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岳麓版)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岳麓版)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岳麓版)《鸦片战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是教材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开篇章。

学生将在高一上半学期学习这部分内容。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是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历史背景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②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巨大的影响和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演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和思考教材及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辩证关系。

②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远离毒品。

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述两次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难点:①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初中历史已经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和经过,对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但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仍然有限,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纠正。

首先就是传统的讲授法。

我主要运用语言的方式,系统的向学生讲述鸦片战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科学的认识。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说教材《鸦片战争》是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的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首先知识与能力,我将让学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我将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将让学生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我把它作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接下来是第三部分说教法说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引导讨论法,而学法主要是采用观察学习法,最主要的是利用图表法和展示图片,力图再现历史,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本段历史。

下面进入第四部分教学过程部分。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八年级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位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二)主要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民生疾苦;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2. 鸦片战争的过程: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战事的发展及其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教材分析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阐述了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弊端以及列强的侵略本质。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同时引发学生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条约。

3.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二)难点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示范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示范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示范说课稿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可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标志性意义。

本课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两大历史事件。

考虑到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前一个课时带领同学们了解本册书的基本脉络并初步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部分的内容;第二个课时则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相关问题。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层面:了解——鸦片战争的始末;巩固——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册等相关资料,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分析——带领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特别是要掌握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时间为线索,逻辑清晰,史料丰富,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影响的把握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

(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3)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4)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鸦片战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当时的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被迫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为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课奠定了知识基础,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全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内容。

学习兴趣较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具备了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能力。

但是正确分析历史的能力不足。

因此,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屏幕所示: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和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教学难点是: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针对重难点内容,我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和讲授法结合的方法进行突破。

五、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我引导学生按照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部分内容,在教法方面,主要采用了创设情景法、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等。

利用视频创设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学习难度较低的知识内容。

我会展示本课自学部分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分析归纳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2.教学难点:
(1)鸦片战争起因的复杂性,如何让学生理解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的实质;
(2)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如何让学生理解条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概念和事件;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历史事件特别是重大事件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化的方式了解历史;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课堂听讲、阅读教材、做笔记等方式学习,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论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指导学生进行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历史地图、时间轴、纪录片片段、PPT演示文稿。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空间和时间背景;纪录片片段可以提供生动的视听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PPT演示文稿可以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节奏。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它们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额外的讲解和辅导,以及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主备课:王赞逸次备课:顾月仙、刘赛帅【内容主旨】鸦片战争的爆发是逐渐走向衰落的“天朝上国”与当时世界头号工业文明强国之间的首次交锋,清王朝在战争中的失败开始了中国“被世界”的命运,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由此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转折时期。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结局;了解战前中、英的基本国情,《南京条约》的内容要点和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概括《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阐释其对华危害;归纳、评判鸦片战争的结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正文与辅助栏目的内容,对比不同观点,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及其对华影响;从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历史任务、历史分期和社会思潮等多方面,综合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思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领会爱国救国的历史责任感,进而确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使命感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难点:战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教学过程环节1、出示材料一,提问:这艘船英国用来干什么?英国为什么要这么做?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2、出示材料二,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提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人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投影展示资料,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与上一目是这样衔接的--“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进一步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进行武装干涉。”我使 用了《义和团运动的形势》挂图,形象地说明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进军路线,也便 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具体史实。同时还提醒学生,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中的“奥”、指的是奥匈帝国。本目讲明了四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分析。“义和团的兴起”一目,叙述了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壮大两个历史阶段。该目我讲明了四个问题:
1、义和团的最初名称、组织形式、活动地区和主要成员,对义和团的主要成员,强调以贫苦农民为主。并着重指出:从本质上说,义和团运动仍然是农民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主要斗争目标是帝国主义。这是民族危机加深而资产阶级尚处于幼弱时期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的,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 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也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 量。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外掠夺空前残暴和野蛮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和国难。
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的坚决反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 认识到维护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心愿。同时希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扼要地呈现本节课的概况,因而力求精而简。不宜过多。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一节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签订《南京条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加深对我国近代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鸦片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掌握不扎实。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5.知识巩固:通过问答、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

