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让文字更漂亮

合集下载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理解和运用文中复杂的语言表达,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在创意写作时,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联想和想象转化为具体、连贯的文字表达。
-小组合作中,学生可能不善于给予和接受建设性的反馈,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
-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学生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层次的理解。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分享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提高表达和鉴赏能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艺术,提升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举例说明:
-教师需针对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例证,如通过对比句子“魔术师的手像有魔力一样”和“魔术师的手轻轻一挥,帽子就像被施了魔法”,帮助学生理解拟人修辞的运用。
-在创意写作时,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框架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文字。
-在小组交流中,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给予反馈,并提供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相互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化平凡为神奇”的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对于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技巧,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变得有趣和神奇,提出了许多创意十足的想法。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这个主题对学生们的吸引力。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点。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领会到联想和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运用这些技巧时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13课心字底》教案

《第13课心字底》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心字底部首的基本概念、书写规范和它在汉字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心字底部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常见含心字底汉字的认读和书写。
-心字底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例如,讲解“快”字时,强调心字底部首的起笔、转笔和收笔,以及它与“快速”这一字义的联系。
-在字义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识别并突破以下难点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含心字底汉字的习惯,提升审美情趣,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汉字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认识并掌握心字底部首的书写及其在汉字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包括:
-心字底部首的形态、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最后,今天的课堂氛围总体来说较为活跃,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素材,激发他们的思考,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心字底部首的基本概念。心字底部首是汉字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偏旁部首,它在很多汉字中出现,并具有一定的意义关联性。它是汉字学习中的关键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快”字为例,分析心字底部首在字义和结构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这个字。

第13课米字旁

第13课米字旁
欣赏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精”字,比较各自米字旁写法的区别。
三种书体米字旁的竖画都写成了竖钩。赵体的“米”有行书的感觉。
五、自己练练(书写:精、粒、粹)
1、同学们,刚才你们写得真认真!值得表扬!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写字比赛好不好?看看谁写得最认真,字写得最漂亮!
2、写好之后,相互评一评。
板书设计
米字旁
“精”:左右基本齐平。米字旁的左撇长,右捺改点。左右结合紧密,笔画合理穿插。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米字旁”的书写规律。
教学难点
指导含“米字旁”字的结构安排。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
2、出示钢笔书法作品欣赏,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3、同学们说出了老师的心声,我也希望自己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字来,
4、那要怎么样做才能把字写好要呢?复习写字姿势。
三、学习新内容。
1、幻灯片出示学习内容。 (精)
2、观察“精”字有什么特点?
3、是左右结构,要写的左窄右宽。
4、学习精字等带米字旁的书写特点。
写法提要:(1)米字旁整体修长。右侧基本齐平。
(2)竖画要直,从横画的中间偏右处穿过。
(3)捺画变点画。
(4)四周的笔画有一种横与竖的交叉点汇聚的感觉。
四、观察与发现
教学反思
王团镇中心小学活页教案
课题
偏旁1
米字旁
第一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备课时间
主讲人
学科
语文(书法)
年级

班级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修改意见
备注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指导掌握“米字旁”的写法以及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安排,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

第13课:让文字更漂亮

第13课:让文字更漂亮

第13课:让文字更漂亮教学内容:1、文字字体、字号、颜色设置2、文字加粗、倾斜、下划线、阴影等特殊效果教学目标1、认识“格式”式栏上的各个按钮及“字体”对话框2、如何选中文字块3、对文字进行各种格式(包括字体、字号、颜色、加粗等特殊效果)的设置4、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其自信心教具准备:多媒体控制系统、演示课件一套教学重难点1、在选择修饰效果前,首先要选中文字块2、下划线“U”按钮右边的倒三角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打开“全体屏幕广播”命令,使所有学生机全部显示教师课件第一张《让文字更漂亮》,并打开背景音乐。

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就座。

2、激趣导入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怎样使用WORD软件“写”文章,这节课咱们来看一下怎样能使我们的文章变得更漂亮。

(请看老师的演示)演示修饰过的文件《趵突泉》师:这篇文章与我们平时所做的文章相比,都做了哪些修饰?生答后,教师总结:题目设置了黑体,字号变大,而且居中。

每一段文字颜色不同。

第一段文字比其它的文字粗。

第二段文字倾斜、加下划线。

师:这篇文章看起来五颜六色非常漂亮,大家想不想过一把化妆师的瘾,亲自给你的文章化化妆呢?二、探究新知,举一反三1、传授新知师:OK,我们现在就开始启动化妆工程,给文字化化妆。

