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用麻黄——经方中麻黄“角药”三:连翘、赤小豆、杏仁、石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

合集下载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组成】麻黄6g(2两,去节)、连翘6g、杏仁9g(40个,去皮尖)、赤小豆15g、大枣12枚
(擘)、生梓白皮9g(可用桑白皮代)、生姜6g(2两,切)、甘草6g(2两,炙)。

【用法】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其它药物同煎2次,分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使用标准】
1.身热恶寒无汗,体疼,身目俱黄,肤痒,小便不利,苔薄黄腻,脉浮数。

2.疥疮在未治愈以前,突然疮枯内敛,发热无汗、咳喘,身面浮肿,小便不利,烦犹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脉弦硬而数者。

上述2条,但见其中1条,即可使用。

【按语】
1.本方治疮毒内攻,浮肿喘满症有卓效。

历代方书中治疗这一类病证多选用连翘、赤小豆,如无喘满浮肿等症,麻黄亦可不用。

2.本方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初期兼有表证者,或黄疸轻症。

若表邪已解,但湿热内蕴者,则非本方所宜。

又,本方清热利湿作用较弱,对于湿热较甚的黄疸应选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之类,所以临床需注意此三方的鉴别。

尤在泾云:“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

”可谓得其要领。

——本文摘自《经方使用标准》。

加减灵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每获佳效

加减灵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每获佳效

加减灵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每获佳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组成,方中以麻黄、杏仁宣肺气、解表;麻黄、连翘解表之毒;麻黄、赤小豆、桑白皮、生姜解散表湿,麻黄、大枣益气解表,甘草调整和诸药,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用于治疗风寒表邪未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疸,此方能疏解表邪、清利湿热。

笔者在临床上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应用,只要辨证准确,加减灵活,每获佳效,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湿疹
李某,女,32岁,患者于2013年4月18日外出郊游后面部出现肌肤焮热瘙痒,次日出现疱疹,经西药抗过敏等治疗效不佳。

就诊时症见:面部皮肤潮红肿胀,有水疱,皮肤瘙痒,小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拟解表清热除湿,祛风养血之法,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之。

处方:炙麻黄12克,连翘18克,赤小豆24克,桑白皮15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8克,薏苡仁30克,茯苓24克,当归18克,生地黄12克,紫草15克,生甘草10克。

每日1服,水煎服。

服3服后,诸症明显减轻,原方出入再服5服,诸症消失。

荨麻疹
王某,男,40岁,2014年3月初诊,自述6个月前因晨出后自感皮肤瘙痒,愈抓愈痒,并迅速发生风团。

请西医诊治后给予氯雷他定片、赛庚啶、维生素C等药,服后痊愈。

然以后每遇风冷而发,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处方:麻黄10克,连翘18克,赤小豆24克,杏仁10克,桑白皮15克,薏苡仁24克,防风15克,虫蜕12克,白鲜皮15克,丹参24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

每日1服,水煎服,7服痊愈,2月后随访,再未复发。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6,连翘9,杏仁9,赤小豆30,大枣12枚,桑白皮10,生姜10,炙甘草6以潦水先煮麻黄令其沸腾。

如果有沫用勺舀出。

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这是一付的剂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功能:解表散邪,清热除湿退黄,主治兼有表邪的湿热黄疸病证,急慢性荨麻疹、小儿鱼鳞病、疮疡湿毒引起的浮肿、小便不利、皮肤瘙痒症等疾病。

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基本特征:发热、怕冷、没有汗(有人会头部出汗)、皮肤发黄或者肿满。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荨麻疹类型1:脱衣时,遇风则起疙瘩,瘙痒难忍。

皮肤黏而无汗。

麻黄6,连翘9,杏仁9,赤小豆30,大枣12枚,桑白皮10,生姜10,炙甘草6蝉衣10、赤芍15、丹皮10、防风6、荆芥1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两付康复,不康复则不对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荨麻疹类型2:全身起皮疹,红色,奇痒难忍,挠痕高出皮肤,起伏错落。

怕风怕冷。

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

麻黄9,连翘9,杏仁9,桑白皮9,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两付康复,不康复则不对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脚癣湿疹:脚趾头水气重、尿少、无汗。

麻黄4,连翘9,杏仁9,桑白皮15,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茯苓15 白术12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饮酒后遇凉发黄疸:饮酒过度、发热怕冷、全身发黄,发呕,尿黄赤、舌苔白。

麻黄9,连翘9,杏仁9,桑白皮9,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桂枝9黄连3全瓜蒌15白茅根10 太子参15防己15。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扁平疣:脸色和皮肤略暗黄,皮肤有粘腻。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医方剂名,岀自《伤寒论》,具有解表散邪,清热除湿的功效。

临床上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外,可广泛用于消化、泌尿、神经、循环、呼吸等各系统疾病传染病。

各种疥廯、荨麻疹、银屑病等均可应用。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潦(lao)水:即小雨后地面上汇聚的雨水。

