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贵州侗族大歌艺术特色论文

贵州侗族大歌艺术特色论文

贵州侗族大歌艺术特色论文摘要:侗族大歌以其独特具有个性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

她不仅是侗族的音乐,也是侗族先民们留给世界的一笔丰厚遗产。

她像是山林、海洋里的一簇簇鲜艳的奇葩和一串串美丽的珍珠。

日夜散发出迷人的清香,闪耀着褶褶的光芒。

贵州是一个有多民族的省份,有苗、佈、侗、彝、水、仡佬、土家等17个少数民族在贵州居住,他们在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沉淀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一批批的兴衰,保留一部分的最优秀民族文化,不仅得到了本民族的认同,而且得到了其他民族的广泛认同,成为本民族的骄傲与精神支柱,为本民族争得了自尊与自信。

如侗族大歌,她不仅为自己民族争得了荣誉,成为世界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从侗族大歌的种类,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侗族大歌的功能特征,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研究。

一、侗族大歌的种类:(一)鼓楼大歌鼓楼大歌指的是鼓楼中演唱的歌。

侗寨鼓楼是大歌表演和传承的重要场所,一般是在重大节日活动中对歌,平时如果有外寨客人或者歌队来访,主寨的歌队会邀请对方在夜里聚会,夜幕降临时,双方歌队一起进入鼓楼,大歌比赛就正式开始了。

他们歌唱古代神话传说,歌唱爱情生活,赞美对方歌队等。

但赞美鼓楼的歌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需要放在首位来唱,赞美鼓楼就是赞美建造鼓楼的主人。

例:你们鼓楼真是高一层一层接上云仰首望掉“包头”难见顶就像矮人爬树难登尖你们的鼓楼顶上啊形态奇特变万千它像蜜蜂的窝千孔万眼它像一盏明灯已经拨亮永远挂在你们寨子中间。

(二)声音大歌侗语“噶所”这种歌是指声音大歌,主要是因为歌手可以充分发挥嗓音特色和演唱技巧,使歌声余音绕梁悦耳动听。

这种歌歌词短小,结构不长,段落分明,旋律动听优雅,段与段之间有较长的衬词衬腔。

演唱者充分利用衬词衬腔的拖唱来巧妙的模拟鸟叫、虫鸣、溪水声等自然音响,唱出与自然的和谐,借此抒情,表达男女之间的仰慕之情,唱高音是几名歌手轮换拉腔,使高音之间跌宕起伏,低音一般由其他歌手一起合唱一个长音,与高音相互辉映。

贵州侗族大歌

贵州侗族大歌

贵州侗族大歌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引言:贵州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群体,以其丰富的文化艺术而闻名。

其中,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口头传统艺术。

本文将介绍贵州侗族大歌的背景、特点以及传承与发展情况。

一、贵州侗族大歌的背景侗族大歌是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

侗族大歌以自然界为题材,并取材于农田劳动、生育、婚嫁、祭祀等社会活动,是侗族人民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贵州侗族大歌的特点1. 音乐风格独特贵州侗族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音乐风格独特,既有悠扬的旋律,又有独特的音调和节奏。

传统上,侗族大歌是通过口传和耳闻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因此音乐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地域特点。

2. 多样的演唱形式贵州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多样。

除了常见的独唱外,还有合唱、对唱等形式。

合唱形式中,通常由一名主唱带领,其他人以和声的方式参与演唱;对唱形式中,两位歌手交替演唱。

3. 歌词丰富侗族大歌的歌词通常是由侗族人民自己创作而成的,以侗族方言演唱。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

歌词中常常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贵州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的困境与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

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语言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冲击。

在城市化进程中,年轻一代往往离开农村,接受现代教育,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

2. 传承的重要性然而,侗族大歌作为贵州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承侗族大歌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文化,还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3. 传承与发展的措施为了促进贵州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侗族文化的宣传推广,加强相关教育培训,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传承侗族大歌。

贵州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贵州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贵州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摘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贵州民间特色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本文通过简述侗族大歌及其保护现状、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应对保护措施。

对贵州侗族大歌的保护与研究,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关键词】侗族大歌;保护;对策一、侗族大歌概况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主要聚居于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其聚居地风光秀美、民风淳朴。