教师演示,打开原始的文档《趵突泉》,依次讲授如何选中题目,如何选择字体、字号、文字颜色和居中。

师:学生打开已准备好的《趵突泉》文件,练习对题目进行字体、字号、颜色、居中的设置。

请同学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讲解他是如何操作的。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我们的化妆师工程第二步,把正文变得漂亮一些。

这个步骤老师不演示了,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设置对正文进行自由修饰,看谁的文章更漂亮。

学生自由设置2分钟,老师巡回指导2、成果展示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与自己的作品比较并找出不足加以修正。

3、举一反三师:接下来我们要对咱们的文章做进一步的修饰,分别来看一下“加粗、倾斜、下划线”效果是怎样设置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人教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人教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下面,我简要地说一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就是让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多悟,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写法,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二、抓住教材说目标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资源、矿物、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关注学情说教法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努力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乐于读书。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教师设疑“地球‘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边读书边在文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第三册第13课《插入艺术字》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第三册第13课《插入艺术字》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第三册第13课《插入艺术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更改艺术字形状操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插入艺术字操作方法、更改艺术字形状操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师:展示“艺术字”并提问: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手中的图片,认真观察,它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字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生:观察……师:幽美吗?你们喜欢吗?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设计出这么幽美的字啊?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电脑插入艺术字。

师:板书课题(插入艺术字)(图片:13、插入艺术字)二、(出示小黑板)教学目标: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更改艺术字形状操作方法生齐读师: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要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么?三、(出示小黑板)自学指导: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出示自学指导(一):1、请同学们认真自学61-64页《插入艺术字》这部分内容,仔细观察文中的操作步骤,完成插入艺术字操作。

2、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3、5分钟后看谁能学会以上内容,并能把操作步骤讲给同学听。

4、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四、自学1、师:下面开始。

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自学情况(督促认真自学)2、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下面检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师:下面同学们开始插入艺术字(板前贴)“我是守纪的小学生”,注意听:要按照正确的指法输入,看看谁输入的既确凿又有速度。

生:操作教师巡视3、检测:师:下面看看谁最英勇来边讲解边演示你是怎样插入艺术字的?生:边演示边讲解生:补充(更正)师:谁能说的更统统?生:讲解并操作师:你和他的意见一样吗?生:讨论:你哪和他的不一样?4、师:强调:(1)在插入艺术字时,在弹出的“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首先要选中你喜欢的样式,再点确定按钮。

(2)在弹出“编辑艺术字”对话框中,下面显示一段文字,“请在此键入您自己的内容”看到这一行字,呈现出的是蓝底白字,这时,你先转换输入法,(拼单输入法),直接就可以录入“我是守纪的小学生”了。

《第13课 曲项向天歌—输入、设置文字》名师教案

《第13课 曲项向天歌—输入、设置文字》名师教案

第13课曲项向天歌——输入、设置文字(一)教学目标(1)学习在“画图”中输入文字,巩固和提高画图技能。

(2)复习输入文字和学习对文字进行设置。

(3)学会保存文件。

(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热情。

(二)教材分析本课任务是制作诗配画《咏鹅》。

同学们都很熟悉这首诗,了解诗的意思,这是完成本课任务的基础。

本课诗配画《咏鹅》的制作,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以范画为例,介绍了画的创作过程。

画的部分,主要是使用“铅笔”工具画图,并填充颜色。

完成画以后,学习在“画图”中输入文字,并依据画面,对文字的字体、字号、字的颜色等进行设置,完成作品。

学生对“铅笔”工具的使用,可能还不够熟练,这节课可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提高技能。

本课安排了“保存文件”的学习,并简单介绍了计算机文件。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建议1、教学目标1)学习在“画图”中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

2)学习文件的保存。

3)能借鉴范画制作过程,创作《咏鹅》诗配画。

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热情。

2、重、难点1)文字的输入和设置。

2)画的美感。

3、教学过程建议教学建议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展创作活动。

课本上的例子只是一个个例,只是提供了一种画面布局和一种创作思路。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借鉴,不要完全去模仿。

建议老师能提供多种样图,如“鹅”的画法、画面的景物、画面的布局等,启发学生创作有特色、有个性的画作。

如果全体同学都画的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岂不很乏味?也起不到让学生体验一次“创作”的初衷。

在老师演示制作《咏鹅》时,建议分两个阶段,先画图,速度可以快一些,然后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后者要作为重点,讲慢些,可以和学生一起,边讲边练。

