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清明》,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
二、教学准备
1.古诗《清明》的诗句卡片。
2.绘本《清明节的来历》。
3.清明节的相关图片。
4.彩纸、剪刀、胶水等美术工具。
5.幼儿园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清明》,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绘本,简单地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2. 学习古诗《清明》(10分钟)
•老师将《清明》的诗句卡片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先读一遍。
•老师边读古诗边示范动作,引导幼儿们跟着读。
•老师给出正确的朗读方式和语感提示,帮助幼儿们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感受古诗的美(15分钟)
•老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们静静地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古诗的美。
•老师引导幼儿们用形容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如。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了解《清明》这首诗的内容并感受其意境。
2.通过听诵、画画等形式启发学生对《清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继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准备1.将《清明》打印在大纸张上展示给学生看。
2.准备纸、颜料等画画用品。
3.为学生选好音乐背景。
4.准备一些清明相关图片作为展示资料。
教学内容诗歌欣赏首先,让学生认识和欣赏这首古诗。
老师可把这首诗朗诵一遍,给学生呈现诗歌原本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让学生在听诵过程中,回答一些问题:1.这首诗的名称是什么?2.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3.有哪些文字描述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歌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画画表达其次,学生可以通过画画来表达他们对《清明》这首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老师可以根据诗歌中的描写,引导学生画出他们认为的与清明有关的画面:如桃花、草木、哀思、祭奠等。
在画作完成后,老师可也可以教学生彩绘等技巧。
制作诗集最后,学生将画好的画和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写在一起制作成诗集。
老师可以在下课前将小朋友们的诗集收集起来,在班内进行简单的展示或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品被关注和认可。
这也会鼓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参与到文化课程当中。
教学评估教学结束后,老师可采取简单的评估方式来确认学生是否对《清明》诗歌有真正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1.随堂练习:发放几份小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考试。
2.手工作品:课后把学生绘画作品向家长们展示。
3.知识问答: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详细讲解《清明》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总结通过这堂课程,孩子们将了解和体会一个新的节日,学习到如何去理解一首诗歌,以及如何通过绘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也会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我们相信此课程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复印古诗《清明》的课文,每位学生一份。
2.制作幼儿园大班适用的PPT,包括古诗内容的图文展示。
3.准备一些清明节的相关图片或道具,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古诗《清明》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展示清明节的相关图片或道具,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一些背景知识。
2. 学习古诗《清明》(15分钟)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古诗《清明》,重点解释诗中一些生僻字和句子。
让学生尽量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
3. 情感体验(10分钟)通过老师朗诵、学生模仿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体会,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情感表达能力。
4. 群体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古诗《清明》的意境和内涵,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创意表达(15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与古诗《清明》相关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
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示他们对古诗的个性化理解。
6.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与评价,总结古诗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古诗,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与延伸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与、组织古诗朗诵比赛等方式延伸学生的文学修养。
通过《清明》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清明》教学设计15篇
《清明》教学设计15篇《清明》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小朋友对"结婚"、"新娘"都很有兴趣,孩子在区域中玩结婚的游戏,刚好在这个季节里,结婚的人很多,假期出游会经常看到或参加婚礼,他们就更加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首诙谐、有趣的儿歌《娶亲》。
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中了解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结婚"的一些习俗和特点。
活动目标: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民间童谣特有的韵味。
2、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3、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猫图片一张,鞭炮一串,以及娶亲的PPT;知识准备:幼儿有看过结婚场景的经验准备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一串鞭炮模型,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教师: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鞭炮会发出什么声音啊?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教师:①恩,某某小朋友说鞭炮是发出"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的声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②还有什么声音?鞭炮"嘣~叭"的响,我们来学一学!③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徐老师鞭炮放得高你们声音就大,鞭炮放的低你们声音就小。
二、引导幼儿回忆娶亲场景教师出示(戴着大红花)图卡教师:①这个鞭炮放的真大声!小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
听听那个说了什么?(:小朋友们好,今天真热闹,我也娶亲啦!)咦?娶亲是什么意思啊?恩!娶亲就是娶老婆,也要结婚啦!②你们平时在电视里或者在酒店里,看到别人结婚,都会有什么好看好玩的东西呀?(放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抬花轿等等)三、学习儿歌《娶亲》A、学习儿歌前半部分1、教师:这只娶亲也有不少好玩的事情,还拍成了照片呢!我们来瞧一瞧!(出示娶亲的图片)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啊?出示图一,看几只?在干什么?(8只抬花轿呀抬花轿)老师边出示图谱边念8只抬花轿呀抬花轿。
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结束1、评价2、总结活动延伸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原创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2)
原创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一、引言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寄托哀思、感恩祭祖的节日。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本教案以古诗《清明》为主题,通过让幼儿了解和朗读古诗,引导幼儿了解清明节的含义和传统风俗,培养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的目标是: - 认识和理解古诗《清明》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 培养幼儿朗读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传统风俗; - 培养幼儿感恩祖先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清明》描绘了清明时节雨水纷纷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寒食节,后来逐渐演变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的日子。
3. 清明节的传统风俗•扫墓:人们在清明节会去祭拜祖先和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踏青:清明时节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人们会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插柳:一些地方有用柳枝插在门前的习俗,寓意祈求安宁与吉祥。
四、教学活动1. 听故事《清明节的故事》通过讲述《清明节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学习古诗《清明》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古诗《清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 讨论古诗的含义与幼儿一起讨论古诗《清明》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的含义。
4. 制作清明节手抄报让幼儿用画纸、颜色笔等材料制作清明节手抄报,表达对清明节的理解和祭祖扫墓的情感。
5. 观察大自然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理解度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清明节和古诗《清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观察他们制作的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清明杜牧全文篇一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1]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教学设计3篇
