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学-第6章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1

合集下载

生物地理学中的生物区系和生境分区

生物地理学中的生物区系和生境分区

生物地理学中的生物区系和生境分区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生物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生物区系和生境分区的研究。

一、生物区系生物区系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生物群落的总体,它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种类。

生物区系通过对各种生物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物种构成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该区域的生境、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进而推断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从而为研究生物地理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生物区系的界限通常通过人工界定,例如使用生物地理方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在生物区系研究中,生物群落的构成、数量和分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例如,从生物区系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可以判断该区域的类型、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从而为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对不同生物区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探讨生态系统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二、生境分区生境是指支持某个生物种群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该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生境分区是将整个地球划分为若干个生境类型的过程,主要基于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因素。

生境分区根据不同地区的生物群落、气候、土壤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生境,它的形成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可以为我们了解生物的繁殖和适应性提供必要的信息。

生境分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分布情况。

在生物保护和生态资源利用方面,生境分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规划时,根据不同区域的生境特点,可以推荐相应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以便提高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三、结论生物区系和生境分区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对彼此的影响,从而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生物地理

八年级生物地理

八年级生物地理在八年级的生物地理学习中,我们将探索生物和地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生物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上生物分布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研究物种分布、生态系统和环境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物种分布与地理环境1. 生态位和物种适应: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资源利用方式。

物种在某一环境中通过适应来占据特定的生态位。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不同物种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来了解它们的生态位。

2. 生物地理区域划分:生物地理学根据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环境要素,将地球划分为若干生物地理区域。

例如,热带雨林、沙漠和草原等不同生物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的生物特征和物种组成。

二、生态系统与环境因素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非生物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通过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可以了解生物地理学中的生态过程和关系。

2. 气候与生态系统:气候是影响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气温、降水、风向等气候要素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分布和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3. 土壤与生态系统:土壤是生物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都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土壤类型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生物地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三、生物地理与人类活动1. 生物地理的保护意义:生物地理研究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物种分布和生境状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2. 生物地理与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森林砍伐、湿地退化、气候变化等都导致了生物地理分布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物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结语:通过生物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与地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物种分布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与环境因素、生物地理与人类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生物地理所关注的主题。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地理区系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地理区系

第五章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地理区系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是以物种基本形式存在的,环境对生物种的分布给予了深刻的影响,对生物类群发展进化起着选择作用,一方面,受现代生态条件的制约,表现出生物群落的地域性规律;另一方面,又受区系历史的影响,表现出生物的区系性,形成了一定的分布区和生物区系区。

不同生物类群分布成因不能完全用现代自然环境条件来解释,还必须从历史时期的地质环境、古气候条件及生物分布去探究,因为区系性反映了历史时期生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过程以及地理隔离情况。

区系生物地理是生物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所谓区系性,是指不同的动、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由于分布区相同而组成一定的生物区系。

区系性反映生物彼此间的亲缘一个生物区系中,特有类群愈多,分类等级愈高,说明它们愈古老,地理隔离愈久,即区系性愈强。

例如,澳大利亚区系具有许多特有目,甚至特有亚纲的动物,说明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脱离较早,动物区系很早就开始独立发展了。

相反,在全北区,包括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动物区系,却找不出一个特有目,甚至特有科也比较少,这说明动物区系比较年轻。

在许多情况下,现代生物区系区,与其说反映了它们与现代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如说反映了历史地理条件对它们的影响以及动、植物的进化过程。

很早以前,人们就根据这种区系性规律,按着特有种或持有类群的组合情况,将地球上的动、植物区系分为许多区。

例如,把植物分为全北区、古热带区、新热带区、好望角区、澳大利亚区和南极区等;把动物分为古北区、新北区、东洋区、埃塞俄比亚区、新热带区和澳大利亚区等。

最近有人将动、植物合起来,分为8个生物区系区:古北区、新北区、非洲热带区、印度马来西亚区、大洋洲区、澳大利亚区、南极区和新热带区。

第一节生物的分布区一、分布区的概念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并且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地理生物中考知识点

地理生物中考知识点

地理生物中考知识点地理生物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理生物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考中,地理生物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地理学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地理生物中考知识点的介绍。

一、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地理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在生物地理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1.生物区系生物区系是指其中一地理区域内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

根据生物区系的特点,可以将地球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区系,如热带雨林区、沙漠区、草原区等。

2.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体。

生物群落的构成主要受到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生物适应生物适应是指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生物适应能够使生物在特定环境中获得生存的优势,进而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中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点:1.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其中一地区内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稳定性越强。

2.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指其中一物种内部基因型的多样性程度。

基因多样性能够增加生物个体的适应力和抗病能力。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其中一地区内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结构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提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适应力。

三、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各种可利用部分,包括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和矿业资源等。

在中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生物资源的知识点:1.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人教版生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地知识点总结
一、概论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迁徙等问题。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环境、生物地理现象和地理生态等。

