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flash课件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摩擦起电PPT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3、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主学习:
1、摩擦过后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什么是摩 擦起电?
2、自然界有几种电荷,是怎么规定的? 3、摩擦后的物体是怎么带上电的?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球等,不特指某一物体.
探究合作二
实验现象:两根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相互排斥;两 根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相互排斥;丝绸摩擦后的玻
璃棒和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相互吸引。
分析论证: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 带的电荷是不同的。后来科学家用各种物质相互摩擦做了 大量实验,发现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 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反之也成立。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
小结: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 小物体的性质
2、自然界有且仅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课堂练习: D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 A.带正电 B.不带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用丝绸吊起三个通草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 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4、摩擦起电的原因
补充: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带电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 不带电物体接触,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 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 (或负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3.1 电现象课件
②人们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用“-”表示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
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
体也呈电中性.
–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 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特征:两个不带电的物体摩擦起电后,两个 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 摩擦起电的条件 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核外电子
– +
++ 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
–
当两物体摩擦时 –
+ +
+ +
++++
+
–
–
––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 电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观察与实验 摩擦起电(正).swf 摩擦起电(负).swf
一、摩擦起电
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 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体带 了“电荷”。
2.带电体的特征: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活动PPT图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活动PPT图片一、活动背景在孩子们日常的探索和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球在水里能够滑得更快,毛衣摩擦身体后电闪闪的,等等。
这些现象都可以引导孩子们产生探究、发现和思考的欲望,从而引入科学知识,萌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将通过“摩擦起电”这一主题展开,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实验感受摩擦带来的积极效果,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热情。
二、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摩擦带来的电起效果2.了解摩擦带来电效果的背景原理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4.培养孩子们动手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三、学习内容摩擦起电的实验四、学习过程1. 激发兴趣引导孩子们谈论一些日常中可能遇到的现象,例如穿毛衣时的电荷效果、皮球在草地上的滚动、雨靴与石板路的摩擦声等等。
了解孩子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关注和好奇心。
2. 实验准备1.空心球或气球2.绸布或塑料薄膜3.毛线或头发3. 实验展示1.轻轻磨擦绸布或塑料薄膜,观察有无电荷起效果。
2.用毛线或头发轻轻搓揉球或气球,观察有无电荷起效果。
3.将球或气球放在绸布或塑料薄膜上,再用毛线或头发搓揉球或气球,观察有无电荷起效果。
4. 讨论总结1.引导孩子们回顾实验过程,了解摩擦带来电效果的背景原理。
2.让孩子们谈论日常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所得感受,加深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
五、家庭作业1.观察家中一些日常物品,看看能否发现摩擦带来电效果的现象。
2.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些现象,并用手绘或拍照的形式展示出来。
六、延伸活动1.继续探究静电的知识,例如通过摩擦带来的电如何储存、如何利用。
2.了解静电的安全知识,例如电击的危害、避免电击的方法等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通过亲身实验感受到了摩擦带来的电效果,并了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
活动中也引导孩子们谈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释能力。
101摩擦起电共28页PPT
•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
•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 的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 方向.
• 电池利用伏打电池的基本原理,把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中考链接
1(2.互电00相荷7年排间广斥的西,相_贵_互_港_作_市_用电异)规荷种律互是相:_吸__引__.同_电种荷
- --
-
-
-
-
-
-
-
-
-
-
-
--
-
-
-
---
-
(六)电流的方向
电流方向的判断:
如图,移动的电荷是负__电_荷_,电荷移 动方向为__从_A_到__B__.电流方向为 ____从__B_到_A__.
A
B
(六)电流的方向
动画实验六:雷电
问题:当电流通过避雷针时,该电流方向是_从__乌__ _云__到__避__雷__针_,电荷移动方向是_从_避__雷__针__到__乌_云___.
