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史

※ 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的历史意义

1、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影戏)在中国生根并发展开来;

2、影片已戏曲为内容,为影戏的传统的发展奠定了开端,并且为使电影的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商务印书馆1920年拍摄影片《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梅兰芳)

※郑正秋和张石川作为中国电影拓荒者对电影艺术的追求的异同

1、郑正秋:认为戏剧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育,“文以载道”;

2、张石川:更重视商业性。

※郑正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1、把原本隶属西方语言的电影引进中国,并力求本土化,做出贡献;

2、开创电影现实生活从戏剧艺术吸取营养,补充电影的发展;

3、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艺术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善于虚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孤儿救祖记》作为开放性影片对中国史的意义

1、本片中形成了自己的叙事语言体系,不像以前单出模仿外国;影片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方法,加以运用;

2、吸取传奇、文明戏等形成自己的叙事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方式;

3、形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规范;

4、具有影戏风格;

5、本片商业上的成功,刺激了电影商业性的发展。

※影戏特点

1、注重社会教化,郑正秋开创“文以载道”,以褒善贬恶为主题;

2、依照戏剧原则、冲突叙事;

3、舞台空间、平面展开人物调度;(多横向)

4、镜头语言方面多以中近景为主,焦点载第三像部的中间,所谓“中近景语言体系”。

※明星公司的创作模式、特点

1、通俗社会片模式上,取材家庭伦理故事为主;

2、价值判断上,富于社会责任感的改良思想和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取向;

3、在技术运用上,是以传统文艺的传奇手法和平俗流畅的叙事结构,峰回路转、有头有尾的创作方法为特点,争取了多数市民和观众的支持。

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流派

1.长城派

创办于1921年,华侨李泽源承办;主要特点是拍摄问题剧,提出中心问题,直接面对当时社会现实,达到针砭时事的目的;重要的创作人员是侯曜,他坚信为人生而艺术;侯曜作品中提出一个社会问题和几个各式各样的人生问题,如妇女问题、战争和平问题等尖锐社会焦点。

影片:《弃夫》《春归梦里人》

长城派受到社会舆论好评,认为他曲艺高尚,不失艺术趣味。

2、神州派

1924.10 汪煦昌创办,认为电影应该陶冶性情,给人潜移默化影响;反对粗制滥造、以牟利为单一目的,他希望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造社会。

代表作品注重艺术形式,多位家庭、婚姻、手足情为题材,宣扬人情和人性,希望通过情绪莱感染观众,最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片:《难为了妹妹》《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儿子》

神州派主要收到了知识分子的欢迎,认为他是当时出类拔萃的影片,但不为一般平民所接受,所以导致了他商业上的失败,于1927年结束。

3、上海影戏公司

即上海派、上海群体,但杜宇极其家人为发起人,但杜宇画家出身,所以他认为“影戏是动的美术”,他把绘画经验带到创作中,作品具有追求形式感的唯美倾向。

影片:《海誓》

4、欧化派

以王元龙、史东山为代表的大中华百合影业公司,在内容上,欧化派表现对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认同;在造型上,中西风格相糅杂。

影片:《美人计》《王氏四侠》

5、民粹派/稗史派

天一影片公司为代表,以宣传传统(旧文化)为偏好,从历史传统中找题材,鼓吹传统道德、旧伦理;多拍摄民间故事片,以忠信和平、人类互助为伦理范畴。

二十年代片种

三个概念: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1926年下半年开始

1、古装片

又称“稗史片”,多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为题材,采用人物和故事原型主要来源于评弹数目和演义小说,多直接扮演“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等传统叙事母题。

影片:《美人计》《西厢记》

由于过于切近商业功利意图,并未得到当时舆论肯定;但个别杰出之作在技术创作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2、武侠片

是继古装片后,商业电影竞争中的第二个浪潮,兴起原因主要直接来自市场的诱惑。影片大多取材传统侠义小说和武侠小说,更有类型化特征:多种明确的冲突主题,如除霸型、复仇型等;角色设置吻合观众的想象;注重明星效应;

影片:《大侠甘凤池》《儿女英雄传》

某种程度影片也带有曲折隐晦的方式评价生活的意味,但由于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佳作很少。

3、神怪片

是武侠片在二十年代的一个变种,用武侠片有一定渊源关系,但又有自己不同的创作特征:不注重武术较量,而热衷于武林门派间的法术争斗;

在视觉形象上,依靠特技制造的视觉奇观;

更注重连集片,往往一集成功后连续拍摄,直到观众看烦为止;

影片:《火烧红莲寺》

总结:当时起到很坏的社会作用,青少年走入山林不在少数,国民政府下令禁止,但他对特技的探求应予以肯定,他集中探讨了摄影机的无限可能性。

联华影业公司的早起创作风格

1931年商人罗明佑创办,提出复兴国片的主张。制片口号: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拯救影业。早期创作力量是孙瑜、朱石麟、黎民伟等人。

早期创作面貌较杂,编导创作人员大多是受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而不同于过去的优秀的鸳鸯蝴蝶派的文人和文明戏出身的电影工作者。联华的创作未卷入武侠、神怪、古装影片的制作中,也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

联华创作突破了中国电影长期以来流水帐交代故事的陈规旧套,比较讲究导演技巧,注重电影艺术的特性,在当时给人新进的感觉。

其趣味受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学生的欢迎,成为明星、天一之外风格独特的一面大旗。

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

1926创办了“南国电影社”,摄制《到民间去》《短笛余音》。

具有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号召到民间去寻找力量。影片《到民间去》是代表作。

霸电影看作造梦的机器,强调电影是一个宣泄苦闷的工具,佑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左翼电影

※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的原因

1、一二、八事变”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大敌当前,观众厌恶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蝴蝶派和武侠神怪电影,并相电影界发出猛醒救国的劝告。按以往创作方式制作的影片,无人问津,影业老板纷纷遭到失败,经济遇到严重危机。

2、作人员表达了题材创新的愿望。

3、中共地下组织加强了对电影工作的关注,着手参与和影响电影工作。瞿秋白组织了“五人领导小组”——沈端先(夏衍)、阿英(钱杏邨)、王尘无、石凌鹤鹤司徒慧敏五人。

4、社会时代要求,创作界本身呼吁和主动改变现状的愿望,以及中共的重视,最终形成了左翼电影的创作GC。

※左翼电影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真实性和革命主义文艺倾向性的结合。表现为两种道路:

1、现实主义基础下的写实原则,能不能真实具体的反应三十年代现实是区别新旧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三十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优秀作品成功之处是通过电影这一艺术手段,生动的把真实显现在银幕上。夏衍是现实主义道路下走写实风格的典型代表。《狂流》以写实的笔触,写长江大水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春蚕》以近生活流方式记录三十年代农民丰收下反得丰灾得残酷现实。

2、现实主义基础下与浪漫主义结合。田汉、孙瑜为代表,他们得作品也反映了三十年代社会现实,但是充分利用浪漫主义诗情、激情。影片:《大路》《风云儿女》等。

※夏衍剧作特点

1、题材多样,反映现实。反帝反封主题下,描写农村、城市各类人物,暴露不合理现象,给人真实亲切感受。

2、人物刻画生动鲜明。夏衍塑造各式人物,工人、农民、资本家、地主、市民各个表现得真实可信,具典型性。

3、剧作形式多样,借鉴郑正秋得编剧方法,学习外国编剧手段,创造多种结构形式。《自由神》——纵向式诗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