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综合阅读及答案
初三语文综合性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综合性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蹉跎(cuō tuó)C.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D. 咫尺天涯(zhǐ chǐ tiān yá)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B. 由于他勤奋学习,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这次考试,我们班的平均分比上一次高了。
D. 他虽然年纪大,但是精力充沛。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坐着。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他像一个战士,永不言败。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大地复苏;夏天,万物生长;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B. 他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还很有毅力。
C. 那座山高耸入云,那片湖波光粼粼,那片森林郁郁葱葱。
D.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他像一个战士,永不言败。
答案:B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真的来过这里吗?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D. 他像一个战士,永不言败。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B. 他真的来过这里吗?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出师表》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出师表》课后练习题与答案《出师表》课后练习题与答案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练习题的身影,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一般好的习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出师表》课后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出师表》课后练习题与答案1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1、中道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失,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13、陟罚臧否(陟,奖励。
臧,善。
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
)(平,公平。
明,明察。
)(治)17、不宜偏私(偏爱)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
我)23、悉以咨之(咨询)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27、举宠为督(推举)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轻浮、衰败)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31、贞良死节(贞,坚贞。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39、尔来(那时)40、寄臣以大事(托付)41、夙夜忧叹(早,早晨)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
出师表比较阅读
《出师表》比较阅读(一)一《出师表》VS《后出师表》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鸡犬相闻.. B.阡陌交通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便欣然忘食.. D.每有会意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B. 以奉先帝之.遗愿辍耕之.垄上C. 而.议者谓为非计水落而.石出者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二《出师表》VS《郗超荐贤》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地名),又虎视淮阴(地名)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
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惟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④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⑤,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允许,许可)必能立勋。
”元⑥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注:①郗(xī)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后出师表古诗阅读题答案
后出师表古诗阅读题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后出师表古诗阅读题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
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①、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②、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比较阅读八篇(含答案)
九下《出师表》比较阅读八篇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2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吴起治西河①之外王错②谮③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吴起至于岸门④,止车而休,望西河,泣数行而下。
其仆谓之曰:“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
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雪⑤泣而应之曰:“子弗识⑥也。
君诚知我,而使我毕⑦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以王⑧.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也不久矣,魏国从此削矣。
”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河毕入秦。
魏日以削,秦日益大。
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西河:魏郡名。
②王错:人名。
③谮(zen):诬陷。
④岸门:地名。
⑤雪:擦拭。
⑥识:知。
⑦毕:尽,用完。
⑧西河可以王:指魏可以凭借西河成就王业。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此先汉所以..先见而泣也..兴隆也/此吴起之所以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吴起至于.岸门C.愿陛下亲之信之./今君听谗人之.议D.可计日.而待也/魏日.以削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4.甲文中先帝“叹息痛恨于桓、灵”,乙文中吴起“望西河,泣数行而下”,请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⑶抚百姓()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3《出师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出师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仿照示例,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示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参考答案: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二、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参考答案: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
(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同样的标准。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其中“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励精图治、复兴汉室的目标。
三、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后出师表阅读答案
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后出师表诸葛亮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啡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术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来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邻、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于,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今。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自《古文观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难塞胸难:非议B.殆死潼关殆:危险C.中间期年耳期年:一周年 D. 当何以图敌图:对付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出诸葛亮对蜀汉忠诚的一组是(3分)①寝不安席,食不甘味②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③涉险被创,危然后安④论安言计,动引圣人⑤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二项是(3分)(八)A.诸葛亮在这篇写给后主刘禅的《后出师表》中,分析了当时敌我形势,指出讨贼的必要性。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注释及解析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后出师表[三国蜀] 诸葛亮先帝虑汉、贼不两立②,王业不偏安③,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④?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人南⑤,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⑥。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⑦,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⑧,又务于东⑨,兵法乘劳⑩,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11),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12),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13),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14),论安言计,动引圣人(15),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16),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17),然困于南阳(18),险于乌巢(19),危于祁连(20),逼于黎阳(21),几败北山(22),殆死潼关(23),然后伪定一时耳(24)。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25),四越巢湖不成(26),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27),委夏侯而夏侯败亡(28),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29),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30),中间期年耳(31),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32)。
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33),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
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34),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军败于楚(35),当此时,曹操拊手(36),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37),西取巴、蜀(38),举兵北征,夏侯授首(39),此曹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出师表》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
《出师表》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出师表》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篇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⑴陟罚臧否:⑵必得裨补阙漏:⑶先帝不以臣卑鄙:【小题2】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可计日而待也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C.苟全性命于乱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师表》《后出师表》阅读答案与翻译
