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党比较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作业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的友党、参政党。
西方的政党制度存在不同形式,主要是两党制和多党制。
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主要国家有:英国(工党vs保守党),美国(民主党vs共和党),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主要国家有: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典,西班牙,土耳其,印度,阿根廷等。
它们都属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它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共同点主要是它们都集中体现阶级意志,行使国家权力,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都争取和影响群众;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则主要是经济基础、政党性质、党际关系的不同和政党使命的不同。
西方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中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决定了西方各政党代表的是不同集团、阶层、派别、群体的利益,而中国政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党际关系上,西方政党间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我国则形成了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参政党的领导与合作的模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
西方政党制度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使命是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消除阶级差别、消除国家和政党。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
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
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
这个说法是牵强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
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
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
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
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
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
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
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
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及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思考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及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思考刘燕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和体现。
中外政党制度存在着诸多的异同,并在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方面显现出来。
科学地比较研究中外政党制度,对于扩大我们的政治视野,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借鉴、参考国外政党制度的成功经验。
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将获得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与它的政党状况以及党政关系的状况密切相关。
【关键词】政党制度中西比较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一、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涵及西方政党制度的现状政党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而为社会认可的、关于政党执掌政权或参政和影响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其基本内涵有二:一是政党与党政的关系,二是政党与政权的关系。
西方政党制度的现状:第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激烈竞争,以及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和社会意识的多元化,促使社会阶级、阶层不断分化、组合,出现了新的政党组织。
第二,利益集团迅速发展,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利益集团与政党的政治目标不同,利益集团力图影响政府,其目标常常是具体的、局部性的。
各种政治利益集团作为政党和政党制度的补充,成了当前西方国家政治系统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着别的政治组织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
因而,西方国家有时也对利益集团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把他们正式吸纳到政府的决策程序中去,或者作为半公共机构,列入政治体制。
二、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分析1.中国执政党同西方国家执政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区别。
第一。
执政党同国家政权的一体化程度不同。
在西方国家,党的组织只是选举机器,它的职能就是把其他领袖送入政权机构,政党组织不掌握任何国家权力,不具有国家机构的职能,基层党组织不能对政府发生直接影响,进入内阁的政党领袖也不受党的正时机构的约束。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比较密切,各级党组织对国家政权实行领导,对国家政权机构负有监督保证作用,有关国家的重大经济、政治决策都是首先在党的最高领导层做出的,有关政策常常是党组织与政府联合制定和贯彻的。
从比较的视角看中西政党制度
家政权之间、政 党- 5社会之间按照一定关系结构形成不同模式的政 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 ; 而 国家民族差异和各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决定了政党制度的多样性。中西方政党制度在历史发展、 制度模式、 运行机制等方面 存在着诸 多差异。把中国政党制度置于世界背景之中,以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中西方政党
制度,通过两种政党制度之间 “ 对话” ,从新的视 角认识中国 政 党制度,凸显其特色和优势,这对于我 们增强理论 自 信、道路 自信、制度 自 信,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 政党制度 ; 政党政治 ; 中西比较 中图分类号 : D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f 0 0 6 - 0 1 3 8 ( 2 0 1 4 ) 0 1 - 0 0 2 7 — 0 6
2 0 1 4 . 1 囫
褥舒
政治发展与治理
人团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因此国会 中的多数党 长期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八个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 , 与少数党 并不构成执政党与反对党 的关系,所以两党的 与 中共共 同构成多党合作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与中国 对抗时常演变为总统与国会的严重对立。执政党与反对 人 民民主 国体和政体相适应 ,中共是执政党 同时也是全
