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
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例60例临床.
![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例60例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4b82ae92453610661fd9f458.png)
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提要]为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将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对照A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对照B组给予二甲双胍。
结果治疗组30例[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用于临床已有多年。
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为观察其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及二者联用为期一年的治疗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04~2006年门诊和住院部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1999WHO标准)60例,入选者FPG≥7.0mmol/L,HbAc≥7.0%,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5~65岁,平均(46±9)岁,BMI29±7kg/㎡。
将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二甲双胍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
治疗前三组的BMI、FPG均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1.1.1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疗法。
整个观察期不用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
1.1.2给药方法:盐酸吡格列酮组:服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一日一次。
二甲双胍组:服用二甲双胍(北京中惠医药公司)0.5g,一日三次,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反应。
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用组:盐酸吡格列酮15mg,一日一次,二甲双胍0.5g,一日一次。
1.1.3患者在试验前后晨起空腹测量身高(cm)和体重(kg),计算BMI;取静脉血测FPG(GOD法)、胰岛素(放免法)、HbAC(Bio-kedvariant仪器)。
胰岛素抵抗指数(IR)采用HOMA-IR公式计算。
1.3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处理均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抵抗的对照研究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抵抗的对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4ba4faf90f76c661371aa2.png)
5 a e, n ld g3 l , 0 fm ls m a g (4 6 )y as gv n po lao e 1 , a , ef m n 05g 2t s 0 c s s i u i 0ma s 2 ae, e n a e 4  ̄ . e r ie i i z n 5mg d y 1 m t r i . , me c n e e 4 , gt o i a
(P )p s rnil lo ua (2 B ) g c t e goi ( A c fsn sl (I S, otrn i nui F G, ot ada 2 hbodsgr P h G , l a d hmolbn Hb l) at gi ui FN ) ps a da 2 hisl p y e , i n n p l n (2 l S tel e o eidxc ags R sl f r ra n,h h c dct fh et n r pcmprdwt s g — P hN ) vl f e h ne. eut A t et tteceki ia r et a h e t n h s e t me n o o t r met o o ae i il gu h ne
ssa e c n r ls u it nc o t o t dy
TENG pi g Ya n S n h n Ba a e pl s ia fGu ng o ,S nz en 51 01, na he z e o n p o e SHo pt lo a d ng he h Nhomakorabea1 Chi
T A工 著 口 T E论 l E B
H 工 NA H E A L T I 工 N D U S T 口 Y - 4
吡格 列酮 与二 甲双 胍联 合治疗 2型糖 尿病 抵抗 的对 照研 究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0145e879563c1ec4da7198.pn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利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治疗。
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餐后血糖、HbAl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糖尿病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并且大多于中年后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改善胰岛B细胞的损伤及其功能衰退,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稳定血糖的治疗目的[2]。
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我院近年来采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3±6.5)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7-75岁,平均(55.8±7.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WH01999糖尿病診断及分型标准,并且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6499675284ac850ac024267.pn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连续治疗12 w,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胰岛素敏感指数、肾功能改变情况。
结果在治疗12 w之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UAER及ET-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减少微量蛋白的排泄,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ioglitazone joint metformin treatment of senile type 2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Select our March 2009 ~ in March 2010 were 12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n = 6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60),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based on joint pioglitazone treatment, continuous treatment 12 weeks, observe the two groups were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BG) and 2-hr plasma glucose (PBG),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kidney change. ResultsIn the treatment of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groups of patients fasting glucose and 2-hr plasma glucose improv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UAER and ET - 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Pioglitazone joint metformin treat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hypoglycemic effect is good, can improve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reduce trace protein excre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worth in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Pioglitazone;Metformin;Diabete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是引起患者出现高血糖的重要原因,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强效的胰岛素增敏剂[1],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该药是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增加,肝糖的产生减少,而降低血糖。