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最小半径和超高的内容
道路勘与测设计 复习题 各章简答

第一章1.国家的综合运输系统(网)的构成?答:铁路运输:适用于远程的大宗货物及人流运输。
公路运输:适于人流及货物的各种运距的小批量运输水运:通航地区最廉价的运输方式航空运输:适于快速运送旅客及贵重紧急商品、货物管道运输:运送液体、气体和粉状货物的专用方式2.什么是“三主一支持”?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三主一支持”交通长远规划。
其中支持保障系统是指安全系统、运输通信枢纽和各级交换中心、交通教育系统、交通科技等。
3.交通部2004颁发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公路如何分级?各级公路适应的交通量为多少?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5个等级,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5500辆(四车道),45000~80000辆(六车道),60000~100000辆(八车道)。
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15000~30000辆(四车道),25000~55000(六车道)。
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5000-15000(双车道),三级公路的,2000~6000(双车道)。
四级公路的,2000以下(双车道), 400以下(单车道)4.各级公路技术指标的依据是什么?(或决定因素)技术标准分为哪三类?公路技术指标的依据(或决定因素):(1)路线在公路网中的任务,性质,功能(2)规划交通量及交通组成(远景交通量)(3)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4)设计速度技术标准:1线形标准 2载重标准 3净空标准5.为什么说设计速度是技术标准最主要的指标?什么是设计速度?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
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同时也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
设计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二级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

二级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简介在道路设计中,平曲线是指用来连接两个不同方向的道路段的曲线段。
平曲线的设计要求是保证车辆能够平稳地转弯,同时尽可能减少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和侧滑,确保行车安全。
其中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道路设计和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二级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定义二级公路是指交通量较大、通行速度较高、服务范围较广的道路,其平曲线最小半径是指在该等级道路上允许设置的最小转弯半径。
二、计算方法计算二级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是指道路设计时预期车辆行驶的速度。
根据设计速度可以确定相应的标准值,如横向加速度限制和侧滑角限制。
2. 车辆参数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车辆具有不同的横向加速度和侧滑角限制。
在计算平曲线最小半径时,需要考虑设计车辆的参数。
3. 横向加速度限制横向加速度是车辆在转弯时产生的向心加速度。
根据道路设计标准,需要限制横向加速度,以确保车辆能够平稳地转弯。
4. 侧滑角限制侧滑角是指车辆在转弯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相对滑移角度。
为了避免车辆侧滑失控,需要限制侧滑角。
以上因素综合考虑后,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二级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R min=v211.26⋅a+0.1⋅g⋅ℎ其中, - R min:平曲线最小半径(单位:米) - v:设计速度(单位:米/秒)- a:横向加速度限制(单位:米/秒²) - g:重力加速度(单位:米/秒²) - ℎ:超高(即道路横坡)(单位:米)三、影响因素二级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大小对道路设计和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 行驶速度平曲线最小半径会影响车辆在转弯时的行驶速度。
较小的半径意味着需要更小的转弯半径,车辆需要降低速度以保持安全。
2. 行驶舒适性较小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会导致车辆产生更大的横向加速度和侧滑角,从而降低行驶舒适性。
道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1公路技术等级 (1)1.1起始年交通量 (1)1.2公路技术等级 (2)1.2.1公路功能 (2)1.2.2交通量预测 (2)1.2.3公路技术等级 (3)1.3公路设计速度 (3)1.4 公路通行能力 (3)1.4.1设计小时交通量 (4)1.4.2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 (4)1.4.3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 (4)1.5车道数计算 (5)1.6服务水平 (5)1.7主要技术标准 (6)2 路线平面设计 (7)2.1方位角及转角计算 (8)2.2 平曲线设计 (10)2.3 平曲线设计的检查 (12)3 纵断面设计 (13)3.1纵断面设计标准 (14)3.2纵断面设计计算 (14)3.3 纵断面设计的检查 (17)4 横断面设计 (18)4.1 路幅设计 (18)4.2 超高设计 (19)4.2.1圆曲线超高 (19)4.2.2合成坡度 (20)4.2.3 超高过渡段 (21)4.2.4指定横断面的超高 (22)4.3 加宽设计 (24)4.3.1圆曲线加宽 (24)4.3.2加宽过渡段 (24)4.3.3指定横断面的加宽值 (24)4.4 路基设计表 (24)1公路技术等级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四级公路等五个技术等级。
(一)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人的多车道公路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
(二)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人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
(三)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为5000~15000辆小客车。
(四)三级公路为供汽车、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为 2000~6000辆小客车。
(五)四级公路为供汽车、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2000辆小客车以下;单车道四级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400辆小客车以下。
公路平曲线超高计算

