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待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待诊课件

发热待诊课件

入院情况
★ 出生史、个人史: G1P1,足月儿,出生时2900g,已接种卡介苗。
★ 家族史、传染病史: 家族中无结核病史,无遗传病病史。
★既往史 平素安康,2021年1月因“阑尾炎〞 于我科住院9天,2021年4月17日 于我院进展拔牙处理,否认过敏史。
入院情况
★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T36℃,P82次/分,R20次/分,W45 kg。 营养良好,神志清楚,皮肤色泽正常,无皮疹,全身浅表淋, 结未扪及肿大。咽充血,扁桃腺II度肿大。胸廓正常,双侧呼 吸运动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 心音有力,心脏各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腹部外形正常,全腹 柔软,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 触及,移动浊音阴性, 肠鸣音无明显增强和减弱。
③ 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响“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 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BACK
噬血细胞综 合征 诊断标准:满足以下8条中的5条
①发热; ②脾大; ③血细胞减少〔影响2或3系外周血细胞〕:血红蛋白<90g/L〔新生
儿: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00×10/L,中性粒细胞 <1.0×10/L; ④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空腹甘油三酯 ≥3.0mmol/L〔≥2.65g/L〕,纤维蛋白原≤1.5g/L; ⑤骨髓、脾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细胞现象而非恶变证据; ⑥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乏; ⑦铁蛋白≥500μg/L; ⑧可溶性CD25〔sIL-2R〕≥2400U/mL。
⑥其 他:甲亢、内脏血管堵塞、组织坏死、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
等家族性地中海热
go
伤寒
① 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 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 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 临床诊断为伤寒。

儿科发热待查APPT课件

儿科发热待查APPT课件
概念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既是病人 就诊时最常见的主诉,又是一个常见的客观 体征。肛温>37.80C, 舌下温度>37.50C ,腋 下 温 度 >37.40C 为 发 热 。 一 般 采 用 37.5~380C为低热,38.1~390C为中度发热 ,39.1~40.40C为高热,40.50C以上为超高 热。发热超过2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
诊状
神经系统症状
伴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常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化脓 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 性脑膜炎、急性中毒性脑病、脑 脓肿等;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它见 于急性播散性脑膜脑炎(病毒感 染后或预防接种后中枢神经系统 脱髓鞘病变)、急性横贯性脊髓 炎(急性病毒感染后脊髓功能障 碍)、脊髓蛛网膜炎等。
循环系统症状
小儿心血管疾病的 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 喂养困难、呼吸急促、 发绀与水肿,伴有发热 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心 内膜炎、心包炎、心肌 炎等。
诊断 步骤
采集病史
发热伴随系统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
发热期间出现器质 性心瓣膜杂音,或基础 心脏病原有的心杂音响 度明显增强或音质改变, 强烈提示心内膜炎的可 能。
诊断 步骤
采集病史
发热伴随系统症状
血液系统症状
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 巴结大者,常提示有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可能。
伴有贫血、出血,而肝脾 淋巴结不大,同时有白细胞和 血小板减少者,常提示有再生 障碍性贫血。
伴有贫血、一组或多组淋 巴结大者,提示恶性淋巴瘤的 可能。
伴有溶血症状,同时有急 性肾衰和血小板减少者常提示 急性溶血尿毒综合征。
诊断 步骤
采集病史
发热伴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ppt课件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ppt课件

;.
15
病 史 线 索(2)
病史
可能疾病
干咳
结核、Q热、鹦鹉热、伤寒、肺部肿瘤、落基山斑点热、急性风湿 热
眼痛和视力异 一过性动脉炎(栓赛)、亚急性心内膜炎、 间歇热、脑脓肿、高

安血管炎
消耗
肿瘤、淋巴瘤、巨细细胞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系 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弓形虫病
腹痛
结节性多动脉炎、脓肿,家族性地中海热、卟啉病,间歇热、胆 囊炎
;.
6
致病微生物
发 内毒素 热 外毒素
激 抗原抗体
活 物
复合物 类固醇
致炎物

