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气调包装技术教材

1食品气调包装技术教材
1食品气调包装技术教材

气调包装技术培训教材

上海福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编制:王家亮

2014年11月

目录

第一部分气调包装

一、食品气调包装原理

二、食品气调包装包装材料

三、各类食品气调包装原理和应用

四、气体混合器

五、本公司气调包装机产品类型和特点

第一部分气调包装

一、食品气调包装原理1.气调包装定义

国际上将通过改变食品周围环境气氛(空气)达到防腐保鲜目的的包装技术都称为气调包装。

2.食品气调包装(MAP/CAP,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Controlled Atmosphere Packaging )范围

●真空包装:要求残氧含量达到0.5-1%以下;

●充氮包装:抽真空充入氮气后进一步稀释氧,降低残氧量;●充入保护气体包装:取代空气使食品防腐保鲜;

●封入吸氧剂或二氧化碳/乙烯发射剂的包装:降低氧和产生气调;3.充混合气体气调包装技术保鲜基本原理

根据食品防腐保鲜特点用不同气体组成的保护气体取代空气,抑制微生物繁殖、保持新鲜色泽和降低植物呼吸速度达到延长食品防腐保鲜期目的。4.气调包装常用气体种类和防腐保鲜原理(1)常用气体CO 2\O 2\N 2防腐保鲜特点CO 2

●抑菌范围:抑制大多数需氧腐败菌和霉菌,不能抑制厌氧腐败菌和酵母;

抑菌特点:最低CO 2抑菌浓度20-25%、最有效抑菌在细菌生长繁殖曲线的滞后期(细菌总数约103-10

4

个/g)、浓度高抑菌效果高但对产品风味有影响;

●缺点:易溶解食品中的水分和脂肪并渗出汁液、易渗出塑料膜造成包装坍落。O 2

●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

●维持新鲜果蔬需氧呼吸的新陈代谢活动;

●高氧(>60%)可保持猪、牛、羊红色肉类的亮红色色泽;●高氧(>40%)能抑制细菌和霉菌,防鲜切蔬菜褐变;●缺点:引起食品油脂氧化酸败,有助于需氧菌繁殖。N 2

●置换空气延缓食品氧化反应;●混合气体的充填气体;

●防止因CO 2渗出造成的包装坍落。

(2)其他气体: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5.保护气体组成

●空气组成:21%O 2/78.97%N 2/0.03CO 2(v/v%);

●保护气体根据食品类型和保鲜要求由两种或三种气体以不同的气体百分比混合成混合气体,气体配

比以体积百分比表示如:5%O 2/90%N 2/5CO 2(v/v%);

40%N 2/60%CO 2(v/v%);30%N 2/70%O 2(v/v%).6.食品气调包装工艺包括以下内容:

●原料包装前预处理和加工技术;●混合气体成分和混合配比;●包装材料选择应用;

●气调包装生产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体系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气调包装产品保藏和销售温度:大多数气调包装食品属于冷藏食品,保藏与销售要求0-4℃冷链温度,保鲜期为7-14天,比冷藏保鲜延长保鲜期1-2倍,仅面包、糕点等焙烤食品可以在常温下销售。因而要求0-4℃完整的冷链系统二、食品气调包装包装材料1.常用塑料包装材料

●透气性薄膜:PE(LDPE,HDPE),PP(CPP,OPP ,BOPP),PVC。●阻隔性薄膜:PA ,PET,PVDC,EVOH.2.塑料薄膜透气性能

●透气率表达方式:ml(cm 3)/m 2

.24h.20℃.RH%;●透气性与阻隔性薄膜区别

如PE 薄膜透氧率为4000ml(cm 3)/m 2

.24h.20℃.RH%;

PVDC 薄膜为10-20ml(cm 3)/m 2

.24h.20℃.RH%;

●塑料薄膜阻隔性能比较:EVOH>PVDC>PA >PET;●塑料薄膜透气性能比较:LDPE>PP>PVC。3.塑料薄膜热封和防雾性能

●热封温度:LDPE 110-120℃;PP 130-140℃;

●LDPE ,OPP,BOPP 单体薄膜用普通的电热带或板封口簿膜受热收缩使封口质量差,必需采用脉冲封口;●无论塑料袋还是塑料盒封口,热封层都必需是相同的材料才能热熔封口;

●防雾薄膜:薄膜内层涂布一种具有亲水性、高表面张力的薄层,可以使包装内的水汽湿润涂层表面而不形成薄雾滴。

三、各类食品气调包装原理和应用1.新鲜红肉类(猪牛羊肉)

●保鲜特点:防腐和保持鲜肉樱桃红色泽,增加销售效果;●氧对肉色泽影响:肉包装有三种状态

无氧包装(真空包装)呈紫色色泽的还原肌红蛋白;

高氧包装(氧60%以上)呈新鲜樱桃红色泽的氧合肌红蛋白;低氧包装(空气)慢慢氧化成褐色的正铁肌红蛋白;

●红肉气调包装混合气体配比和保鲜期:70-80%O 2/20-30%CO 2;0-2℃7-10天;

●包装材料:透氧率要求为300-400ml(cm 3)/m 2

.24h.20℃.RH%中等阻隔性包装材料如厚度70-80

微米的PET/LDPE,PA/LDPE;2.鸡鸭等家禽白色肉

●家禽气调包装混合气体配比和保鲜期:70-80%O/20-30%CO 2;0-2℃7-10天;

白色肉气调包装混合气体配比和保鲜期:30-40%N 2/60-70%CO 2;0-2℃10-14天;●包装材料同上。3.新鲜鱼类气调包装

●保鲜特点:抑制微生物和生物化学腐败变质和防止厌氧微生物,因为无氧时厌氧性细菌产生毒素引

起食物中毒;●气体混合配比:

低脂鱼20%O 2/60%CO 2/20%N 2;多脂鱼60-70%CO 2/30-40%N 2;●包装材料同上;

