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二期课改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上海“二期课改”基本解读

上海“二期课改”基本解读

1、课程改革名称的变化 国家第一次课程改革,上海是参与其中的, 国家第一次课程改革,上海是参与其中的,也就是 没有在名称上做任何变化。实质内容也一样。 说,没有在名称上做任何变化。实质内容也一样。 国家第二次课程改革,称之为第一轮课程改革,上 国家第二次课程改革,称之为第一轮课程改革, 海称为“一期课改” 海称为“一期课改”。 国家第三次课程改革,称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 国家第三次课程改革,称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上 海称为“二期课改”。 海称为“二期课改”
三、改革开放近30年课程观的演变 改革开放近 年课程观的演变 (三)、第三次课程观的变革(1994~1999) )、第三次课程观的变革( 第三次课程观的变革 ~ )
课程观
改革重点
主要标志
其他说明
强调德育为 核心, 核心,创新 精神与实践 能力培养为 重点, 重点,以学 生素质发展 为本
在原来改革 基础上, 基础上,改 变唯统一要 求、唯课本 知识、 知识、唯接 受性学习方 式等
上海“二期课改”基本解读 上海“二期课改” (一)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郑仲仁
主要议题
1 2 3
二期课改 二期课改 二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改
基本精神 课改要求 课改方案
案例回放: 案例回放:外国人看中国课
某市、某校、某班 某市、某校、 教育局领导陪英美专家听课 一位头发花白的教师 教态从容、语言精炼 教态从容、 板书清晰、情感丰富 板书清晰、 提问精到、回答踊跃 提问精到、 ——教学互动热烈 ——教学互动热烈 ——教学过程流畅 ——教学过程流畅 ——目标达成理想 ——目标达成理想
一、课程为何要改? 课程为何要改?
人材需求—— 人材需求——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二期课改”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PPT文档共24页

“二期课改”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PPT文档共24页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二期课改”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 程标准》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上海二期课改与2049

上海二期课改与2049

(三)二期课改的主要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三)二期课改的主要目标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 基础型课程 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 发展, 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发展 , 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 它由 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 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 , 是全体学生 必修的课程。 必修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 、 拓展型课程 着眼于培养、 激发和发展学生的 着眼于培养 兴趣爱好, 开发学生的潜能, 兴趣爱好 , 开发学生的潜能 ,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 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 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 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遍及上海市19个区县 遍及上海市19个区县 19
二、二期课改与2049上海 试点项目 二期课改与2049上海 2049
取得的经验: 取得的经验:
1、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
☆ 让学校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关心 的事业 建立良好的机制, ☆ 建立良好的机制,利用科技界优质的教 育资源, 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
(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
第一阶段,1988年 1998年 1、第一阶段,1988年 至 1998年 一期课改
⁂ ⁂

的: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Βιβλιοθήκη 培养目标:提高素质、 培养目标:提高素质、发展个性
(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
第二阶段,1998年开始到现在 年开始到现在。 2、第二阶段,1998年开始到现在。 二期课改
二、二期课改与2049上海 试点项目 二期课改与2049上海 2049
4、推进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

