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关键词 (2)

1 演唱特点 (4)

1.1 整体性 (4)

1.2 模拟性 (5)

2 结构规律 (6)

3 传承与发展 (8)

3.1 现状 (9)

3.2 传承方式 (9)

3.2.1学校教育的传承 (9)

3.2.2现代技术手段传承 (10)

3.3 发展手段 (10)

3.3.1生态环境角度 (10)

3.3.2传媒媒介作 (10)

结语 (11)

致谢 (12)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罗亮

摘要:侗族是一个富有音乐智慧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善于唱歌的民族”,它揭示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侗族人生活生产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现在侗族大歌已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些努力。再次我将结合侗族大歌的现状,谈谈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侗族音乐传承发展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ong Big Brother

Luo liang

Abstract:Dong is a nation full of musical wisdom, the Chinese family is "the most adept at singing the national", it reveals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the harmony of man and society is the pursuit of the Dong people live production of the highest state and goals. Dongzudage now been successfully included in the intangible world heritage, as our young generation, but also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Big Song and make some effort. Dongzudage again I will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Dongzudage.

Key words:Dong music Inheritance Developing

侗族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ao或gal mags),“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主要流行在贵州的从江、黎平、榕江一带。大歌的特点是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复调式音乐,其主要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由歌头加花变化而成,大歌的节奏是严谨有较为固定的曲式。它的种类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生大歌、混声大歌和戏曲大歌,其演唱唱形式和水准主要建立在一脉传承的训练系统。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就要先从它音乐的演唱特点及结构规律进行了解,然后深一步引发对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思考。

1演唱特点

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四省,全国侗族人口为两百多万人。贵州黔东南州的侗族人口约为140万,主要居住在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几个县,其中又以黎平县为最集中的侗族聚居地。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根据语音的不同,可分为南部与北部两大方言区。由于地理及历史方面的原因,南部方言侗族地区开发相对北方地区较晚,侗族原生文化与传统文化还保持较完整。

1.1 整体性

每当有侗族大歌活动,整个侗寨全部出动,每个人都为活动的个体,侗族大歌的整个活动是所有个体的整体性表现,同时歌唱活动体现了个体与个体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

首先,普遍的群体性交往活动是侗族大歌歌唱习惯群体性特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物质基础。侗族人民的群体性民俗活动大都为整个村寨、村寨与村寨之间或是整个家族的整体性活动。这些整体性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倾寨出动,由一寨人到另一寨去集体做客,侗家叫“外嘿”,带有结盟性质。第二,两寨的青年男女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群体性社交活动,侗家叫“外顶”。第三,家族或关系亲密的群众之间,在婚丧嫁娶、建房盖屋、添人进口之时互相做客,侗家叫“外客”。在群体性的社交活动过程中,大歌的演唱是其重要环节。民俗活动过程中多数人员的参与,每次活动的组织性与目的性,成为侗家歌唱活动中侗族大歌都以集体人员演唱的必然因素。

其次,侗族大歌演唱形式的组织性与目的性使得大歌演唱活动有序进行。这主要是来源于平时歌队的组织与练唱。上个世纪50年代初侗族大歌为音乐界老前辈(如:薛良、方暨申、樊祖荫)发现之时,令众位老前辈吃惊的是,有专门的歌队组织来演唱侗族大歌,这种由特定人员有组织地、在特定时间里练唱当地民间歌曲的现象在我国各族民间歌曲流

传中,仅有侗族一家。

就民间合唱而言,侗族大歌发展到如此严谨、如此系统、如此丰富的程度,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为什么侗族民间合唱有如此高的演唱水准呢?这主要有赖于侗族大歌流行地区的每一个村寨都有相当于“侗歌队”的训练机制。这些村寨的“侗歌队”均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民间歌队组成。例如从江县高增乡小黄寨,五百五十户,二千五百六十人,现有歌队三十多个,队员近千人,歌师上百个。

侗族民间歌队遵循自愿的原则,按年龄可分成儿童歌队、少年歌队、青年歌队、壮年歌队、老年歌队等。儿童歌队年龄大约在8至12岁之间,接受音乐启蒙教育,儿童歌队学唱两三年后,即会演唱童声大歌和其他较为易唱的大歌。每逢年节有客人来到本寨,儿童歌队也可参加对唱大歌。整个对歌活动中,儿童歌队以旁听为主。少年歌队年龄大约在13至16岁之间,是青年歌队的后备军,若村寨有对歌活动,可临场见习;青年歌队年龄大约在13至16岁之间,是村寨的主力歌队;壮年歌队多指已婚的男声歌队,女声歌队婚后自然解散。壮年男声歌队是青年男声歌队的有力后盾,若村寨有对歌活动,青年歌队应付不了时,壮年歌队可以上阵;老年歌队指已当了公婆的老年人组成的男、女歌队,少数是青壮年时期留下来的原建制歌队,多数是重新组合。他们以演唱叙事大歌或多声说唱为主,有时也为青少年歌队做示范,但不参加对歌活动。

每队都有自己的领唱者两至三人,领唱者称为“歌首”(负责领唱开始几句和所有的高声部),侗话叫“赛嘎”。成为“赛嘎”的条件是唱得好、声音好,在侗族大歌这一方面懂得较多。歌队的组织人数最少不能少于4人,最多的在15人左右。不能少于4人是由于每个歌队至少要有两个唱“高声”的“赛嘎”负责轮流领唱高声部。从对侗族大歌的结构介绍部分,我们了解到:每一歌段有个“起顿”部分,所以,还得有个人负责演唱起顿部分,而这个人在大歌的声部里也叫“起顿”。另外,侗族大歌的分部并不像一般合唱队那样,无论这一歌队有多少人,领唱的歌首永远只有两个或三个人,他们并不同时唱高声部,而是轮换着领唱,因此,是一人演唱,众人合唱的演唱形式。

侗家传歌不传文,不立文字的规矩后面,表达的是一个文化系统生成与繁衍的格律。几乎所有用于民俗活动的侗族大歌都是在集体组织下完成的。大歌自产生之日起,似乎同时就具备了“族姓文化象征”这一突出的社会功能。

1.2 模拟性

有人说侗族人民是一个很会唱歌的民族,其原因在于侗族的村寨大多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寨前碧水长流,潺潺有声,河边榕树挺立,铺天盖地,处处鸟语花香,林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