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规章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风险,明确管控层级,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现场、办公现场及生产经营场所内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管控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3、职责
3.1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3.2总经理负责厂区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审核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
3.3安全科长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3.4各部门、车间负责人负责组织各自单元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点管控,风险公示和培训工作。
3.5从业人员应参与本岗位风险评价,实施风险点管控。
4、工作要求
4.1首先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风险管控小组,做到全员参与风险评价。
4.2风险管控小组组成原则
4.2.1公司级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高国启
副组长:黄城昆
组员:部门、车间负责人;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
具体事务由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负责。
4.2.2车间级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车间主任
成员:班组长、岗位员工代表
4.3评价小组成立以后,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进行策划,
制定管理程序。
4.4实施全员培训
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由安全科组织各科室及专业管理部门,部门内开展的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保留培训记录。
4.5 编写体系文件
公司及各部门、专业科室分别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风险点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
5 风险识别评价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对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5.1.2 风险点排查
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14.2),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6、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6.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评审或更新。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6.2危险与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根据生产过程和伤害事故的国家标准不同,可有两种分
类方法
(1)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
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危险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2)根据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的分类方法:导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1986)所列的20类事故发生的因素也认为是危险有害因素。20类事故分别为:机械伤害、触电、灼伤、高处坠落、容器爆炸、其他爆炸、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坍塌、放炮、火灾起重伤害、车辆伤害、其他伤害、火药爆炸、淹溺、透水、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冒顶片帮。
6.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范围
(1)辨识范围
公司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公司生产、作业、办公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投入及人的失误、生产作业的环境等辨别公司活动生产或服务中产生危险隐患的因素;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a.生产工艺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
b.典型的单元过程(操作)的危害因素辨识
c.主要装置和设备的危害因素辨识
d.电气设备的危险因素辨识
e.特种设备的危害因素辨识
f.特殊作业的危险因素辨识
g.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因素辨识
h.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辨识
I.与手工操作有关的危害因素辨识
J.储存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
K.其他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边环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6.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6.4.1主要通过询问、交流、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外部信息、相关方的意见、设备运行状态实施工作危害分析和安全检查。
6.4.2公司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
(1)工作危险分析(JHA)
作业危害分析(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做好安全措施。
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
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4)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辨识之前列出作业活动清单
(2)安全检查表法(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决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工艺流程、作业场所、装置、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辨识之前列出各种清单(如设备设施/作业场所清单)(3)危险辨识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