二、生物地理区系
生物地理区系是指地球表面上不同区域内的动植物群落及其分布规律。

生物地理区系按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球生物地理区系、大洲生物地理区系、国际生物地理区系、区域生物地理区系和局部生物地理区系。

生物地理区系有三种分类方法:生态地理方法、地理区带方法和区域自然条件方法。

三、生物地理环境
生物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空间环境。

它包括大气层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和海洋环境。

考察生物地理环境的方法主要有野外调查和实验检验两种。

四、生物地理现象
生物地理现象是指地理环境下的生物发生的各种现象,包括生物的分布和分异、生态的适应和反应、疏散分布现象、进化现象和演集现象等。

五、地理生态
地理生态是研究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生物群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生态主要包括生物的集合地理生态、生物群落地理生态以及生态系统地理生态。

以上就是生物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绪论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地球表层的生物群生物地理学研究内容:1、地球上生物群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2、生物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分布区和生物区系的形成与演变;4、岛屿生物种的拓殖与灭绝等。

林奈1778年《自然系统》建立的双名法为国际规定的物种命名法亚历山大•洪堡植物地理学奠基人,1807年,《植物地理学知识》为第一部植物地理学专著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Origin of Species),在生物科学中确立了进化论思想。

亚历山大•洪堡植物地理学奠基人,1807年,《植物地理学知识》为第一部植物地理学专著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Origin of Species),在生物科学中确立了进化论思想。

B.B.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性”学说被确立;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环境一般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是指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地区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

是由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等大范围因素所决定的。

小环境是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2、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

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生态因子分为两大类6 大基本类非生物因子:(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2)、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

生物因子:(1)、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业:共生、寄生、附生等(2)、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3)、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5、趋同进化: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

例子:趋异进化: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第一,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分异和演化规律。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和动态等内容。

生物地理区系是指由一组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共同演化历史、环境条件相对一致的生物群落组成的地理区域。

生物地理区系是由适应相似环境的生物所组成,其形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历史性。

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是根据生物群落的共性和特异性,以及演化历史和现代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的。

第二,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可以根据生态因素和地理因素进行。

生态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等地理要素。

生物地理学根据生物区系的特征和演化历史,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主要包括:古北区、古东区、古南区、古新区和澳洲区;根据植被类型划分为:北极地区、针叶林区、草原区、沙漠区、热带雨林区等。

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和适应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是指生物地理区系在地质历史上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受到地质、气候、生物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历史性。

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可以分为分异、融合和消失等过程,这些过程对生物的分布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生物地理区系演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和适应性,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是指生物地理区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生物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空的特点。

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和适应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也反映了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理区系的影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章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六章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主要环境因子1气候因子:有些生物的现代分布严格地受某种气候条件的限制2土壤因子:土壤类型或土壤的某些理化性质也决定生物的分布3地形因子:山脉、海洋等空间隔离往往成为分布区的天然界限,由于地形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常常是造成生物种侵移和扩展中断的主要原因4生物因子5历史因子:有些生物的分布区不能用现代的自然条件来解释,而是古地理环境的反映6人为因子:人类活动不仅可缩小或消灭某些生物种的分布,而且也能扩大生物的分布分布区的扩展1主动扩展——正常扩展、先锋扩展2被动扩展——水扩展、风扩展、生物携带扩展分布区的类型1根据大小划分——广域分布区、狭域分布区2根据形状划分——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3根据变化划分——扩展分布区、潜在分布区、特有性分布区、残遗分布区、替代分布区各分布区的特点1广域分布区——生物种分布的范围广泛,通常遍及各大洲,称为世界种或广域分布种。