发热的基本环节
单核细胞
直接 OVLT
下丘脑

Na+/Ca2+
cAMP

PGE
EP “调定点”上移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骨骼肌寒战

产热
体温升高
;.
7
发热的热型与疾病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①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 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如原胆烷醇酮; 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2.内生致热原: IL-1、IL-6、IFN、TNF等
;.
5
内生致热原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 前列腺素 cAMP Na+/Ca2+比值 新发现的内生致热原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
11
临床诊断步骤(1) —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
➢ 热程短,有乏力、寒战,应用抗生素、病灶 切除、脓肿引流后停止发热,为感染性疾病;

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编辑版ppt
14
临床诊断步骤
(4)实验室检查
常 规 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骨穿等
感染病
结缔组 织病
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PCT,冷凝集试 验、嗜异凝集反应、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 、T-spot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C反应蛋白咽拭 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 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等;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 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等编辑版ppt8发热的热型与疾病
张热 歇热 状热 留热 鞍热
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
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鲁菌病
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革热
编辑版ppt
9
临床诊断步骤
(2)仔细追问病史
包括: 伴随症状
用药史 外科手术史 输血史 动物接触史 职业史 业余爱好史 旅游史
翁心华,张婴元主编辑.传版染p病pt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
但伤寒早期血沉一般不加快,有助于和败血症鉴别
•骨髓穿刺
•对于感染性疾病价值大(涂片发现疟原虫、真菌孢子;培养阳 性率高于血培养)
•碱性磷酸酶积分有助于鉴别感染与血液性肿瘤
•应多部位、多次复查
编辑版ppt
16
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
① 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于畏寒、寒 战期多次采血;
②采血量应在8 ml以上,兼顾厌氧菌及 L-型细 菌;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编辑版ppt
1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的定义 发热待查的诊断步骤 发热待查的病因分析

儿科发热待查A课件

儿科发热待查A课件

物理降温
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可以帮助 降低体温,缓解不适感。但需注意擦 浴的水温和室内温度,避免过度刺激 或受凉。
特殊情况处理
高热惊厥
对于持续高热导致惊厥的宝宝,家长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惊厥,并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采取镇静、抗惊厥等措施进行治疗。
严重疾病表现
如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就医。医生 可能会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输液、吸氧等,以保障宝宝的生命安全。
02 儿科发热的诊断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儿的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及 家族史等信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 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皮肤、 淋巴结、心肺听诊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 培养、病原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协助 诊断。
病史
患儿曾有高热惊厥史,无其他慢性病史。
初步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案例分析
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症状和体征,需 与肺炎、脑膜炎等其他感 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方案
根据患儿情况,采取口服 退热药、物理降温等措施, 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病情变化
治疗过程中,患儿体温逐 渐下降,咳嗽减轻,病情 好转。
案例总结与启示
抗生素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需根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 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
非药物治疗
多喝水
休息
发热会导致身体失水,因此补充水分 非常重要。家长应鼓励宝宝多喝水, 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宝宝身 体恢复,增强免疫力。家长应创造安 静、舒适的休息环境,让宝宝得到充 分的休息。

