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防患于未然》教案(精选3篇)

《防患于未然》教案(精选3篇)

《防患于未然》教案(精选3篇)《防患于未然》篇1第三框题防患于未然(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学生分析】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

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

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

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

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综合设计思路】以一则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失足的具体事例,引出生活中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并进而通过寻找不良行为的活动,及反思不良行为的危害,体会道德水平与守法观念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现身说法,及扫雷行动,提出要加强自我防范,防范于未然,最后通过写,把法制观念由思想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活动一:新闻直播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活动二:火眼金睛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对他人的危害对行为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传播淫秽读物其他(学生举例)活动三:现身说法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2024学年高中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高中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5.安全教育宣传材料:准备一些安全教育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用于张贴在教室、走廊等地方,提醒学生关注安全,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应包含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安全案例等内容,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用于展示安全事故案例、安全操作流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
2.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安全隐患,掌握基本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安全责任意识: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着维护安全的责任,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4.提升安全知识水平: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为学生安全成长奠定基础。
④利用板书的空间布局,创造艺术性的视觉效果。
⑤结合安全知识,设计互动式板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2.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是否使用了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如果存在不足,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实例分析、采用更生动的教学语言等。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验器材应包括防火、防盗、防毒等方面的设备,以便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分组讨论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操作台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安全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通用3篇)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通用3篇)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通用3篇)《防患于未然》篇1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清犯罪的危害,感受法律的尊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三、学情分析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能做到遵纪守法。

但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特别是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导致少数中学生沾染不良行为,如不矫治极易使他们滑向犯罪的泥潭。

四、教材分析本框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

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社会、他人、家庭和自己造成了巨大危害。

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等内容。

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

五、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通过学习,树立尊重法律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做执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在认识犯罪危害性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二、学情分析】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一、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二、易受环境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经常会不拘“小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三、可塑性很强;所以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法治教育,提高认识,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2、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分析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欣赏歌曲少年犯主题曲《心声》一曲《心声》,唱出了一批失足少年对往事的追悔,对新生的期待。

他们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违法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呢?这些都是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主要内容:——《防患于未然》自学提示:(阅读教材95—98页)犯罪的危害有哪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哪些?青少年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预习后,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的自我防范小顾问小丽的生活:小丽故事之一:今早真高兴春光明媚,小丽起得很早,因为今天轮到值日,突然在青年路扣发现了一个皮夹,里面装着500元钱和几张银行卡。

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教案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1 设计背景1.1.1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1.1.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

1.1.3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教案,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范潜在风险。

二、知识点讲解2.1 知识点概述2.1.1 介绍校园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等。

2.1.2 解析安全事故的原因,如注意力不集中、违反纪律等。

2.1.3 阐述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如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灭火等。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模块3.1.1 模块一:校园安全隐患识别3.1.2 模块二:安全事故原因分析3.1.3 模块三: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识别校园常见安全隐患。

4.1.2 学生了解安全事故的原因,学会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安全隐患的识别及判断。