上海“二期课改”初中数学教材介绍

上海“二期课改”初中数学教材介绍

上海“二期课改”初中数学教材介绍作者:刘祖希来源:《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0年第01期1988年,受原国家教委委托,上海开始承担适应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研究与试验,至今整整20年.作为全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课程改革大体与全国同步,具体来说就是:1988年—1999年,上海进行了“一期课改”;2000年至今,上海正在进行“二期课改”.除上海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许多全国的朋友也都十分关心上海的数学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中学数学杂志》刊载的稿件一向具有开阔的研究视野,这里希望借杂志一角向大家简要介绍上海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的基本情况.上海现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六至九年级)数学教材(也称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隶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全套教材共分为9册:六年级第一学期;六年级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学期;九年级拓展Ⅱ.此套教材于2004年9月在上海市各区县的试点学校开始试验[1],2005年9月即在上海地区全面推开(试用) [2],2009年6月使用该套教材的学生已经从容走过了中考.该套教材创新力度之大、编写效率之高、使用反响之大,在上海60年教材自主建设史上实属罕见.1 教材的由来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要求,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并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3]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 [4],由此拉开了上海“二期”课改的序幕.此套教材严格依据《课程方案》和《数学课程标准》编写.2 教材内容的结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包括“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和“专题研究与实践”三类,分别对应《课程方案》提出的数学学习领域中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其中:“基本内容”是全体学生必备的、共同的数学基础,所有学生必学;“拓展内容”着重于帮助学生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兴趣爱好、充实与其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基础,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专题研究与实践”注重于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学习或自主选择学习.在这三部分内容中,“基本内容”居于核心地位,“拓展内容”和“专题研究与实践”体现了基础知识扩充、基本能力提高、学习方式多样等要求.由于《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专题研究与实践”(即研究型课程)不编写统一教材;因此,本套教材的内容仅包括“基本内容”和“拓展内容”两部分.2.1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按其所属知识领域,分为“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据处理与概率统计”等五个部分(见如下框图),它们自成系统(见图中虚线框),又相互联系(见图中虚线框之间的实线),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套教材在国内首次尝试让平面向量进入初中教学.其指导思想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向量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框架,并有助于学生现代数学素养的养成.由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和具体教学要求上采取了控制难度(仅限于认识向量、表示向量;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的加减法、向量分解的作图操作;至于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运算,则仍然是高中的学习内容)、采取了以几何直观为入口的措施,试验取得了成功[5].2.2 拓展内容“拓展内容”分为拓展Ⅰ和拓展Ⅱ两类,其中拓展Ⅰ为非定向拓展内容,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学;拓展Ⅱ为定向拓展内容,规定希望在初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必须学习.关于拓展Ⅰ,本套教材编写了若干个学习主题,作为各章最后的“阅读材料” 、“探究活动”或“实践活动”,分布在初中各年级各册教材中.这些学习主题,并没有涵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拓展Ⅰ的全部课题,仅仅是一些举例.学校和教师可根据拓展型课程的功能定位和拓展Ⅰ的性质特征,从学生实际出发,自行选取教材中的学习主题或自行编选教学内容,具体组织拓展Ⅰ的教学.关于拓展Ⅱ,本套教材编写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圆”两大学习主题,并指定为九年级数学内容,并单独成为一册,供将来初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其课时含在九年级基本内容教学的课时中(一般控制为每周2课时).3 教材编排的特色教材编排的特点是“二二分段,九年级分层”.“二二分段”的设计,主要是从初中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水平着眼,对不同年级的数学内容采用有差别的处理方式,六、七年级的数学教材偏重于直观感知、形象思维的活动,八、九年级的数学教材逐步提高理性分析、逻辑思维的要求.