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明代遗民诗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明代遗民诗人清初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的作品。著名的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他们受传统的民族思想、爱国主义熏陶,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特定时期,怀抱救世拯民思想,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以“有亡国、亡天下”区分朝代更替和民族沉沦,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生存危机和民族忧患,唤醒人心,复兴家国,显然包含着反对压迫和侵略的正义性和爱国精神,在当时激励了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也对后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遗民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诗篇,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挚,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笔力遒劲,沉痛悲壮,肇开清诗发展的新天地。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学者。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明末加入复社,清兵入关,在江南积极参与抗清活动,失败后亡命北方,考察山川,访求豪杰,图谋恢复,晚年终老于陕西华阴。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精卫》讽刺专营安乐窝的燕雀之辈,表示“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的决心。《京口即事》歌颂史可法镇守扬州的英雄业绩。《千里》述自己参加王永祚领导的湖上抗清义军。《海上》四首,则以凝练沉重之笔,抒发登高望海的悲壮情怀,坚苍质实。如第一首: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诗中洋溢着决心报国、抗清复明的坚强信念。他劝友人善处珍惜,保持操守,“寄语故人多自爱,但辞青紫即神仙”(《友人来,座中占二绝》)。到垂暮之年,仍然表达其炽烈的爱国热忱,有《恭谒孝陵》、《再谒孝陵》、《自大同至西口》等。随着岁月的消失和希望的幻灭,渐知挥戈返日之无术,感伤沉郁的情绪稍增,但不灰心,至死犹坚,故其诗雄浑有力,慷慨悲壮,如《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目望河清。”《又酬傅处士次韵》:“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都可说是掷地作金石声。顾炎武的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如《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顾诗在清代评价就很高,沈德潜说:“词必己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明末以反对阉党著名,清兵入关,积极投身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关心天下治乱安危,以学术经世,论诗称“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抒发亡国之痛和怀念殉难亲友,虽有悲凉之感,但不消沉颓丧,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如“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卧病旬日未已,间书所忆》),“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奈苦中看”(《书事》),“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尚未消”(《周公瑾砚》)等,皆勃郁浩然的正气。《山居杂咏》更是铿锵的誓言: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廿两棉花装破

被,三根松木煮空锅。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着多。

王夫之(1619~1692)。明崇祯举人,曾从永历桂王举兵抗清,南明灭后隐遁归山,埋首著述,博通经学、史学和文学,贡献卓著,学者称船山先生。他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喻坚韧不拔之志和恢复故国“春色”的理想缠绵悱恻,喻意深远。王夫之自叹“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王船山公年谱》引王夫之自题墓碑词),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九首之一:“乘春春去去何方,水曲山隈白昼长。绝代风流三峡水,旧家亭榭半斜阳。轻阴犹护当时蒂,细雨旋催别树芳。唯有幽魂消不得,破寒深醴土膏香。”以落花飘魂抒写胸中郁结的亡国之恨,含蓄蕴藉,深沉瑰奇。七绝《走笔赠刘生思肯》:“老觉形容渐不真,镜中身似梦中身。凭君写取千茎雪,犹是先朝未死人。”以诗明志,直到“垂死病中魂一缕,迷离唯记汉家秋”(《初度日占》),仍然不忘故国岁月,于凄楚里见其高风亮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