5.1.2 学生掌握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

5.2 教学重点5.2.1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5.2.2 帮助学生分析安全事故原因,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课件、PPT6.1.2 安全知识宣传海报6.1.3 安全标志卡片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6.2.2 彩笔6.2.3 安全手册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教学环境准备6.3.1 教室桌椅摆放整齐6.3.2 投影仪、音响设备调试完毕6.3.3 教学氛围营造,如悬挂安全知识海报等七、教学过程7.1 导入环节7.1.1 播放校园安全警示视频,引发学生思考7.1.2 邀请学生分享身边的安全事故案例7.1.3 教师总结引入主题: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意识七、教学过程7.2 知识讲解环节7.2.1 学生阅读安全手册,了解安全隐患识别方法7.2.2 教师讲解安全事故原因,引导学生分析7.2.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七、教学过程7.3 实践操作环节7.3.1 学生参与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效果7.3.2 模拟安全事故场景,让学生学会应对7.3.3 教师点评,总结知识点,强调安全意识八、板书设计8.1 板书内容设计8.1.1 校园安全隐患识别8.1.2 安全事故原因分析8.1.3 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八、板书设计8.2 板书形式设计8.2.1 图解式板书,直观展示安全知识8.2.2 流程图式板书,展示安全事故发生过程8.2.3 思维导图式板书,梳理知识点结构九、作业设计9.1 作业内容设计9.1.1 学生绘制安全知识手抄报9.1.2 家庭安全调查问卷,了解家庭成员安全意识9.1.3 撰写安全教育心得体会九、作业设计9.2 作业形式设计9.2.1 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9.2.2 亲子互动作业,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9.2.3 反思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九、作业设计9.3 作业评价设计9.3.1 学生自评:总结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9.3.2 同伴评价:互相观摩,相互借鉴9.3.3 教师评价:全面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反思教学效果10.1.1 学生安全意识提高情况10.1.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何改进空间10.1.3 安全教育在校园内的推广与应用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2 拓展延伸活动10.2.1 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兴趣10.2.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讲座10.2.3 开展安全主题活动,如消防演练等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3 家校合作10.3.1 家长参与安全教育,提高家庭安全意识10.3.2 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分享安全教育经验10.3.3 共同关注学生安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有:1.知识点讲解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校园常见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2024学年初中安全如山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初中安全如山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7)网络沉迷:学生可能对网络沉迷的危害认识不足,不了解预防和应对网络沉迷的方法。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网络沉迷的类型、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教授学生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沉迷,如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安全教育读本》初中版第3章“防患于未然”各章节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材,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笔记。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预防校园欺凌的案例图片,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提示图表,预防自然灾害的科普视频,预防火灾的逃生指南图片,预防交通事故的安全规则图表,预防性侵害的自我保护知识图表,预防网络沉迷的健康上网指南图表。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火灾逃生演练所需的安全帽、烟雾报警器、灭火器等。
(5)交通事故:学生可能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了解预防交通事故的方法。
解决方法:通过观看交通事故案例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教授学生预防交通事故的方法,如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等。
(6)性侵害:学生可能对性侵害的严重性缺乏认识,不了解预防和应对性侵害的方法。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性侵害的类型、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教授学生如何预防和应对性侵害,如保持警惕、拒绝不适当的要求等。
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防范校园欺凌,并强调学校和家庭在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中的责任。
(2)溺水事故:学生可能缺乏对溺水事故的警惕性,不了解预防溺水事故的方法。
解决方法:通过观看溺水事故案例视频,提高学生的警惕性,教授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方法,如不私自下水游泳、不盲目救人等。
4.对于安全知识竞赛作业,检查学生的答题准确性和速度,给出改进建议。

2024-2025学年初中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初中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本节课的安全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九.课后作业
1. 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列举出五种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并说明如何预防和处理。
2. 请列举出两部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3.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安全宣传活动,可以是海报、视频或演讲,主题自定。
(2)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课本和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然而,他们在处理复杂的安全问题时,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判断力。
(3)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但在面对安全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句:法律对安全的保障,遵守法律,维护公共安全。
板书设计:
- 法律对安全的保障
- 道路交通安全法
- 消防法
- 遵守法律
4.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重点知识点: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如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
词:社会责任、公民意识、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与
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3)学生的人际交往习惯: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部分学生可能过于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面对安全问题时与他人沟通的效果。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冷静思考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防范知识:如何避免意外伤害、如何防止溺水、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等。

2. 自我保护技能:紧急呼救、简单的急救措施、火场逃生等。

3. 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触电、不吸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难点:培养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冷静思考和应对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教学素材(案例、图片、视频等)。

2. 教学道具:急救包、灭火器、安全标志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操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的思考。

2. 教学环节一:讲解防范知识,如如何避免意外伤害、如何防止溺水等。

3. 教学环节二:传授自我保护技能,如紧急呼救、简单的急救措施等。

4. 教学环节三: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5. 教学环节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整理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3. 下一节课前,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关于防范知识的演讲稿,进行课堂分享。

八、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笔记和演讲稿,评估学生对防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第一章:地震逃生与自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2. 培养学生遇到地震时冷静、有序、迅速逃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种类及特点。

2. 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保持冷静、迅速逃生、注意安全。

教学活动:1. 观看地震逃生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2. 进行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地震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正确演示地震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第二章:火灾预防与逃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增强火灾预防意识。

2. 培养学生遇到火灾时冷静应对、正确逃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火灾的危害:火灾的成因、火灾的影响。