●保鲜期:0-2℃,7-14天。4.新鲜果蔬气调包装(1)保鲜特点

果蔬腐烂特点:①收获后在空气中正常需氧呼吸消耗基质逐渐衰老②内源多酚氧化酶引起褐变(变色)③释放乙烯催熟果蔬加快腐烂④微生物和虫害⑤损伤的组织病变⑥失水枯萎。●果蔬需氧呼吸化学反应式

果蔬营养基质(葡萄糖)+O 2→CO 2+乙烯+水+热量

●果蔬保鲜原理:①低温②降低O 2与升高CO 2(相对空气)③吸收或排除乙烯④保持95%相对湿度。使

果蔬保持微弱需氧呼吸速度,达到延缓果蔬衰老枯萎。(2)果蔬气调包装类型和原理:两种类型的气调包装:

●自发气调包装(passive packaging)

用透气性薄膜包装密封,果蔬需氧呼吸使包装内O 2逐渐降低和CO 2逐渐升高,通过薄膜渗入O 2和排出CO 2,达到低氧气调,如超市托盘保鲜膜裹包。●主动气调包装或活性包装(Active packaging)

用低O 2和高CO 2混合气体置换空气(如5%O 2/5%CO 2/90%N 2)快速达到果蔬所需要的气调,通过塑料薄膜渗入O 2和渗出CO 2维持包装内气调气体组分。(3)影响果蔬气调保鲜包装效果因素

●每种果蔬有允许最低O 2%:一般低于1-2%O 2产生厌氧呼吸果蔬发酵腐烂;●每种果蔬有允许最高CO 2%:一般高于10-15%CO 2果蔬生理中毒有黑斑;●每种果蔬有允许最低温度:低于允许最低温度果蔬冻伤;●冷链温度波动:温度升高使果蔬呼吸速度增加;

●薄膜透气率:要求达到包装内气调平衡,即果蔬消耗O 2和产生CO 2=薄膜渗入O 2和渗出CO 2。;●果蔬重量与薄膜表面积相对应;。(4)包装材料

●果蔬呼吸速度分类:mgCO 2/kg.h.5℃

低:5-10,如苹果、土豆等;

中等:10-20,如卷心菜、无花果等;高:20-40,花椰菜、草莓等;很高:>60,芦笋、蘑菇等。

●低呼吸速度果蔬可用LDPE ,PP ,PVC 等单体薄膜。

●高呼吸速度果蔬采用特殊薄膜①微孔薄膜(microporous film)014-1.4微米孔,肉眼不可见②微刺

孔薄膜(microperforation film)40-200微米孔,肉眼可见。(5)果蔬气调保鲜包装类型

●整个果蔬5-10kg 大包装,采用大塑料袋加纸箱包装;●整个果蔬250g 小包装,塑料包装袋或盒;

●鲜切果蔬(fresh cut vegetable or fruit)或净菜包装保鲜特点:果蔬切割组织损伤易褐变和呼吸速度高。保鲜指标:感官、褐变程度、微生物总数(生吃)。

●鲜切蔬菜与整个蔬菜气调差别:增加CO 2%浓度可抑制褐变和微生物,如5%O 2/15%CO 2/80%N 2.5熟食品类气调包装

●类型:包括熟肉类、火腿、香肠和菜肴;

●保鲜特点:由于蒸煮、油炸、调味烹调热处理的杀菌温度不超过100℃且加热时间不确定,因而食品

腐败细菌未完全杀灭,保险时间短,常温仅保鲜4-5小时。

●热处理要求:加热到食品中心温度到65-70℃,迅速冷却避免再次污染后包装。●混合气体配比:50-60%CO2/40-50%N2;

●包装材料:PP 盒,盖膜0.07mmPET 或PA/PP;

●保鲜期:6-8℃10-14天。

6.焙烤食品类气调包装

●焙烤食品类型:面包、糕点、月饼、蛋糕等。

●腐败变质特点:霉变、陈化、细菌超标。

●包装前要求:卫生加工,微生物指标不超过标准。

●气调包装特点:抑制霉菌和腐败细菌繁殖。

●混合气体配比:60-100%CO2/0-40%N2;

●包装材料:PP盒,盖膜0.07mmPET或KPET/PP;

●保鲜期:20-25℃,30-60天。

食品包装相关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号名称 1 GB/T 330 2 - 2009 日用陶瓷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规则 2 GB/T 3532 - 2009 日用瓷器 3 GB/T 4456 - 2008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4 GB 4544 - 1996 啤酒瓶 5 GB/T 4768 - 2008 防霉包装 6 GB 4803-94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7 GB 4804-84 搪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 8 GB 4805-84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 9 GB 4806.1-94 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 10 GB 4806.2-94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 11 GB 4808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 12 GB/T 4879 - 1999 防锈包装 13 GB 5369 - 2008 船用饮水舱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14 GB/T 5737-1995 食品塑料周转箱 15 GB/T 5738-1995 瓶装酒、饮料塑料周转箱 16 GB 7105-86 食品容器过氯乙烯内壁涂料卫生标准 17 GB 7189-1994 食品用石蜡 18 GB 8058-2008 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 19 GB/T 8946-1998 塑料编织袋 20 GB/T 8947-1998 复合塑料编织袋 21 GB 9106-2001 包装容器铝易开盖两片罐 22 GB 9680-1988 食品容器漆酚涂料卫生标准

