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四 第三单元 第8课 《雷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梳理第一场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2、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全面认识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和鲁侍萍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和鲁侍萍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powerpoint 课件
【教学准备】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

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
3 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3 、让学生谈初读文本对周朴园的印象学生可能会答:残酷、狡猾、虚伪、阴险、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剥削工人阶级的资本家等。

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4 、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不尽相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
二、教学过程
(一)常识
1、曹禺,原名万家宝。

(1910年—1996)中国现代剧作家。

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3年,本课文为第二幕节选。

2、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三要素:(1)舞台说明(2)人物台词(3)矛盾冲突
戏剧语言和种类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3)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分类如下: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4)戏剧语言特色: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二)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1、第二幕是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昔日恋人,意外重逢)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父子反目天伦难续)
2、简要分析认出前周鲁二人的心理变化及认出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态度。

在周鲁二人叙述三十年前发生在无锡的旧恩怨中,周朴园经理了疑惑——吃惊——惊惧的心理变化,鲁侍萍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怨恨,但同时心存幻想,所以不断提及一些旧事物,牵引着周朴园的情绪。

(三)从五个情景入手,对剧中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投影)
黑格尔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就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

下面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和鲁侍萍的性格特征。

所以,分角色朗读台词,走进人物内心,结合以下的相关情节进行个性化解读。

情景一:
周:(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解读步骤:
1 、让学生体验“ 我们” 在表意上的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2 、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 三十年前” (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 三十年前” 共出现12 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

而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 年前。

那么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 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教师再提供解读视角:
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

——(奥地利)弗洛伊德(投影)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

因为对他们而言,27 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27 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 三十年前” 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的高超。


3 、在明确周、鲁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时,生自然明了“无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的“好”是有着特定内涵的,对周、鲁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鲁所说的“好”还有一种讽刺意味在里面。

情境二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周家的门。

解读步骤:
1、把两个“你们”改成“你”,让学生体验改变后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

明确:用“你”就成了对周朴园个人的怨恨,而“你们”则暗示了赶鲁侍萍走不仅有周朴园,更主要的是周家。

鲁、周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两人的相爱也是真实的;鲁对周有怨恨,但更主要的是恨周的软弱。

2、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

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教师点拨:故事发生在30 年(1894 年)前,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

再看周朴园30 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 多岁留过学想要自由的小伙子,但在上面还有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3、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
明确:“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情境三
周朴园:你静一静。

把脑子放清醒点。

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祢补我的罪过。

解读步骤:
1 、小辩论: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明确: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

单就这两段文字来说,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是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周朴园。

不过,随在剧情的发展,周朴园的形象变得复杂起来了。

情境四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半晌。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解读步骤:
1 、提供给学生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
(1 )、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2 )、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3 )、探究舞台说明
(4 )、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2、请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讨论此时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给足时间让小组充分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交流。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

3、讨论后明确:此时的周朴园灵魂已被物质利益占据了统治地位,原先对侍萍的情感已被自私、残酷取代。

他所爱的仅仅是三十年前的鲁侍萍,无法忘怀的也只是三十年前的鲁侍萍,但鲁侍萍“死”在了三十年前的那个晚上。

虽然周的语言对侍萍而言是巨大的伤害,但是非常符合周的身份和心理特征的。

如果周和鲁相认、抱头痛哭,那是有违人性发展的,是不可想象的。

情境五: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 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就算得清的。

解读步骤:
1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请同学联系上下文来说明周朴园究竟是怎样解决和鲁侍萍的恩怨?
明确:用金钱,即文中的支票。

让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

只是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并没有让她们相认。

2 、通过解决的方式,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
(1 )周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并没有让她相认,主要出自害怕母子相认给其家庭
惹来麻烦,表现其办事周密,精明老到。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天下再也没有比母子相逢不能认的惨事了,这又表现周心狠手辣的性格。

(2 )周用支票来打发鲁侍萍表现其资本家的本性——金钱是万能的。

它既可以隐瞒事情的真相,又可以赎回自己的良心,足见其圆滑、自私。

3 、算一笔经济账:“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请同学们看两句话:
(1)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2)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

(投影)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两组数据:就周朴园赚的一次昧心财来看,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总收入的七百五十七分之一;就鲁侍萍一月八块钱而言,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她五十二年的收入。

两者比较后,你能对周朴园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踊跃发言)
(四)教师解读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

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

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曹禺
作者显然是从“人”的角度去认识周朴园的,同学们的认识也是从政治、经济、社会多角度的,有浅有深的,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周朴园。

如果把同学们的认识和作者的认识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的形象太复杂了,既有明显的否定性因素,也有浓厚的人性的东西,是善恶并存、好坏兼备的。

那么,认识周朴园有什么意义吗?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教师点拨:三十年前的周鲁二人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是一种悲剧。

