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河南省土壤分布

河南省土壤分布

山地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海拔2000米以 上的山地平缓顶部。常年受水湿低 温的影响,植被为草灌群丛,表土 层(包括亚表土层)有机质积累较 高,过渡层较明显,部分土体出现 锈斑或轻度潜育现象。土层厚度不 一,一般大于50厘米。pH6.5左右。
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1996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资料,全省现有一级土地利用类型8个,二级 类型47个。土地总面积16553641.88公顷,其 中耕地面积8110338.7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 面积的48.99%,园地308308.77公顷,占总面 积的1.86%,林地2831581.25公顷,占总面积 的17.11%,牧草地14446.67公顷,占总面积 的0.0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834171.41公 顷,占总面积的 11.08%,交通用地 380038.89公顷,占总面积的2.30%,水域 1208890.47公顷,占总面积的7.30%,未利用 土地1865865.68公顷,占总面积的11.27%。

零星分布与河南省黄泛冲积平原 中的洼地与盐化、碱化潮土、碱土 呈复区分布。由于地势低平,排水 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蒸 发量大,造成盐分积聚地表,仅能 生长一些盐生植物或耐盐性强的植 物,0—20厘米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 其含量大于1.0%,pH8.5~9.0。
紫色土:

系紫色岩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 呈均一的紫、紫红或暗紫红色,处 于相对幼年阶段。河南省西南的低 山丘陵等地有零星分布。紫色土表 层以下即是母质,母质多为紫色砂、 页岩。无明显层次,多数有石灰反 应,母质性状表现强烈。在空间分 布上与周围地带性土壤的过度界线 明显。
水稻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淮河两岸的波状平原地带, 集中于信阳地区,其它地区的山间峡谷、山间盆 地和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成土过程是水耕熟 化和强烈的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过程。在长期的 水耕条件下,氧化还原交替进行,使剖面发育明 显分异。而在人为耕作施肥、灌排等措施影响下, 土壤进行有机质合成与分解,成水稻土所特有的 多种发生层次: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漂洗 层和潜育层等。淹水期除最表层数毫米外,以下 层次均处于还原状态。落干后全层氧化,沿根孔 出现大量锈纹,肥沃稻田的耕层可出现新生态有 机铁熔合物。耕作层和犁底层以下经长期犁耕压 实的土层,土体紧实,容重较大,锈纹多而色暗。 肥沃稻田的犁底层紧密度适当,具有一定的渗水 保肥性。

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

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

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庐山位于江西省西部,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庐山四周有著群山环抱,有相当多的山脉地貌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庐山的土壤和植被也非常的丰富,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深度关系密切,在深度2米以下,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

庐山典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1.6~13.7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在6.5%~8.3%之间波动。

研究发现,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受植被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受土壤质量的影响,有机质的分布受土壤性质影响较大。

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深度层次是不同的,深度越大,有机质含量越高。

从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来看,在深度20~100cm层,有机质含量最高,多达14.5~16.5g/kg;在深度100~200cm层,有机质含量最低,多达7.2~11.2g/kg;在深度200cm以上,有机质含量中等,多达11.2~13.7g/kg。

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的植被类型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草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低。

在庐山不同高度分布上,从海拔低至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高到低逐渐减少。

庐山的高山植被受到自然造林等因素的限制,植被生长不足,过去久已不利于植物叶片与整个土壤系统的维持,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庐山有机质含量高低与其地质地貌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地质地貌因素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有:地形、水分,植被植被密度、地质古迹、土壤质量、火灾活动及其它因素,都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庐山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受不同的地质地貌因素的影响互相联系,而且与土壤深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研究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对于庐山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1土壤地带性(soil zonality)分布规律1.1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我国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是由湿润海洋性逐步向干旱内陆性两个带谱演化而成的。

我国东南沿海属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又称土壤的纬度地带性(见表4),其水平地带的分布大致是,随热量的递减由南向北分布着砖红壤(图1)、赤红壤(图2)、红壤(图3)、黄壤(图4)、黄棕壤(图5)、黄褐土、棕壤(图6)、暗棕壤(图7)及棕色针叶林土(图8)。

表4 中国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又称土壤经度地带性)。

其排列顺序是从湿润温带森林下的暗棕壤开始,向西到松嫩平原大面积分布的黑土,再向西到大兴安岭一带的灰色森林土(图9),再依次向西分布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图10)、栗钙土(图11)、棕钙土、灰棕漠土(图12)。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谱示意图这个问题在广泛啦,真不好回答,5是南方人,就只能说南方的主要作物吧: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7小麦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所以说水坝是利一方害一方的东西枯水期蓄水是为了保证水坝附近的农业生产,这样其实是会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的,所以这种蓄水水库要在农业区的末端建设,使它危害的下游没有农业区,全是工业区或入海口,这样收益较大损害减到最小汛期排水是为了减轻坝体的承受压力,其实排也排不到原有洪量之上,所以这个倒不会给下游带来更大的损害,无非是小洪可蓄大洪难保而已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每年6月—10月汛期把大量泥沙排放出去,每年11月—次年5月枯水期再把清水蓄在水库里。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复习

