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日本的次数是多少
鉴真和尚因何要多次东渡日本
鉴真(公元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人。
14岁出家到扬州大云寺当和尚。
由于他勤学苦练,得到名僧指点与教诲,年轻时已成为佛门高徒,并赴洛阳、长安等地深造。
鉴真从26岁开始在扬州大明寺讲授戒律。
作为南方的授戒大师,听过他讲经和由他授戒的僧人达四万余人。
他还组织僧人抄经书三万多卷,参与设计建造寺院八十多所,并经常扶病济贫,广施救助。
当时日本虽也崇尚佛教,但佛教律戒不兴,纲纪不正,因此希望聘请唐朝高僧赴日本传授戒律。
鉴真接受邀请,先后五次东渡却都失败,经历了11年千辛万苦,以至双目失明,直到公元753年第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
鉴真和尚不畏艰辛六次东渡,深深感动了时人及后人公元742年,随第10次遣唐使团来华的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到中国扬州大明寺,邀聘德高望重的鉴真和尚赴日本传戒弘法。
鉴真当时虽已年过半百,但他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决定应邀率弟子东渡。
当年鉴真及其弟子即开始秘密造船并准备粮食、佛经、药品等物品。
公元743年他们正准备出发之际,却因僧人如海向官府诬告而使第一次东渡计划夭折。
公元743年底,他们再次购买舟船粮物从扬州启航,行驶到长江口,即遇飓风,船只触礁撞破,第二次东渡又遭失败。
半个月后重新出发。
公元744年春,驶到舟山群岛附近,船又遇风暴打碎,只得弃船登岸,第三次东渡又受挫折。
鉴真并不灰心,又派弟子去福州购船备粮。
公元745年,鉴真一行前往福州途中,在浙江黄岩被官府发现强制送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也受阻告终。
公元748年,他们又一次从扬州上船启航,沿运河南下到杭州出海,不料在普陀山附近遇东北风把船吹向西南,竟漂流到海南岛南端的振州(今崖县)。
经三年长途跋涉才回扬州。
鉴真经五次东渡失败,九死一生,双目失明,但仍百折不挠。
公元753年,66岁的鉴真又第六次东渡,搭乘日本第11次遣唐使团归国的船只,从苏州出发,横渡东海,经琉球群岛抵九州岛,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传经弘法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盛唐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几次]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几次]鉴真东渡日本鉴真东渡日本篇(1):鉴真东渡的故事引导语: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大家知道这个历史文化故事?我们一起来回忆。
唐朝的经济文化繁荣发达,吸引邻国日本派了许多遣唐使来学习唐朝文化。
荣睿(ruì)和普照两位僧人就是日本政府派到中国学习佛法的,同时他们还负有一个使命,那就是邀请精通戒律的中国高僧前往日本传授佛法。
公元742年秋天,高僧鉴真正在扬州大明寺讲授佛法,荣睿和普照遵照日本天皇的旨意,专程从长安赶到扬州,参见鉴真,并恭恭敬敬地请他前往日本传法。
唐代与日本等国的友好往来很频繁,其中影响很大的是鉴真和尚,他可以说是唐代中日友好的代表人物。
当时的日本佛教界,希望请中国高僧去为日本僧人授戒,以便像中国一样,严格控制当僧人的资格。
着名的律宗僧人鉴真,是他们聘请的理想对象。
鉴真出生于扬州,十四岁时出家做了和尚,二十岁起就到洛阳、长安游学,跟随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师学习。
在名师的熏陶下,勤奋好学的鉴真很快学成,成为江淮地区有名的高僧。
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他还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写了三部大藏经,声名远扬。
鉴真认为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他询问哪位弟子愿意前往。
弟子们低头不语,半天也没人吭声。
鉴真刚要再次询问,有个弟子站起来说:“大唐与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
”鉴真却说:“传扬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们不去,我去!”那时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毅然决心东渡传法。
弟子们感动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一同到日本传法。
鉴真决定东渡后,立即着手准备船只、干粮等。
第二年春天,鉴真率领弟子发船东渡。
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中,由于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加上海上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遇风浪,他一连四次渡海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起航了,这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687~763)唐代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14岁出家,游学长安、洛阳两地,依当时律宗名师道岸、恒景受戒,为律宗南山宗开山道宣的再传弟子。研读佛经,尤精律藏,兼涉建筑、雕刻、书法、医学等科。后归家乡弘法,传戒授律,建寺造像,济贫施病,名震江南。天宝元年(742)应日僧荣睿、普照的请求,东渡日本传律,先后五次受阻失败并致双目失明。12年后第六次再渡到达日本,受到朝野欢迎,迎请至国都奈良东大寺。鉴真在日本传授戒法,介绍中国佛学、医学、建筑、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天皇授予传灯大师位,为天皇、皇后、皇太子等400余人授戒,建立日本天下三大戒坛,为日本律宗初祖。所建唐招提寺为律宗大本山。该寺仿唐寺营式建造,佛像雕刻皆为唐风,被视为国宝。又传有《鉴真上人秘方》,被日人奉为药物学始祖。所携的经卷、字帖对日本的书法艺术产生重要影响。763年病逝于奈良。唐招提寺内供奉的鉴真干漆夹纻坐像现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1980年该坐像曾送