)【功效】解表散邪,清热除湿。

【方义】本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大枣、生姜组成。

方中麻黄、生姜辛温发汗,宣散太阳表邪;杏仁苦温以开宣肺气,助麻黄、生姜解表疏散,并能通行水道以利湿;连轺清解郁蒸之热,赤小豆利三焦湿热以通利小便,生梓白皮苦寒泻皮肤湿热以通利膀胱,此三味皆能利湿退黄;炙甘草、大枣甘平和中。

用潦水煮药,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

此方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清利湿热,解表清利是其组方的特色。

(生梓白皮、连轺一般药房不备,生梓白皮可代之以桑白皮,或再加茵陈,连轺即连翘根,可用连翘代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黄疸,湿热发黄兼表寒证。

症见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伤寒太阳表邪不解,腠理闭塞,营卫郁滞,汗不得出,邪热不得外泄,湿浊不得下行,湿热遏郁蕴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血脉阻滞,瘀热在里,波及血分则发黄,即所谓瘀热在里,身必黄。

此外有风寒,内有湿热瘀阻,是阳黄兼表,表里同病,其证可伴发热恶寒、无汗、小便不利等症。

治法单纯清热或解表,均非所宜,故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既能解散在表之风寒,又能清热利湿以退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新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新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新用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11期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功效解表退热,除湿止痒。

方药组成麻黄2两(去节),连翘2两,杏仁40个(去皮尖),赤小豆1 L,大枣12枚(擘),生梓白皮1L(切),生姜2两(节),甘草2两(炙)。

服法与禁忌上药8味,以水1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3 L,去滓,分温3服,半月服尽。

经方新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白鲜皮30g,地肤子20g,天虫20g,蝉蜕15g,治疗皮疹瘙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银花30g,连翘30g,赤芍15g,丹皮12g,紫草20g,治疗药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石膏30g,防风12g,白术12g,益母草30g,桑皮20g,治疗风水(急性肾小球肾炎)。

医案举例例1患者,男,29岁。

外出助工,劳作汗出,身感疲乏,晚间以宴酒招待。

夜半,身起风疹块瘙痒,皮肤红润,全身发热,咽痒,喘气喉有憋闷感,口烦渴,尿赤舌红,脉浮滑稍数。

辨证:风疹瘙痒,热郁肌表。

治法:解表退热,疏风止痒。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组成:麻黄5g,连翘30g,杏仁12g,荆芥15g,防风12g,生石膏20g,滑石15g,白鲜皮20g,地肤子30g,天虫15g,赤小豆30g,生姜15g。

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服。

复诊:药服4剂,热退身凉,皮疹消退,烦渴已除,脉不浮滑而转虚缓。

为根治不反弹,继服上方去石膏、滑石,加当归15g,赤白芍各15g,4剂愈。

例2 患者,女,15岁。

春令发病,开始面睑浮肿,尿少微咳,身发低热,咽痒微痛,精神疲惫,四肢乏力,继而下肢浮肿,尿浊有沫,小腿有皮疹少许,舌红苔腻微黄,脉浮数。

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

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辨证:疏风清热,宣肺利水。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组成:麻黄6g,杏仁12g,生石膏30g,连翘20g,赤小豆30g,鲜茅根40g,滑石18g,公英30g,桑皮20g,益母草30g,瞿麦15g,甘草10g,生姜15g(切)。

名方治疑难: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肾炎

名方治疑难: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肾炎

名方治疑难: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肾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仲景《伤寒论》方,由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宣透表邪、清泄湿热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身热、恶寒、无汗、体痛、身目俱黄、肤痒,小便不利、苔薄黄腻、脉浮数等症。

仲景创制本方,是为治疗伤寒表邪未解而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痒等表证,又因热不外泄,与湿相合,湿热郁遏于里而发黄的阳黄兼表证者而设。

因本证外有表邪,内兼湿热,单纯采用清利或解表法治疗均非所宜,故设此方表里双解。

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退黄;炙草、大枣、甘平和中,合而用之,可使表邪得散,湿热清化,故为治疗湿热兼表之良方。

后世因其具有宣肺、清热、利湿之功,故而用治黄疸、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肺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癃闭、皮肤病、浸淫疮、带状疱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多种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方中麻黄、连翘、大枣、甘草等均有利胆或保肝作用,而方中麻黄、杏仁、甘草具有发汗解热、平喘镇咳、抗炎、抗过敏作用,故此,现代临床常采用本方治疗内科及皮肤科等多种疾患。

戴长林医案余XX,女,11岁。

十天前,下肢有散在的脓疱疮,伴有恶寒、低热。

近三天来,晨起面部浮肿,目如卧蚕,下肢稍肿,小便黄少,胸闷,咳嗽,腹胀,食欲不振,精神疲倦,舌苔薄黄腻,脉濡细。

尿检:蛋白+++,红细胞+,脓细胞4~6. 颗粒管型0~ 2。

证属风寒外束,肺失宣降,湿热内蕴,水道壅遏。

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通表里,消利湿热,疏理决渎,通调水道。

处方:炙麻黄6克,连翘、桑白皮、杏仁各10克,赤小豆15克,茯苓皮12克,防己、大腹皮各10克,生姜3片。

服药三剂,周身微汗出,低热退,恶寒罢,浮肿减轻。

以原方减麻黄用量,去生姜,加白术10克,续服20余剂,诸证悉除,尿常规正常。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发病三天后即晨起面部浮肿,目如卧蚕、下肢微肿,尿检又见蛋白、红细胞、脓细胞及管型,应属急性肾炎。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有一种湿气会遍布你全身、痒的不得了,这个小方帮你驱除干净、浑身清爽老中医曾经碰到这么个案例,一个男青年,突然有一天浑身起了红皮疹一样的一片一片的,奇痒难忍,恨不得挠破。