多党制是一 国之 内多党并立 、互相争夺政权 的政党 国家政治生活 中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关系 。 选举中难 以有一个政党 占有绝对多数席位,各政党间必 种合作具有丰富的内容 。第; 而竞选联盟在获胜的 重要事务 同各 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 ,实行相互监督 。
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一
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的产生和确立,是 在英国两党制度的模式和运作 中,执政党、在野党界限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一、背景介绍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党制度存在着差异。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党制度模式,它们在组织形式、权力分配、选举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二、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采用的是单一执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员群众基础,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多个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权力,形成多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度为政治竞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增加了政治多样性。
三、权力分配在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决策中具有主导地位,党的领导干部在政府和国家机关中占据重要职位。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领导机关对国家政权实施集中统一的领导。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之间通过选举竞争来分配权力,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形成相对平衡的关系。
政党间的权力分配更加分散,防止了权力过度集中。
四、选举方式中国政党制度中,选举主要是指党内选举,即中国共产党内部通过党员大会、党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选举。
党内选举是中国共产党内部选拔和确定党的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选举是指公众选举,即公民通过普选方式选举国家领导人和议会代表。
公众选举是西方多党制度的核心机制,保证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五、政党发展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其他政党被称为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治活动。
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党派的参与,实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制。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政权,政党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政党的发展和政治竞争相互影响。
六、总结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在组织形式、权力分配、选举方式和政党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员群众基础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多个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权力,形成多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它们在组织形式、政治参预、决策过程和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制度的区别。
一、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是以阶级为基础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商议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惟一执政党,其他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合作火伴,参预政治决策和国家管理。
中国政党制度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党的组织结构严密,党的纪律严明。
而西方多党制度是指存在多个政党并有竞争的政治制度。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通常以两大主要政党为核心,例如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
这些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政权,通过竞争来实现政治权力的交替。
二、政治参预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政治参预主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党员在政治决策和国家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立法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参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除了党员和政治家,普通公民也可以通过选举、游说、示威等方式参预政治活动。
西方国家注重民主和公众参预,政治决策更加开放和透明。
三、决策过程中国政党制度中,政治决策主要由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等核心机构进行。
中国共产党通过集中统一的决策机制来制定国家政策和规划。
政府机构执行党的决策,确保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决策更加分散和多元化。
政府的决策需要通过议会或者国会的讨论和表决来决定。
政党之间的竞争和议会的辩论是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
政府决策的执行也受到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公众舆论的监督。
四、权力分配中国政党制度中,权力分配主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和纪律来管理国家机构和公职人员,确保党的领导地位。
政府机构和官员的任免和晋升需要经过党的组织程序。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权力分配相对分散。
政府的权力通过选举和政党竞争来分配,政府机构和官员的任免需要符合法律和程序的规定。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商议制度,而西方多党制度则是指西方国家中存在多个政党竞争的政治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制度的区别。
一、组织结构和性质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其他政党则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商议的方式参预国家政治决策。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体系中占领着统治地位,其他政党则作为参政党参预政治活动。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在政治竞争中地位相对平等,没有一个党派能够垄断政治权力。
政党之间通过选举和竞争的方式争取选民支持,从而获得政府执政权。
二、选举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中,选举是通过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的。
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产生的。