历史趣谈:鉴真东渡 历史上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了多少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鉴真东渡历史上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了多少次?导语:鉴真几次东渡:鉴真和尚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鉴真几次东渡:鉴真和尚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唐朝时,封建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3次之多(有一次仅达百济),还有一次是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赴唐的日使,久未归国,派使团前往迎接),两次是"送唐客使"(送回唐朝的专使)。
使团中有许多留学生,还有留学僧,其中不乏好学之士和学识渊博之人。
中国人也不断东渡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
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
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
三年后,他离开大云寺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学戒律,并受"菩萨戒"。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他云游四方求学,到过洛阳、长安。
景龙二年,他20岁时,由律宗法师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
此后,他不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研究。
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生活常识分享。
鉴真东渡日本的次数是多少
鉴真东渡日本的次数是多少鉴真是中国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佛学家,鉴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那么你了解鉴真东渡日本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鉴真东渡日本的次数,希望能帮到你。
鉴真东渡日本的次数鉴真和尚是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著名的佛学家和旅行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研究和传播。
中国名著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以他为蓝本构设的。
鉴真和尚一生成就颇高,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在建筑领域和雕塑领域,是一位全能型的佛教传播者,为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鉴真和尚一生东渡六次,只有最后一次成功到达日本。
但是他每一次东渡都是很有成就的。
第一次东渡由于被诬告和海盗勾结而最终失败,第二次的时候虽然也失败了,但是他宣扬了自己的佛法。
第三次、第四次更多的是由于当地的人们不愿意让鉴真离开所以才导致了东渡失败。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说是失败,因为他极大的促进了唐朝内部文化的交流,甚至偏远地区也受到了佛法的洗礼。
鉴真第五次东渡是最为惨烈的一次,他在海南呆了接近一年,他最心爱的弟子逝世了,他自己的双眼失明了,甚至邀请他师傅都去世了,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第六次东渡日本,他历经海浪终于在公元753年到达日本。
鉴真和尚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受到了日本天皇的亲自接见,他留在日本长达十年,将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技艺都传到了日本,最为重要的是将佛法也传播开来,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鉴真东渡日本的简介鉴真和尚,中国著名的佛学传播者,中国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
他最为伟大的成就就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鉴真和尚在年少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极大的慧根,但是却缺乏耐心,他的师傅让他做了很长时间的行脚僧,最后终于成就了他坚韧的品格,这些在他未来的东渡日本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作用,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即使多次遭遇失败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鉴真和尚曾经六次东渡日本,其中前四次可以说都是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
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第四节应请东渡初遭挫折天宝元年(742)十月十五,扬州大明寺在初冬的晨风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鉴真率领众僧作完早课,刚准备回僧房休息,忽然从山门那边匆匆走进五六个人来。
思托和明债此刻正走在鉴真的左右两旁。
看见一群人走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大家感到诧异,思托则要上前询问,却听明债突然喊了一声:“道航!”“道航?”这名字多熟悉啊,鉴真迟疑了一下。
这时,只见一个僧人快步走上前来,跪拜在鉴真脚下:“弟子道航拜见师父!”一看鉴真还在迟疑,站在一旁的明债急忙对鉴真说j“师父,他就是长安安国寺的道航啊!和弟子一同在长安拜您为师的,您难道忘记了?”“长安安国寺,对!对!我在那里住过,是有个道航,对!他就是道航!”鉴真终于记起来了,他扶起道航,深情地说:“为师离开长安已二十多年了,你那时还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小和尚呢。
”“师父,这次与弟子同来的还有两位日本僧人,他们对您可是崇拜已久啊!”道航站起身来,对鉴真说。
“啊?日本僧人?他们来这里是……”鉴真感到意外。
“还是让弟子先介绍一下吧,这位是日僧普照,这位是日僧荣睿。
”道航指着普照和荣睿。
向鉴真作了介绍。
普照和荣睿立即俯身而拜。
接着,道航又把一同来的几位中国僧人向鉴真作了介绍,他们是长安安国寺的澄观、洛阳德清和正在长安求学的高丽国僧人如海。
鉴真立即吩咐打扫客堂,邀一行人到堂内坐下。
道航来不及品尝扬州的名茶,便将日僧此行的目的及前后经过等情况作了详细的说明。
原来,这次来扬州的日本僧共有四人,除普照、荣睿外还有玄朗和玄法,他们都是日本国第九次遣唐使的成员,是作为留学僧前来中国求法的。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高潮。