“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轿”。

因此,侗族大歌是侗家文化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

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参演时的表现令世界震惊,世界音乐界开始扭转对中国复调音乐的偏见,重新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与评判中国音乐。

侗族大歌于2005年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2022年11月15日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所以说,侗族大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

侗族大歌是侗族歌队演唱的多声歌(叠声歌),(1)其主要流行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第二土语区。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

根据侗族大歌的特点又可将其划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混声大歌以及戏曲大歌。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传承,是侗族人民生活的缩影。

它以艺术的形式记载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精神生活等等。

侗族没有形成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其民族历史的传承基本上是使用“歌”这一载体来实现的,以歌代文。

侗族大歌是集娱乐性、教育性、传承性、交流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艺术。

所以我们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辉煌历史能够延续下去。

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象征,是侗家凝聚力的体现。

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

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

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摘要:中国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价值也由特色民族音乐充分体现出来。

侗族大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颗灿烂之星,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侗族来讲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以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以及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侗族大歌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1.非遗文化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与意义1.1非遗文化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侗族是一个友爱互助的民族。

族内人民和谐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形成了侗族大歌的特色:高亢嘹亮。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团结的关系都可在侗族大歌中表现出。

侗族大歌从各个方面立体展现还原人民的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

侗族大歌是侗族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通过侗族大歌,能够充分领略认识到侗族社会精神文化世界的珍贵的人文美感。

1.2非遗文化侗族大歌的经济价值通过开发侗族大歌的内在经济价值潜力能够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的GDP。

因此,在宣传方面加大投入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也会有效提高侗歌在大范围内的知名度。

重视侗歌所具有的经济发展潜力与价值,有助于拓宽大众的眼界,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非遗文化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2.1侗歌传承出现断层,生存发展困难侗族大歌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现代飞速发展文化的打击,使其也被侗族人民渐渐遗忘。

在现代的生活发展中,相对于历史文化年轻人更喜欢潮流事物和新兴娱乐,不喜欢传承弘扬侗族大歌这种相对古老的音乐。

除了侗族大歌的古老这一原因,还有就是侗族大歌传承的工作没有办法满足现代的消费要求,因此大多数年轻人不得不放弃这一传统音乐,选择进入城市生活工作发展,跟上现代发展的需求。

2.2歌队成员老龄化问题严重由于现代发展需求,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入城市生活发展,导致侗族歌队中成员大多数都是老人,出现老龄化的现象,年轻歌者很少对侗族大歌的发展很不利。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考》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考》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考》摘要。

我国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以一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各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侗族大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同时也是我国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

本文对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侗族大歌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侗族大歌;文化;传承;发展一、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巨大宝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侗族大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侗族大歌这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受到了来自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猛烈冲击和巨大挑战。

在此之前,侗族歌师备受侗族民众所尊敬,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他们往日的辉煌已成为历史。

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和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

以下对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一)年轻人传承出现断层。

在过去,侗族人民向来尊重善歌者,现如今,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

年轻人们更倾向于新兴事物与物质生活,不愿将侗族大歌这一传统艺术继续传承。

其次,从事侗族大歌传承无法保证生活需求,所以许多年轻人纷纷进城工作生活,从而放弃学习和传承侗族大歌。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也被慢慢淡化。

(二)歌队成员老龄化问题严重。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交通闭塞,教育的普及率也不高,侗族人民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

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进城生活,出现了多数青少年不会唱传统侗族大歌,歌队成员老龄化的局面。

在近些年的民间侗族大歌歌会上,众多歌者中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目前还在从事侗族大歌传播和演唱的歌师多为中老年,他们的年龄普遍偏高。

(三)科学技术的冲击。

侗族的优秀歌师曾是村寨里众人瞩目的焦点,但由于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等现代娱乐方式的出现,许多年轻人不愿听侗族大歌。

同时,愿意学习和传承传统民间音乐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浅谈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浅谈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浅谈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侗族大歌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瑰宝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侗族大歌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一系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侗族大歌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讨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的有效措施。

一、侗族大歌的定义和特点侗族大歌是指侗族人民在劳动、祭祀、娱乐和生活中创造出来并传唱至今的一种叙事性歌曲形式,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侗族大歌通常由数十名甚至上百名歌手组成合唱团体,分为数个声部,采用对答、间奏和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