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e16d3e8453610661ed9f4fe.pn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7月这段期间在我院经过临床专业医生诊断为患有社区2型糖尿病并进行后期治疗的78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吡格列酮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后期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当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处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药物对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因此该种药物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关键词】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社区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00-02本次研究内容是采用二甲双胍药物联合吡格列酮药物的方法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随机抽取参与研究与后期治疗的是78例在我院进行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的。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为(58.0±6.0)岁;患病时间在1年~3年之间,平均为(28.0±4.0)月;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0±5.0)岁;患病时间在1年~3年之间,平均为(27.0±5.0)月;将本次参与研究的78例患者经过随机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都为39例患者。
排除标准:(1)经临床医生诊断为患有其他方面疾病严重影响到本次所要研究的各项指标。
(2)不属于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专业医生确诊为需要进行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da6e1389eb172dec63b7c0.png)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者患者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观察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以胰岛素存在抵抗作用为主要内容,并且还伴随胰岛素分泌不充分现象,同时患者还存在多饮食、体重较重以及血糖较高等代谢紊乱症状。
在临床治疗中以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为主要目的,并对胰岛素β细胞起到一定的作用[1]。
此研究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0例。
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5例,患者的年龄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54.7±3.8)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7例,患者年龄均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55.2±2.7)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500 mg/次,3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20 mg/次,1次/d,以6个月为1个疗程。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606121258f5f61fb63666c7.png)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目的:分析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HOMA-IR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糖尿病是一种在临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据相关统计显示[1]已经有大约1.7亿人患有糖尿病。
在我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逐渐向西方人靠近,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相关调查,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在9.7%左右[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分型之一,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在肥胖人群中较为多见,2型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可累及患者的眼部、血管、足等部位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用以分析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临床资料为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57.27±2.08)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疲乏无力、周身发胀和腹胀便秘等。
全部58例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2)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3)患者在近三个月内接受过手术;(4)患者存在着血液系统疾病。
将全部58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48例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48例](https://img.taocdn.com/s3/m/335528330912a2161479293b.png)
综上所述 , 吡格列 酮联合二 甲双胍 治 疗老年的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 , 有利 于老 年肥胖 2型糖 尿病 的高 血糖和 高脂 血症 控制 , 并 能有助 于体重 的 降低 , 是一 种 比 较方便经 济 的 治疗 方 法 ,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应 用
糖 尿 病 是 一 种 以糖 代 谢 异 常 为 主 的 内分 泌疾 病 , 随着人 们生 活水 平 的提高 , 目前 我 国 6 0 岁 以 上 的 糖 尿 病 患 病 率
治疗方 法 : 治 疗组 : 吡格 列酮 分散 片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 5. 06 9
1 5 m g , 1次 /口, 盐 酸 二 甲双 胍 5 0 0 m g , 2
次/ 日; 对 照组 : 二 甲双 胍 5 0 0 mg , 2次/日。 两组疗程均 1 2周 。
关键 词
老年
二 甲双 胍
2型糖 尿 病
吡 格 列 酮 肥 胖
组T G显 著下降 、 H D L—C显 著升 高 , B MI
显著 下 降 , 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对照组 : T G 及 HD L—C无 明 显 变 化 。其 中治 疗 组 2 h P G、 H b A 1 c 、 血 脂 代 谢 的改善显著优于 对照组( P< 0 .列 酮联 合 二 甲双
运和利用 , 延缓肠 道对 葡 萄糖 的吸 收 , 来 改善糖代 谢 。因此说 二 甲双胍 也有 一 定 的胰 岛素 增敏 作用 , 两药 合 用 , 可有 效 的增 强 多 重 降 糖 作 用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 临床意义初探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 临床意义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07532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8.pn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初探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通过降低肝脏对血糖的产生、增强肌肉对血糖的敏感性等途径发挥降糖作用。
而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肠道中的二肽基肽酶-4而增加胰岛素素释放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有关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将就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1.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的作用机制我们来了解一下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降低血糖。
它可以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阻断葡萄糖的释放进入血液中,从而降低血糖。
它可以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吡格列酮则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协同作用,提高降糖效果。
一方面,二甲双胍可以通过降低血糖的产生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来降低血糖水平;吡格列酮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二者联合应用能够在多个环节同时发挥作用,使降糖效果更显著。