在中国政党制度中,选举更多的是体现了政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商议的特点。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选举是通过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的。
选民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支持的政党或者候选人,从而决定政府的执政权。
选举在西方多党制度中具有更大的竞争性和民主性。
三、政治权力分配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拥有最高的政治权力,其他政党则作为参政党参预国家政治决策。
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来行使政治权力。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权力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来行使的。
选举产生的政府代表着选民的意愿,执政党在政府中拥有最高的政治权力。
四、政治文化和价值观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强调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政党制度强调团结统一、稳定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之间存在多样化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政党代表着不同的政管理念和利益诉求,通过竞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五、政治稳定性和效率中国政党制度强调稳定性和效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可以确保政治稳定和长期发展。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讲课提纲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党制度也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形成了相互差异,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
(弄清楚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含义。
)共同点:争取和影响群众;集中阶级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不同点(本课题的着重点)一、关于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的不同在我们现代学者看来,近代政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那么实际上了,近代政党的出现也和社会化大生产、公民的政治权利意识加强分不开,同时也是社会对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模式和新的政治参与机制的需求。
但是中西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是不一样的。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和议会民主后。
新兴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化了的旧贵族、封建保守势力等集团为了分享和垄断国家权力,维护集团利益而逐步创设的规范各个集团关系以及各个集团与国家政权体系之间的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国家。
其模式是先有国家和宪法,后有政党和政党制度。
(举例)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则是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中,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政党,并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形成的雏形,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候确定下来。
(举例)二、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不同西方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于宪法和竞争选举。
中国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是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论证、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追求)三、经济基础、政党性质以及党际关系的不同西方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其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前提下为谋取本集团的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轮流执政、联合执政甚至是独揽政权的状态。
(相互攻击,竞争)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我国形成了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参政党的领导与合作的模式。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
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
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
“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
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
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
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
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
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
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
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
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
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浅谈从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看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党制度,应根据该国的国情做出合理的选择。
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
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差异性,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选择具有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优越性,能够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通过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等。
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多党制或两党制。
两党制国家也有多党长期合法存在、各政党法律地位平等、多党平行竞争,从这点看,两党制与多党制同类。
因此笔者将多党制、两党制作为同一类型的政党制度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对比,分析中西政党制度的一些主要差异。
(一)竞争与非竞争的差异。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通常情况下,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结成党派联盟,争取议会多数席位,组成联合内阁,从而取得执政地位。
两党制是指一些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都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党居超强地位,通过往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取胜的方式,结果总是两党在若干年内相互轮流执政。