大歌既包含着对生活的赞美和祝福,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保护侗族大歌的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侗族大歌的文化和历史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大歌的发展历程、内容和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从而为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支持。

此外,加强侗族大歌的传统教育和培训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鼓励侗族青年学习和传承大歌,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和交流活动,提高参与者对大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集体学唱和演唱比赛等形式,激发人们对大歌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应当注重收集和整理侗族大歌的音视频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归档。

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保存传统的演唱方法和唱腔,还可以为后代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亦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侗族大歌的版权保护和管理,打击盗版和侵权现象,确保大歌的传承和发展权益。

三、传承侗族大歌的措施传承侗族大歌需要在传统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培养一支新的大歌人才队伍。

可以通过设立侗族大歌的专业表演团队或学院,向广大侗族青年传授歌唱技巧和传统唱腔,培养专职歌手和演奏人员。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大歌与网络、APP等结合,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

此外,组织举办侗族大歌的各类演出和比赛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音乐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黎平肇兴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与嬗变是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侗族人们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将大歌一代代传承下来。

大歌作为侗族人们表达情感、传承历史、宣扬价值观念的一种艺术形式,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大歌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限制。

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媒体和通讯技术所取代,使得大歌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一方面,侗族政府和文化机构通过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和比赛,推动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一些热爱大歌的侗族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传承和演绎大歌,使其得到新的发展和传播。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研究课题。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只有加强对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人民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侗族大歌承载着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是侗族文化的一面旗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侗族大歌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非遗传承现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侗族大歌传承的现状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一、侗族大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传统音乐形式的代表作品,流传于侗族聚居的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份。

侗族大歌体裁繁多,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生活、劳动和爱情的歌曲,也有叙事抒情、祈愿祈祷的歌谣,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描述了侗族人民的传统生活、信仰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侗族大歌传承现状分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人口减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人口流动,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口逐渐减少。

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城市工作,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影响。

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也逐渐失效,导致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口越来越少。

2. 传承环境恶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侗族大歌的传承环境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许多传统的村落、民居和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被破坏,许多传统的演唱场所也逐渐减少,这些都给侗族大歌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传承意识淡化: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许多侗族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传承意识逐渐淡化。

侗族大歌的传承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坚定的信念,但是许多年轻人更愿意追逐时尚、娱乐和消费,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不够重视。

针对侗族大歌传承现状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加强对侗族大歌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侗族青年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侗族大歌的传承热情。

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文化节庆等方式,提高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侗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也是黎平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始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古代侗族社会。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黎平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大歌为核心的音乐文化。

肇兴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探索和创造而形成的音乐体系,它既是一种宗教祭祀的媒介,也是一种社交交往的方式。

侗族人民将大歌与各种民间乐器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舞蹈动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大众娱乐的兴起导致了传统音乐艺术的边缘化,侗族人民的音乐传统逐渐被忽视和淡忘。

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传媒的影响也对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产生了消极影响。

侗族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音乐和流行文化,对大歌的了解和传承欠缺。

为了保护和传承肇兴侗族大歌,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侗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保护,开展田野调查和音乐文献的整理工作,形成专门的音乐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

加强对侗族音乐传统的宣传和推广,组织音乐活动和演出,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侗族音乐人才。

加强侗族音乐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班,让更多的侗族年轻人了解和接触大歌,提高他们对侗族音乐传统的认同和热爱。

在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创新。

侗族音乐人和艺术家开始尝试将大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了一些新型的大歌作品,为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一些大型演出团队和音乐节目也将肇兴侗族大歌作为重要的演出内容,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粉丝。

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保护和传承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口传心授的史诗,被誉为“侗乡之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对侗族大歌传承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希望能够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侗族大歌的概述侗族大歌是侗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社会历史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情感。

侗族大歌通常由族中的老艺人口头传唱,其内容涵盖了侗族的民族地理、历史风情、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被誉为“侗族百科全书”。

侗族大歌既是侗族人民的心灵寄托,也是他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侗族大歌以其“见闻说唱”、“歌者村说”、“民歌情景体”、“通俗历史体”等特点,成为古老的史诗形式,其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爱情悲欢、生活琐事等。