文字输入和在写字板中输入是一样的,要点是输入的位置,以及输入框的概念,这是学生能顺利完成文字输入和设置的关键。

建议在课开始的激趣导入时,展示一些小学生的诗配画作品,网上这类材料很多,孩子们画的图画,尽管构图不太合理、造型不够准确、线条控制的不好,但天趣盎然,大人是搞不来的(书上的画是大人画的,呵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漂亮文字的生动诠释说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漂亮文字的生动诠释说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漂亮文字的生动诠释说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漂亮文字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漂亮文字的构成和要素,提高对文字美感的认识。

3.掌握漂亮文字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的美感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
1.漂亮文字的构成和要素。

2.漂亮文字的书写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在写字过程中把握好书写的美感和准确性。

2.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精神面貌。

四、教学方法
以师生互动、情境教学、小组协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1.前置知识导入:
请学生回忆一下,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文字都是什么?它们看起来怎样?我们喜欢书写漂亮的字吗?漂亮的文字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作用是什么?
2.概念讲解:
指出漂亮文字的构成和要素,为下一学习环节铺垫。

3.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要求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发表意见,提出更多自己关于漂亮文字的认识和看法,并留出时间互相交流。

4.漂亮文字的构成和要素:
指出漂亮文字的构成和要素,如字形、笔画、书写规范等,并结合实际演示。

5.教学实践:
让学生实践书写漂亮的文字,先让学生模拟笔画,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尽力书写。

教师会就学生的笔迹进行改进或提出更好的建议或促进更合适的发展。

6.评价:
开展小组拓展活动,要求学生小组内互相评价笔迹,并认真改进自己的笔迹。

七、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教学实践、小组协作举行助教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并针对明显问题进行设计调整,这样在可能的时间内,让学生感觉到越来越有学习的欲望。

</p>。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XXX。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头正响着鞭炮,万想别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内心马上罩上双层的悲哀。

参加遗体告辞仪式之后,总想写点啥,一则讲讲自个儿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

可是一迟延就三个月过去了。

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

写啥呢?这有困难。

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别胜写;二是遗体告辞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差不多简明扼要地讲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脚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别着再费辞。

但纪念文是还要写。

为了别重复,计划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别见于或别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固然懂他,那是上学阶段,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不过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尽管别能讲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讲别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讲,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往后别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事情非常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别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如此,行为也是如此。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别厌,诲人别倦,何有于我哉!”两处基本上孔老夫子以为虽心憧憬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所以,我常常跟不人讲:“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别厌,诲人别倦,因此确是人之师表。

2024年《第13课用Word制作课表等》教案

2024年《第13课用Word制作课表等》教案
文本框与艺术字应用
演示如何使用文本框和艺术字来增强文档的视觉效果;讲解文本框和 艺术字的设置和调整方法。
图文混排技巧
详细讲解图文混排的技巧,如文字环绕、图片与文字的相对位置调整 等;介绍如何通过分栏实现图文混排效果。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与操作演示
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并演示图文混排在课表等文档制作中的具体 应用和操作步骤。
2024年《课第表1等3课》用教W 案ord制作
contents
目录
• 课程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实验内容与步骤 • 课堂互动环节 • 课后作业与拓展
01
课程目标与要求
掌握Word基本操作技能
01
02
03
04
熟练掌握Word软件的启动和 退出方法;
学会使用Word的菜单栏、工 具栏和快捷键进行文本编辑和
阅读与Word操作相关的书籍或教程,了解更多高级功 能和技巧。
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对新技术的学习和 探索。
分享经验心得促进交流
与同学分享自己在制作课表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交流活动中,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
通过社交媒体或在线论坛等渠道,与其他Word爱好者交流心得和技巧。
04
熟悉课表的打印和输出 方式,确保课表清晰易 读。
了解其他相关文档制作技巧
学会使用Word制作其他类型的文档, 如通知、海报等;
了解文档中的页眉页脚、目录和页码 等元素的设置方法;
掌握文档排版和样式设置的基本技巧;
学会使用Word的模板功能快速创建 文档。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与”字写出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浑然一 体,白茫茫一片的景象。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
(全景——广袤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作者通过量词来表现 人与物的渺小,从而突出了雪景的苍茫,天地的广阔。在 苍茫的天地之间,人与物都变得极其渺小了。
(特写——渺小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
身临其境赏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身临其境赏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把它修改一下怎么样?
雾凇沆砌,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 中人两三个而已。
◆ 作者在勾勒湖心亭的雪景时,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事
雕琢,“一白、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
概括,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宛如中国画 的写意山水。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手法呢?
白描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 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这篇文章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来描写西湖的雪景,寥寥 数笔,便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将苍茫的雪景勾勒得 生动传神。
课堂检测 1.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湖心亭看雪》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心享看雪》中描写西湖大雪三日后寂静场景的句子 是 湖中人鸟声俱绝
课堂检测 2. 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 一项是( C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篇目二上图书馆课时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篇目二上图书馆课时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上图书馆一、语言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是热闹的。