一般来说,种的生态幅度越广,克服阻限能力就越大,分布范围就越广2狭域分布区——生物分布范围狭小,只限于局部地区3连续分布区——分布区是一块完整的区域。

分布区内没有生态障碍(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隔开,没有失去基因交流,但在分布区内,生物种并不是在空间上连续密闭分布,只是分布在适宜的地点4间断分布区——也称为星散分布区,分布区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的气候障碍隔开成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各部分种群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而形成一种间断的分布区5扩展分布区——某种生物尚未达到自己生存条件的区域边界,则不断向外扩展6潜在分布区——某种生物完全可以生存和分布的地区,由于受阻限的影响,该种生物尚未分布到此,当阻限消失后,该种生物不仅可以定居下来,还可以向分布区外扩展7特有性分布区——某些生物只生存于局部特有的生境,称为特有种,它们的分布区称为特有性分布区8残遗分布区——最初具有广泛分布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地壳构造运动等原因,面积大大缩小或者星散为几个小的分布区间断分布的成因1自然条件变化2生物的分散迁徙及在原来分布区内死亡3陆地下沉4大陆漂移5跳跃式传播6人为影响海洋生物区系和陆地生物区系的区别1海洋中有极其丰富的等级较高的类群,并有广泛的世界性分布,陆地则相反,但是陆地上的生物种类却比海洋丰富得多2海洋生物结构比较简单而原始,这与海洋环境条件稳定有关,陆地生物结构比海洋生物高级而复杂,这与陆地环境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关陆地生物区区系的划分全北区(古北区和新北区)、新热带区、非洲热带区、东洋区、澳大利亚区和南极区全北区全北区又称泛北极区,六个生物区系区中最大的一个区,包括北回归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及北回归线以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8.4056×107k㎡由于全北区面积广泛,它的不同部分的气候差异很大,所以它的现代植物区系多种多样,但整个区的植物区系都起源于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这个植物区系比现代的植物区系更加丰富现代,全北区植物区系已经包括很多温带的科:山毛榉科、桦木科、杨柳科、毛茛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报春花科、菊科、莎草科,禾本科本区的典型科与热带区系有显著不同,这里没有或几乎没有非洲热带植物区和新热带植物区的热带各科,如观音座莲科,桫椤科、苏铁科,仙人掌科、棕榈科虽然全北区面积广泛,占北半球大部分,但它的动物区系组成却比较贫乏,这与现代的生态条件和地质历史条件相关全北区特有科或主要分布本区的科有:鼹鼠科、鼠兔科,河狸科,林跳鼠科,潜鸟科,松鸡科,太平鸟科非洲热带区非洲热带区又称古热带区、埃赛俄比亚区,它包括非洲大陆、阿拉伯半岛、马达加斯加及附近岛屿从白垩纪或第三纪起,几内亚和刚果的热带森林的丰富植物区系就在西部保存下来,这里有桑科、豆科、棕榈科、番荔枝科,梧桐科在非洲的热带森林中,有典型的巨大的血桐、酒棕榈,油棕、利比亚咖啡,在萨王纳群落中有许多金合欢属植物,还有猴面包树,肉质植物,如芦荟属本区植物区系种类丰富,除热带共有科以外,有不少的特有科和特有属,特有科有龙脑香科,露兜树科,芭蕉科,棕榈科,兰科,本区植物区系虽然丰富,但比南美州和亚洲南部的植物区系较为贫乏本区的陆生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具有一些特有目和特有科,哺乳类有蹄兔目、管齿目,金毛鼹科,吸足蝠科,狐猴科,长颈鹿科,河马科仅分布本区的有大猩猩、狐猴、斑马、大羚羊、非洲象和狒狒等,狮子是典型的非洲兽,鸟类中的非洲鸵鸟和鼠鸟是本区的特有目,本区与东洋区有许多共同的类群新热带区新热带区是世界六个生物区系区中很有特色的而且种类最丰富的一个区,它包括中美洲和南美大陆有较丰富的特有科和特有属,仙人掌科,凤梨科,美人蕉科,巴拿马草科本区还有其他热带大陆也分布的泛热带植物本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类丰富,并拥有众多的特有类群和固有类群东洋区东洋区又称印度—马来西亚区,由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山、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太平洋岛屿组成本区大体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区系最丰富马来亚植物区系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这些种类主要存在于热带雨林中,但特有种很少,占优势的是各个不同的热带科本区西部的印度半岛植物区系种类成分上都较接近于非洲,无论在德干高原的萨王纳群落还是在印度山区植物区系都有非洲种本区的动物区系复杂而多样,仅次于新热带和非洲热带区,在更新世冰期时,自全北区向非洲热带区与东洋区迁移的成分,形成本区的主要特征特有科有长闭猿科,眼镜猴科,猫猴科,熊猫科本区与非洲热带区拥有许多共同的高等类群,但它们在两区的代表多属于不同的种或属,古生代研究证明,第三纪末期,南亚、南欧和北非的动物区系是很相似的,说明这些大陆曾存在一定联系澳大利亚区澳大利亚区是由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组成本区植物区系的独特性及特有种、属的丰富程度是世界任何区无法比拟的本区动物区系是世界动物区系区中最原始、最古老的类群,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着中生代晚期动物区系的特征,缺乏普遍分布于其他大陆有胎盘哺乳动物,而保存着现代哺乳类中最原始的类群。

生物分布及生物区系3篇

生物分布及生物区系3篇

生物分布及生物区系生物分布及生物区系是生物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考察动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生物分布指的是动植物在地球各个区域的分布情况;而生物区系则是指各种生物在同一个生态环境内所形成的群落类型和规律。

以下是对生物分布及生物区系的详细介绍。

一、生物分布1.概述生物分布是指不同动植物在地球各处的分布情况,受到地理、气候、环境和人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沿海地带、海洋、草原、森林、沙漠等几大类生态环境。

