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习题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4.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5.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6.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习题课,渗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解决常见问题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学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重点难点重点 1.实数与向量积的意义. 2.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 3.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及其运用.难点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理解运用.三、教材与学情分析向量运算作为一种新的运算体系,一方面类比数量运算。

同时更要注重向量运算的特殊性,通过本节习题课,达到对向量线性运算进一步熟练,对基本问题掌握常见的方法。

提高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式教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向量的有关概念零向量 长度为零的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记作0单位向量 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非零向量a 的单位向量为±a|a |平行向量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0与任一向量平行或共线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又叫做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两向量只有相等或不等,不能比较大小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0的相反向量为02.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运算定 义法则(或几何意义) 运算律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1)交换律a +b =b +a . (2)结合律 (a +b )+c =a +(b +c )减法求a 与b 的相反向量-b 的和的运算叫做a 与b 的差a -b =a +(-b )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a的积的运算(1) λa = λ a ;(2)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 =0λ(μa )=λμa ; (λ+μ)a =λa +μa ;λ(a +b )=λa +λb 3.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 . (二)诊 断 自 测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 (2)若a ∥b ,b ∥c ,则a ∥c .( )(3)向量AB →与向量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 ) (4)当两个非零向量a ,b 共线时,一定有b =λa ,反之成立.( ) (5)在△ABC 中,D 是BC 中点,则AD →=12(AC →+AB →).( )解析 (2)若b =0,则a 与c 不一定平行.(3)共线向量所在的直线可以重合,也可以平行,则A ,B ,C ,D 四点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 (1)√ (2)× (3)× (4)√ (5)√2.给出下列命题 ①零向量的长度为零,方向是任意的;②若a ,b 都是单位向量,则a =b ;③向量AB →与BA →相等.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B.③C.①③D.①②解析 根据零向量的定义可知①正确;根据单位向量的定义可知,单位向量的模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两个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向量AB →与BA →互为相反向量,故③错误. 答案 A3.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AD →=-13AB →+43AC →,若BC →=λDC →(λ∈R ),则λ=( )A.2B.3C.-2D.-3解析 由AD →=-13AB →+43AC →,可得3AD →=-AB →+4AC →,即4AD →-4AC →=AD →-AB →,则4CD →=BD →,即BD →=-4DC →,可得BD →+DC →=-3DC →,故BC →=-3DC →, 则λ=-3,故选D. 答案 D4.已知▱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O ,且OA →=a ,OB →=b ,则DC →=______,BC →=________(用a ,b 表示).解析 如图,DC →=AB →=OB →-OA →=b -a ,BC →=OC →-OB →=-OA →-OB →=-a -b . 答案 b -a -a -b(三)典例解析考点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例1】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若 a = b ,则a =b ;②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 =b ,b =c ,则a =c .解析 ①不正确.两个向量的长度相等,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同.②正确.∵AB →=DC →,∴ AB → = DC → 且AB →∥DC →,又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 AB → = DC → ,AB →∥DC →且AB →,DC →方向相同,因此AB →=DC →.③正确.∵a =b ,∴a ,b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又b =c ,∴b ,c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a ,c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a =c . 答案 ①规律方法 (1)相等向量具有传递性,非零向量的平行也具有传递性. (2)共线向量即为平行向量,它们均与起点无关.(3)向量可以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相等向量.解题时,不要把它与函数图象的移动混为一谈.(4)非零向量a 与a |a |的关系 a|a |是与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训练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②向量a 与向量b 平行,则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③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能比较大小.解析 ①不正确,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但向量不是有向线段,有向线段也不是向量; ②不正确,若a 与b 中有一个为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两向量方向不一定相同或相反;③正确,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不能比较大小;向量的模均为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答案 ③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例2】 (1)在△ABC 中,P ,Q 分别是AB ,BC 的三等分点,且AP =13AB ,BQ =13BC .若AB→=a ,AC →=b ,则PQ →=( ) A.13a +13b B.-13a +13bC.13a -13bD.-13a -13b解析 PQ →=PB →+BQ →=23AB →+13BC →=23AB →+13(AC →-AB →)=13AB →+13AC →=13a +13b ,故选A.答案 A规律方法 (1)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地找出图形中的相等向量,并能熟练运用相反向量将加减法相互转化.(2)用几个基本向量表示某个向量问题的基本技巧 ①观察各向量的位置;②寻找相应的三角形或多边形;③运用法则找关系;④化简结果.【训练2】 (1)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DC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一个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那么EF →等于( ) A.12AB →-13AD → B.14AB →+12AD →C.13AB →+12DA → D.12AB →-23AD → (2)在△ABC 中,AB =2,BC =3,∠ABC =60°,AD 为BC 边上的高,O 为AD 的中点,若AO →=λAB →+μBC →,则λ+μ等于( ) A.1B.12C.13D.23解析 (1)在△CEF 中,有EF →=EC →+CF →.因为点E 为DC 的中点,所以EC →=12DC →.因为点F 为BC 的一个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所以CF →=23CB →.所以EF →=12DC →+23CB →=12AB →+23DA →=12AB →-23AD →,故选D.(2)∵AD →=AB →+BD →=AB →+13BC →,∴2AO →=AB →+13BC →,即AO →=12AB →+16BC →.故λ+μ=12+16=23.答案 (1)D (2)D考点三 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例3】 设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不共线.(1)若AB →=a +b ,BC →=2a +8b ,CD →=3(a -b ).求证 A ,B ,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 ,使 a +b 和a + b 共线.(1)证明 ∵AB →=a +b ,BC →=2a +8b ,CD →=3(a -b ).∴BD →=BC →+CD →=2a +8b +3(a -b )=2a +8b +3a -3b =5(a +b )=5AB →. ∴AB →,BD →共线,又它们有公共点B ,∴A ,B ,D 三点共线. (2)解 ∵ a +b 与a + b 共线,∴存在实数λ,使 a +b =λ(a + b ),即 a +b =λa +λ b ,∴( -λ)a =(λ -1)b . ∵a ,b 是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 ∴ -λ=λ -1=0,∴ 2-1=0,∴ =±1.规律方法 (1)证明三点共线问题,可用向量共线解决,但应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别与联系,当两向量共线且有公共点时,才能得出三点共线.(2)向量a ,b 共线是指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λ1,λ2,使λ1a +λ2b =0成立.【训练3】 (1)(2017·资阳模拟)已知向量AB →=a +3b ,BC →=5a +3b ,CD →=-3a +3b ,则( ) A.A ,B ,C 三点共线 B.A ,B ,D 三点共线 C.A ,C ,D 三点共线D.B ,C ,D 三点共线(2)已知A ,B ,C 是直线l 上不同的三个点,点O 不在直线l 上,则使等式x 2OA →+xOB →+BC →=0成立的实数x 的取值集合为( ) A.{0} B.∅ C.{-1}D.{0,-1}解析 (1)∵BD →=BC →+CD →=2a +6b =2(a +3b )=2AB →, ∴BD →、AB →共线,又有公共点B , ∴A ,B ,D 三点共线.故选B.(2)因为BC →=OC →-OB →,所以x 2OA →+xOB →+OC →-OB →=0,即OC →=-x 2OA →-(x -1)OB →,因为A ,B ,C 三点共线,所以-x 2-(x -1)=1,即x 2+x =0,解得x =0或x =-1. 答案 (1)B (2)D六、课堂小结。