“九年级分层”的构想,主要是考虑到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引导学生“合理分流”的需要,适当增加课程的选择性.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体现了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重视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的数学基础、同时适应不同学生对数学的需要的课程理念.无论是“基本内容”还是“拓展内容”,教材都设计为若干个学习主题,组成学习序列.其中,“基本内容”和“拓展Ⅰ内容”分布在六至九年级四个年级;“拓展Ⅱ内容”则集中安排在九年级,具体见下表:4 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本套教材的内容相对于上海原来的初中数学教材(上海“一期”课改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1)在引进计算器和建立数字化数学活动平台的背景下,在确保学生获得数及式的运算、解方程、画图等基本技能的切实训练的前提下,删减用纸笔进行繁复的数值计算的内容,削减孤立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繁复演练;精简关于式的运算、变形、求值以及单纯解方程(组)训练的繁难内容;削减复杂的求函数定义域和用描点法画复杂函数图像的内容.(2)有关内容的教学重点相应发生转移,如:数与式的运算,注重于引导学生体会算理,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顺序,寻找和选择合理、有效的运算途径;方程的学习,注重于引导学生探究解法,体会解方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过程,获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体验和经验;函数的研讨,注重于引导学生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懂得运用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了解函数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基本应用.(3)在“数与运算”中,渗透数系扩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突出数系通性;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通过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性质和等式性质解方程,展示以通性求通解的代数主题,同时提供学习代数式的经验基础;在一元二次方程中,强化代数主题以及化归的思想、策略和方法;通过进一步研究简单的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的应用,深化对方程的基础知识和解方程的基本思想的认识.(4)在“函数与分析”中,降低认识函数的起点,以两个变量存在确定的相互依赖关系来描述函数,突出函数的本质;利用函数图像,直观认识函数的基本性质.(5)把圆柱、圆锥和球的有关内容移到高中,在图形运动中对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有关性质不展开讨论;改善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衔接,展现“实验——归纳——猜测——论证”的过程;对圆的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分层处理,对几何论证的难度加强控制;在论证几何中,重视发挥图形研究对学生学习演绎推理方法的载体作用和对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逻辑推理能力所具有的教育价值.(6)结合有关几何内容,引进向量及其线性运算.(7)结合有关数的运算和图形的知识,先引进“可能性”和“数据整理”问题,再集中学习“概率”和“统计”的初步知识.(8)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模型及其应用.(9)增设“阅读材料”,加强数学与文化的整合,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安排“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些内容作为非定向拓展内容(拓展Ⅰ),穿插在六至九年级的各册教材中,并放于各章最后.(10)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及其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圆与直线位置关系定理以及与圆有关的角、线段和四点共圆”等列为定向拓展内容(拓展Ⅱ),并单独编写成“九年级拓展Ⅱ”教材,仅供今后要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5 教材特点综述概括起来讲,本套教材的特点体现在:从内容角度看,基础与拓展并举,继承与创新并重;通盘考虑,兼顾小学与高中课程,注重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实现数学课程目标服务.从编排角度看,在把握各部分内容的发展主线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多线有序并进、螺旋上升,内容互相穿插、分层设计、混合编排”的方式.参考文献[1]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试验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2]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试用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3]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4]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5] 张奠宙,邹一心.上海市试行平面向量进入初中教学[J].数学教学,2009,(4).作者简介[HT5”K]刘祖希,男,湖北仙桃人.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上海高考复习》杂志数学主编,《青少年科技报》数学主编.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曾先后在《中学数学杂志》、《数学通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上海市一二期课改历史教科书目录