在长期的口头传承中,侗族大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侗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二、侗族大歌传承现状1.口传心授传承困难侗族大歌是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进行传承,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侗族大歌的口传心授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许多老艺人去世后,其所掌握的大歌内容也随之失传,导致侗族大歌的口传心授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现代生活压力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渐普及,侗族大歌的传唱者和传承者逐渐减少。

许多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侗族大歌传承的关注和参与度相对较低,这也使得侗族大歌传承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3.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目前,侗族大歌在保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使得侗族大歌的传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一些地方,由于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不力,导致一些珍贵的大歌内容和传承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1.弘扬侗族大歌文化对于侗族大歌的传承,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提高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话题,而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保护与传承也备受关注。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侗族人民用来表达自己情感和生活体验的一种独特的歌曲形式,也是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从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和文旅融合的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文旅融合中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促进侗族文化的发展。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它是侗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贯穿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和丰收仪式。

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旋律、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体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侗族大歌的传承和保护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助侗族大歌传承人。

可以建立侗族大歌传承基地,向有意向学习侗族大歌的年轻人提供学习的场所和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学习侗族大歌。

可以组织专门的音乐活动和比赛,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增强他们对侗族大歌的热爱和兴趣。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侗族大歌进行录音和录像保存,保留下它的原汁原味,使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和了解它。

与此侗族大歌的传承也可以与文旅融合相结合,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通过将侗族大歌与旅游业相结合,进行文化旅游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游客了解和欣赏侗族大歌,也会激发侗族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

在侗族地区可以建立侗族文化旅游景区,让游客亲身体验侗族大歌的魅力。

可以举办侗族大歌表演和比赛,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可以通过文化展览和艺术品销售,让游客买到有关侗族大歌的相关纪念品和文化产品。

可以利用侗族大歌的文化魅力设计相关的旅游商品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也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也需要加强对侗族大歌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

论侗族大歌传承中的本土现代性

论侗族大歌传承中的本土现代性

论侗族大歌传承中的本土现代性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感情,被誉为“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

侗族大歌传承中的本土现代性,是指在传承保护侗族大歌的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使其更具有当代性和现代性。

本文将就侗族大歌传承中的本土现代性展开论述。

侗族大歌是侗族传统音乐形式的代表之一,它是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感情表达和生活智慧。

侗族大歌被誉为“东方歌谣之最”,在2009年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独特地位。

侗族大歌的传承中蕴含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元素,它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生活、传统和信仰的独特理解,展现了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侗族大歌传承中也出现了一些困境和问题。

如何在传承中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让侗族大歌更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成为当前侗族大歌传承的重要议题。

要实现侗族大歌传承中的本土现代性,首先需要对侗族大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保护。

要通过对侗族大歌文本、形式、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研究,全面了解侗族大歌的内涵和特点,找出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可能性;要加强对侗族大歌的传承保护,通过记录、整理、传唱等方式,将侗族大歌传承下去,确保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要在侗族大歌的表现形式中融入现代文化元素。

传统的侗族大歌表现形式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难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要在传承侗族大歌的过程中,适当引入现代音乐、舞蹈等元素,使侗族大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在吸引年轻人的也能传承侗族文化。

还要在侗族大歌的内容中融入现代生活和价值观念。

侗族大歌传承中应充分展现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不仅要传唱传统的侗族大歌,还要创作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歌曲,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促进侗族大歌传承的活力和活跃度。

还要加强对侗族大歌传承者的培训和引导。

只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技能的传承者,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侗族大歌。

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论文

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论文

目录目录 (1)摘要 (2)关键词 (2)1 演唱特点 (4)1.1 整体性 (4)1.2 模拟性 (5)2 结构规律 (6)3 传承与发展 (8)3.1 现状 (9)3.2 传承方式 (9)3.2.1学校教育的传承 (9)3.2.2现代技术手段传承 (10)3.3 发展手段 (10)3.3.1生态环境角度 (10)3.3.2传媒媒介作 (10)结语 (11)致谢 (12)注释 (12)参考文献 (13)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罗亮摘要:侗族是一个富有音乐智慧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善于唱歌的民族”,它揭示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侗族人生活生产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现在侗族大歌已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些努力。