〖2021年整理〗《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优秀教案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名师:卓忠越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通过这节课学习,掌握向量数乘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及向量共线定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
(4)判断下列向量 与 是否共线:
① ;②
答案:① ∥ ;② ∥ ;
解析:【知识点】共线向量定理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解题过程】① ,所以 ∥ ;② ,所以 ∥ ;
点拨:根据两向量的数量关系,判定两向量是否共线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向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① ;②
(3)向量加减法的几何表示



2.问题探究
探究一通过实例,理解向量数乘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活动①类比定义向量数乘
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请同学们作出 和 向量,并请同学们指出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长度是的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的长度是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类比小学算术中 的乘法定义,类比规定:实数与向量的积就是,它还是一个向量,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
【设计意图】通过由特殊到一般,探索发现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再用定义加以证明,符合科学探索发现的一般规律
●活动②巩固理解,尝试应用
判断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看这三点是否共线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如果能够判断第三点在这条直线上,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三点共线因此,借助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判定三点是否共线
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数乘运算,其实是加法运算的推广及简化,与加法、减法统称为向量的三大线性运算。

教学时从110米跨栏比赛抽象出物理背景,引入数乘运算,充分展现了向量数乘运算的现实意义。

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仍然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特别是方向与已知向量是共线向量,进而引出共线向量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是本章节中重要的内容,应用相当广泛,且容易出错。

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条件:向量a是非零向量。

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或平行等几何性质,且与后续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运算律,共线向量定理。

经历向量数乘运算定义及其几何意义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归纳、由特体会类比、归纳推理方法在本节课中的作用。

在用向量方法研究三点共线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感受平面向量方法在研究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习向量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运算律、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数乘定义由学生类比实数乘法得到,通过学生自主验证运算律与教师几何画板演示相结合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变式训练、总结等环节突破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这一教学难点。

|||||a a λλ=;与a 的方向相同;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0a λ=。

教师引导,9a 与3a -实例的基础定义并探究其几何意义。

探究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 )()a a μλμ=;a b λλ+a+b )=。

向量线性运算律)yb =xa yb λλ±新知应用例1 计算:(1)(-3)×4a;(2)3(a b+)-2(a b-)-a;(3)(23a b c+-)-(32a b c-+)。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3(a b+)-2(a b-)-a的几何意义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感知。

