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外周血涂片检查

合集下载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查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查
而辅助诊断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外周血中淋巴 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通过外周 血涂片检查可辅助诊断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发现真菌菌丝和 孢子,对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 意义。
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 的大小、形态和数量,有助于贫血的 诊断和分类。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预后与外周血涂片检 查结果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外周血涂 片检查预测疾病的预后。
02 外周血涂片检查 基本原理
血液成分与功能
红细胞
主要负责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二氧化 碳带回肺部排出。
白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对抗感染。
血小板
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
涂片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01
02
油镜观察
对于疑似异常细胞,可使用油 镜进行更高倍数的观察,以便 更准确地识别细胞形态和结构 。
观察内容
包括细胞数量、形态、大小、 核浆比例、染色质结构等。
03 常见外周血细胞 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形态学特征
大红细胞
直径大于正常红细胞,常见于 巨幼细胞性贫血。
球形红细胞
细胞体积小,球形,常见于遗 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实验结果分析与解读方法
细胞计数与类
根据观察到的细胞特征,对各类 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如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
异常细胞识别
注意识别异常细胞,如异常形态 的红细胞、白细胞中的幼稚细胞
或异常细胞等。
结果分析与解读
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6 外周血涂片检查 质量控制与改进 措施

外周血涂片检查

外周血涂片检查

外周血涂片检查来源:iMorphology作者:朱建锋一、血涂片浏览同义词:血小板浏览,血小板估测,血涂片检查(不含白细胞分类)血涂片浏览通常用于验证仪器计数的血小板结果,尤其是仪器有警告提示,或是显著低于最低参考范围的结果。

许多实验室选择初诊患者血小板计数≤100×109 / L,或患者随访血小板计数结果d-check 变化≥50%时。

核实≤100×109 / L血小板结果非常重要,因为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血液科门诊,或其他的实验室检查,延迟手术/特殊治疗,以及血小板输注。

此外进行血涂片浏览包括:(1)验证仪器报警的其他血细胞计数结果;(2)复核仪器结果的可靠性,或是判断否需要手工白细胞分类;(3)若需要,可判断涂片染色质量,以选择合适区域进行手工分类。

复核血小板计数需要对整个血涂片,包括涂片片尾、两侧边缘、厚薄均匀和偏厚区域,首先×100倍下查找聚集的血小板。

低倍镜下成簇分布的血小板团块很容易发现,而细微血小板簇不易被观察,需要高倍镜下40×物镜(×400倍),或100×油镜(×1 000倍)观察。

油镜观察时需要注意有无大量红细胞碎片、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和/或巨大血小板。

大量红细胞碎片经常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加,而大血小板往往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

细菌和/或真菌也与血小板假性升高有关。

如果血小板聚集存在,仪器血小板计数结果不可信,且不能报告。

这种情况下的血小板结果可采用定性报告,即血小板结果正常伴聚集现象;增多伴聚集现象;或减少伴聚集现象。

为获得可靠的血小板计数,标本可进行(1)震荡法检测,最高速震荡标本1~2分钟,再次上机检测;或(2)采用枸橼酸钠管采集标本代替EDTA抗凝管检测。

前者可以通过震荡后观察血涂片,50%标本可解散血小板团块,从而得到可靠的血小板计数。

余50%标本出现血小板不完全解散或未能解散。

外周血涂片阅片的基本流程

外周血涂片阅片的基本流程

外周血涂片阅片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外周血涂片阅片的基本流程详解外周血涂片阅片,是医学检验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形态,以辅助诊断各种血液疾病。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涂片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手段。

通过观察血涂片,医生能够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和诊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首先,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红细胞系统。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贫血的原因。

如果红细胞呈现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和贫乏的情况,那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缺铁或者其他疾病导致的贫血。

此外,外周血涂片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红细胞内部是否存在异常,比如红细胞形态异常综合征。

其次,外周血涂片检查还可以提供关于白细胞系统的信息。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抵御外来病菌和抗原,保护我们的健康。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从而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以及炎症的严重程度。

如果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则很有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而如果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

另外,外周血涂片检查还可以评估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能够帮助形成血栓,控制出血。