再次我将结合侗族大歌的现状,谈谈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侗族音乐传承发展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ong Big BrotherLuo liangAbstract:Dong is a nation full of musical wisdom, the Chinese family is "the most adept at singing the national", it reveals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the harmony of man and society is the pursuit of the Dong people live production of the highest state and goals. Dongzudage now been successfully included in the intangible world heritage, as our young generation, but also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Big Song and make some effort. Dongzudage again I will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Dongzudage.Key words:Dong music Inheritance Developing侗族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ao或gal mags),“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主要流行在贵州的从江、黎平、榕江一带。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被誉为“天籁之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侗族大歌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歌谣的一种,流传于侗族聚居的广西、贵州、湖南等地。

它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丰富的歌词内容和悠扬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凝聚,也是他们文化传统和精神信仰的载体,是侗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足,缺乏对侗族大歌的兴趣和热爱。

由于受到现代音乐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当下的音乐形式,而对传统大歌的了解和学习逐渐减少。

侗族大歌的传承者日渐减少,很多老艺人因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原因,已经无法继续参与大歌的传承和演唱。

这就导致了传统大歌的口传心授出现了断层,年轻一代缺乏师承和学习的机会,也无法准确地掌握大歌的表现技巧和内涵。

侗族大歌的场景和环境发生了改变,比如以前在田间、村舍、祭祀活动等场合中演唱,现在由于乡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这些场景和环境逐渐消失,大歌的传承场所和演唱机会大大减少。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应当加强对侗族大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可以通过举办侗族大歌的演唱比赛、文化节庆活动和学校课程设置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侗族大歌。

需要加强对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让他们成为大歌的传承者和演唱者。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学习班和培训课程,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艺,同时也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传承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要营造有利于侗族大歌传承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保护和维护大歌的传承场所和环境,同时也要鼓励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让侗族大歌成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从而增加大歌的表演和传承机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侗族大歌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侗族大歌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侗族大歌作文侗族大歌,就像山里那清清的溪水。

说起侗族大歌,你就得想象那种山里头,溪水潺潺的声音。

真的,就是那种特别清澈、特别自然的感觉。

侗族的人们啊,一有空就喜欢聚在鼓楼下面,一起唱唱歌,聊聊天。

那歌声啊,飘得好远好远,就像山里的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暖和。

侗族大歌里头,啥都有!有讲种田的,有讲打猎的,还有讲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的。

每首歌都像是个小故事,让人听了又听,停不下来。

特别是那种合唱的部分,哎哟,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啊!听得人心里暖洋洋的,仿佛整个世界都美好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侗族大歌也不是那么好学的。

现在的年轻人啊,都想着往大城市里跑,谁还愿意学这个呢?好在啊,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真的热爱这个文化,愿意去传承,去发扬。

他们到处去找老歌,把那些快要失传的歌都整理出来,真的是功不可没啊!
说起这侗族大歌啊,还得提提它在世界上的名气。

多次出国演出,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咱们侗族的文化魅力。

每次一唱起来,那场
面,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国内外的观众都听得如痴如醉,这大歌可真是咱们民族的骄傲啊!
所以啊,这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传承。

不管时代怎么变,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永远都是咱们最宝贵的财富。

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让这侗族大歌永远传唱下去!。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

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研究【摘要】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民俗传统。

本文通过对其历史传承、表现形式演变、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探究,揭示了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现状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对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传承与嬗变的展望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黎平肇兴侗族大歌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其传承与发展,为贵州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传承、嬗变、研究、历史、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当代社会、困境、挑战、展望、成果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黎平肇兴侗族大歌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困境与挑战。

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逐渐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大歌的表现形式和演唱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深入研究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历史传承、表现形式演变以及文化内涵探究,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当代社会对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探讨传承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有助于为未来的传承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对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嬗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黎平肇兴侗族大歌作为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侗族文化的瑰宝,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对其传承与嬗变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侗族文化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促进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研究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历史传承,可以揭示其在侗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侗族的传统文化。

对黎平肇兴侗族大歌的表现形式演变进行研究,可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拓展人们对侗族文化的认识。

深入探究黎平肇兴侗族大歌在当代社会的传承现状,可以为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而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热门资源。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侗族大歌的传承和保护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是侗族人民世代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旋律、韵律和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的大歌”。

