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技术实验四(研究生)
抗体的检测实验的实验报告
抗体的检测实验的实验报告
《抗体的检测实验的实验报告》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
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情况,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其中抗体检测实验就是其中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
地检测出人体内的抗体水平,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情况。
实验过程如下:
首先,我们收集了一批来自不同地区的疑似感染者的血样,并进行了简单的处理。
然后,我们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抗体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能够同时检测出IgM和IgG两种抗体,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感染者的抗体水平。
接着,我们按照
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了实验操作,包括加样、洗涤、显色等步骤。
最后,我们
通过检测结果分析了感染者的抗体水平,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地检测出了疑似感染者的抗体水平,并得到了一些有
价值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感染
者的抗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本次抗体检测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的传
播和感染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希望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够为抗疫工作提
供一些有益的信息,为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实验四ELISA》PPT课件
• HBeAg游离于血中,其消长与病毒体消长及 DNA多聚酶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为HBV复 制及具有强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断试剂盒。 预包被微孔条(用纯化的单抗-HBs或纯化
HBsAg包被) 酶结合物(多克隆抗-HBs-HRP或HBsAg-
HRP )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洗涤液(浓缩液,用前以蒸馏水稀释25倍) 显色剂A、B(一般为四甲基联苯胺和H2O2 ) 终止液(2 mol/L H2SO4)。 2.微量加样器,吸水纸等。
精选PPT
19
实验步骤
• 每4人一组,每组有检测HBsAg和检测 HBsAb的反应条各一条, 每条含6个反应孔。
•每组有2种试剂盒(黄色测HBsAg,粉 红色测HBsAb),黄色试剂盒用黄色反 应条,粉红色试剂盒用红色反应条。
精选PPT
20
3、 检测方法
每孔加待检血清50ul, 每次实验各做1个阴性 对照和阳性对照;本实验空白对照孔不设, 前面讲台上有空白的反应条,可以作为空 白对照。
(7)孔内污染杂物;
(8)酶标仪滤光片不正确;
(9)血清标本未完全凝固即加入,反应孔 内出现纤维蛋白凝固或残留血细胞,易出 现假阳性反应等。
精选PPT
34
• 3.白板
(阳性对照不显色) (1)漏加酶结合物;
(2)洗板液配制中出现问题,如量筒不干 净,含酶抑制物(如叠氮钠)等。
(3)漏加显色剂A或B;
4.洗涤时各孔均须加满,防止孔口内有游离 酶未能洗净。
5.待测标本不可用NaN3防腐。所有样品都 应按传染源处理。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抗体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分子,从而发挥免疫应答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抗体的过程,了解抗体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抗原:选择合适的抗原,如蛋白质或多肽。
- 动物模型: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如小鼠或兔子。
- 细胞培养基: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
- 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抗体的产生和效力。
2. 实验方法:- 抗原注射:将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刺激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 血清采集:采集动物的血清样本,含有抗体。
- 抗体纯化:利用蛋白质纯化技术,从血清中分离和纯化抗体。
- 抗体检测: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的产生和效力。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抗体,并进行了相关的检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1. 抗原的选择:在制备抗体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抗原至关重要。
抗原应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能够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同时,抗原的纯度和稳定性也需要考虑,以确保抗体的质量和效力。
2. 动物模型的选择:不同的动物模型对抗原的免疫反应有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因其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应答较为敏感。
然而,不同的研究目的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动物模型,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3. 抗体的纯化:通过蛋白质纯化技术,我们成功地从血清中分离和纯化了抗体。
抗体的纯化可以去除其他血清成分的干扰,提高抗体的纯度和效力。
纯化后的抗体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或生物医学应用。
4. 抗体的检测:我们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制备的抗体进行了检测。
抗体检测可以评估抗体的产生和效力,并验证其对特定抗原的结合能力。
合格的抗体应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以确保其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抗体,并验证了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潜力。