其中,地理环境对生物分布影响最为明显,如不同大陆间隔离导致物种分化和孤立。

2.沿海地带沿海地带是地球上特别的生物分布区,一般指海陆交界处的海岸线一带。

在这里,受到波浪冲击、潮汐、盐度和水温等影响,生物自然分布较为复杂。

同时,由于沿海地带通常是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也受到了沿海城市化发展和人为捕捞的影响。

3.海洋海洋是地球上覆盖最广、最广阔的生物分布区,同时也是最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环境的稳定性和水深的不同,决定了海洋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例如,浅海海洋资源丰富,生物较为丰富多样,而深海底部则较为单一。

4.草原草原是地球上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南美洲。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以草为主要植被,气候干燥,种类较为单一,同时也是大型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

5.森林森林是地球上面积和种类都最为丰富的生物分布区,被誉为地球之肺。

森林分布在各类地形、气候和土地类型的地区,形态和生物特征因地域差异而异。

6.沙漠沙漠是地球上极为干燥和贫瘠的生物分布区,同时也是植物生态系统造极的地方。

沙漠的气候条件极端,水资源极度匮乏,生物种类较为单一,分布范围非常有限。

二、生物区系1.概述生物区系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类群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特定组合。

生物区系主要受到气候和地质环境、地形和人类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动植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竞争,构成生态系统。

2.淡水环境区系淡水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其中一些物种仅限于淡水环境中生存。

间断分布区

间断分布区
15分钟
5分钟
第10页
延边大学教案
周次
第13周,第1次课
章节
名称
第六章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三节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授课
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要求
目的:
通过课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陆地生物区系区的划分并了解世界范围六个陆地生物区系区。
要求:
学生理解陆地生物区系区的划分原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陆地生物区系区的划分。
二、分布区的形成
例如,我国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上生长的赤松,它的分布区只局限于海
三、分布区的扩散
四分布区的类型
(1)根据分布区的大小可划分为广域分布区和狭域分布区;
(2)根据分布区的形状可划分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
(3)根据分布区的变化可划分为扩展分布区、潜在分布区、特有性分布区、残遗分布区、替代分布区。
作业
思考题
1、生物分布区的概念
2、分布区的扩散类型有哪些?
3、生物区系形成的地质学基础?
10分钟
5分钟
6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第8页
延边大学教案
周次
第12周,第2次课
章节
名称
第六章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三节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授课
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要求
目的:
通过课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陆地生物区系区的划分并了解世界范围六个陆地生物区系区。
冈瓦纳古陆(南美洲、中非、南非、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舌叶蕨属及恒河蕨属占优势,通称舌叶蕨植物区系。

生物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基本概念1. 生物地理学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

2. 生物地理区划:包括生物地理区划的概念、原则以及主要的生物地理区划方式。

二、生物地理区系1. 生物地理区系的概念:生物地理区系是指在地球上某个区域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形成的特有的生物群落系统。

2. 生物地理区系的分类:按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生物地理区系可分为保护型区系、季候型区系、垂直型区系和特殊型区系等。

3. 生物地理区系的分布:生物地理区系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域的区系有其独特的特点。

三、生物分布1. 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包括生物在陆地和水域的分布规律、生物的垂直分布等。

2. 生物的迁徙和扩散:生物的迁徙和扩散对种群的生存和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生物地理特征的形成。

四、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生物的分布和适应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地形地貌对生物的影响:地形地貌对生物的分布、生长和适应方式产生着明显的影响。

3. 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土壤是生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五、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气候调节、资源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是生物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理清每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树立整体概念,多做总结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生物地理的知识,对考试取得好成绩。

生物 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 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 生物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演化和互动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分布规律、种群数量和生态功能等。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域、生态系统、生态位、生物群落等。

2. 生物地理学的历史沿革生物地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关注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生物地理学经历了从自然历史学到现代生态学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生物地理学体系。

3. 生物地理学的发展现状随着生物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之间的重要交叉学科。

在当今世界,生物地理学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分布规律1. 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生物地理区系是指地球上具有明显地理分布特点的生物组合。

按照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原则,可以将地球上的生物按其地理分布特点划分为界、界、区、省等不同的层次。

2. 生物地域的分类生物地域是指地球上具有相似生物区系的一定地理范围,按照生物地域的特征和地理位置,可以将生物地域划分为陆地生物地域、海洋生物地域和淡水生物地域等。

3. 生物地理学规律生物地理学规律是指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演化和互动所遵循的一系列自然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地理隔离、生态适应、生物交流、生物迁徙等。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组成的一个生物体系。

生态系统包括某一地理区域内的生物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种群两个方面。

生物群落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并相互依赖的种群的总称,而生物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总和。

3.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生态调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些功能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资源。

生物地理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的中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基本概念1. 生物地理学的定义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数量和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分异、演变和相互联系等的一门学科。

2. 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区划是根据生物分布的特点,将地球划分成许多生物地理区,以便研究生物分布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区系是指某一地区上所有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种类的组合,包括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