日本一次又一次地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学问僧来中国学习。
隋王朝(589-618)的三十年间,日本先后派出三次遣隋使。
唐代从603年到894年的二百年中,日本又先后派出十九次遣唐使。
使团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鉴真坚守信诺,六次东渡定稿
鉴真坚守信诺,六次东渡在日本奈良著名的唐招提寺的开山堂内供奉着一尊干漆夹纻造像,这尊像盘腿而坐,双眸闭和,面目安详,栩栩如生,他就是我国唐朝六次东渡日本、舍身传法的鉴真大师。
鉴真(688-763),我国唐代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出家,二十一岁随道岸禅师入长安,后又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跟随他学习南山律宗,二十七岁时,回到扬州大明寺修行,四十五岁做了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者有四万余人。
鉴真除讲佛写经、剃度僧尼、修寺造佛之外,还关注苍生、救济贫病,是当时“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著名高僧。
不仅如此,鉴真还为中日两国的交流和日本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唐代佛教盛行,寺院广布,在唐朝的影响下,公元6世纪,佛教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到了公元七八世纪,佛教在日本已空前繁盛。
然而,随着佛教的盛行,日本在戒律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弊端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不合佛教戒律的“私度”和“自度”出家的社会现象。
尽管日本政府不断颁布条例,整顿和完善授戒制度,试图挽回佛教的颓废现状,但收效甚微,仍不能改变局面。
为此,日本天皇于公元742年派日本留学僧荣睿和普照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访寻高僧,最终他们慕名找到了鉴真大师。
他们向鉴真讲了日本虽然佛教盛行,但是在弘扬佛法方面有很多的弊端,缺少合适授戒名僧的情况,恳请鉴真同去日本弘法。
当时的鉴真已五十四岁,见他们“辞旨恳至”,于是征求在场弟子的意见,问:“谁愿意同行?”大家都沉默,后来有弟子说:“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他的话并不夸张,当时从唐朝去日本确实相当困难。
由于造船技术不高和航海水平的局限,很多人在往返于唐朝和日本之间的途中为风涛所吞没,再加上当时的唐朝律令不允许国民私自出境,因此,没有视死如归的冒险精神是根本无法扬帆启航的。
鉴真深知航海的危险、朝廷律令的严明,但为了弘扬佛法,鉴真的态度非常坚决,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故事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故事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十分频繁。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它们分别是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是唐朝政府为了维护对外交流和外交关系而设立的一种
使节制度。
从公元630年到894年的260年间,唐朝共派遣了50次遣唐使到日本,这种使节制度在东亚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遣唐使的主要任务是向日本传递唐朝的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从日本了解有关日本的情况。
而鉴真东渡则是唐朝高僧鉴真在公元742年至754年间徒步走过海路,到达日本传播佛教的经历。
当时的日本由于政治上的动荡和文化上的空虚,需要大量的宗教文化来填补这个空缺。
鉴真带来的佛教文化成为了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深化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为两国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2021鉴真东渡日本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鉴真东渡日本现代文阅读答案鉴真东渡日本现代文阅读答案唐代,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十分密切。
日本经常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知识,唐朝人也到日本去。
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从公元742年开始,鉴真四次东渡,都因船只触礁、官府阻止等原因未能成功。
748年,年已六旬的鉴真和尚带着随行的65人,从扬州出发,第五次东渡日本。
他们乘船沿运河南下,从杭州湾出海。
在东海遇到了大风,船只在惊涛骇浪中漂泊,半个月后被刮到了海南岛的南端。
途中断绝了淡水,只好接雨水饮用。
靠岸后,鉴真一行辗转于今广东、广西等地,讲经传法,准备再次东渡。
但不幸鉴真双目失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回到扬州。
公元753年,鉴真乘坐日本第十次遣唐使的船只,第六次东渡。
第二年,鉴真一行到了日本首都奈良,受到了天皇隆重的礼遇。
鉴真在东大寺设立戒坛院,主持受戒仪式。
鉴真和他随行的弟子还将中国的建筑、绘画、雕塑及医学等技艺和知识传到日本。
(1) 为什么说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2) 你还知道的古今中外著名的航海家有: 、等。
发现新大陆的是意大利航海家,第一次完成环球旅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
答案(1) 因为鉴真把我国的建筑、绘画、雕塑、医学等医技和知识传到了日本。
(2) 麦哲伦徐福哥伦布麦哲伦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
鉴真东渡
弟 子 修 建
公元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其弟子按其真容制 作了鉴真干漆坐像,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 为“国宝”。
• 鉴真其人
•
鉴真是唐代高僧。俗
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
大云寺,18岁时,由应邀来
扬州的南山律宗开创人道
岸律师授菩萨戒。27岁,
回扬州大明寺。在唐天宝
年间屡次尝试东渡赴日,
10多年间共有6次,直到天
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第
六次东渡才获成功。
鉴真东渡