通过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问题。

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那可能导致易出血或过度出血。

而如果血小板数量过高,那可能会导致血液过度凝固,形成血栓。

此外,外周血涂片还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罕见的出血性疾病,比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此外,外周血涂片还可以提供其他有关细胞和细胞器的信息。

例如,通过观察外周血涂片中的红细胞内部,医生可以检测铁粒在细胞内的沉积,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过多的铁负荷。

此外,通过观察外周血涂片中的白细胞形态,医生可以提供关于骨髓的信息,例如成熟度和增生情况。

而通过观察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骨髓功能和血小板生成情况。

综上所述,外周血涂片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周血涂片细胞学检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外周血涂片细胞学检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外周血涂片细胞学检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血液,是人体的一面镜子,动态反映了机体造血、营养、免疫等多方面的状态。

要了解患者的血细胞,外周血涂片镜检无疑是最经济、最快速的手段。

但在今天,即使是血液科,亲自动手镜检的临床医生也已少之又少。

鉴于血细胞形态学的专业性,方便临床医生判读检验结果,促进沟通,在此简要介绍外周血涂片镜检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外周血涂片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就是外周血细胞形态与性质分析。

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血球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外周血涂片医学检查越来越重要,该检查在感染分类、血液寄生虫、白血病、血小板疾病以及贫血等试验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外周血细胞学观察,可以将某些病症的发生与发展精准反映出来,在临床诊疗中的用途非常重要。

2.外周血涂片细胞学检查的适用范围对于有发热待查、贫血、出血、肝脾及外周淋巴结肿大等患者,及其他需要在血常规机检项目外检查血细胞数量与形态的患者均适用。

3.外周血涂片的标本通常临床制备外周血涂片的血液是静脉采集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采集的血标本一般用于直接涂片;静脉血一般经EDTA抗凝,物理抗凝后制备血涂片,对血细胞形态有影响,且无法观察到成堆血小板,无法判断血小板无力症等。

因此对血细胞形态的最佳观察标本就是毛细血管采集标本。

·毛细血管采集血液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多选择无名指采血,将皮肤刺破,拭去第一滴血液,及时采一滴血液,制作血涂片,该方法所制备血液涂片几乎不会受到人为因素干扰。

·EDTA抗凝血EDTA抗凝剂内放入所采集静脉血,并充分混匀,采集标本后4h内完成推片;如果需用陈旧血的血常规抗凝血进行涂片,也尽量不要超过24小时。

因为采血数小时后细胞形态就开始发生变化,改变程度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加大,例如出现红细胞皱缩,细胞出现溶解和空泡,胞质中颗粒浓缩呈中毒颗粒样,核扭曲,核固缩,核破碎等;高脂血症更易改变粒细胞形态。

·物理抗凝血通常是在浓缩血中探寻红斑狼疮等异常细胞,有助于异常细胞检出率的提升。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查PPT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查PPT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 查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外周血涂片检查基础知识 • 外周血涂片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注意事项与局限
性 •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检验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外周血中细胞形 态和数量,从而协助诊断疾病。
观察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助 于诊断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 等疾病。
观察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助 于诊断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肿瘤。
监测肿瘤治疗反应
监测化疗效果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细 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评估化疗
效果和肿瘤缓情况。
监测放疗效果
通过观察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 ,评估放疗对血液系统的损伤程度 和恢复情况。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涂片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在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重要性
01
协助诊断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和数量 的异常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02
监测病情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监测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指导治疗
根据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指导治疗方向和方 法,例如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02 外周血涂片检查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通过观察 外周血中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检查 方法,用于协助诊断疾病和评估 健康状况。
分类
根据检查目的和要求,外周血涂 片检查可分为常规检查、特殊染 色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
47
红细胞形状异常
10.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e):指红细 胞形态发生无规律的明显改变。如泪滴状、梨 形、棍棒形及新月形。最常见于具有巨幼细胞 性贫血(MA)。可能是由于贫血严重而造血 原料不足,在骨髓内粗制滥造所致。也可能是 红细胞脆性较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 。
48
红细胞形态不整
41
42
红细胞形状异常
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ocyte), 主要由于高渗、制片不当等原因造成,红细胞周边呈钝 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长短一致。
43
皱缩红细胞
44
红细胞形状异常
8.泪滴形红细胞(tear drop cell):形如泪滴 或梨状,正常人偶见。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70
原始红细胞
•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 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 核仁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 染浅蓝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 深蓝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 71
33
椭圆形红细胞
34
红细胞形状异常
3.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红细胞中心部 位染色较深,其周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 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常见于各种低色素贫 血(主要是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35
靶形红细胞
36
红细胞形状异常
4.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苍 白区呈扁平状,颇似张开的嘴巴或鱼口。血涂片 中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 症(HST),常>10%。也可见于酒精中毒、小 儿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等。
3.嗜多色性(polychromic):属于尚未成熟的 红细胞,呈淡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大,相当于 活体染色的网织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 等嗜碱性物质RNA与血红蛋白并存,因此呈嗜多 色性。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增生活跃, 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外周血形态学报告的内容