一、填空题按照吸附机理可以土壤吸附性能力分为、专性吸附和负吸附..地球表层系统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 ..高岭石属于型矿物..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和重力水..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和的差值..土壤电荷分为和可变电荷..土壤肥力因素有、肥、气和热 ..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和 ..土壤胶体可划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三种类型;但在土壤中常以形态存在..土壤密度的近似值为 ..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生物热和地热三种..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 ..土壤水分势能值包括、溶质势、压力势和重力势四种类型..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和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土壤无机胶体的基本结晶单位有硅氧片和两种..土壤质地按国际制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四类..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等..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是主导因素..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母质、、地形、时间、气候..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交换性阳离子等..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有电荷价、离子半径和 ..二、名词解释题土壤污染: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土壤肥力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土壤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焉时土壤含水量;称为萎焉系数或萎焉点..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富铝化过程:指土体中二氧化硅淋失;而铁铝氧化物相对富集的过程..白浆化过程:土壤胶体: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CEC:是指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盐基饱和度:就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交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溶液如1mol/L KCl或0.06mol/L BaCl2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H+ 或Al3+大部分被交换出来;再以标准碱液滴定溶液中的H+ ;这样测得的酸度称为交换性酸度;以厘摩尔+/千克为单位..土壤退化: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土壤养分:三、问答题1、简述不同粒级土粒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差异..①矿物组成;颗粒越小;次生矿物越多;颗粒越大;原生矿物越多;如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②化学组成;SiO2含量随颗粒由粗到细逐渐减少;Al2O3、Fe2O3和盐基含量则逐渐增加;SiO2/R2O3的比率随之降低..2、简述磷肥利用率一般比较低的原因..答:1磷的特性:磷在土壤中主要以矿物态存在;有机态磷所占比例很小;且有机态磷中速效性的水溶态和可水解态磷也很少..①酸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Fe-P、Al-P和O-P而沉淀;从而使磷失去有效性;②碱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Ca-P而沉淀;从而使磷失去有效性;③中性条件下;磷主要以H2PO3-;因而磷在中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2磷肥特性:可溶性化学磷肥—主要是CaH2PO42;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变为不溶性磷而失去有效性..3、简述砂土和粘土的土壤肥力特性..4、简述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差异的原因..差异答:1砂质土类: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③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⑤耕性松散易耕..2粘质土类: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③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⑤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5、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原因..答:1生物在土壤结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生物在土壤养分积累、分解、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植被类型的演变会引起土壤类型的演变; 4微生物在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6、简述水田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特点及调节措施..水田土壤可分为氧化层和还原层;在氧化层铵态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硝态氮在还原层会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O、N2等气体..调节措施:将氮肥深施;采取合理的水分管理..7、简述土面蒸发的过程..①表土蒸发强度保持稳定的阶段②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③水汽扩散阶段8、简述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及其原因..土壤的纬度地带性是指地带性土类亚类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规律..这是由于不同纬度热量状况不同引起植被不同并导致成土过程的差异..9、简述土壤空气和大气的区别..①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②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③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④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10、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11、简述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答:1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作物根系生长; 2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3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4土壤空气能增强作物抗病性..12、简述土壤圈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地位: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土壤圈被视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关系:①土壤圈与大气圈的关系;土壤与大气间在近地球表面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②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地球表面的土壤;不仅是高等动植物乃至人类生存的基底;也是地下部分微生物的栖息场所..③土壤与水圈的关系;由于土壤的高度非均质性;影响降雨在地球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及水圈的化学成分..④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过程和成土作用的产物;从地球的圈层位置看;土壤位于岩圈和生物圈之间;属于风化壳的一部分..13、简述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容重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土壤松紧状况以及人工管理措施的影响.. 应用:①计算土壤孔隙度;②计算耕作层土壤重量或工程土方量;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量..14、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15、简述土壤中水稳性团粒结构体越多越好的原因..土壤中水稳性结构体数量是否一定越多越好为什么不是..如果是水稳性团粒结构;则是越多越好;但如果是其它的结构体;如核状结构体;则越多结构性越差..16、简述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的差异及其原因..答:我国大陆土壤以北纬33°为界;形成“南酸北碱”的局面;原因:1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2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便逐渐盐碱化..17、简述我国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通常低于北方土壤的主要原因..我国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通常小于北方土壤的主要原因:①气候因素..南方高温高湿;矿物风化强烈;物质淋溶也强烈;大量盐基离子被淋失;盐基饱和度小..而北方相对低温低湿;盐基离子淋失较少;有时还相对富集;盐基饱和度大..②粘土矿物类型..南方主要为1:1型及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而北方主要是2:1型胀缩型矿物..③土壤酸碱度..南方土壤通常是酸性或强酸性;而北方土壤通常是碱性或石灰性..18、简述影响土壤CEC的因素..答:1土壤质地; 2无机胶体类型; 3土壤酸碱度; 4有机质含量;19、简述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答:①气候因素..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具有季节性的积盐和脱盐频繁交替的特点;是土壤碱化的重要条件..②生物因素..由于一些高等植物的选择性吸收;使土壤中富集了钾、钙、钠、镁等盐基粒子..不同植被类型的选择性吸收不同;影响着碱土形成..其中;荒漠草原和荒漠植被对碱土的形成起重要作用..③母质的影响..母质是碱性物质的来源;如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富含钙、镁、钾、钠等碱性物质;风化体含有较多的碱性成分..此外土壤的不同质地和不同质地在剖面中的排列也影响着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运动;从而影响土壤的碱化程度20、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答案要点:1酸碱度2氧化还原电位3有机质含量4土壤质地21、简述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①有机质组成与状态:物理状态;化学组成;C/N.. ②土壤环境条件:湿度与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重金属及盐分等22、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答:1养分较完全; 2促进养分有效化; 3高土壤保肥性; 4提高土壤缓冲性;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23、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答: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 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24、试述土壤富铝化过程和盐渍化过程..25、试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2)原因有:①瓶颈效应;土壤中的大孔隙与小孔隙相连接;②闭塞空气的影响;③土壤的胀缩作用..(3)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砂土的滞后现象更明显..26、试述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27、试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的重要作用..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1小水库 :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2小肥料库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3空气走廊: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利于空气流通..28、试述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29、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1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为由北而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2北方由于气候淡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于土壤中;而南方则刚好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则较少..3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①养分较完全②促进养分有效化③提高土壤保肥性④提高土壤缓冲性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①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②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如DDT易溶于HA;③全球C平衡的重要C库含C平均为58%..四、计算题1、某一土壤耕层0.2m;容重为1.15 g cm-3;试计算每亩667m2土壤重量若土壤含水量为8%;要求灌水后达到28%;则每亩灌水多少立方米2、某地耕层含水量为200g kg-1;土壤容重为1.2 g cm-3;土壤总孔度为54.72%;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3、已知条件:1hm2农地的耕层厚0.2m容重为1.3g/cm3;有机质含量为15g/kg;全氮量为0.75g/kg按土壤质量计..试根据容重和土壤成分含量;来计算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量在一定土体中的储量..4、假设某红壤的pH为5.0;耕层土壤为2250000公斤/公顷;土壤含水量为20%;阳离子交换量为10Cmol/kg;盐基饱和度为60%;试计算达到pH=7时;中和活性酸和潜性酸的熟石灰化学式:CaOH需要量理论值..2。