但是用手一挠它、它就反抗,起那种高出皮肤一截的疤痕,小便还发烫发黄,舌苔很腻,看起来湿气很重的样子。

去医院当皮肤病治了好久也没治好,老中医切脉之后发现小伙子脉浮弦,这是有表症啊!邪气在体表,脉象才会浮,就像按水中的木头一样,这脉稍微一搭上就能感受到搏动;而且弦,说明有邪气阻滞,才能形成气郁弦脉。

综合判断,这一定是湿热邪气盘踞在小伙子的体表、皮肤腠理之中,要开表、散邪、祛湿、清热才行。

于是老中医就开了副很经典的方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替)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这是医圣张仲景很有名气的一张方,专治这种体表有湿热邪气,盘踞不散的症状。

大家看,这里麻黄、杏仁、生姜都是调肺解表的,要给湿热邪气以出路,中医不像西医,看见邪气病菌就一定要整残、杀死干掉,你只要走了就行,咱不惹事儿,也不怕事儿。

如果你不走,就用赤小豆、连翘、桑白皮来清你的热、利你的湿,让你待不住,自己滚出去、扫地出门。

大家看这个清热利湿的剂量明显比解表的力量大,正所谓三分解表七分利湿。

小伙子很幸运,只吃了两副药,就发了点小汗而痊愈了,解决了一大苦恼!大家不要以为这个麻黄连翘赤小豆就只能治治皮肤病,它能量很强的,可以说有三大类毛病,都能被它打趴下:第一类,就是最典型的湿热盘踞在体表的毛病,比如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皮肤病: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

第二类,就是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毒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病、膀胱炎等。

第三类,就是湿热影响到肝胆了,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术后黄疸、胰头癌、妊娠期黄疸等急重症。

经方心裁(13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经方心裁(13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经方心裁(13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伤寒论》(262)【组成与用法】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升,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天服尽。

【功效】解表散邪,清利湿热。

【医案】1.月经疹初诊:1999年11月26日。

徐某,19岁,月经来潮之前10天,面部灼热瘙痒发疹,经净后上述症状消失,反复发作已达2年。

经量较前减少,4天净,经前乳房胀痛。

末次月经11月10日来潮。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月经疹。

治法:养阴凉血,清热疏风。

方剂: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加味。

玄参12g生地15g白芍10g地骨皮10g麦门冬12g龟版胶(烊冲)10g蚕砂(包)10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刺蒺藜10g乌梢蛇10g,3剂。

此后以该方为主进行加减治疗,共服药40余剂,虽然症状可以缓解,但仍常有复发。

二诊:2000年3月31日。

末次月经3月7日来潮,面部瘙痒潮红,鼻塞,舌脉如上。

治法:疏风解表,清理湿热。

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

麻黄6g连翘10g赤小豆20g桑白皮10g杏仁10g生甘草5g石膏15g蚕砂(包)10g乌梢蛇1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5剂。

三诊:2000年4月5日末次月经4月4日来潮,经前面部瘙痒潮红消失,小腹隐痛,舌脉如上。

治法:疏风凉血,养阴清热。

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

麻黄5g连翘10g赤小豆20g桑白皮10g石膏15g牛膝15g知母10g生地15g麦门冬10g蚕砂(包)12g乌梢蛇12g,5剂。

此后对症治疗,月经疹未再出现。

2.妊娠瘙痒症初诊:2002年12月19日。

吴某,29岁,妊娠33周,全身瘙痒4周,加重2周。

全身皮肤见散在红色小丘疹,下腹及大腿部见片状红色小丘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讲解及医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讲解及医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讲解及医案)【出处】《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药物】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替)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用法1】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用法2】除大枣、赤小豆外,其余药入布袋,扎紧口,煮取药汁。

用药汁煮赤小豆及枣,直至赤小豆熟烂为止。

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连服3天。

食豆、枣,喝汤汁。

【方解1】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梓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

阳黄为湿热侵袭机体,兼有外感证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既可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

【方解2】本汤原为湿热黄疸偏表而设,七分清利湿热,三分表散外寒。

现被较广泛地应用于风水等症。

汤中麻黄、杏仁、生姜为一组,散寒表邪,以解阳郁之热;连翘、桑白皮、赤小豆为一组,皆苦寒而清利湿热,连翘透邪热之结,赤小豆清中而又活血;甘草、大枣健脾和胃,以补后天。

【主治1】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主治2】外感风邪所致的风水、1.皮肤湿热疹毒、2.湿热壅滞的水肿等。

