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综合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综合评述

作者:李星星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2期

摘要:英国哲学家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是研究语言使用问题的基本理论,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继承和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对Searle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分析探讨了其表现方式、目的与动机。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表现方式;目的;动机

作者简介:李星星,女,生于1987年9月,山西临汾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H0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2--02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s )这一概念是Searle在Austin 的间接施为句的基础上提出的(John Searl,1969,1975)。塞尔指出,要想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明白“字面用意”(literal force ),在此基础上再推断出其间接用意,即“ 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例如:(l ) Could you open the window for me ?这句话的字面用意是“询问”,但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询问听话人是否有能力为说话人打开窗户,听话人需要通过“询问”这个字面用意,推断出说话人要表达的“请求”这个间接用意,即言外之力。

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基于以下的假设: a .显性施为句可以根据施为动词判断出来; b.传统的三大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分别表示“陈述”、“ 询问”和“ 命令”,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这实际上就是它们的施为用意; c.在传统意义上这些用意被看做是字面用意,并不是间接的施为用意。听话人需要通过推理得出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施为用意; d. 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s )与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Un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s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理而得出的言外间接用意;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较复杂,它主要依靠说话双方所处的语境和共同的语言信息来推断。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

(一)通过逻辑语义表现言语行为

陈述句表示“陈述”,疑问句表示“询问”,祈使句表示“命令”。例如:

(1)a. It's 10 o’clock now.(表陈述)

b. Is it correct?(表询问)

c. Leave me alone !(表祈使)

逻辑语义方式往往直接表达命题行为,即以言行事的命题内容。不同的以言行事可以有相同的命题内容。

(2) a. John help Mary.(表陈述)

b. John help Mary?(表询问)

c. John, help Mary!(表命令)

例(2)中各句虽然有相同的命题内容“John help Mary”;但分别表达了不同方式的以言行事:陈述、疑问、命令。

(二)通过句法结构表现言语行为

说话人可以越过陈述句表示陈述,疑问句表示询问,祈使句表示命令这类字面用意,通过一些句法结构来表达一个间接的言语行为。

A.疑问句型结构间接表示“请求”、“命令”、“建议”等言语行为

a. Can you pass the salt,please?

b. Could you turn It down,please?

c. Would you be more quiet?

B. 陈述句型结构间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提醒”或“允诺”等

a. I would like you to go now.

b. You ought to be more polite to your teacher.

c. You‘re standing in my way.

C. 祈使句型结构间接表示“警告”、“提供”、“妥协”或“让步”

a. Don't you eat too much.

b.Let me carry your suitcase.

c. No smoking.

(三)通过语境信息表现言语行为

在一定条件下,言语行为可以依靠语境使用任何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下面的例句是结合会话含意的合作原则来实施言语行为的情况:A邀请B去看一场表演,而B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去,为了避免正面冲突,B没有直接拒绝A,而是用“我还没准备好”来表达拒绝对方的言外之力。

A:“We should leave for the show or else we’ll be late.”

B:“I am not ready yet.”

A:”All right.”

(四)通过感情意义表现言语行为

这里的感情意义是指说话人对所谈论的事物表现某种克制、夸大、讥讽、强调等,从而使话语显得更具感染力。

A.带有“克制”感情的话语多用于表达含蓄的“赞许”、“批评”、“不满”等言语行为。例如:A:“Let’s go shopping.”

B:“That’s not bad.”

B. 使用“夸张”的口吻表达说话人的“喜爱”,“厌恶”、“赞许”、“反对”等言语行为。例如:

a. John runs as fast as a pig.

b. Mike leaps like a gazelle.

C. 使用“讥讽”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蔑视”、“厌恶”等言语行为。例如:

A:Who's room is this?

B:Mary’s.

C:Oh, I see. It's terrific, isn't 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