平曲线超高一、超高及其作用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横向力是引起汽车不稳定行驶的主要因素。
所以在平曲线设计时,常将弯道外侧边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度的单向坡,这种设置称为平曲线超高。
其作用是为了使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指向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客的舒适性。
二、超高横坡度的确定超高横坡度的大小与公路等级、平曲线半径及公路所处的环境、自然条件、路面类型、车辆组成等因素有关。
超高横坡度可按下式计算:即横向力系数的取值,主要考虑设置超高后抵消离心力的剩余横向力系数,其值的大小在0~ 之间,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车速的大小、考虑快慢车的不同要求、乘客的舒适与路容之间的矛盾等。
因此,对应于确定的行车速度,最大超高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曲线半径、路面粗糙率以及当地气候条件。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最大超高值为8%和10%,正常情况下采用8%;对设计速度高,或经验算运行速度高的路段宜采用10%。
二、三、四级公路限定最大超高为8%是适宜的。
但对于积雪冰冻地区,考虑我国以货车为主的特点,限定最大超高为6%比较安全。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必须设置超高。
超高值表见材料。
三、设置超高的一般规定和要求1.各级公路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
一般地区的圆曲线最大超高值宜采用8%。
2.超高横坡度的大小按公路等级、圆曲线半径大小及公路所处的环境、自然条件、路面类型、车辆组成等因素合理确定。
3.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应于与该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一致,以利于排水。
4.分向行驶的多车道公路位于纵坡较大的路段,其上、下坡的运行速度会有明显的差异,故可采用不同的超高值,以策安全。
5.二、三、四级公路混合交通量大且接城镇路段,或通过城镇作为街道使用的路段,当车速受到限制,按规定设置超高有困难时,可按表1-2-6规定设置超高。
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长度表

132
248
1500~1300
3.0
280
132
248
1300~1220
3.0
260
132
248
1220~1000
4.0
260
158
297
1000~950
4.0
240
158
297
950~850
5.0
220
185
347
850~770
6.0
210
210
396
770~700
6.0
210
210
396
V=100公里/小时,路幅宽33.5米,设超高推荐半径1600~3200米(困难,山区)。不设超高或超高2%~3%的半径2800~5600米(最佳,平原区)。
693
V=80公里/小时,路幅宽24.5米,设超高推荐半径830~2000米(困难,山区)。不设超高或超高2%~3%的半径1600~3200米(最佳,平原区)。
超高渐变段长最小值(m)
超高渐变段长最大值(m)
备注
4000~1900
2.0
320
105
198
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最大渐变率1/175,最小渐变率1/330;
B=15.0 m。
1220 m以上不能在全长范围内超高过渡
1900~1710
2.0
300
105
198
1710~1500
3.0
(V=80公里/小时,路幅宽24.5米)
平曲线半径
(m)
超高值
(%)
缓和曲线长
(m)
超高渐变段长最小值(m)
超高渐变段长最大值(m)
道路桥梁工程教学教案

第五章道路工程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道路的大体组成第三节高速公路第一节概述一、大体概念1. 道路工程:指通行各类车辆和行人的工程设施,它是一种带状的三维空间构筑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工程实体。
2.道路的设计包括几何设计和结构设计两方面。
(1)几何设计:指道路的线形设计。
(2)结构设计:指要求用最经济的投资,使道路在自然力及车辆荷载下,在利用期内维持良好状态,知足利用要求。
二、道路分类按照其所处的位置、交通性质、利用特点等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及人行小路等。
1.公路:连接城镇、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道路。
2.城市道路:主要指城市各区域之间供汽车行驶的交通通道。
3.厂矿道路:指为厂矿服务用的道路。
4.农村道路:指野外乡村地域间交通用的道路。
(一)公路的分类1.公路品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品级。
(1)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全线立交并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一般依照需要设计高速公路的车道数,设计年限平均日夜交通量为25 000~100 000辆;(2)一级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设计年限平均日夜交通量为15 000~30 000辆;(3)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年限平均日夜交通量为3 000~7 500辆;(4)三级公路:为1 000~4 000辆;(5)四级公路:一般为双车道;1 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2.依照公路的位置和行政管理体制分类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镇)道及专用公路等几种。
(1)国道:由国家统一计划,由所在各省市自治区负责建设、管理、养护。
(2)省道:是在国道网的基础上,由省对具有全省意义的干线、干路加以计划,而且建设、管理、养护。
(3)县道:主要路段由省统一计划、建设和管理,一般路段由县自定并建设、管理和养护。
(4)乡(镇)道:主要为乡村服务,由县统一计划组织建设、管理和养护。
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08.05.30