3.常用于荨麻疹、4.急性肾炎初起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病(利水)。

5.肝功能异常.6.咳嗽.哮喘(阴水雍肺)等阴水证患者忌服(证属湿热内蕴兼表邪未解者较为适宜)【用药禁忌】本方对黄疸(肝炎)、小儿水肿(肾炎)证属湿热内蕴兼表邪未解者较为适宜。

【不良反应】急性中毒表现有头痛、心悸、发热、大汗不止,血压升高,并可引起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大剂量可抑制心脏,引起心搏徐缓。

【临床应用1 】1.荨麻疹:应用本方加减:炙麻黄10g,连翘10g,银花10g,三角胡麻10g,蝉衣10g,蛇床子10g,牛蒡子10g,赤芍10g,赤小豆50g,小蓟30g,浮萍草20g。

用文火煎煮赤小豆,熟后滤汁去豆纳诸药,再煎半小时即可,一次性煎约500ml。

医圣张仲景的的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

医圣张仲景的的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

医圣张仲景的的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医圣张仲景的的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堪称中医治疗急性肺炎第一方。

我们先来看看麻黄这味药,它是一种草,能打开我们的毛孔。

茎中空,因为空就有通的作用,能够宣肺,开肺窍。

麻黄属于轻薄之品,善于走上焦,走心肺,走气分,主要用于辛温解表。

打个比方,肺里有很多热邪,就好比家里的空气很闷热,此时就把闷热的空气放出去该怎么办呢?打开窗户!打开窗户闷热的空气就散出去了。

麻黄的作用就好比开窗,窗户是什么?窗户就是我们的毛孔。

毛孔一打开,盘踞在肺里面的热邪就会散去。

再来看杏仁。

注意,这里的杏仁不是我们经常当作零食吃的那种甜杏仁,而是苦杏仁。

杏仁有一股轻香,这股轻香使得杏仁能够往上走,跟麻黄一样起到宣肺的作用,与麻黄一起用可以增强麻黄的宣肺解表的作用。

杏仁又是苦的,苦又能够往下走,苦杏仁又是种子,种子类药物都有一种油润之性,够润肠通便,所以苦杏仁能够把肺里面的热邪赶到大肠里,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

杏仁这一个药就有上行下走的作用,能够宣肺降肺气,所以能够治疗咳嗽。

很多咳嗽的方子里几乎都有它。

急性肺炎一个症状就是咳喘。

杏仁在这个方子里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协助麻黄。

前面说过,麻黄把窗户打开了,盘踞在肺里面的热邪有了出口,一些热邪会自动散去,但还有更多的热邪非常顽固,这时石膏就可以用上了。

石膏,是一种矿物质,寒,能够迅速去掉肺和胃里面的火,所以能够退烧。

石膏有一股下行的力量,下行的力量很猛,所以此药行的是霸道。

石膏不仅能够下行,更能够透表,什么叫透表?就是把身体里的热邪通过体表透发出去。

石膏虽然能够清热,但张锡纯认为石膏不是很寒,也不怎么伤正气,他经常单用一味石膏来解决小孩子的发烧问题。

如果把这里的石膏换做桂枝就是张仲景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方子了:麻黄汤。

麻黄汤发汗的作用非常强,风寒感冒没有汗的麻黄汤是首选。

麻黄与桂枝一起就变成辛温解表,在这个方子里,麻黄与石膏一起就是辛凉解表了。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证分析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证分析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证分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由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炙甘草组成。

《医宗金鉴》:“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营卫也;加连翘、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

这实际是把本方定格在具有解表邪又有清湿热之功用。

其实,即使用麻黄汤开其表,亦并不代表本证一定具备表邪,若把本方证断为兼有表证才用麻黄发汗,则值得商榷了。

首先,仲景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故在治疗上有“利小便”、“以汗解之”、“当下之”等法,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实乃通过发汗使湿从汗去而达到治黄之目的。

前已述及此方证是偏于湿热郁于上焦的发黄。

在上者,当宣散为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火郁发之”。

是故处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过发汗来发越郁热,正如尤怡《伤寒贯珠集·卷四》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

而“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伤寒论》236条)。

通过发汗,一方面能使湿从皮肤透达于外,另一方面使热气得发而黄自退。

方中麻黄、杏仁宣泄肺气以启上闸,令上焦湿热得以外越;连翘、生梓白皮透达气机,清泄瘀热。

赤小豆、甘草解热毒,利小便,使湿热假小便而去。

生姜佐麻黄宣肺以行水,合大枣调和营卫,顾护胃气。

全方有宣畅肺气,透达气机,通调水道,发泄瘀热之功,故能获化湿清热,解毒退黄之效。

其实,细看《伤寒论》中14首用麻黄的方剂,如麻黄升麻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其麻黄作用都不在于解表。

麻黄升麻汤中,麻黄用于发越胸中郁阳,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用于平喘而散热,故可以说明用麻黄并非专为解表邪而设。

同样,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虽用麻黄以发汗,但只为退黄祛湿,而非解表邪[1]。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熏蒸于表,或湿热兼表。