外周血形态学报告的内容

外周血形态学报告的内容前言外周血形态学报告是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的显微镜检查,观察和描述外周血涂片中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以协助诊断和监测疾病的一种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外周血涂片中不同类型细胞的观察结果和意义。

方法为确保准确的形态学观察,本次检查采用了以下标准的方法:1. 采集标本:采用无抗凝剂或EDTA抗凝剂管收集患者外周血样本。

2. 制备涂片:将外周血样本滴在玻璃片上,用另一块玻璃片将之间的血液涂开。

3. 固定和染色:将涂片加入甲醇中进行5-10秒固定,然后使用Wright染料和尤那染料染色。

4. 显微镜观察:在高倍镜下观察和记录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染色特征。

观察结果1. 红细胞(RBC):红细胞是外周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具有边缘光滑、无核、呈圆盘状的特征。

此次观察发现患者红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异常。

2. 白细胞(WBC):白细胞是外周血液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

本次观察发现患者白细胞总量为5600/μL,处于正常范围。

各类白细胞计数如下:- 嗜中性粒细胞(NEU):占总白细胞数的60%,此次患者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为3360/μL,正常范围内。

- 淋巴细胞(LYM):占总白细胞数的30%,此次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为1680/μL,正常范围内。

- 单核细胞(MONO):占总白细胞数的5%,此次患者单核细胞计数为280/μL,正常范围内。

- 嗜酸性粒细胞(EOS):占总白细胞数的3%,此次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68/μL,正常范围内。

- 嗜碱性粒细胞(BASO):占总白细胞数的2%,此次患者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为112/μL,正常范围内。

3. 血小板(PLT):本次观察发现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80×10^3/μL,处于正常范围。

4. 其他细胞类型:除了上述主要的细胞类型外,外周血涂片还观察到了红细胞和白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在本次观察中,这些细胞未见异常。

外周血涂片报告怎么看

外周血涂片报告怎么看

外周血涂片报告怎么看
引言:
外周血涂片是临床诊断中一项重要的检查。

医生根据外周血涂片的报告内容,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血液系统状况以及一些潜在的疾病风险。

那么,在收到外周血涂片报告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它呢?
一、外周血涂片是什么
外周血涂片是一种血库学检查方法,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外周血涂片,可以了解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及比例,进而诊断出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二、1.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报告中的细胞种类、数量和比例。

常见的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报告中,一定要注意各种血细胞数量和比例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2. 白细胞的种类和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中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等。

通过白细胞种类和比例,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过敏等症状。

3. 另外,外周血涂片报告中还包括了血小板数量、形态等信息。

如果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等问题。

4.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的参考值。

不同的实验室所检测
的参考值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和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值进行对照,
才能准确地判断是否正常。

三、结尾
通过一份外周血涂片报告,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血液状况,
判断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血液检查的结果只
能是一个参考指标,不能完全代表疾病的存在或不存在。

如果我
们怀疑自己存在疾病,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和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通过对患者的外周血液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和描述各类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这种检验通常由临床实验室的医学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

具体步骤包括:
一、采集外周血样本:通过采血针抽取一小量患者外周血。

二、制备血涂片:将采集的外周血涂抹在载玻片上,通过专用的技术制备出薄而均匀的血涂片。

三、染色: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

这些染色方法能够突出血细胞的核和胞浆结构,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四、显微镜观察:将染好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室技术人员会仔细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状、大小、颜色、核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五、形态学描述: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这可能包括有关红细胞形态(比如贫血、红细胞异常)、白细胞形态(比如感染、白血病)和血小板形态(比如凝血功能异常)的信息。