2. 火灾预防:火灾的预防措施、火灾隐患的排查。

3. 火灾逃生:火灾逃生的方法、火灾逃生器材的使用。

教学活动:1. 观看火灾预防宣传片,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进行火灾逃生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学生能正确演示火灾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第三章:溺水事故的预防与自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原因,增强溺水预防意识。

2. 培养学生遇到溺水事故时冷静应对、正确自救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溺水事故的原因:水体的危险性、游泳安全知识。

2. 溺水预防:溺水预防措施、水域安全的注意事项。

3. 溺水自救:溺水时的自救方法、救生器材的使用。

教学活动:1. 观看溺水事故预防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溺水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 进行溺水自救演练,让学生熟悉自救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溺水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 学生能正确演示溺水自救的方法。

第四章: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应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事故的原因,增强交通事故预防意识。

2. 培养学生遇到交通事故时冷静应对、正确保护自己的能力。

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青少年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本节课以“防患于未然”为主题,通过讲解、讨论、演练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安全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学会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掌握基本的安全自救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战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三、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介绍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火灾、地震、溺水、触电等。

2. 预防安全事故:讲解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遵守电器使用规定、不随意接触陌生人等。

3. 安全自救技能:教授基本的安全自救技能,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险、溺水急救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防患于未然,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安全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安全事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4. 知识问答:设置知识问答环节,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实战演练:评估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评价学生的应急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鼓励优秀学生。

4. 知识问答:设置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024学年初中安全防患于未然从我做起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初中安全防患于未然从我做起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初中安全防患于未然从我做起班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安全防患于未然,从我做起》。

这一章节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危险的发生。

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防溺水安全、防地震安全等。

这些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这些安全知识。

此外,本节课还会教授一些实用的安全技能,如灭火器的使用、心肺复苏等。

这些技能的教授有助于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重视安全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危险的发生。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危险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安全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责任、有安全意识的社会公民。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是初中生,他们对安全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到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对安全问题非常关注,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而有的学生可能对安全问题不太关注,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激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生的学习风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观看视频、听故事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则喜欢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等。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上7.2《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上7.2《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上7.2《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防患于未然》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自我保护和正确应对危险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但对预防违法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可能还比较陌生。

同时,学生可能对案例分析感兴趣,但需要引导他们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正确应对危险情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学会自我保护和正确应对危险情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正确应对危险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

2.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教学场地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仔细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同时,提出讨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应对危险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防患于未然》的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防患于未然》的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防患于未然》的教学案例篇一:防患于未然_教学案例课题:防患于未然教学过程导入.:新闻过后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今天的法律大讲堂[ppt] 在近两节课,我们都一起学习和了解了有关法律方面的常识,我们已经知道,法律――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在座的我们每一个人,你、我、他我们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谁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我们要自觉的守法、护法,不能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来,可犯罪它是一朝一夕,一个偶然的瞬间就突然发生的吗,有这样一个成语:“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ppt]有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一个人如果脚趾有了疾病,不及时救治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身体,一个小小的蚂蚁穴,如果不及时堵住的话,可能会毁掉整个千里长堤教师:你解释的非常好,一个人脚趾如果有了疾病,也许是小病小痛,但却可以导致整个生命的丧失,一个小蚂蚁穴和千里长堤比较起来很渺小,但却可以使千里长堤土崩瓦解,这也是在京师我们其实犯罪也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发生那么简单的,它也是由平日中一个小缺点,一个小坏毛病,坏习惯逐渐累积、演化而来的,而我们要避免犯罪,就要在生活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这节课我们来走进我们法律大讲堂的第三讲――防患于未然[ppt][板书]。

[过渡]而我们要行动上要做到防患,要去预防,我们得首先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防它呀,这个患,也就是我们法律讲堂中讲的犯罪,对于我们来说有哪些害处,有哪些危害呢?所以呀,我们要去防,首先在思想上我们要认清犯罪的危害。

[板书]我们来一起看一个案例,[ppt]p97,找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学生读?.分析:一个原本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遗憾的是最后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是突然就发出抢劫那样的犯罪行为吗?(不是)那他是怎么走上了犯罪道路的呢?我们来看看阿,这个好学生是怎么堕落下去的?(看课本)这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学坏了阿,自从结识。