小儿发热PPT课件

小儿发热PPT课件

病例 1
• 患儿,女,10岁。 • 现病史:间断发热1年7个月,38-40.3度,热型不规律,伴畏寒寒战, 下午多见,一般退热药体温降至正常,复升。初双膝有皮疹,无痛痒, 余不详。先后阿齐霉素/青霉素/头孢效差,体温峰值38-39度。加强的 松1-6片及奈普生2片BID半年,仍反复发热,一月热2-3次,一次热7-8 天,性质同前。中药治疗至今,发热同前。半年前出现颈椎疼痛,腰 疼。 • 既往史:2005年曾接触过结核患者数天。家族无相关疾病史。
急诊或首诊医师病因分析重点
5、环境相关发热性疾病: (1)过度暴露于湿热环境中 (2)高热, 39℃或40℃ (3)血容量耗竭、脱水 (4)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头痛、头昏、兴奋; 意识障碍、抽搐 (5)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 (6)肝肾、心肺功能障碍
急诊或首诊医师病因分析重点
6、体温假性升高:医源性;人为造成发热假象; 7、生理性体温波动:剧烈运动、饮食、情绪激动、 突然进入高温环境。 8、不明原因发热(FUO):发热2周以上或院外检查 1周仍未明确诊断。常见于感染、肿瘤、结缔组织 病、免疫缺陷等。
小儿发热
邢燕
发热的定义和分度
• 体温正常范围(部位时间年龄) :腋下35.7 ~37 ℃;口腔舌下36℃~≤37.3℃;肛温36.3 ℃~37.6 ℃ • 低热:37.1、37.4、37.7℃~<38℃(腋下、口腔 舌下、肛温温度) • 中度发热:38℃~<39℃ • 高热: 39℃~41℃ • 超高热:>41℃ • 发热待查:体温>37.5 ℃,反复持续2周以上
急诊或首诊医师病因分析重点
4、药物热: (1)任何药物均可产生药物热 (2)发热开始于药物治疗7-10天 (3)停药后24-72小时缓解 (4)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和嗜酸细胞增多 (5)常见药物: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磺 胺、抗结核、抗肿瘤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硝苯地平、甲基多巴、肼屈嗪等降压药;非甾体 抗炎药;可卡因、安非他明中枢兴奋剂。

儿童发热待查ppt课件

儿童发热待查ppt课件

01
02
03
04
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 滋生,预防发热。
合理饮食
保证儿童饮食营养均衡,多吃 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勤洗手
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减少病菌侵入。
疫苗接种
根据儿童年龄和身体状况,按 计划接种相应疫苗,提高免疫
力。
控制措施
体温监测
定期监测儿童体温,及时发现 发热症状,采取相应措施。
儿童在发热期间食欲可能下降,可以提供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 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休息充足
及时就医
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恢复体 力,缓解病情。
如果儿童的体温过高(超过39℃),出现 严重的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 医。
05
CATALOGUE
儿童发热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药物性发热
儿童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皮 疹、喘息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等现象。
发热与疾病特点分析
热型分析
通过对儿童的发热进行热型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例如,儿童的发热 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伴随症状分析
儿童的发热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咳嗽、咽痛、皮疹等,这些症状可以帮助医生 判断病情。例如,儿童出现咳嗽、咽痛等症状,可能提示存在呼吸道感染。
总结词:手足口病
详细描述:该患儿出现急性 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 现疱疹和皮疹,疑似手足口 病。
诊断与治疗:进行血液检查 和病毒分离,发现肠道病毒 阳性,确诊为手足口病。采 取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 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手足口病是一种 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见于 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 播。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发热待查诊断PPT课件

发热待查诊断PPT课件

发热的病因
• (二)、病因的分布和构成:
10% 20%
30%
感染性疾病
40%
结缔组织-血管性
疾病
肿瘤性疾病
原因不明
发热的病因
• 1、感染性疾病: • (1)成人FUO前4位感染性病因依次为:结核、伤寒、局
灶性脓肿、败血症,占64.7%。 • (2)老年人FUO感染性病因依次为:局灶性脓肿、结核、
• (3)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 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发生于营养不良者或脑发育不全 者。特点是:低热仅发生在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每年 如此反复出现,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 (三)、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 • 1、 感染性发热特点: • 起病较急,伴有寒战或无寒战; • 常有感染中毒症状; • 常有感染的定位症状和体征; • 常伴有外周血像异常改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低; • 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
发热相关因素与疾病病因的关系
• (2)、热型: • ①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 • ②弛张热:伤寒缓解期、出血热、败血症、脓毒
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风湿热 • ③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 • ④波状热:布鲁菌病 • ⑤消耗热:败血症 • ⑥马鞍热:登革热 • ⑦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 • ⑧不规则热: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
症、结核病、兔热病、弓形虫病、HIV感染, 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等 • 局部淋巴结肿大:局灶性感染、恶性淋巴 瘤、恶性肿瘤转移等
体格检查的几个要点和要求
• ①养成全面、系统、反复地“从头到脚”细致地检查的 习惯。
• ②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不放过任何部位; • ③疑是感染性疾病时应注意检查具有和外界相通的部位。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课件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课件