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 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 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 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 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 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 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 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 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 染重病,双目失明。
唐招提寺
唐 招 提 寺 位 于 日 本 奈 良 , 为 日 本 著 名 古 寺 , 公 元 770 年 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 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东渡原因: 东渡历程: 对日本的影响: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鉴真东渡
东渡行迹
鉴真印迹
在鉴真的设计和指导下修建的唐招提寺,坐落 于日本奈良,至今仍保存完好。鉴真死后,安葬 于日本,至今在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唐招提寺是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
东渡影响
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此后, 他定居日本奈良。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 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 技术知识,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 献。
“ 鉴真一行2设立戒坛,受戒者包括日本天皇、 皇后、皇太子以及各界民众。他以高超的医术给日本皇 太后治愈了疑难杂症。据说日本出版的《鉴真上人秘方》 一书就是他的处方记录。直到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 仍画着鉴真的图像。”
东渡启示
• 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不辱使命的精神。 • 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虚心学习别国优点。 •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 历史阶段,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 作、共同发展。 • 弘扬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谢谢
事件起因及背景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 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 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 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 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 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 命”。遂决意东渡。
一波三折
在当时的航海条件下,漂洋过海要冒很大风险。 鉴真一行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终于在第六次东 渡成功:
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 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 崇信道教,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 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 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 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 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 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和尚,你不知道他一生的磨难有多大!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和尚,你不知道他一生的磨难有多大!展开全文神的事业,永远是由一个个血肉之躯的凡人所创造。
有人以祂为皮,遮掩物质享乐的俗心。
有人以祂为骨,追寻精神超脱的真谛。
宗教业和三百六十行相似,大师与渣仔们皆混迹其间。
受各种清规戒律约束,这是一扇更为艰难崎岖的人生窄门。
鉴真,年少成名的佛界律宗泰斗,六次不避生死东渡日本。
当他65岁踏上这座海岛时,双眼却已近乎失明。
无数次危难关头:遭人诬告、毁船坠海、众僧死散...,鉴真究竟有没有看到佛光普照?688年,武则天忙着诛杀李唐宗室,万千新生儿忙着啼哭出世。
北方的官宦世家,婴儿起名王之涣。
南方的商界富户,婴儿起名淳于某。
一个将成为西出边塞的大诗人。
一个将成为东渡扶桑的大和尚。
至于其他小孩,终会像你我这般默默无闻。
富足优越的家庭条件,提供了吃肉的老碗和满屋子藏书。
这二人此生并未见过面,却将凭靠自我意志闯出专属名望。
当然,目前的尿床姿势和正常小孩没啥区别。
武则天登基时,皇室儿孙已被虐成了濒危物种。
这位曾被迫削发为尼的女皇,又开始对首任老公追认的干祖宗下手。
李唐以老君李耳为祖,定道教为国教。
武周以卢舍那佛为尊,改佛教为国教。
法明等僧人连夜瞎编佛经,证明女皇乃弥勒下凡称帝的合法性(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盛言神皇受命之事)。
武则天看完飘飘欲仙,划拨专项资金在全国各地修建大云寺。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武则天内心的真实态度,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但是真金白银的超高补贴,让佛门建筑规模和从业人员急速扩张。
聚人心也好,骗补贴也罢,形象工程必须有。
假和尚也好,真居士也罢,修行只能向内求。
淳于老爹就是一位在家居士,还经常去隔壁的大云寺听讲座。
他在生意场上混的风生水起,耗尽脑细胞积累出丰厚家产。