侗族大歌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歌词内容涵盖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和民族精神,是侗族文化的生动写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侗族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侗族传统文化、弘扬侗族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冲突的日益突出,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侗族村落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断裂,侗族大歌的传唱者逐渐减少,年长者逝世,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逐渐失传。

现代化的文化冲击正在侵蚀着侗族大歌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流行的文化形式,而忽视了传统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传统单一,缺乏现代化的传承手段和机制,这也制约了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的重要途径。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侗族文化也逐渐成为了旅游业开发的重点资源,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自然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招牌文化。

将侗族大歌与旅游业相结合,既可以实现侗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又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文旅融合发展可以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旅游的平台,侗族大歌可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不仅可以吸引游客的关注,也可以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将侗族大歌传承下去。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摘要】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侗族大歌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本文从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影响因素分析、保护措施探讨、传承策略探讨以及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了侗族大歌保护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展望。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文化机构等多方合作,制定综合性的保护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侗族大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关键词】侗族大歌、文旅融合、保护、传承、文化价值、影响因素、保护措施、传承策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生活、劳动和娱乐等方面创作并传唱的长篇史诗性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侗族大歌传承源远流长,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体现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传统的大歌演唱形式正在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侗族大歌的兴趣也逐渐减弱,这给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只有通过持续的保护工作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侗族大歌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侗族文化的传统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问题提出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侗族大歌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年轻一代对侗族大歌的了解和传承也面临困难。

2. 正文2.1 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以其雄浑激越的音乐风格、悠扬动人的旋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加强和完善。

本文将对侗族大歌的当前传承现状进行研究,探讨非遗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侗族大歌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一、侗族大歌的概况侗族大歌,又称侗歌,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人声为主要演唱工具,配以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木鼓、扁鼓等。

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旋律优美、激昂热烈,歌词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侗族的民俗、文化、历史、传说等方面的内容。

侗族大歌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湖南省等地方,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重要的非遗文化遗产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侗族大歌传承现状分析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传承人口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口逐渐减少,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承者数量较少。

很多年轻人因为上学、就业等原因离开家乡,无法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导致侗族大歌的传承受到影响。

2. 传承环境恶劣:部分侗族村寨的经济条件较差,文化设施匮乏,传承环境恶劣,缺乏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资源。

传承人缺乏专业的指导与培训,使得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3. 传承方式陈旧:现今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多为口传心授,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渠道。

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在无形中变得困难和艰巨。

三、侗族大歌传承问题探讨1. 传承人才储备不足:侗族大歌的传承问题首先源于传承人才储备不足。

年长者逐渐衰老,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心不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侗族大歌的传承人才储备不足,长此以往将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摘要 (2)关键词 (2)1 演唱特点 (4)1.1 整体性 (4)1.2 模拟性 (5)2 结构规律 (6)3 传承与发展 (8)3.1 现状 (9)3.2 传承方式 (9)3.2.1学校教育的传承 (9)3.2.2现代技术手段传承 (10)3.3 发展手段 (10)3.3.1生态环境角度 (10)3.3.2传媒媒介作 (10)结语 (11)致谢 (12)注释 (12)参考文献 (13)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罗亮摘要:侗族是一个富有音乐智慧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善于唱歌的民族”,它揭示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侗族人生活生产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现在侗族大歌已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些努力。

再次我将结合侗族大歌的现状,谈谈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侗族音乐传承发展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ong Big BrotherLuo liangAbstract:Dong is a nation full of musical wisdom, the Chinese family is "the most adept at singing the national", it reveals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the harmony of man and society is the pursuit of the Dong people live production of the highest state and goals. Dongzudage now been successfully included in the intangible world heritage, as our young generation, but also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Big Song and make some effort. Dongzudage again I will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Dongzudage.Key words:Dong music Inheritance Developing侗族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ao或gal mags),“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主要流行在贵州的从江、黎平、榕江一带。

大歌的特点是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复调式音乐,其主要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由歌头加花变化而成,大歌的节奏是严谨有较为固定的曲式。

它的种类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生大歌、混声大歌和戏曲大歌,其演唱唱形式和水准主要建立在一脉传承的训练系统。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就要先从它音乐的演唱特点及结构规律进行了解,然后深一步引发对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思考。