《出师表》《后出师表》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出师表》《后出师表》阅读答案与翻译【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诸葛亮《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诸葛亮《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篇一: 诸葛亮《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
由于《三国志》本传中不载,《文选》里也不见选录,而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注文中引自张俨《默记》,所以,有人认为此表是伪作。
但也有人认为,从体例文风来看,后表与前表并无二致;而且《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中,诸葛恪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
”所指可能即系后表。
《后出师表》作于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北出征伐颇有异议。
诸葛亮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
正因为本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
表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原文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出师表1 (含答案)
6出师表课内精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017·广东]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告之于.帝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3.[2017·广东]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7·遵义]结合第二、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 出师表]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 出师表]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篇第1题【单选题】阅读时句中停顿位置标示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不胜受恩感激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C、以塞/忠谏之路也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神补阙漏B、妄自菲薄C、庶竭骛钝D、徜祥恣肆【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本文《出师表》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出师表》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五年(227)______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______的奏章。
表,是古代向帝王______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基本特征是“______”。
当时蜀汉已从虢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______、______、______,国内政治修明,为出师创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______”“______”的宏大理想。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答案】:【解析】:第7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① ,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阅读答案1【甲】出师表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史记.管晏列传司马迁桓公①既立,使鲍叔牙②为宰相。
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③乎。
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
比至,三衅④三浴之。
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遂以为相。
[注]①桓公: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②鲍叔牙:人名,齐国大臣。
③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齐桓公任用其为国相,他最终协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④衅:以香涂身曰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予齐使: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A.欲以戮之于群臣B.咨臣以当世之事C.送杜少甫之任蜀州D.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4.甲文中的“先帝”与乙文中的“桓公”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5.使用选文中诸葛亮和管夷吾的相关事迹,最适合证明下面的哪个观点()A.人应该学会谅解。
B.人应该知难而退。
C.人应该知恩图报。
D.人应该谦虚谨慎。
参考答案: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给,交给2.B3.(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您的职责和本分啊。
(2)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归来,并与他座谈,向他询问治国的方法。
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初三[大全五篇]
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初三[大全五篇]第一篇: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初三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初三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后出师表阅读答案初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夫难平①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③,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释:①平,通“评”,评判,判断。
②拊,拍。
③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1.写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2分)例句:凡事如是,难可逆见A.夫难平者,事也。
B.必先苦其心志C.所以动心忍性D.曾益其所不能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依据选文以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的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
(2分)3.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分)4.能围绕“忠心耿耿、勤勤恳恳、足智多谋、高瞻远瞩”等来评说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出师表》阅读综合原文阅读:后出师表【作者】诸葛亮【朝代】魏晋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思考题:一.基础题,翻译文章第一自然段。
二、摘引与《出师表》相呼应的句子,至少两处。
三(附加题)、有人认为《后出师表》是伪作,也有人认为确为诸葛亮所作,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比较阅读(一)(一)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1—15题。
(15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4分)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②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1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1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比较阅读(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
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
③进趋:赶快进兵。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2)而议者谓为非计议者: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11.甲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其目的是什么?(2分)12.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2分)1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3分)(比较阅读一)参考答案:1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克制④悉:全部,都12、①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②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13、D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意对即可)15、亲贤臣,远小人,(或选贤任能)意对即可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比较阅读二)9.①托付③议论的人(3分)10.(1)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分)(2)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2分)11.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
(2分)12.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言之有理即可。
)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2分)13.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3分)参考资料:译文注释这参考资料(第一段略)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
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
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
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
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
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
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现在谨将这些事陈述如下: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议论安守策略时,动辄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大家疑虑满腹,胸中充斥着惧难;今年不去打仗,明年不去征讨,让孙策安然强大起来,终于并吞了江东,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
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
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臣下进驻汉中,不过一周年而已,期间就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及部曲将官、屯兵将官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士卒一千余人。
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各处积集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点。
如今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息;战争不能停息;那末耽在那里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正是相等的。
不趁此时去出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
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
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
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
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
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
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现在谨将些事陈述如下: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议论安守策略时,动辄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大家疑虑满腹,胸中充斥着惧难;今年不去打仗,明年不去征讨,让孙策安然强大起来,终于并吞了江东,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
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
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