但是,假设一下:如果周朴园选择了侍萍,他们顶着家庭的压力走在一起,能幸福吗?会不会产生新的悲剧?我想也没有人能保证他们不会发生冲突,不会产生悲剧。

所以,问题不在于谁制造了悲剧,而在于认识到那个悲剧的时代,认识到人生的不完满、悲剧无处不在。

认识周朴园形象的文化意义在于:在利益社会中,当人的情感遭遇理智时,人若不愿失去现实利益,就只能付出情感作为代价。

总之,人的生存困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应该是作者当时抗争心理的体现,是他的一声呼喊。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

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

(即课后作业)
附:【课前预习补充资料】
《雷雨》简介
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

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由于处理矿工罢工,一直忙于公务,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太太蘩漪。

客厅里侍女四凤正在滤药,她的父亲鲁贵昨天连喝带赌,欠了别人的债,正厚着脸皮向女儿要钱呢,“如果你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张扬出去。

”四凤无奈,只得给他钱打发他走,鲁贵一高兴,告诉四凤大少爷周萍和他的继母蘩漪有乱伦关系,正在这时蘩漪走进客厅,向四凤打听大少爷周萍的消息。

太太这么一问,四凤心里更紧张了,太太又请她母亲来,不知安的什么心。

这时,蘩漪的亲生儿子周冲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他对母亲说,他想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好让她去上学,因为他正热恋着四凤。

正当此时,周萍走进了客厅,他说他明天要离家到矿上去,找父亲谈一谈。

周萍是周朴园同他家的一个侍女生的孩子。

那时候,周朴园还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的大少爷,与仆人梅妈的女儿梅侍萍相爱,侍萍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因周家老太爷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孩子第三天,大年夜的晚上被赶出家门,她抱着孩子冒着暴风雪投河自尽。

后周家几次搬家。

蘩漪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太太,她只比周萍大7 岁,她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眉目间显出忧郁,她有些神经症,得不到任何温情,因而爱上软弱的周萍。

蘩漪让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就是要让她把四凤带走,重新得到周萍。

午饭后天气更加阴沉郁闷。

周萍走进客厅,打了个暗号,四凤从外面跑了进来,他们约定晚上11点到四凤的屋子相会。

蘩漪希望周萍留下陪陪她,她指责周萍当初引诱她,使她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

周萍冷漠地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

”“我盼望这一次的谈话是我们最后一次。

”她对周萍说:“你不能就这么抛
弃我,我不能受周家两代人的欺负。

我要让你尝尝一个女人受伤害时的力量。


鲁妈在四凤的陪同下来到了客厅,就是当年投河自尽的梅侍萍,当年她并没有死,被人救了,后来又嫁了两次,都是下等人。

她万万没想到,三十年前她伺候周家的老爷,三十年后,她的女儿又伺候周家的少爷。

周朴园走进客厅,侍萍的无锡口音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盘问,他认出了侍萍,在此之前,他很怀念侍萍,家里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时的布置,可当活着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愤怒地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侍萍当面撕碎了5000元支票,她说只想见见他的萍儿。

这时罢工代表鲁大海闯了进来,他就是侍萍和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

周朴园拿出复工合同,原来他用钱收买了另外三个罢工代表,而准备开除鲁大海。

鲁大海非常愤怒地揭露他在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三千多名工人,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周萍上来打了鲁大海两个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势不两立的惨剧。

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周冲奉母命来给侍萍送100 元钱。

四凤拒绝接收,鲁贵却厚着脸收下了,鲁大海知道此事,带着鲁贵把钱退还给周冲,并把周冲赶出门。

周萍也冒雨来到鲁家,周萍从窗子跳进四凤的房间,跟踪而来的蘩漪把窗子关死,进屋拿东西的大海发现了周萍,四凤羞愧地夺路而逃。

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晴天霹雳,因为她知道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

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永远不要再见到他们。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

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创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
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
《雷雨》中的鲁大海,就有曹禺在保定结识的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的影子。

当时,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许多揭露社会黑暗、追求人性解放、妇女解放的优秀话剧,已传入中国。

易卜生的思想,对曹禺影响很大。

他在清华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用英文写的《论易卜生》,此外,莎士比亚、古希腊的话剧也对曹禺有深刻的影响。

主要角色
周朴园:55岁,某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年轻时曾有一位女仆情人梅侍萍,在家庭压力下抛弃她另娶。

蘩漪:35岁,周朴园之妻,与周萍私通。

鲁侍萍:47岁,女仆,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


十多年前和周朴园生下周萍,第二年生下鲁大海三天后被周家赶出门,跳河获救,嫁给周家的仆人鲁贵,生下女儿四凤。

周萍:28岁,周朴园和侍萍的长子,周家少爷,与继母蘩漪、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私通。

鲁大海:27岁,周朴园和侍萍的次子,随母亲生活,矿业公司的工人,工运领袖。

周冲:17岁,周朴园和蘩漪的独子,学生,喜欢四凤。

鲁四凤:18岁,鲁贵和侍萍的独女,周萍、鲁大海同母异父的妹妹,在周家当女仆时,在不知情下与周萍相恋并怀孕。

鲁贵:48岁,周家仆人,侍萍的丈夫,四凤的亲生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