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六课 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第六课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第六课

第六课1. 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

(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十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问题、新要求、新工具)(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行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论的相关原理:(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②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注重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认识。

(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世界观〗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第6课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第6课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第6课人的本质和存在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本质和存在产生着疑问。

在哲学的探索中,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人的存在和现状人的存在是可以被感知和体验的,我们通过感官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但是,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局限于肉体,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层面。

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是有目的和价值的,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理解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然而,人的现状常常是不完美和困惑的。

我们经常陷入对生活意义的质疑,对自己的生命感到迷茫。

我们可能会问,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既是哲学的命题,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困惑。

第二部分:人的本质和自由意志人的本质是哲学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是生物学和遗传决定的。

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可以被塑造和改变的,取决于个体的经验和环境。

自由意志是人的特有能力之一,它使人能够做出选择,发挥创造力和主导自己的生活。

然而,自由意志也是受到一些限制和挑战的。

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受到社会、文化和道德的约束,个体的自由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第三部分:人的存在和意义对于人的存在和意义的探索,让人不断思考生活的价值和无常。

有些人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生活应该被当作一种珍贵的礼物。

其他人则追求更大的意义和目标,例如追求真理、追求幸福、追求美德等。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和伦理也成为了人对自己行为的指导原则。

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可侵犯的,我们应该以善良和公正的方式对待他人。

人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存在于一个社会和群体中,应该追求社会和谐与公平。

结语通过探讨人的本质和存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人的存在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应该对待生命持有敬畏之心,并以自由和创造力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不论是否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哲学的探索将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和理解人的存在之谜。

哲学第六课复习

哲学第六课复习

联 系
考点四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①侧重点: 强调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还强调人们的认识过程和追求真理 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 ②原因: A.从认识主体上说,人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 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B.从认识客体上说,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 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表现: 必须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即感性认识上升为 理性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 (完成认识的根部目的) 的多次 反复
总结: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还具有上升性,认识运 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简化版: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5、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 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考点三 真理
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真 理
谬 误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误区四: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实践活动。

最新哲学第六课复习

最新哲学第六课复习

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 〖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 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 的过程来说的。 • • 〖方法论〗: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 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
5、认识的发展规律原理 (追求真
理的规律原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2、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
的认识,科学的理论会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认 识,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
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课堂探究 合作共赢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唯一途径? 2、实践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3、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4、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有没有终极真理?
5、割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
总结: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不是唯一途径。 2、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
质性活动。(不能说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3、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没有终极真理。
5、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否认认识反作用是形而上学, 反之是唯心主义错误倾向。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答题工具梳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重点掌握】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 式上升,永无止境的过程。 •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

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习导学案

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习导学案

cxsz2017-2018学年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编制人:苏长荣编号:11 审核:高一政治备课组班级:姓名:小组:时间:2018年04月【复习目标】1.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

【思维导图】温馨寄语: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导学过程】【核心考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笔记栏】1.理【考法1】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展、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征、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1.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因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2.实践决定认识表现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哲学复习第6课

哲学复习第6课

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易错点: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但不 等于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识联系】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决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 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 理就会变成谬误。
辨 析: “有用即真理”
参考: 1)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 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 有用的.(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 2)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能 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 理.(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 3)“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唯心主 义)真理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 是非常有害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
思辨: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参考: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 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 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②、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 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 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 性。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寓言故事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 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高三政治哲学与生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高三政治哲学与生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 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 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 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②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 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 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
在实 践中 追求 和发 展真 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考点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特点
历年高考原题 2008·四川卷,30 2006·上海综合,6;2004·海南、全国 文综III,26;2008·上海卷,15; 2008·上海卷,22;2008·重庆卷,30; 2008·江苏卷,29;2008·海南卷,19; 2008·全国卷Ⅱ,38(主);2008·北京 卷,38(主);2008·宁夏卷,39(主) 2008·海南卷,15; 2008·全国卷Ⅱ,38(主)
▲社会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 ▲社会实践=实践。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 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所有形式。 其它形式→如: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判断)。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 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 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和社会关系。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 证法的思想。