4. 生物地理区系的分类根据生物地理区系的性质和形态特点,可以分为大洲性区系和岛屿性区系两大类。

5. 生物地理演变生物地理演变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持续演变过程,主要涉及到生物的起源、分化、扩散和灭绝等。

生物的起源:研究生物是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群落的形成。

生物的分化:研究生物是如何在地理空间上逐渐分化成多种类型,在不同的地方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展出不同的特点。

生物的扩散:研究生物是如何从一个地理区域迁移到另一个地理区域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生物的迁移和扩散。

生物的灭绝:研究生物是如何在地球上的特定地区或整体上灭绝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生物的灭绝原因和特点。

二、生物地理区划1. 气候和生物地理区划气候对生物地理环境的影响基本上表现在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和节气的变化。

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土壤和生物地理区划土壤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结构,是地球生物的重要来源,生物地理区划的规律依据于土壤的分布和特点。

3. 地形和生物地理区划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生物地理区划的规律主要依据于地形对植物和动物的分布的影响。

4. 流域和生物地理区划流域是一个有边界的地理单位,生物地理区划的规律主要来源于流域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5. 生物地理区划的影响因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水域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6. 生物地理区划的类型地球上的生物地理区划可以分为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两大类。

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2022

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2022

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2022地理生物是生物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在地理领域内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地理区划等问题。

地理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动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生态位的地理分布、植被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以及生物地理区划等内容。

地理生物学对于了解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地理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区划是按照地球上生物地理特征的差异,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带状或区域状的生物地理单元。

生物地理区划的划分是以生物地理因素为依据,它是对地球表面生物的分布进行区域划分的科学。

生物地理区划是生物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生物地理区划是根据植物和动物的地理分布特点而划分的。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植物、动物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下,适应了各自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生物地理区划的划分方法主要有植被及其生态特征法、动物区系特征法、地球生物地理区划法等。

生物地理区划可以分为植被地理区划、动物地理区划。

植被地理区划是根据植被特征而进行区划,按植被的类型、结构和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植被区。

动物地理区划是根据动物的地理分布特点而进行区划,分为若干动植物区。

二、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区系是地球表面上地理条件相似,植物和动物组成类型相似的一系列地区所组成的系统整体。

生物地理区系分布在地球上,各自具有某种地理特征,如同类植物和动物多的区域,它表现着地球上生物的一些分布规律。

根据区系发展的历史和动物、植物来源地及其分化、扩散和集中分布的地理变迁,地球被划分成若干区系区区。

生物地理区系不仅有所得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直接联系,而且它的分布在地所反映出地质发展、气候与植被演变和动植物世界分布的历史分异等很多方面。

地球上分布着六个主要的生物地理区系区,即近热带新生界、古北界、新北界、古南界、非洲界和澳洲界。

这六个区系区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奠定了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框架。

生物地理学名词解释

生物地理学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球表层的生物群。

生态因子:环境是有许多因子所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成为生态因子。

耐性定律: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之间,即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

生态幅度: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称为生态幅度。

适应:生物体能够因环境的变化形成新的遗传形状而是自己顺应环境,称为适应。

趋同进化: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成为趋同进化。

趋异进化:又称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黄化现象: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的现象。

光周期现象:生物的活动性深受光照时间长短变化的制约,称为光周期现象。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受害的现象。

共生: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并产生一定的联系,都可以称为共生。

附生:一种生物附着在另一种生物体上,相互之间并无营养关系。

绞杀:一种植物将另一种植物绞杀致死,存在于植物界。

群栖:许多植物、许多动物或许多动物与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竞争:生活在某一区域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为了争取有限的生存空间、光线、水分和其他营养条件等而产生的对抗性的相互作用。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多度:某物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寡。

盖度:盖度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

投影盖度是指植物枝叶所覆盖地表的面积。

基部盖度是指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

结构:群落中所有生物及其个体在空间的配置情况层片:它包括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生活型的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空间,称为层片。

生物地理学的探索生物分布与生态区域划分

生物地理学的探索生物分布与生态区域划分

生物地理学的探索生物分布与生态区域划分生物地理学的探索:生物分布与生态区域划分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生物区域划分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生物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机制。

本文将介绍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三个主要的生物地理学理论,即分化演替理论、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和进化生态学理论。

一、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学是集生物学、地理学和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类生物体,从微观的微生物到宏观的动植物,还包括从陆地到水域的各种生态系统。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分布、生物地域的划分和生物地理区系的形成。

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遥感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实地考察和野外调查是生物地理学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直接观察和数据收集,可以获取生物分布的相关信息。

标本采集是对生物体进行分类鉴定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它为生物地理学提供了真实的物种记录和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则为研究大范围和微观尺度上的生物地理学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