《清明》教学设计5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篇一:古诗《清明》教案教材分析: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欲、魂、借、酒、牧” 5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清明》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2、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吧!4、板书课题;5、了解作者;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清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古诗《清明》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清明》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与古诗的联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清明》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清明》。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逐句解析古诗《清明》的意义。
2.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意境感悟(5分钟)1. 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古诗《清明》所描绘的画面。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清明》所表达的情感。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六、背诵练习(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
2. 向学生推荐其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背诵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古诗《清明》的理解和感受。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清明》教学设计
《清明》教学设计《清明》教学设计15篇《清明》教学设计1以观察的形式引入课题: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__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生:幼儿讨论。
师:再看一个图片,你们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生:一个小孩,一个老人。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生:在问路,在说话。
师:天上怎么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__回答)师:清明节是人们踏清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展示: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反思:大部分幼儿没有参加过扫墓活动,应提前接受一下《清明》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上下楼梯歌》,让幼儿了解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初步树立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并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闹,照顾前后的良好安全习惯。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遵守上下楼梯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安全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一张邀请函、幼儿上下楼梯的照片、多__课件。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邀请函,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内容?刚才我接到“小兔”的邀请函,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请我们到他家做客,想去吗?可是,他家住在5楼,我们要经过楼梯才能到达,谁能告诉老师:我们*时是怎样上下楼梯的?上下楼梯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是安全的呢?二、观察图片,总结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回民学校杨红霞【教材分析】古诗《清明》节选自小学语文S版(2017年新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二首》。
在古诗《清明》中,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与无限哀思。
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意境生动悠远。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过不少的古诗词,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朗读诗歌的方法。
《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作者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对此,教师可积极引导,一是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了解;二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
体会并能描述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悠远深厚。
教学重难点为了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诗句大意,能够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并熟读成诵。
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上课伊始,我将采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们回顾以前所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并找出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清明”,顺势来介绍“清明”,引出课堂教学主题—古诗《清明》。
板书课题,进入第二个环节。
第二环节:知诗人这一环节,我会以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快速简单了解作者杜牧。
并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欲望,从而来到我预设的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读诗歌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读完之后,我将请学生展示朗读,再次正音。
然后划分出古诗节奏,按照正确的节奏,再次朗读古诗。
以此让学生对本首古诗有一个熟悉准确流利的诵读,为后面的品读诗句作好铺垫。
从而来到我预设的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明诗意。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清明》教学教案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识读和理解简单的诗句,但可能对清明节的习俗和深层情感表达理解不深。
他们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关联性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和引导来体会。
此外,学生在描述和表达情感方面的能力正在发展中,需要通过课堂活动来锻炼。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如图片、故事和角色扮演等。
因此,教学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清明》,理解诗中描绘的清明景象。
2.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学会描述诗中的情境。
3. 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清明节的特殊氛围。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2. 分析“雨纷纷"、“欲断魂”等词语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1. 揭示“断魂"一词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 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场景,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清明节的了解。
①互动讨论:提问学生清明节有哪些习俗,鼓励学生分享家庭的清明节故事。
2. 朗读感知(1)示范朗读: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清明》,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跟读体验:学生跟读,教师适时提示注意停顿和重音,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节奏。
(3)节奏游戏:将诗句拆分成词组,学生以拍手或敲击桌面的方式打节奏,增加课堂趣味性。
(一)导入新课1. 故事引入:讲述杜牧的生平故事,如他如何成为著名诗人,以及他创作《清明》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①问题引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杜牧,引导他们分享所知的唐代诗人或故事。
2. 初步感知(1)听诗入境:播放《清明》的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目想象诗中的画面。
(2)情境问答:提问学生听后有什么感受,引导他们描述听到的场景,如“雨纷纷”、“行人"等。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清明》这首古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古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古诗,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自然。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朗读《清明》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色。
3.掌握古诗中的一些汉字和词语。
三、教学准备
1.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材
2.一份用大字体印刷的《清明》课文
3.视频或录音设备,提前准备好古诗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4.平板电脑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古诗的课文和相关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的音乐或展示美丽的春天图片来引入课堂。
2. 学习《清明》这首古诗(15分钟)
1.让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子,一起朗读古诗《清明》。
2.老师分段朗读,幼儿跟读。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古诗中的春天景色和意境。
3.老师可以播放古诗的录音或视频,让幼儿听音乐播放或观看古诗的图像。
4.通过多次朗读、听音乐和观看图像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清明》。
3. 分析古诗的内容(15分钟)
1.向幼儿提问:。
中班《清明》教案5篇