,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后来他便放纵了自己,偷学校的东西,大骂同学受到纪律处分,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拘留,拦路抢劫,最后犯了抢劫罪。

2024学年初中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初中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班会教学设计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着重强调安全素养、自我管理素养、团队合作素养、创新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首先,在安全素养方面,通过学习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的知识,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应急处理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其次,在自我管理素养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规划,了解自己的安全需求和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安全行为。
再次,在团队合作素养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最后,在创新素养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提出新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自我管理素养、团队合作素养、创新素养,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本节课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的相关知识,包括安全知识、预防措施、应急处理等。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视频:播放一些与安全知识相关的视频,如火灾逃生、急救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初中生已有的知识相关联,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危险,提高自身安全素养。

2024学年小学警惕突发事件预防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小学警惕突发事件预防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其次,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过于紧张,可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
再次,在教学管理上,我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足够的实践性。
2.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1.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突发事件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2.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1.清晰、准确地讲解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有效应对。
4.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念,关注个人和集体的安全,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1.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1.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3.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模拟突发事件演练,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震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演练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防患于未然教案

防患于未然教案

防患于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防患于未然”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预防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防患于未然”;2.预防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防患于未然”的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30分钟)2.1 什么是“防患于未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防患于未然”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预防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预防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例如,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安全过马路、如何避免溺水等。

2.3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例如,如何正确使用急救包、如何正确报警、如何正确逃生等。

3. 练习(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预防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识别危险信号。

2. 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珍惜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安全防范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识别生活中的危险信号。

2. 学习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危险,保持冷静。

2. 培养学生自主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2. 角色扮演道具3. 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生命安全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危险无处不在。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危险信号。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危险情境,培养学生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应对危险的经验教训,提高自主防范意识。

6. 课堂小结:强调生命安全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全防范活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安全防范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识别危险信号和应对危险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安全防范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危险信号?2. 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技巧?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4. 如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八、教学拓展1. 开展校园安全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安全防范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或警察局,增强他们对安全防范工作的认识。

2024学年小学防患于未然成就美好未来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小学防患于未然成就美好未来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小学防患于未然成就美好未来班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班会课的主题是“防患于未然,成就美好未来”,旨在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内容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从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展开,通过生动的故事、实例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同时,教材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预防方法和技能。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相关的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安全理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体来说,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次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学习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能够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预防方法和技能。

在课程中,学生将参与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参与相关的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形成对安全的正确认识,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学生难以理解预防的重要性,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解决办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预防的重要性,并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预防方法和技能。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突破策略:将重点难点分解为多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下册示范教案(防患于未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危险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实操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和果断。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演示法:教师或学生演示自救自护技能,以便学生模仿和学习。

3. 实操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危险,提高防范意识1. 讨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

2. 分享: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第二课时:学习自救自护技能1. 演示:如何正确拨打紧急电话。

2. 实操:学习简单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止血等。

第三课时:火灾逃生与自救1. 讨论: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演示:火灾逃生演练。

第四课时:地震逃生与自救1. 讨论: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演示:地震逃生演练。

第五课时:水域安全与自救1. 讨论:水域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2. 演示:水域自救技能。

六、第六课时:户外活动安全与自救1. 讨论:户外活动中的常见危险及预防措施。

2. 演示:户外自救技能,如野外求生技巧、迷路时的应对方法等。

七、第七课时: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1. 讨论:网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及如何防范。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上当受骗。

八、第八课时:家庭安全与自救1. 讨论:家庭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及如何防范。

2. 演示:家庭自救技能,如电器火灾应对、煤气泄漏处理等。

2024学年初中校园安全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初中校园安全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选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安全出行,文明相伴”这一课,以便学生能够跟随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校园安全隐患的图片、安全知识的图表、校园安全教育的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
5.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共同解决安全问题。
6.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在遇到危险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
7.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8.提高9.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为校园安全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校园安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校园安全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校园安全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校园安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掌握校园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校园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
2.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防火、防盗、防骗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如遵守交通规则、不携带危险品等,维护校园安全。
4.提高社会责任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维护校园安全的责任,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建设。
2024学年初中校园安全防患于未然班会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教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如皋初级中学政治组一、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清犯罪的危害,感受法律的尊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三、学情分析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能做到遵纪守法。