上海市一二期课改历史教科书目录

上海市一、二期课改历史教科书目录上海市一期课改历史教科书目录高一年级(上册)第一章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趣(选学)第二章新航路开辟后的中国与日本第三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势力的发展第四章 17世纪前期至18世纪后期的欧亚大陆第一节清朝前期的统治第二节莫臣儿帝国的WA解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选学)第三节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帝国第四节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盛极而衰的法兰西(选学)第五章 17世纪前期以后和18世纪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途径第六章美国独立战争第七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一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节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第八章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选学)第九章英国工业革命第十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十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十二章 1848年欧洲革命第十三章 19世纪50、60年代的欧洲和美洲第一节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第二节美国内战第三节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第十四章 19世纪50至70年代的亚洲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三节日本明治维新第四节印度民族起义(选学)第十五章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第十六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第二节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第十七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选学)第十八章从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第一节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第二节变法维新运动第三节义和团运动第四节辛亥革命第十九章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欧美科学与文学(阅读)高一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节大战的爆发第二节大战的进程第二十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一节列宁主义的诞生(选学)第二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三节国内战争时期的苏俄第二十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国第一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第二节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三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二十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节战后初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二十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第一节战争后初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选学)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第二十五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第二十六章 1929-1937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资本主义世纪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二节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选学)第二十七章 1927-1937年的中国第一节国民政府的统治(选学)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第三节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第二十八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节英、法绥靖政策和欧洲战争危机的加深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非洲的展开第四节欧战爆发后的中国第五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和转折第六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影响第二十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第一节新中国的建立第二节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第三节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第四节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国际形势(选学)第五节欧洲联盟和战后的日本第六节第三世界的兴趣和发展第七节地区争端和局部战争(选学)第八节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第九节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第三十章现代文学(阅读)高三年级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中国大地上的原始人第二章从氏族到国家第二编夏、商、西周的奴隶制王朝第一章夏、商、西周的兴衰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第三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春秋战国第一章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第二章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一节学术思想第二节科学和文学艺术第四编封建社会首次出现的大一统——秦汉时期第一章秦朝的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第二章西汉的盛世第一节历史上出现了稳定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第二节西汉的强盛第三章西汉的衰落和东汉第一节王莽改制和绿林赤眉起义第二节东汉的盛衰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一节经学的歧途和新思潮的出现第二节史学和文学艺术第三节科学技术第五编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章从汉末混战到西晋统一第一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二节三国和西晋第二章南北对峙的三百年第一节东晋十六国第二节南朝和北朝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第一节魏恶清谈与佛教和道教的传播第二节科学技术和文艺第六编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第一章隋朝的统治第一节隋的统一和政治经济改革第二节隋朝的经济和隋末农民起义第二章唐朝前期的昌盛第一节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二节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第三章唐朝时期的边疆各族和对外关系第一节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第二节唐朝遥对外交通和中外交往第四章唐朝后期的统治和唐末农民大起义第五章随唐时期的文化第七编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第一章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第二章辽、北宋、西夏的并立第一节北宋的建立及其辽、夏的和战第二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王安石变法第三章金与南宋的对峙第一节女真的兴起和辽、北宋的灭亡第二节金与南宋对峙时期的中国第四章元朝的统一第一节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第二节元朝的政治和经济第五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第一节科学技术第二节学术思想、史学、文学和艺术第八编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明清时期第一章明朝的建立和强盛第二章明朝的边疆各族和对外交往第三章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果末农民战争第四章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五章清朝前期疆域的巩固第六章清朝的衰落第七章明、清的文化上海市第二期课改历史教科书目录高一年级(上册)主题一:人类早期文明一、文明社会的标志第1课金属工具第2课文字第3课国家二、文明与地理环境第4课大河文明第5课海洋文明第6课草原文明主题二:人类生活一、社会结构第7课婚姻与家族第8课种族与人口第9课等级与阶级二、社会生活第10课服饰第11课饮食第12课居住第13课交通三、社会风俗第14课节日第15课人生仪礼第16课社会交往主题三:人类文化一、维系文明社会的法律第17课法律的起源第18课法系第19课审判制度二、人文科学第20课文学第21课史学第22课哲学第23课艺术三、宗教第24课宗教起源第25课宗教传播第26课宗教特征高一年级(下册)主题四:文明交融与冲突一、三次浪潮与文明传承第1课农业时代第2课工业时代第3课信息时代第4课高等教育第5课博物馆与图书馆二、文明空间的展拓第6课区域探险第7课全球探险第8课宇宙探险三、文明历程中的剑与火第9课军事技术第10课战略与战术第11课战争规则主题五:走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一、近现代国家制度第12课民族国家第13课三权分立第14课公民社会二、近现代经济制度第15课市经经济第16课国际经济关系三、文明碰撞中的国际政治秩序第17课国际法第18课国际组织第19课战后国际格局主题六:文明的现实与未来一、社会理想与现实第20课人权第21课社会保障第22课社会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二、威胁文明的公害第23课瘟疫第24课毒品第25课邪教第26课黑社会三、历史视野中的自然与社会活动一人与自然活动二人与社会。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出台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出台

学习文章----基于常识与理性的判断牛蕙莉1998年,《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出台,标志着上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动。

2001年,《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相继制定,二期课改正式开始。

在第一批课改实验学校试验的基础上,2004年秋季,上海市所有小学全面推行二期课改,2005年秋季所有初中全面推行二期课改,2006年秋季高中也将全面推行二期课改。

至此,上海二期课改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坦的路。

在二期课改推进过程中,不断有各种声音涌动。

此时此刻,关心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人们不禁要问:二期课改到底发展得怎样了?二期课改的未来走向究竟如何?如何让二期课改走得更好?在上海市中小学全面推进二期课改之际,冷静反思和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常识还是基于理性到底如何冷静反思和科学回答上述问题?或者说,我们立基在哪里反思和回答上述问题?这里首先遇到的就是方法论问题。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上海的课程改革所承受的压力似乎不那么强烈,至少,上海的课程改革没有“轻视知识”之类的指责,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海的课程改革就一帆风顺。

其实,了解上海课程改革的同志就知道,认为上海二期课改“方向有问题”、“应向全国靠拢”、“远不如一期课改”、“将使上海将成为孤岛”、“赶快停止”之类的说法亦时有耳闻。

