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主旨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主旨归纳

第一册: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由种树的道理论及治民的道理---顺应民情,不应该令繁扰民。

2、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才,要疗救社会病态,拯救人才。

3、蒲松龄《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揭露官贪吏虐的社会黑暗,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

第二册:

4、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总结秦灭亡的原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规劝唐統治者切勿重蹈秦統治者的覆辙。

5、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寄情山水之间,旷达乐观。

6、归有光《项脊轩志》“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可喜——对项脊轩的眷恋之情。多可悲——家族衰败,亲人离逝。

7、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三册:

8、《诸子喻山水》古代先哲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9、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世界是无穷的,认识是无限的,故人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冲破局限,超越自我。

10、苏轼《前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借主客问答,抒发对历史人物、英雄业绩转瞬即逝的感慨,生发对人生短暂而渺小的感叹,表现出被贬谪后惆怅迷惘的心情。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治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就眼前的江水、明月,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出作者豁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情怀。

1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论述志、力、物之间的关系,强调“志”是成事的关键。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指出治学应深思而慎取。

第四册:

12、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有智有勇,能言善辩。

渑池之会——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将相和欢——表现蔺相如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1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15、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16、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7、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可乎?”

18、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正确的目的、态度、方法去学习。

第五册:

19、《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征战苦、思乡

20、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表达归隐的决心以及听其自然、知天乐命的思想。

21、李密《陈情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尽孝道

22、《秦晋殽之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23、司马迁《鸿门宴》是刘邦、项羽两家为独霸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项羽由主动转为被动,刘邦由被动转为主动。“鸿门宴”后来成了潜藏着政治杀机的宴会。

24、班固《苏武传》“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历经磨难而坚贞不屈,具有民族气节、爱国

25、欧阳修《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

第六册:

26、《论语》七则:孔子在《论语》中主张“修己以安人”,即修身养性,爱他人。“修己”是前提,“安人”是目的。本文重在谈“修己”,在修己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仁者。

27、《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倡导舍生取义的立身处世原则。《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阐述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浩然之气是一种道德体验,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28、屈原《国殇》是追悼楚军阵亡将士的祭歌,赞扬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虽死犹生,英灵不朽。

2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记叙文天祥出使敌营、痛斥敌人的起情况和逃离敌营时经历的苦难历程,表现他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

30、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忠——勤于国事,发现和提拔人才

毅——身陷狱中,舍生重义,为国护才。

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体现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2、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同道相聚,环境幽雅;置身于大自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聚散匆匆,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对生命的眷恋与对造化不可抗拒的无奈。

33、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自己被贬的愤懑和愁苦。

34、欧阳修《秋声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对于人而言,人事忧劳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植物的摧残。

35、《文论十则》“古今之成大事业……阑珊处”

《板桥题画三则》“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艺术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师法自然,具有创新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