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刿论战》是一篇经典的史传作品,在记录战争的历史典籍中

颇具代表性,作为一篇记史的作品,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料剪裁

得当。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

准确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加强诵读,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

言特殊句式,相关文学常识。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过程与方法】采用反复朗读,分组质疑,合作解答,讨论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眼,领会全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民心的向背,

明白“师直为壮,曲为老”的道理。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的用法;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难点】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虽是讲读课文,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

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历史来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历史

上课本上所学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回忆、讨论,激活其学习积极性,这既能够巩固学

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好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

学习。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课前预习时帮助学生正音、注重停顿,课堂上采用齐读、分

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字面意思。

然后教师请一位同学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听

听他读的字音和节奏有没有问题。学生读完以后,教师纠错:这位同

学读得还是很流畅的,不过也有些美中不足。

学生三次朗读课文后,初步熟悉课文。

大家都知道:读文言文就应该读准它的字音和节奏。

接下来就请全班同学将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学习文言文必须有大

量的朗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订正字音要靠朗读,划分节奏要靠朗读,

熟悉课文要靠朗读,初解含义要靠朗读,巩固所学要靠朗读,背诵默

写也离不开朗读。所以,教学中以朗读为线索,老师和学生都读起来,

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质疑。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来,

其他同学来帮助他解决;或是将自己学习中的成果拿出来让大家分享,

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让学生真正学会翻译浅近文言文。目的:在阅

读全文以后,几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

理解文意。这样可以避免教师逐句翻译的枯燥及对课文的支解,同时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深入研读

所以接下来我会通过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首先要求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①简述课文三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

生答:战前问战──战中胜战──战后论战。

接下来教师引导:文题是曹刿论战,但论战前还有一大段“请见”

内容的叙述,在这一个部分里,通过学生齐读,教师提示学生找出文

眼。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本文文眼,即:“鄙”和“远谋”。(提示学生文眼有贯穿全文的作用,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接下来的环节是本文的重点:学生首先再读一遍这一部分,随后

讨论:②曹刿是如何论战的?庄公又是如何回答的?曹刿又做了什么

判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鄙”)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战(“远

谋”)

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

要条件,你是怎样看待的?

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揭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

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

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曹刿重视人民

力量的政治远见。

教师小结: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

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春秋时各国遇到大型战争时,仅凭常

规部队是不够的,还必须大量地从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拥护

君主,他们就不会跟随君主去卖命的,正所谓:“君为舟也,民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刿深知这点。

板书:战前——取信于民

师问:如果你是鲁国的子民,你会去打仗吗?

学生回答:愿意

师说:看来,鲁庄公的取信于民收到了效果。

目的:这些问题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自主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

时,学生也学会了自主分析课文内容,为以后做好阅读题打下基础。

理清第一段的思路,可以协助同学背诵。同时,由于第一段以人

物对话描写为主,可以采用二人对话的方式当堂练习背诵。

课标中还提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

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

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所以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但是先自己积极思考以后在小组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中,首先要求读课文,随后学生概括这段的段意。

学生回答:第二段:写战中,在曹刿的指挥下,鲁军击溃齐军的

经过。第三段:写战后,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学生思考③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

军?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解释的文字?

(学生阅读文章,从第三段中找到了对应的解释文字,并大声读了

出来。)

师:这表现了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他在战中捕捉到哪两个战机?

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曹刿抓住了“彼竭我赢”之时进行进攻,抓住“辙乱旗靡”

之时进行追击,可以看出曹刿谨慎小心,深谋远虑。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求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

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师板书:战中——捕捉战机,战后——分析胜因)

语文教学中明确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