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1、设计速度:V=40km/h;山岭重丘区;2、服务水平:三级;3、路基宽度:8.5m;4、路幅分配:0.75m路肩+7.0m路面宽+0.75m路肩;5、行车道宽:3.5×2=7.0m;6、停车视距:40m;会车视距:80m;7、平曲线最小半径:R=60m;一般值R=100m,有条件尽可能R ≥250m;8、最大纵坡i=7%;挖方路段0.3%≤i≤7%,合成纵坡:i=10%;9、最小坡长:120m;10、回旋线最小长:35m,平曲线最小长度:70m,一般值200m,不设超高半径:R=600m;11、最小缓和段长及纵坡限制表12、“路线规”7.2.2条,当设计速度≥60km/h时,两圆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V= 80m,两圆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6V=240m 。
当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 时,可参照上规定执行。
根据本项目可按两圆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V=80m ;而同向曲线直线长度不小于2.5V=100m 。
但此建议应征得甲方同意。
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反向曲线应调整为“S ”型曲线,同向应调整为卵形曲线,受限地形可调整为复曲线,特殊困难地形可调整为“C ”型曲线。
以上均应遵守相应规定条件。
当两圆曲线半径≥250米时,且大小圆内移值之差小于0.10m ,或R 大比R 小之比值小于2时,同向可径相连接。
当两圆曲线半径≥600米时,反向同向均可径相连接13、平曲线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当转角≤70时,其平曲线长不得小于500/△;14、纵坡最大坡长限制15、竖曲线长度:最小值35米,一般90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450米;一般7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450米,一般值400米。
16、平曲线加宽:采用3类加宽 ;最小加宽0.8米,最大加宽2.5米。
17、当平曲半径小于2000米时,应严格遵守“平包竖”的办法。
18、路基及小桥函设计洪水频率:501;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001。
毕业设计---道路工程设计

毕业设计---道路工程设计目录一、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道路结构工程: (1)二、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1)2.1道路等级 (2)2.2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2)三、路线设计 (2)3.1确定导向线 (2)3.2修正导向线,确定设计路线 (3)四、平曲线设计 (3)4.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3)4.2计算各点的主点桩号 (3)五、纵断面设计 (4)5.1纵断面地面线资料 (22)5.2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24)15.3纵坡的设计 (25)5.4平纵组合设计 (25)5.5设计标高的计算 (25)六、超高加宽计算 (27)6.1加宽 (27)6.2超高 (28)七、横断面设计计算 (34)7.1横断面地面资料 (34)7.2标准横断面图的形式与尺寸 (54)7.3横断面图的绘制(见横断面图).. 54 7.4横断面面积的计算 (54)7.5土石方的计算 (54)八、道路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55)8.1交通分析 (55)8.2初拟路面结构 (55)18.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55)8.4荷载疲劳应力 (56)8.5温度疲劳应力计算 (56)8.6板厚验算 (56)九、结语 (57)参考文献: (57)1一、概述1.1工程概况本设计题目是:道路工程设计(子题目:毕业设计设计题二方案七),起点设计高程:2299.05m,终点设计高程:2439.8m。
道路等级是某山岭区三级公路,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量为1000~4000辆。
此次设计为期12周,指导教师是刘颖和谢石连等老师。
在设计工程中会运用到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等知识,对规定道路进行选线、定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等的计算。
这个设计的初步步骤如下:定线。
对于要设计得平面图纸,比例是1:2000,先要对规定道路进行选线、在以平面图所得的资料进行平面设计,包括超高1(缓和段)和加宽值的计算,平面视距的保证,绘出平面线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动车辆在平曲线上做圆周运动时受水平方向离心力的作用,促使车辆向曲线外侧平移和倾覆。
平曲线最小半径是指保证机动车辆以设计车速安全行驶时圆曲线最小半径。
(2)平曲线最小半径主要取决于道路的设计车速(成正比),还与行驶的稳定性、乘客的舒适程度、车辆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等因素相关。
(3)超高:当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而不允许设置平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以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称为超高。
(4)城市道路,尤其是市区道路,为有利于建筑布置及其他市政设施修建的配合要求,一般均不设超高。
玩家汇平台/ veowfmxsda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