3. 临床研究显示已有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研究表明,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另一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整体血糖控制效果较好。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4. 临床意义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992848a011ca300a7c39086.pn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5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则为84.00%,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明显改善血糖指标,值得借鉴。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疗效2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紊乱综合征,在糖尿病患者中占了90%以上[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加强重视。
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当属2型糖尿病发病主要机制,基础治疗方案为控制饮食与运动干预基础上采取药物有效刺激机体胰岛素分泌,并缓解胰岛素抵抗。
从以往研究来看,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此我院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应用在2型糖尿病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5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5月-2015年5月。
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WHO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近期有服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衰、肝肾病变、肿瘤、胃肠道疾病等患者[2]。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最小者40岁,最大者77岁,均值62.4±5.9岁;病程4-20年,均值10.6±3.9年。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93fc8c652d380eb63946d2f.png)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方法通过分别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单独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4例,观察1年后的血糖指标及BMI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治疗组降血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者,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使用;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1]。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依赖于胰岛素的存在,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基础上调节高血糖。
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4例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糖控制不佳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4例。
三组病例在性别比例、年龄、基础疾病、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口服30mg/d吡格列酮1次,500mg二甲双胍2次;对照1组口服30mg/d 吡格列酮1次,对照2组口服500mg/d二甲双胍2次。
整个治疗持续1年,治疗期间除进行常规饮食疗法和运动锻炼,不接收任何影响血糖的药物治疗。
1.3观察内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自肘部静脉抽取5ml 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4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定期检查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FPG、2hPG、BMI和HbAlc;FPG低于6.66 mmol/L、2hPG低于8.33mmol/L或血糖下降程度大于30%为显效;空腹血糖在6.66mmol/L-8.33mmol/L、2hPG低于8.33mmol/L 为有效;治疗前后未发现血糖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为无效[2]。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R 治疗体重超重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R 治疗体重超重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f7a2b3ded630b1c59eeb5a4.png)
化学毒素 、 食物毒素和 药物等对肝脏 造成 的损伤 , 能促进肝 细
胞 的再生和修复。
本文研究表明 , 使用 熊去 氧胆酸胶囊 ( 优思弗 ) 和水飞蓟 宾( 水佳林 ) 治疗非酒精 性脂 肪肝 , 均取得较为理想 的疗效 , 两
2 . 3 治疗费用 : 6个 月的治 疗期 间 , 观察 组 平均 总 体费 用为
[ 1 ] 徐坚忠. 熊去氧胆 酸治疗非酒精 性脂肪肝 的效果及 医疗
费用观察[ J ] .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 2 0 1 2 , 1 9 ( 1 4 ) : 1 0 . [ 2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 非酒
精性肝病诊疗指 南 [ J ] . 中华肝病学杂志 , 2 0 0 6 , 1 4 ( 3 ) : 1 6 1 . [ 3 ] 李广明. 降脂保 肝汤 为主治 疗非酒精性 脂 肪肝 6 O例 的
4 参 考 文 献
性脂肪肝两大类 , 非酒 精性脂 肪肝 的典型病 理特 征是 大泡性
或 以大泡性为主的肝 细胞 脂肪变性 , 若经过及 时的治疗 , 可 以 阻 止 其 进 展 演 变 为脂 肪性 肝炎 、 肝 纤维 化 和 肝 硬 化 j , 使 患 者
预 后 得 以改 善 。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 亲水性胆 汁酸制 剂 , 最早 是从 中国黑 熊 胆 汁 中 分 离 出来 , 经 口服 后 , 先在 空肠 以 非 离 子 形 式 扩 散 吸 收. 后 在 回肠 以 主 动 转 运 形 式 被 吸 收 , 在肝 脏 中与甘氨酸 、 牛
刘 妙, 张 翔 ( 广 东 省 东 莞 市 麻 涌 医 院 内科 , 广东 东莞 5 2 3 1 4 2 )
[ 摘 要] 目的: 观察 吡格列酮 和二 甲双胍联合诺和灵 3 0 R治疗体重超重 2型糖 尿 病 的疗 效性和 安全性 。方 法 : 选 取体重 超 重 的 2型糖 尿 病 患 者 5 8例 , 将其 随机 分 为 两组 , 观察组 2 9例 接 受 吡格 列 酮 、 二 甲双 胍 和 诺 和 灵 3 0 R 治疗 , 对照组 2 9例 用 二 甲 弧联 合诺 和灵 3 0 R治疗 。疗程 1 2周 , 观察 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体重指 数 、 糖 化血红蛋 白均 明显改 善 , 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48例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48例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e7c26f04b35eefdc9d33387.pn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48例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PG和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MI、TG、TC、HDL-C和LDL-C均有所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与对照组6.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能够通过不同机制明显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标签: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危因素[1]。
因此,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
本研究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以初发2型糖尿病收住入院的患者分为两组,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潘长玉《糖尿病学》[2]中关于初发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36~73岁,平均(46.5±10.7)岁;体重指数21~34 kg/m2,平均(25.4±3.7)kg/m2;病程2~21年,平均(8.7±3.7)年。
治疗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5~75岁,平均(46.7±10.7)岁;体重指数21~35 kg/m2,平均(25.5±3.7)kg/m2;病程2~23年,平均(8.8±3.6)年。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https://img.taocdn.com/s3/m/5170620e336c1eb91a375d4a.png)
4
0
白种人
中国人
印度人
P=NS BMI(Kg/m2)
白种人 23.3 ±1.6
中国人 21.8 ±1.1
印度人 22.1 ±1.5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3; 27(7): 784-9.
