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先秦文学: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 故 知 新
• 1.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外因素是什么?
• 2.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哪些方面?
• 3.上古文学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先秦文学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


一、上古期 (先秦、秦汉)的整体文学特色。
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
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
文化特点
原始宗教文化 史官文化
代表作品
甲骨卜辞、 《易》卦爻辞 《尚书》《春 秋》
贵族
士阶层
西周、春秋
春秋战国
官学私授
百家争鸣
《诗经》中的 《颂》《雅》
先秦诸子
五、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时代
夏商 西周春秋 战国
文化
巫文化 礼乐文化 百家争鸣
文学
古《九歌》《诗经· 商颂》 《尚书· 禹贡》《尚书· 甘誓》 《商书〃盘庚》 《诗经》;《左传》《国语》; 《论语》《墨子》《老子》 《楚辞》;《战国策》;《孟子》 《荀子》《庄子》《韩非子》;
• 司马迁—扬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等等。

“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 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文
心雕龙·诸子》)

“不平则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

“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柳宗元《寄许
京兆孟容书》)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内 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 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 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二、早期诗歌的特点
•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 诗歌起源于人类的集体生产劳动。 • 诗、乐、舞合一。 如《吕氏春秋· 古乐》、《尚书· 益稷· 大韶》
• 《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
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
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
经形成了。

4、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 士大夫——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 文字——主要传播媒介。


第一段:先秦文学。
创作主体:群体→个体: 巫→ 史→贵族→士
上 古 期


先秦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
合。


第二段:秦汉文学。
创作主体:形成若干作家群体。

文学形态:以大为美,铺张扬厉成为风
尚;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

楚辞→赋;汉代乐府民歌→文人五、七
言体诗。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先秦文学绪论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
本 节 要 点
二、早期诗歌的特点
三、先秦文学的形态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五、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
作 业(简答题)
• 1.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 • 2.先秦文学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 3.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是什么? • 4.先秦文学发展的阶段及其文化特点什么?
作 业(论述题)

一、结合战国文学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章学诚“至战 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文史通义》内篇《诗教上》) 的理解 二、结合中国文学的发展实际谈谈你对先秦文学“忧 国忧民”传统的理解。 三、结合中国文学的发展实际谈谈你对先秦文学“放 言无惮”传统的理解。
二、早期诗歌的特点
• 夔曰:戛ji á击鸣球,搏bò拊fǔ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táo鼓,合止柷 zhù敔yǔ,
笙镛yōng以间,鸟兽跄跄qiāng。《箫韶》九成,凤凰
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 《尚书·益稷·大韶》
二、早期诗歌的特点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
个高峰。
二、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孕育于这一时期。儒、道两家的思想 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
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
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
补 充 内 容(之二)
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P9~15)
•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 二、忧国忧民的传统
• 三、放言无惮的传统
• 四、深于取象的传统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 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 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

《诗经》《离骚》《孟子》《庄子》
• 《史记》 鲍敬言(晋)—“无君论”
四、深于取象的传统
• “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
(章学诚《文史通义· 易教下》)
• ——善用比喻,多用寓言,构思奇妙,取象生动。
• 易-诗-离骚-庄子-列子-战国策 • “韩非著博喻之富”(《文心雕龙· 诸子》)


•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二、忧国忧民的传统
• 儒家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 墨家 • “万民之利”“忧国之忧”(墨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屈原—杜甫—范仲淹—鲁迅
三、放言无惮的传统
• “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 (鲁迅《摩罗诗力说》称赞屈原)
发展。
三、先秦文学的形态
• (一)文史哲不分。先秦文学有些作品是史学或哲学 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 学意味。 • (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宗教颂赞祷祝诗—— 政治抒情诗——言志抒情诗 • (三)作者、时代难以确定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作者身份
巫覡 史官
活动时代
夏商至西周初 商周之际至春 秋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
•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
• 神农时代出现的《 蜡辞》: •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 (《礼 记· 郊特牲》)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
•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Baidu Nhomakorabea音初篇》)
帱(dào)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
• 《论语·八佾》孔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 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 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
展的轨迹
补充内容(考研相关)
“先秦”的历史断限
• 广义:秦统一中国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尧、 舜、禹)、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封建社会 (战国)。 • 狭义:即秦先,也就是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春秋战国 时期。 •
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 神话传说




诗 经 楚 辞

“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 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 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诗教上》

补 充 内 容(之一)
先秦文学的时代特征
小说、戏曲),同时在诗歌和散文方面,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第一
一、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诗歌、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