通过利用微信背景,调解课堂气氛,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参考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参考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课题: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二、教学目标: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2.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并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两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并会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三、教学重、难点: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及其运算律,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2.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知非零向量a ,求作a a +和()()a a -+-. 如图:OB a a =+2a =,()()CE a a =-+-2a =-. (二)新课讲解: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 λ,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a a λλ=;(2)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当0λ= 时,0a λ=.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1)()()a a λμλμ=(结合律); (2)()a a a λμλμ+=+(第一分配律);(3)a b λλλ+(a+b )=(第二分配律).例1 计算:(1)(3)4a -⨯; (2)3()2()a b a b a +---; (3)(23)(32)a b c a b c +---+.解:(1)原式=12a -; (2)原式=5b ; (3)原式=52a b c -+-. 3.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a - E a a a O B A C D a -定理:(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a λ=.例2 如图,已知3AD AB =,3DE BC =.试判断AC 与AE 是否共线. 解:∵333()3AE AD DE AB BC AB BC AC =+=+=+= ∴AC 与AE 共线.例3 判断下列各题中的向量是否共线:(1)21245a e e =-,12110b e e =-;(2)12a e e =+,1222b e e =-,且1e ,2e 共线. 解:(1)当0a =时,则0b =,显然b 与a 共线.当0a ≠时, 12121121(4)10454b e e e e a =-=-=,∴b 与a 共线. (3)当1e ,2e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时,显然b 与a 共线. 当1e ,2e 均不为零向量时,设12e e λ= ∴2(1)a e λ=+,2(22)b e λ=-若1λ=-时,,0a =,显然b 与a 共线. 若1λ≠-时,221b a λλ-=+,∴b 与a 共线.例4 设12,e 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122AB e ke =+,123CB e e =+,122CD e e =-, 若A ,B ,D 三点共线,求k 的值。

高一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教 学 设 计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概念,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2. 解析:实数与向量的积是后续学习实数与空间向量的积及运算律的基础。

本节课将围绕实数与向量的积来展开,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概念、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这节课的重点,能够运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概念、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具体的运算,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是解决教学重点的关键。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2.解析(1)会用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思考题1:已知//,问 //吗?(2)能够熟练运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解决问题;思考题2:若3m +2n =a ,m -3n =b ,其中a ,b 是已知向量,求m ,n .(3)知道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

思考题3:1e 、2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21e +32e ,=61e +232e , =41e -82e ,求证: A 、B 、D 三点共线。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在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时可能会出现障碍,主要是学生在此之前研究的都是数与数的积,并习惯了两个数的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从而把它们混为一谈。

要克服这一困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可以看作是数与数的积的推广,但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启发学生在掌握向量加法的基础上,学习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概念及运算律,引导学生从特殊归纳到一般。

2.学生在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时,又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是他们可能会认为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与数与数的积的运算律是一样的,每个等式的证明只证明等式两边的模相等。

针对这一问题,应启发学生寻求其与代数运算中实数乘法的运算律的相似性,但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数与向量的积运算结果是一个向量,而数与数的积的运算结果是一个数。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1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熟练 运用定义、运算律进行有关计算,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向量共线、三点共线、直线 平行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理解掌握向量共线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会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判断两个向量是 否共线。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由实例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 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 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难点:向量共线定理的探究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1: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问题2: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二)新课讲解1.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探究1】 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 a a ++和()()()a a a -+-+-,你能说出他们的几何意义 吗?问题1:相加后,和的长度和方向有什么变化?问题2: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练一练:P 90 第1题,第2题.2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探究2】 问题一:求作向量)2(3a 和a 6(a 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

问题二: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2b a +和b a 22+,并进行比较。

类比实数乘法的运算律得向量数乘的运算律:对于任意向量a 、b 及任意实数λ、μ,恒有b a b a 2121)(λμλμμμλ±=±. 例5:计算(口答) (1) a 4)3(⨯-(2) a b a b a ---+)(2)(3(3) )23()32(c b a c b a +---+练一练:P 90 第5题.3、向量共线定理 【探究3】问题1:如果 a b λ=(0≠a ), 那么,向量a 与b 是否共线?问题2: 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 那么,a b λ= ?思考:1. a 为什么要是非零向量? 2. b 可以是零向量吗?例6.已知任意两非零向量a 、b ,试作b a OA +=, b a OB 2+=,b a OC 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数乘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2. 掌握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

3. 能够运用向量数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向量数乘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2. 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1. 向量数乘的运算规则。

2. 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向量知识的基础。

2. 数乘知识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向量的概念,复习向量的基本运算。

2. 引入数乘的概念,复习数乘的基本运算。

二、向量数乘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10分钟)1. 介绍向量数乘的概念:将一个向量与一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2. 讲解向量数乘的运算规则:对于两个向量a和b,以及一个实数c,有ca = (ca1, ca2),其中a1和a2分别是向量a的两个分量。

三、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10分钟)1. 介绍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将一个向量进行数乘,相当于将这个向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2. 讲解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如果将一个向量进行正数数乘,这个向量的大小会放大,方向不变;如果将一个向量进行负数数乘,这个向量的大小会缩小,方向不变。

四、向量数乘的运算性质(10分钟)1. 介绍向量数乘的运算性质:向量数乘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讲解向量数乘的运算性质:交换律:ca = ac;结合律:(ca)b = ca(b);分配律:c(a + b) = ca + cb。

五、向量数乘的应用(10分钟)1. 介绍向量数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在物理学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向量数乘来表示;在工程学中,向量数乘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位移等。

2. 讲解向量数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向量数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了向量数乘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理解了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并能运用向量数乘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讲解和实际例子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向量数乘的知识。

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新人教A必修

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新人教A必修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数乘运算的三个运算律,理解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