但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特别是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导致少数中学生沾染不良行为,如不矫治极易使他们滑向犯罪的泥潭。

四、教材分析本框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

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社会、他人、家庭和自己造成了巨大危害。

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等内容。

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

五、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六、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七、教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九、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明白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第三框的内容:防患于未然。

(二)新课新学:新课标第一网一、认清犯罪危害活动一:案例分析(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任由违纪违法,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必须增强防微杜渐的意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7页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并思考:①陈某由违纪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②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学生1:导致他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学生2: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违反法律甚至犯罪。

教师: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甚至违法犯罪。

我们应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纪观念,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远离违法犯罪。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板书)活动二:火眼金睛(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从而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教师:请同学们列举校园中、社会上未成年人身上存在哪些不良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学生1: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学生2:对自己的危害:拘留、甚至坐牢,自毁前程。

学生3:对家庭的危害:家破人亡。

学生4: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教师: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可是,我们在满足自己的愿望时,如果不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胡作非为,只顾着自己,不顾他人,只图眼前,不顾长远,对家庭、他人、社会和自己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2.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极大(板书)活动三:举案说法有同学说,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犯罪不会受刑罚处罚。

这种说法对吗?请看案例。

案例1:中学生舒某、刘某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父母不给钱,两人便一同去抢劫出租车司机,最后被判处七年徒刑。

案例2:王某,14周岁,跟随楼某与李某去玩。

来到陈某家,楼某要陈某拿钱,陈不从,王某协助李某抢陈某脖子上的金项链,后来三人都被判有期徒刑。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教师:我国《刑法》这样规定是否意味着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不是,年龄小的,比如不满十六周岁的,犯罪且造成严重危害性的,就要负刑事责任。

教师: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不是因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而是为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果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长此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学生1:走上犯罪的道路。

学生2:会危害社会。

教师:由此可见,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要从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3.要远离违法犯罪(板书)我们初中生要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应从小事做起,严格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二、加强自我防范1.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活动四:自编自演情境剧《偷东西的小女孩》学生1:小敏,七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常受老师的表扬。

但她有一个坏毛病,爱占小便宜。

她看见同学有一张漂亮的卡片,就偷偷带回家,过了一把瘾。

随后,她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学生2:“拿吧,没关系,反正没人看见。

”学生3:“这不是偷么,不行吧?”学生4:“不就一张卡片么,就这一次,反正没人看见。

”学生1:同学们,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说法呢?学生5:我反对偷别人的东西,即使是一张小卡片,也是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6:偷东西是违法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学生1: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想法是危险的。

一个人如果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学生1:第二天,小敏趁大家不注意,把东西悄悄地还了回去。

从此,她彻底改掉了爱占小便宜的坏毛病。

学生1:说一说,小敏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关键原因是她战胜了自己,意识到了偷东西是坏毛病,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学生1:想一想,小敏如不转变,后果会怎样?学生:她会故伎重演,养成偷东西的习惯,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教师: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应该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自律。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x k活动五:扫雷行动小组讨论:平时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加强自我防范。

教师:无数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因此,我们在平时应注意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并及时改正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这样,我们才能预防违法犯罪,享受人生的幸福,造福于社会,贡献于国家。

作业布置:一、单项选择题:1.正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最后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

这说明()①青少年要依法律己②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B.经常犯错误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D.社会是复杂的,要谨慎交友二、分析说明题:3.小明的父母在外经商,无暇顾及小明的学习。

小明迷上了电脑游戏,经常迟到、旷课,偶尔上课还扰乱课堂纪律。

他多次偷父母的钱、借钱上网吧,还与网吧结交的“兄弟”一起勒索小学生,曾被公安机关拘留3天。

但他没有醒悟,在一次冲突中,把他人打成重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

(1)小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2)小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板书设计:防患于未然一、认清犯罪害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2.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极大3.要远离违法犯罪二、加强自我防范1.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教后感悟: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约为65%。

近年来,青少年发案率呈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有社会和家庭的因素,更有未成年人自身的因素。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仅仅依赖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后必须对部分有不良习气的同学追踪教育,可通过面谈、家访等方式进行矫正,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