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

2.把握岑参诗的艺术风格

3.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意奇语奇”的特点。

2.感受诗人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及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岑参诗的艺术风格。

教法学法: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多媒体

学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有关歌行体的文学常识)

二、正文学习

1、作者及背景简介:

(1).作者: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阳。曾祖父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参少孤,从兄读书,能自砥砺。天宝三载进士及第,因曾做过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沧浪诗话》)

(2).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曾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2、读准字音

草檄砚水凝胆慑伫献捷

3.阅读诗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明确:)出征的自然环境

出征的原因

出征行军的情况

预祝出征告捷

(分别对应的诗句是什么?)

4.阅读思考下列问题

出征的自然环境

(1)、前3句写景其实暗写了哪种边塞的代表事物?

“茫茫”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蒙景象;“黄入天”写大漠风沙的颜色,写风沙真入天际的情景。这是白天的风。

(2)、请抓住“吼”“乱”两个关键词,揣摩风的特点及描写的作用。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

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出征的原因

(1)、此次出征的原因与高适《燕歌行》中出征的原因有何不同?

出征行军的情况

敌人利有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进攻。“汉家大将”出师西征,是为了保卫国家,反抗侵略,是正义的。

(2)、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请结合此部分诗文加以分析。

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写马的斗风傲雪是为了衬托战士的意气风华,斗志昂扬。“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3)、这部分细节描写使用了什么手法?对于塑造唐军将士的形象有何作用?

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预祝出征告捷

(1)、阐述诗人预祝胜利的理由。

本诗的艺术特色:

1、艺术技巧:夸张、反衬和细节描写,以环境的艰苦反衬战士的斗志。

2、风格:雄浑豪壮。

3、岑参诗的特点:意奇语奇,尤其是他的边塞诗,这一特色非常突出。诵读本诗,找出其中的“奇语”,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杜甫在《溪陂行》中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这种好奇的诗心使岑参发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美学意义,而且使他选择了“三句连韵”这种非常适宜军事题材的独特的诗歌样式。这样,诗句的内韵犹如音乐中的“三连音”,愈见急促和奇峭,使得作品通体散发出激越、酣畅的行军气势和战斗精神!)

三、拓展延伸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犁,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赏析:

这首诗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于同一时期,都是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也都是岑参写边地战争的诗。诗中,作者极力颂扬了封常清率师西征,“报主静边尘”的巨大勋绩,认为他的战功胜过了古人,应该彪炳青史,流芳百世。诗的开头两句,并不是说胡人已兵临城下,轮台告急了,而是说,只要汉唐军在轮台城头把战斗的号角吹响,在轮台北边的敌人早就命定要灭亡。说明胜利已经在望了。接着叙述了出师的经过:从羽书告急,到大军开拔,表明这次战争是叛军挑起的,唐军是正义之师。所以下面紧接着浓墨重笔写出了西征将士气冲霄汉的勇武精神和顶风冒寒的战斗意志。最后以对封常清的祝愿作结,既歌颂了他立功边塞的报国贞忠,也赞扬了这次平叛战争的必胜。全诗以激越雄浑的笔调,生动地描写出戎边将士慷慨赴敌、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手法上,充满着独特的边塞气息和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并且情调激越,风格豪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