中国与世界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与世界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世界土壤类型及中国土壤类型分布一、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一般特征砖红壤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的南部,的东南部,以及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

我国土壤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我国土壤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极干旱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寒温带) 湿润 (温带)
(暖温带) (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
中国土壤水平 地带分布模式
(南亚热带)
(热带)
三、土壤垂直地带性(soil vertical zonality)
山地土壤(mountain soil),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土壤 也呈带状变化(变化规律同水平地带性由南而东北)。
latitudal zonality)
地带性土类大致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规律。
(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逐渐更替)
N:棕色针叶林土(针叶林→暗棕壤(针阔混交林→棕壤
(落叶阔叶林→黄棕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红
黄壤(常绿阔叶林) →砖红壤(热带雨林)) :S
2、土壤经度地带性(soil longitude zonality) 地带性土类大致呈带状,与经度平行,东西逐渐更 替。 温带:E: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粟钙土→棕钙土→ 灰漠土→灰棕漠土W 暖温带: E: 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W
土体 • 井灌井排,抽咸补淡
(三)土壤剖面
反映成土过程
1、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土壤的主要形态特征
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
的垂直切面,具有若干个大体 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土壤剖面是成土因素长期作
用的历史记录,是认土、用土、 改土的主要依据之一。
2、土壤发生层(土层)(soil horizon)
• 砂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气候 (水热条件)
• 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 质积累和淋失; 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的 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土壤已经成为新教材中添加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地理考试中也常见到以土壤为情境材料的知识考查.土壤的成分和类型其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了土壤,有些人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一直搞不清楚,总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微生物多的时候有机质多还是少,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小侧面去解读:有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使之成为腐殖质,但有的微生物却会以这些有机质为食物,会消耗掉它们,另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枯枝落叶是否多。