23 GB 9681-1988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24 GB 9682-1988 食品罐头内壁脱膜涂料卫生标准 25 GB 9683-19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26 GB 9684-1988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 27 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8 GB 9686-1988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 29 GB 96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0 GB 9688-19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1 GB 9689-1988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2 GB 9690-2009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 33 GB 9691-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34 GB 9692-1988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35 GB 9693-19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 36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37 GB/T 10002.2-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38 GB/T10003-2008 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39 GB/T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40 GB/T 10440-2008 圆柱形复合罐 41 GB 10442-1989 夹链自封袋 42 GB 10457-2009 聚乙烯自粘保鲜膜 43 GB/T 10811-2002 釉下(中)彩日用瓷器 44 GB/T 10812-2002 玲珑日用瓷器 45 GB/T 10813.4-1989 食用青瓷包装容器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052 学时:96学分:6 适用对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单元操作 考核要求: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顾宗珠主编《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 主要参考书: (1)朱珠、李丽贤主编《焙烤食品加工技能综合实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 (2)季鸿崑《面点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原料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掌握面包、饼干的生产及部分糕点制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基本具备对产品质量的分析能力;了解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比例达到60%,主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使学生掌握烘焙食品原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面包、饼干及糕点制作的技术,并能对其产品进行品质分析。 三、课时分配表 章节内容讲课实验总时数 2 2 绪论 10 第一章焙烤食品的原料 10 24 20 第二章4 面包的生产.第三章饼干的生产 4 16 20 22 第四章2 20 糕点的生产10 综合实验 10 8 2 6 考核 72 合计 96 24 四、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焙烤食品发展概况,明确焙烤食品的概念、特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提高学生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教学内容] (一)焙烤食品的发展概况 (二)焙烤食品的概念、特点及范围 (三)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章焙烤食品的原料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小麦粉及其他常用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糖 第四节水 第五节膨松剂 第六节蛋品 第七节乳品 第八节食盐 第九节果料 第十节食品添加剂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原料的性质,以及在生产中的作用;了解

食品包装技术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2013—2014学年第_2学期 《食品包装技术》课程论文 2014.5 班级食质112 学号10110903 姓名谢红 开课学院生工学院任课教师郑国生成绩__________

我国果蔬食品包装技术研究 一、我国果蔬食品包装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我国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经济损失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比较重视产前和产中的栽培,而忽视了产后保鲜贮藏。在许多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后损失率只在1.7%~5.0%,而在我国,果蔬损失率达20%~30%,损失总价值近800亿元,粮食平均损失也有14.8%。新鲜水果、蔬菜,肉类、花卉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但包装很粗糙,保鲜技术落后,这些出口农产品基本上是没有经过初级的加工。这些国家进口我国的农产品后还需要重新包装,进入本国市场,其市场价远比进口时高。 1.2 “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加入WT0,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普遍看法是我国禽肉、蔬菜、水产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会有大幅度增加。然而,入市几年来,受技术壁垒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困难重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严格的卫生要求,而且对其包装也制定很高的标准,对其检验检疫更为严格。作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遭遇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和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要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出口量,当务之急是要使我国农产品符合国外的绿色食品的标准,尤其要发展先进的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做到“一季生产,四季供应”,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价格。[1] 二、果蔬食品包装技术 2.1 我国果蔬食品包装材料 常用的果蔬保鲜包装材料有:LEPE、PP、EVA、PVC 等透气性好的薄膜。这些薄膜虽然能起到包装的作用且能达到一定的保鲜效果,但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保鲜要求。因此,大量的新型保鲜材料被研制出来。根据制造工艺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l)复合保鲜薄膜。复合保鲜薄膜制造的基本原理是在牛皮纸和塑料薄膜之间

焙烤食品加工工艺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一概述 1焙烤食品的概念与特点 焙烤食品是指以谷物或谷物粉为基础原料,加上油、糖、蛋、奶等一种或几种辅料,采用焙烤工艺定型和成熟的一大类固态方便食品。 焙烤食品分为许多大类,而每一类中又分为数以百计的不同花色品种,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同一性,又有各自的特性。焙烤制品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 所有焙烤制品均以谷类为基础原料。 2. 大多数焙烤制品以油、糖、蛋等或其中1-2种作为主要原料。 3. 所有焙烤制品的成熟或定型均采用焙烤工艺。 4. 焙烤制品是不需经过调理就能直接食用的食品。 5. 所有焙烤制品均属固态食品。 2焙烤食品的分类 焙烤食品已发展成为品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食品。例如:仅日本横滨的一家食品厂生产 面包就有600种之多,故而分类也很复杂。通常有根据原料的配合、制法、制品的特性、产地等各种分类方法。 按生产工艺特点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面包类包括主食面包、听型面包、硬质面包、软质面包、果子面包等。 (2)饼干类有粗饼干、韧性饼干、酥性饼干、甜酥性饼干和发酵饼干等。 (3)糕点类包括蛋糕和点心,蛋糕有海绵蛋糕、油脂蛋糕、水果蛋糕和装饰大蛋糕等类型;点心有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 (4)松饼类包括派类、丹麦式松饼、牛角可松和我国的千层油饼等。 按发酵和膨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用酵母发酵的制品包括面包、苏打饼干、烧卖等。 (2 )用化学方法膨松的制品指蛋糕、炸面包圈、油条、饼干等。总之是利用化学疏松如小苏打、碳酸氢铵等产生二氧化碳使制品膨松。 (3)利用水分气化进行膨化的制品,指天使蛋糕、海绵蛋糕一类不用化学疏松剂的制品。 二焙烤食品的原辅料及其加工特性 I面粉 面粉是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面粉的性质是决定焙烤食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要从事焙烤食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必须对面粉的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面粉的化学成分 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质量的,75%。面粉中的碳水化合 物主要包括淀粉、低分子糖和少量的糊精。 面粉中的淀粉是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淀粉粒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构成,直链淀粉约 占1/4,支链淀粉约占3 / 4。直链淀粉易溶于热水中,形成的胶体黏性较小,而且不易凝固;支链淀粉溶于热水中形成黏稠的溶液。 除了淀粉之外,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包括少量的游离糖、戊聚糖和纤维素。面粉中纤 维素含量很少,仅有 0.1 %?0.2 %,面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纤维素有利于胃肠的蠕动,能促进对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并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带出体外。 2. 蛋白质 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含量才能保证各种焙烤食 品的制作质量。面粉中蛋白质的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不同的蛋白质量可用于生产不同的 焙烤食品。面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筋蛋白占面粉总蛋白的比例,比例越高,形成的面团黏弹性越好。二是面筋蛋白中,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的相对含量,两者比例合适,

