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汤剂煎煮加水量问题探讨-刘秀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

第19卷 第8期 2017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9 No. 8 Aug .,2017

汤剂的煎煮时间长短关乎药效的发挥,这一认

知在《伤寒论》中已经有了较好的体现,所以张仲景在所著《伤寒论》的98个汤剂方中都明确注名了加水量的多少。后世医药学家对此也极为重视。如陶弘景就曾提出了一个近似标准的汤剂煎煮时间方案:“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准。然则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好详视之,不得令水多少。”北宋官颁的《太平圣惠方》进一步强调要严格按照方书记载的水量煎药:“凡煮汤……其水数依方多少,不得参差。”李时珍也曾讲到:“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伤寒论》作为影响深远的医学典籍,对其中方剂加水量的规律探索,必将有益于现代中药的煎煮实践。

1 《伤寒论》中剂量和加水量之间的关系

考察剂量和加水量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是:

(1)将《伤寒论》中各成方按相同加水量进行划

分;(2)考察各相同加水量下各成方药物总剂量

的变化幅度,此幅度通过重量和加水量同剂量的比值两个方面来体现;(3)考察相同加水量下的异常剂量(即不在正常变化幅度范围之内)产生的原因;(4)宏观考察各不同加水量组之间的关系。

1.1 《伤寒论》中各成方的加水量数据统计

《伤寒论》中汤剂方共有98个,其中用3升以

下水煎煮的方剂共有3个,以3升煎煮的方剂共12个,以4升水煎煮的共10个,以5升水煎煮的共7个,以6升水煎煮的共9个,以7升水煎煮的共19个,以8升煎煮的共6个,以9升水煎煮的共3个,以一斗水煎煮的共22个,以一斗以上水量煎煮的共7个。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考虑加水量的过程中,没有区分用的溶媒是一般的水还是甘澜水,又或是酒水参兑。理由是,不管是什么溶媒,在经方中都是以升为单位来计算的,和密度等没有关系。将经方中成方剂量和用水量分别按克和毫升

《伤寒论》中汤剂煎煮加水量问题探讨

刘秀峰,谢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

古时汤剂的加水量直接反映的是汤剂的煎煮时间,也同时影响着药效的发挥。《伤寒论》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药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伤寒论》中汤剂加水量的总结和梳理,从剂量同加水量的关系、类方性规律同加水量之间的关系、八法分类同加水量的关系,探讨了《伤寒论》中加水量的影响因素,以期对现代汤药的煎煮提供借鉴。

关键词:伤寒论;汤剂;加水量

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7) 08- 0105- 03

收稿日期:2017-01-17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资助项目(WT2014004);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课题(GHYB160070)作者简介:刘秀峰(1981-),男,河北涉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史和中药药事管理。通讯作者:谢明(1962-),男,江苏无锡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药事管理。

Discussion of Water Amount in Decoction 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LIU Xiufeng,XIE Ming

(College of Pharmacy,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alian 116600,Liaoning,China)

Abstract:Water amount in decoction in ancient times directly reflects the decoction time and meanwhile influences the medicine efficacy.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is a comparatively perfect medical classics for principle-method-recipe-medicines,so has a influential influence on th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later generations,which influences the water amount 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has been discussed from the relation between dosage and water amount,class regularity and water amount,each act(eight act)representing a party and water amount through summing up and reviewing the water amount in decoction 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lessons for the present herb decoction.

Keywords: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decoction;water amount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7.08.029

106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9卷

折算,折算依据为一两按目前研究结果13.8 g 计,1 L 按200 mL 计[1],非衡器计量参考柯雪帆等的研究

成果[2]

,以及畅达等的研究成果[3],统计如表1~表10所示。

表1 加水量3升以下(600 mL 以下)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g) 特殊煎煮过程

十枣汤 37.0 煮好大枣,后下药粉 大黄黄连泻心汤 41.4 以沸水浸渍 附子泻心汤 58.6 以沸水浸渍,后混入附子汁

表2 加水量3升(600 mL)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 折算后加水量和

特殊煎煮过程 备注 (g) 剂量的比值

甘草干姜汤 82.8 7.2 — 芍药甘草汤 110.4 5.4 —

调胃承气汤 167.8(82.8) 3.6(7.2) 最后下芒硝 芒硝重量为85 g 干姜附子汤 17.2 34.9 — 桂枝甘草汤 82.8 7.2 — 桔梗汤 41.4 13.6 — 白通汤 77.2 7.8 —

白通加猪胆汁汤 197.2(77.2) 3(7.8) 最后混入人尿和猪胆汁 四逆汤 51.7 11.6 — 通脉四逆汤 73.0 8.2 — 四逆加人参汤 65.5 9.2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73.0 8.2 —