抗体实验方法
抗体实验方法一、抗血清的制备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
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
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
(二)免疫途径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0.1ml左右。
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三)佐剂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促进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产生。
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Freund adjuvant),其成分通常是羊毛脂1份、石腊油5份,羊毛脂与石腊油的比例,视需要可调整为1:2~9(V/V),这是不完全福氏佐剂,在每毫升不完全佐剂加入1~20mg卡介苗就成为完全佐剂。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羊毛脂与石蜡油置容器内,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压灭菌,置4℃下保存备用。
免疫前取等容积完全或不完全佐剂与免疫原溶液混合,用振荡器混匀成乳状,也可以在免疫前取需要量佐剂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后再边磨边滴加入等容积抗原液(其中加卡介苗3~4mg/ml或不加),加完后再继续研磨成乳剂,滴于冰水上5~10min内完全不扩散为止。
免疫学实验 多抗制备2-加强免疫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
1. 是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应答。 2. 特点:
①潜伏期长(1~2周) ②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类抗体 ③抗体浓度低 ④维持时间较短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
1. 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的应答。 2. 特点:
①潜伏期短,约为初次应答的一半。 ②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IgG类抗体 ③抗体浓度高 ④维持时间长
实验四 多抗制备(加强免疫1)
第一部分 多抗制备(加强免疫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多克隆抗体的应答特点。 2.理解加强免疫的作用和必要性。
二、实验原理
1.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可 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即在初次接受抗原刺激时, 机体发生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再次接 受相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或称回忆应答(anamnestic response) 。
2.加强免疫的作用和必要性:
再次答,增加抗体量,增强抗体的亲和 力。
三、材料和试剂
• 试剂:伤寒杆菌O抗原应用液 • 材料:注射器、消毒棉球
四、实验方法
对基础免疫的同一只兔子进行加强免疫, 方法同基础免疫。即用注射器取伤寒杆菌O 抗原应用液1.5ml做静脉注射。
抗体的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抗体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抗体在特定抗原存在下的反应情况。
二、实验原理抗体检测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在实验中,将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样本,若样本中含有特异性抗体,则与固相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随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该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形成酶标记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
最后加入底物,在酶的催化下产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深浅可判断待测样本中抗体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试剂:抗原、酶标记抗体、底物、洗涤液、终止液、缓冲液等。
2. 仪器:酶标仪、移液器、微量离心机、冰箱、培养箱等。
3. 样本:待测血清。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抗原包被板:将抗原稀释后,加入96孔板,每孔100μl,4℃过夜。
2. 洗板:用洗涤液清洗孔板,去除未结合的抗原。
3. 加待测血清:每孔加入100μl待测血清,37℃温育1小时。
4. 洗板:用洗涤液清洗孔板,去除未结合的血清。
5. 加酶标记抗体:每孔加入100μl酶标记抗体,37℃温育1小时。
6. 洗板:用洗涤液清洗孔板,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7. 加底物:每孔加入100μl底物,37℃温育15分钟。
8. 酶标仪检测:在酶标仪上检测各孔的吸光度(OD值)。
9. 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0. 计算待测样本中抗体含量:根据待测样本的OD值,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抗体浓度。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测样本抗体含量计算:根据待测样本的OD值,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抗体浓度。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洗板操作要轻柔,避免气泡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在加待测血清和酶标记抗体时,应避免交叉污染。
抗体生物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抗体生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抗体生物分析实验的流程和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验,对抗体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评估其纯度和活性。
二、实验原理抗体生物分析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对抗体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ELISA、Western blot、ELISPOT等。