外周血涂片分析报告

外周血涂片分析报告

外周血涂片分析报告尊敬的用户,非常抱歉,我是一名AI语言模型,无法为您提供个人化的报告。

关于外周血涂片分析报告的话题,以下是一份示范性的报告,仅供参考:外周血涂片分析报告简介:外周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及相关疾病的诊断。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一份外周血涂片,对患者的血液细胞类型和数量进行评估。

样本信息:样本编号:XXXXX患者姓名:XXXXX性别:XX年龄:XX岁送检日期:XXXX年XX月XX日分析结果: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Hb)浓度:XX g/dL (参考范围:男性XX-XX g/dL;女性XX-XX g/dL)结果分析: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表明患者红细胞含量正常。

2. 红细胞计数和指标:红细胞计数(RBC):XX * 10^12/L (参考范围:男性XX-XX * 10^12/L;女性XX-XX * 10^12/L)红细胞比积(HCT):XX% (参考范围:男性XX-XX%;女性XX-XX%)平均红细胞体积(MCV):XX fL (参考范围:XX-XX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XX pg (参考范围:XX-XX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XX g/L (参考范围:XX-XX g/L)结果分析:红细胞计数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患者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正常。

3.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WBC):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淋巴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单核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嗜碱性粒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结果分析: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血液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血液疾病的重要学科,其检测与分析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检验科常见的血液学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等。

一、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是一项常见且广泛使用的血液学检测方法。

它通过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对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计数和分类,以及测定血红蛋白、细胞比容等指标,从而评估患者的血液情况。

血常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的外周血液标本,以评估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与数量的方法。

该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在血涂片检查中,医生会观察红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白细胞的分类和形态,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感染等病变。

三、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是一种通过穿刺骨髓腔,采集骨髓标本进行检查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有关血液疾病的信息,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穿刺通常在专科医院或血液病中心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骨髓穿刺检查结果通常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血液疾病诊断。

四、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是一项评估患者血液凝固能力的方法。

凝血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相关疾病。

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五、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一种血液学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相关物质,如抗体、免疫球蛋白等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

免疫学检测广泛应用于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等。

检验科 外周血涂片检查ppt课件

检验科 外周血涂片检查ppt课件
涂片中RBC 呈串状重叠, 似缗线状。
见于多发性骨 髓瘤、原发性 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缗线状形成 rouleaux rormation
完整版PPT课件
66
完整版PPT课件
67
Irregular overlapping aggregate of RBCs A cluster of overlapping RBCs (Non-linear overlapping RBCs)
other half mostly empty of hemoglobin giving a blister
appearance.
完整版PPT课件
57
完整版PPT课件
58
When the blister ruptures or is removed by the spleen, the red cell shape changes to that of a keratocyte (horn cell).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due to band 3 membrane
protein abnormalities
完整版PPT课件
62
完整版PPT课件
63
完整版PPT课件
64
完整版PPT课件
65
Stacking of Four or more RBCs in a linear fashion "Stack of coins" appearance Must be in the correct location of the slide (slightly inside of the feathered edge)
83
Infectiou完s整-M版PPaTl课a件ria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染色异常
着色过浅
红细胞中心淡 染区扩大,多见
于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及其
他血红蛋白病
着色过深
中心淡染区不见, 着色较深,多见于 溶血性贫血及大细 胞性贫血
嗜多色性红细胞
红细胞经瑞氏染色染成灰 蓝色、灰红色、淡灰色, 包体较正常红细胞稍大, 这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 网织红细胞,多染性物质 是核糖体,随着细胞的成 熟而逐渐消失,主要见于 各种增生性贫血
★白细胞形态变化较大,遇有疑问应请示上级主管或
主任进行核实,以减少错误。
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
大小异常
正常红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直径6~9um 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 一。直径>10um为大红细胞,>15um为
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贫、肝脏疾病等,
直径<6um为小红细胞,多见于缺铁性贫 血等。
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
表现。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此外, 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 移,提示预后不良。
毒性变化
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 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 等,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 化。具体表现为:
①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 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 殖所致。 ② 中毒颗粒:细胞质中部分或 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 的分布及大小等,可能为中性 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
形红细胞可高达70%~80%
2、 严重肝病或制片不当
锯齿细胞
锯齿细胞也称短棘形细胞。 细胞突出较棘细胞短,但 分布均匀。主要见于尿毒 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 血、丙铜酸激酶缺乏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等。
裂红细胞
裂红细胞指红细胞碎片,