食品包装设计的起源以及发展趋势

食品包装设计的起源以及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 前言 包装设计是一门集实用技术学、营销学、美学为一体的设计艺术科学。它不仅使产品具有既安全又漂亮的外衣,在今天更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包装设计中的功能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设计怎样的造型都应赋予它简洁的原则,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构成一种对产品安全,对使用者方便的包装。有时设计者会一味追求新颖的材料和新奇的造型,从而忘记包装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性和方便性,这是设计中的一大忌。在化工、医疗机械、电子科技等产品包装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包装设计的概念 Roberts(2011)指出从字面上讲,“包装”一词是并列结构,“包”即包裹,“装”即装饰,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装饰起来。从设计角度上讲,“包”是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其根本目的是使东西不易受损,方便运输,这是实用科学的范畴,是属于物质的概念;“装”指事物的修饰点缀。Thomas yang(2012)说明了把包裹好的东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这是美学范畴,是属于文化的概念。单纯的讲“包装”是将这两种概念合理有效地融为一体。 二、食品包装的产生 (一)近代包装阶段 此阶段相当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凌青(2009)分析了西欧、北美国家先后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得到较快的发展。自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在西万国家所经历的两次工业革命中,先后出现了蒸汽机、内燃机,以至电力的

广泛使用,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成倍增长。大量产品的生产又导致商业的迅速发展。轮船、火车及汽车的发明使交通发展到海、陆路大规模的运输。这样,就要求商品必须经过适宜的包装才能适应流通的需要。大量的商品包装使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形成机器生产包装产品的行业。此阶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近代包装材料及容器 孟庆红(2010)指出了18世纪发明了马粪纸及纸板制作工艺,出现纸制容器;19世纪初发明了用玻璃瓶、金属罐保存食品的方法,从而产生了食品罐头工业等。 2、近代包装技术 雷光,房丹(2010)指出随着各种容器的密封技术更为完善,16世纪中叶,欧洲已普遍使用了锥形软木塞密封包装瓶口。如17世纪60年代,香摈酒问世时就是用绳系瓶颈和软木塞封口,到1856年发明了加软木垫的螺纹盖,1892年又发明了冲压密封的王冠盖,使密封技术更简捷可靠。 3、近代包装标志的应用。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多彩,为了诱导顾客,扩大销售,厂商开始重视印刷标记的作用。如1793年西欧国家开始在酒瓶上贴挂标签。1817年英国药商行业规定对有毒物品的包装要有便于识别的印刷标签等。 4、包装机械的发展 前述近代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的发展均与包装机械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印刷、造纸、玻璃和金属容器制造等方面生产机械的发展。 (二)现代包装阶段 现代包装实质上是迸人20世纪以后开始的,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全球化扩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包装的发展也迸人了全新时期。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新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不断涌现

食品包装学

第一章绪论 1、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 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食品包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 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包装的功能:保护商品 方便贮运 促进销售 提高商品价值 3、包装的分类标准:按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按包装结构分类; 按包装材料和容器分类; 按被包装产品分类; 按销售对象分类; 按包装技术方法分类 4、如何做好食品包装:一、了解食品本身特性并确定其所要求的保护条件 二、研究和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性能、适用范围及条件 三、掌握有关的包装技术方法 四、分析研究商品的市场定位及流通区域条件 五、研究包装整体结构和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 六、进行合理的包装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 七、了解包装测试方法 八、掌握包装标准及法规

第二章纸类包装材料及其包装容器 1、纸类包装材料与其他包装材料相比的优缺点: 优点: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品种多样、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 加工性能好、便于复合加工,且印刷性能优良 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质量较轻、缓冲性好 卫生安全性好 用后废弃物可回收利用,无污染 缺点: 2、反映纸的物理性质的指标及其含义: 定量(W):每平方米纸的质量,单位g/m2 厚度(d):指纸样在两测量板之间,在一定压力下直接测出来的厚度,单位mm 紧度(D):是纸的单位体积重,指纸的结实与松弛程度,单位g/cm3 成纸方向:纵向:与造纸机运行方向平行的方向;横向:与造纸机运行方向垂直的方向。纸与纸板的许多性能都有显著的方向性,如抗拉强度和耐折度,纵向大于横向,撕裂度则横向大于纵向 纸面:正面:指抄纸时与毛毯接触的一面,也称毯面;反面:指抄纸时贴向抄纸网的一面,也称网面。纸张的反面有网文比较粗糙、疏松,正面则比较光滑、紧密 水分:指单位质量的试样在100~105℃温度烘干至质量不变时所减少的质量与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比,用%表示 平滑度:指在规定真空度下使定量容积的空气透过纸样与玻璃面之间的缝隙所用的时间,单位s 施胶度:指用标准墨画线后不发生扩散和渗透的线条的最大宽度,单位mm。它反映了加入胶料的程度。 吸水性:指单位面积的试样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浸水60s后洗手的实际水分,单位g/(m2·h) 3、纸与纸板的区别:凡定量在255g/m2以下或厚度小于0.1mm的成为纸,定量在255g/m2以上或厚度大于0.1mm的成为纸板。但这一划分不是很严格,如有些折叠盒纸板、瓦楞原纸的定量虽小于255 g/m2,但通常也成为纸板;有些定量