所有这些都对发展中的二期课改产生了不少冲击,上海的二期课改并非风平浪静,而是经常性地处在浪尖。

要对众说纷纭的上海二期课改作出判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情绪化的判断不利于二期课改的发展,判断二期课改的发展需要常识,如基于既定的目标作出分析,也需要理性,特别是深入、科学的调查和有关变革的理论知识。

(一)基于目标每一项课程改革只能承担它应该承担的使命,只能解决它应该解决的问题。

换言之,一项课程改革只能对它自己设定的目标负责。

当我们走在二期课改的路上的时候,当我们在这条路上遇到重重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试行稿)》所确定的课改目标,这些目标是对上海二期课改作出判断的一般参照系,或者说,对二期课改判断最一般的标准就是看二期课改是否达到它所设定的目标,对二期课改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承诺不是判断二期课改成效与进展的标准,期待二期课改解决教育中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二期课改也是不公平的,这对所有二期课改的决策者和参与者都是不公正的。

“二期课改”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ppt

“二期课改”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ppt

(案例)主题二 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
二级 学习内 学习水平
主题 容
ⅠⅡⅢ
说明
活动建议
氧 化
氧化剂、 B
还原剂
根据化合价升降或 电子转移来判断氧 化剂和还原剂
…查询资料分析: 化学电源、电解 和电镀工业等会 引起的环境问题,
还 原
原电池
B B B 铜锌原电池
可以采用哪些有 效措施进行环境 保护和物质的再
(2)通过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比较、优化,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以及综合评价能力;
(3)在定量实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实验设计技 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方法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方法的比较研究,让学生了解科 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 协作,勇于创新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肃 认真的科学态度。
拓展型课程—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不同要求的具有选择性的 课程
研究型课程—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提出、探 究、解决问题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 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
关注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精选课程的内容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
2.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科学事实、概念、原理、规 律、实验操作等
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思维方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
3. 化学学科的课程理念
(五个关注)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供可选择的课程; 关注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精选课程的内容;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发多元的评价方式。

上海市二期章节改中学历史章节程标准试行稿要点解读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上海市二期章节改中学历史章节程标准试行稿要点解读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原因及表现的内容?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研究性学习案例 ·从联合国旳标志看宗旨
师:请同学们首先把地图册翻到 35 页,这上面有一张《联合国的标志》图片, 请问这张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两端画的是橄榄枝。 师:两端是两枝交叉的橄榄枝。好!交叉的橄榄枝中间环绕的是什么? 生:是地球,还能看见地球上亚欧大陆的大致轮廓。 师:对!是地球。再请问这图上的地球是从哪个角度绘制的? 生:是从北极的角度绘制的。 师:对,但是这张《联合国的标志》图上的地球为什么不是从美国的角度,或
师:你有材料支撑吗?你看了什么书才会有这个想法?(学 生摇头)猜测而已,是猜测,没有材料支撑的啊。好,请 坐。你来讲讲看。 生:如果赵匡胤跟他们说,让他们交出兵权的话,他这个 皇帝还是有一定势力的,他能把他们赶尽杀绝的。 师:你怎么知道啊? 生:那——那他们也没办法,如果劝了不听的话,就杀了 他们。 师:好,请坐,非常有意思。实际上大家在听或者讲“杯 酒释兵权”的时候,都已经意识到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恐怕 是大有问题。但是史书上就这么写的,在今天看来,我们 也没有足够的史料来证明这件事情一定是假的,只不过我 们怀疑这件事情的确过于离奇,太过戏剧化,像讲故事一 样。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961 年,原先掌握地方大权 的那些节度使们纷纷称病交出了三权,就像赵匡胤提醒他 们的那样,多买良田美宅去过享乐生活去了。所以历史发 展的结果是:这些人的确交出了兵权。“杯酒释兵权”显示 了赵匡胤非常高超的政治智慧,不流血,没有杀害有功之 臣,没有杀害啊(对着之前说“杀人灭口”的学生)。用这
初、高中历史旳基础型课程内容有什
么不同?
与已往旳课程内容相比,《原则》中
精简了哪些内容?
《原则》所制定旳课程
内容是怎样联络学生
生活、学习经验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改革综述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改革综述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改革综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厥轩1.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以下简称二期课改)是在1997年开始的。