1演唱特点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四省,全国侗族人口为两百多万人。

贵州黔东南州的侗族人口约为140万,主要居住在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几个县,其中又以黎平县为最集中的侗族聚居地。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根据语音的不同,可分为南部与北部两大方言区。

由于地理及历史方面的原因,南部方言侗族地区开发相对北方地区较晚,侗族原生文化与传统文化还保持较完整。

1.1 整体性每当有侗族大歌活动,整个侗寨全部出动,每个人都为活动的个体,侗族大歌的整个活动是所有个体的整体性表现,同时歌唱活动体现了个体与个体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

首先,普遍的群体性交往活动是侗族大歌歌唱习惯群体性特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物质基础。

侗族人民的群体性民俗活动大都为整个村寨、村寨与村寨之间或是整个家族的整体性活动。

这些整体性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倾寨出动,由一寨人到另一寨去集体做客,侗家叫“外嘿”,带有结盟性质。

第二,两寨的青年男女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群体性社交活动,侗家叫“外顶”。

第三,家族或关系亲密的群众之间,在婚丧嫁娶、建房盖屋、添人进口之时互相做客,侗家叫“外客”。

在群体性的社交活动过程中,大歌的演唱是其重要环节。

民俗活动过程中多数人员的参与,每次活动的组织性与目的性,成为侗家歌唱活动中侗族大歌都以集体人员演唱的必然因素。

其次,侗族大歌演唱形式的组织性与目的性使得大歌演唱活动有序进行。

这主要是来源于平时歌队的组织与练唱。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侗族大歌为音乐界老前辈(如:薛良、方暨申、樊祖荫)发现之时,令众位老前辈吃惊的是,有专门的歌队组织来演唱侗族大歌,这种由特定人员有组织地、在特定时间里练唱当地民间歌曲的现象在我国各族民间歌曲流传中,仅有侗族一家。

就民间合唱而言,侗族大歌发展到如此严谨、如此系统、如此丰富的程度,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为什么侗族民间合唱有如此高的演唱水准呢?这主要有赖于侗族大歌流行地区的每一个村寨都有相当于“侗歌队”的训练机制。

这些村寨的“侗歌队”均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民间歌队组成。

例如从江县高增乡小黄寨,五百五十户,二千五百六十人,现有歌队三十多个,队员近千人,歌师上百个。

侗族民间歌队遵循自愿的原则,按年龄可分成儿童歌队、少年歌队、青年歌队、壮年歌队、老年歌队等。

儿童歌队年龄大约在8至12岁之间,接受音乐启蒙教育,儿童歌队学唱两三年后,即会演唱童声大歌和其他较为易唱的大歌。

每逢年节有客人来到本寨,儿童歌队也可参加对唱大歌。

整个对歌活动中,儿童歌队以旁听为主。

少年歌队年龄大约在13至16岁之间,是青年歌队的后备军,若村寨有对歌活动,可临场见习;青年歌队年龄大约在13至16岁之间,是村寨的主力歌队;壮年歌队多指已婚的男声歌队,女声歌队婚后自然解散。

壮年男声歌队是青年男声歌队的有力后盾,若村寨有对歌活动,青年歌队应付不了时,壮年歌队可以上阵;老年歌队指已当了公婆的老年人组成的男、女歌队,少数是青壮年时期留下来的原建制歌队,多数是重新组合。

他们以演唱叙事大歌或多声说唱为主,有时也为青少年歌队做示范,但不参加对歌活动。

每队都有自己的领唱者两至三人,领唱者称为“歌首”(负责领唱开始几句和所有的高声部),侗话叫“赛嘎”。

成为“赛嘎”的条件是唱得好、声音好,在侗族大歌这一方面懂得较多。

歌队的组织人数最少不能少于4人,最多的在15人左右。

不能少于4人是由于每个歌队至少要有两个唱“高声”的“赛嘎”负责轮流领唱高声部。

从对侗族大歌的结构介绍部分,我们了解到:每一歌段有个“起顿”部分,所以,还得有个人负责演唱起顿部分,而这个人在大歌的声部里也叫“起顿”。

另外,侗族大歌的分部并不像一般合唱队那样,无论这一歌队有多少人,领唱的歌首永远只有两个或三个人,他们并不同时唱高声部,而是轮换着领唱,因此,是一人演唱,众人合唱的演唱形式。