教学重点:向量数乘运算的意义及运算律,向量共线的条件。

教学难点:向量共线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什么叫共线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的定义、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新课1.引入新课: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 +a +a 和(a )+(a )+(a )OC =BC AB OA ++=a +a +a =3aPN =MN QM PQ ++=(a )+(a )+(a )=3a讨论:13a 与a 方向相同且|3a |=3|a | 23a 与a 方向相反且|3a |=3|a |2.从而提出课题: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记作:λa定义: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1|λa |=|λ||a | 2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λ=0时λa =0a a a a OA B C a - a -a -a -N M Q P3、运算定律:结合律:λ(μa )=(λμ)a 1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 2第二分配律:λ(a +b)=λa +λb3特别地,(—λ)a =—(λa )=λ(—a )λ(a —b)=λa —λb4、例题例5、计算:(1)(—3)⨯4a ;(2)3(a +b)—2(a —b)—a ;(3)(2a +3b—c)—(3a —2b+c)。

解:(1)原式=(—3⨯4)a =—12a ;(2)原式=3a +3b—2a +2b—a =5b;(3)原式=2a +3b—c—3a +2b—c=—a +5b—2c。

对于向量a (a ≠0)、b,如果有一个实数λ,使b=λa ,由向量的数乘定义知, 与b共线。

a反过来,向量a (a ≠0)与b共线,且向量b的长度是向量a 的μ倍,即|b|=μ|a|,那么当a 与b同方向时,有b=μa ,当a与b反方向时,有b=—μa。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向量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和物理背景,是沟通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是重要的数学模型。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相应的内容中可以插入数学探究或数学建模活动。

2. 在整个高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向量,具有“数”与“行”的双重身份,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作用非常大,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3. 本章节地位、本节的逻辑关系。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位于人教版《必修4》2.2.3节,在本章节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学生在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已无多大困难。

通过前面学习两个向量的运算,进一步转化为数与向量的联系,是后面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难点:向量共线定理的探究及其应用。

(二)三维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熟练运用定义、运算律进行有关计算,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向量共线、三点共线、直线平行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理解掌握向量共线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会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由实例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情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为高一8班的数学教学而设计的,因为我任教的是高三,所以对本班级的一些情况缺乏了解。

通过与任课教师以及所在班学生的交流得知,前面学生已经学完向量的加减运算,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释疑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采用“探究释疑”的授课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预设前制定的预习提纲一、基本知识点1.一般地,我们规定,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1)(2)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1)(结合律)(2) (第一分配率)(3)(第二分配率)3.向量共线定理二、三基自测1.计算 5(3-2)+4(2-3)=2.设两个非零向量与不共线,若→AB = +,→BC=2+8,=→CD3(-)求证:A、B、D三点共线。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必修4》中第二章“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这一节,在新课标中主要内容有三方面:①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含义;②数乘运算的运算律;③平面向量共线定理。

2.地位与作用:向量数乘运算是学习向量其他运算以及空间向量的基础,也是解决平面解几、立几、三角、复数的重要工具。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将对后续课程起着桥梁作用。

教材通过复习引入新课,并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三维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具体实际,设计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数乘运算的运算律,并能熟练运用定义、运算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⑵理解向量共线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应用向量共线定理判断或证明两个向量共线、三点共线及两直线平行等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个向量共线充要条件的探究与推导,让学生对平面向量共线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相应的知识,本节课设置了三个例题及其变式引申;指导学生探究发现,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向量数乘运算的学习和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类比、分析、归纳、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与疑点1.重点:向量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运算律,向量共线定理;〖解决办法〗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创设问题链的驱动下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2.难点与疑点:向量共线定理的探究过程及其应用。

〖解决办法〗为了突破难点与疑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变式讨论,达到全面理解。

四、学情分析与对策学生已明确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且已学过向量的加、减法,对于这种有方向的量能否与实数进行乘法运算有些疑问,且“相乘后方向如何判断呢?”:这也就是本节课知识产生的背景。