检验科细胞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细胞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细胞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细胞学是一门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

在检验科中,细胞学作为一项常见的检测项目,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检验科细胞学常见检测项目进行解读,以便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1. 血液细胞学检测血液细胞学检测主要通过对血液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进行观察和分析,用于帮助诊断和监测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的血液细胞学检测项目包括血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和外周血涂片检查。

血涂片检查是通过将一小滴新鲜全血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通过血涂片检查,可以了解血液细胞的形态特征,如红细胞是否正常、白细胞是否出现异常细胞等。

同时,还可以计算各类细胞的比例,如红细胞比例、白细胞比例和血小板比例等。

骨髓涂片检查是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骨髓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骨髓涂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骨髓中不同细胞系的数量和比例,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它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血液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通过对外周血涂片的染色和观察,来了解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细胞的比例,判断细胞数量是否正常。

2. 切片细胞学检测切片细胞学检测是将组织样本制作成薄片,经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对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

切片细胞学检测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切片细胞学检测项目包括细胞学涂片、组织细胞学检查和液体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涂片是将疑似病变组织碎片制成涂片,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细胞学涂片可以直接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病变以及确定病变类型。

组织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对组织切片的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了解组织中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组织细胞学检查常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液体细胞学检查是对体液或腔内液体细胞进行核型和染色体分析,用于诊断和评估某些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它通过观察和分析外周血涂片中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了解细胞比例和数量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不同种类血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判断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或者其他红细胞相关疾病。

同时,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也可以提供诊断信息,如白细胞增多提示感染或炎症,白细胞减少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2. 检测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和监测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白血病等,在外周血涂片中可以观察到异常的细胞形态和数量,进而提供诊断依据。

此外,外周血涂片中还可观察到恶性肿瘤细胞的存在,对于早期肿瘤的筛查和定性有一定的帮助。

3. 评估感染和炎症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于感染和炎症的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

在感染和炎症过程中,白细胞通常会增多,并且分类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淋巴细胞增多提示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以是细菌感染的表现。

此外,外周血涂片中还可以观察到中性粒细胞的捕食行为、嗜酸性粒细胞的排列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排列,此等信息能够帮助医生进一步分析感染和炎症的性质。

4. 监测治疗效果外周血涂片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外周血涂片中的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例如,对于患有再障的患者,通过连续观察外周血涂片中的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预测患者的出血风险。

综上所述,外周血涂片检查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一检查方法,结合其他技术手段,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外周血涂片实验报告

外周血涂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外周血涂片检查实验目的:1. 学习外周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技术。

2. 观察和识别外周血中的各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通过血细胞观察,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1. 新鲜外周血标本2. 玻片3. 吸管4. 稀释液5. 稀释液瓶6. 血细胞计数板7. 血细胞染色液(如瑞氏染液)8.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制备涂片:- 取一干净玻片,将新鲜外周血滴于玻片中央。

- 用另一玻片从边缘向中央轻轻刮过,制成薄而均匀的涂片。

- 将涂片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2. 染色:- 将干燥后的涂片浸入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为3-5分钟。

- 用水冲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3. 镜检:- 将染色后的涂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 使用油镜观察,首先观察红细胞,然后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

实验结果:1. 红细胞:- 观察到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形态基本一致。

- 红细胞计数约为4.0-5.5×10^12/L。

2. 白细胞:- 观察到白细胞有三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核分叶,胞浆内含有细小的颗粒。

- 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染色质疏松。

- 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染色质疏松,胞浆内含有细小的颗粒。

- 白细胞计数约为4.0-10.0×10^9/L。

3. 血小板:- 观察到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常聚集在一起。

- 血小板计数约为100-300×10^9/L。

分析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外周血涂片,并观察到了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2.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