见过太多竞争对手破产跳楼,才渐渐觉悟自己活得有多侥幸。
淳于老爹已经摆脱柴米油盐的烦恼,开始追寻身心舒适的解脱之道,连带着给全家老少打上佛徒的烙印。
因为信仰,可以消弭人力无法掌控的焦灼感。
中外文化交流史之鉴真在日本的贡献
鉴真在日本的贡献鉴真在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后,定居奈良,除讲授佛经,还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鉴真抵达日本(一)佛教方面754年鉴真抵奈良后,在日本受到朝野的盛大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或;为80门僧舍旧戒授新戒。
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
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756年孝谦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
鉴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
鉴真及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
(二)建筑方面759年,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即在那里传律授戒。
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
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
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
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了干漆夹苎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坐像。
日本奉其为国宝。
日本唐招提寺建筑群(三)医药方面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
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按照日本汉方野崎药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说法,以下36种药草都是鉴真带往日本推动使用的: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乌药、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花椒、吴茱萸。
(四)书法方面鉴真及其弟子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
历史趣谈:鉴真大师东渡 日本人眼中中国佛学文化的巅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人眼中中国佛学文化的巅峰
导语:人物简介:鉴真(688763),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大师。
他先后6次东渡日本,最终在当地开创律宗,弘扬佛法,被日本人称为“天平之甍(音同
人物简介:鉴真(688—763),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大师。
他先后6次东渡日本,最终在当地开创律宗,弘扬佛法,被日本人称为“天平之甍(音同盟,意为屋脊)”。
公元691年,武则天登基称帝不到一年,下令“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佛教在唐朝达到顶峰,之后至唐玄宗时期,亦有所发展。
此时,距它传入中国,已经过去了700多年。
7个世纪里,佛教先从印度传播至中原,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原,以汉传的形式传入日本、朝鲜等。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位唐代高僧不得不提:一位是唐太宗时期的玄奘,他西行求法,将佛学经典从天竺带回大唐;另一位则是鉴真,他6次东渡,使律宗在日本生根发芽。
一西一东,一进一出,看似不经意的个人行为,却使佛教在东亚蔓延,成为亚洲文化交流过程中一条重要的纽带。
一心向佛
佛教传入中原后,因为贴近底层社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明早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原就已经非常流行。
到了隋朝,有记载的佛寺更是多达3985所。
而唐初皇帝虽然把老子李耳奉为老祖宗,崇尚道教,但依然抵挡不住佛教在民间的兴盛之势。
尤其是武则天抬高佛教地位,大大促进了佛教的本土化。
唐代佛教以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等为代表,一系列汉传生活常识分享。
与鉴真东渡有关的成语
与鉴真东渡有关的成语【最新版】目录1.背景介绍:鉴真东渡与日本文化交流2.成语积累:与鉴真东渡相关的成语3.成语含义及来源:详细解释每个成语的意义和出处4.成语在现代的应用:说明这些成语在当代的使用场景和价值正文鉴真东渡是唐代一位著名的僧人,他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日本,鉴真传播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其中包括佛教、医药、建筑、书法等领域的知识。
这次历史事件不仅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催生了许多与鉴真东渡相关的成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东渡扶桑”这个成语。
扶桑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东渡扶桑即指鉴真东渡日本的事迹。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勇敢地投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传播我国优秀文化的人或事。
其次,“盲人摸象”这个成语也与鉴真东渡有关。
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鉴真在日本讲经说法时,谈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寓意着对事物的了解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如今,“盲人摸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只知道一部分而不能全面把握。
再者,“滴水穿石”这个成语也与鉴真的事迹有关。