.
T2DM的胰岛素抵抗必须要干预!
怎么办
❖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始动因素 ❖ 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T2DM自然病程 ❖ 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胰岛素抵抗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等多种
自基线的变化 (ng/mL)
Insulin and C-peptide at 16 weeks
0.5 0 +0.4 ng/mL
-0.5 -1
+0.1 ng/mL
p<0.05
p<0.05
-0.1 ng/mL
-1.5
-2
-2.1 ng/mL -2.5
胰岛素
C-肽
安慰剂 +二甲双 胍
吡格列酮 + 二甲双胍
.
胰岛素抵抗在多种代谢性疾病中高发
一项关于普通人群,按性别、年龄分层(男450人,女438人,年龄:40-79岁),其胰岛素抵抗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Preval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
100
88.1
83.9
84.2
80
65.9
53.5
60
62.8 58.0
40
20
糖尿病
Diabetes diagnosis
血糖失控、多种并发症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250
200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7543df87375a417876f8f3d.png)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入选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设为观察组,余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设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同时注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1%(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FBG、2h 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B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独应用胰岛素并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理想水平[1]。
噻唑烷二酮(TZD)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
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之一,具有通过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提高血糖的利用,从而保持长期控制血糖的作用[3]。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符合我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力衰竭等,其中35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设立为观察组,余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设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程及体重指数(BMI)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课件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28252d336c1eb91a375dce.png)
4.62 4.62
二甲双胍组 卡双平组
恶心
腹部不适
两组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恶心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上,无显著性 差异。结果表明,卡双平在更好得控制血糖的同时,不良反应未增加, 与二甲双胍相似。
25
试验小结
卡双平对HbAlc、2hPG的改善较二甲双胍显著 卡双平具有脂代谢改善的额外收益 卡双平与二甲双胍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1 ng/mL -2.5
胰岛素
C-肽
安慰剂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 二甲双胍
Clin Ther. 2000;22(12):1395-1409.
14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11, 10:65
15
Hazard ratio (± 95% CIs)
2.4
2.2 Death
剂量上调,增加至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一片
20
1. 主要疗效指标——糖化血红蛋白
用药12周后,两组的HbA1c均有明显下降( p<0.01) 卡双平组较二甲双胍组降幅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
9
8.57
8
7.08
7
6
5
4
3
2
1
0
二甲双胍组
8.44
HbA1c治疗前后变化
6.86
治疗前 治疗后
卡双平组
MET+ 磺脲
磺脲+胰岛素
磺脲Met + Sulphonylurea Met + Insulin
Pioglitazone
Rosiglitazone Sulphonylurea
M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Death
Referent
2.4
MACE CIs)
2.2 2.0
95% Hazardratio(±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Referent
0.2
MetM+ET+ Met + DPP4
MeMt +ET+ MetM+ET+ Sulpho磺ny脲lurea Me磺t +脲In+su胰lin岛素
9.9﹡
0
白种人
中国人
印度人
P=NS BMI(Kg/m2)
白种人 23.3 ±1.6
中国人 21.8 ±1.1
印度人 22.1 ±1.5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3; 27(7): 784-9.
T2DM的胰岛素抵抗必须要干预!