通过熟知的实数乘法作类比,探究向量数乘的含义,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成熟和应用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高一教学设计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人教版数学高一教学设计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探究数乘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2.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使学生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3.通过探究,体会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渗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实数与向量积的意义.2.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3.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及其运用.教学难点: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理解运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加减法运算,这一节,我们将在加法运算基础上研究相同向量和的简便计算及推广.在代数运算中,a +a +a =3a ,故实数乘法可以看成是相同实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那么相同向量的求和运算是否也有类似的简便计算.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已知非零向量a ,试一试作出a +a +a 和(-a )+(-a )+(-a ).②你能对你的探究结果作出解释,并说明它们的几何意义吗?③引入向量数乘运算后,你能发现数乘向量与原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吗?怎样理解两向量平行?与两直线平行有什么异同?对问题①,学生通过作图1可发现,OC →=OA →+AB →+BC →=a +a +a .类似数的乘法,可把a +a +a 记作3a ,即OC →=3a .显然3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3a 的长度是a 的长度的3倍,即|3a|=3|a |.同样,由图1可知,图1PN →=PQ →+QM →+MN →=(-a )+(-a )+(-a ),即(-a )+(-a )+(-a )=3(-a ).显然3(-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3(-a )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3倍,这样,3(-a )=-3a .对问题②,上述过程推广后即为实数与向量的积.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λa |=|λ||a |;(2)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由(1)可知,λ=0时,λa =0.根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我们可以验证下面的运算律.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a )=λ(-a ),λ(a -b )=λa -λb .对问题③,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是:如果a (a ≠0)与b 共线,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b =λa .推证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推证过程如下:对于向量a (a ≠0)、b ,如果有一个实数λ,使b =λa ,那么由向量数乘的定义,知a 与b 共线.反过来,已知向量a 与b 共线,a ≠0,且向量b 的长度是向量a 的长度的μ倍,即|b |=μ|a |,那么当a 与b 同方向时,有b =μa ;当a 与b 反方向时,有b =-μa .讨论结果:①数与向量的积仍是一个向量,向量的方向由实数的正负及原向量的方向确定,大小由|λ|·|a |确定.②它的几何意义是把向量a 沿a 的方向或a 的反方向放大或缩小.③向量的平行与直线的平行是不同的,直线的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而向量的平行既包含没有交点的情况,又包含两个向量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形. 例1.计算:(1)(-3)×4a ;(2)3(a +b )-2(a -b )-a ;(3)(2a +3b -c )-(3a -2b +c ).解:(1)原式=(-3×4)a =-12a ;(2)原式=3a +3b -2a +2b -a =5b ;(3)原式=2a +3b -c -3a +2b -c =-a +5b -2c .例2.如图,已知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 、b ,试作OA →=a +b ,OB →=a +2b ,OC →=a +3b .你能判断A 、B 、C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解:如图,分别作向量OA →、OB →、OC →,过点A 、C 作直线AC .观察发现,不论向量a 、b 怎样变化,点B 始终在直线AC 上,猜想A 、B 、C 三点共线.事实上,因为AB →=OB →-OA →=a +2b -(a +b )=b ,而AC →=OC →-OA →=a +3b -(a +b )=2b , 于是AC →=2AB →.所以A 、B 、C 三点共线.例3.如图,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且AB →=a ,AD →=b ,你能用a 、b 表示MA →、MB →、MC →和MD →吗?解:在ABCD 中,∵AC →=AB →+AD →=a +b ,DB →=AB →-AD →=a -b ,又∵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MA →=-12AC →=-12(a +b )=-12a -12b , MB →=12DB →=12(a -b )=12a -12b ,MC →=12AC →=12a +12b , MD →=-MB →=-12DB →=-12a +12b . 课堂检测1.13[12(2a +8b )-(4a -2b )]等于() A .2a -b B .2b -a C .b -a D .a -b【答案】B2.设两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且k e 1+e 2与e 1+k e 2共线,则k 的值为()A.1 B.-1 C.±1 D.0 【答案】C。

精品导学案: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案)

精品导学案: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案)

精品导学案: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内容分析实数与向量的积及它们的混合运算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也叫向量的初等运算,是进一步学习向量知识和运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结果是向量,要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要素去理解。

向量平行定理实际上是由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得到的,定理为解决三点共线和两直线平行问题又提供了一种方法。

特别:向量的平行要与平面中直线的平行区别开。

二、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2.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3.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难点: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四、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五、教学流程设计1.设置情境:引入: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都是向量,而时间、质量等都是数量,这些向量与数量的关系常常在物理公式中体现。

如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 m a =r r,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s v t =r r。

这些公式都是实数与向量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请同学们作出a a a ++r r r 和()()()a a a -+-+-r r r向量,并请同学们指出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生:a a a ++r r r 的长度是a r 的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a r 的方向相同,()()()a a a -+-+-r r r的长度是a r 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a r的方向相反。

师:很好!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实数与向量的乘积问题,(板书课题: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2.探索研究1)定义:请大家根据上述问题并作一下类比,看看怎样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可结合教材思考)可根据小学算术中3333335++++=?的解释,类比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r的积就是λa r ,它还是一个向量,但要对实数λ与向量a r相乘的含义作一番解释才行。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数乘运算的运算律,并能熟练运用定义、运算律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掌握向量共线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会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3、通过向量数乘运算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向量数乘运算的意义、运算律,向量共线定理难点:向量共线定理的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将教科书中的例5、6、7做成投影片。

学生:直尺、圆规等。

1.新课导入我们知道,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都是向量,而时间、质量等都是数量,这些向量与数量的关系常常在物理公式中体现,如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ma,位移与速度的关系s=vt.这些公式都是实数与向量间的关系.师:已知非零向量,请同学们作出++和(-)+(-)+(-)向量,并请同学们指出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生:首先完成作图++的长度是的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同,(-)+(-)+(-)的长度是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反.师:很好!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实数与向量的乘积问题,(板书课题: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2.探索研究师:请大家根据上述问题并作一下类比,看看怎样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生:我想这样规定:实数λ与向量的积就是λ,它还是一个向量.师:想法很好.不过我们要对实数λ与向量的乘积的含义作一番解释才行.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1) |λ|=|λ| ||(2)λ>0 时,λ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λ<0 时,λ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特别地,当λ=0时,λ=类比发现向量数乘的基本运算律:师:求作向量λ(μ)和(λμ)(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向量λ(μ)与向量(λμ)相等吗?(引导学生从模的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生:同桌探讨,交流,并画图验证师:讨论,交流总结:设λ、μ为任意实数,则有:(1)结合律:λ(μ)=(λμ)(2)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λ+μ第二分配律λ(+)=λ+λ师:引入向量数乘运算后,我们从“数”意义上对其运算律进行了探讨,那么进一步从几何意义上做研究,你能发现数乘向量λ(λ∈R)与原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吗?生:画图,探索研究。

《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案)

《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案)