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制备涂片时,玻片应清洁、干燥。

-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细胞形态。

- 镜检时,应使用合适的倍数,以便观察细胞细节。

外周血涂片观察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意义

外周血涂片观察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意义

影像检验 中外健康文摘影像检验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 orld Health Dige stM edica l Pe ri odica l 超高倍显微镜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评价■包文芳(青海红十字医院检验科 810000)【摘要】阴道加德纳菌已被确定为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菌[1],目前对加德纳菌的实验诊断方法较多。

我科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方法简单,不需染色,分辨率高,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高倍显微镜;阴道加德纳菌【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188-01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226例被检者均为我院2007年5月至2007年8月妇科门诊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以常规消毒法用无菌棉签取阴道分泌物,置于0.5m l生理盐水管中送检。

1.2 试剂与方法1.2.1 超高倍显微镜检测法:用拭子将标本均匀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加盖玻片镜检。

使用M I D型超高倍显微镜(由上海复星实业公司研制生产),在放大倍率为15000倍,相差视野(2)下观察全片,找到被短小杆菌侵袭的上皮细胞(即线索细胞)为阳性。

1.2.2 革兰染色法:标本直接在洁净玻片上涂片,待干后用革兰染色镜检,找到线索细胞为阳性。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2 结果226例标本应用超高倍显微镜法、革兰染色法分别检出线索细胞38例、33例,阳性率分别为16.8%、14.6%,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x2=0.42,P>0.05)。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6.5%。

3 讨论从阴道分泌物中查找线索细胞诊断细菌性阴道炎是门诊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

本文应用M I D型超高倍显微镜直接取样涂片镜检,利用相差显微镜能使细胞中不同折光的部分变成明暗相差显著的立体图像的特点,可直接观察到上皮细胞被短小杆菌侵袭的现象。

该法对线索细胞的检出率与革兰染色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且操作简便,标本无须染色,不用油镜。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方法选取3年来血常规符合我院复检规则的880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进行检查。

结果发现有575例外周血有形态异常。

结论应重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制定复检规则,避免漏诊、误诊。

标签:外周血细胞;形态;重要意义随着血液分析仪越来越普及,从以往的三分类到如今的五分类,极大地提高了检验的效率及质量,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参数。

但由于仪器检验原理的局限性,不能正确地识别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变化[1-3],如果单纯地依靠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常会有错误报告的发出,给临床造成误诊,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以下对近3年来符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的复片规则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以了解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5月我院就诊患者880例,男340例,女440例,年龄4个月~80岁,血常规检查均符合我院制定的镜检复检标准。

大多有发热、贫血、黄疸等症状。

1.2仪器与试剂ADVIA-212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使用原装配套试剂,每天均做质控以保证仪器处于在控状态,日本奥林巴斯显微镜,自配瑞吉染液。

1.3我院制定的镜检复检标准单核细胞高于16%;成人淋巴细胞高于60%;嗜酸性粒细胞高于15%;嗜碱性粒细胞高于5%;白细胞总数超过30×109/L;机器未分类,白细胞散点图异常:白细胞高于20×109/L,并且伴随血红蛋白降低者;贫血,并且伴随血小板降低者:儿童,白细胞总数高于10×109/L,淋巴高于75%者。

1.4方法用EDTA抗凝管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充分混匀,2h内进行血常规分析,同时制作良好的血涂片2张,经瑞吉染色后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复片,在染色良好的区域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態。