侗家传歌不传文,不立文字的规矩后面,表达的是一个文化系统生成与繁衍的格律。

几乎所有用于民俗活动的侗族大歌都是在集体组织下完成的。

大歌自产生之日起,似乎同时就具备了“族姓文化象征”这一突出的社会功能。

1.2 模拟性有人说侗族人民是一个很会唱歌的民族,其原因在于侗族的村寨大多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寨前碧水长流,潺潺有声,河边榕树挺立,铺天盖地,处处鸟语花香,林涛声声。

侗族这勤劳朴实的民族由于长期在这种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优美的田园生活环境和单纯的男耕女织的农业劳动生活,容易使歌手们对周围环境那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百鸟叠鸣,流水潺潺,林涛声声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声音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广阔的联想,并且这种自然的和声必然会形成他们本能的无意识的模拟对象。

具有天资聪明的侗族人民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无论哪个时候都要唱歌,甚至可以说侗族人民的生活就是唱歌,唱歌就是生活,它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友谊等等什么都唱。

侗族人民通过对自然声音现象的摹仿,而产生了情感活动和审美意象,从而创造出这种固定的别具一格的民间复调形式,这是侗族人民对美的寻求的必然结果。

侗族大歌中的曲名,也常以自然界中有响声的自然物或动物来命名。

著名的金蝉歌侗语称为“嘎哈海”,基本旋律和衬音都是直接模仿蝉鸣和各种自然声响而创造出来的。

例:《知了歌》2 1 2 1 |3 2 1 | 6 2 1 2 |3 1 2|夜哟夜哟夜哟夜哟夜哟夜哟 --摘自《侗族歌谣》“知了”土话称“蝉”,在侗族山区非常普遍,尤其是夏天随处都可以听到它的叫声,侗族歌手们就是根据其“夜哟夜哟”的动听的声音所感染,于是摹仿着哼唱,当摹仿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曲调流传开来。

这是由模仿声音而产生的艺术,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断出,当原始先民获得食物可以填饱肚子,并过上较为安定的日子时,他们就会去寻求欢乐,除把劳动动作和呼声当作歌舞来尽兴表演外,他们还可能把模仿各种自然的响声来娱乐,通常把模仿蝉鸣、流水等自然声响的大歌艺术被侗语称为“嘎所”。

2 结构规律侗族大歌它有它的一套系统、完整的结构规律,大歌是分节歌性质的多段连缀体结构,一般开始时,常有一句有独立性质的段落,此为“序歌”侗语称为“干赛”gansai,结束时,又有一固定的尾歌。

一首大歌侗语称“枚”mai,又分为若干“段”侗语称“角”jo;在一“角”大歌里面,又分为若干小的部分,如“引子”“中间部分”;“尾腔部分”(侗语叫“起顿”qiden;“更多”gendo;“拉所”laso)。

“起顿”是每两段大歌开始的第一句,由领唱者演唱,这篇幅不长,音乐上也是不完整的乐句,只不过起到引入的作用。

如《女生嘎老安寨》首段:当然在“起顿”之后,接着便是全队同唱了,这一部分也就是歌曲的主要部分,也就是它的“中间部分”,其实尾腔有好些也应该算在这一部分里头才合适,因为尾腔中的低音在这部分乐段中一直是持续走的一个低音,或者说保持不变的一个稳定低音。

对于在节奏、节拍方面,整首歌曲将自由性类型的散板与匀整性类型交替运用,而在匀整性类型中,也常呈现出频繁地变换节拍形式。

如:从这首歌谱中可见中间部分与尾腔是一个整体性,我们还也可以把含有固定低音或持续低音的出现来确定这个调式的主音。

因此,“拉所”在大歌中也是非常的重要,是无伴奏合唱音乐的一个基础。

3 传承与发展侗族大歌在音乐形式上及结构上的表现手法,及多声部的表现内容上来看,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音乐水平最高的一种,这种民间式的复调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浪漫色彩的神韵,在国外音乐界享有崇高的盛名。

3.1 现状在1986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民间侗族大歌合唱艺术团走出国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艺术节,侗族大歌轰动了整个欧洲艺术界人士,都为之倾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