它是在一期课改(1986年~1997年)的基础上开展的。

有人会提出:为什么刚刚开展了一期课改,接着又要进行二期课改呢?它可能有几方面因素促成:一是国家教育部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度。

教育部自1997年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荟集了全国范围的几百名专家学者。

在2001年3月率先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接着又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

并且选择全国50个地区(县)进行了课程改革的试点。

最近又加快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制订。

从教育部课改的一系列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看,在课程观、教育目标观、课程内容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学习观、德育观、评价观等方面,有一系列非常重大的突破,在理念上有非常多的创新,给上海的二期课改有非常多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二是进入21世纪初以来,各国从提高综合国力的高度,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差不多是每隔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比如2002年日本实施的新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其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③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④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四、八、十二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布什总统一上台就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英国在1988年颁布了《教育改革法》,1999年英国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了“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

“四项发展目标”包括:精神方面的发展、道德方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文化方面的发展。

“六项基本技能”是: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上海二期课改学前教育教材宣传册

上海二期课改学前教育教材宣传册
作为教材性教育参考用书,《运动》(3-6岁)以“体育器材的运 用”、“基本动作活动”、“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以及“体操”为内容组 织的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内容与要求”、“活动与指导”、“案例与分 析”和“资料库”等,供教师选择运用。
作为教育参考用书,《游戏活动》(3-6岁)旨在为教师组织幼儿园 游戏活动(自主自发性游戏)提供一般意义的指导意见,为教师的教研活 动提供解惑释疑的参考资料。内容包括“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游戏 活动观察与记录” 、“游戏的介入时机与指导方法”以及“主题学习与 游戏活动”等,每一部分都包含“实践提示”、“案例及分析”和“资料 库”等。
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内容选取
《参考用书(试用本)》内容选取的依据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社会 需求以及学科知识,所选内容涵盖了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语言、科 学、艺术、社会、健康等。在选取时,特别关注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 符合幼儿的兴趣,能满足幼儿合理需要的内容和材料
8
内容组织
根据游戏、生活、运动和学习四种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 点,根据《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婴 幼儿教养活动》等5种参考用书的不同性质,内容组织的方式如下:
16
以5-6岁的《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为例:
主题 分主题 活动
具体而言,每个分主题下的活动包含两种形式:“低结构”的“活动 与指导”和“高结构”的“教学活动实例”。 “低结构”的“活动与指导”提供分主题的框架、具有提示性的活动 内容等,教师可据此选择和生成的活动。
“高结构”的“教学活动实例”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案例,这些案例 大多来源于一线教师,通过专家的甄选、加工和系统化,教师可以直接运 用。
编写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根据“二期课改”精神组织编写了《上海市学前教 育教师参考用书(试验本)》(以下简称《参考用书(试验本)》。该 书编写的依据是上海市1999年颁布的《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和2002年颁布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课程指南》)。该书继承了“一期课改”的一些教育理念与 实践,将《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所强调的共同生活、探索世界和表现 与表达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与要求,将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注重幼儿已 有的经验(游戏)、注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注重幼儿在集体中的 共同建构、注重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等作为课程设计的要点。

什么是“二期课改”

什么是“二期课改”