高三哲学第六课笔记

高三哲学第六课笔记

第六课:创造价值承担使命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1. 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人生和人生价值以及世间所有事物的价值,从而形成关于“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价值观的作用:人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1)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2) 价值取向引导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3) 价值取向引导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注意】价值取向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地判断利弊,促使实践活动获得成功3. 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最高价值的判断标准(1) 为什么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最高价值的判断标准?○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作用○2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体○3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价值判断的正确性(2) 如何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以,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4.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 人生价值观的定义: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人生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1人生的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经济,物质,道德,精神贡献→奉献○2人生的自我价值:尊重和满足→索取○3两者关系:是密切联系的a. 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须向社会索取,才能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b. 个人在向社会索取的同时,必须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获得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3)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根本途径:○1首先要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2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3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二.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1. 理想的特点:(1) 对于理想的追求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2) 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是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3) 理想以客观可能性为依据,具有现实的可能性(4) 理想作为社会意识,受时代条件的制约,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注意】○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理想一般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联系○2尽管理想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可以将客观需要与主观意愿恰当地结合起来2. 内涵:(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共同理想(1) 内容:○1生活理想:对物质,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集中表现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统一○2职业理想: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及其成就的向往和追求○3道德理想:对一定社会的高尚的做人准则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向往和追求○4社会理想:对未来更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最根本的,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理想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2) 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标准→以德治国○1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2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现阶段我们的基本行为准则○3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理想3.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对立统一(1)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但又不同于理想(2)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即奋斗,实践方法论:要求我们将理想根植于现实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坚持社会实践,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4. 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1) 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把我国建设成富强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神圣历史使命(2) 如何做:○1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提高素质,发展健康个性,以更高的目标规划人生,以进取的姿态开拓有价值的人生a. 全面提高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b.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首要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c. 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2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传承先进文化。

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十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效 复习 导航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抓住一个 高考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 认识的过程
35. 求索真 理的历程
核心 考点 突破
突破两个 高考难点
高考 【典例1】 【典例2】 【典例3】 典例
规避一个 易失分点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Leabharlann 高效复习导航第35课
本课知识概览 实 践 观
追 求 真 理
含义 特点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展示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含义 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
认 识 真 理 观
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 关系 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实践
特点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 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都来源于实践。
(1)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
实践是 认识的 基础 (2)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新问题、新要求,推动新的探索和研 究;新工具和新手段,推动认识的发 展;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认识的不 断深化。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命题揭密
实践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近三年有11次在此处命题,属于高频考点。 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实践的含义及特点考 查较少,重点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内容。
复习要求
理解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推动人生发展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推动人生发展

矛盾塑造人的个性与价值观
面对矛盾时,人的态度、选择 和行动会反映出其个性特点。
矛盾促使人思考自己的价值观 和人生目标,形成独特的个性 与价值观。
矛盾有助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 和判断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和 自主性。
03
如何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矛盾
积极面对矛盾,勇于挑战
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存在推动着人们不断寻求解决之道,从而促 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 推动人生发展

CONTENCT

• 矛盾的本质与特性 • 矛盾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 如何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矛盾 • 矛盾推动人生发展的实例分析 • 总结与反思
01
矛盾的本质与特性
矛盾的定义与特性
矛盾的定义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互相排 斥、互相斗争、互相限制、互相依存等特性。
提升自我认知
通过解决矛盾,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 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增强适应能力
在面对不同矛盾时,应学会适 应和调整,提高自己的适应能 力和应变能力。
04
矛盾推动人生发展的实例分析
名人成功背后的矛盾与挣扎
名人成功背后的矛盾 与挣扎
许多名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都经历 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例如,托马斯·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经历了无数 次的失败和挫折,但他坚持不懈,最 终取得了成功。这个例子表明,矛盾 和挣扎是人生发展中的常态,也是推 动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如何解决个人成长过 程中的矛盾
解决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矛盾需要采取 积极的措施。首先,要学会自我反省 和分析,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价值 观。其次,要寻求外部支持和帮助, 与亲朋好友、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寻 求有益的建议和指导。此外,还要勇 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思维方式,不断拓 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第六课 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第六课   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六课教案【教学目标】复习本课需重点把握2个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2个特点(实践与真理的特点),2个关系(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等【重点难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基本知识】1.什么是实践?实践有何特点?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什么是真理?真理为什么是客观的?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如何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知识关系】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一.选择题1.2012年3月31日20∶30~21∶30,全球数千个城市及数百个景点和标志性建筑将共同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B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2年6月25日是我国第22个全国“土地日”。