再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这些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机质是不是能够在当地累存,比如热带雨林枯枝及败叶较多,微生物也丰富,但分解后这些腐殖质一部分被雨水淋溶带走,一部分被生物转化为无机物吸收,所以土壤中腐殖质并不多,反而在亚寒带针叶林的腐殖质较多。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几大黑土地都不是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形成的,形成后到现在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地表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地层有所变薄!其实土壤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土壤总是在你脚下。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获得养分,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宝藏之一!那么,土壤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吧!在地球历史的初始时期,地球的表面主要是岩石,十分贫瘠。

而随着时间发展,土壤开始逐渐在地球表面形成。

当幼儿时期的地球冷却下来后,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就陆续开始了。

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将岩石破碎成较小的岩石,侵蚀作100ea2Lim%%■-clQ^lBQnn311啣令业和* 1(1、5iinidyIcharaisandxsaitd用是指这些较小的岩石被风或水从较大的母岩中带走。

根据风化岩石的大小,可以将其视分为黏土(clay)、粉土(silt)或砂土(sand),更大的则为砾石。

在前三种物质中,黏土是最小的,而砂土是最大的,粉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三种不同大小的风化和侵蚀岩石共同组成了土壤。

根据这三种不同大小颗粒的比例,土壤将具有不同的性质。

中国土壤资源、概况特点及对土壤学研究的

中国土壤资源、概况特点及对土壤学研究的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盐土与盐化土壤的区分
类型 区
半湿 润
诊断土 层 0—20
盐分类 型 氯化物
硫酸盐 苏打
轻度 中度 重度 (%) (%) (%) 0.2-0.4 0.4-0.6 0.6-1.0
0.3-0.5 0.5-0.7 0.7-1.2 0.1-0.3 0.3-0.5 0.5-0.7 0.1-0.2 0.2-0.4 0.4-0.6 0.7-0.9 0.9-1.3 1.3-1.6 0.7-1.0 1.0-1.5 1.5-2.0 0.350.50 0.500.65 0.650.85


在研究布局方面:必须明确研究的土壤类型, 而不能仅仅是区域位置;准确选取试验点位; 了解所研究的土壤类型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在研究区域共性的时候通常应该增加试验研 究点位。

对成果应用的影响:不能简单地按区域范围 进行推广,而应该按照成果的适应条件,依 据土壤分布状况组织推广。
2、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总面积为8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2%。 耕地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 227.6万平方公里,牧草地面积约266万平方 公里。 人均面积情况: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

地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5%、25.9%和36.9%。
3、土壤分布复杂
除东部湿润区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与北部 中温带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得比较清 晰完整以外,其余区域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受 干扰严重。主要原因是地形与母质对生物气 候带的干扰。 而在土壤的小区分布与微域分布上,人为活 动的作用又极为强烈。所以,中国土壤从地 带性分布到微域分布都极为复杂,土壤的水 平变异很大。
5、难利用土壤面积大


中国与世界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与世界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世界土壤类型及中国土壤类型分布一、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一般特征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分布规律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分布规律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分布规律一、概述土壤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资源。

土壤的分布规律对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从山顶到低平凹地土壤分布规律展开探讨,以期加深对土壤形成、分布和利用的认识。

二、山顶土壤的特点与分布规律1. 山顶土壤的特点山顶土壤受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层次少,土壤薄- 通透性好,透水性强- 水分持留能力差- 酸度较高- 富含有机质2. 山顶土壤的分布规律山顶土壤分布规律受地势、气候和植被的影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高海拔地区多为高原土- 温带地区山顶多为森林土- 雨量充沛地区山顶多为铁铝土三、山坡土壤的特点与分布规律1. 山坡土壤的特点山坡土壤受坡度、土层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厚度适中,层次分明- 适度保水保肥- 通气性良好- 酸碱度适中2. 山坡土壤的分布规律山坡土壤分布规律受地势、水土流失和植被的影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阴坡多为森林土- 阳坡多为红壤- 中低海拔地区多为黄壤四、低平凹地土壤的特点与分布规律1. 低平凹地土壤的特点低平凹地土壤受地势、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厚度较大,层次复杂- 蓄水保肥能力强- 通气性差- 酸度较低2. 低平凹地土壤的分布规律低平凹地土壤分布规律受地形、水文和植被的影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河流堆积区多为泥土- 湖泊周围多为湖滨土- 低洼地区多为潮土五、结论从山顶到低平凹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特点和性质也差异明显。

深入了解土壤的分布规律,不仅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布局。

在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资料1. 李大燕, 张克尊. 我国土壤分类要则[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2. 姚崇义, 肖铁军.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3. 朱锡康, 林英俊. 我国主要土壤——地形、地质、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以上文献为本文撰写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