据说,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时,曾用滴水穿石的故事来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修行。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最后,“一丝不苟”这个成语也与鉴真有关。
据传,鉴真在东渡日本期间,为了传播佛教,他对待经书的翻译工作非常严谨,丝毫不马虎。
因此,产生了“一丝不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办事认真,丝毫不马虎的人。
总之,鉴真东渡日本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催生了许多与鉴真东渡相关的成语。
为什么鉴真和尚要东渡日本
为什么鉴真和尚要东渡日本
唐代的鉴真和尚(688~763),是扬州大明寺住持。
鉴真所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强盛的国力、发达的文化使各邻国争相学习。
742年,两名日本僧人来到扬州大明寺,邀请鉴真到日本传教。
鉴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是,先后四次渡海都失败了。
到第五次出海,又遇到了风暴,船被刮到了海南岛,日本僧人荣睿和鉴真的几个弟子均丧命于海上,鉴真自己也双目失明。
但他仍积极准备第六次渡海,并且取得了成功。
日本天皇派专使迎接鉴真,授予他“传灯大法师”的法号,并修建了唐招提寺,让他在那里向日本僧人讲经宣佛。
鉴真还将唐朝的医学、文学、雕塑、书法、绘画等文化知识以及制糖、缝纫、做豆腐等技术带到了日本,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
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的分享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
写一篇关于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小短文80~120字
写一篇关于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小短文80~120字
篇1
唐朝有个和尚叫鉴真,14岁时出家当和尚。
鉴真长大后专门研究佛教的清规戒律。
在唐朝天宝元年,鉴真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坐船从东海去日本。
但是东海风急浪高,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
那时鉴真已经失明,只有志向始终没有改变。
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
篇2
鉴真和尚原姓淳于。
公元742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由于当时地方官的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鉴真和尚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出行漂流到海南岛,由于环境恶劣,导致双目失明。
最终,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历尽千难万险到达日本。
篇3
742年,日本大安寺的普照两位僧人来到扬州,邀请当时已颇有名气的鉴真大师去日本传播佛经。
当时去日本的海路十分艰险。
但鉴真大师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鉴真起航不久,又遇大风浪,船只无法控制,只能任凭风吹浪打,随风漂流。
最终历尽千难万险才到了日本。
历史上的今天——754年1月22日,鉴真大师东渡到达日本
历史上的今天——754年1月22日,鉴真大师东渡到达日本唐朝时,中日交往密切。
在唐朝建立后的630年至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
每次最少两百五十人,最多五六百人。
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等,还有留学生和学问僧多人。
使团成员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地吸收唐文化。
遣唐使向唐朝赠送礼品,唐朝回礼,这实际上是两国的贸易。
日本留学生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阿倍仲麻吕)。
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文化方面,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也深受影响,至今仍保留唐朝的某些风尚。
如建筑、书法、饮食、茶道和节日等等。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大师。
鉴真大师(688年—763年10月4日),俗姓淳于,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幼时家境清贫。
在长安元年(701年),14岁的他随父在扬州大明寺出家。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
景龙初年(708年)随师到洛阳、长安,屡从名师受教。
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好问,不拘泥于门派之见,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诣。
开元元年(713年)鉴真成为了精通佛教律宗学说的有名的和尚,回到扬州大明寺主持。
并以这里为中心,开始了他此后三十年在淮南地区广泛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
佛教自六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开始在上层统治者中间流传。
大化革新后,虽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但社会矛盾仍然尖锐,为了“规避课役”而入寺的农民,往往“动以千计”,这是因为一进佛门就不必再负担政府赋税。
政府一方面要利用僧籍地主打击世俗豪强地主的势力,即通过佛教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方面又考虑寺院势力的过分增长,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威胁,因而又力图控制佛教的发展,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谈大型史诗原创歌剧《鉴真东渡》日本巡演之成功经验
谈大型史诗原创歌剧《鉴真东渡》日本巡演之成功经验
蔡国平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为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由中国江苏省演艺集团创作和排演的大型史诗原创歌剧《鉴真东渡》分别于2016年12月在日本东京、奈良、京都三地合计演出5场,2017年在东京和大阪合计演出4场。