中班《清明》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班《清明》教案5篇不管写什么学科的教案,我们都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的写作内容是包含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清明》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清明》教学设计一、文本解析《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节景象的诗歌。
诗人漫步郊外,遇上细雨纷纷,内心十分凄迷。
而后,他问牧童“酒家何处有”,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遥指杏花村,这一“遥指”把人直接引向了那个杏花烂漫的村庄。
二、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魂”“酒”“牧”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3.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1. 引出节日。
播放《传统节日》童谣视频。
提问:童谣里都包含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呢?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与其中一个节日有关。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 交流资料。
(1)课前老师在翻转课堂里布置了作业,让大家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2)学生交流。
4. 再读题目。
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传统节日》童谣视频,不仅温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自然巧妙地引出课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布置作业,分享资料,有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二)划分节奏,读出诗韵1. 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朗读古诗,师生及时正音。
2. 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
(1)师范读。
(2)小结读法。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及时指导。
(5)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应该彰显朗读的作用。
本环节通过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读出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为下一环节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 理解诗意(1)我们学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
在《清明》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2)教师向学生平板推送资料包,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歌曲《清明》音乐教案小学
歌曲《清明》音乐教案小学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清明》这首歌曲,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
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高音的演唱。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清明》歌曲及相关图片。
2. 乐器:钢琴。
3. 录音机、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 展示《清明》歌曲的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用钢琴弹奏《清明》歌曲,让学生聆听旋律。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歌唱姿势。
三、练习演唱(10分钟)1.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观摩和指正。
2. 教师挑选优秀学生进行示范演唱,鼓励其他学生。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明节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清明》歌曲,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深入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清明节相关的歌曲或舞蹈。
2. 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明节的文化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清明节的文化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清明》杜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1、自读自述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互读互述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
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提升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感悟诗歌美。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课件教材或者PPT。
活动过程:(一)幼儿观看视频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个节日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引导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视频课件(PPT)请幼儿观看。
三年级古诗《清明》【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清明》【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明》这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认读。
2. 学生对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清明》这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报。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2. 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清明节吗?清明节有哪些习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清明》这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题目、作者和诗句。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 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给每组发放相关的讨论材料,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的内容、意境和情感。
2.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清明》这首古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字迹清楚、回答准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小组讨论、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内容、意境和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清明》。
2.理解并熟记《清明》的内容,领会其中直观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清明》的意境,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2.难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作品中的细节和意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杜牧及其作品《清明》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课文学习(30分钟)(1)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清明》,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课文分析: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手法等进行讲解和分析。
(3)语言解读:解读课文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表达方式。
(4)大声朗读: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特别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和诗歌节奏。
3.理解与思考(20分钟)(1)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个人感悟: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清明》的感悟和思考,可以是文字、诗歌或绘画等形式。
4.语言表达(40分钟)(1)写作指导:向学生讲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清明》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3)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诗歌朗诵: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现场朗诵,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拓展阅读:向学生推荐更多杜牧的作品,鼓励他们扩展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的读后感,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开始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清明》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了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环节,学生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教学中我没有点名古诗诗眼。通过诗眼,我们能领略整首诗的神韵。以此张本,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品读中理 解了诗歌。正因为抓住了古诗的诗眼,使得古诗教学增加了探究的内容,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更有深度,教学的趣味性 变得更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反思古诗词教学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要让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有所突破,当然需要在备课的时候能够沉下心 来,仔细揣摩古诗内容,多查阅相关资料,努力做到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上出高质量的古诗教学课。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六、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解诗意
整体感知 知诗情
音乐,图片 ppt 视屏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的原因
初步整体
。2) 体会诗人和 感 知 古 诗
牧童的对话。
诗情
3)想想为什么清明 给 予 学 生
节这一天诗人为什 自主空间,
么去找酒喝,而不 同 时 通 过
是去扫墓?