三、“二期课改”方案的主要内
(四) 提供五种学习经历

二期课改提供以下五种学习经历: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的经历;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 体育与健身的经历;艺术修养和发展的经历;社会实践的经历。
(五) 建立三类主干课程结构
建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基础型课程的内
(1) 变学业评价为学力评价。 (2) 接受性评价与自我主动性评价相结合。 (3) 变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
谢谢期课改”对学生的要求 4.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5.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 学习。具有以下要素:
(1)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2)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 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4) 对组内每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 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健康的个性,
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成为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会生存,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二期课改”对学生的要求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面对实际生活的挑战能力,是一种国际发展趋势。
1. 学生必须理解基本概念,掌握一定的操作过程,并且能将 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不同的情景。 2. 课程改革必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 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3. 课程教材改革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赵才欣)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赵才欣)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讨论主题:
课程改革思考——设计思路与国际动向
二期课改目标——方案特色与改革要点
课程实施要求——学校行为与教师发展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上海二期课改简介
设计思路
目标设计的内容特点: 重视民族精神、国际视野和现代意识; 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能力、 生命意识、诚信品质; 环境意识、科学发展观。
经验 学科
自主拓展
学科拓展 跨科拓展 社团活动
项目设计
课题研究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上海二期课改简介
改革要点(期望目标) • 构建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兼顾的课程结构 • 强调课程的多元整合(以与信息技术整合为重点)
• 大力加强外语和信息科技教育(学科加双语等)
•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学习训练方式的改革)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实施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 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 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
区位的特色——服务上海
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呼唤
上海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的定位——世界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
GDP比重、跨国公司总部数量、金融影响力等
多元文化环境——吸纳和影响(理解、交流、融合)
学历结构、城市精神、可爱的上海人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2期工程课程方案简介2002.8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2期工程课程方案简介2002.8
●拓展学习时空,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 内外相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
●拓展学科课堂,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各种青少年 教育基地等开展学习活动,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中的渗透。
〔5〕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 体系。
①制订?关于改进各学科学习训练方式的 指导意见?。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远 未得到落实。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开展 需求不能适应。
〔2〕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状况。
〔4〕课程构造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 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开展的新内容。
〔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十分普遍。
第三,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验体 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重视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发实践应 用环节,重视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
●提供八大学习领域的课程,增强课程的可 选择性,让学生逐步学会选择。
第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 的有机联系。
●实现课程功能的整合。强调学生开展与社 会开展、学科开展的整合,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 与根本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观的过程。
●实现课程目标的整合。特别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联系。
●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加强学科内和学科 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实现课程构造的整合,重视课程构造的根 底性、整体性与选择性。
学校校长 教师
课堂教学 设计学校校本课程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教 学研究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二期课改培训资料上海市“二期”课改培训资料第一讲为了上海的明天——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背景和基本目标一、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的发展●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邓小平●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为落实人力资源培养的目标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责无旁贷。

2、上海城市发展对优秀教育的呼唤。

●本世纪中,上海将建成“一个龙头、四个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市,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的宏伟目标,教育肩承着发展上海的重任。

●“科教兴国”“科教兴市”,基础教育必须先行。

●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是教育系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体现。

●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每一个适龄青少年提供充分的、均衡的受教育的条件。

△使每一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不足。

●57%的教师和46%的校长认为教材内容很多。

中小学相比,小学人士持内容偏多意见的人更多,小学校长认为内容偏多的也超过50%。

●60%的校长和40%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难。

50%的教师认为课时不够用。

当问及课时不足的原因时,认为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完不成教材规定的内容的比例之和约为50%。

●学生认为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等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程度逐年下降,而计算机、音乐、美术和外语则逐步上升。

●另有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

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

●为了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结果和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害怕或讨厌,只有少数学生喜欢。

中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紧张的人数和喜欢的人数比例不够。

但讨厌或害怕的人数增多。

4、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课改经验。

(1)教育思想:学生中心个性发展终身学习(2)教育内容:贴近科技与社会发展贴近学生实际(3)教学组织:精致性选择性合作学习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改革目标1、总目标:上海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2、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3、具体目标:(1)课程结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探究型)课程(2)改革课程内容●改变称有课程的繁、难、偏、旧,建立新的内容体系、训练体系、活动体系和实验体系。

●精简共同基础内容,提供了供选择的个性发展内容。

(3)改革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4)改革评价体系●综合性●发展性●开放性●多样性(5)改革管理体制●合理设置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比例,充分发挥学校课程开发的自主性。

●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三、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基础1、实施了中小学课程改革一期工程。

教育部给予了上海课程改革自主权,促进了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一期工程的顺利实施。

2、标准化建设的工程,“校校通”工程为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薄弱学校更新工程●初中小学标准化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11所寄宿制高中建设工程●“校校通”工程●小班化教育3、上海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4、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在观念上、课程结构上、教学模式效果上,为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起了主导性的作用。