作为一部中国的大型史诗原创歌剧,能在日本连续两年进行巡演,并取得巨大的反响和成功,除“鉴真东渡”本身在中日间的巨大影响力之外,整个歌剧从选材,到创作排练,到巡演实施的各个环节无不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平。
两次巡演中,来自观众的好评不绝于耳,中国歌剧的高水准以及恢宏的气势给日本观众带来了强大的震撼和感动。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蔡国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
【相关文献】
1.1262年后“鉴真”再次东渡,原创歌剧征服日本
2.一衣带水鉴真情——原创歌剧《鉴真东渡》日本首演并巡演
3.原创歌剧《鉴真东渡》舞美空间的展现与感悟
4.江苏原创歌剧《鉴真东渡》的跨文化传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真东渡日本的次数是多少
鉴真是中国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佛学家,鉴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那么你了解鉴真东渡日本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鉴真东渡日本的次数,希望能帮到你。
鉴真和尚是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著名的佛学家和旅行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研究和传播。
中国名著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以他为蓝本构设的。
鉴真和尚一生成就颇高,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在建筑领域和雕塑领域,是一位全能型的佛教传播者,为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鉴真和尚一生东渡六次,只有最后一次成功到达日本。
但是他每一次东渡都是很有成就的。
第一次东渡由于被诬告和海盗勾结而最终失败,第二次的时候虽然也失败了,但是他宣扬了自己的佛法。
第三次、第四次更多的是由于当地的人们不愿意让鉴真离开所以才导致了东渡失败。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说是失败,因为他极大的促进了唐朝内部文化的交流,甚至偏远地区也受到了佛法的洗礼。
鉴真第五次东渡是最为惨烈的一次,他在海南呆了接近一年,他最心爱的弟子逝世了,他自己的双眼失明了,甚至邀请他师傅都去世了,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第六次东渡日本,他历经海浪终于在公元753年到达日本。
鉴真和尚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受到了日本天皇的亲自接见,他留在日本长达十年,将
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技艺都传到了日本,最为重要的是将佛法也传播开来,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鉴真东渡日本的简介鉴真和尚,中国著名的佛学传播者,中国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
他最为伟大的成就就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鉴真和尚在年少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极大的慧根,但是却缺乏耐心,他的师傅让他做了很长时间的行脚僧,最后终于成就了他坚韧的品格,这些在他未来的东渡日本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作用,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即使多次遭遇失败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鉴真和尚曾经六次东渡日本,其中前四次可以说都是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在这十年期间,鉴真四次东渡是十分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包括路线还有饮食以及海域状况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东渡更是尤为艰辛。
鉴真和尚曾经吃过生米,喝过海水,忍受各种压力和挫折,仅仅是为了在海上生活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鉴真和尚在第五次东渡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大弟子,他的眼睛也因为意外失明了,甚至就连邀请他到日本的和尚,也不幸去世了,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放弃的,却没有想到,他最终坚持了下来。
到达日本之后,他受到了当时日本天皇的亲切欢迎,天皇赐给他相应的住宅。
当然,鉴真也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他将盛唐时期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纺织技术、建筑技术、雕塑以及医学技术都传播到了日本,极大的推动了日本生产力的发展。
佛学经典也是由鉴真和尚传播过去的,对后世日本佛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贡献佛教方面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弘化佛法,传律授戒。
鉴真僧众在日十余年的活动达到了这个目的。
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
“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
”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
日本的佛经多由百济僧侣口传而来,错漏较多。
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他惊人的记忆力,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
由于鉴真对天台宗也有相当研究,所以鉴真对天台宗在日本的传播也起了很大作用。
鉴真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
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
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
此后,他定居日本奈良。
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