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对抗体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1. 抗体样品:稀释至一定浓度。
2. 包被抗原:抗小鼠IgG抗体。
3. HRP标记的二抗:抗小鼠IgG抗体。
4. TMB底物液。
5. 二甲基甲酰胺(DMF)。
6. 洗涤缓冲液。
7. 50mmol/L碳酸钠缓冲液(pH9.6)。
8. 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9. 96孔酶标板。
10. 酶标仪。
四、实验方法1. 预处理:将抗体样品、包被抗原、HRP标记的二抗分别稀释至一定浓度。
2. 包被:将包被抗原加入酶标板孔中,每孔100μl,4℃过夜。
3. 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洗涤酶标板,每次2min,共3次。
4. 封闭:加入封闭液,每孔100μl,室温孵育1h。
5. 添加样品:将抗体样品加入酶标板孔中,每孔100μl,室温孵育1h。
6. 洗涤:同步骤3。
7. 添加二抗:将HRP标记的二抗加入酶标板孔中,每孔100μl,室温孵育1h。
8. 洗涤:同步骤3。
9. 滴加底物:将TMB底物液加入酶标板孔中,每孔100μl,避光室温孵育10min。
10. 终止:加入DMF终止反应。
11. 测定:用酶标仪测定各孔吸光度(OD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标准曲线:以抗体样品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计算样品浓度:根据样品OD值,从标准曲线中查找对应的抗体样品浓度。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对抗体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可靠。
2.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
3.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抗体样品浓度、包被抗原浓度、底物浓度等。
免疫系统与抗体的观察实验
免疫系统与抗体的观察实验免疫系统是人体内起着关键作用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通过产生抗体来对抗外来入侵的病原体,并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感染。
本文将介绍一项免疫系统与抗体的观察实验,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机制和抗体的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和研究抗体在抵御病原体入侵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系统的响应机制。
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动物(例如小鼠或兔子)2. 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等)3. 相应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4. 血样采集工具(例如注射器、离心管等)5. 免疫相关试剂盒(例如ELISA试剂盒、Western Blot试剂盒等)6. 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定实验动物种类和分组情况。
b. 预先培养病原体并准备相应的培养基。
c. 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安全规范,保证实验的无菌条件。
2. 病原体注射:a. 将小鼠或兔子按照分组方法注射不同种类的病原体。
b. 控制组应注射生理盐水或无关的物质,作为对照。
3. 血样采集:a. 在特定时间段(如注射后的第三天和第七天)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样。
b. 使用注射器将血样收集到离心管中。
4. 抗体检测:a. 使用相应的试剂盒,如ELISA试剂盒或Western Blot试剂盒,进行抗体的检测。
b. 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5. 显微观察:a. 将血样制备成薄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 若实验中使用了荧光标记的抗体,则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血样中的荧光信号。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对比不同组的实验动物血样和对照组,分析免疫系统的响应情况和抗体的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免疫系统在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2. 抗体的产生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病原体。
3. 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在病原体注射后的几天内开始出现。
4. 抗体的产生在免疫系统的参与下,发挥着保护机体的作用。
检测抗体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抗体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抗体检测是指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检测抗体在样本中的存在与否及其含量。
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抗体检测。
三、实验材料1. 主要试剂:- 抗原:待测抗体对应的抗原- 抗体:已知抗体- 酶标抗体:将抗体与酶偶联- 底物:显色剂- 阴性对照:不含待测抗体的样品- 阳性对照:已知含有待测抗体的样品- 封闭液:防止非特异性结合的液体- 洗涤液:去除未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酶联免疫检测仪2. 主要仪器:- 微量移液器- 酶标板- 加样器- 离心机- 酶联免疫检测仪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抗原、抗体、酶标抗体、底物等试剂从冰箱中取出,恢复至室温。
- 将酶联免疫检测仪预热至规定温度。
2. 样品处理- 将待测样品按照要求进行稀释,以确保实验结果在检测范围内。
3. 设置酶联板- 将酶联板放入酶联免疫检测仪中,预热至规定温度。
- 将酶联板按照顺序编号,分别加入抗原、抗体、酶标抗体等试剂,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加样。
- 加入封闭液,封闭酶联板,避免非特异性结合。
4. 洗板- 将酶联板放入洗涤机中,按照要求进行洗涤。
5. 显色- 加入底物,将酶联板放入酶联免疫检测仪中,根据仪器设置进行显色反应。
6. 检测- 将酶联板放入酶联免疫检测仪中,根据仪器设置进行检测。
7. 数据分析- 根据酶联免疫检测仪的检测结果,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抗体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通过酶联免疫检测仪的检测结果,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抗体含量。