两党之外,也有其他众多政党合法存在,但都是些小党,其力量和作用长期无法与两大政党抗衡,议会、政府总是被两大党轮流控制。
意大利政治学家萨尔托里把政党制度分为“竞争性”和“无竞争性”两人类,·党制列入无竞争性,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
政治文化视域下中西政党制度的结构比较
政治文化视域下中西政党制度的结构比较政治文化构成了政党制度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多元一体”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合作型主次结构,西方国家的多党竞争轮替制度是在“合法反对”文化制约下形成了竞争型平行结构。
两大政党制度结构既有共同体现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一致性,又有因政治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
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共性和区别,借鉴和继承别国经验,使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政党制度;政治文化;比较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结构上,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政党制度结构差异的背后,社会诸要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为体制之母”[1],政党制度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母体的印记。
因此,本文拟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政党制度的结构进行比较。
一、政治文化与政党制度的关联性“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
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
”[2]而政党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
包括与其他政党的相互关系制度”[3]。
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是深藏于政治显秩序下的隐秩序,由此可见,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具体而言,二者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政治文化构成了政党制度的外在环境。
政治文化与政党制度并非是相互孤立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说政治文化是大海里的水,那么包括政党制度在内的政治系统则是漂浮在海上的冰山。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
周淑真:从中西比较看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来源:网络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政党掌握政权或者是参与国家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的地位。
国家政权通过政党来行使,是绝大多数国家普遍的政治现象。
政党与政党之间、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政党与社会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结构,构成不同模式的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
而国家民族差异和各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决定了政党制度的多样性,中西方政党制度在历史发展、制度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把中国政党制度置于世界的背景之中,以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中西方政党制度,通过两种政党制度之间的对话,从新的视角认识中国政党制度,凸显其特色和优势,这对于我们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政党制度的不同模式的分析;二是政党制度的形成方式的分析;三是政党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完善。
第一个问题,政党制度的不同模式。
世界各国政党现象错综复杂,政党制度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同另一个国家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类政党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制度模式和运作方式。
首先我们看看英美两党制的不同模式。
我们知道在当代世界比较成功的两党制就是英国的两党制和美国的两党制,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两党制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同样一种政党制度有多种模式。
英美两国都是两党制,然而,在英国为议会制的两党制,而在美国则是总统制的两党制。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议会制国家,两党的轮替是由议会下院选举所得的席位决定的。
上院也就是贵族院的议员是由贵族世袭或者国王任命的,与选举关系不大。
而势均力敌的保守党与工党,谁在议会下院的选举中得到第一个多数的席位,或者是绝对多数即半数以上的议席就组成一党的内阁,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就是内阁的首相,内阁成员全都是下院的议员。
中西政党党内民主发展态势比较
来增 强 合法 性 与 支持 度 ,同样需 要 集 中保 证 效 率与 权威 ,两 者的 相 互制 约 是西 方 政党 党 内 民 主化 与集 权化 并存 的重 要原 因 。
相 比西 方 政 党 , 民主化 是 中共 党 内压 倒 性 发展 趋 势 。多 年来 中共权 力运 行 以集 中为 主 ,民主 与集 中处 于失 衡状 态 ,由此 滋 生很 多 问题 。鉴 于其 面 临 的 主要 问 题是 集 中过 多而 非 民主不 够 ,因此 ,进一 步发 展 民 主 ,平 衡 民主与 集 中 的关 系 ,是 中共 改革 党 内权力 运 行 的一 大 趋势 。从近 年 实践 看 ,中共 在
在
理
的
林
, ,
较 主
评 性
为
过
去 大 字报 的遗 音 ,义 愤 填膺 ,但 逻辑 不 足 ,没 说 两 三句 就
西 方 政 党党 内 呈现 民主化 与 集权 化 共 同发 展 态 势 ,明显 体 现在 党 代表 大 会功 能 的 演变 上 。大 会 曾 是 政 党重 要选 举 及 重 大决 策机 构 ,但 其 权 力正 出现 分 流 ,部 分 权力 下 移至 普通 党 员 ,部分 上 移至 党 领 导层 及议 会党 团 ,大会 的 决策 功能 普 遍 弱 化 ,选举 或批 准选 举成 为其 主要 任 务 。民 主 化与 集 权化 并存 表 明西 方 政党 在 党 内代 议 制 民主 长期 发 展 之后 进 入
基层 发 展直 接 民 主 ,如村 党 支部 书 记 和 乡镇 党委 书
记直 选 ;在 中高层 发 展代 表 制 民 主 ,如 中央 委 员实
行一 定 比例 的 差 额选 举 ,完 善 分工 合 作 的集 体领 导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 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 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 党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
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 ----英国
总统制的两党制 ----美国
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除对立的两大政党之 外,还存在着一些较小的党派,如美国除 民主、共和党外,还有共产党、社会党、 社会劳工党、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驴象之争 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 还存在自由民主党等若干别的政党, 甚至还存在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 族党等地方性的政党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提出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积极鼓 吹革命思想,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意 义上的政党 。