如有发热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
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 来说,预防措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进行预后评估。
通过定期的医学检查和观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 后续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沉、 C反应蛋白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 感染情况、免疫状态等。辅助检查包括X 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患 者体内可能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诊断性治疗与观察
总结词
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病因后,医生可能会采取诊断性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发热待查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发热情况,包括发热时间、体温变化、 伴随症状等,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皮肤、淋巴结等状况,以寻找可能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总结词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是诊断发热待 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血液、尿液、 影像学等方面的检查,可以进一步明 确病因。
Hale Waihona Puke 细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扁桃体 炎等,通常有明显的细菌 感染症状,如高热、白细 胞升高、咳黄痰等。
寄生虫感染
如疟疾、阿米巴病等,通 常有明显的寄生虫感染症 状,如寒战、高热、腹痛 等。
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通常有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症状,如关节痛、 皮疹、口腔溃疡等。
非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针对非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可给予适 当的对症治疗,如抗过敏药、止痛药 等。

发热待查ppt课件

发热待查ppt课件

遵医嘱治疗
观察病情
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注意药物剂量和使 用方法。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伴随症状等,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不宜过度使用退热药物
退热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过度使用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不宜盲目使用抗生素
发热不一定是细菌感染所致,盲目使用抗生 素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不宜忽视伴随症状
发热待查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发热的常见原因 • 发热的诊断流程 • 发热的治疗方法 • 发热的预防与护理 • 案例分析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本次PPT,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发热待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发热待查的 认识和诊断能力。
背景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发热待查则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常见难题。由于 发热原因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因此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 床经验。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X线 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情况。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 和范围,对于诊断肺部、腹部等脏器 疾病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MRI 检查有助于了解脑部病变情况。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核素扫描等,针对特定病因 进行检测。
特殊检查
内窥镜检查
发热时伴随咳嗽、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检查。
不宜忽视病情变化
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检 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案例分析
06
案例一:长期低热不退
详细描述:患者长期出现低热症状,体温持续 在37.5-38℃之间,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随其

(医学课件)发热待查分析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发热待查分析PPT演示课件


非感染性疾病:
1.多数WBC不高
2.WBC升高的有:AOSD,Sweet综合征,白血病,血管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
22
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发热的鉴别
流行病学资料 有无中毒症状 有无寒战 有无感染灶及病原体 抗感染治疗有无疗效

.
23
诊断步骤
1 2 3 4
详细问诊
细致体查
辅助检查
初步拟诊, 进一步检查
.
17
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
1.成人still病:
发热,关节疼痛,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WBC升高,ESR、CRP、Pt升高,血培养阴性
2.SLE
① 多系统损害② 补体降低 ③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3.皮肌炎
① 近端肌肉受累② 抗JO-1阳性③ 肺间质病变④ 肌酶升高
.
18
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
他时间随机体温>37.8℃
.
4
发热的机制及分期
发热的机制
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内源性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
.
5
发热的分期与分度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低热:≤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
6
不明原因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广义:所有不明原因发热;临床上: 通常指狭义的FUO
1961年,Petersderf指出: ①发热三周以上②体温>38.3℃③入院一周无法确诊
1992年,Petersderf将“入院一周无法确诊”修改为:“ 经一周细检查后无法确诊”