2. 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进行对比,判断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待测抗体。
-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检测了待测样品中的抗体,掌握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抗体的检测和纯化(4)
• Protein A/G亲和层析 • 亲和层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生物活 性物质的纯化方法,它通过偶联蛋白对 目的蛋白选择性的吸收和分离,可取得 较高的纯化效果,且操作简便,广泛地应 用于实验室抗体纯化。由于产品价格昂 贵,使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它的运用
• Protein A • A 蛋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分 子量为42 KD ,有6 个不同的IgG结合位点。其 中有5 个位点对IgG的Fc 片段显示很强的特异 性亲和力,不同的位点独立地与抗体结合。但 IgA , IgM , IgE 也可能结合在配体上,当达到饱 和时,一个A 蛋白分子至少可以结合两个IgG分 子。A 蛋白对IgG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这一特 点使之非常适合用于纯化腹水或细胞培养上 清中的单克隆抗体
精度纯化
• 目的:保证最终抗体产品纯度,能有效对 潜在的污染物,如宿主细胞蛋白 (HCP)、免 疫球蛋白、宿主DNA; • 对用于腹水生产抗体的刺激物、内毒素、 其它热原物质、培养液成分、层析凝胶析 出成分 (脱落的蛋白A配基) 进行去除;并能 有效的去除/灭活病毒。
建议的工艺
• 首先采用0.2-0.45 m的中空纤维膜技术进行 澄清 (Cell removal); • 然后用protein-A或protein-B捕获,酸性条件 洗脱后直接pH 4.0病毒灭活; • 澄清过滤后再穿透方式上Capto Adhere; • 这一步离子交换之前或之后会有一步20nm 纳滤去病毒;最后50K膜超滤浓缩和洗滤进 行缓冲液置换。 • 有些抗体如果通过优化结果不甚满意,通 过增加一步Capto Q也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
目的:去除特定的杂质,如HCP、DNA、聚集 体和变体等。 常用的层析技术:CaptoAdhere、离子交换、 疏水层析等。
抗体定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抗体定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抗体在免疫学中的重要作用。
3. 通过实验,掌握抗体定量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抗体定量实验是免疫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抗体。
本实验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抗体结合,通过检测酶活性来定量分析待测抗体。
三、实验材料1. 抗原:实验所用抗原为已知浓度的抗原。
2. 抗体:待测抗体。
3. 酶标记抗体:抗人IgG酶标记抗体。
4. 底物: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
5. 显色液:2M H2SO4。
6. 试管:酶标板。
7. 酶标仪。
8. 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试剂和仪器。
2. 将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分别加入酶标板孔中,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3. 加入底物,进行显色反应。
4. 在酶标仪上检测各孔的吸光度(OD值)。
5.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抗体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以抗原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测抗体浓度计算:根据待测抗体的OD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抗原浓度,即为待测抗体的浓度。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抗体定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七、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采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成功实现了待测抗体的定量分析。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抗体在免疫学中重要作用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了实验操作的细节,为以后进行类似实验打下了基础。
八、参考文献[1] 张洪建,王丽华. 免疫学实验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 陈军,李晓光. 免疫学实验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 郭庆华,张晓亮. 免疫学实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抗体制备及鉴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ELISA、Western blot等实验技术对制备的抗体进行鉴定。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训原理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蛋白质。
抗体制备通常采用免疫动物的方法,通过免疫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再通过细胞融合等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三、实训材料1. 实验动物:Balb/c小鼠。
2. 抗原:人血清白蛋白(HSA)。
3. 细胞:杂交瘤细胞。
4. 试剂:免疫球蛋白、细胞培养试剂、ELISA试剂盒、Western blot试剂等。
5. 仪器:酶标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训步骤1. 免疫动物- 将HSA与载体蛋白(如BSA)偶联,制备免疫原。
- 将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定期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效价。
2. 细胞融合- 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筛选出能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 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得到纯化的杂交瘤细胞。