三、分化演替理论分化演替理论是生物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生物分布与地质变迁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和地质事件是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例如,大陆的分裂、海平面的变化以及山脉的隆升都会导致物种分化和迁移,从而形成不同的生物区域。

同时,分化演替理论还强调了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和生态位占据在生物地理分布上的重要作用。

四、生态系统演替理论生态系统演替理论是研究生态系统及其边界变迁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会发生演替,形成多个生态阶段或者生态过程。

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对于理解生物地理学中的生态区域划分和物种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地理学第6章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1

生物地理学第6章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1

ⅲ、新热带植物区 新热带植物区包括中美洲和南纬40º以北的 南美洲大陆。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仅巴西就 有40 000多种。特有科为仙人掌科、美人 蕉科(Cannaceae)、旱金莲科 (Tropaeolaceae)。仙人掌科植物多为各种 各样的肉质植物,多分布在炎热干燥的山区。 风梨科(Bromeliaceae)植物大都是附生植 物,生长在乔木和岩石上,从热带雨林到干 旱地区都有分布。除上述这些特有科植物以 外,还有棕榈科和苏铁科的一些属。
二、非地带性 生物分布的非地带性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由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大气 环流等所引起的气候经度差异,特别是水分 条件的不同,从而使动植物分布按经度方向, 由沿海向内陆依次发生变化。通常称为经度 省性或经度地带性。这在中纬度大陆东部表 现得最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大地构造、岩浆活动等地球 内能的作用,使地表出现了大的地势起伏, 形成了某些大的山体、高原或平原等地貌类 型。而动植物类群围绕这些独立的地貌单元, 在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群并具 有独立的分布区。
三、区系性 所谓区系性,是指不同的动植物,在漫长的 历史演变过程中,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由 于分布区相同而组成一定的生物区系。区系 性反映生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过 程以及地理隔离情况。一个生物区系中,特 有类群愈多,分类等级愈高,说明它们愈古 老,地理隔离愈久,即区系性愈强。 很早以前,人们就根据这种区系性规律,按 着特有种或特有类群的组合情况,将地球上 的动、植物区系分为许多区。例如,把植除 上述三种基本地域分异规律之外,尚有垂直 带性规律和地方性规律。
五、生物区系 包括植物区系、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它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生 物区系,是指许多不同生物种(科、属)的总合。 这种总合可以按行政区,如长春生物区系; 也可以按自然区,如山地生物区系、平原生 物区系等,还可以按生物的分类系统,如被 子植物区系昆虫区系等。 狭义的生物区系,是指不同的生物种在一定 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分布区共同而形成的生 物总体。通常分为植物区茶和动物区系。从 生物地理学出发,整个地球表面可分为海洋 生物区系和大陆生物区系。岛屿生物和内陆 水域生物,通常都归入大陆生物区系之中。 因为往往它们在分布上同陆地有密切联系。

