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阅江楼记明代宋濂
关于南京阅江楼诗句
关于南京阅江楼诗句1.雪落金陵的诗词春雪金陵二月雪来倒春寒,春雪飘飞沃江南,两岸青山雪中挺,一场润雪金陵城,城墙绵延卧白龙,紫金玉峰雪风情,腊梅争春画中雪,秦淮河畔雪中行。
朝门中山雪榭台,瑞雪覆裹雨花台,漫天绒雪城中舞,莫愁湖边吟春雪,诗情画意雪中景,阅江楼上观金城,江桥飞堑变通途,江南江北好风光,一路走来雪中情。
2.写金陵名胜的诗句《金陵古城》[原] (七绝)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平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近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
《秦淮河》[原] (七律)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平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
《阅江楼》[原] (七绝)有记无楼六百载,平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3.描写雪落金陵的诗句《临江仙》作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译文:庭院很深,都不知道有多少层了。
云雾缭绕的阁楼经常把门窗都关着。
四周望去,之间柳梢绿了,梅枝也开花了。
在古秣陵城的附近,树木渐渐绿了,这昭告这春天的到来。
但是我却无家可归。
看来是要在建康城呆一辈子了。
记得以前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但是如今人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做不来了了,有谁能怜悯你呢?无论是元宵节的试灯还是踏雪赏景,都没有心情了。
扩展资料:李清照的丈夫是建康的知府赵明诚。
李清照曾经随自己的丈夫在南京的西街居住了两年。
赵明诚的母亲曾经在南京长时间居住,所以李清照来南京后,还经常招待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
在聚会后他们经常谈论到国事,备感缠心。
与众不同的《阅江楼记》
与众不同的《阅江楼记》阅江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亦号称“中国四大名楼”。
然而,阅江楼虽与其他的三大楼齐名,却有许多的“与众不同”。
眺望阅江楼有名无楼阅江楼系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敕令建造,但在此后的600多年里,南京狮子山上,只有阅江楼之名,却无阅江楼之物。
直到1999年,才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建造了现在的阅江楼,从此弥补了历史上的“空白”。
想当年,朱元璋还没有当上皇帝,曾在狮子山指挥伏兵打败了劲敌陈友谅的几万大军,为大明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登基做皇帝后,朱元璋降旨,拟修建一座阅江楼,借纪念此役为名,实为自己歌功颂德。
后借“玉皇托梦,不宜动土”之缘由,搁置了下来。
一搁就是六百多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朱元璋放弃修建阅江楼呢?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说法:第一,“经费不足说”:因初登皇位,根基未稳,百废待兴,国库无银;第二,“日食说”:有专家认为此说法属于缺乏根据的猜测,不足为信;第三,“五日朔说”:经研究,有学者认为此乃误记,有“张冠李戴”之嫌;第四,“天象说”:所有天象皆显示,此刻建楼,违背天象,太祖信矣。
四说当中,唯此说当可信。
不管什么原因,朱元璋虽亲自命名“阅江楼”,但终未建成。
因此,“有名无楼”是阅江楼与其他名楼不同之一。
朱元璋《阅江楼记》无楼有记无论是《登黄鹤楼》、《岳阳楼记》还是《滕王阁序》,均系“一篇不朽作,名扬海内外”。
而阅江楼虽空无一楼,但楼记却不止一篇,而有百部之多。
这是为何呢?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在自己撰写《阅江楼记》的同时,为了扩大影响,烘托气氛,造成声势,诏令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每人做一篇楼记。
如此,就导致了百部《阅江楼记》的问世。
当然,这些官员的楼记,其内容都是差不多的,不是歌功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就是向朱元璋表示誓死效忠。
以后文人墨客所作的诗词歌赋也不过如此。
众所周知,在这百部楼记中,也不乏出类拔萃者。
其中大学士宋濂奉旨撰作的《阅江楼记》就颇具特色,且具有明代开国气势,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附翻译《阅江楼记》阅读答案附翻译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翻译宋濂原文: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①于兹,始足以当之。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赐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显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②,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隘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③,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④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饁⑤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⑥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⑦,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定鼎: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②崇椒:高高的山顶。
③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的辛劳。
④琛:珍宝。
⑤行馌:为田里耕作的农夫送饭。
⑥衽席:卧席。
文中指有寝息之所。
⑦临春、结绮:与下文的“齐云、落星”都是楼阁名。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
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
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
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适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
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注],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选自宋濂《阅江楼记》)注:临春、结绮皆为陈后主所建的楼阁,隋兵攻入金陵,焚于火;齐云楼为唐代曹恭王所建,落星楼于吴嘉禾元年建造,在南京落星山。
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皆偏据一方大抵b.逮我皇帝定鼎于兹等到c.此朕德绥威服安抚d.臣不敏敏感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以其地雄胜——以俟大一统之君b.与民同游观之乐——见江汉之朝宗c.必悠然而动遐想——蛮琛联肩而入贡d.蟠绕其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金陵为帝王之州b.类皆偏据一方c.今则南北一家d.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阅江楼,看到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于是感慨地说:“这是士兵们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
宋濂《阅江楼记》原文、注释及解析
宋濂《阅江楼记》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阅江楼记[明] 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②。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③,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④,罔间朔南⑤,存神穆清⑥,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⑦,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⑧。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⑨,升其崇椒⑩,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11),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厄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12),必曰:“此朕德绥威服(13),覃及内外之所及也(14)。
”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15),必曰:“此朕拯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16)。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17),非不华矣,齐云、落星(18),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19),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20),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21),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22),勒诸贞珉(23)。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24),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①本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阅江楼,旧址在今南京西北长江边狮子山上。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附翻译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最新】《阅江楼记》的阅读附答案和翻译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江楼记》的阅读附答案和翻译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阅江楼与《阅江楼记》
作者: 俞明
作者机构: 南京下关区委
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
页码: 107-112页
主题词: 大学士 狮子山 朱元璋 宋学 明代 实录 西北 宋濂 《古文观止》 文献考证
摘要:《古文观止》中有一篇明代大学士宋濂撰写的《阅江楼记》(以下简称宋《记》,原栽《宋学士集》卷7);在《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中也有一篇朱元璋亲撰的《阅江楼记》(以下简称朱《记》),两《记》说的都是南京城西北的狮子山上之阅江楼,但据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狮子山上既无此楼,也无任何有关痕迹。
为什么这里“有记无楼”呢?。