(200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中考链接
4.一根玻璃棒与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完全闭 合,关于玻璃棒和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 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 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 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第1课 实验一摩擦起电 PPT
我来拟个好题目: 1. 一个有趣的实验(吸引读者好奇心,这个实验如何有趣?) 2. 神奇的摩擦起电(揭示实验原理,让人想一睹为快。)
你也来一显身手,拟一个好题目吧!
写好实验中的发现
善于观察,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妙笔才会生花。对 事物观察得越细致,对事物的描写就越生动形象。相信分离实 验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兴趣,为大家的习作提供了素材。具体 到本次习作,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观察实验的目的性和敏捷性。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直接 影响到观察的敏捷性。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分清层次、 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从而使观察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次实验,
小结
修改后的片段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了更详细的描写, 用上了“小心翼翼”这样的成语来形容当时“我”的小 心与认真,用“胡椒粉像跳舞一样纷纷跳到了勺子上” 这样有趣的比喻来介绍看到的实验现象。这样一来,不 仅介绍更加全面了,而且整个段落都更加饶有趣味了。
你能让混在一起的胡椒粉和盐巴自己分离吗?怎么 样,跟我一起来试试吧!(《盐巴和胡椒粉的分离》)
3 做完这个实验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实验准备: 1. 每份材料包括:一根塑料勺子、一双筷子、盐巴若干、胡椒粉若干; 2. 让同学清理好桌面,准备好做实验的空间; 3. 让同学们提前准备抹布,以备实验以后搞卫生。
实验步骤: 1. 把盐巴与胡椒粉混在一起,用筷子搅拌均匀; 2. 用塑料勺子在衣服上摩擦; 3. 将勺子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 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描写实验氛围的好句
实验后同学们的感受: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的实验啊!勺子不仅能吸起调味料,还会按顺序来 吸,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三个感叹句连用,增强 句子的气势,充分表达出“我”对此的惊奇和叹服 心境,从侧面反映出实验的趣味性。)
摩擦起电课件.ppt
主讲人:辛艳艳
隆化县张三营镇中心幼儿园
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初步了解什么 叫摩擦起电,识别常见的、经过摩擦能产 生静电的材料。
•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 程。
• 3、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和思考能力。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初步了解什 么叫摩擦起电,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 究。
活动难点:
1、猜想探究能产生静电的材料 2、对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进一 步锻炼、提高。
活动准备:尺子、气球、塑料吸管、
水彩笔、碎纸屑、毛绒布、铁钉、小石 子、泡沫渣
√
√
√Hale Waihona Puke √ √ × ×
苏科版《7.2静电现象》ppt+flash课件2
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 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电荷的移动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像金属、石墨、 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金属导 电靠的是金属中大量可移动的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像橡胶、陶 瓷、玻璃、塑料、油等 导体、绝缘体间无绝对的界限,在一定 条件下,绝缘体也可能变为导体。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 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 则a是( D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一、两种电荷
活动7.4:摩擦起电
将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然后让它靠近小的纸 屑你看了什么现象? 现象: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纸屑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人们就说它带了 “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 做摩擦起电。
活动7.5:电荷的种类 比较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的性质是否一样? 现象:
一根摩擦过的橡胶棒约带10-7C
想一想: 到现在为止:有 几种方法可以判断物体 带电?
质子(+) 原子核
原 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e=1.6×10-19C
各种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有 的强、有的弱。当这样二种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 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力的时候,对电子吸引力强的物体 将把吸引能力弱的核外电子吸引过去,使其有了多余的 电子,显示带了负电荷,另一物体缺少了电子而显示带 正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观看两种电荷.fFra bibliotekv视频三、验电器
1、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
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新人教版《5.1电荷》+flash课件
而有多余的电子带负电;
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 而缺少电子带正电。
学生讨论: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为什是正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为什么是负电?
2.用塑料梳子多梳几下头发,头发为什么 会越梳越蓬松,并随梳子“飘”起来。
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有时候会 发现衣服会粘在皮肤上,为什么?
电荷,大约只有10-7C。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欢 迎光 临与 指 导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
六、原子结构 元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
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有时候会发现衣服会粘在皮肤上,为什么?
