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课有感
在北湖学校听了潘齐老师的《母亲的恩情》和王凤老师的《云雀的心愿》两节,听后感想颇多,下面我分别对潘齐老师和王凤老师的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更是一曲赞美母爱的歌。文中的孟郊也是到了50岁才对母爱有了如此深刻的诠释。我们的学生只有7、8岁,怎样让学生理解文本深刻的内涵,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呢?这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挑战。教者就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她将文中深沉的母爱化作字字珠玑,叩打着每个人的心弦。
一、由诗及文,由文到诗,浑然天成。
《母亲的恩情》是文包诗结构,如何既让学生喜爱诗,又走进诗的意境,体验情感是难点。潘老师设计很巧妙,看到题目你们想到什么,激发兴趣,接着随着音乐,观察图片,初步感受妈妈的爱,引出《游子吟》这首诗。由诗想象画面,看到了什么?自然引入文本的学习,再由文本找出相应的诗句。整个过程没有老师操纵的痕迹,一切是那么自然、流畅。
二、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环环相扣。
整节课既高效又高质,基础目标落实到位,情感目标自然生成。第1节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补白省略号,母亲还会想什么?聚焦母爱。接着紧扣“恩”字,感受恩情。第三节引领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重点句子,重在报答恩情。由此层层推进,每个环节目标明确,环节之间衔接流畅。每个场景都能精准地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句,
三、巧用插图、板书,突破难点。
文本第三自然段如何让学生了解太阳和母亲、小草和儿女之间的关系,是理解难点所在。怎样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呢?潘老师在教学这个片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小草是什么样子,是谁让小草这么生机勃勃,看
到太阳,孟郊想到了谁。通过移动图片、板书、句式练习:报答不了的恩情,理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就是我们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再诗文结合指导朗读,练习生活实际,感受母亲关爱自己的动作、语言,联想诗句。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被唤醒了,震撼了,道出了各不相同却发自肺腑的心声。难点突破了,情感升华了。
四、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节课,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引路人。从开始抓住关键词可见一斑。教师没有直接说从这个词感受到什么?而是通过朗读,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这些体现母亲对孟郊关爱的词语。同样,由文本找对应的诗句也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样的教法让学生走向前台,摆脱被动学习的境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云雀的心愿》是四年级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乱砍滥伐。表达了要保护环境的心声,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王凤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学习:
1、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小云雀和妈妈都飞到哪些地方?让学生说说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样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学生带进文本,激起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我想读书成为每个孩子的心声。
2、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重点进行教学,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进行小结,让学生归纳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3、理解森林为什么会变成水库,学生不但知道了有关森林对环境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4、朗读的训练指导到位。朗读的有效是这一堂课做得比较到位的,特别是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对话,因为这些对话既是文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人物情感的寄托之处。王凤
老师在课堂中,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抓住重点词品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读……同时,引导学生在评价朗读时关注语言的内容、关键词、提示语,甚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自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推敲。
5、本文可以进行两个比较重要的句式训练。在学习森林是水库时让学生以“……可以……,……可以……,……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在学习森林是空调器部份时,还进行“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并进行了环保教育:“可怕的雾霾”,最后让学生的小组学习后以邀请你的小伙伴为题进行讨论,写一段话“怎样邀请你的小伙伴”来汇报学习的结果。
评课有感
张丽珍篇二:说课稿《游子吟》
《游子吟》说课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人文学院11新闻班的陆秀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游子吟》。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板书设计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游子吟》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表达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设计理念:本课以“理解诗句,想象诗境,体会诗情,抒发真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难点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受母亲对诗人深切的爱及诗人对母亲的感激、思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学习诗歌,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
感情。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借助注释或者课外工具正确的理解古诗。心理特点——学生在现阶段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有较强的求知欲。认知特点——学生综合能力有限,难以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分析: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合作学习、诵读感悟、联系实际,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同学们快乐学古诗,把知识拓展延伸至生活、指导行动,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分析:
我的板书设计将如ppt中所示,这样板书简单明了,概括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全诗的内涵,也突出了诗歌的重点,体现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情感导入:课堂以一首歌曲《母亲》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
以读会意、情境想象:对于古诗来说,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贯穿于全诗。首先的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可帮助初步领会诗句的大体意味。创设情境主要是针对于诗的前四句,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境,置身于诗中来品味情感,深化对诗的体会。
合作交流解重难点、联系实际分析:后两句是本课的重难点,也是要理解本诗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