其辨证要点是:身黄(目黄、皮肤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心烦,口渴,身痒,无汗,甚见水肿,或伴恶寒、发热等表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药】麻黄二两(去节)(6克)连翘二两(连翘根是)(6克)杏仁四十个(去皮尖)(6克)赤小豆一升(15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生梓白皮一升(切)(桑白皮15克)生姜二两(6克)甘草二两(炙)(6克)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徽声【煎服】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262)【解说】湿热兼表发黄。

除黄疸外,当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痒等。

湿热兼表’单纯清利或解表,均非所宜。

用本方在于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并施。

俾使表里宣通,湿热有外泄之路,则其病可愈。

方中若加茵陈,其效更佳。

但麻黄、生姜不宜久服.表证一罢,即须撤去。

本方还常用于湿热郁蒸之皮肤瘙痒、肾风水肿等证,疗效堪佳。

【运用】一、周身瘙痒刘渡舟医案:高某某,男,20岁。

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

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

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

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

疏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

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3)按语:皮肤瘙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皆可考虑使用本方。

二、肾风水肿张东军医案:樊某,男,28岁。

患慢性肾炎两年余,先后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两次,用抗菌素、激素及利尿剂治疗,症情缓解。

但尿化验始终Pr(卅),下肢轻、中度浮肿不消。

缘气候变化而患感冒使病情加重,经用青霉素一周病无缓解,故于1985年11月5日前来就诊。

症见:颜面虚浮,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腰胀痛,左侧尤甚,小便量少,色如茶,腹胀食少,舌边尖红,苔黄而粘'脉滑少力。

尿化验Pr(卅),WBC:3~5,RBC:1~2,颗粒管型0~1。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医治法与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0g 连翘15g 杏仁10g 赤小豆15g 生梓白皮15g 生姜10g 甘草6g 大枣4枚【用法】水煎服。

【主治】湿阻三焦证。

①身发黄。

②水脚,先见面目浮肿,继见全身浮脚,小便不利,来势较急。

③湿热郁络,风丹瘾疹,皮肤瘙痒。

④湿热壅肺,喘咳。

【证析】本方所治黄疸、风丹、喘咳、水肿四证,均属肺失宣降,湿热郁于少阳三焦机理。

①肺合皮毛,主表。

风寒外袭,肺气郁而不宣,津液不能外布,三焦水道失调,气郁化热,湿热交蒸,外不得越,内不得泄,随腠理三焦入内熏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之常,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发为黄疸(现代医学谓本病是因病毒随饮食进入肠道,侵犯肝胆而成)。

②风丹瘾疹是两种不同见证。

风丹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突然隆起,成团成块,奇痒难禁;瘾疹是指一身瘙痒或手足掌内隐现水泡。

此证有寒有热,本方所治,属于风邪夹湿,郁于腠理,外不得越,内不得泄,由腠理干及膜原而成。

③肺气有敷布津液,通调水道作用,以宣发肃降为顺。

若外邪相侵,津气逆乱,津为气痹,气为津阻,交相影响,壅滞于肺,肺失宣降,遂呈喘咳。

④水肿与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低下,水液流通受阻有关。

此方所治,属于肺失宣降,水停三焦机理。

肺为水的上源。

肺失宣降,表病及里,上病及下,肺肾同病,于是水湿停留,外泛作肿。

【病机】肺失宣降,湿阻三焦【治法】宣肺透邪,清利湿热法。

【方义】湿阻三焦,外郁于表而成风丹瘾疹,内郁于肝而成黄疸,上郁于肺而成咳喘,下郁于肾而成水肿,均宜一面宣肺气,通腠理,使邪达表;一面清郁热,利水湿,使水从下去。

方用麻黄、杏仁、生姜宣肺达表,通其腠理,逐邪外出;连翘、梓白皮、甘草清热解毒,清其郁热;赤小豆、麻黄利水除湿,通调水道,共呈透邪达表,清热利湿功效。

梓白皮《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热,去三虫”,《日华子本草》言其“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此药擅长杀虫解毒,仲景用治黄疸,可见本品对甲肝病毒亦有解毒作用。

治疗痤疮的妙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疗痤疮的妙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疗痤疮的妙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生姜,甘草。

由于其具有发表、利湿、活血、解毒之功效,非常适合痤疮的病机。

痤疮的病机,《黄帝内经·素问》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据我临床体会,痤疮之发生,与毛孔堵塞,皮脂排泄不畅,从而继发感染有极大关系。

而毛孔堵塞的原因可以分为虚实两端。

实证,多见于二种情况。

一是由于多食肥甘厚味,体内痰浊壅盛,气血瘀滞而造成。

这种类型的特征是体胖,舌苔白腻,脉滑。

可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去姜枣,加胆南星、生山楂、白鲜皮、莱菔子、滑石、丹参为主来治疗。