●“三大板块”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全面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研究型课程四、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实施△指导思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推进改革的课程●大力改革外语课程●全面普及信息科技课程●积极推进研究型课程(上海被国家教育部列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新课程教材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自下而上积极、主动、创造(群体参与)●文化底蕴的拓宽、加厚●教研组织与核心教师作用的结合●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深入教学的个案研究(个体跟踪、设计积累)3、课改的关键是教学4、充分调动校长在课改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组织、推动作用,形成教师实施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新课程的建设和推进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和改革的开放过程。

实施的宏观策略:●先立后破●外力冲击●改革理念提前渗透●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上下联动,双向推进●以校为本●实践创新思考题:1、你对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背景是如何认识的?2、课程设置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3、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目标中内涵核心是什么?4、如何改革和完善学校课程管理?第二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上海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基本理念一、二期课改的理念是根据沿海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变化即产生。

1、转型时期特点教育要从适应工业时代转向适应信息时代1)在体制上从划一化、同步化、标准化、转为多样化、增加选择、个别化教育。

2)在课堂教学领域,从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同向思维的教学模式的接受式学习,转向注重于教师与学生间互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在注重接受式学习的同时,引入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在培养目标上,从注重共性,忽视个性,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升学无望的学生,转向既注重共性,更注重个性的发展,强调教育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4)在教学手段上,改变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重视用现代技术推动课堂领域的革新。

2、对上海中小学生的素质要求。

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3、上海中小学生的长处和不足长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不足:1)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2)学生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与空间;3)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心理素质不够稳定。

表现:一些尖子学生虽然屡屡在国际上获奖,但由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够而导致的后劲不足,他们中许多人难以成为将才,帅才,大师级人物也很难涌现。

4、问题(原因)(1)提前,加快,加力,强化(2)过于强调继承(3)课程教材上的问题(原因)1)教材太难太深,选修教材太少,学生参加活动、实验、实践的机会太少。

2)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3)升学考试的压力太重。

(三种课程论影响我国)。

二、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一)基本理念1、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

2、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物征和上海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4、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的有机联系。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1、基础观在强调创新时,特别要重视打基础,打基础为创新,在打基础中促创新。

要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的基础性包含体现共同基础的基础型课程和不同基础的拓展型课程,精简共性的基础,增强可选择的不同基础,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

2、课程观课程要从“集中统一”走向民主、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向走教师,由教师走向学生。

(1)知识+经验+对话(2)教材+学生+教师+环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师就是课程。

)(3)学习结果+学习过程(4)民主课程、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相互转化、促进、融通。

3、目标观课程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

5、内容观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必须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教材观教材要为学生提供有弹性的、可供选择的资料与案例。

教材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整合,弹性)6、教学观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为学生学会学习、持续发展打基础。

要提倡探究性教学、体验性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和科学领域进行观察和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创造,生命价值,目标多元,互动)7、学习观学生和老师都是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提倡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

(师生共建、学会交际、学习途径、合作学习、独立学习)8、德育观所有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门学科都负载着德育任务。

每个教师都要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学生面向高尚的人,他们的情感、态度、品德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高尚起来。

德育的方式要润物细之声,体现时代感,抓住每一个契机提供学生多种道德和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所有学科都有德育感染,时代感)9、评价观评价不只是甄制和选拔,评价要在导向激励、促进发展上下功夫,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三)理念的产生(来源)1、继承“一期”2、“互动”中不断产生新的理念,在“互动”中不断推动工作。

(四)操作层面如何落实1、教学行为(接受→理解→内化)内化难:改变人的旧观念非常不易。

人们习惯于走自己驾轻就熟的老路,而不愿意走需要披荆斩棘的新路。

2、学习行为3、考试思考题:1、新的教育理念的产生,主要是根据哪几个方面的需求而提出的?2、上海的教育正处于历史转型时期,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3、从二期课改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看,应当从哪些方面培养中小学生的基本素质?4、上海二期课改提出了哪些方面的基本理念?联系学校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5、根据上海二期课改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需要改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三讲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课程方案解读一、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1、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目标关注每一位学生。

*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有个性、有差异地主动发展。

*终身可持续地发展2、根据上海城市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目标突出。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四会四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会生存。

*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国家意识和政治信念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承担精神开放意识和文化包容的态度进取精神和乐学好学的态度二、关注于学习经历的课程体系1、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