3. 抗体制备- 将纯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或腹水,提取抗体。
4. 抗体鉴定- ELISA鉴定- 将HSA包被在微孔板上,加入抗体样品,检测抗体与HSA的结合情况。
- Western blot鉴定- 将HSA进行SDS-PAGE电泳,转膜,加入抗体,检测抗体与HSA的结合情况。
五、实训结果1. 免疫动物- 成功免疫Balb/c小鼠,采集到抗体效价较高的血清。
2. 细胞融合- 成功筛选出能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隆化培养。
3. 抗体制备- 成功制备抗体,并进行纯化。
4. 抗体鉴定- ELISA鉴定:抗体与HSA结合良好,表明抗体具有特异性。
- Western blot鉴定:抗体与HSA结合良好,表明抗体具有特异性。
六、实训讨论1. 抗体制备过程中,免疫动物的选择、免疫原的制备、细胞融合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抗体的制备效果。
2. 抗体鉴定方法包括ELISA、Western blot、ELISPOT等,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
抗体生成细胞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抗体生成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2. 学习观察和记录抗体生成细胞的形态变化。
3. 掌握抗体生成细胞活性检测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抗体生成细胞是指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通常为B淋巴细胞。
在抗原刺激下,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本实验通过分离小鼠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形态变化,以及检测其产生抗体的能力,来研究抗体生成细胞的特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试剂:抗原、抗体、Ficoll分层液、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小鼠脾脏细胞分离- 处死小鼠,取出脾脏。
- 将脾脏放入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剪刀剪碎。
- 加入Ficoll分层液,室温静置30分钟。
- 吸取中层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洗涤2次。
- 计数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2. 细胞培养- 将细胞悬液加入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中。
- 将细胞悬液分装至培养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 每2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3. 形态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细胞生长情况。
4. 抗体生成细胞活性检测- 收集细胞培养液,离心去上清。
- 将细胞沉淀用RPMI-1640培养基重悬,加入抗原,37℃孵育1小时。
- 加入抗体,37℃孵育30分钟。
- 加入底物,观察颜色变化。
- 记录抗体生成细胞活性。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观察- 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从单层排列变为多层排列,细胞体积增大,形态趋于扁平。
2. 抗体生成细胞活性检测- 加入抗原和抗体后,部分细胞出现颜色变化,说明这些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和培养了小鼠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并观察到了细胞形态的变化。
2. 抗体生成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部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证实了实验的成功。
免疫实验四
一小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实验原理】免疫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反应的特点,是免疫学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酶联免疫技术以酶作为标记物,与相应的抗原或者抗体结合后,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作为抗原抗体的定量定性检测,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其中间接法适用于抗体的检测。
【实验步骤】1.脱纤维防凝处理的绵羊血,配制20%和40%的SRBC悬液给小鼠免疫,腹股沟皮下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周,每次0.1ml。
2.第四周时,摘眼球取血,收集小鼠血于EP管,静置半小时。
2000转离心10min,取血清。
3.取出包被好抗原的酶标板(4孔/组),甩干孔内液体。
以洗涤液(200μL/孔)洗涤3次,2min/次。
4.编号各孔1~4,分别加入空白、阴性、阳性、待测液各100μL,置于37℃湿盒内30min。
5.甩干孔内液体,以洗涤液(200μL/孔)洗涤3次,2min/次,孔加入酶标羊抗鼠二抗100μL/孔,置于37℃湿盒内30min。
6.甩干孔内液体,以洗涤液(200μL/孔)洗涤3次,2min/次,加入底物溶液100μL/孔,避光显色,观察。
【实验结果】图片左组为20%组,右组为40%组,所加液体分别为空白、阴性、阳性、待测血清。
其中显色的3、4号为阳性,1、2号为阴性。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待测小鼠血清结果为阳性,表示小鼠血清中含有抗绵阳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结果显示两组的3号添加阳性液的管内二者颜色深浅不同,可能是由于洗涤过程中由于4号管液体溅出至第一组3号管所致。
二豚鼠过敏实验【实验原理】超敏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所引起的自身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
其中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者变态反应,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之为变应原。
变应原首次进入机体时,刺激浆细胞产生IgE,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或噬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结合,使得IgE吸附于细胞的表面。