食品包装基本技术及其设备概述

第三部分食品包装基本技术及其设备 概述 一、食品包装技术 食品包装技术:为实现食品包装目的和要求,以及适应食品各方面条件而采用的包装方法、机械设备等各种操作手段及其包装操作遵循的工艺措施、监测控制手段和保证包装质量的技术措施等的总称 (一) 食品包装的工艺过程 (二) 食品包装的技术和方法 食品包装的基本技术:形成一个食品基本的独立包装件的技术和方法 包括:食品充填与袋装技术和方法 液体灌装技术和方法 裹包技术 装盒与装箱技术 热成型和热收缩包装技术 封口、贴标和捆扎技术和方法 食品包装的专门技术:真空包装、充气包装、防潮包装无菌包装 二、食品包装机械 (一) 食品包装机械的种类 按自动化程度:半自动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 按包装任务:包装印刷机,包装材料及制品加工机,产品包装机 按功能:充填机,罐装机,裹包机,封口机,贴标机,清洗机 按适用范围:专用型、多用型、通用型 三、食品包装机械选配的一般原则 满足食品包装工艺要求,对食品选用的材料及容器有良好的适应性,保证包装质量和包装生产效率的要求 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能耗少,使用维修方便;注意机械通用性,能适应多种食品的包装需要。 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易清洗,不污染食品;对食品包装所要求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计量、速度等有合理的、可靠的控制装置,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长期生产单一产品,选用专用型机械;生产多品种,同类型,多规格产品时,选用多功能机械,一机可完成多项包装操作,提高效率,节省劳力及减少占地面积。 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减轻劳动强度。 四、食品包装生产线 定义:完成一种食品包装的全部机械,按包装工序排列,并用联结传送装置连续起来,形成包装生产线。 发展方向:引入GMP和HACCP等食品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管理系统,可采用全程在线检测系统,集中统一控制管理,向更高自动化方向发展,确保规模化食品生产过程的高效、规范、卫生、安全。 食品包装生产线考虑的问题 1.包装生产线应满足以某种或某类食品为主的包装工艺要求,各包装机械生产能力相 匹配,生产线流畅,能连续、协调运转,并能达到要求的生产率。 2.生产线紧密有效。机械之间的食品输送及包装容器供给、传送距离尽量短,尽量利 用空间,避免物料的重复往返,使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维修保养方便。

食品包装学复习材料(新)讲解

食品包装学 名词解释 1.包装: 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 2.食品包装: 是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3.透气度:单位cm3 / (m2 .24h),指一定厚度的材料在一个大气压差条件下,1m2面积24h内所透过的气体量(在标准状况下)。 4.透湿度(Q):在一定相对湿度差,一定厚度、1m2薄膜在24h内透过的水蒸气质量。 5.生物可降解塑料: 是指能够被微生物分解的塑料,分解产物为CO2、H2O或一些低分子化合物。 6.食品包装技术: 指为实现食品包装目的和要求,以及适应食品包装各方面条件而采用的包装方法、机械仪器等各种操作手段及其包装操作遵循的工艺措施、监控手段及保证包装质量的技术措施的总称。 7.防潮包装:采用具有一定隔绝水蒸气能力的防潮包装材料对食品进行包封,隔绝外界湿度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使食品包装内的相对湿度满足产品的要求,在保质期内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保护内装食品的质量。 8.脱氧包装:在密封的包装容器内,封入能与氧起化学作用的脱氧剂,从而除去包装内氧气,使被包装物在低氧浓度、甚至无氧条件下保存的技术。 9.活性包装:在包装材料中或包装空隙内添加或附着一些辅助成分来改变包装食品的环境条件,以增强包装系统性能来保持食品感官品质特性、有些延长货架期的包装技术。 10.无菌包装: 将被包装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充填和密封的一种包装技术。 (新版无)11.微波食品: 指为适应微波加热(调理)的要求而采用一定的包装方式制成的食品。 12.热成型包装: 用热塑性塑料片材热成型制成容器,并定量充填灌装食品,然后用薄膜覆盖并封合容器口完成包装的方法 13.热收缩包装:将产品用热收缩薄膜裹包或装袋,通过加热使薄膜收缩而形成产品包装的一种包装形式。 14.复合软包装材料:指由两层或两层以上不同品种的可挠性材料,通过一定技术组合而成的“结构化”多层材料。 15.食品无菌包装技术:将被包装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充填和密封的一种包装技术。 16.CAP: 即控制气氛包装,主要特征是包装材料对包装内的环境气氛状态有自动调节作用,即包装材料具有适合的气体可选择透过性,以适应内装产品的呼吸作用,避免因呼吸而可能造成的包装缺氧和CO2含量过高 17.MAP: 改善气氛包装技术,用一定理想气体组分充入包装,在一定温度下改善包装内环境的气氛,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抑制产品的变质过程,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18.充填: 指将食品按一定规格质量要求充入包装容器中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食品计量和充入。

食品包装技术试卷

泉州旅游学校2011~2012学年 《食品包装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是一种透明性最好的高级包装材料。 (A)羊皮纸(B)复合纸 (C)玻璃纸(D)半透明纸 2、用于食品包装的钠-钙-硅系玻璃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A)SiO2 (B)Al2O3 (C)Na20 (D)CaO 3、()是一种经压光处理,适用于制作精确特殊模压制品以及重要纪念品等制品的包装,颜色为纤维本色。 (A)白纸板(B)标准纸板 (C)瓦楞原纸(D)黄纸板 4、不宜盛装对氧较敏感的液态食品的是() (A)拉伸PVC瓶(B)吹塑PVC瓶 (C)LDPE瓶(D)HDPE瓶 5、()指能够为微生物分解的塑料,分解的产物为CO2、H2O或一些低分子化合物。(A)光降解塑料(B)聚交酯 (C)环境可降解塑料(D)生物可降解塑料 6、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称为() (A)无公害食品(B)安全食品 (C)营养型食品(D)绿色食品 7、聚乙烯树脂是由()单体加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A)丙烯(B)乙烯 (C)苯乙烯(D)氯乙烯 8、玻璃包装容器的优点不包括() (A)化学稳定性好(B)质量大 (C)阻隔性能好(D)透明性好 9、()是将食品通过包装容器包装后,使包装外部的各种气味、气体、水分等不能透入包装内食品中。 (A)对外阻隔(B)对内阻隔 (C)互为阻隔(D)选择性阻隔 10、聚交酯是以()为原料制得的生物降解塑料。 (A)淀粉(B)纤维素 (C)乳酸(D)蛋白质 11、当包装的功能实现后,即将变为“废弃物”时,它转变为一种食用原料,这种可实现包装材料功能转型的特殊包装材料,称为()