二是由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而造成。

此症脉多弦。

这时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四逆散、丹皮、白鲜皮、白蒺藜来治疗。

虚证,多由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所造成。

症状特点是形体瘦弱,面色无华,胃纳不佳,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上可以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芪、生白术、当归、白蒺藜、鹿角片、白芥子。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
导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一种中药汤剂,一般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它的主要成分就是麻黄、连翘和赤小豆,那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呢?接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一种中药汤剂,一般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它的主要成分就是麻黄、连翘和赤小豆,那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什么疗效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治哪些皮肤病,有哪些疗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了解一下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原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该方有解表、散寒、利湿之功,用于治疗风寒表邪未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疸。

1、可治奶癣
奶癣多为孕母嗜食肥甘油腻之品,湿热传入胎儿,泛溢肌肤而发为皮疹,故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3 g,连翘10 g,赤小豆15 g,防风6 g,蝉衣6 g,苍术6 g,白鲜皮10 g。

全方取麻黄达表宣散肺气,桑白皮宣肺利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除湿解毒,使邪有出路,为治疗奶癣的有效之方。

2、可治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患者证属表邪外束,湿热瘀滞者,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药用麻黄5 g,连翘15 g,杏仁5 g,赤小豆45 g,桑白皮20 g,生姜5 g,生甘草5 g,大枣3枚,苦参30 g,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开鬼门、洁净府”之意,使湿热之邪或从皮肤外泄,或从小便而解,从而获得良效。

3、可治急、慢性荨麻疹
中医学认为,荨麻疹的发生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风、湿、热、毒。

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经⽅:⿇黄连翘⾚⼩⾖汤⿇黄连翘⾚⼩⾖汤【原⽂】⿇黄⼆两(去节) 连轺⼆两 杏仁四⼗个(去⽪尖) ⾚⼩⾖⼀升 ⼤枣⼗⼆枚(擘) ⽣梓⽩⽪⼀升(切) ⽣姜⼆两(切) ⽢草⼆两(炙)右⼋味,以潦⽔⼀⽃,先煮⿇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服尽。

【作者】张仲景【出⾃】《伤寒》【经典回顾】1、伤寒⾝黄发热者,⿇黄连翘⾚⼩⾖汤主之。

【组成】⽢草⼤枣姜⿇黄⾚⼩⾖连翘梓⽩⽪杏仁【时机】1、治有伤寒表证的⾝发黄。

【⽅解】1、此⽅以⿇黄汤为基础,因为病⼈有伤寒表证;2、⾚⼩⾖去湿,⽣梓⽩⽪、连翘解热。

共祛黄;3、⿇黄解表发汗,杏仁补充肺的津液。

【应⽤】1、这是治⽪肤病的⼀个⽅⼦。

还有⼀个处⽅是⿇杏薏⽢汤;2、⼀般⽤在疥疮、癣等⽪肤病。

可以加⾦银花、蝉蜕,对⽪肤也很好。

【⽐较】在伤寒⾥⾯⼀共三个⽅⼦治疗全⾝发黄发⾼热者:1、⽆汗:病⼈没有汗的时候,⽤⿇黄连翘⾚⼩⾖汤。

2、病⼈有汗:且实热在⾥,就是茵陈蒿汤。

3、⽆表证⽆⾥实⽽⾝发黄,栀⼦柏⽪汤。

【应⽤集锦】1、⽪肤痒、脉浮、苔腻、(⽆汗):⿇黄连翘⾚⼩⾖汤,常⽤在⽪肤的疥癣上。

2、发黄与狂,有⽓⾎之分:(1)⼩便不利⽽发黄者,病在⽓分,⿇黄连翘⾚⼩⾖汤证也。

湿热留于⽪肤⽽发黄,卫⽓不⾏之故也。

(2)若⼩便⾃利⽽发狂者,病在⾎分,抵当汤证也。

燥⾎结于膀胱⽽发黄,营卫不敷之故也。

3、太阳⾝发黄(恶寒头痛):(1)但头汗出、⼩便不利者,⿇黄连翘⾚⼩⾖汤汗之;(2)少腹硬、⼩便⾃利者,抵当汤下之。

阳明⾝发黄(⽆恶寒头痛)(1)但头汗、⼩便不利、腹满者,茵陈、⼤黄(茵陈蒿汤)以下之;(2)⾝热、发黄与误治⽽致者,栀⼦、柏⽪(栀⼦柏⽪汤)以清之。

4、服⽤激素后⽔肿不退⽽有湿热之证者,⿇黄连翘⾚⼩⾖汤。

【⽐较集锦】1、(1)表实⽆汗发黄者,宜⿇黄连翘⾚⼩⾖汤汗之。

(2)⾥实不便者,宜茵陈蒿汤下之。

(3)⽆表⾥证热盛者,宜栀⼦柏⽪汤清之。

(4)阴证发黄者,宜茵陈四逆汤温之。

伤寒治火二方: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治火二方: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治火二方: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中的智慧(13)□ 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中的治水剂,基本上都是温热药组成。

《伤寒论》里也有很多由寒凉药组成的治火方剂,如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及功效《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专为清肺热而设的,是治疗肺热“汗出而喘”的。

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只有4味药物,全写在方子的名称中了。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