抗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抗体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多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为后续的免疫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二、实验原理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重要物质。
抗体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产生,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根据抗体来源和特性,可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本实验主要制备多克隆抗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抗原:猪链球菌全菌抗原(2)免疫动物:成年家兔(3)佐剂:福氏佐剂(4)抗体检测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低温高速离心机(3)酶标仪(4)微量移液器(5)恒温水浴锅四、实验方法1. 免疫动物的选择与处理选择健康的成年家兔4只,进行适应性饲养,适应新环境后,进行免疫。
2. 免疫抗原的制备将猪链球菌全菌抗原与福氏佐剂等比例混合,制备成抗原悬液。
3. 免疫注射将制备好的抗原悬液分别注入4只家兔的皮下,每组注射2ml。
注射后观察动物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 免疫程序免疫注射后,每隔7天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共进行3次。
5. 抗体采集免疫注射结束后,于第28天采集家兔血液,分离血清。
6. 抗体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以确定抗体产生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免疫动物的反应免疫注射过程中,家兔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肿胀和红斑,但无严重反应。
2. 抗体检测ELISA结果显示,免疫后28天,家兔血清中抗体水平达到最高,表明抗体产生成功。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的免疫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免疫动物的选择与处理选择健康的成年家兔作为免疫动物,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免疫抗原的制备抗原的制备质量直接影响到抗体的产生。
本实验采用猪链球菌全菌抗原,确保抗原的有效性。
3. 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设置应根据抗原特性和动物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免疫效果。
4. 抗体检测ELIS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适用于抗体水平的检测。
抗体的制备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抗体的制备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1. 引言在免疫学领域,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工具,它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并在生物体内执行多种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抗体的制备原理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抗体的制备原理抗体的制备包括免疫原、免疫动物、免疫程序和抗体检测等几个重要步骤。
2.1 免疫原选择免疫原是用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物质。
免疫原的选择应考虑到其与目标抗原的免疫性、复杂性以及检测的需要。
2.2 免疫动物的选择在制备抗体中常用的免疫动物包括小鼠、兔子、鸡等。
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应考虑物种特性、免疫机制和实验需要等因素。
2.3 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一般包括免疫接种、免疫增强和免疫收获等步骤。
免疫接种时将免疫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激发机体免疫反应。
免疫增强可通过多次免疫接种来增强抗体产生。
免疫收获则是从免疫动物体内采集抗体。
2.4 抗体检测抗体检测可通过免疫学方法如ELISA、免疫荧光等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特定抗体的存在和浓度,并确定抗体的特异性。
3. 抗体的应用实验报告本实验利用抗体在实验中的应用,探究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价值。
3.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利用抗体对目标抗原进行检测,了解抗体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3.2.1 实验材料•抗原溶液:XXX•抗体溶液:XXX•免疫标记剂:XXX•检测缓冲液:XXX3.2.2 实验方法1.准备抗原溶液,并加入适量的抗原到每个实验孔中;2.加入抗体溶液,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3.将免疫标记剂加入孔中,与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反应;4.加入检测缓冲液,形成可检测的光信号;5.使用相应仪器读取光信号,并进行结果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观察到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与免疫标记剂反应产生光信号。
通过读取光信号强度,我们可以确定抗体对目标抗原的检测能力。
3.4 实验结论本实验验证了抗体的制备原理,展示了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多克隆抗体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2. 掌握多克隆抗体的纯化、鉴定及效价检测技术;3. 熟悉多克隆抗体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多克隆抗体是由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产量高等特点。
多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抗原免疫、抗体提取、纯化、鉴定及效价检测等步骤。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6周龄);2. 抗原:目的蛋白;3. 试剂:免疫球蛋白G(IgG)亲和层析柱、蛋白纯化试剂盒、SDS-PAGE凝胶、Western Blot试剂盒、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等;4. 仪器:离心机、PCR仪、电泳仪、Western Blot仪、酶标仪等。