1905年8月
1911年10月
辛亥革命的枪声在中国中部的武昌响起, 革命党人发布告示“永久建立共和政体”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结束 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
1913年11月
民国初年的多党制昙花一现、乱象丛生, 与政党的自身缺陷有直接关系。它们缺乏 具有远见的政纲,民众的苦难和迫切要求 解决的问题远没有纳入他们的议事日程。 正因如此,一般民众对于“一党一会之胜 败”毫不关心。当袁世凯取消国会、遣散 议员时,一般民众都成了冷眼旁观的“闲 人”。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党竞争议 会内阁的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1912年元旦
1912年2月 1912年8月
大总统 改由袁 世凯担 任
孙中山,提出实行政党政治的主 张。按照西方的民主制度和立法、 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实行责任内阁制,允许结社组党。
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赢得国会392 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以显示出中国的优越性
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国的具体国情。
离开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生搬硬套某国的政治发展经验或政党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政党制度注定是没有活力或没有前途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
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凝聚力量的显著功能,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评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最终都要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坚强领导,保证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
这样的制度设计,实现了目标方向一致性和组织形式多样性的统一、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统一。
这一制度,能够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共十六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许多重大意见建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团结合作的鲜明特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资源整合。
中西政党组织组织结构比较分析
中西政党组织结构比较分析政党组织,是政党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是政党物态化了的“载体”,是政党行为表现的“硬件”条件,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但政党的组织,以怎样的组织“形态”存在,以何种组织“结构”表现,以什么样的组织行为方式活动,政党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政党组织结构不同,其功能和作用也各异。
一、上下结构西方政党存在组织的上下分层,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联系总体不紧密。
而中国共产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联系紧密,上下组织分明,内在联系紧,存在着较强的制约关系。
任何政党组织都有“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或是“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
西方政党一般都有中央一级组织--“中央委员会”等作为政党的领导机关。
但西方政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基层组织之间,多数没有非常严格、等级分明、联系紧密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中央委员会”组织的存在,大多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这种存在通常并不起到日常领导作用。
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形式上存在这样几个层次的区分:从大的层次上分为联邦层次(全国性的党)、州层次(州政党)和地方层次(地方政党),从党内层次上分为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委员会、党主席、国会山委员会、州委员会、国会选举委员会、县委员会、市委员会、区委员会、投票区委员会等。
虽然在“形式”上能够分出几个层次,但“上下层次”并没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没有中央到地方或由上而下的直接领导关系。
中央组织没有经常性的决定、决议、决策,只是在“中选”、“大选”的过程中发挥一些作用。
在美国,政党的中央一级组织,实际是虚设。
美国加州共和党组织,并不直接接受全国委员会的领导。
(2)各级组织没有服从和执行的严格规定。
全国性组织对各个州的政党组织,没有经常性的统一工作部署,没有指令性、指导性的工作要求。
州一级的政党组织可以自行处理问题,完全不需要征求所谓的“中央一级组织”的意见。
政党领袖对同党人士没有直接发号施令的权力,也没有对违纪违规的本党人士进行纪律处分的权力。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
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
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
“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
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
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
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
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
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
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
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
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
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中外现代政治制度对比
中外现代政治制度对比中外现代政治制度对比(一)、共同点1、在议员或代表产生方式上,都有各自认可的条件、按一定法律程序经选举产生,并按一定选民比例加基本数分配议员或代表的名额,而且都是届期制。
2、在议员或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上,都有提案权、讨论表决权、咨询权、言论免责权、人身自由保护权,承担向选民或人民负责的义务。
3、在内部组织结构上,都有一个负责召集和主持会议的指导机构,有一个大会负责组织和领导会务服务工作的秘书长,有协助审议的各种委员会和工作机构。
(二)、不同点1、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履行职责的方式不一样。
2、在内部组织结构上,资本主义议会设置议长和议会党团,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设置常设机关,这是各自独存的。
3、在权力结构方面,资本主义议会只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而社会主义人民代表机关不仅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且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权机关。
4、在组织活动原则上,资本主义议会制是“分权制衡”,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是“议行合一”(或民主集中制)。