第三章、食品包装技术与方法要点

第三章、食品包装技术与方法 3.1.1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的变质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促使食品中油脂的氧化反应而发生氧化性酸败; ②使食品中的色素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色:使植物性食品中的绿、黄、红色及肉 类食品中的红色发暗或变成褐色; ③引起光敏感性维生素如VB和VC的破坏,并与其他物质发生不良的化学变化; ④引起食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性。 由表中可知,VB 2 的光分解程度随pH的升高而增加。 当VB 2与VC共存时,VC可抑制VB 2 的光分解,而VC则因与VB 2 共存而容易分

解。 如牛奶经日光暴晒后VC显著减少,就是因牛奶中VB 2 促使VC的光分解。 2、光线对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影响 色氨酸溶液经日光暴晒后着色变褐,经紫外光照射可生成氨基丙酸、天冬氨酸、经基邻氨基苯甲酸。 色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等与荧光物质、VB 2 、荧光黄素等共存,经日光暴晒可引起光分解。二氧化碳、氮环境、硫尿、VC 可阻止此反应。 蛋白质也可因日光、紫外光照射而变化。 酪蛋白溶液在荧光物质存在下经日光照射,其中的色氨酸分解而使其营养价值下降; 卵蛋白经紫外光照射,其黏度虽无变化,但表面张力减小,这是与热变性不同的一种蛋白质变化。 (二光照对食品的渗透规律 在光照下,食品中对光敏感的成分能迅速吸收并转换光能,从而激发食品内部发生变质的化学反应。 食品对光能吸收愈多,转移传递愈深,食品变质越快、愈严重。

光波波长、食品的组分。 (三包装避光机理和方法 要减少或避免光线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的防护方法是: 通过包装将光线遮挡、吸收或反射,减少或避免光线直接照射食品; 同时防止某些有利于光催化反应因素,如水分和氧气透过包装材料,从而起到间接的防护效果。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氧气对食品中营养成分有一定破坏作用: 1.使食品中的油脂发生氧化,这种氧化即使是在低温条件下也能进行;油脂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不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而且会发生异臭,产生有毒物质; 2.使食品中的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失去营养价值; 3.使食品的氧化褐变反应加剧,使色素氧化褪色或变成褐色; 4.对于食品微生物,大部分细菌由于氧的存在而繁殖生长,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 5.新鲜果蔬在贮运、流通过程中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氧而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并消耗部分营养。 三、湿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水能促使微生物的繁殖,助长油脂的氧化分解,促使褐变反应和色素氧化;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焙烤食品: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或者经过发酵,或者直接用高温烘焙,或者用油炸而成的一系列香脆可口的食品。 2、弹性:指湿面筋被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 3、可塑性:指湿面筋被压缩或拉伸后不能恢复状态的能力。 4、韧性:指面筋被拉伸时所表现的抵抗力。 5、面粉的吸水量:是调制一定稠度和粘度的面团所需的水量,以面粉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6、面粉熟化:新磨制的面粉经过一段时间后其焙烤性能有所改善,缺点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这种现象就叫做面粉熟化。 7、果葡糖浆:由淀粉经酶法糊化水解成葡萄糖在异构酶作用下部分形成果糖的糖浆,甜度较高。 8、氢化油:是将氢原子加到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上,生成饱和度和熔点较高的固体油脂,提高了稳定性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又称硬化油。 9、起酥油: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这些油脂的经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固态或流动性能的油脂产品。 10、人造奶油:是以氢化油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牛乳或乳制品、色素、香料、乳化剂、防腐剂、抗氧剂、食盐和维生素经混合、乳化等工序而制成的。 11、油脂的充气性能:油脂在空气中经高速搅拌起泡时,空气呈细小气泡被油脂吸入,这种性质成为油脂的充气性能。 12、甜炼乳:在原料牛乳中加入15%—16%的蔗糖,然后将其水分加热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40%. 13、淡炼乳:不加糖浓缩至原体积的50%。 14、干酪:是用牛乳酶将原料乳凝聚再加凝块进行加工成形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乳制品。 15、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引起的褐变反应成为美拉德反应。 16、蛋粉:将鲜蛋去壳后经喷雾高温干燥制成的。 17、冰蛋:冰蛋是将鲜蛋去壳后,将蛋液搅拌均匀,放在盘模中经低温冻结而成。 18、面团改良剂:是一类化学物质,用在焙烤食品中改善面团性质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物质。 19、氧化剂:可提高面筋力、弹力、韧性和持气性,可使产品体积增大的物质是氧化剂。 20、还原剂:是指能够调节面筋胀润度,使面团具有良好可塑性和延伸性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 21、增稠稳定剂:是改善或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 22、乳化剂:是指一种多功能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功能也被称为面团改良剂、保鲜剂、抗老化剂、柔软剂和发泡剂。 23、老化现象:谷物类食品,如面包、馒头、米饭放臵几天后由软变硬组织松散、破碎、粗糙、弹性和风味消失。 24、膨松剂:焙烤食品中能使制品膨松的物质称为膨松剂亦或疏松剂。 25、赋香剂:用以改善或增强香气和香味的香料和香精被称为赋香剂或加香剂。 26、香精:是由数种或数十种香料经稀释剂调和而成的复合香料。 27、淀粉糊化:将淀粉在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淀粉粒开始吸收水分而膨胀,温度继续上升,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以达原体积的几倍到几十倍,最后淀粉粒破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就是淀粉糊化。