《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向量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几何背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本节学习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以及加法、减法统称为向量的三大线性运算,向量的数乘运算其实是加法运算的推广及简化.教学时从加法入手,引入数乘运算,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仍然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特别是方向与已知向量是共线向量,进而引出共线向量定理.这样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l 就可以用点A和某个向量a 表示了.共线向量定理是本章节的重要的内容,应用相当广泛,且容易出错,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条件:向量a 是非零向量.共线向量的应用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或线平行等,且与后学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经历探究数乘运算法则及其几何意义的过程,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进而判定点共线或直线平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体会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渗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转化化归、观察、猜想、归纳、类比、总结等);培养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数与向量积的意义及其几何意义; 2.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3.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及其运算. 教学难点: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理解以及运用. 五、教具选取三角板、投影仪、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一条细绳东西方向摆放,一只蚂蚁在细绳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蚂蚁向东方向一秒钟的位移对应的向量为a,那么它在同一方向上3秒钟的位移对应的向量怎样表示?是a 3吗?若蚂蚁向西3秒钟的位移对应的向量又怎样表示?是a3-吗?你能用图形表示吗?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教师活动:提问、引导学生作答.设计意图:向量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几何背景,并且兼具“数”与“形”的特点,它在物理和几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故本节通过位移的实际背景引入新课. 2、推进新课:探究:已知非零向量a ,试作出a a a ++和)()()(a a a-+-+-,你能说明它的几何意义吗?学生活动:独立观察、思考、总结. 教师活动:提问、引导学生.设计意图:认识和理解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必须从几何直观入手,即通过学生自己作出向量a a a++和)()()(a a a-+-+-,以及独立观察、思考,让学生对向量的伸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而为下一步对向量的数乘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的理性aa a认识做好铺垫.问题1:你能通过上述的具体实例总结出更具一般性的向量数乘的定义吗? 从而推广到一般的向量数乘的定义.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λ,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a aλλ=;(2)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一致;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由(1)可知当0=λ时,0=a λ.设计意图:通过引出向量的数乘的定义,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问题2:你能说明它的几何意义吗?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单独作答.设计意图:从数学学科这个整体来看,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造就了数学的难懂、难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顺应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从直观入手,从具体开始,逐步抽象.通过师生互动,得到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是把向量a 沿a 的方向或a的反方向放大λ倍或缩小λ倍.问题3:C 在线段AB 上,且25=CB AC ,则=AC AB ;=BC AB .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踊跃回答. 教师活动: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口答题来巩固学生对向量数乘定义的理解及运用.通过活动过程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4:数的运算和运算律是紧密相连的,运算律可以有效地简化运算.类比数的乘法的运算律,你能说出数乘向量的运算律吗?归纳总结: (1)a a)()(λμμλ=(2)a a aμλμλ+=+)((3)b a b aλλλ+=+)(问题5:你能解释上述运算律的几何意义吗?归纳总结:)()(a a a-=-=-λλλ, b a b a λλλ-=-)(.问题6:你能从形式上描述向量数乘运算律与思考向量线性运算与以前学习过的哪些运算相类似?师生活动:通过类比得到向量数乘运算律;并且通过师生活动得到向量数乘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可以进行综合运算;实数运算中去括号、移项、提取公因式等可类比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设计意图:数学中引进一个新的量,自然要看看它的运算及其运算律的问题.向量运算可以与学生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从中得到启发.而数的运算和运算律是紧密相连的,运算律可以有效地简化运算.类比数的乘法的运算律引出数乘向量的运算律.向量具有明显的几何背景,所以向量的运算及运算律也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尤其是涉及到长度、夹角的几何问题可以通过向量及其运算得到解决.这样了解向量数乘运算律的几何意义就有必要了. 3、例题讲解:例1.计算: 1.a 4)3(⨯-;2.)23()32(c b a c b a +---+. 变式练习:(1)计算:---+)(2)(3;(2)已知:0)(4)2(2)(3 =+---++b a x a x a x 求x.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生单独回答. 教师活动:提问、及时评价.设计意图: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形成,必须及时加以巩固,通过例1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数乘向量运算律的理解.解以向量作为未知数的方程可与求解实数方程类比.归纳总结: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的向量b a ,,以及任意实数21,,μμλ,恒有b a b a2121)(λμλμμμλ±=±.设计意图: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本节作为向量线性运算的最后一节,有必要综合认识向量线性运算.问题7:引入向量数乘运算后,你能发现数乘向量与原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师生活动:(分析总结)对于向量)0(≠a a 、b ,如果有一个实数λ,使a b λ=,那么由向量数乘的定义知a与b 共线,且向量b 是向量)0( ≠a a 模的λ倍,而λ的正负由向量)0( ≠a a 、b 的方向所决定.反过来,已知向量a 与b 共线,0 ≠a ,且向量b 的长度是向量a的长度的μ倍,即a b μ=,那么当a 与b 同方向时,有a b μ=;当a与b 反方向时,有a b μ-=.从上述两方面可知归纳总结:共线向量定理:向量)0(≠a a 、b 共线,当且仅当有一个实数λ,使得a b λ=.问题8:1) a为什么要是非零向量?2) b可以是零向量吗?3) 怎样理解向量平行?与两直线平行有什么异同?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独立作答. 教师活动:提问、引导、及时评价.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活动引出向量共线的定理;引导学生理解向量共线只需看这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或是相反,在向量)0( ≠a a 的前提下,向量)0(≠a a 、b 共线,当且仅当有一个实数λ,使得a b λ=;且实数λ的唯一性是由向量a和b 的模和方向同时决定.通过学生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合作的集体意识;通过学生独立作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如图,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且b a==,,你能用b a ,表示,,,吗?师生互动:利用向量共线的定理及平行四 边形的性质定理,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 a AC AB AC+=+=, .b a-=-=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b a b a AC MA2121)(2121--=+-=-=,,212121b a +==.212121b a+-=-=-=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向量的加、减、数乘等向量的线性运算.尤其是应当注意到-=,-=从而可简化解题过程,并且在实际的解题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例3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有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中的点、线段(直线)就可以得到向量表示,这是利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步骤. 4、课堂作业(1).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的一点,若DB AD 2=,CB CA CD λ+=31,则λ的值为( )32.A31.B31.-C32.-D ,2121)(2121b a b a -=-==Aa(2.)计算:=⎥⎦⎤⎢⎣⎡--+)24()82(2131b a b a.(3).若向量方程0)2(32 =--a x x ,则向量=x.(4).根据下列各小题中的条件,分别判断四边形ABCD 的形状,并给出证明.(1)=; (2)BC AD 31=; (3)==,5、课堂小结一、①aλ的定义及运算律;②向量共线定理)0( ≠a ,⇔=a b λ 向量a与b 共线.二、定理的应用:(1)证明向量共线;(2)证明三点共线:⇒=λA 、B 、C 三点共线; (3)证明两直线平行. 三、你体会到了那些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类比,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1.知识性内容的总结,可以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2.运用数学方法,创新素质的小结能让学生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理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3.由学生口头表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课后作业P92 A 组习题11、12题。

