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问题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实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尝试创设了一种新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创新教育理论,遵循数学课程标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以数学问题为依托。以讨论探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创造性原则。教师要激励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问题、新观点,鼓励学生“教师没教过的也敢做”的创造精神,对学生的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
2.探索性原则。面对数学问题和教学目标,教师要激励学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情讨论,踊跃发言,善于交流,勇于探索。
3.问题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独立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老师没有讲过的也敢想”的问题意识,从中体验到自尊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情境性原则。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诸如生活、问题、讨论、交流、合作等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判断和推理中学数学、做数学、
用数学。
5.民主性原则。课堂教学氛围要互动和谐、生动活泼,师生、生生关系要民主平等。教师要主动引发学生自由发现、探索数学问题。切忌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6.个体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性教学,允许学生存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时间差和程度差,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尊重主体,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不同层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创设出以教学耳标为中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自学初探并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然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研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通过应用评价来内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情感,完善建构。上述教学思路实际上是课堂教学过程发展的基本程序,我们把这个程序归纳为“设境引疑——创造质疑——讨论解疑——交流反馈——整合归纳——多元评价”六段式教学结构模式。
1.设境引疑。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创造性地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将课题内容转化为学生认识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创造性地设疑激疑。让学生充分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数学矛盾和数学问题。
2.创造质疑。学生自学初探之后,让他们创造性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不理解、未能解决和想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对于一些关键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未能提出,教师可以及时设问挑战,把握学习的主攻方向,将学习引向深入。
3.讨论解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等多向互动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索知识,使课堂上生成的数学问题得以创造性解决。
4.交流反馈。在讨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让代表发表对有关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办法,交流学习数学知识所采用的方法和感受,同时提出还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主动参与协助。必要时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解释,或综合各小组意见,抽出关键性问题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以解决.
5.整合归纳。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课前面的“探究”和“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综合归纳,构建出有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般性结论,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表述,并把学到的知识融进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去,同时对学生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加以整合。
6.多元评价。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方法后,还必须进行自我的、他为的和互动的多元评价来加以深化,促进课堂生成的相互融合,以期达到共识、共享与共进。
三、“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性设计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可以启动思维,集中心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什么叫圆?②什么是圆的直径?③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折圆、画直径、量直径与半径等实践操作,探讨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掌握知识。整个认知过程都是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始终以积极心态去探究和发现。同时获得问题解决的愉悦体验。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要创造性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必须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途径,必须经过分析、判断、推理等创造过程;要得到最后的正确答案,还必须经过综合、归纳、概括等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反过来,学生的分析、观察、操作能力提高了。提
出的问题就更加深刻,更富有新意;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后续学习就会更富有创新。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该模式是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特别重视创设合作情境,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动手、讲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学会倾听、接受别人的思想表达,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境界。这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有利于进行个体化教学。新“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各层次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问题。在发现数学问题中,学生可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让不同程度、不同表达水平的学生分
别回答、讨论、反馈。让各类学生都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讨论时创造机会让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先发言,利用他们掌握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归纳知识时,发挥水平较高学生能创造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5.促进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本模式的最后环节是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这是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和创新的动机,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并迅速转化为能力。如课堂教学中,每一步骤都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课堂练习采用学生自我校对、互相校对的评价办法;课堂结束前,可让学生自己小结,谈谈各自的收获和感受。学生根据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6.促进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新模式对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课堂上的“权威人士”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宽松课堂环境。其次,教师必须具有深入领会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的能力。再者,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便于自己组织参与学生创造性提出各类问题的探索研究。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和教学机智,并善于创设各种课堂情境,以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因此。新“创造性问题解决”课
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思想、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