6.拓展延伸:介绍鸦片战争相关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英国向中国大量贩卖鸦片,导致社会问题严重。

过程:林则徐禁烟 -> 鸦片战争爆发 -> 签订《南京条约》影响: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历史知识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历史事件分析能力的发展。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鸦片战争》篇1一、概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

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

(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

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课题是“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学习这场战争。

首先,我们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在19世纪初期,英国为了扭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的泛滥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

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开始采取禁烟措施,这直接引发了英国的不满。

其次,我们要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

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销毁鸦片为借口,发动了对华战争。

战争初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军事落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英国军队则一路北上,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香港岛,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并支付了大量的赔款。

再次,我们要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这场战争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还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同时,鸦片战争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我们要思考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鸦片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鸦片战争人教版说课稿

鸦片战争人教版说课稿

鸦片战争人教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这一课是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军事冲突,更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侵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1. 背景介绍- 介绍19世纪中叶的世界形势,特别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对外贸易的需求。

- 讲述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闭关锁国政策和对外贸易的限制。

2. 战争过程- 详细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英国的反应。

- 描述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广州之战、镇江之战等,并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

3. 《南京条约》的签订- 介绍战争结束后的谈判过程,以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 讨论条约对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损害,以及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影响。

4. 战争的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不平等条约导致的经济负担。

- 讨论战争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列强的势力范围划分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四)课堂小结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强调历史事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保持开放和批判的态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的状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历史背景。

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为什么会成为英国入侵的目标。

第二部分:二、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战争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详细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

学生将会了解到鸦片贸易的危害以及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第三部分:三、战后的影响和启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在战后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三)课堂练在课堂练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提出研究性课题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相关历史事件,加深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学生可以研究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侵略历史,或者探究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英两国历史发展状况以及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中英两国的强弱。

同时,教师还介绍了西方国家奉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必然性,指出战争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讲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时,教师先指出英国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其中走私鸦片是贩毒和掠夺的行为。

教师通过历史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了鸦片的危害,并结合现实情况,深刻揭露了毒品的危害。

同时,教师强调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是一场灾难,必须严禁鸦片。

在介绍XXX的禁烟运动时,教师让学生看电影片,强调虎门销烟的重要性。

教师肯定了XXX是民族英雄,但也指出他是封建官员,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

教师引用XXX同志的话,高度概括了禁毒的功绩。

在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顺序讲解了三个阶段。

教师强调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并简单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学设计.doc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学设计.doc

课题: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设计理念:当中国从灿烂辉煌的古代走向近代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西方列强纷纷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断侵占中国领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人民受尽了侵略者的侮辱和欺凌。

这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是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那么,要了解这款屈辱史,就要先从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开始,因此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就从侵略战争的开端“鸦片战争”和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讲起。

教材分析:《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一课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了解了我们祖先留下的辉煌的古代文明之后,旨在让学生知道,在步入近代的历史上,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中国历史发展脚步缓慢,遭受到外围的侮辱与欺凌,作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了解这一段屈辱史,激起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这样才能自觉地为振兴我们的民族发奋图强。

本课的设计是第一课时,近代史的开端一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时代背景离我们现实生活比较远,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他们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通过读相关历史文字了解,也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

所以我在上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之前,让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上网查了一些有关资料,相信这对学生理解本课知识将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在授课时,我也尽量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拉近时空,为学生呈现他们能够理解的认识,从而让孩子们入情、入境,真正认识这段历史。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让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3、体会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明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初中历史 鸦片战争 说课稿

初中历史 鸦片战争 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教材内容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因此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而且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对材料处理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状况及林则徐虎门销烟有所了解,但对鸦片战争之前的英国状况了解很少。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还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不强,但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阶段,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阶段,他们渴望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鼓励,个性意识逐步增强。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如下: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授课详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授课详案)

一、范例3则仔细研究材料,仔细研究问题,仔细研究范文,仔细研究标准。

想一想,材料——问题——答案只见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这些答案的产生的前提和过程是什么?这些答案的构思行文有哪些特点?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模拟这种理路,尝试回答例题1,并且在总结答题思路与方法后,通过例题2、3的解读与答题,强化这种题型思想方法。

