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启迪思维、参加实践、培养兴趣不可缺少的步骤。作业批改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批改作业,教师不仅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对这些问题作科学的分析,找到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教法,指导学生学习,也是教师智慧生成的延续。因此,课后书面作业究竟是一笔财富还是一种负担,取决于我们怎样使用它。

一、作业布置的形式

作业布置类型不同,作用亦不同。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是两种最常用的书面作业形式。课堂作业可以分为独立作业、小组作业等,其意义在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监控和适当干预,同时也有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准备此后的教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后书面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或研究,更好地理解所学观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作业批改中常见的问题

1、反馈时间偏长。由于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特别是语数外以外学科,所教班级多,班级学生偏多,周课偏少,学校要求对所布置的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不大。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准确全面分析,不能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4、作业形同虚设。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或是教师在处理后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只是进行了知识的“搬运”。作业反而成了“负担”,它的作用被各种测试所代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价值。

三、作业评价与反馈形式

日常作业评价反馈形式最常用的有等级或分数、评语、评语+等级或分数三种方式。心理学的一些实验研究发现,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将直接影响课后作业的效果,那么,究竟哪种作业评价反馈形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

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布置了作业但没有批改,那么作业的效应值只有0.28;当教师给出分数或等级时,效应值会增加到0.78;教师若给出书面评语,那么效应值可达到0.83。作业中“等级或分数”的反馈形式,使学生喜欢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能力上,而不是集中在自己努力的重要性上,同时也使成绩差的学生自尊心受损,有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属于应试的效果。当学生作业等到的反馈是“评语+等级”时,他们拿到作业本后,喜欢做的第一件事是比较彼此的等级,而很少阅读评语,可见等级影响了评语的反馈作用。分数高

低并不会告诉学生怎么去提高,只有“评语”才能真正让学生及家长知道该如何进步,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式。

四、作业有效的批改策略

1、增加作业批改符号,让作业批改更科学清晰

学生做完作业后,都迫切希望知道自己作业正确与否,而传统的批改作业只打“√”,“×”,并不能很清晰的反映学生的作业实际情况。因此,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设计批改符号,使学生清楚地看出,错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一类错误,这样学生就能一目了然,也便于订正,节约改正时间,同时方便教师分析,找出错误原因,改进今后教学。

2、让学生参与批改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尝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业的批改中,让学生试着参与批改的过程。课堂练习作业可大胆地让学生互相批改,相互评判。当然,这个“放”要有“度”,既能够让学生唱主角,又能够让教师完全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还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如:纠错式批改。让学生把同学做的错的地方摘录下来,并针对同学的错误,详细地写出他的错误的原因,并在一旁改正。

3、批改学生的“典型性作业”

教师还可以批改学生的“典型性作业”。在批改学生“典型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评价能力的训练。

4、转变角色,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有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故意做错,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由于学生从长期被教师的评价,一下子变成评价教师的作业,角色的改变,积极性很高,批改得会更认真,在逐道题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的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从教师的“错误”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批改教师“下水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和提高评价能力的过程。

5、针对特殊学生,采取当堂当面批改

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选择特殊学生当堂当面批改作业,方法可因人而异。作业做的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弥补了单元过关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此机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部分同学进行加油打气,利用老师的人格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6、实施作业的二次开发,形成个性化错题集

有些学生做同样的题一错再错,究其原因是他们对错题不够重视,缺乏研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错题重新整合利用,形成矫正性练习,作为阶段性评估测验试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及时订正作业错误的重要性,产生寻找错误原因的驱动力,有效避免重复犯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