高一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高一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一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2.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3.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能够运用共线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教学重点: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教学难点: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理解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差向量的意义: OA = a , OB = b , 则BA = a - b即a -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二、讲解新课:1.示例: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 +a +a 和(-a )+(-a )+(-a )OC =OA AB BC ++=a +a +a=3a PN =PQ QM MN ++=(-a )+(-a )+(-a )=-3a(1)3a 与a 方向相同且|3a |=3|a |;(2)-3a 与a 方向相反且|-3a |=3|a |2.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1)|λa |=|λ||a |(2)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λ=0时λa =3.运算定律 结合律:λ(μa )=(λμ)a ①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② 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③结合律证明:如果λ=0,μ=0,a =至少有一个成立,则①式成立如果λ≠0,μ≠0,a ≠有:|λ(μa )|=|λ||μa |=|λ||μ||a ||(λμ)a |=|λμ|| a |=|λ||μ||a |∴|λ(μa )|=|(λμ)a |如果λ、μ同号,则①式两端向量的方向都与a 同向;如果λ、μ异号,则①式两端向量的方向都与a反向从而λ(μa )=(λμ)a第一分配律证明:如果λ=0,μ=0,a =0至少有一个成立,则②式显然成立如果λ≠0,μ≠0,a ≠当λ、μ同号时,则λa 和μa 同向,∴|(λ+μ)a |=|λ+μ||a |=(|λ|+|μ|)|a ||λa +μa |=|λa |+|μa |=|λ||a |+|μ||a |=(|λ|+|μ|)|a |∵λ、μ同号 ∴②两边向量方向都与a 同向即 |(λ+μ)a |=|λa +μa |当λ、μ异号,当λ>μ时 ②两边向量的方向都与λa 同向;当λ<μ时 ②两边向量的方向都与μa 同向,且|(λ+μ)a |=|λa +μa|∴②式成立 第二分配律证明:如果a =0, b =0中至少有一个成立,或λ=0,λ=1则③式显然成立.当a ≠0,b ≠0且λ≠0,λ≠1时(1)当λ>0且λ≠1时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AB =b 1OA =λa 11A B =λb则OB =a +b 1OB =λa +λb由作法知 ,AB ∥11A B 有∠OAB=∠OA 1B 1 |AB |=λ|11A B | ∴111||||||||OA A B OA AB ==λ ∴△OAB ∽△OA 1B 1 ∴1||||OB OB =λ ∠AOB=∠ A 1OB 1 因此,O ,B ,B 1在同一直线上,|1OB |=|λOB | 1OB 与λOB 方向也相同∴λ(a +b )=λa +λb当λ<0时 可类似证明:λ(a +b )=λa +λb∴ ③式成立4.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若有向量a (a ≠0)、b ,实数λ,使b =λa ,则a 与b 为共线向量若a 与b 共线(a ≠0)且|b |:|a |=μ,则当a 与b 同向时b =μa ;当a 与b 反向时b =-μa 从而得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b =λa三、讲解范例:例1若3m +2n =a ,m -3n =b ,其中a ,b 是已知向量,求m ,n .分析:此题可把已知条件看作向量m 、n 的方程,通过方程组的求解获得m 、n . 解:记3m +2n =a ① m -3n =b ②3×②得3m -9n =3b ③①-③得11n =a -3b . ∴n =111a -113b ④ 将④代入②有:m =b +3n =113a +112b 例2凸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分别为E 、F ,求证EF =21(AB +DC ). 解法一:构造三角形,使EF 作为三角形中位线,借助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过点C 在平面内作CG =AB ,则四边形ABGC 是平行四边形,故F 为AG 中点.∴EF 是△ADG 的中位线,∴EF =DG 21, ∴EF =21DG . 而DG =DC +CG =DC +AB ,∴EF =21(AB +DC ). 解法二:创造相同起点,以建立向量间关系如图,连EB ,EC ,则有EB =EA +AB , EC =ED +DC ,又∵E 是AD 之中点,∴有EA +ED =0.即有EB +EC =AB +DC ;以EB 与E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BGC ,则由F 是BC 之中点,可得F 也是EG 之中点.∴EF =21EG =21(EB +EC )=21(AB +DC ) 例3 如图,已知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b,试作2,3OA OB OC ==+=+a +b,a b a b 你能判断A 、B 、C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解:∵()2AB OB OA =-=+-+=a b a b b()32AC OC OA =-=+-+=a b a b b∴2AC AB =所以,A 、B 、C 三点共线.四、课堂练习:五、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并能在解题中加以运用.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高中数学_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向量数乘的概念并理解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2.理解并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律,会进行向量的数乘运算.3.理解并掌握两向量共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有关向量共线问题.4.理解实数相乘与向量数乘的区别.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向量的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熟练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