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方法是闹中取静。

毛泽东年轻时曾采纳了几种熬炼自己意志的方法,其中一种便是“闹市读书”。

把自己的留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

早年间我也曾在热闹的环境中习得了这种功夫,然而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宁静的环境,但也不必确定要到海边或山中的别墅里才能构思。

也许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

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

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

虽是端然坐着,然而却浮想联翩。

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微环节,会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

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儿东西。

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早晨静坐之中。

“静思往事,如在目底。

”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安静,如齐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一挥。

”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儿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

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宁静静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文章。

1.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所用双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B.科学家细致探讨了鲸,发觉它的外形是一种极志向的“流线型”。

C.我宠爱花港的美,但更宠爱诗人诗中描述的“泉白如玉”的玉泉。

D.可一查黄河近2 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心生敬畏。

解析:选C 双引号一共有五种作用:表示干脆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讽刺和否定;表示特别含义;表示突出强调,引起留意。

文中画横线句的双引号表示引用。

A项,表示特别含义;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特别含义。

故选C。

2.举例说理更具劝服力,请依据文段分析作者举毛泽东“闹市读书”这一例证所产生的效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 13 课《少年中国说(节选)》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 13 课《少年中国说(节选)》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13 课《少年中国说(节选)》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第 4 单元第13 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这篇课文激励着少年们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篇课文的重点知识吧。

一、课文概况1.写作背景: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寄托了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2.主题: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阐述少年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激励少年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

3.文学体裁:散文。

4.作者信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5.主要内容:课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述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激励少年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6.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鼓励少年们勇敢地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①泻(xiè):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写”。

意思是液体很快地流。

组词:倾泻、一泻千里。

②鳞(lín):左右结构,左边是“鱼”,右边是“粦”。

意思是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

组词:鱼鳞、鳞次栉比。

③惶(huáng):左右结构,左边是“忄”,右边是“皇”。

意思是恐惧。

组词:惶恐、惶惶不安。

④胎(tāi):左右结构,左边是“月”,右边是“台”。

意思是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

组词:胚胎、轮胎。

2.多音字:①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②奇:qí(奇怪)、jī(奇数)。

3.近义词:①前途—前程②灿烂—绚烂③责任—职责4.反义词:①老—少②强—弱③灿烂—暗淡三、修辞手法1.比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章节名称《谈读书》教学设计编号课型主备人授课人上课时间教材分析《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

《谈读书》一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文章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是谈读书的益处;其次谈读书的方法;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以此原则为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允许他们对作者的主张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去补充创新,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

我认为对于《谈读书》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凸显精致的语言这个"点"。

学情分析1、由于本单元是以议论文的体系进行编排,故学生对文体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本节重点训练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2、本课《谈读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的作品,说理透彻,语言精辟,鉴于生已有一些读书的经验,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

课时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法或学法教法:朗读法、讲授法、点拨法、互动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互动参与法教学媒体选择分析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文字字词 A E读准词语,解释意思4 自制文字整体感知课文G F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7 自制文字多角度说理G B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第13课《谈读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谈读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②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 的三种偏向。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③归纳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在 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 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品读课文,鉴赏语言
品味句段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 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 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 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 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升华主旨,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学习议论文,重要的不是接纳观点,而是学 会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判断,从不同的角度 理解内涵。“你唱我和”不是真正的思 考,“百家争鸣”,思想碰撞,才是提升我们思 维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的重要方式。
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 的认识和感受。
拓展延伸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而后,从反面指 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 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 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
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三年级下册13课课堂笔记

三年级下册13课课堂笔记

三年级下册13课课堂笔记篇三:《三年级下册13课课堂笔记》一、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三年级下册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积累优美的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且能够简单地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创作。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大概的故事内容或者主题相关的阐述]。

例如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描写对象,如人物、景色等],展现了[相应的情感或者主题思想]。