第六章 生物分布区与区系

第六章 生物分布区与区系
生,种以上分类单位绝大多数是单境发生。
• 4.泛境发生论:旧种进化达到质变阶段,新种在旧种的背
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一次发生
(二)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 主要环境因子
• 1.气候因子 • 2.土壤因子 • 3.地形因子 • 4.生物因子 • 5.历史因子 • 6.人为因子
三、分布区的扩展
• 扩展(extend):种群由发生中心分 布到另一地区的过程
• 气候极端恶劣,冬季漫长 酷寒
(六)南极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① 植物:
• 种类非常贫乏,主要有苔藓、 地衣
• 植物约1600种,其中 75%是特有种,如南洋杉 属
(六)南极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②动物:
• 主要由极端耐寒的无脊椎动物 (螨类和无翅昆虫)组成
• 无真正陆栖高等动物,所有鸟类 生活与海洋有密切联系,如企鹅
• (2)现代自然条件:
• 温带到热带均有, 有大面积沙 漠;
• 自然条件较复杂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①植物
• 植物区系成分独特,特有属、种
很多
瑞丽山龙眼
• 75%的维管束植物为特有种、属
• 特有科:山龙眼科、桃金娘科、 木麻黄科等
(五)澳大利亚区
• ②动物
• 动物区系古老,保留着中生代晚期特征 • 最突出特点:缺乏哺乳动物,但保存了现代最原始
• ②动物
• 动物区系组成比较贫乏 • 变温动物少,恒温动物较多,盛产大型种类
(二)非洲热带区(古热带区、
埃塞俄比亚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二)非洲热带区
• (1)范围 • 第二大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新热带植物区 新热带植物区包括中美洲和南纬40º 以北的 南美洲大陆。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仅巴西就 有40 000多种。特有科为仙人掌科、美人蕉 科(Cannaceae)、旱金莲科(Tropaeolaceae)。 仙人掌科植物多为各种各样的肉质植物,多 分布在炎热干燥的山区。风梨科 (Bromeliaceae)植物大都是附生植物,生长 在乔木和岩石上,从热带雨林到干旱地区都 有分布。除上述这些特有科植物以外,还有 棕榈科和苏铁科的一些属。
组合性是指由于中地形的影响, 各个生境及其生物群有规律 地 重复出现,并在一定的地区形成 特有组合。这种组合是相邻的, 同时又是不同生境中的生物在区 域上的合并,结果形成一个比生 境更复杂的生物群,反映了区域 上的共轭性。例如,河谷草甸生
第三节 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一、世界植物区系区 最早对植物区系进行分区的是德国 学者恩格勒(Engler)和狄尔斯 (Diels),后来苏联学者阿略兴 (An6xuu)、塔赫他间(TaxTa~tmmO, 美国学者古德(R.Good)等,都在恩 格勒和狄尔斯分区的基础上加以补 充和修改,并提出各自的区系分区 意见,他们的方案大同小异。一般
世界植物区系和植被界
II、旧热带植物区 旧热带植物区又称古热带植物区,位于北回归线以 南,包括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马达加斯 加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南 部、印度尼西亚诸岛,直到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及 太平洋岛屿。气候炎热,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 ‘四季变化不明显,全年都适于植物生长,所以植 物种类十分丰富,大约有45000种以上。植物压系主 要由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稀树草原中的特有科、属 组成。 典型的有猪笼草科(Nepenthaceae)、大花 草科(Rafflesiaceae)、芭蕉科(Musaeeae)、姜科 (Zingiberaceae)。此外,棕榈科(Palmaceae)、兰 科(Orchidaceae),天南星科(Araceae)中的很多特 有属,也分布在这里。
雪鸡的狭域分布图
• (二) 按分布区的形式,通常分为连续分布区和间 断分布区 • 连续分布区通常连成一片的一块完整的区域, 生物种从它的发生地,以自然的形式向四处扩张。 例如,棕榈科植物是泛热带连续分布区(图6-3)。
棕榈科植物是泛热带连续分布区
间断分布区,是种的分布被分裂为相距 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的部分,中间可能 被高山、海洋、不适宜的气候或土壤等 障碍所隔开开,各部分的种群间失去基 因交流的机会,而形成一种不连续的间 断分布区。例如,刺猬、大麝和黑线姬 鼠分别见于我国东部和欧洲、中亚一带 (图6—4),亦呈间断分布区。据推测, 这都是由于第四纪冰川所造成的。
二、非地带性 生物分布的非地带性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由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大气 环流等所引起的气候经度差异,特别是水分 条件的不同,从而使动植物分布按经度方向, 由沿海向内陆依次发生变化。通常称为经度 省性或经度地带性。这在中纬度大陆东部表 现得最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大地构造、岩浆活动等地球 内能的作用,使地表出现了大的地势起伏, 形成了某些大的山体、高原或平原等地貌类 型。而动植物类群围绕这些独立的地貌单元, 在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群并具 有独立的分布区。
刺猬---黑线姬鼠的间断分布
(三)按分布区的稳定程度,还可分为扩 展性分布区和缩减性分布区 影响分布区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种的分布尚未达到自己的气候边界,便 会不断向外扩展,成为扩展性分布区; 自然条件的改变及环境污染,能够引起 种的剧减甚至消失,造成缩减性分布区。 随着人口的增长,植物生境的破坏,动 物栖所的日益缩小,必然会使世界上许 多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ⅳ澳大利亚植物区 澳大利亚植物区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 岛。本区特点是特有植物种、属特别多,为其他 任何区所不能比拟。例如在12049种维管束植物中, 就有9036种为特有种,占75%。这种现象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从中生代白垩纪以来,在地理上澳大 利亚大陆一直处于被海洋包围的孤立状态,不能 与相临大陆植物区系进行种、属上的交流,因而 保持了高度的特有现象。特有科有山龙眼科 (Pruteaceae)、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等。它 们都包含许多特有属、特有种。如山龙眼科的 Banksia属含特有种50种以上;豆科的金合欢属 (Acacia)有特有种280种;桃金娘科桉属 (Eucalyptus)的特有种也有600种。
五、生物区系 包括植物区系、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它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生 物区系,是指许多不同生物种(科、属)的总 合。这种总合可以按行政区,如长春生物区 系;也可以按自然区,如山地生物区系、平 原生物区系等,还可以按生物的分类系统, 如被子植物区系昆虫区系等。 狭义的生物区系,是指不同的生物种在一定 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分布区共同而形成的生 物总体。通常分为植物区茶和动物区系。从 生物地理学出发,整个地球表面可分为海洋 生物区系和大陆生物区系。岛屿生物和内陆 水域生物,通常都归入大陆生物区系之中。 因为往往它们在分布上同陆地有密切联系。
第二节
陆地生物的基本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的动、植物随着自然环 境的空间地理变化,而产生一定的空间地理格局, 形成不同的动植物区域。生物的基本地域分异规律 可以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地理规律。 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组分之一,它们在地球表面上 的分布,一方面受现代生态地理条件所制约,与自 然地理环境相适应而表现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 另一方面,又受区系历史所影响,与生物的系统演 化和地史变迁相适应,而具有区系性特征。地带性: 非地带性和区系性是生物分布的基本地域分异规律, 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世界陆地生物分布的基本轮廓。
二、分布区的形成 关于种的分布区的形成有多种理论。一种是 单境发生论,认为:生物种或其他类群,最 初都是由一个地点发生的,然后由发生地点 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最初的发生地叫做发 生中心或起源中 心(图6-1)。 另一种是多 境发生论,认为:生物种可以在多个地区中 同时或不同时发生。此外,还有人主张泛境 发生论,认为:一个旧种的进化达到质变阶 段,新种就在旧种的背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 一次发生。 动、植物种地理分布的这种自然扩散,称为 侵移或扩展。一般情况下,分布区的大小与 种的繁殖能力和年龄成正比。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陆地生物的基本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世界海洋生物区系区 中国陆地生物区系区 中国海洋生物区系区
第一节 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一、分布区的定义 分布区亦称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 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地进 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种的分 布区,之所以能够维持或扩展,是由于生物种在 形态、结构、功能与遗传等方面,对外界环境条 件的特殊适应。 在种的分布区内,该种生物的种群不可能在任何 地方都能出现。栖息地决定了分布区的结构,即 种在分布区内的配臵状况。
蟾蜍(b区的类型 不同的分布区,其大小、形式和稳定性 方面都有所不同,根 据这些特点可将 分布区划分为若干类型。 (一)按其大小通常分为广分布区和狭分布