为动员全民保护土地、节约土地,各地纷纷行动:有的向社会赠阅宣传材料,有的组织宣传车队巡回宣传,有的以乡镇为单位召开座谈会……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A.矛盾具有普遍性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认识具有反复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

他精心绘制的《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

一次,戴嵩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

戴嵩问其故,牧童答道:“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这样笔直地翘起来。

”戴嵩没有深入观察牛的习性而出错,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①要重视实践对认识发展的动力作用②要重视参加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③要正确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④要正确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4.(2010·全国新课标)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哲学第六课

哲学第六课

1.“蛟龙”号载人深潜器7 000米级海试活动属于 (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B.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
C.探索规律的科学实验
D.指导实践的认识活动
C
2.我们平常想象深海海底会有各种各样奇怪的鱼,潜航员杨波乘坐
“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7 000米深的海底发现,海底的鱼一般
都是长条形的,像龙一样,比如鼠尾鱼、狮子鱼等。这反映的哲学
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 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 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 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 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 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道理是 (
)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②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靠主观想象
③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C
④错误认识都能够变成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材料一 “蛟龙”号7 000米级海试团队中,有3个溧阳市人,他们都是 “蛟龙”号年轻科技人员队伍中的骨干:邱中梁,液压与作业分系统主任 设计师;程斐,电力与配电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汤国伟,压载与纵倾调 节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形象地说,他们全程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参与 了“蛟龙”号的血脉、心脏和肺部的研发、制造、总装、试验及维护。 材料二 10多年来,他们与“蛟龙”号同呼吸共命运,3名年轻的科技人员 得到了历练与成长,除了具体操作实践,他们还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科研 成果,3个人共计获得国家专利17项。其中邱中梁还荣获2012年“中国专 利金奖”,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7 000米载人潜水器可调压载系统设计研 究》为“蛟龙”号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1)结合材料一说明实践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说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哲学第六课复习

哲学第六课复习

• 自从发现艾滋病后,人类对艾滋病的研究 不断深入。这说明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 B、认识是适应实践需要而产生的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综合提升
来源
检验标准 1、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出现了诸多新提法:其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备受人们关注。早在党的十二大上, 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验和教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新命题,强调走自己的路。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 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发展的
•科学实验:
•举例:探月工程有助于建立科学理论、获得应用型成 果,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的意识具有什么特点?
3、实践的基本特征:三个
①客观 物质性: A、实践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 客观性决定, B、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 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 世界的活动。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 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 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 史条件的产物。
误区警示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世界有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分,人们改造世界 有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之分。改造客观世界
的一切活动才叫实践。
2.实践是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
动物的活动也是一种活动,也会在某些方面改变客 观世界的面貌。但动物不会思维,只靠先天本能,并不
×
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而人的实践活动却是一种有目的、
求 索 真 理 的 历 程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④ 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⑤ 唯一 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⑥ 目的和归宿 概念:标志主观同⑦ 客观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 特点:客观性、具体的、⑧ 有条件 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⑨无限性

期末复习总结---哲学第六课课

期末复习总结---哲学第六课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分析】1.实践—(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与谬误3.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考情分析】①认识论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所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等,都是高频考点。

②考查形式客观题和主观题兼有,主观题考察频率较高③命题素材紧扣时政热点,选取角度多元④既有对小知识点的细化考查,又有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考查。

