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体验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的体验与反思

王瞳镇中学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因此,本着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的目的,这学期各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教师们的自我授课能力、评课能力都到了一定的提升。

一、通过教研明确了教研的归宿和落脚点。

通过校本教研老师们明确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基教育课程改革。

二、记录成功的经验。

将校本教研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研共鸣的做法,教研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研活动中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研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谈谈感受,为了今后校本教研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改变教参的随机性教研活动,老师们在教研札记中做了详实的活动记录,并谈了自己的感受:只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以学生为载体,树立新课程意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可以打破原来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开展这种集体研讨,使一线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实践研究者。另一点感受是传统课堂中,许多教师手中离不开两本书,一本是教参,一本是他人现成的教案。我们并不反对“拿来主义”,可以对教参和他人现成的教案进行借鉴,但只能作为一种手段,是我们备好课的措施之一,不要把它变成教师备课的全部。教师既谓“师”,就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这样才配做“师”。而校本教研的过程,正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产生个人感悟的过程,所以说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

三、共同反思,提升素质。

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记录不足之处,其中包括教学的反思。我们好多老师在教研过程中重点是结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进行理性的分析,不但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与完善,同时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记录学习材料的感受与体会

教研组是研究、学习的阵地,活动中按排适当的理论学习。教师通过学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收获。不但

大大丰富了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前一阶段教研组根据教师提出的学生对个别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安排了相应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大家对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充分认识到教学中应全方位挖掘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探究科学、热爱科学。活动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于是我便将这些体会和感受记录在札记中,它不但是教研活动的纪实,同时也是我们教学成长过程的纪录。

校本教研的体验与反思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真正体会到了“校本教研是展示,校本教研是交流,校本教研是研讨与提高”。真正感觉到了我们在校本教研中的成长,感觉到了真正受教师欢迎的教研活动是具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种集参与式研讨和集体备课为一体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及这学期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不断进行反思,认为新课改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课堂。一、学生应是主动者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

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教师应是引导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

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三、教师应是赏识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点赏识与鼓励。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通过学习,老师们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新课标解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纵观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只要努力做好了以上三个方面,就能打造出学生喜欢的课堂,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