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胸闷气短 中成药治疗
治疗心脏病中成药命名
![治疗心脏病中成药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94bac6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d.png)
治疗心脏病中成药命名治疗心脏病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丹参、川芎、鳖甲、郁金、薤白、桃仁、桑螵蛸、连翘、三七等。
接下来,我将逐一介绍这些中成药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
丹参可以作为煎剂或制成颗粒、胶囊剂等多种剂型,服用时一般需要每次15克,每日3次。
2.川芎:川芎是一味温补祛寒的中草药,具有活血祛瘀、舒张血管、增加心脏供血量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
川芎可以制成煎剂、丸剂、颗粒剂等剂型,常规剂量为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3.鳖甲:鳖甲是一种具有安神、抗心绞痛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心脏病引起的胸闷、气短等症状。
鳖甲可以煎剂或制成颗粒剂、丸剂等多种剂型,常规剂量为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4.郁金:郁金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抗氧化的中草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
郁金可以制成煎剂、颗粒剂、丸剂等剂型,每次剂量为3-6克,每日2-3次。
5.薤白:薤白是一种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症状。
薤白可以制成煎剂、颗粒剂等剂型,常规剂量为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6.桃仁:桃仁是一种温补心脏、舒张血管的中草药,常用于治疗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
桃仁可以制成颗粒剂、丸剂等剂型,常规剂量为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7.桑螵蛸:桑螵蛸是一种可降低血脂、扩张冠状动脉的中草药,适用于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
常见的剂型有颗粒剂、丸剂等,常规剂量为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8.连翘:连翘是一种降压、舒张血管的中草药,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症状。
连翘可以制成煎剂、颗粒剂等剂型,常规剂量为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9.三七:三七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保护心血管的中草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
心辛片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心辛片的功能主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d742b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c.png)
心辛片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心辛片简介心辛片是一种中成药,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一定的药效和功效。
它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心辛片的功能主治和相关信息。
心辛片的功能主治心辛片具有以下的主要功能主治:1.缓解心脏病症状:心辛片能够有效缓解心脏病相关症状,如胸闷、心悸、气短等。
它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舒缓病症。
2.改善心绞痛:心辛片在治疗心绞痛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心绞痛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一种疼痛症状。
心辛片可以通过舒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从而减轻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3.调节心律失常:心辛片对于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心辛片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电活动,恢复正常的心律,改善心脏功能。
4.降血压、抗心肌缺血:心辛片还有降血压、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高血压和心肌缺血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心辛片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和释放,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它还能通过增加心脏的氧供,改善心肌营养,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
5.促进心肌再生:心辛片可以促进心肌再生,改善心肌功能。
当心肌受损时,心辛片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使损伤的心肌再生,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6.抗心衰作用:心辛片还具有一定的抗心衰作用。
心衰是心脏功能衰竭的一种表现,包括心排血量减少、心肌收缩力下降等。
心辛片可以通过增强心脏肌肉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衰的症状。
综上所述,心辛片具有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脏病症状、改善心绞痛、调节心律失常、降血压、抗心肌缺血、促进心肌再生和抗心衰等多种功能主治。
使用心辛片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心辛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请遵循医生的指导剂量,并按时按量服用心辛片。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若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心辛片,并咨询医生。
稳心颗粒的功能主治和配方
![稳心颗粒的功能主治和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f53807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7.png)
稳心颗粒的功能主治和配方功能主治稳心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
以下是它的主要功能主治:1.舒缓心悸:稳心颗粒能够平复心悸,缓解心脏不适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感。
它通过调和心脾气虚,补益心脏功能,达到舒缓心悸的效果。
2.改善心绞痛:稳心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减轻胸闷、疼痛感。
它通过疏通心脉、活血化瘀,改善心脏运行不畅的问题。
3.缓解心力衰竭: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脏功能,减轻疲乏和气促等症状。