麻黄具有强大的辛散作用,入肺经,可以用来散肺中的病邪,又是平喘的良药,但因性温,在治肺热病证时要注意用量不要太大,而且一定要配伍石膏。

石膏是辛寒之品,入肺经。

寒能清热,辛能散热,所以石膏是治疗肺热的佳品,且石膏的寒凉可以抑制麻黄的温燥之性。

麻黄配石膏治疗肺热堪称最佳组合,但石膏的用量要大于麻黄一倍以上,这样才能使麻黄专于宣肺平喘而不助肺热。

杏仁配合麻黄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麻杏石甘汤以清肺、宣肺为功能核心,可以用于外感发热和肺热引起的诸多病症。

肺热咳喘的表现肺主呼吸,若肺中有热,最常见的就是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利,喉中有痰,色黄而稠。

咳喘多伴有痰,中医治喘病,辨痰很重要。

一般而言,痰黄粘稠的属于热证,可用本方;痰稀白有白泡沫的属寒饮,用小青龙汤;而介于两者之间者,用苓桂术甘汤。

麻杏石甘汤治肺热,所以病人吐出的痰是黏稠的,同时会伴有高烧、口渴、出汗、小便短赤,甚至大便秘结,望诊可见病人的嘴唇很红,舌红苔黄。

肺热咳喘多见于小儿肺炎、老年人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肺部感染常是由感冒引起,因肺主皮毛,所以外界的邪气由皮毛侵入可直接犯肺。

如果是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是首选方剂。

麻黄与石膏为最佳配伍需要强调的是,麻杏石甘汤的核心药物组合是麻黄与石膏,二者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治肺炎咳喘时,更是缺一不可。

麻黄辛温,发汗力较强,许多人不敢使用,特别是治疗肺热咳喘时,更是谈虎色变。

有一次我到外地某医院义诊,一个病房的大夫请我会诊一高龄男病人。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运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运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症并治全篇,本方是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而设。

其病机由于素体阳明内蕴湿邪,加以外感伤寒之邪未解,热入与湿交结,湿热内蒸,身必发黄故设此方,宣透表邪,清泄湿热为治。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甘草、生梓白皮、大枣、生姜方义:本方以麻黄、杏仁宣肺气以散外邪,连翘、赤小豆、梓皮清热利湿,姜枣草调和脾胃,合而为方,有宣散表邪,泄湿热之功,是表里双解之剂。

论中指出无梓皮,以茵陈代之。

临床凡有表邪未解兼内蕴湿邪而变症各异者,均投此方加减治之。

举案如下:杨某某,女,57,住电信路老四号1979年10月20日,卧床不起,应邀诊治。

头痛身痛,恶寒无汗,腰剧痛如折。

体温38.6度,本人不觉发热,自觉肾脏如烂豆渣一样,心中痞塞,头天发病卧床,整天未饮食,小便黄似浓茶,量多,而不频不急,有肾炎病史,过去肾炎发病时症状和现在一样,平素体弱。

脉浮紧双关滑,苔薄白辨症:湿热内蕴兼风寒表实。

治宜: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方药:麻黄12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6g、茵陈20g、赤小豆10g、连翘10g、生姜10g、大枣10g,一付本方加桂枝、麻黄即麻黄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合方。

1979年10月22日,徐徐汗出,头痛、身痛、腰痛大减,热退,小便黄减,心中痞塞减,思食已进稀粥,可以起床,但身体不支。

脉减弱,苔薄黄,原方去麻黄加白芍10g,一付1979年10月22日,腰微痛,余无痛处,胃脘痞塞愈,思食干饭,已下床活动,但乏力,小便黄色减半。

脉已不浮,力减弱,苔黄微腻方药:连翘10g 、赤小豆15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 、茵陈20g、薏仁10g茅根10g、二芽各10g,二付张某某,男,69 ,南河口5号1983年8月3日,下班路经此地,应邀诊治。

病二、三日未服药,今日高烧约40度左右,寒战身披棉大衣无汗,头身不痛,溲短少、黄似浓茶而有烧灼感。

苔黄厚腻,脉细数紧。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掌跖脓疱病的体会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掌跖脓疱病的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5期235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中医中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掌跖脓疱病的体会王金玲(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北京 102100)0 引言掌跖脓疱病是手掌、足跖反复发作的红斑上出现无菌性的小脓疱,可伴角化和脱屑,具体病因尚不清楚,现代医学治疗多以维A 酸、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配合外用药膏,但该病对多种治疗均抵抗,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

《伤寒论》记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由麻黄、生梓白皮、生姜、连翘、杏仁、赤小豆、甘草、大枣等组成,笔者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掌跖脓疱病1例,收到满意疗效,汇报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没有掌跖脓疱病的病名,因临床症状与“瘑疮”相似,大都以“瘑疮”论治。

“瘑疮”最早在东晋葛洪的《肘后方.治卒得瘑癣疥疮方第四十九》[1],书中记载:“瘑疮常对在两脚”、“腰脚以下名为瘑”。

中医认为“瘑疮”主要的核心病机是湿热蕴阻中焦、复感外邪,内因多为恣食辛辣厚味或饮不节,伤及脾胃;外因为感暑湿火毒等。

[2]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渴”范畴,饮食不节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过食肥甘醇酒厚味,中焦脾胃运化失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而成。