儿童发热指南ppt课件

儿童发热指南ppt课件
1
引言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急诊 室最常见的就诊原因
2016年版的诊治处理进展颇多,重点集中 在退热药服用指征和服用办法、物理降温 的价值和检查办法的合理选择
2
目标人群:5岁以下急性发热儿童(发热 ≤1周)
3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体温(通常采用肛门测温法)升 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1℃, 而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 ≥37.5℃定义为发热
9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血常规: 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
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诊断严重细菌感 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WBC<15 ×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 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可能性小
10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
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退热:不推荐(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 冰水或乙醇擦浴退热:更不推荐
18
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
药物退热治疗
≥2月龄,肛温≥39℃(口温38.5℃,腋温38.2℃), 或因发热出现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15mg/kg·次,2次用药 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h. ≥6月龄,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 的剂量为10mg/kg·次,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 6-8h,两者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13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PCT+WBC+CRP 可提高早期诊断脑膜炎准确率,从而减低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总体人群治疗费用 (无证据分级)
14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血培养 新生儿常规行血培养检查 1-3月龄婴儿必要时行血培养检查 3月龄-3岁儿童不建议常规行血培养检查

小儿发热的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

小儿发热的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病 因 (Bing)
感染(Ran)性疾
病: 发热的首位原因
全身性或局灶性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 重度脱水
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及精神、 面色、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3) 温湿敷:30度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注意事项同上。按着 热的扩散原理,随孩子的大小,用小毛巾或大毛巾浸泡于 低于病儿体温1~2度的温水中,拧干后辅放在患儿的胸腹部 ,或裹住患儿身体,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约10min左右更换 一次。如病儿脸色发紫、发抖、四(Si)肢发凉时,应停止使用 。
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病态面 容、各种刺激不能唤醒、虚
弱、哭声尖或持续哭叫
呼吸
鼻翼扇动,
气促:6-12个月呼吸频率为>50/min, >12个月呼吸频率为>40/min
呻吟 气促:呼吸频率>60/min
中至重度吸气性凹陷
氧饱和度≤95%,闻及湿啰音
脱水
正常皮肤、 眼睛和黏膜
湿润
黏膜干燥、喂养困难、毛细血管充盈时 间≥3s和尿量减少
★每4h交替使用,疗(Liao)程不超过3d。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注 意事项 (Zhu)
• 安乃近(Jin)可致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儿童不推荐应用。
• 阿司匹林与其他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 但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 概率;儿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增加Reye综合症风险。不推荐 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 PPD试验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血清抗体检查 组织培养
影像学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 组织液检查 活组织检查
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 核左移有中毒颗粒出现,多 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需考虑寄生虫病 和过敏性疾患。
发热待查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发热待查的定义
连续发热2周以上,可诊断为发热待查。 发热:腋温>37.5度
肛温>37.8度 连续发热:24小时内至少有一次发热。
发热分度
低热: 37.5-38度 中度发热:38-39度 高热: 39-41度 超高热: >41度