食品包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 课程论文 (中文题目) 食品包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英文题目)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学生姓名田深健 学号201011211427 课程号12181202 所在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所在班级食品1104 任课教师 提交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1 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现状 (3) 1.1 绿色包装技术 (3) 1.2 无菌包装技术 (3) 1.3 防潮包装技术 (4) 1.4 气调包装技术 (4) 1.5 纳米包装技术 (4) 1.6 巴氏灭菌包装技术 (5) 1.7 细菌侦测技术 (5) 1.8 可食性包装技术 (6) 2 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6) 2.1 绿色包装材料将占主导地位 (6) 2.2 食品包装将向积极性包装的方向发展 (6) 2.3 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中将被广泛应用 (7) 2.4 食品包装趋于标准化 (7) 2.5 包装外观将更重视“人”的因素 (8) 3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摘要 食品包装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包装的食品随处可见,食品包装在对食品提供保护,防止食品受外界微生物或其它物质的污染,防止或减少食品氧化和其它反应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食品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时代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包装技术是关系到作为商品的食品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包装不仅能够保护产品原形,而且能够保护好食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目前世界各国投入巨大,已经逐渐形成一个高科技、高智能的产业领域。而本文主要概括了各种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食品包装的发展新动向。 关键词:食品包装;食品包装技术;现状;趋势 ABSTRACT Food packaging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the life of packaged food everywhere, food packaging for food protection, to prevent food contamination by outside microorganisms or other substances to prevent or reduce food oxidation and other reaction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od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consumption, higher and higher demands on food packaging,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lationship to food production as a commodity, a goodpackaging not only protects the product prototype, and to protect the economic value of good food and value in us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vested heavily,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a high-tech, high intelligence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various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rends in food packaging. KEYWORDS: food packaging;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the status quo; trend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课程编码: 4.学时:90学时 5.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类 (二)课程性质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生物技术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讲述面包、饼干、蛋糕以及各类糕点等焙烤食品的加工原理及加工技术,属于粮油食品深加工范畴之一。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人才,为打造合格的焙烤工高级技师做好预备和基础学习,课程学习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要求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机械设备知识、生化知识和食品分析知识,体现了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通过对食品生物技术行业的广泛调研,根据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性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课程及本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第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 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课程目标按照2012级食品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该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编写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课程目标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辅助实践。课时安排上要求重实践、轻理论,把过程学习贯穿到整个目标的实现中,整体理念是重过程考核、轻最终考核。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主要的焙烤食品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 ②掌握各种焙烤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具有对产品进行感官鉴定检测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品保能力,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③具有编写产品生产方案和利用产品方案指导生产的能力; ④具有使用焙烤食品机械、仪器和维护设备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各种原辅材料加工特性的基本知识,包括原辅料的理化性质、原辅材料的品质检验和预处理、原辅料的贮藏、原辅料的使用方法等。 ②掌握各种焙烤食品加工原理、工艺流程,包括面包、饼干、蛋糕等焙烤食品的生产方案设计、各种焙烤食品的品质保证体系的建设。 ③掌握各种焙烤食品设备的机械原理和运转维护的基本知识。 ④掌握焙烤食品工厂的设计和建设的相关知识。 ⑤掌握焙烤食品资料阅读和检索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掌握原辅材料使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各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具有评价和鉴定各种焙烤食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具有分析和处理焙烤食品质量问题的能力;具有对焙烤食品加工行业软硬件的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素质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焙烤食品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题库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题库 测试题A卷答案 一、填空题 1.面包生产中的主要原料包括( 小麦粉 )、(酵母)、(食盐)、(水)。 2.糖类决定面团的(弹性)性能。 3.酥性面团中,,水(多),油(少);油酥面团中,水(小),油(多)。 4.广式月饼生产中,制备转化糖浆时,糖和水的比例是(2:1 )。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面筋的“质”和“量”对面包生产的意义重大? 答:面筋是小麦蛋白质的最主要成分是使小麦粉能形成面团(Dough)的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蛋白质。成品如果小麦粉中的面筋含量少而且筋力小,则制成的面包起发度小,面包坯容易发生“塌架”。如果小麦粉中面筋含量过高,生产饼干时,饼干坯容易发生收缩变形,同时造成不松脆等现象;生产蛋糕时,面糊不易起发,成品不松软的问题。 2、清蛋糕生产中,鸡蛋的作用是什么? 答:塔塔粉的化学名称为酒石酸氢钾,是一种经调制后的混合物,为酸性材料。其作用是中和蛋白中的碱性,降低蛋白膜的脆性,使蛋白完全细腻,蛋白气泡稳定、色白。由于蛋的新鲜度会影响蛋白的碱性高低,因而越不新鲜的蛋蛋白碱性越大,故塔塔粉的用量应根据蛋白的新鲜程度来调节,不新鲜的蛋应多使用一些塔塔粉。 3、如何测定面包的比体积? 答:取面包一个(具一定代表性),称量后至于较大体积干净的容器内,然后用较小颗粒的充填物(菜籽、小米、嗉子等)加入容器中并摇实,用直尺在容器上部将充填物刮平。取出面包后,把小颗粒的充填物装入带有刻度的量桶测量其体积,。容器体积减去充填物的体积即为面包的体积。 面包体积(ml) 面包比体积 = 面包重量(g) 4、焙烤制品出炉后为什么需冷却后再包装? 答:刚出炉的面包,外皮硬而内部水分含量高发软,经不起外界压力;而冷却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刚出炉的热面包,如果冷却不透就包装,面包的含水量就会过高。由于面包排列在容器中,热量不能散发,面包会引起霉菌污染而变质,容易酸败且被污染而促使面包变酸,有霉味或异臭味,为此,面包出炉后要以过冷却的过程才能进行包装。 饼干出炉时的温度很高,外脆而里软,如果立即进行包装,势必造成饼干的变形或内部裂纹。 5、焙烤食品中添加乳品的作用是什么?