三、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2学时)(一)、共同点1、都行使国家的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以及重大事务决定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其实际功能效应都受内外因素的影响。
(二)、不同点1、职权范围不同2、发展方向不同四、讨论与思考(4学时)1、不同国家的代议制度不可简单摹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的发挥取决于诸多因素。
2、借鉴西方议会政治的有益成果,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讲选举制度比较本讲主要介绍了选举制度的一般理论,中西方在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等方面的异同点,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教学时数:8学时。
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重点:选举制度及其相关范畴,普遍选举权原则和平等选举权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教学难点:西方选举技术的构成及特点,中国选举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主要内容:一、选举制度概述(1学时)1、选举制度及其相关范畴2、中外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二、选举的基本原则(2学时)1、普遍选举权原则2、平等选举权原则3、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5、等额差额选举原则三、选举的民主程序(3学时)1、选举组织与选区划分2、选举方式与选举类型3、选民资格与候选人资格4、选举过程与选举监督5、讨论与思考:从总统大选看美国的选举制度四、借鉴西方选举技术,完善中国选举制度(2学时)1、西方选举技术的构成及特点2、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3、中国选举机制的缺陷与完善第四讲政党制度比较本讲介绍了与政党制度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分析了中西政党制度结构模式的异同点,比较了中西政党制度的功能效应。
aaa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几种主要的政党制度
一、两党制 (一)概念: 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 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 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总统竞选中获胜的一党, 执掌政权,成为“执政党”或称“在朝党”;而在议会选 举中没有取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竞选中失败的政党,成为 “反对党”或称“在野党”。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 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 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讦,因此,资本主义国 家的两竞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
我们选定党是为谋求官职而建立的这样一个定义,就是把党与其他政治组织区别 开来。大量的证据表明:谋求官职这个目标,在一切热衷于官职的政党中都占有 主导地位。
(3)政党是为了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大英百
科全书》对政党的定义是:“政党是政治体制内为取得和行使权力的目的而组织 的集团。”《日本大百科辞典》是这样论述的“政党是以取得国家权力为目标而 基于共同的政策组织和动员国民,开展一切政治活动的持久性的政法团体”。
(二)两党制的特点
1、两大党长期占据政坛 2、两大党始终处于对立状态 3、两大党阶级基础和基本政策 日益趋同
(三)两党制的典型模式
1、英国的两党制。 (1)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两党制是在英国托利党 和辉格党两大政党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辉格党 自由党 托利党 保守党 保守党 自由民主党 社会民主党 保守党
第一节 政党与政党制度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第三节 中国的政党制度 第四节 中西方政党制度的主要差异 第五节 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第一节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政党间的关系模式【摘要】在西方的执政与在野模式中存在着熔权制与分权制的区分:在奉行熔权制(或称议会内阁制)的西方国家中,执政党执掌行政权与立法权;而在奉行分权制(或称总统制)的美国,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乃近现代宪法所划分的三种国家权力,行使这三种国家权力中的任何一种权力,可称为“执政权”,获得执政权的政党即是执政党,其执政党与熔权制国家的执政党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但是,我国的执政党制度及它所体现的理念完全不同于西方,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在政治关系、政权关系以及政党关系中都呈现不同形态。
【关键词】政党制度比较政党关系模式引言:在政治学上,执政是相对于在野而言的,存在执政党理论上就意味着存在在野党,而不论执政党与在野党是合作关系还是反对关系。
执政党是代议制下政党政治的产物,代议制是现代政治的体现。
选举权的扩展以及代议制的规范使得民主政治在国家层面上日益变为选举政治,政党也越来越成为从事选举和赢得选举的首要工具。
在选战中赢取议会多数议席或大选多数票而获得组阁权的党派被称为执政党,相反,沦为少数而被阻隔于权力中枢之外的党派则成为反对党或在野党。
无论执政还是在野,都以共同接受既定的游戏规则为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执政党与在野党都是体制内政党,体制的逻辑要求,党派必须合法(合乎法律程序)进入国家政权。
一、西方的执政在野模式:熔权制与分权制的区分执政党在英语世界中称“ruling party”或“governing party”意即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的政党或政党联盟,而不论其是否全面控制议会立法权或是否控制其他国家机关及地方行政机关。
对西方人来说,能够组织和控制政府的党派就是执政党,执政党因其进入国家权力中枢,成为国家政治的主导力量,故可在一定范围与时间内实施国家的决策权,决定政治资源的分配,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规定政治进程的速率与方向,从而表现出政治的本质特征——ruling或governing.在奉行熔权制(或称议会内阁制)的西方国家中,执政党直接行使的政府权力种类有多有少。
英国的执政党所直接行使的政府权力种类最多,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和颇大程度上的司法权。
其他同类国家的执政党一般只直接行使行政权和立法权。
无论如何,不存在仅仅行使行政权的执政党。
西方熔权制国家的执政党制度体现下述理念:第一,所谓执政党,指统一掌握和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政党。
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个政党的最大胜利;掌握和行使对执政党的反对权即成为反对党,这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也是政治成就,因为反对权实质上也己成为一种国家权力。
未能进入国家机构的政党或普通政党属于失败的政党,面临生存考验。
第二,政党获得权力的途径必须合法化,即必须获得人民的授权。
在西方国家看来,竞选并赢得足够数量的选票是唯一可接受的获得人民授权的方式。
他们反对政党采取其他途径获取权力。
第三,存在着政党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分野。
普通政党仅仅享有政治权利,即是说他们有权进行政治活动,但普通政党的政治活动对社会没有强制约束力,国家权力才能强制约束社会。
一个普通政党一旦赢得多数选票,便行使国家权力中的立法权和行政权。
第四,既服从多数党的执政权,又承认少数党的反对权。
第五,一个政党作为执政党,只享有执政党的地位及权力,而没有其他特定地位及权力。
而在奉行分权制(或称总统制)的美国,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乃近现代宪法所划分的三种国家权力。
行使这三种国家权力中的任何一种权力,可称为“执政权”。
获得执政权的政党即是执政党。
其执政党与熔权制国家的执政党不可同日而语,正是因为美国不实行由国会多数党组织政府的体制,所以即使出现罕见的由同一政党入主白宫并掌握国会两院多数议席的格局,总统仍然不可能像英国首相那样通过号令国会多数党议员而驾驭国会。
