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2019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2018级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2018级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D2.D3.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D5.B6.(6分)①保证访问的安全性,减少对其他国家提供类似服务的依赖;②可以作为全球定位系统的后备支持;③彰显我国强大的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C8.(6分)①开头的雪景描写,为人物活动、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
②雪景描写强化环境的酷寒恶劣,烘托老人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风雪愈紧,推动了后文老人晕倒获救等情节的发展。
④风雪酷寒具有困难、挫折的象征意义。
(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6分)9.(6分)①“我”是年迈孤独、身陷险境的猎人。
“孤独”“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可见我已不再年轻,身处险境。
②坚强不屈、勇于抗争。
面对绝境,“我却无意就范”,“不曾回避”,“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而是积极理智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自救。
③心怀希望,永不放弃。
面对绝境,将象征希望的“火柴”紧紧攥在手心,“留给明天吧”,永远对明天抱有希望,并坚持到获救。
(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D11.D12.C13.(10分)(1)郭贵平时与史珪友善,派人把这些事告诉史珪,企图(谋划、打算、图谋等)除去梁梦升。
(善,图,去,各1分,大意2分)(2)史珪不等上报,就开仓减价出售货物,保全活命的人很多,官吏百姓有几百人到朝廷请求立碑颂扬他的德行。
(粜,全活,诣,各1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A15.(6分)①想象崔珏往西川途中所见到的壮阔景象,劝慰友人要心胸开阔,积极乐观;②借严君平和卓文君的典故,期望崔珏像他们一样不慕名利、洒脱风流;③设想崔珏入川后用桃花色的笺纸题诗咏酒,希望他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
蓉城名校联盟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高中 2019 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物象是客观的,意象是主观的,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不依赖人存在。 B.意象是带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意趣就是意的内容。 C.由于反复地运用,有些意象已经固定的带上了某种意趣,不可创造新的意趣。 D.物象可分为五类,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也有人自身的,还有人创造和虚构的。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 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他认为,第一 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 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1949 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 1951 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 核理论研究。
1960 年 12 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翌年 1 月,钱三强 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 得多。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 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后来 说。
蓉城高中教育联盟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凭借高大的宫殿台基、完整的城墙遗址、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向世人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有力地将中国的文明推到了五千年前.它既是古老历史的新生,也是文明的传承。
但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非就是“一锤定音”了,如果保护不力,依然有被除名的可能。保护文化遗产,就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中,不要以静止、孤立、僵化的态度来对待,不要人为割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再利用的关系,对文化遗产适度合理的利用才是获得持续生命力、传承内在价值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西湖和大运河的保护方式,无疑是值得借鉴和研究的。尤其是西湖,以完全的开放的姿态面向公众,融入市民的现代生活之中,让市民在享受西湖美的同时,感受到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了自觉保护的意识,唯有如此,文化遗产才不至于成为古董,才能长存长新。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叙述了“寻找地球近亲”及“解码宇宙成长日记”两部分内容。
C。 文章不仅阐明了三位获奖科学家的具体研究成果,还在叙述中突显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暗物质研究领域极其重要的地位。
D. 文章以事实为论据,证明了三位获奖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他们的获奖实至名归。
C项,无中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错,文中并没有表明这句话。原文为“2015年升空的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也被寄予厚望。中国‘悟空’项目团队近日公布的第二批科学成果,有助于‘捕捉’暗物质".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被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样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被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时,由于静电吸引,你手指的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随着交流电的振荡而发生变化,所以你的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之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上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使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和手机上。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V).doc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V)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现在普遍应用的科学之技术,都来自数理科学。
数理科学的机械自然观与自然本身是有冲突的。
科学及其技术的力量越强大,冲突越激烈。
数理科学的代表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它建立在机械论、决定论、还原论的世界图景之上。
牛顿时代有种说法,“上帝是一个钟表匠”,整个宇宙被看成一架机器,由一系列机械连接的构件组合而成,它是物质的,没有内在生命,这是机械论;这架机器可以分离、拆卸,也可以重新安装、重新组合,这是还原论;只要掌握每一个部件的细节,就可以对整个机械的运行做完全确定性的计算和预期,这是决定论。
按照这种机械自然观的世界图景,整部宇宙机器的运行遵循既定的、统一的物理规律;这些规律能够被人获知,写成数学方程;这些方程可以计算。
数理科学试图通过计算,对大自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言。
进而,通过其技术,直接对自然进行干预。
于是,大自然成为人类研究、分析、计算、控制、改造、重构的对象。
大自然失去了其曾经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纯粹的客体,人类则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权力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
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中,整个社会都把资本增值作为最高目标和最高行为准则,人类通过科学对自然的改造也不例外。
数理科学不仅为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提供支持(机械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社会进步观等),还提供有助于资本流通、增值的技术。
反过来,社会也对这样的科学和技术予以支持,使得其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加强了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数理科学的实际操作方式是:从自然之中切割出一个局部,忽略这个局部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关联,建立理想化模型,再用数学方程来描述这个局部,此所谓科学规律。
美国科学哲学家约瑟夫·劳斯认为,科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实验室中的地方性知识。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犄角之势偏僻./譬.如褒.义/电饭煲.伎.俩/栉.风沐雨B.暴虎冯河缉.私/稽.查捭.阖/柏.油路磕.头/不落窠.臼C.秣马历兵案牍./渎.职骁.勇/肖.像权污秽./百喙.莫辩D.沤心沥血奶酪./贿赂.米粥./文绉.绉祛.除/曲.尽其妙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麦当劳店堂里宜人的温控环境和悦耳的轻音乐,使不少中国顾客把该场所作为闲聊、会友,甚至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B. 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C. 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特别是占据重要职位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D. 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
(4分)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
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
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
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4.南通某旅客欲去西安旅游,拿不准坐飞机还是乘火车,为此他咨询了南通某旅行社。
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结合相应时刻表,简要说明推荐该种交通工具的理由。
要求语言准确简明、亲切得体,言之成理。