范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

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

……敌我距离约三千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

……(鱼雷击中“高升”号运兵船后)清兵争先恐后跳入海中,一部分人用步枪进行抵抗。

不久,该船开始下沉,我放下小艇救助溺水者和包括英船长在内的两名英国人。

——(日)《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末海军史料》材料二:七月中旬,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

……22日……要求朝鲜政府“亟令清军退出境外”。

当时,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提出质询:若于此最后通牒期间后遇中国舰队,或中国有更增派军队之事实,“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困难?”陆奥宗光果断地回答:“作为外交上的顺序,没有什么问题。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材料三:日本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海军大佐在日记中写道:“七月二十五日午前7点20分,在丰岛海上远远望见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即时下战斗命令。

”——《东乡平八郎击沉高升号日记》,《中日战争》材料四: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

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

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

日舰为了报复,对落水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野蛮的屠杀,竟“用快炮来向水里游的人射击”,为时达“一时之久”。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注:汉纳根系当时在英国商船高升号上的德国籍工作人员)(1)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中哪些有争议的细节?(4分)答案思路:谁开了第一炮?(2分)落水清军受到了救助还是炮击?(2分)(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判断这些“有争议细节”的历史真相。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说课稿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说课稿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说课稿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康桥小学:刘东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说教材:《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是未来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九课《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第一板块,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是近代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他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课,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不是很深,但是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2、了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虎门销烟。

3、了解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辨析历史是非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阅历史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1、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让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3、体会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

四.说重、难点:教学重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教学难点:鸦片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及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说教法: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谁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有哪些?(学生反馈)每当你提起四大发明你的心情怎样?(骄傲、自豪)老师带来几张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

鸦 片战 争说课稿范文

鸦 片战 争说课稿范文

鸦片战争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的不屈精神。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还比较浅显。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历史学习方法,如史料分析、比较归纳等,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2)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如虎门销烟、英军侵略路线等。

(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如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转变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教训,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1、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说课稿
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康桥小学:刘东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说教材: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是未来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九课《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第一板块,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是近代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他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课,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不是很深,但是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明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2、了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虎门销烟。

3、了解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辨析历史是非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阅历史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让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3、体会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教学难点:
鸦片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及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说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谁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有哪些?(学生反馈)每当你提起四大发明你的心情怎样?(骄傲、自豪)老师带来几张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
片。

请大家说说当你看到这些图片时你的心情怎样?(课件)是啊!四大发明、奥运会、世博会、大阅兵,无不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让世界对我们中国刮目相看。

可是中国从四大发明到今天奥运会、世博会、大阅兵中间走过了一段让人悲痛的历史。

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留给我们的是难以忘记的耻辱,难以抹平的心灵创伤。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走进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寻找原因与危害:
过渡:十八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开始对外扩张,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早就想打开开中国的大门。

它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但是事与愿违,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也就是说,仅仅靠商品想打开中国大门愿望是失败的,那么怎样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呢?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售鸦片。

出示英国向中国出示的鸦片数量图:
学生分析表格,引入:为什么鸦片的进入会改变中英贸易逆差。

鸦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事物?
1、认识鸦片及其危害:
A、读资料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B、播放视频
C、归纳鸦片对中华名族的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国家贫穷
士兵萎靡不振——国门打开
百姓穷困潦倒————家破人亡
D、我们作为青少年,应怎样对待鸦片。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板书)
(三)、介绍虎门销烟:
过渡: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
课件出示:
1、历史人物小档案:
姓名:性别:籍贯:事迹:
2、介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及虎门销烟的意义。

(四)、鸦片战争:
过渡:虎门销烟给英国政府以沉重的打击,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1、课件出示战争形势图,师讲解:
2、自读课本,完成填空:
(课件)鸦片战争_____国战败了,清政府惩办了_______,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条约。

3、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白银2100万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生齐读,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思考: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
A 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 鸦片的危害
C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五)、拓宽延伸:
交流台:
1、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引起的吗?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会不会发动侵略战争?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1997年7月1日收复了香港,这说明了什么?
★分小组讨论
★交流
★师小结: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已经强大起来了,正昂首挺立在世界东方,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六)、激发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落后就要挨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