(1),此时H 3=0可得结论:H 1+H 2+H 3=H .”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点P 在△ABC 内如图(2),以及点P 在△ABC 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H 1,H 2,H 3与H 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要证明.3. ★★★已知在正△ABC 中,AB =4,点M 是射线AB 上的任意一点(点M 与点A 、B 不重合),点N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AM = CN .联结MN ,交直线AC 于点D .设AM = x ,CD = y .(1)如图,当点M 在边AB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当点M 在边AB 上,且四边形BCDM 的面积等于△DCN 面积的4倍时,求x 的值.(3)过点M 作ME ⊥AC ,垂足为点E .当点M 在射线AB 上移动时,线段DE 的长是否会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4. ★★★在R t △ABC 中,∠C =900,∠A =300,AB =4,将一个300角的顶点P 放在AB 边上滑动,保持300角的一边平行于BC ,且交边AC 于点E ,300角的另一边交射线..BC 于点D ,联结ED .(1)如图1,当四边形PBDE 为等腰梯形时,求AP 的长;(2)四边形PBDE 有可能为平行四边形吗?若可能,求出PBDE 为平行四边形时AP 的长;若不可能,说明理由;(3)若D 在BC 边上(不与B 、C 重合),试写出线段AP 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