2 结果880例外周血形态中有575例形态异常:其中,中性粒细胞左移243例,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碎裂)194例,异淋70例,出现幼稚细胞9例,有核红细胞2例,大红细胞贫血14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0例,冷凝集2例,大血小板1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RBC大小不均 . Anisocytosis
(2)形态异常
直径<6um, 厚度>2.9u m,体积小,着 色深,中心淡染 区消失。
主要见于遗传性 球形RBC增多 症,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等。
球形RBC spherocyte
.
(2)形态异常
椭圆形。
见于遗传性椭 圆形RBC增 多症。
小RBC(Microcyte):直径<6um,见低色素贫血 大RBC (Macrocyte) :直径>10 um,见于溶血性
贫血、急性失血 巨RBC (Megalocyte):直径>15 um,常见叶酸、
VitB12缺乏 RBC大小不均(An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悬殊,
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巨幼贫时明显。
.
红系:原红、早红、中红、晚红、成熟红 粒系: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成熟
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 巨核系:原巨、幼巨、颗粒巨、产板巨、裸巨
、血小板 淋系:原淋、幼淋、淋巴细胞 浆系:原浆、幼浆、浆细胞 单核系:原单、幼单、单核细胞
.
.
血细胞成熟过程规律
胞体:大—小 巨核 小—大 胞浆:细胞越幼稚,染色越深;细胞越成熟,
椭圆形RBC(elliptecyte, oval cell)
.
(2)形态异常
见于遗传 性口形细 胞增多症 、DIC 、酒精中 毒。
囗形细胞 stomatocyte
.
(2)形态异常
中央淡染区扩大, 中心部位也有部分 色素存留而深染, 状似射击之靶状。
见于地中海贫血, 缺铁贫,溶贫,黄 疸或脾切除后。
染色越浅淡,以胞浆染色判断有核红细胞、粒 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度。 胞浆染色:深蓝(原始)---蓝色(早幼)--浅蓝(中幼)---粉色 颗粒变化:由无颗粒(原始)---嗜天青颗粒( 早幼)---特异性颗粒(中性粒、嗜酸粒、嗜碱 粒)。 胞浆量: 有少----多
.
胞核:体积:有大--小,成熟红细胞无核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紧密快状 核膜:不显著---显著 核仁:清楚---不清---消失 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 大----小 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由原始---早幼---中
靶形细胞 target
.
.
(2)形态异常
形如镰刀状 见于镰形细
胞贫血(H bs)病。
镰形细胞 sickle cell
.
.
(2)形态异常
细胞呈泪 滴状或手 镜状。
见于骨髓 纤维化。
泪滴形细胞 dacryocyte, tear drop cell
.
.
(2)形态异常 Echinocyte (burr cell,crenated cell) –钝锯
.
.
.
(2)形态异常
指RBC发生各种 明显的形态学异常 改变,RBC可呈 梨形、泪滴形、新 月形、长圆形、哑 钤形等。
见于机械、物理因 素所致,如DIC、 TTP等。
裂细胞 schistocyte 又称. 红细胞形态不整 poikiliocytosis
.
咬细胞-bite cell
.
.
.
.
When the blister ruptures or is removed by the spleen, the red cell shape changes to that of a keratocyte (horn cell).
An irregularly contracted red cell that has one or more rounded projections and lacks central palor. The most frequent form has two projections.
.
(一)、红细胞系统
.
பைடு நூலகம் .
原红细胞 pronormoblast,proerythroblast, rubriblast
.
.
早幼红细胞
early normoblast, prorubricyte, basophilic normoblast .
.
原红与早幼红细胞的区别
.
.
中幼红细胞 polychromatic normoblast,rubricyte
幼---晚幼---成熟细胞
.
血细胞发育规律(以红细胞系统的成熟过程为例)
.
单个血细胞形态观察顺序
细胞大小、形状 核、浆比例,核浆发育同步性。 细胞核形状、染色质结构(粗细、
凝聚、正副染色质)、核仁数目、 大小。 胞浆量多少、颜色、颗粒。
.
.
鉴别各种细胞的注意事项
.
.
.
二、正常与异常血细胞形态学特点
.
.
晚幼红细胞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metarubricyte
.
中幼红与晚幼红细胞的区别
.
.
.
.
.
.
成熟红细胞 erythrocyte, discocyte .
.
红细胞形态改变
从四方面观察:
大小 形态 染色反应 结构方面
.
(1)红细胞大小异常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
一、血细胞相关知识介绍
.
血细胞按所属系列分为六大系统:
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淋巴细胞系、浆细 胞系、巨核细胞系。
每一系统又依细胞成熟水平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 阶段。
红系和粒系的幼稚阶段又分为早幼、中幼和晚幼三个阶 段,
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齿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 RBC has regularly distributed, equally
sized, rounded projections off its surface
.
Acanthocyte (spur cell)-棘形红细胞
RBC has irregularly distributed, variably sized, pointy projections off its surface
Blister cell 水泡细胞
TTP, DIC) Oxidant damage (e.g. G-6PD deficiency) Thalassemias Unstable hemoglobins
the hemoglobin is concentrated in one half of the cell with the other half mostly empty of hemoglobin giving a blister appear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