(二)重难点1. 重点- 对文中生字词的掌握。

如[列举出一些生字词],要能够准确地读写,理解其含义。

这部分来源于教材中的字词表以及课堂上老师的强调。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需要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 难点- 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或者段落的解读。

像[具体的句子或段落],可能涉及到一些修辞手法或者复杂的语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

三、课堂笔记内容(一)生字词学习1. 在学习生字词时,首先要注意读音。

例如“[生字词1]”,它的读音是[具体读音],容易读错的地方是[说明易错点]。

2. 生字的写法也很关键。

像“[生字词2]”,笔画顺序为[详细的笔画顺序],书写时要注意[结构方面的要点,如左右结构的比例等]。

3. 对于生字词的含义,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如“[生字词3]”在文中的意思是[具体含义],它还可以有其他的意思,如[列举其他含义]。

(二)课文内容理解1. 整体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围绕[主题]展开。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第一部分内容],第二部分[概括第二部分内容]等等。

这种划分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或者内容逻辑顺序]进行的。

2. 深入分析重点段落。

[找出重点段落]这一段落中,作者运用了[某种写作手法,如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例如“[具体的句子体现该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阐述该手法的作用,如更生动地描写事物、表达情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让文字更漂亮
教学内容:
1、文字字体、字号、颜色设置
2、文字加粗、倾斜、下划线、阴影等特殊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格式”式栏上的各个按钮及“字体”对话框
2、如何选中文字块
3、对文字进行各种格式(包括字体、字号、颜色、加粗等特殊效果)的设置
4、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其自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控制系统、演示课件一套
教学重难点
1、在选择修饰效果前,首先要选中文字块
2、下划线“U”按钮右边的倒三角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打开“全体屏幕广播”命令,使所有学生机全部显示教师课件第一张《让文字更漂亮》,并打开背景音乐。

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就座。

2、激趣导入
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怎样使用WORD软件“写”文章,这节课咱们来看一下怎样能使我们的文章变得更漂亮。

(请看老师的演示)
演示修饰过的文件《趵突泉》
师:这篇文章与我们平时所做的文章相比,都做了哪些修饰?
生答后,教师总结:
题目设置了黑体,字号变大,而且居中。

每一段文字颜色不同。

第一段文字比其它的文字粗。

第二段文字倾斜、加下划线。

师:这篇文章看起来五颜六色非常漂亮,大家想不想过一把化妆师的瘾,亲自给你的文章化化妆呢?
二、探究新知,举一反三
1、传授新知
师:OK,我们现在就开始启动化妆工程,给文字化化妆。

教师演示,打开原始的文档《趵突泉》,依次讲授如何选中题目,如何选择字体、字号、文字颜色和居中。

师:学生打开已准备好的《趵突泉》文件,练习对题目进行字体、字号、颜色、居中的设置。

请同学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讲解他是如何操作的。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我们的化妆师工程第二步,把正文变得漂亮一些。

这个步骤老师不演示了,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设置对正文进行自由修饰,看谁的文章更漂亮。

学生自由设置2分钟,老师巡回指导
2、成果展示
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与自己的作品比较并找出不足加以修正。

3、举一反三
师:接下来我们要对咱们的文章做进一步的修饰,分别来看一下“加粗、倾斜、下划线”效果是怎样设置的。

教师演示:给第一自然段设置加粗效果。

师:学生自己练习,探究倾斜效果与下划线效果的操作。

三、有效质疑,引出重点
1、师:有的同学明明点了“加粗、倾斜、下划线”按钮,但为什么却没有变化呢?
生答,师总结:这节课最重要的一点――“选中”,如果没有选中文字块,所做的各种格式是无效的。

2、教师提示下划线右边的倒三角,自己尝试看看有什么作用。

四、互助合作,拓展练习
1、拓展练习
除了我们设置的这些,在“格式”菜单“字体”对话框中还有很多字体效果,例如:阳文、阴文等。

我们大家自己动手看看还有什么惊喜发现。

学生打开“字体”对话框,自由设置字体效果。

教师巡视指导。

2、互助合作
师:接下来请相邻的同学互相看一下对方的作品,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哪些地方还有什么欠缺需要你支帮助他解决。

(大家互相帮助,争取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相邻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彼此作品,取长补短,完善作品。

五、总结评价,激励表扬
大家的作品都很漂亮,看来同学们的审美水平还是很高的。

这节课我们都充当了一下化妆师的角色,尝试了用自己的双手去把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变得漂亮起来,大家感觉当一个化妆师的滋味好不好?
学生谈学习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激发起学生勇于动手动脑去创造美的兴趣与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