【预习案】一、知识体系二、知识梳理(结合《金版学案》相关内容整理记忆)(一)实践1、实践的含义特点: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二)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2、如何理解真理的条件性?3、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三)认识过程1、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2、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3、怎样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自我检测(具体要求:限时训练5分钟,认真审题干的要求,明确方向,规范答题)1、(2013·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2·安徽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2·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高中哲学6课复习

高中哲学6课复习

考点一
【典例3 】 (2016课标Ⅱ,23,4分)《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
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
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
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 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A.①④
B.②③
D
C.②④
D.①③
知识定位: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解题关键:注意审读设问、找出到底是由果寻因,还是
由因寻果。
特别提醒
考点三
(1)认识发展的路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认识发展的趋势:认识发展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
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
【典例7】 (2013·安徽卷)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 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 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
B 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 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 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D
命题角度五 真理与谬误
【典例6】 (2011·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 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 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 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定位:认识的过程,真理的特征。 解题关键:把握黑格尔名言的内涵。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重点知识默写]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真理的属性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易错点集锦】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6、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8、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9、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判断正误】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认识就是简单重复反复循环。

5、真理每向前超越,就推翻了以前的真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11、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3、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哲学第六课复习

哲学第六课复习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 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 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推动社会进步
〈〈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 2、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才 能完成。具体地说,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 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 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
八、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的反复性——条件限制 (1)从认识的主体看: 实践水平;主观条件。 (2)从认识的客体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性的,变化的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对象变化 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社会实践是发展 变化的 3、认识的上升性:波浪式或螺旋式的上升 4、我们的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单元线索】
4、总体线索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知识结构 》 高考考点: 一、实践的概念》 二、实践的特点》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四、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基础 六、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七、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八、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高考题选 1、(2004年福建浙江卷30) 意境不是意和境简 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 “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 在—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 加速,中央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实施“单独二胎”。这表明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表现在哪几方面? 如何理解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和社会历史 性?试举例说明
B
•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山东省 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 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 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 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 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 理性(6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理解。解答此题 首先应准确反馈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内容有哪些,然后结合 材料和设问选择其中的要点展开分析。审题时要明确设问的落 脚点在于分析开展调研工作这一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因此主要 回答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而不是谈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 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 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 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每个要点 2分)
1、真理含义及基本属性(客观性)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 自主复习P42-46,能准确阐述 实践的含义、特征,归纳实践 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剖析典型 例题,加深实践的特征、实践 决定认识的理解。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方法论
第六课 6.1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根据所学知识,构建第六课的 知识体系,从“人的认识从何 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 理”角度,整体把握第六课的 逻辑框架和内在联系
Hale Waihona Puke 体系构建——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3、真理的相关知识
• 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 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 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 ;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 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 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 下边漫画启示我们---如果 你相信你读到的任何东西那 么不如不读书 ①要立足实践,实事求是 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③要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 待周围的世界 ④只有实践才是获得知识的途 径,盲目读书是无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有?
A
• 以往台湾地区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 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地区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 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 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 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实 施海洋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海洋经 济起步晚、经验少,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不断增多,必须 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人 的成功经验,又要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道路。 • 结合材料,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 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12分)
参考答案
•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 正确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4分) •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 围和条件,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经济社会发 展过程中,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4分) •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 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真理。对GDP的认识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 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4分)
D
• 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被提 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 央领导多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应片面,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 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的增 长,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过去的经验表明,单纯地 追求GDP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今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 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 益、可持续地发展。 •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 (12分)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何理 解?
• 2014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 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 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 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 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 ) • ①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性认识 •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③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④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无限性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①物质决识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立足于当前我 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 要(2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 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发挥的确意 识的反作用(2分 ③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发 展海洋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2分)。 ④同时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展海洋经济,还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2分)。 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发 展海洋经济,应重视实践。(2分) ⑥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作用,特别是 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发展海洋经济要用科学理
C
• 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 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 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 种变化主( )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D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 自主复习P46-49,能理解阐述真 理的含义、特点,归纳追求真理 是一个过程,提取材料中有效信 息,准确调用真理的相关知识, 用学科语言规范作答。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 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 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 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 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