4.调节血压:稳心颗粒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它通过舒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5.抗心律失常:稳心颗粒能够平稳心律,减少心律不齐的发作和频率。
它通过调和气血,协调心脏节律,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配方稳心颗粒采用多种中药药材精细配制而成,以下是稳心颗粒的主要配方:•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心安神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心脏的供血和供氧状况,减轻心绞痛和心肌缺氧引起的不适。
•麦冬:麦冬具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功效。
它能够缓解心烦、失眠等症状,有助于舒缓心悸和改善心力衰竭。
•连翘:连翘有疏风清热、消肿散结的作用。
它可以减轻心肌炎症和水肿情况,改善心脏病引起的胸闷、疼痛等症状。
•山楂:山楂有理气消食、降脂减压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消化功能,降低血脂,调节血压。
•青皮:青皮能够活血化瘀、理气消肿。
它可以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同时改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三七: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它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情况,对心脏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何首乌:何首乌具有滋肝养血、益心安神的功效。
它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心悸、失眠等不适。
•酸枣仁:酸枣仁能够养心安神、调和心气。
它具有舒缓心悸、安定情绪的作用,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以上是稳心颗粒的主要配方,这些药材经过科学配比和制备工艺,达到了稳定心脏功能、舒缓心悸的效果。
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
![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d7159fb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5.png)
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一、7种冠心病辨证施治的中成药1、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引起的冠心病室性早搏,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等。
2、气滞血瘀——心可舒胶囊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症。
3、心血瘀阻﹑瘀阻脑络——心血宁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用于心血瘀阻﹑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眩晕,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高血脂症。
4、瘀血闭阻——金银三七胶囊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用于瘀血闭阻所致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等,以及冠心病,心绞痛。
5、胸痹气虚——心通口服液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用于胸痹气虚痰瘀交阻证,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心烦乏力,脉沉细﹑弦滑或结代;冠心病心绞痛。
6、气虚血瘀——血栓心脉宁胶囊益气活血,开窍止痛。
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
7、气血不足——银参通络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引起的冠心病室性早搏,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等。
二、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功能.主治丹参口服液活血化瘀,养心通脉.用于胸痹引起的心痛,心悸,胸闷,乏力以及轻度冠心病胸闷、心绞痛等症。
丹参滴注液活血化瘀,通脉养心。
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丹参片活血化瘀,清心除烦。
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及心神不宁。
丹参舒心胶囊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悸等。
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
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眩晕、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人参再造丸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
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中医胸闷气短心慌的急救方法
![中医胸闷气短心慌的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4661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1.png)
中医胸闷气短心慌的急救方法
1.醒神散:将3-5克醒神散放入口中含化,或用温水送服,可快速舒缓心理紧张,减轻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2.人参口服液:口服每次10ml,一日3次,可提高心肺功能,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
3.针灸:采用穴位刺激的方法,如厥阴俞穴、中脘穴、太渊穴等,可以快速放松心理紧张,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4.推拿按摩:采用拇指指压、揉捏、推拿等手法,按摩背部、肋间隙、心俞穴等穴位,可以快速舒缓胸闷气短心慌等不适症状。
5.草药泡脚:将红花、桂皮、川芎、当归等草药泡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缓解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
以上是中医治疗胸闷气短心慌的急救方法,建议患者在急救前先到医院就医,以确定病因,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1 -。
中医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中医如何治疗心律失常](https://img.taocdn.com/s3/m/ab174a5e915f804d2a16c14e.png)
中医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每天忙碌的工作,压力过大很多原因都会导致人的心律失常,常见的症状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头痛、耳鸣、健忘、乏力等,大家一定要注意。
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的。
在中医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气滞血瘀: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青皮、生地黄、当归、桂枝、甘草;中成药有血府逐瘀胶囊等。
气阴两虚: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
舌淡或淡红,苔少,脉细。