同时,皮肤感染性疾患又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因此治疗糖尿病合并掌跖脓疱病时不同于没有基础病的患者,既要清热解毒,又要顾护脾胃。

2 治疗方法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第262条:“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解表散邪、清热、利湿、退黄之效,与瘑疮病的病机相符,方中连翘苦寒,既能清心火利尿通淋,又能消散痈肿;桑白皮性寒入肺而清热;麻黄解表发汗,使风寒湿邪从外而散、气畅而血行;杏仁宣降肺气,由内而外,缓开腠理、发散表邪;麻黄和杏仁这两味药一宣一降,肺表开、水道通,使湿热之邪从汗、小便排,给邪以出路,符合“开鬼门、洁净府”之意;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活血祛瘀通络。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经方100首》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经方100首》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经方100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成用法】麻黄5~20克、连翘10~15克、赤小豆30~50克、生梓白皮15~25克、杏仁10~20克、甘草10~15克、大枣5~12枚、生姜10克。

水煎,分三次温服。

如用雨后积水更优。

生梓白皮多用生桑白皮或茵陈代之。

【方证】身目黄或发疹身痒、发热、恶寒无汗、小便不利、舌红苔腻、脉浮者。

【现代应用】1,急性黄疸型肝炎;2,荨麻疹、皮肢瘙痒症;3,小儿肾炎。

【经验参考】《伤寒论》关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条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该条文太简略,令人费解。

从茵陈蒿的条文“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来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应为解释性的病机陈述。

具体方证除了发黄以外,还应有身无汗、小便不利等。

另外,许多注家认为当有表证存在,为麻黄、杏仁、生姜的发汗找到了落脚点。

但也有不同观点,如姜建国认为,因麻黄之故,注家及教科书均释为黄疸兼表证。

这就是两种病的概念,其实原文中强调“瘀热在里”,就明示此属“里”证。

里证何以用麻黄?目的就是提示湿热发黄的另外一种病机,即湿热偏表。

提示湿热发黄的另一种治法,即开鬼门散湿热。

本方本方与茵陈蒿汤证相对而列述,以提示湿热发黄的两种治法。

茵陈蒿汤证属湿热偏里,里之湿热,表散无益,只可内泄。

而内泄之路,只有两途,无非前后二阴,故用栀子利小便,大黄通肠腑,体现前后分消湿热的治法。

而本方则以麻黄、连轺、生姜外散,以赤小豆、生梓白皮利下,体现上下分消湿热的治法。

治黄为什么要前后、上下分消?缘凡黄疸多为湿邪为患,而湿邪具有重浊黏腻,缠绵难祛的致病特点,故必以分消之治,方可迅速祛除湿邪,湿邪一祛,则黄疸易退(《伤寒论释难》)。

关于本方,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其一,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这三味冷门药,耐人寻味。

这不是张仲景常用药,因此,所治疗的也一定不是普通病!连轺,《神农本草经》列为草部,不是今天的灌木植物连翘的果实。

言治“寒热”“痈肿”“恶疮”“结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仲景用麻黄——经方中麻黄“角药”三:连翘、赤小豆、杏仁、石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
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梁永宣,刘敏,王庆国
“古人把麻黄叫青龙。

龙为神物,行云布
雨,变化莫测。

一见于治寒喘的小青龙汤;二
见于治热喘的麻杏甘膏汤;三见于治疗湿喘的
麻杏苡甘汤。

夫治喘必用麻黄,但有其一定范
围而井然不紊。

仲景把腾云驾雾的神龙,用点
睛之笔写出云龙三现这一伟大奇观,可以说叹
为稀有了。


——刘渡舟教授
麻黄、连翘、赤小豆
中药:连翘
本组麻黄、连翘、赤小豆角药,是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核心配伍。

•麻黄辛温微苦,宣肺开腠利湿;
•连翘味苦性寒,轻清而浮,透达表里,清热解毒,条畅气血;
•赤小豆甘酸偏凉,清利湿热。

三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宣肺开表、清利湿热、调和气血之功。

原书主治【伤寒瘀热在里之身黄证】。

王氏师其法而不泥其证,抓住本方证属湿热内蕴,兼以外泛于表之病机,将其灵活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湿疹、痤疮等病证,临床症见:皮疹色红,身痒明显,舌红苔薄黄,脉弦滑等,收效明显。

麻黄、杏仁、石膏
中药:杏仁
由麻黄、杏仁、石膏组成的角药,是【麻杏石甘汤】的核心配伍,在方剂中起主导作用。

•麻黄辛温,宣肺开表,火郁发之;
•石膏辛甘大寒,清泻肺热,透热生津;
两者相伍,宣泄肺热而不助热,清泻肺热而不寒凝气机,寒温并用,寒大于温,辛凉宣泄;麻黄宣肺、杏仁降气,宣则肺气以呼浊,降则肺气以纳新。

麻黄、杏仁、石膏三药合用,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效。

主治肺热咳喘。

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