腹泻。 潜血强阳性支持消化道出血。
血沉
血沉加速常见于炎症、风湿性疾病、恶 性肿瘤等。
血清抗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
肥达氏反应阳性见于肠伤寒和副伤寒。 ASO升高有助于风湿热及链球菌感染诊
断。链球菌感染后1-4周ASO明显上升, 6周可下降,但活动性风湿可持续阳性。 注:如用血浆进行检测、血清明显溶血 、脂血、混浊或细菌污染ASO易出现假 阳性;血清β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会 使ASO滴度下降。
周期热: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 呈周期性交替。见于回归热。
双相热:第一次发热退热后又发热,持 续数天退热。见于脊髓灰质炎。
不规则发热:发热时间不定,热度变化 无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详细询问病史
对于一个发热的病人,我们应该详细询 问患儿入院前的发病情况。发热是持续 性发热,还是间断性发热;是高热还是 低热;如果是间断性发热,间隔时间是 多少,发热有无规律等。
查体
对患儿各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查体 尤其对于发热的小婴儿查体更应全面,
完全暴露,进行检查。
发热原因分类
感染因素所致的发热 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发热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支原体感染 螺旋体、立克次体感染 真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
非感染因素
风湿性疾病 恶性肿瘤 组织坏死或破坏 大量失血失水 肌肉运动过强 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异体蛋白致发热
发热类型
稽留热:高热持续≥39度达数天或数周之 久。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2度。见 于败血症、结核病、化脓性感染
双峰热:高热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小 波动,形成双峰。见于黑热病、疟疾。
间歇热:发热回到正常至少24小时又发 热。
波状热:体温呈波浪或起伏状发热。见 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
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衣原体感染:衣原体是一类专一细胞内 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微生物, 自1957年开始将其归类于细菌,是一种 不能合成ATP,产生代谢能量的革兰氏 阴性杆菌。
主要为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 的、一种没有细胞壁的、最小的、可独 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
肌肉运动过强
剧烈运动 严重惊厥或癫痫大发作
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颅内疾患:颅内出血、肿物 中暑
异体蛋白致发热
血清病 药物热
----生物制品如血清制品、菌苗等高分子 异体蛋白致发热
内分泌功能障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基础代谢率增高所致
散热功能障碍
广泛性鱼鳞病 广泛性皮炎 外胚叶发育不良(缺乏汗腺)
使人致病的是肺炎支原体(MP),感染 部位多为呼吸道。
螺旋体、立克次体感染
螺旋体感染:生物学特性介于细菌和原 虫之间。 先天性梅毒:多为低热 回归热:多为高热
立克次体感染:生物学特性介于细菌和 病毒之间。 斑疹伤寒:多为高热
真菌感染
多为深部真菌病 多见于免疫低下或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儿童禁用
对乙酰氨基酚
推荐剂量:10-15mg/kg.次,4-6h一次。
详细询问患儿发热伴随的症状。
发热伴随症状
寒战 皮疹 咳喘、胸痛 吐泄 腹痛及部位 抽搐、头痛 肌肉或关节肿痛及部位
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进行性消瘦
入院前用药史
详细询问患儿入院前用药的情况,包括 抗生素等的类别、名称、剂量、应用时 间等。
特别注意有无使用激素类药物。 传染病接触史 预防接种史
内分泌功能障碍 散热功能障碍
细菌感染
败血症 猩红热及其他链球菌感染 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属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肺炎、肝脓肿、
肾盂肾炎、淋病 结核病 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
新生儿宫内感染 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肠炎 EB病毒感染 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
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及单核细胞、淋巴细 胞增多提示EB病毒感染。
贫血及幼稚的和原始的白细胞提示白血 病。
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提示热性蛋白尿及某些肾 脏疾病。
镜检见到成堆脓细胞及白细胞管型提示 尿路感染。
便常规加潜血
镜检见到虫卵可诊断寄生虫病。 镜检见到脓细胞及红细胞可诊断感染性
制剂的患儿
寄生虫感染
发热多见于黑热病、疟疾
风湿性疾病
风湿热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氏病)
白血病 淋巴瘤
恶性肿瘤
组织坏死或破坏
烧伤 严重创伤 大手术术后
----蛋白质产物可成为制热原
大量失血或失水
脱水热 ----有效循环量减少而至散热障碍
C反应蛋白(CRP)阳性可见于细菌感染 、恶性肿瘤。
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6个月的小婴儿尽量采用物理方法降温 暴露降温 温水浴:擦体表大血管走行部位 降温毯
药物降温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赖氨匹林 安痛定 安乃近 中药
布洛芬
推荐剂量5-10mg/kg.次,6-8h一次。 美国允许≥6个月儿童使用 注: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