土壤学6

土壤学6

2. 母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大影响。 如土壤质地、养分状况等。
对养分的影响: ◎钾长岩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钾 ◎斜长岩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富含较多的钙 ◎辉石和角闪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富含较多的铁镁钙 ◎石灰岩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含磷量较高
对质地的影响: ◎红色风化壳和玄武岩发育的土壤质地粘重 ◎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的土壤质地居中 ◎砂岩、片岩上发育的土壤质地最轻
一般地说,成 土过程进行得 愈久,母质与 土壤的性质差 别就愈大。但 母质的某些性 质却仍会顽强 地保留在土壤 中。
(二)气候因素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水热状况直接影 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失;
二是 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 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 速度。
3、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图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关系 (据Bridges: World Soils)
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植物在土壤形成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利用太阳能,合成 有机质,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 选择地吸收富集,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以有机残 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
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缓冲量:土壤溶液改变一个单 位pH值时所需要量的酸或碱的厘摩 尔数。其大小与土壤的粘粒、有机 质含量等有关。
(二) 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 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
四、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soil redox system)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给予体)和还原 剂(电子接受体)构成了氧化还原体系。
土壤中的主要氧化剂是进入土壤中的氧。其 他如NO3-、Mn4+、Fe3+、SO42-; 土壤中的还原剂主要是有机质。

地理作业——精选推荐

地理作业——精选推荐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发生和形成,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地表裸露的岩石,在水热因素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栖息各种微生物,并开始生长绿色植物。

这些生物既从风化物中获得水分和养分,又使风化物积累有机物质和氮素等营养元素,创造了肥力,从而形成土壤。

中国土地广阔,自然条件复杂,而且开发历史悠久,因此形成的土壤类型繁多,利用情况多样。

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必须对土壤的形成、种类、分布和分区有所认识。

一、中国土壤的形成因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北跨纬度50 多度,东西占经度达60 多度,面积约为960 万平方公里。

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

此外,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人类生产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于人类的需要,这些生产活动不仅能加速土壤的演变,甚至能改变土壤的发展方向。

因此,中国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与自然条件以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

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 5 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但是,在不同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的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地形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很明显,就大的方面来说,山地和平原上的土壤迥然不同。

山地的海拔越高,山体越大,分异也越显著。

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常常成为气流的屏障,直接影响太阳辐射量、热量和水分在地表面的分布,并影响着植被的演替和土壤内物质的运动,因而常使山体两侧的土壤差异显著。

例如,秦岭是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对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干冷气团都有阻滞作用,所以山地南坡和北坡的土壤有显著不同。

在南坡形成酸性的黄棕壤,而北坡形成中性至微碱性的褐土。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概况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概况

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平原、农业最兴旺地区 东西向山脉阻碍南北冷暖空气对流 秦岭 南岭 昆仑山 天 山 喜玛拉雅山 南北向山脉阻挡了东南海风把暖湿气流带向内陆,大兴安 岭 太行山 武夷山 秦岭---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限: 气候:暖温带、亚热带 植被:落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 地貌:黄土高原南界 水文:长江〔汉水〕、黄河〔渭河〕分水岭、 农业:水稻旱作分界
(2)硅铝风化壳:
分布于温带的东北华北潮湿区和半潮湿区。风化物中的铝硅 酸盐类只有中等蚀变,脱盐基、脱钾、脱钙,盐基开头不饱 和,pH中性到微酸性,养分较多.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 依据风化程度不同又可分为: a、饱和硅铝风化壳: 含钙,盐基饱和度高,分布在东北华北,发育黑土、华北褐土 b、不饱和硅铝风化壳: 盐基淋失多,氢增加,呈微酸性,盐基不饱和,分布在丘陵山 区,发育棕壤、暗棕壤 c、弱富铝硅铝风化壳: 高温多雨条件下,盐基大量流失,脱盐基脱硅,铁铝富集, 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发育黄棕壤 d、碎屑硅铝风化壳:风化弱,分布在高山,形成高山草甸 土、高山草原土
四、气候分区
依据温度热量指标可把我国分成七个气候带:热 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暖温带、中 温带、寒温带 按其枯燥度的差异分为区,如东南沿海潮湿区; 从伏牛山、太行山、燕山至大兴安岭一线两侧的半 潮湿区;青、甘、宁、内蒙一带的半干旱区;以及 半干旱区西北部的干旱区。
其次节 地势与地貌
〔1〕森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潮湿区、半潮湿区的丘陵和 山地。
〔2〕草原: 草原植被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黄土 高原北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处,是半干旱区占优势的植被, 多为生长期短的草本植物。常使土壤形成深厚的有机质层, 盐基饱和度高,自然肥力较高。

