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瘟病毒

猪瘟(swine fever)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188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死亡率可以达到80%~90%,往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形态

猪瘟病毒粒子直径为34~50nm,有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内部核心直径约30nm,病毒粒子略呈圆形,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粒子表面有脆弱的纤突结构。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除菌滤器。

2、理化特性

猪瘟病毒不耐热,56℃下60分钟即可被灭活,60℃10分钟就会丧失感染力。猪瘟病毒在pH5~10之间比较稳定,低于pH3时病毒滴度下降较快。

猪瘟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敏感,迅速丧失感染性,对胰酶有中度敏感性。二甲基亚砜(DMSO)对病毒中的脂质和脂蛋白有稳定作用,1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病毒对反复冻融一定的耐受性。

3、抗原性

大多数资料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国外发现了一些猪瘟的血清学变变种,不易被猪瘟特异性抗体所中和,但至今未确定其稳定的抗原型。

目前分离到了许多慢性猪瘟变异株和低毒力毒株,这些毒株通常免疫原性很差,不能产生明显的血清中和抗体,在用强毒攻击时,往往

呈现厌食和高热等症状,但很少死亡。弱毒疫苗株可以完全保护猪不受这些变异株的感染。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BVDV)具有公共的可溶性抗原,实验证明二者有交叉血清学反应,猪感染BVDV后可以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猪瘟强毒的攻击,有学者认为BVDV是猪瘟病毒的一个特殊的血清学变种,对猪已经减毒,但充分适应于牛和绵羊。

4、培养特性

猪瘟病毒能够在猪肾细胞、猪睾丸细胞、犊牛睾丸细胞和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病毒成分在胞浆内合成和装配后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培养物中病毒的传播呈三种方式:一是被感染细胞释放病毒通过培养液感染新的易感细胞,二是被感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病毒传染给子代细胞,三是通过细胞间桥在细胞之间传播病毒。

许多研究者试用不同种类的细胞,主要是猪源细胞在体外增殖病毒,证明骨髓、睾丸、肺、脾、肾细胞及白细胞均能增殖病毒,经过鸡胚传代的猪瘟病毒可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生长。猪瘟兔化弱毒株可以在犊牛睾丸细胞和羔羊肾细胞内增殖。感染性最强的是PK-15、PK-2a、ST等几株猪肾和猪睾丸传代细胞系。新合成的病毒大多吸附或结合于细胞之上,仅有约1%的病毒存在于培养液之中。

我国中监所专家周泰冲等人通过将石门系猪瘟强毒在兔体内连续传几百代后培育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株,国际上称为中国C株,用于疫苗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欧洲一些国家利用该弱毒疫苗株扑灭了本国的猪瘟。

5、病原性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对猪瘟均易感,幼龄的猪最敏感。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8天,最初的症状是精神沉郁和食欲丧失,体温升高到41~42℃,高温持续到濒死前(此时体温常降至正常体温以下)。多数病猪呈现明显的四肢无力、运动失调,常见结膜炎。常先便秘后下痢,腹部皮肤、耳部、鼻镜常出现红色或紫色的出血斑,甚至有皮肤坏死区。病猪呼吸困难,支气管炎和咳嗽也是常见症状。某些毒株有嗜神经性倾向,病猪呈现脑脊髓膜炎的神经症状。病程为5-16天,最急性型病猪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以上。慢性病例常拖延至1个月以上,死亡率较低。

猪瘟病毒主要是易感猪吞入污染物经由口腔和咽部组织侵入宿主体内,病毒最初在扁桃体和咽部淋巴结内增殖,随后发生病毒血症,并在白细胞内随血流或淋巴流而散播至全身。实验感染时,病毒接种后3天后出现在血液中,6-8天达到最高峰。

猪瘟病毒对中胚层组织特别是造血和血管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这些组织的损害是淋巴结肿大和广泛性全身出血的主要原因,猪瘟病毒能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急性型猪瘟突出的病理变化是小血管变性,导致肾、膀胱、皮肤、淋巴结出血,脾包膜下、皮肤及消化道粘膜经常出现梗塞,并有明显的淋巴组织坏死,消化道内的淋巴组织坏死经常发生继发感染。

人工感染实验可使犊牛、绵羊、山羊、鹿发生无症状感染,家兔感染后出现暂时性发热。

6、诊断

猪瘟的典型症状是回盲瓣纽扣样坏死。

目前大多数病猪并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且多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成年猪大多表现为轻症疾病或完全无症状,只有仔猪和乳猪发病,出生仔猪没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很难根据病变做出诊断。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确诊必须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或作抗体测定。

7、疫苗

国际上公然的没有残余毒力的疫苗有:中国C株兔化弱毒,日本GPE细胞弱毒疫苗,法国培育的Thiveosal冷变异弱毒疫苗。

(1)中国C株兔化弱毒的特点:

①已经由一株感染猪的强毒(石门系)变异为感染兔的病毒,感染兔产生典型热反应,并能被猪瘟免疫血清所中和,由感染兔采取病毒含量最高的脾、淋巴结做种毒制备疫苗。

②兔化弱毒接种各品种的猪都安全,不保毒、不排毒,特别是对孕猪、胎猪、乳猪都无残余毒力,且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诱发仔猪慢性猪瘟,连续回归易感猪毒力不反强。

③免疫力坚强,免疫猪可以抵抗所有品系的强毒攻击,产生免疫快而持久,可用于疫区做紧急接种。

(2)兔化弱毒疫苗的种类

①乳兔组织苗

②家兔脾淋组织疫苗

③牛体反应疫苗

④犊牛睾丸细胞苗

⑤传代ST细胞苗

7、免疫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广泛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免疫,取得了控制猪瘟的效果,但注苗的地区仍时有猪瘟发生,尤其是非典型性猪瘟较多,并且出现了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带毒,感染胎儿,引起死胎、弱胎和先天性震颤)。持续感染与胎盘感染密切相关,妊娠母猪的隐性感染可导致胎猪的胎盘感染,这些猪可长期带毒、排毒,并具有免疫耐受性。

猪瘟的免疫非常复杂,常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母源抗体的干扰。初乳抗体可在仔猪体内存在持续7周以上。母源抗体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的仔猪产生主动免疫应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接种时母源抗体滴度越高抑制就越明显,增大免疫剂量或进行二次免疫可以减少这种抑制。

实际应用时常采取超前免疫和超量免疫的方法,即仔猪出生后不哺乳马上进行免疫,免疫后4小时以上在进行哺乳,采用0-35-70日龄3次免疫或者20-60日龄2次免疫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彻底消灭猪瘟需要采用疫苗免疫和淘汰隐性感染猪只的方法相结合,达到此目标任重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