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朱砂;中成药有天王补心丸、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
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
唇舌色淡,脉细弱。
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选归脾汤:当归、龙眼肉、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1b003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2.png)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1.治疗原则根据病变的主要部位在心,证候表现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特点,制定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的基本治疗原则。
2.辨证论治(1)心神不宁证证候:心悸心慌,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虚数或结代。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加减:心神不安,加酸枣仁、合欢皮;心气虚,加炙甘草、党参。
中成药:安神定志膏,温水兑服,每次1匙(15mL),第一周早饭前空腹服1次,第二周开始,每日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2)气血不足证证候:心悸短气,活动尤甚,眩晕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加减:气虚血少,血不养心,宜用炙甘草汤;心悸甚,加生龙骨、生牡蛎。
中成药:归脾丸,口服,每次6~9g,每日3次。
(3)阴虚火旺证证候: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加减:虚烦咽燥,口干口苦等热象较显著,用朱砂安神丸;心悸不安,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心烦易怒,口苦,口舌生疮,加连翘、莲子心、栀子;梦遗腰酸,合用知柏地黄丸。
中成药:天王补心丹,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4)气阴两虚证证候:心悸短气,头晕乏力,胸痛胸闷,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方药:生脉散加减。
加减:心烦失眠,加生地黄、连翘、莲子心;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加制首乌、枸杞子、龟甲;心脉瘀阻,加丹参、三七。
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5)痰火扰心证证候: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加减:热象明显,加黄芩、栀子;大便秘结,加全瓜蒌、大黄;惊悸不安,加珍珠母、生龙齿、生牡蛎;火郁伤阴,加生地黄、麦冬、玉竹。
治疗胸闷气短的经方
![治疗胸闷气短的经方](https://img.taocdn.com/s3/m/a4f571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2.png)
治疗胸闷气短的经方
胸闷气短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症状,如心脏问题、肺部疾病、焦虑或压力等。
在中医中,有一些经方可以辅助缓解这种症状,但请注意,中医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对症状的正确治疗。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经方:
1.柴胡疏肝散气汤:
组成:柴胡、半夏、生姜、人参、黄芩等。
功效:疏肝解郁、散热开胸,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气短。
2.逍遥散:
组成:逍遥、白术、生姜、大枣等。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胸闷。
3.保和丸:
组成:茯苓、白术、陈皮、生姜等。
功效:健脾益气、宽中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胸闷。
4.五味子煎蛋:
组成:五味子、炙甘草、鸡蛋。
功效:益气固表,适用于脾肺两虚引起的胸闷气短。
5.八珍汤:
组成:人参、黄耆、当归、白术、党参等。
功效: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胸闷。
请注意,以上经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最好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更精准地治疗。
在使用中药治疗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
治疗胸闷气短的中药方剂
![治疗胸闷气短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5e95c8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c.png)
治疗胸闷气短的中药方剂胸闷气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焦虑、精神压力等。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胸闷气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伏苓白术散组成:伏苓、茯苓、白术、赤小豆等。
功效:清热化湿、利尿消肿。
适应症:适用于由湿热内蕴引起的胸闷气短,伴有少量黄痰、小便不利的症状。
用法用量:每日2剂,每剂15克,煎服。
2.同仁参苓白术散组成:生参、党参、黄芪、赤小豆、白术、茯苓等。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化湿。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湿盛引起的胸闷气短,伴有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的症状。
用法用量:每日数剂,每剂15克,煎服。
3.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熟地黄、白术、白芍、茯苓、黄耆等。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养胃。
适应症: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胸闷气短,伴有乏力、心悸、失眠的症状。
用法用量:每日1剂,每剂10克,煎服。
4.逍遥丸组成:菖蒲、远志、茯苓、甘草等。
功效:平肝潜阳、开窍宁心。
适应症:适用于肝郁脾虚引起的胸闷气短,伴有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的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4-6克,每日2次,饭后温水送服。
5.知柏地黄丸组成:知母、柏子仁、黄芪、山药、黄精、熟地黄等。
功效:清热补阴、益肺定喘。
适应症:适用于热盛肺燥引起的胸闷气短,伴有干咳少痰、口干舌燥的症状。
用法用量:每日3剂,每剂10克,煎服。
上述方剂均为常用的中药方剂,对于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胸闷气短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并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药治疗心肾不交的药方
![中药治疗心肾不交的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2c6db8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4.png)
中药治疗心肾不交的药方
心肾不交是中医学中描述心脏与肾脏功能不协调的状态。
根据中医理论,心肾不交的症状可以包括心脏悸动、心慌、气短、腰膝酸软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于治疗心肾不交的中药药方:
1. 六味地黄丸:由生地黄、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等药物组成,具有滋养心肾、平补阴阳的作用。
2. 复方丹参片:由丹参、桂枝、白芍、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心脾功能的作用。
3. 复方五味子颗粒:由五味子、黄芪、柴胡、丹参等药物组成,具有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的作用。
4. 北京参片:由参、白术、山楂、黄芪等药物组成,具有补气养阴、调理心脾功能的作用。
5. 养心气丸:由当归、山楂、生脉散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补心脏、养心安神的作用。
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在使用中药治疗心肾不交问题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心律失常,试试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失常,试试参松养心胶囊](https://img.taocdn.com/s3/m/36b886a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d.png)
指导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任药师 龚宗玉/金 锐整 理:朱玲萃心律失常,试试参松养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作为益气复脉剂,其组方特点为“整合调律,快慢兼施”,既能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又能调节缓慢性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兼血淤型心悸、心慌、胸痛和失眠,能有效改善室性早搏、心衰/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心慌、心悸等情况。
从参松养心胶囊说明书可以看到,该药被批准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淤淤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等。
随着临床与药物研究的发展,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了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除治疗室性早搏,对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房性心律失常(房早、房颤)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而且,参松养心胶囊也被证实在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即其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同时,不会抑制窦房结功能,这使得其与其他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
因此,参松养心胶囊对于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十分有益,能在不抑制窦房结功能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
还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既具有抑制心脏多离子通道作用,又有非离子通道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抑制心肌重构。
可以说,对证用药前提下,该药对器质性室性早搏、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房颤、心衰伴心律失常、窦缓伴心律失常等多种心律失常均有效。
参松养心胶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那在参松养心胶囊覆盖的适应症中,我们到底应该选择西药还是选参松养心胶囊呢?根据心率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不同适应症的代表西药与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的优劣。
现有研究表明,对于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无论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与美西律和安慰剂比较,参松养心胶囊均可显著降低室早数量、缓解室早相关临床症状,特别是伴有基础心率缓慢的室性早搏更为适合。
治疗心脏病的中成药
![治疗心脏病的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91b3fbe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1.png)
治疗心脏病的中成药
关于《治疗心脏病的中成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脏病是一个通称,由于心脏病包含了形式多样,例如有心肌炎的状况,有心包炎的状况,也有心律失常的状况等,但无论产生哪样心脏问题必须立即医治,以防病症加剧。
因为许多心脏病是慢性疾病,因此可挑选医治心脏病的中药方剂,因为心脏病有形式多样,因此挑选的中药方剂也是要分种类。
流程/方式:
1、舒心口服液是最普遍的心脏中药方剂。
它具备滋补心浮、活血化淤、改进心脏作用的功效。
可调节冠脉紧张度,提升血容
量,改进心脏制氧。
关键适用医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脏病。
2、麝香保心丸。
由血竭、苏合香脂、蟾酥、牛黄丸、肉桂粉、樟脑及人参提取物做成。
具备养血清脑、理气止痛的功效。
苏合香脂和樟脑可缓减心肌梗死时心跳,改进冠脉血容量及减少心脏耗氧。
适用医治冠心病、各种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引发的胸闷气短、胸闷气短、心悸等症。
3、心肝宝胶囊。
心肝宝胶囊做为内服胶襄,关键有补亏虚,滋补元精,保肺益肾,扶正固本,改进心脏制氧的作用。
用以医治房性、室性早搏,心跳过速、心动过缓等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常见问题:
许多心脏病的中药方剂在内服后偶有肠胃不适、口干舌燥、总想睡觉等症。
而且这类药物禁止使用于脑出血或有流血趋向者,及其孕妇等群体,一定要谨遵医嘱。
稳心颗粒:中药治心律失常,稳当又安心
![稳心颗粒:中药治心律失常,稳当又安心](https://img.taocdn.com/s3/m/335bcc18172ded630a1cb695.png)
稳心颗粒:中药治心律失常,稳当又安心心律失常危害大心律失常又称为心律不齐、心律不整、心律紊乱。
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博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发生异常而引起的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所表现出来的症状。
除了有心悸、胸闷、失眠、气短、乏力等一般症状外,有的心律失常患者会表现为心绞痛、气短;有的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甚至暂时性全盲、失语、瘫痪、抽搐、昏迷,损害大脑;有的表现为少尿、蛋白尿等;有的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出血、溃疡或肠麻痹等。
心律失常类型不同,症状也会有差异,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能猝死。