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
合作学习
能力
学生带着问题看视 一 方 面 是
屏。看完视屏说说 学 生 进 一
看完视屏后对问题 步 感 知 古
的理解
《清明》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古诗<清明>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设计者
周惠珍
所属学校
嘉应学院
一、教材内容分析
清明【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 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清明【词语注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诗文赏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 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 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 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 人来讲,不禁心情 迷乱,难以平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 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 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 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 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六、课外拓展: 查找清明节有关资料 课外作业 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古诗,能体会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并通过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 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知诗人------解题意——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 (一)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录音听完,请一位同学来划古诗朗读节奏
诗的韵味。自 出节奏、读
3.老师自己和同学们配乐互动朗读。
由朗读
出情感,又
4 老师请学生举手配乐读
2. 听古诗录音示 能 进 一 步
范,边听边划 品 味 语 言
古 诗 朗 读 节 的音韵美、
奏。录音听完, 品 味 语 言
一位同学上去 的意境美。
划古诗节奏 让 学 生 在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 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是考查对词法、 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词记诵的“过程”。有人总结出诵读“三 感”。第一,读出语感。第二,读出情感。第三,读出美感。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3. 学生与老师配 实 践 的 过
乐互动朗读。 程 中 体 会
4. 学生举手配乐 成 功 的 喜
读
悦,增强他
们学习古
诗文的信
心,可以让
文学作品
穿越千年
的情感脉
脉地滋润
学生的心
田
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八、板书设计
媒体 的运用
学生 的活动
教师进行 逻辑选择
九、形成性练习
《清明》杜牧 默写古诗:
激发了学生学
.播放—提问— 习兴趣,进入 5 分
讲解
学习状态 钟
酷狗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讲解—播放— 引 导 学 生 学 10 分
举例
习,整体感知 钟 Ppt
生动形象的动
画视觉效果有
设疑—播放— 利于学生整体 10 分 爱上古
讨论
感知诗情。效 钟 诗
果好,解决了
学生许多问题
教师在班级走动,给与学生一定的引导与指引
1.强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屏。看完视屏请 同学们说说看完视屏后对问题的理解
2、学生自读古诗, 发 挥 学 生
自读自悟,并生生 的 主 观 能
交流。
动性,让学
3、全班交流:1)体 生 在 感 知
会诗人的心情,体 古 诗 大 意
会诗人“欲断魂” 的基础上,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课前准备:
准备一首古典轻音乐,略带忧伤的。准备一个与古诗相关的视屏。课件 ppt。 一. 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古典音乐,使同学们带入学习古诗状态 播放有关清明古诗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张图片看到了什么呢?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老师补充) 师:我们传统节日里,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是干什么的啊 生:自由回答 师:清明节是人们踏青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位叫杜牧的诗人,就在今天写了一首诗,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吗?
学生说,教师顺势板书:清明 杜牧 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杜牧 2、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学生字。解故事大意。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 1) 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 2) 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 3)想想为什么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为什么去找酒喝,而不是去扫墓? 四. 放视频——整体感知 1.强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屏。看完视屏请同学们说说看完视屏后对问题的理解 五、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打开书自己试一试。 2.播放古诗录音示范。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古诗朗读节奏。录音听完,请一位同学来划古诗朗读节奏。 3 老师自己和同学们配乐互动朗读。 4、学生举手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意相通。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6、7 岁一 1 1、12 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 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 内容的支持。此教师要多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经过小学四年的学 习,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鉴赏评价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诗诗情,解
决学生对
古诗的疑
问,另一方
面,学生在
观看视频
中受到美
的熏陶,提
高学生发
现美和创
造美的能
力
指导朗读 通诗韵
1、请学生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这首诗的 1. 学生把整首诗 采 用 美 读
韵味。自由朗读
连连起来读一 与 品 读 相
2.播放古诗录音示范。请学生边听边划古诗朗读节奏。 读,读出这首 结合,既读
古诗词教学必须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方 式进行。如果不予帮扶,由于字词、句子以及时代背景、写作境遇的障碍,反而影响学生阅读记诵的效率。淡化讲解 不等于一点都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 (三)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
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指导。而指导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的指导。首先,注意重音。其次, 注意语调。第三,注意节奏。“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 出自己之心。” 只有通过大量的诵读,细细的体会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意境的深远,才能引领学生“品”出古诗词这一民 族独特文化的“味”。 (四)借助历史,还原现场的原则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整体感知 解诗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图片配乐,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生识记生字词,了解古诗大意,朗读古诗
聆听互动
创设情景, 吸引学生 注意力
朗读古诗识记生字 让 学 生 通 词,知道古诗大意, 读古诗,整
体把握古 诗,初步 感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