(60字以内)(5分)南方航空CZ5539南通—西安时刻表K419/K418列车南通—西安时刻表如果选择 _______,。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2019级期末联考语文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流沙河无疑是比较注重幽默风格的一位。
尤其是他的中后期诗歌具有明显的幽默风格,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对于中国诗歌而言,幽默是相对而言比较匱乏的,正如1988年《诗刊》卷首语所言“过去我们的抒情诗,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生活的,都少用那种幽默的调子写出,讽刺也过于直露,剑拔弩张,少有喜剧色彩。
”在流沙河前期的诗歌中,并没有表现出幽默来。
年轻的诗人以理想主义的心态,用天真无邪的眼睛好奇地打量周围的世界,一切让他感觉兴奋、激动,这种创作心理是不大可能产生幽默的风格的。
幽默讽刺艺术风格的生成,必须要有从容不迫的达观态度、超脱心态。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是缺乏幽默意识的。
“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的所谓“谑而不虐”的儒家文化让人变得拘谨、恭顺。
只有在那些绝圣弃智、看穿一切如老庄之徒的超脱派身上,才可能出现幽默讽刺的人生态度。
而流沙河的思想与创作受老庄哲学影响很深,他在庄子哲学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庄子现代版》就是其研究庄子结出的丰硕果实。
庄子的超脱、旷达、幽默给流沙河的影响很深。
另外,我们知道,巴蜀是中国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同时它又是一个远离儒家正统文化权威的“西僻之乡”,这样相对减轻了儒家文化的理性压力,推动着巴蜀人的精神需要向着寻找生活意趣而置礼教规范于不顾的方向发展,典型的表现形态便是广泛存在于四川民间的“摆龙门阵”习俗。
2019届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9届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
它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
原始楚文化以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及神巫性、浪漫性的总体特征,不断对文学加以渗透,形成了南楚文学的独特风格,为后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地处尚未开发的荒僻的江汉之滨的楚民族,其创业的历史是十分艰苦的。
他们的先祖经历了举步维艰的创业艰辛,又长期遭受中原诸夏的歧视和侵伐,甚至到了战国时代,孟子还称其为“南蛮駚舌之人”,把它划在中国之外。
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就导致了楚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定向趋势:一是“僻陋在夷”的屈辱感,一是别于中原诸夏的独立感。
前者激发了楚民族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后者促使他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走自己的路,从不把自己与中原诸夏混同起来。
基于以上两点,形成了楚文化不拘礼法、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在屈原和庄子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
在屈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深厚的宗国感情,对理想与美政的深情呼唤和九死不悔的韧性追求,以及他那峻洁纯美、砥踢不懈、傲岸不屈的人格,正是楚文化这一精神的完美写照和突出显现。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把代表楚文化的屈原作品和代表中原文化的《诗经》加以比较,准确地指出了屈原作品与《诗经》的差异,并对其“异乎经典”表示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2019级期中联考语文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
“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
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
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
”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
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
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
“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
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摘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物象是客观的,意象是主观的,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不依赖人存在。
B.意象是带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意趣就是意的内容。
C.由于反复地运用,有些意象已经固定的带上了某种意趣,不可创造新的意趣。
D.物象可分为五类,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也有人自身的,还有人创造和虚构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从物象与意象的关系角度展开论证,指出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
B.文章主体部分按意象的定义、分类和构成的顺序展开论证,说理清楚,条理分明。
C.文章举“梅”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古代诗歌中,意象具有某种固定意趣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举例论证是这篇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意象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模仿。
B.同一个物象,由于加工它的诗人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C.抓住物象特点,运用夸张或转移的方法,创造出的意象会更独特。
D.“康桥”是典型意象,金柳、青荇等意象带着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谓青少年时代在一种“亡国奴的屈辱”中度过。
内向、好静思的他,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
1949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
翌年1月,钱三强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
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于敏后来说。
于敏带领30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凭借一张桌子、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104型电子管计算机,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解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氢弹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1965年1月,于敏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一起,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
1965年9月底,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所J501计算机对氢弹原理作进一步探索。
他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当他将整理出来的方案向大家报告时,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一致。
试验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实”。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
西方科学家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对西方来说,是神话般的不可思议……”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他认为,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
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
”于敏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这位喜欢古诗词的科学家,向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教会孙子的第一首古诗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正如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于敏在事业上鞠躬尽瘁,在科学上唯实不唯上。
与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邓稼先曾说:“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
”毕生信奉“宁静以致远”的于敏,如此解释他心中的那片宁静:“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今年1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于”的于敏去世。
老于走了,但这种情怀和精神永远地留了下来。
(摘自《于敏:“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光明日报》2019年9月19日第4版)相关链接:①“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这是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
②1966年12月28日,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测试结果,试验前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上102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敏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他并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B.于敏团队花费四年时间研究解决基础问题,为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奠定基础。
C.氢弹设计方案的形成,既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更离不开于敏的带领和贡献。
D.婉拒“氢弹之父”称呼,因为于敏认为这是团队的成绩,表现其谦虚淡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敏好静思,喜欢科学,物理成绩优异,这是他研制氢弹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氢弹研究条件落后却取得神话般的进步,说明我国科学家比外国科学家更优秀。
C.喜欢基础研究,却把一生都奉献给核武器研制,民族情感是于敏的精神动力。
D.中华古诗词给了于敏精神养分,在古代英雄身上他学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6.简要概括于敏身上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合欢树史铁生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