而在白宫与国会分属两党的常态下,严格说来,掌握白宫的党和掌握国会的党实质上都是执政党。
因为,两党所分别掌握的行政权、立法权皆是广义的政府权力。
他们既用国会与总统的名义相互较量与合作,也直接用民主党、共和党的名义互相制衡。
总统对本党的国会议员还享有美国式的领导权,但对国会中的另一个执政党却连美国式的领导权也没有。
因此,美国两个政党相互之间完全平等,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具体决定执政权的归属;细化执政党的责任,各个政党必须为其获得的执政权向各自的选民负责;这种平等所反映的是美国宪法的三种选民之间的平等理念,即选举总统的全国选民、选举参议员的全州选民和选举众议院国会选区的选民之间的相互平等。
它们彼此只能协商,任何一方都不能号令、领导或强迫另一方。
它们各自都获得了一定的宪法权力或执政权。
共同的国家利益迫使它们运用各自的执政权相互合作。
但是,两年一度的选举又使它们永远相互竞争,以保住现有的执政权,并扩大之。
①人们常津津乐道的执政党的所谓的审慎、理性的品格,在代议制民主条件下,极而言之,是在野势力对国家权力的觊觎和对执政党的政治挑战造就的。
在熔权制国家,在野党对执政党的制约首先是利用代议体制的竞选机制,在议会议员的选举上针对执政党政府的局限或弱点提出自己的竞选纲领和政策主张,争取选民的支持,以获得议会的多数地位。
而在分权制国家,反对党主要是利用国会的立法权、议案审议权来“敲打”执政党政府,尤其是在反对党占据国会多数议席的情况下,政府议案凡不符合反对党利益与偏好的,都有可能被搁置为废案、被修改或被否决。
其次,不论是熔权制还是分权制国家,在野党还拥有体制赋予的大量的手段,如议会的质询权、听证会制度、提不信任案、弹劾程序等等,向执政党政府发难。
此外,在实行地方自治或联邦制的国家,由于地方政府首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党提出候选人参加竞选,故有些地方政府首长所属的政党在全国议会中是在野党,在地方上却是执政党(如日本)。
②欧洲国家普遍确立了反对党制度,即承认反对党的合法存在和监督作用,从而把执政党置于反对党的监督与制约之下。
在英国,反对党通过各种形式揭露执政党的错误、违法、失职和犯罪行为,利用议会中的监督程序如质询、调查、听证、辩论、提案、弹劾等追究执政党的法律责任。
为了保证反对党的监督作用,许多欧洲国家从法律上赋予反对党议员特别的人身保护,使他们免受打击和报复。
欧洲国家许多高官(执政党成员)常常因腐败问题在反对党的穷追猛打下,被迫丢官弃职。
③因此,执政党政府执政地位的维持,已经不仅仅取决于执政党政府的“政绩”,而是主要取决于执政党政府(执政精英)按照宪法和法律合法运作国家权力的意志、理念、能力和技巧,尤其是学习、革新能力和处理同其他社会利益集团及反对势力关系的能力和技巧。
二、中国的执政参政模式:多党合作制中的执政党与参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但是,我国的执政党制度及它所体现的理念完全不同于西方,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选举制度不实行以政党为单位的竞选,这是它区别于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点。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种国家机关无不是经过选举程序或人大的决定、任命程序而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也正是得自选举程序。
虽然,我国的选举制度尚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革完善,然而,这并不能否认党通过她的党员赢得选举而获得执政权这一事实。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创立的,其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统一战线理论;二是人民民主理论,其中统一战线规定了这个制度形态,而人民民主规定了这个制度的价值取向。
这个政党制度形成后的核心功能就是增强人民的团结和合作,推进人民民主的建设与发展。
④综合分析我国执政党制度、该制度的实际运行及国内对该制度的理解和说明,可知我国的政党制度理念有下述要点:第一,在政治关系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⑤中国共产党集领导党与执政党为一体,这是我国执政党概念的首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党始终当好“三个代表”的自觉追求和人民的选择,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相对于其他政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权,而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权相应地又决定了我国的选举制度不能用来决定共产党与其他政党谁执政谁在野,而只能决定他们各自出而担任国家公职的人选。
由于集领导党和执政党两种宪法属性于一身,我国执政党的地位要高于西方国家执政党;我国执政党的权力同样要大于后者。
⑥第二,在政权关系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表现为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在我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在政权之外是领导和被领导,在政权内则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和在政权内外的相互监督关系。
这种关系受领导党被领导党关系制约,因而参政党维护执政党的地位,对之不提出挑战:执政党则对参政党坦诚相见,与之协商执政。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负责组织政府,并且在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诸方面都起着核心的作用。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工作,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他们皆有各自的党员当选为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有些还担任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一些领导职务。
第三,在政党关系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表现为亲密友党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既密切合作又相互独立两个方面。
民主党派的参政是独立的、自由的参政,是有法律保障的参政;而且只有在独立的、自由的和有法律保障的条件下参政,民主党派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
总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这种“多重化的党际关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模式。
同时,也应当看到,这种政党关系模式虽然在理论上存在着多元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但在现实的政党体制运作过程中,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仍然带有一定的依附性,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党关系中缺乏相对独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⑦结语当前,积极推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建设,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防止因民主党派政治功能的弱化而使我国政党关系失去平衡。
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也应当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水平的参政议政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在政党关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胜任所应扮演的社会角色。
参考文献①蒋劲松:《从应对“9·11”看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载《美国研究》2003年第1期。
②陈明明:《革命党·统治党·执政党——关于政党及其革新的一项词语梳理》,载肖滨、郭忠华主编:《中大政治学评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顾俊礼主编:《欧洲政党执政经验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总论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