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有时候会发现衣服会粘在皮肤上,为什么?
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 ,或者说带了
。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实验设计方案
二.电荷种类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 8
带上正电荷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电子)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说明玻璃棒是 得到还是失去电子?
同一物体(如:玻璃棒)与不同物质摩擦是否都带正电?
C.物体带负电的原因
-1 -1
-1
+4
-1
-1
本来是中性的 原子,当她跟多余 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时,核外电子总共 带的负电荷比原子 核的正电荷多,它 就显示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 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两是不同的。 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两个物体相互 ①得到电子的
负电 D 正 不带电
负
信息窗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仄利无意中 发现,用布摩擦过的琥珀,居然能把羽毛吸起来。 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证 实:琥珀经摩擦之后会产生静电,玻璃等其物 体也可以摩擦生电。 美国的富兰克林把摩擦后琥珀所带的电称为 负电,摩擦后的玻璃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 后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总结出:“同性(电 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规律。 这是人类对电的最初认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摩擦时,一个 物体带负电。 物体的电子可 ②失去电子的 能会转移到另 物体带正电。 一个物体上,
开始
摩擦起电的原因
得到电子 +17 2 8 8
带上负电荷
+12
2 8 2
失去电子
导体和绝缘体
•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 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 •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等。
【知识拓展】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它们受原子核的束缚力很小,能够从导体的一个 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而绝缘体中,电荷基本 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从绝缘体的一 端移动到另外一端。
两种电荷
电 荷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不同。 原子结构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人体、 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导体和绝缘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 橡胶、玻璃、塑料等。 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能否说“摩擦生电”?
1.摩擦起电的特点: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必须满足条件:
a.相互摩擦的物体是不同物质; b.与外界要绝缘。
六、电荷量(Q):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伦" 简称 "库",符号"C" 元电荷:e=1.6×10
-19
C
课堂练习
• 1.将两个吹足了气的气球在手上或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将 排斥 其原因是 悬线提起,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气球互相_____, 摩擦起电后,两个气球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____________ _____. • 2.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D )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 •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 •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思考:当它们相互靠近时会怎样?
橡胶棒
玻璃棒
演示1
演示2
结论1: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 如何验证?
演示3
结论2: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实物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实验结论: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①相互排斥
静电感应
一带电 的物体与一 不带电的导 体靠近时, 导体内的异 种电荷会被 吸引到带电 体附近,同 种电荷则被 排斥到远离 带电体的一 端的现象。
远同近异
+- +- +- ++- +- +- ++- +- +- +-
本节归纳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 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 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要大 得多,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质量。 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 核运动,这种运动称为原子的核 式结构。
1、摩擦起电的原因
•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 2、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 子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它就容易得电子而 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而 带正电。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 3、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不允许工作人员穿 化纤衣服的原因是:
化纤衣服容易摩擦起电,产生火花放电。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所带电荷是否相同? 如何验证? 问题1: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与同样的丝绸摩擦 后,各自带的电荷是否相同?
相同,即同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将摩擦过的塑料棒靠 近自来水细水流,水 流会 变弯曲
开始
归纳:
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 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练一练
• 1、经常使用的电扇扇叶上总是积灰的原因 是:由于空气与扇叶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 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容易落灰的原因是: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②相互吸引
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两种电荷:
1.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 规定为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 荷规定为负电荷。 2.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三、验电器
①.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构造:
金属球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金属杆
金属箔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应 用 比较带电量的多少 带什么电
看金属箔是否张开 看金属箔张开角度大小
变大:同种电荷 变小闭合,后又 张开: 异种电荷
看张角的变化
归纳:
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 (3)感应带电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用验电器
注意: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A.物体带正电的原因 物体不带电的原因 B.
-1
-1
+4
-1
-1
本来是中性的 通常情况下, 原子,当它失去一 原子核内的正电荷 个或几个电子时, 跟核外电子所带的 核外电子总共带的 负电荷的总量相等, 负电荷比原子核的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正电荷少,它就显 是中性的。 示带正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