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劳累、情绪激动、缺乏睡眠和休息、饮酒、饮茶、喝咖啡以及剧烈运动诱发,需注意避免。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中非常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发病率相当高,据有关资料统计,患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9%,我国约有1200万人,如果包括功能性早博、生理性心律失常,实际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心律失常的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还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其中药物治疗使用较多,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艾司洛尔、溴苄铵、胺碘酮、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非药物治疗则包括机械方法兴奋神经、使用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或激光消融以及手术治疗等。
抗心律失常,中医早有记载在中医理论中,心律失常属于心悸、怔忡、胸痹范畴。
据史书记载,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就有“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的论述。
传统医学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许多中药制剂对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疗效。
除炙甘草汤外,后来还衍生了其他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天王补心丹等,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医学得到进一步发掘和提高,先后开发了宁心宝、参松养心丸、丹参片、丹参滴丸、益气复脉胶囊等一系列产品,这些对治疗心律失常都有一定效果。
不过这些药物并未像西药一样经过研究和验证,所以一直没有一种中药作为专门治疗心律失常药物被世界认可和接受,直到稳心颗粒的问世,方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3个中成药养心稳心舒心,多角度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保护心脏
![3个中成药养心稳心舒心,多角度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保护心脏](https://img.taocdn.com/s3/m/9ffc64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8.png)
3个中成药养心稳心舒心,多角度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保护心脏中成药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促进心脏康复等方面,以其多靶点、多角度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主血、心主脉、心藏神,冠心病病因多为气虚血瘀、心脉瘀阻、心失所养等,在治疗上常用稳心颗粒、养心氏片、心可舒片,但3者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稳心颗粒稳心颗粒,最初是在著名古方:“心动悸”、“脉结化”、“灸甘草汤”的基础上,并以调节气血、益气宁心、活血复脉等中医治疗理论为指导,再经反复筛选,最终由党参、三七、黄精、琥珀、甘松五味中药组成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
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导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对心房有选择性快钠电流的阻滞作用,并选择性产生心房复极后不应期,有明显的终止和预防房颤的作用。
又经选择性抑制心室晚钠电流而治疗室早等室性心律失常。
对心率失常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房早、室早的治疗有效率高达70%以上,并可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
养心氏片养心氏片,由人参、黄芪、山楂、丹参、醋延胡素、党参、葛根、灵芝、当归、淫羊藿、地黄、黄连、炙甘草13味药组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人参具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心肌携氧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对抗多种心肌缺血,明显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
当归、丹参、延胡索、山楂、淫羊藿、葛根都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缺血心肌。
地黄能强心、利尿、降血糖。
丹参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促进微循环。
延胡索、黄芪还能改善心肌细胞自律性,兴奋心脏。
部分药物能降低心肌耗氧量。
全方标本兼治,气血兼顾,扶正固本,益气养血,活血温阳通脉,能有效调整心脏及整个机体气血的功能,以保证心肌的营养供应,改善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从而使心脏得到双向调节,达到了治养结合的目的。
临床实践证明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肌、抗抑郁的作用。
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
![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5df239306bd97f192379e922.png)
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
*导读:心肌炎到了恢复期仅有心悸,胸闷,乏力不适,心电图正常或有轻度ST?T改变,轻度心肌缺血,轻度心律失常等情况时,以调养善后为主。
此时选用中成药治疗,既方便,又经济,且效果可靠。
……
(1)归脾丸(《济生方》)
方药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远志、当归、甘草。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临床应用:心肌炎恢复期因思虑过度,劳心伤脾所致的体倦少食,心悸怔忡,睡眠不佳者。
(2)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方药组成:柏子仁、枸杞子、麦冬、当归、石菖蒲、茯神、玄参、熟地黄、甘草。
功用:养心安神,补肾滋阴。
临床应用:可用于心肌炎后期,营血不足所引起的心悸怔忡持续不断,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者。
(3)天王补心丹( 《摄生秘剖》)
方药组成:生地、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
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临床应用:用于心肌炎恢复期偏于阴虚而见虚烦少寐、心悸神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4)补中益气丸(《脾胃论》)
方药组成: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炙升麻、柴胡、当归。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可用于心肌炎恢复期心悸、乏力少气、食少者。
(5) 生脉饮口服液(《内外伤辨惑论》)
方药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用于心肌炎恢复期气阴两虚而见心悸、乏力、少气、自汗、口干、脉细、苔少者。
补心阳补心气的中药方剂
![补心阳补心气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f90176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c.png)
补心阳补心气的中药方剂