一般来说,种的生态价愈高,克服阻限 能力愈大,种的年龄愈年轻,其分布区 翕狭小。例如,现代植物中的银杉,只 分布在我国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动 物中的高加索雪鸡和里海雪鸡等,变属 于狭分布区种(图6-2)
四、固有种和特有种 栖息在发生地的种,称为该地区的 固有种。一个种仅分布在地球上某 一地区,称为该区的特有种。特有 现象常与一地区的历史演变有关。 那些很早就与大陆脱离的岛屿和某 些孤立的山峰,常常出现特有种。 例如很早就脱离澳大利亚大陆的新 西兰岛,特有植物有1000种,占当 地植物区系的72%。
V、好望角植物区 好望角植物区位于非洲西南端,北界沿奥兰治河延 伸,东以德拉肯斯堡山脉为界,是世界六大植物区 中最小的一区。本区有14 000种维管束植物,其中 3 000种是特有种。最典型的有拢牛儿苗科的酢浆 草科的酢浆草(Oxalis),肉质植物有松叶牡丹属 (Mesemoryanthemum),木本植物中山龙眼科有262 属,杜鹃花科石楠属有460种。 I、南极植物区 南极植物区包括南美洲大陆南纬40以南的地区和大 洋岛屿,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本区共1 600 种植物,其中1 200种是特有种,占75%。典型代 表是假山毛榉属(Nothofagus)、南美杉属 (Araucaria)等。特殊的是一种蚁塔科 (Halonhagidaceae)特大的草本植物Gunnera属,它 的一片叶子可以把三个骑马的人连人带马全遮盖住。
四、垂直带性规律 地质构造和山地地势是形成垂直带 的前提,山地气候条件随着海拔高 度发生变化,是形成垂直带的直接 原因。由于地势抬高,气候、土壤 等发生垂直变化,从而使生物也随 之发生相应的垂直变化。垂直带既 受地带性因素制约,又受非地带性 因素影响,是两者派生出来的区域
五、地方性 是生物在局部地域的分异规律。在较大区域 内,由于自然条件的局部差异,特别是中地 形的垂直分化,基岩及地面组成物质不同以 及地方气候的差异,引起土壤和生物群落发 生变化。生态学中常用的“生境”及其组合, 大都反映了这种地方性规律。地方性规律主 要表现为系列性和组合性。系列性是指由于 中地形的影响,动植物分布按一定的方向从 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有规律的依次更替的现象。 植物生态学称为“生态系列”。生态系列在 平原,山地普遍存在。
三、区系性 所谓区系性,是指不同的动植物,在漫长的 历史演变过程中,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由 于分布区相同而组成一定的生物区系。区系 性反映生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过 程以及地理隔离情况。一个生物区系中,特 有类群愈多,分类等级愈高,说明它们愈古 老,地理隔离愈久,即区系性愈强。 很早以前,人们就根据这种区系性规律,按 着特有种或特有类群的组合情况,将地球上 的动、植物区系分为许多区。例如,把植除 上述三种基本地域分异规律之外,尚有垂直 带性规律和地方性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