表3 加水4升(800 mL)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 折算后加水量

特殊煎煮过程 备注 (g) 和总剂量比

茯苓甘草汤 110.4 7.2 — 栀子豉汤方 71.4 11.2 先煮栀子 栀子甘草豉汤 99.0 8.1 先煮栀子、甘草 栀子生姜豉汤 130.4 6.1 先煮栀子、生姜 栀子厚朴汤 127.7 5.5 — 3.5升 栀子干姜汤方 42.2 16.6 — 3.5升 胡加芒硝汤方 147.8(120.2) 5.5(6.7) 后入芒硝 芒硝重27.6 g 小承气汤方 94.8 8.4 — 猪苓汤方 69.0 11.6 先煮四味 栀子檗皮汤方 56.8 14.1 —

表4 加水5升(1000 mL)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 折算后加水量

特殊煎煮过程 (g) 和总剂量比

桂枝麻黄各半汤 99.4 10.1 先煮麻黄一二沸 桂枝二麻黄一汤 101.1 9.9 先煮麻黄一二沸 桂枝二越婢一汤 91.6 10.9 先煮麻黄一二沸 芍药甘草附子汤 86.2 11.6 — 茯苓四逆汤 118.2 8.5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96.6 10.4 — 抵当汤 129.2 7.7 —

表5 加水6升(1200 mL)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 折算后加水量

特殊煎煮过程 (g) 和总剂量比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151.8 7.9 — 大陷胸汤 252.9(82.9) 4.7(14.5) 先煮大黄 小陷胸汤 105.7 11.4 先煮栝蒌 赤石脂禹余粮汤 440.0 2.7 — 茯苓四逆汤 118.2 8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96.6 10.1 — 抵当汤 129.2 9.3 —

表6 加水7升(1400 mL)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 折算后加水量

特殊煎煮过程 备注 (g) 和总剂量比

桂枝汤方 193.8 7.2 — 桂枝加附子汤 211.0 6.6 — 桂枝去芍药汤 152.4 9.2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55.8 9.0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195.5 7.2 — 桂枝加桂汤 221.4 6.3 — 桂枝加芍药汤 235.2 6.0 — 桂枝加大黄汤 262.8 5.3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10.5 6.7 —

小建中汤 235.2 6.0 — 胶饴未计入 桃核承气汤 153.2(125.6) 9.1(11.1) — 芒硝27.6 g 柴胡桂枝汤 221.3 6.4 — 吴茱萸汤 241.2 5.8 —

麻黄附子甘草汤 58.6 23.9 先煮麻黄一二沸 桃花汤 405.5 3.5 — 白头翁汤 151.8 9.2 — 枳实栀子豉汤 173.6 8.1 后下豉

表7 加水8升(1600 mL)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 折算后加水量

特殊煎煮过程 (g) 和总剂量比

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235.2 6.8 — 葛根黄芩黄连汤 220.4 7.3 先煮葛根,减2升 真武汤方 155.2 10.3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69.6 5.9 —

附子汤 172.3 9.3 — 当归四逆汤 262.8 6.1 —

表8 加水9升(1800 mL)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 折算后加水量

特殊煎煮过程 (g) 和总剂量比

麻黄汤 107.4 16.8 先煮麻黄,减2升 大青龙汤 254.4 7.1 先煮麻黄,减2升 桂枝人参汤 234.6 7.7 —

表9 加水一斗(2000 mL)成方表

方名 折算后总剂量 折算后加水量 特殊煎煮过程 备注

(g) 和总剂量比

桂枝加葛根汤 262.8 7.6 先煮葛根、麻黄,减2升 葛根加半夏汤 304.7 6.6 先煮葛根、麻黄,减2升 白虎加人参汤 461.0 4.3 — 小青龙汤 300.7 6.7 先煮麻黄,减2升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244.8 8.2 先煮茯苓,减2升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317.1 6.3 — 半夏泻心汤 283.4 7.1 — 生姜泻心汤 304.7 6.6 — 甘草泻心汤 249.5 8.0 — 旋复代赭汤 290.9 6.9 — 黄芩汤 138.6 14.4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215.0 9.3 — 黄连汤 290.9 6.9 — 白虎汤 433.4 4.6 —

大承气汤 268.5(217.5) 7.4(9.1) — 芒硝51 g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 —

无生梓白 皮换算 麻黄细辛附子汤 58.6 34.1 — 麻黄升麻汤 131.3 15.2 — 猪肤汤 220.0 9.1 — 竹叶石膏汤 583.9 3.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