怎么办
?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始动因素 ? 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T2DM自然病程 ? 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胰岛素抵抗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等多种
胰岛素抵抗在多种代谢性疾病中高发
一项关于普通人群,按性别、年龄分层(男450人,女438人,年龄:40-79岁),其胰岛素抵抗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100
(%) 80
of Prevalence
resistance insulin
60 40 20
0
N=888
(男=450 女=438)
88.1
83.9
84.2
吡格列酮
+
改善
血糖
控制
肝糖输出过多
二甲双胍
早期积极联合治疗
生活方式 调节
口服降糖药 单药治疗
10 9
%) ( A1c 8 b H
7 6
? 更早达到控制目标
口服降糖药 联合治疗
? 减少大剂量单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口服降糖药 大剂量治疗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
+ 基础胰岛素 + 每日多次胰岛素
Duration of diabetes
0.5
L) 0 (ng/m -0.5
化
变
的 -1
线
基 自
-1.5
-2
-2.5
Insulin and C-peptide at 16 weeks
+0.4 ng/mL
+0.1 ng/mL
p<0.05
p<0.05
-0.1 ng/mL
-2.1 ng/mL
胰岛素
C-肽
安慰剂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 二甲双胍
Clin Ther. 2000;22(12):1395-1409.
PIOCOMB研究显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卡双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等代谢参数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11, 10:65
远期收益: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卡双平)比其他常用联合方案 全因死亡、MACE、心梗及卒中风险更低
2.4
CIs)
2.2 2.0
95% Hazardratio(±
Pioglita吡zo酮Sulphon磺ylu脲rea
0.2
PiM吡ogME格liTet列a+tz+o酮ne
Met + DPP4
METM+et + 罗R格osi列glit酮azone
MEMT+et + S磺ulp脲honylurea
磺Su脲lphonylure磺a 脲M+et胰+ 岛Ins素ulin
葡萄糖摄取
脂肪酸氧化 VLDL 合成
脂肪肝 肝脏胰岛素敏感性
100
90
80
70
% 60
性
感 50
敏 素
40
岛 胰
30
20
10
0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 2011版
.
TZD
二甲双胍
单用二甲双胍患者, 胰岛素敏感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约 70%左右的空间
二甲双胍 & TZDs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比较:
100
90
80
糖尿病
Diabetes diagnosis
血糖失控、多种并发症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250
200
相关功能 150
(%)
100
胰岛素作用
50
β细胞功能
0
-15 -10 -5
0
5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水平
10 15
20 25
30
糖尿病进程(年)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 (2009):S329-S339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主要内容
一.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内外兼修 三.多中心临床研究:卡双平 VS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始动因素并贯穿始终
血浆葡萄糖 (mg/dL)
正常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糖代谢受 损
Pre Diabetes (IFG、IGT)
65.9 53.5
62.8 58.0
Diabetes 1998; 47:1643–1649..
亚洲人胰岛素抵抗亦不容忽视
18.8
20
BMI相同时, 中国人和印度人比白种人
胰岛素抵抗更重!
数 指 感 敏 素
FFM/μU/ml) kg
16 12
岛 胰
(mg/min
8 4
14.1﹡
* P=0.005 ( vs. 白种人)
ACTION POINT: HbA1c = 7%
HbA1c = 6.5%
Einhorn研究证实: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卡双平)联合治疗显著改善血糖
? 16周、双盲、开放标签研究:共纳入328例患者,随机接受吡格列酮30-45mg + 二甲双胍或安慰剂+二甲双胍治疗。
HbA1c平均改变 (%)
安慰剂+二甲双胍
代谢紊乱
危害大!
中国T2DM人群胰岛素抵抗严重
需重视!
主要内容
一.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内外兼修 三.多中心临床研究:卡双平 VS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作为 T2DM一线药物,具有一定增敏效果
二甲双胍
肝脏
肌肉
激活AMPK
激活AMPK
ACC 活化 SREBP-1 表达
糖异生
脂肪生成酶 基因表达
70 性 感 60
敏 素
50
岛 胰
40
30
20
10
0
Maximum 100%
Maximum 30%
若TZDs+双胍:
? 增敏更强效 ? 保护β细胞功能 ? 降糖更持久,减少继发失效
TZDs
双胍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 2011版
一外一内,完美配合
作用机制: 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相叠加
外周胰岛素抵抗 (主要在肌肉、脂肪)
FPG平均改变 (mg/dl)
安慰剂+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随访时间(周) * P≤0.05,与基线相比;?P≤0.05,与安慰剂+二甲双胍相比
随访时间(周)
Clin Ther. 2000;22(12):1395-1409.
Einhorn 研究显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卡双平)联合治疗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