《食品包装学》试卷(A)及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05年级《食品包装学》A卷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包装:包装是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2.定向拉伸薄膜:将普通塑料薄膜在其玻璃化至熔点的某一温度下拉伸到原长度的几倍,然后在张紧的状态下,在高于其拉伸温度而低于熔点的温度区间某一温度保持几秒进行热处理定型,最后急速冷却至室温,就得到定向拉伸薄膜。 3.无菌包装:将流质或半流质食品经超高温瞬时杀菌或高温短时杀菌后,迅速冷却至30-40度,在无菌环境下将物料充入已经灭菌的包装容器内的一种包装技术。 4.食品的等温吸湿线:把干燥食品露置在一设定温度,不同湿度气氛的钟型罩内,经几个小时露置后称重,即可获得一组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平衡含水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即成为食品的等温吸湿线。 5. 可食性包装:是以人体可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为基本原料,通过包裹、浸渍、涂布、喷洒覆盖于食品内部界面上的一层可食物质组成的包装薄膜的一种包装方法。 6. 塑料: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类分子质量在104~106以上的大分子,由一些基本单元结构重复连接而成的。 7. 充气包装:充气包装是在食品包装内混入一定比例的保护性气体如CO2、N2等,减少包装内的含氧量,破坏微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条件,延缓包装食品的生物化学变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藏期。 8. 抗菌剂:一些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高度敏感的化学成分。抗菌剂可分为有机类、无机类和天然类等 9. 美拉德反应:指氨基化合物和还原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非酶褐变反应之一。 10. D值: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二、填空 1. 去氧剂、抗菌剂、异味消除剂、二氧化碳控制剂(任意三个) 2. 银盐,氯苯酚的二苯醚衍生物,二氧化氯 3. U型,V型, UV型 4.树脂本身的安全性,使用的添加剂有毒或超过规定剂量 5. 分子量、交联度、溶剂 6. 耐低氧性强,耐高CO2性 7. 铁系脱氧剂、亚硫酸盐脱氧剂、葡萄糖氧化酶或加氢催化剂 8. 玻璃,金属,纸 9. 透气性和阻水性 10 . 线性分子,体型分子 11. 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油脂酸败褐变 三、简答

食品包装技术试题

《食品包装技术》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食品包装: 2、绿色包装: 3、包装成本: 4、CIS: 5、定量: 6、紧度 7、水分 8、伸长率 10、灰分: 11、纸 12、纸板: 13、瓦楞纸板: 14、一次污染 15、二次污染 16、腐败 17、塑料 18、包装机械: 19、防潮包装: 20、霉变 21、食品脱水 22、轻量瓶: 23、毛重充填: 24、净重充填: 25、计数充填: 26、容积充填法 27、食品真空包装: 28、充气包装: 29、气调包装: 30、食品无菌包装技术: 31、冷冻肉: 32、天然肠衣 33、胶原肠衣 34、玻璃纸肠衣 35、塑料肠衣: 36、脱水: 37、回软: 38、乳: 39、ISO 40、食品包装标准: 41食品包装法规:

42、CEN 43、FDA 44、GMP 45、HACCP 46、食品品质: 47、常压法灌装 48、真空法灌装 49、等压法灌装 50、机械压力法灌装 二、填空 1、包装按结构形式分为:()、()、()、()、()、()六种。 2、包装按包装技术分:()、控制气氛包装、()、()、()、()()、()、()、缓冲包装。 3、包装能破坏环境,解决的办法有()、()。 4、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包括()、()、()。 5、包装的功能包括()()()()。 6、瓦楞纸板的楞形包括()()()。 7、常见的纸病包括()、()、()、褶子、皱纹、斑点、裂口、()、有无光泽等。 8、纸的定量要求(),厚度要求()。 9、牛皮纸的原料是(),羊皮纸的原料是(),鸡皮纸的原料是()。 10、瓦楞原纸要求其水分含量是()。 11、瓦楞纸板的种类包括()、()、()、()。 12、0403是一种纸箱的结构形式,它的含义是(),其典型特征是()。 13、塑料按其在加热和冷却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分为()和()。 14、食品对塑料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性要求:()、()、 ()、()等.其中毒性产生的不安全来源包括()、()、()、()。 15、塑料成型加工工艺过程中,成型加工的好坏取决于()、()、 ()、()。 16、聚乙烯,化学代表符号是(),单体是(),主要品种包括()、 ()、()。应用于()。 17、PA,化学名为(),又名(),主要用于畜肉制品的() 包装和()包装。 18、可降解塑料分为()和()。 19、复合软包装材料复合的工艺方法()、()和()。 20、三片罐罐身采用的封合方法()。

食品烘焙加工技术 教案

《食品烘焙加工技术》教材分析 一、知识点 《食品烘焙加工技术》本书的编写宗旨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内容方面更重视粮油食品加工理论;对于一般生产工艺和技术,有选择性地阐述典型生产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内容包括原料及辅助原料、焙烤食品、面制品、米制品、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植物蛋白及产品等,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别是以粮油食品为主要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的专业课内容。 二、学习要求 1、熟悉原料及辅助原料、焙烤食品; 2、熟练掌握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 3、了解面制品、冷冻食品、膨化食品、植物蛋白及产品等制作方法。 三、重难点 1、重点:原料及辅助原料、焙烤食品; 2、难点: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 四、课时安排 本章共安排7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40学时。 第1-5学时,第一章原料及辅助原料(1-2) 第6-10学时,第二章面包(1-2) 第11-20学时,试验10面包制作1-4 第21-23学时,第三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24-25学时,第四章蛋糕生产工艺 第26-30学时,试验15蛋糕制作1-2 第31-33学时,第八章挤压食品 第34-35学时,第九章食用植物油脂加工技术

【第12-13次课】课题:第一章原料及辅助原料(1~2)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原料的分类和结构。 2、理解并掌握各种原料的营养价值。 3、了解各种原料在食品中的工艺性能。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难点:各种原料的分类和结构; 2、教学重点:各种原料的营养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复习与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肉、蛋、奶制品的加工生产。我们知道好吃的面包、蛋糕是如何做成的,用什么原料,它们有什么营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