安徽省土壤分布规律

安徽省土壤分布规律

〔山 地草 甸土〕 安徽省山地草甸土面积很少,仅 0.08 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 0.008%。零星 分布于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海拔 1000 米以上的中山之颠及局部洼地。山地草甸土是一种 非地带性土壤,是湿润季风气候区,中山上部草甸灌丛植被下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由 于地处高寒,山地草甸土利用困难,要注意植被保护。 〔砂 姜黑 土〕 安徽省砂姜 (礓)黑土面积 164.73 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 15.91%,集中分 布于淮北平原中南部的河间洼地和淮河以南的浅平洼地上。砂姜 (礓)黑土含有腐泥状 黑土层和潜育砂姜 (礓)层,土体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具有易涝、易旱、僵、瘦、渍 特点,是安徽省最严重的低产土壤。在利用上要加强综合治理,改良土壤性质。 〔潮 土〕 安徽省潮土面积 118.42 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 11.44%。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相对连片集中的有淮北平原黄泛区、沿淮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潮土是一种非地带性土 壤,是江河冲积物受地下水和旱耕作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潮土一般土层深厚,有机质含 量高,适宜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 〔水 稻土〕 安徽省水稻土面积 241.53 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 23.32%。遍布全省,但 90% 以上分布于淮河以南。水稻土是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土体受还原淋溶、氧化淀积和水耕 熟化 共 同作 用 下形 成的 一 种耕 作土 壤 。土 体 中有 机、无 机物 质 不断 积累 、转化 和 迁移 ,剖 面上发生明显差异,形成特有的耕作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脱潜层、漂洗层等 发生层。水稻土适宜水稻种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被覆盖率低,极易水土流失,只能作林业用地。 〔粗 骨土〕 安徽省粗骨土面积 121 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 11.68%。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栗钙土 :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干 草原植被下发育而成旳土壤,具有 较薄(20~30cm)腐殖质层,1m内 有钙积层。
上图为栗钙土剖面
上图为栗钙土景观
土地利用:植被干草原;属于农牧兼宜 型土壤。建设口粮田和人工草场育肥基 地;主要发展畜牧业,防超载过牧,草 场退化;秸杆还田,少耕免耕,等高耕 作,保持水土;防风蚀,防护林体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黑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形 成旳淋溶土壤。 微酸性土壤,具有深 厚旳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很高,土 壤肥沃。
上图为黑土剖面
上图为黑土景观
土地利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甸或 草原化草甸。黑土区是我国主要旳 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大豆、高粮、 玉米、小麦。易发展畜牧,进行大 农业生产。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过 程”,同步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化过 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有机 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 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旳地 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 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构造。
上图为红壤剖面
上图为红壤景观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 等人工林,是主要旳粮、棉、油、茶、柑枯 和蚕丝旳生产基地。

第4章 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第1、2节)2013..

第4章 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第1、2节)2013..

第二节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概述
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 淋溶土土纲
雏形土土纲
均腐土土纲
人为土土纲
盐成土土纲
一、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
富铁土(ferrisols):具有诊断层—低活性 粘粒富铁层的土,相当于部分红壤、黄壤、 燥红土。 铁铝土(ferralisols):具有高度富铁铝化 作用形成的诊断层,相当于部分砖红壤、赤 红壤。
(一)潮土(fluvo-aquic soil) 1、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也有分布。。
2、自然植被:草甸草本植物
3、成土母质:直接发育在河流冲积物上,受
地下水影响,经耕种而成的旱耕地土壤。
4、特点:剖面中有
明显的沉积母质的质
地层次,棱块状结构,
有锈纹斑,有的全剖 面有石灰反应,土壤 多呈中性至碱性反应 pH7.0-8.5。有机质 易遭分解,积累量少, 养分含量不高。
二、淋溶土土纲
淋溶土(luvisols):在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条件下形成,诊断层为明显的粘化层和粘盘 层,土壤结构面上覆有淀积粘粒的胶膜,包 括部分黄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暗棕 壤、白浆土等土类。
(一)黄棕壤(yellow-brown soil)
1、分布: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包括陕西南部、
叶林、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季 风雨林、雨林。 2、草原: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和黄土高原 北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地的半干旱区,多为生长期短的 草本植物,常使土壤形成深厚的有机质层,盐基饱和 度高,自然肥力较高。
3、荒漠植被:大致分布于蒙、新、甘、宁、青、藏、 等处的干旱区,多为深根性、抗蒸腾的草本灌丛植
5、利用改良:发展灌溉,注意水土保持,逐年加深 耕层,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掺沙或施细煤灰 渣、砻糠酒糟等。黄褐土可辟作农田,发展桑园、 桃园、种植木本绿肥紫穗槐或造林。

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原因摘要:通过分析得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中等温度、中等适度地区暨温带草甸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由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向温带荒漠区和南方高温高湿区过渡,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逐渐降低。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的供应量及有机质的转化量。

关键词:土壤 有机质0 引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

前者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施入的有机肥及翻压的绿肥。

后者是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作用下形成的,含有多种功能团的带芳香族核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的供应量及有机质的转化量。

影响有机质供应量的主要因素是植物、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质地与酸碱性、有机物质的组成等。

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生产者,植物的种类、数量和成分不同会影响土壤腐殖质的积累及合成的类型;动物是土壤有机物的利用者,死亡的残体进入土壤参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