阅江楼记 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间:间隔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极:尽头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宵旰:勤于政务1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文言文《阅江楼记》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阅江楼记》原文及赏析《阅江楼记》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
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建阅江楼。
宋濂奉旨撰写此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江楼记》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阅江楼记》作者: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1]。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2],定鼎于兹[3],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4],罔间朔南[5];存神穆清[6],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7],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8],自卢龙蜿蜒而来[9]。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10]。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11]。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12],升其崇椒[13],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14],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15]、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16],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17],必曰:“此朕德绥威服[18],覃及外内之所及也[19]。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20]。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21],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22],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23]。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24],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25]。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26],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27],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28],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29]。
园林撷英:阅江楼的匾额和楹联
园林撷英:阅江楼的匾额和楹联阅江楼景区,坐落在南京城西北的狮子山。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秋”,建于海拔七十多米狮子山顶的阅江楼,巍峨壮观,气势磅礴;狮子山风景优美,历史悠久。
阅江楼景区内各处的匾额、楹联以及石刻、雕塑等,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江楼景区的入口有南门、东门和西门,其中西门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南门位于仪凤门东侧,东门则位于建宁路上护城河的西侧。
由建宁路至仪凤门,进入阅江楼景区南门。
南门前竖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上镌刻有“阅江揽胜”四个大字,为李啸先生题写。
阅江楼景区南门前的门额上悬挂着写有“南门”二字的匾额,原先南门前的门柱上曾有一幅楹联,“登楼阅世抚今追昔,望江怀古鉴往知来”,为李瑞环先生题写。
这是2001年9月16日,李瑞环先生一行登楼视察时,为阅江楼所题。
拾级而上,进入景区,继续沿石阶上行。
山腰处的平台上有一照壁,上面镌刻有“狮岭雄观”四个大字,为言恭达先生题写。
明代万历年间和清代乾隆年间,“金陵四十景”和“金陵四十八景”的图卷中,狮子山一带被誉为“狮岭雄观”。
“江上诸峰万马腾,忽惊狮蹲势崚嶒。
爪牙石角崖尖利,毛毨新松茂草增。
俯瞰洪流浑欲漱,昂瞻钟岭恍疑登。
卢龙缭绕称仙窟,可叱羊群睡复兴。
(朱之蕃)”。
狮子山,“形如狮子,上有松树数百株,远望一碧如画,与毛色无二”;“山多古柏,望若翠毛,岁久尽摧,近植新松,渐以森茂。
每登眺,俯临雉堞,心目豁然”。
“狮岭雄观”中的“狮岭”即狮子山,而“雄观”的“观”则为卢龙观。
明代洪武6年(1373年),朱元璋来到卢龙山,诏建庙室奉真武之神,因宫观位于卢龙山,故名卢龙观。
景泰年间重修,正德5年再修。
1949年之后,道观废。
沿着登山道,继续向上行走。
坡道、石阶,向右、向左……山腰处一片开阔地上,矗立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古朴壮观,这里是阅江楼入口处的山门。
门楣上镌刻有“江南第一楼”五个大字,为尉天池先生题写,两边的石柱上镌刻有一副楹联,“千古江声流夕照,九天楼影俯朝飞”,楹联一侧有题款,“阅江楼建成志庆”、“南京钟振振撰,纽约潘力生书”等。
《阅江楼记》的阅读附答案和翻译
《阅江楼记》的阅读附答案和翻译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 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 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 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 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 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 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 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文章简介
• 本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朱 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 建阅江楼。又命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 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 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建楼 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决定停建。 直至二〇〇一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 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 史。
作者简介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 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 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 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 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 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 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 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 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 宋濂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 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县 (浙江金华市)人,明初文学家。他 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 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 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 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 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 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 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 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著作 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
南 京
《 阅 江
பைடு நூலகம்阅 江
楼 记 》
楼
赏 读
目录
• 1.阅江楼简介 • 2.阅江楼作品及图片 • 3.《阅江楼》解析 • 4.参考文献
阅江楼简介
• 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与武汉 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 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位于南京 古城西北角,临近长江。明洪武 七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 师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 阅江楼并撰写《阅江楼记》。地 址位于南京市下关区建宁路202号。
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 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 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 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 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 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 而不陈,惧亵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 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 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 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 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 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 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 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 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
参考文献
• 1.《宋文宪公全集》卷七 • 2.《四部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