难点:掌握并能运用向量共线的定理三、学案设计《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案班级____姓名____一、学习目标1.了解向量数乘的概念并理解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2.理解并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律,会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3.理解并掌握两向量共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有关向量共线问题.二、情景导入:已知非零向量a,作出a+a+a和(—a)+(—a)+(—a)。

你能说明它们的几何意义吗?三、学习过程:一)向量的数乘运算1.定义:一般地,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____,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____.2.规定:(1)|λa|=|λ||a|.(2)当____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____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____.典例1(1)若两个非零向量a 与a x 1)-(2方向相同,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2)已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在B 点右侧),且AB ∶AC =2∶3. 则AB →=______BC →,AC →=______CB →。

再练一题点C 在线段AB 上,且25=CB AC ,则AC →=______AB →,BC →=______AB →。

3.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则(1)λ(μa )=_________a ;(2)(λ+μ) a=__________________;(3)λ(a ±b)=__________________.(4) (-λ)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 ,b,以及任意实数λ,μ1,μ2,恒有λ(μ1a±μ2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2 计算(1)a 43-⨯)( (2)ab a a --2-b 3)()(+(3))()(c b a a ++2-3-c -b 32(4)已知向量x a ,,b ,且)(---b a x x b a x +=-)()(,则x=________.再练一题化简:⎥⎦⎤⎢⎣⎡-+)-()(2131b a b a2482二)共线向量 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 (a ≠0 )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__________.探究1 已知m ,n是不共线向量,n m a 43+=,n m b 86-=,判断a 与b 是否共线?探究2 已知是1e ,2e 共线向量,a =31e +42e ,b =61e -82e 则a 与b是否共线?探究3 设两非零向量1e 和2e 不共线,是否存在实数k ,使k 1e +2e 和1e +k 2e共线?典例3已知非零向量1e ,2e不共线.如果A B →=1e +2e ,B C →=2 1e +82e ,C D →=3(1e -2e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再练一题]3.设两个非零向量1e ,2e 不共线,已知AB →=21e +k 2e ,CB →=1e +32e ,CD →=21e -2e.问: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A ,B ,D 三点共线,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四、课堂总结一)向量的数乘运算1、向量数乘的定义2、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3、运算律4、向量的线性运算 二)共线向量定理 1、定理 2、应用 五、达标练习1、设a是非零向量,λ是非零实数,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①a 与-λa 的方向相反; ②|-λa |≥|a |; ③a 与λ2a 方向相同; ④|-2λa |=2|λ|·|a |.2、化简⎪⎭⎫⎝⎛+⎪⎭⎫ ⎝⎛++c b 432c b 21 --3a a3、在四边形ABCD 中,AB →=a +2b ,BC →=-4a -b ,CD →=-5a -3b ,证明:直线AD ∥BC.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已知非零向量,作出++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向量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几何背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是引进向量,而不研究它的运算,则向量只是起到一个路标的作用;向量只有引进运算后才显得威力无穷.本章从第二节开始学习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本节接着学习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数乘运算以及加法、减法统称为向量的三大线性运算,向量的数乘运算其实是加法运算的推广及简化.教学时从加法入手,引入数乘运算,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仍然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特别是方向与已知向量是共线向量,进而引出共线向量定理.这样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l 就可以用点A 和某个向量a
表示了.共线向量定理是本章节的重要的内容,应用相当广泛,且容易出错,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条件:向量a
是非零向量.共线向量的应用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或线平行等,且与后学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近一学期的高中课程内容后,在思想和思维模式上已经适应了高中的课程和高中的教学方式。

学生能适应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能力强,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要教师创设情境合理,精心设计问题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能很快地构建起新的数学知识,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归纳,就会帮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同时为了更熟练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需加强学生的课堂练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经历探究数乘运算法则及其几何意义的过程,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断两向量是否平行,进而判定点共线或直线平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体会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渗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转化化归、观察、猜想、归纳、类比、总结等);培养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通过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向量数乘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2.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
3.掌握向量共线定理,会判定或证明两向量共线。

教学难点: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理解以及运用。

五、教具选取
三角板、投影仪、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基本流程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
如图,ABCD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