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1 不同地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图1 中国部分地区土壤表层有机物含量分布图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宁夏银川碱土山西草原风沙土风沙土山西草甸盐土盐土四川大竹紫色土新疆玛纳斯灰漠土新疆准葛尔盆地棕钙土上海滨海盐土上海水稻土上海潮土黑龙江查哈阳农场草甸土湖南桃园红壤内蒙翁牛特旗黑钙土南京黄棕壤嫩江黑土珠峰地区灰化土辽宁千山棕壤有机质/%A层B层C层由图1可以得到表层土壤分布的总体规律:中等温度、中等适度地区暨温带草甸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由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向温带荒漠区和南方高温高湿区过渡,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逐渐降低。

另外,在同一地区,同种土壤的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及其原因教学教材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及其原因教学教材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及其原因摘要: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大体为由南至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由东至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在此大的规律背景下,又有部分特殊类型的土壤并不符合此规律,土壤有机质含量极高或极低。

总的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由进入土壤的有机质量和土壤中消耗的有机质量共同决定的,两者差值即为土壤有机质量,由于各地气候不同,地表植被量不同,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不同等因素,进入土壤的有机质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消耗量都不同,故土壤有机质含量产生差异。

关键词:土壤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引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土壤的肥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

只占土壤含量一小部分的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原因,加深对土壤形成规律的认识及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土地。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1 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是指有机化学中已知的普通有机化合物。

其原始来源是植物组织。

在自然条件下,树木、灌丛、草类、苔藓、地衣的躯体都可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

在耕作的土地上,农作物的大部分被人从土壤上移走,但作物的某些地上部分和根部仍残留于土壤中,而且人为耕作的土壤可能会施有机肥和化肥,这也会增加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数量。

土壤动物如蚂蚁、蚯蚓、蜈蚣、鼠类等(消费者)和土壤微生物(分解者)是土壤有机质的第二个来源,它们分解各种原始植物组织,也为土壤提供排泄物和死亡后的尸体。

1.2 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它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可分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敏素。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


棕壤
河南分布地区
豫西山地。
河南:林州、修武、济源、沁阳、登封、巩义、 栾川、嵩县、宜阳、新安、灵宝、卢氏、禹州、 汝阳、鲁山、西峡、内乡、南召、商城。 河北:燕山:600 m以上;太行山:1000 m以上; 冀东滨海低山丘陵: 500 m。总面积:230.9万公 顷,占14.02%。
登封
棕壤
土壤性质
1. 棕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在6.0-7.0 之间,盐基饱和度与pH呈正相关。 2.指示性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主。
棕壤
土壤养分状况
棕壤多为农林用地,其养分状况,特别是土壤有机质 以及氮素营养有很大变化。 棕壤的磷、钾含量状况,取决于成土母质含磷、钾矿 物的种类和数量。但在某些自然植被比较好的表土和长期 耕种熟化的耕地,全磷量仍比较高,速效磷含量也相应比 较高。 由于棕壤中水云母含量较高,因而全钾含量和速效钾 含量均在较高水平。
黄褐土
土壤性质
1.颗粒组成与主要水分物理特性。黄褐土全剖面质地层间变化不 大。由下蜀黄土发育的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至粘土,小于0.002 毫米粘粒的含量25%-45%,粉砂粒(0.02-0.002毫米)30%-40%。 粘粒在B层淀积,含量明显增高,一般均超过30%,高者可达40% 以上。表土层和底土层质地稍轻,尤其是受耕作影响较深的土壤 和白浆化(漂洗)黄褐土,表土质地更轻,多为粘壤土,甚至壤 土。 2.主要化学性质。黄褐土全剖面无游离碳酸钙,含少量氧化钙。 土壤盐基交换量17-27me/100g。粘粒交换量>40me/100g,其中 以交换性钙和镁为主,占盐基总量的80%以上,含微量甚至不含 交换性氯和铝。土壤呈中性,PH6.5-7.5,盐基饱和度≥80%,自 上而下增高,这些特性明显区别于同一地带的黄棕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原因
摘要:通过分析得出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中等温度、中等适度地区暨温带草甸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由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向温带荒漠区和南方高温高湿区过渡,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逐渐降低。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的供应量及有机质的转化量。

关键词:土壤 有机质
0 引言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

前者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施入的有机肥及翻压的绿肥。

后者是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作用下形成的,含有多种功能团的带芳香族核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有机质的供应量及有机质的转化量。

影响有机质供应量的主要因素是植物、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质地与酸碱性、有机物质的组成等。

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生产者,植物的种类、数量和成分不同会影响土壤腐殖质的积累及合成的类型;动物是土壤有机物的利用者,死亡的残体进入土壤参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

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1 不同地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 图1 中国部分地区土壤表层有机物含量分布图0.00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宁夏银川碱土山西草原风沙土风沙土山
西草甸盐土盐土四川大竹紫色土新
疆玛纳斯灰漠土新疆
准葛尔盆地棕钙土上海滨海盐土上海水稻土上海潮土黑龙江查哈
阳农场草甸土湖