四、实验方法1. 抗原免疫(1)取抗原溶液,加入等体积的福氏完全佐剂,混匀;(2)将混合液注射入小鼠腹腔,免疫剂量根据抗原量和小鼠体重确定;(3)免疫后第2周,重复注射抗原和福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4)免疫后第3周,采集小鼠血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
2. 抗体提取(1)将小鼠血清与蛋白提取缓冲液(pH 7.4)按1:4比例混合;(2)4℃条件下,以15000 rpm离心30分钟,收集上清液;(3)上清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得到抗体溶液。
3. 抗体纯化(1)将抗体溶液加入IgG亲和层析柱;(2)用蛋白纯化试剂盒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抗体峰;(3)将抗体峰浓缩至适当体积,得到纯化抗体。
4. 抗体鉴定(1)SDS-PAGE电泳:将纯化抗体样品与标准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比较分子量;(2)Western Blot:将纯化抗体样品与目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抗体特异性。
5. 抗体效价检测(1)将抗原溶液与纯化抗体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2)加入底物溶液,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3)根据吸光度值,计算抗体效价。
五、实验结果1. 抗原免疫:小鼠在免疫后第3周,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
2. 抗体提取:纯化抗体溶液经SDS-PAGE电泳,分子量与目的蛋白一致。
抗原抗体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抗原抗体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技术,探究特定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理解免疫学中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免疫学检测方法的认识。
实验原理:抗原-抗体实验技术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原理。
抗原是能够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物质,而抗体是免疫系统针对特定抗原产生的蛋白质。
在实验中,通过将已知抗原与抗体混合,观察两者是否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实验材料:1. 已知抗原溶液2. 抗体溶液3. 酶标抗体(二抗)4. 底物溶液5. 显色剂6. 标准微孔板7. 酶标仪8. 微量移液器及吸头9. 缓冲液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确保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2. 将已知抗原溶液按照实验要求稀释,并加入到标准微孔板中。
3. 向每个含有抗原的孔中加入一定量的抗体溶液,确保抗体浓度一致。
4. 轻轻摇动微孔板,使抗原和抗体充分混合,然后在37°C下孵育30分钟。
5. 孵育结束后,用缓冲液洗涤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向每个孔中加入酶标抗体,再次轻轻摇动微孔板,37°C下孵育30分钟。
7. 再次洗涤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
8. 加入底物溶液,根据底物的颜色变化判断抗原-抗体结合情况。
9. 使用酶标仪测定每个孔的吸光度,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酶标仪测定的吸光度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分析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吸光度的增加通常表示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强度增加。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非特异性结合,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可以通过增加洗涤次数或使用阻断剂来减少背景信号。
此外,实验中抗体的浓度、孵育时间和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需要进行优化。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抗原-抗体实验技术,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加深了对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理解。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提高抗原-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心
RPMI-1640培养基的配制
1.溶解培养基:将1包干粉培养基溶于总量2/3的水中,再用 少量水洗包装袋内面两次,倒入培养液中,搅拌3-4小时。 2.补加试剂:根据包装袋说明和试验需要加入NaHCO3、谷氨酰 胺、丙酮酸钠、HEPES等其他试剂。 3.调pH值:加水到900ml,然后用5% NaHCO3调节pH到7.2,加 水至终体积1000ml。 4.过滤除菌:采用0.45和0.22µm滤膜各一张,上层为0.45、 下层为0.22µm,以保证过滤效果。注意滤膜正面(光面) 朝上。过滤后分装于小瓶中(250ml),4℃保存。
RPMI-1640培养液的配制
1.量取约700ml超纯水,倒入1L烧杯。 2.分别称取3g Hepes、2.4g NaHCO3,加入上述烧杯。
3.剪开一包1640干粉培养基倒入上述液体并用超纯水 洗包装袋内部二次,洗液全部移入容器内。
4.容器口用原包装封口,室温磁力搅拌溶解,不要加 热。
实验中心
实验四 细胞培养常用液
⒉合成培养基
是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成分和数量完 全了解的物质经过反复实验筛选、组合后形成的培养 基。 常用的合成培养基有MEM、DMEM、199、RPMI-1640 等,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维生素、糖类、无机盐 和添加动物血清。具有成分精确,重复性强,便于控 制和标准化。
实验中心
⒊无血清培养基
实验中心
牛血清的筛选
1.细胞培养法 20%不同批号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同一细胞数 的细胞,连续传三代,若细胞生长良好,再将血清浓度降 至10%或更低继续传代,由此可确定所试血清是否适合于 该细胞的培养及所需的最低浓度。 2.克隆化法 20%不同批号血清的培养液分别对同一株杂交瘤 细胞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5-7天镜下观察细胞克隆 生长情况,一般好血清可使70%以上的孔长出克隆,且生 长迅速、细胞圆亮、胞浆丰满。
根据临床试验标准国际委员会(NCCLS)标准,将水质分 为Ⅰ、Ⅱ、Ⅲ 级和特殊用水。 • Ⅰ级水:测试用时要求最小的干扰物和最大的纯度和精度,如 原子吸收、痕量元素分析等。 • Ⅱ级水:测试用时有可容忍的细菌存在,例如,不用保存的一 般试剂的制备等。 • Ⅲ级水:一般洗刷用水,制备高纯度纯水用水,配制微生物培 养基用水等。 • 特殊用水:操作过程中要求除去特殊的污染物,例如组织/细 胞培养中除去热源,HPLC中除去痕量有机物等。