补心阳和补心气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中药方剂来
实现。
补心阳主要是针对心阳虚弱的症状,如心悸、神疲乏力、畏
寒肢冷等,而补心气则是针对心气不足的症状,如心悸、气短、神
疲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 保和丸,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茯苓等,具有补气养血、益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等症状。
2.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鹿角胶、牡蛎、生
地黄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阳虚所致的
心悸、神疲乏力等症状。
3. 复方龙骨牡蛎丸,主要成分包括龙骨、牡蛎、茯苓等,具有
安神定志、补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心阳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
等症状。
4. 归脾汤,由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脾气不足导致的心悸、神疲乏力等症状。
以上方剂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对补心阳和补心气的需要而配制的,但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症状进行调配,最好在中医医生
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同时,中药治疗需要
一定的时间,患者需坚持服用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心血管疾病中成药的用药解析
![心血管疾病中成药的用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e094c684868762caaed5ed.png)
心血管疾病中成药的用药解析一、冠心病、心绞痛1.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活血。
用于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塞。
此丸乃古方苏合香丸的变方,适于湿浊阻滞的胸痛,即胸痹之痰浊痹阻型。
此丸偏宣窍,与速效救心丸比之偏温散。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以下特点:(1)起效迅速,舌下含化最快30s起效,迅速缓解胸闷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2)保护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脏血流供应,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3)促进心肌缺血部位的血管再生,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4)有较高的xx及耐受性。
2.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本品具有镇静止痛,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速效救心丸是纯中药制剂,不像硝酸脂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长期服用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速效救心丸经过20年临床发现,随着服用时间延长,其心功能、血流变等不断得到改善,治疗效果也不断增加。
大量临床报道,服用消心痛第4周开始疗效下降,产生耐药性,而每日含服速效救心丸3次,每次6粒,第一周心电图即有明显改善,至第6周以后效果更明显,不产生耐药性。
此外,速效救心丸中的冰片易伤阳耗气,会使心脏功能减弱,因此无论哪类病人,都要注意避免此药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复方丹参滴丸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以下特点:⑴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
⑵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
⑶用于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三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毒理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是无毒性的,约1%的会发生一过性的头胀、头晕或脸潮红及极少数人发生胃肠不适。
并不需要服用任何其它药物来治疗,而在数分钟后自行缓解。
以上三种药物均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急救治疗,药性偏温的程度依次为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而复方丹参滴丸药性要平和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胸闷气短中成药治疗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胸闷、气短、头痛、耳鸣、健忘、失眠、乏力等。
究其病机,多是心脏气血阴阳亏虚及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痰湿阻滞、水饮内停、气滞血瘀等。
除汤剂外,应用中成药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虚症
心脾两虚:胸闷,怔忡,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疲乏,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唇淡等。
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药用归脾丸。
心虚胆怯:心悸善惊,烦躁痰多,食少泛恶,舌苔黄腻等。
治宜镇惊定志安神,药用安神定志丸。
气阴两虚: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等。
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清心安神,药用参松养心胶囊;或用稳心颗粒以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而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以及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症状。
气血虚: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药用柏子养心丸以补气、养血、安神。
阴虚火旺: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舌糜烂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等。
药用天王补心丹,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心阳不振:心悸、动则更甚,形寒肢冷,胸闷气短,自汗,畏寒喜暖。
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药用参附注射液或心力丸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实症
气滞血瘀:心悸胸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刺,肋痛,舌质暗,或见瘀斑等。
可选用理气活血的血府逐瘀胶囊及其口服液治疗。
痰火扰心:胸中郁热,头目眩晕,痰涎壅盛,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泛恶,便干溲黄,舌苔黄腻等。
治宜清心解毒,镇惊安神,化痰熄风,可选牛黄清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