桃园红壤内蒙翁牛特旗黑钙土南京黄棕壤嫩江黑土珠峰地区灰


辽宁千山棕壤
有机质/%
A层B层C层
由图1可以得到表层土壤分布的总体规律:中等温度、中等适度地区暨温带草甸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由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向温带荒漠区和南方高温高湿区过渡,土壤有机质含量都逐渐降低。

另外,在同一地区,同种土壤的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以几个典型土壤为例分析此分布规律的原因。

1.1 辽宁千山棕壤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位于辽宁省南部,辽宁千山棕壤的有机质含很高,且绝大多数有机质集中于土壤A层,达9.29%,B层含量仅为0.65%。

千山位于辽东半岛北端,植被茂密,分布有大量的温带落叶林。

温带落叶森林生物量(干物质)平均为30×109t·a-1,每年都会以枯枝落叶的形式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物,低处草本植物的主体部分死亡也归还于土壤,因此该处有机物的补充量很足,补充的有机物都聚集于表层。

千山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降水量为640~880毫米,年平均气温6.3~7.0℃。

实验表明:土壤温度在0~35℃范围内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生物活动明显增强,25~35℃微生物的活性最高,有机质的分解也最快。

而在千山地区一年中的温度普遍较低,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因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速度都很慢,这使得有机质大量积累且集中于表层土壤。

千山棕壤的pH值为5.6,偏酸性,不利于微生物生存;千山地区多为落叶林植被,灰分含量较低;土壤粘粒含量较高,<0.001mm的粘粒含量在A、B、C 层分别为11.2%,30.6%,20.0%,<0.01mm的粘粒含量分别为29.8%,50.1%,28.1%。

这些因素也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造成了有机质含量较高。

1.2 宁夏银川碱土
宁夏银川位于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

年平均气温8.5℃左右。

宁夏银川碱土有机质含量很低,A层有机质含量为0.26%,B 层为1.01%,C层为0.72%。

银川的碱土主要分布在少数低洼地区,土体含有较多的碳酸钠,土壤呈强碱性(pH>9),植被比较难以成活,生长在碱土上的植物多是干硬植物,接近旱生植物,根深叶少,碱土地区植被覆盖率也较低,因此植被能够提供给土壤的有机质很少,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该地降水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 800小时~3 000小时。

因此该地蒸发强烈,气候干燥,土壤含水量少,加之这里风大,土壤通气性好,形成了有利于有机质矿质化而不利于腐殖化的环境。

因此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很低。

1.3 四川大竹紫色土
大竹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低山丘陵地区。

大竹紫色土的有机质含量很低,A层为1.18%,B层为0.96%。

大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资源非常丰富,雨热同期。

全年平均气温14.7℃~17.6℃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

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间。

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很适合湿生植物的生长。

植物秋冬季死亡后,有机残体残留在土壤中,第二年春季或夏季,由于低洼积水,土壤处于嫌气状态。

有机质主要呈嫌气分解,形成腐殖质或半分解的有机质。

同时,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非常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分解。

由于这里的有机质矿化分解量大于腐殖化的数量,所以虽然有机质生成量很多,但大量有机质被矿化分解,然后被植物吸收,导至总体上紫色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

1.4 珠峰地区灰化土
珠峰位于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

这里灰土分布地区年平均温度-1~-5℃,1月均温-30℃,绝对低温-50℃,干燥度<1.0,年降水量400~500毫米。

珠峰地区灰化土的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中B层最高,为12.3%,A层也达到7.13%。

珠峰地区灰化土中主要生长的植物是针叶林,每年以枯枝落叶形式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含量比较少。

另外由于灰化土区的土壤冻结期比较长,结冻和解冻时对植物根系的影响较大,加上在针叶林下光线不充足,致使林下草本植被稀少,地被植物多数是苔藓、地衣或蕨类等低等植物生长。

因此,土壤表层每年得到的有机质供给量很少。

然而,这里虽然降水量不算很充裕,但低温冬冻,积雪很厚,大大降低了水分蒸发作用,永冻层广布,地表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通气性差。

这种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但是有利于腐殖质化的进行。

植物残体分解形成大量有机酸,腐殖质酸与土壤中铁、铝络合并向下淋溶淀积,形成灰化层和腐殖质-铁铝淀积层的土壤,增加了B层有机质的含量。

故在这样冷湿的针叶林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凋落物层逐年增厚,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得很高。

2 结论
通过对辽宁千山、宁夏银川、四川大竹、珠峰地区几个典型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pH、土壤粘粒的分析,得出棕壤、碱土、紫色土、灰化土有机质含量呈现差别的原因,类似的可以对中国其他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原因作出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天杰等土壤地理学[M]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