实验中心
黑胶虫
实验中心
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
主要是由无机盐、葡萄糖组成。无机离子是细 胞的重要成分,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
保持pH稳定;葡萄糖提供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
平衡盐溶液是人工合成培养基的基础用液,又 常用来洗涤细胞,配好的平衡盐溶液可以通过过滤 除菌或高压灭菌。
实验中心
膜的完整性 调节流速 控制压力
串 珠 状
实验中心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说明书。说明书都注明干粉不包含的成分,常见 的有NaHCO3、谷氨酰胺、丙酮酸钠、 HEPES等。这些成分 有些是必须添加的,如NaHCO3、谷氨酰胺,有些根据实验
需要决定。
●配制时要保证充分溶解。
●配制培养基最好使用新制备的三蒸水或超纯水。一般在试 验前当天或前一天制备为好。调节pH值的酸碱溶液也应该
清或抗生素) 实验中心
血 清
牛血清的主要作用 ⑴提供生长因子和激素
⑵提供贴附因子和伸展因子
⑶提供结合蛋白
⑷提供必需脂肪酸和微量元素
实验中心
牛血清质量要求
胎牛血清 牛龄 血清收集 无菌 病毒 支原体 噬菌体 内毒素(ng/ml) 血红蛋白(g%) pH 渗透压(mom/KgH2o) 新生牛血清 小牛血清 8月龄胎牛 12-24小时 <3个月 心脏穿刺 静脉放血 静脉放血 ≤1 ≤10 ≤10(15) 3.0-4.5 3.5-6.0 5.0-8.5 6.7-8.0 7.0-8.0 7.8-8.0 240-340 240-340 240-340
实验中心
制备超纯水的复合纯化技术
水箱 预过滤柱
连续电去离子(EDI) 反渗透 UV254nm 离子交换树脂 + 活性碳 超滤柱
自来水
UV185/254nm UV254nm
电阻率检测器
预处理单元
TOC 检测器
TOC
精纯化单元
(Milli-Q)
Ultrapure water
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
纯水的应用
实验中心
谷氨酰胺补充液
谷氨酰胺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合成培养基中 都要添加,由于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容易降解, 4℃
下放置7天即可分解约50%,所以在4℃放置2周以上时,要重
新加入谷氨酰胺使其终浓度为0.002mol/L。 100×贮存液:称取2.92g L-谷氨酰胺,用三蒸水或超纯 水溶解至100ml,过滤除菌,分装小瓶,-20℃冻存。
实验中心
PBS(Phosphate-Buffered Sallines)
KCl NaCl KH2PO4 Na2HPO4·2H2O H 2O 0.2g 8.0g 0.2g 1.56g 1000ml
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
消化液(0.25%胰酶+0.02%EDTA)
将0.25g胰酶、0.02g EDTA加入 100mlD-Hanks液或PBS(无Ca2+、Mg2+) 中,一边滴加1N NaOH一边搅拌,作用 是促进溶解和调pH值至7.2-7.4。完全 溶解后,过滤除菌,4℃备用。
双抗溶液
1000×双抗贮存液:各取100万U(0.6g)青霉素、 100万U(1g)链霉素(Sigma公司)溶于10ml三蒸水或
超纯水中,过滤除菌,分装小瓶,-20℃冻存。
使用时,在培养基中按1:1000稀释,即终浓度 为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U/ml。
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
生物技术学院 陈白虹 2012.12.8
实验中心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常用液。 2.掌握细胞培养实验用水的制备。 3.重点掌握RPMI-1640培养液的配制及操 作要求。
实验中心
细胞培养常用液
平衡盐溶液
基本试剂
培养液
PBS、Hanks等
消化液、抗生素等
DMEM、1640等
实验中心
细胞培养实验用水的制备
实验中心
中国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GB6682-2000
名称
PH值范围(25℃)
一级
-
二级
-
三级
5.0-7.5
电导率(25℃),mS/m
≤
0.01
10 -
0.10
1 0.08
0.50
0.2 0.40
比电阻(MΩ.cm.25℃)≥
可氧化物质[以(0)计],mg/L < 吸光度(254nm,1cm 光程)≤
0.001
0.01
-
蒸发残渣(105±2℃),mg/L ≤
-
1.0
2.0
可容性硅[以(sio2)计],mg/L <
0.01
0.02
实验中心 -
水中的污染物
颗 粒 离 子
H H H-C-C-OH H H
有机物 微生物 气 体
实验中心
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 制水前先通电、通水,制水过 程需实验人员看护以防止停水 导致蒸馏水器损坏。 • 使用380V电源,安全性能差, 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 • 一次蒸馏水质难以满足实验要 求,二、三次蒸馏,能源浪费 极大,制水过程麻烦。
使用这种水配制。
实验中心
●制备培养基的器皿清洗要绝对干净,烤干后备用(滤器、 滤膜、量筒、移液管及盛放培养基的小瓶等存放和转移培养 基液体的器具都应进行灭菌)。 ●搅拌时容器口应用锡纸封口,配好后应马上过滤 。
●培养液过滤后,要先抽取少许放入培养瓶内在37℃温箱内
放置72小时,以检测培养液是否有污染。 ●4℃保存6-9个月(不含谷氨酰胺)或2-3周(含谷氨酰胺、血
• 水质: 电阻率 > 10 MW.cm TOC < 30 ppb • 纯水应用特点:对离子纯度有一定要求,但有机 杂质的要求并不严格。 –滴定 –pH缓冲溶液 –玻璃容器清洗 –UV 光谱分析 –植物细胞培养 –灭菌锅供水 实验中心 –超纯水供水
超纯水的应用
• 水质:电阻率 18.2 MW.cm @25℃, TOC < 10 ppb,微生 物<1cfu/ml。 • 超纯水应用特点:对离子纯度、有机物、微生物、颗粒均 有严格要求。 –精密仪器分析 –分子生物学实验 –细胞学实验 • 超纯水的使用习惯: –现取现用 –电阻率只反应离子含量,与无机物含量无关 –尽量避免纯水系统中有菌膜形成 实验中心
细胞培养基的定义
人工模拟细胞体内生长环境,
维持细胞生存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 的营养物质。
实验中心
细胞培养基的种类和组成
⒈天然培养基 是使用最早的培养基,主要取自于动物体液或
从动物组织分离提取,包括动物血浆、胚胎浸出液、 血清、羊水、腹水等。 优点: 营养成分丰富、培养效果良好。 缺点: 成分复杂、个体差异大、来源有限。 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
pH调整液
NaHCO3溶液 常用浓度为7.5%。称取7.5g NaHCO3,用三蒸水或超纯 水溶解至100ml,过滤除菌,分装小瓶,4℃冻存。 HEPES[N-(2-羟乙基)哌嗪-N’-2-乙基磺酸]溶液 主要作用:防止培养基pH迅速变动。在观察细胞时培养 基脱离了5%CO2的环境,CO2气体迅速逸出,pH迅速升高,若 加了HEPES,此时pH可以维持在7.0左右。使用终浓度一般为 10-50mmol/L。 1M储存液:用20ml双蒸水溶解4.76gHEPES,过滤除菌, 分装小瓶,4℃保存。 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