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课堂PPT)
合集下载
常见修辞手法ppt课件

17
六、对比:
1、概念: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 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 种修辞格。 如: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作用: 鲜明地突出一方的特点。
18
七、排比: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 相似或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的修辞方式。
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煤炭,大旱的甘霖。
富有情趣。
29
六、互文:
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 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 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 殊的修辞手法。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0
七、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 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 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 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 叫做仿词。
38
8、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 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 竹根。 9、这里是花的海洋。 10、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11、山谷回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 地说。 14、妹妹你慢慢地往“钱”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
(5)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 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6)燕雀焉知鸿鹄(天鹅,志向远大的 人)之志!
(7)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 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 似的。
(8)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来自下万 千条瀑布。10二、借代:
1、概念: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不直接说出人或物。 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六、对比:
1、概念: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 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 种修辞格。 如: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作用: 鲜明地突出一方的特点。
18
七、排比: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 相似或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的修辞方式。
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煤炭,大旱的甘霖。
富有情趣。
29
六、互文:
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 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 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 殊的修辞手法。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0
七、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 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 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 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 叫做仿词。
38
8、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 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 竹根。 9、这里是花的海洋。 10、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11、山谷回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 地说。 14、妹妹你慢慢地往“钱”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
(5)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 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6)燕雀焉知鸿鹄(天鹅,志向远大的 人)之志!
(7)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 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 似的。
(8)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来自下万 千条瀑布。10二、借代:
1、概念: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不直接说出人或物。 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只 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为一片 枯叶、一滩黄泥,父亲也愿意!“爸,别比 了……好吗?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 弓总比弦长啊!”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共14张PPT)

例句:早读课已经结束了,小明迈着慢悠悠的步子 走进教室,班长说:“你可来得真早啊!”
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 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 意思
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 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023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023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 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 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句: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 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 或事物来代替。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 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 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例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 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 意思
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 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023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023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 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 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句: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 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 或事物来代替。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 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 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例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6种常见修辞手法PPT课件

13
举例子
青蛙唱着恋歌, 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 暖气里。
连每一根小草都 在跳舞。
排比
1.定义:把结构相同
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语气一致的 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的一种修辞方法。
15
2.作用:
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有极强的说服力, 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深化中心。
16
举例子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 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 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 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 在于勤。
排比
比喻
拟人
冬天全没有离开大 地的意思,好像要 长久赖下去似的。
北极星像盏指路 灯一样挂在天空。
保卫家乡,保卫黄 河,保卫华北,保
卫全中国!
夸张
1.定义:为达到
某种表达需要,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扩大或缩小。
19
2.作用
26
举例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 要学好语文一定要背书 吗?一定要!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设问
28
感谢您的观看
30
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活泼亲近生动形象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六种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设问】【反问】
讲课人:韦菊玲
1
2
动听的言语文章
杰出的写作才能
3
运用 表达技巧
?
? 表达真情实感
? 5
比喻
?A
拟人
B
排比
C
பைடு நூலகம்
?夸张
反问
举例子
青蛙唱着恋歌, 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 暖气里。
连每一根小草都 在跳舞。
排比
1.定义:把结构相同
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语气一致的 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的一种修辞方法。
15
2.作用:
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有极强的说服力, 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深化中心。
16
举例子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 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 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 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 在于勤。
排比
比喻
拟人
冬天全没有离开大 地的意思,好像要 长久赖下去似的。
北极星像盏指路 灯一样挂在天空。
保卫家乡,保卫黄 河,保卫华北,保
卫全中国!
夸张
1.定义:为达到
某种表达需要,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扩大或缩小。
19
2.作用
26
举例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 要学好语文一定要背书 吗?一定要!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设问
28
感谢您的观看
30
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活泼亲近生动形象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六种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设问】【反问】
讲课人:韦菊玲
1
2
动听的言语文章
杰出的写作才能
3
运用 表达技巧
?
? 表达真情实感
? 5
比喻
?A
拟人
B
排比
C
பைடு நூலகம்
?夸张
反问
常见11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课件共24张PPT

好像、像、仿佛、似、宛如......
• 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比喻词 是、变成、构成........
• 借喻:甲代乙 喻体
一、比喻
说出下列句子的具体作用:
他长得像他爸爸。 小明是奶奶的掌上明珠。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爱打篮球。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他好像出去了。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山东有很多特产像花生、大枣、木耳等。
二、拟人
定义: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感情、动作神态等。
树上的小鸟在高声歌唱。
樱花舒展了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 我来分一分~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 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打扮自己。
三、夸张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教室里静得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 这地方只有巴掌大
•
妈妈在炒了一大桌的菜,我馋的口 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对比
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苹果比李子更甜。
夸张:突出特征、语言生动
六、设问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他的成绩为什么会进步?当然是因为 他勤奋努力。
七、反问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荷花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特点:
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
两个事物有相似点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9
(三)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 : “甲像乙”
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 仿佛、宛然、宛如、 ……似的、 …… 一样、 …… 一般
10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花上。
8
(三)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 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 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 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如“街上 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 宽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2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设问 反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
8、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 落尽深潭。 比喻 9、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反问
3
常见修辞手法(8种):
• • • • • • • •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
4
比
(一)什么叫比喻?
喻
——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 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修辞效果: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 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 长为简洁。)
她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红玫瑰。
16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 开了眼。 2.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 的垂柳,仿佛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 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3.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儿。 4.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 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 : “甲像乙”
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 仿佛、宛然、宛如、 ……似的、 …… 一样、 …… 一般
10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 花上。
8
(三)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 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 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 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如“街上 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 宽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2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设问 反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
8、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 落尽深潭。 比喻 9、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反问
3
常见修辞手法(8种):
• • • • • • • •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
4
比
(一)什么叫比喻?
喻
——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 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修辞效果: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 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 长为简洁。)
她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红玫瑰。
16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 开了眼。 2.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 的垂柳,仿佛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 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3.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儿。 4.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 得更加绚丽多彩。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ppt课件

PANHDUANYIXIA
走把你,跟有病似的。
×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 √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
像我这样的天才,学考考A轻而易举。
×
他好像一眼看出我是个美女。
×
猎人微笑着说:“在这森林里,你不能像个猎人,得像
个主人。”
×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2)表达效果:形式上,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 效果;内容上,……,突出了……。
如果排比句子中有相同的语句,要将相同的语句写出来,把其他的词性或者结构相 同的成分一一列举出来,再写以上内容。
简答一下
JIANDAYIXIA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 果。
C.落在路旁的一些红色的花瓣,向我透露着这个园子 里的风光。(拟人)
D.我听到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 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对偶)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红梅赞》来自歌剧《江姐》,而歌剧《江姐》来自小说《红岩》,《红岩》来 自罗广斌、杨益言亲身经历的历史。他们用泣血之笔,写下革命先烈在渣滓洞、白公 馆与敌人残酷斗争的事迹。这里面蕴含着《红梅赞》的魂。老一辈听众能从歌中回忆 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青年一代则能通过这首歌,汲取接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③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强烈的共鸣,增 强表达效果。
④增强语言力量/哲理性等。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1.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 一项是( ) C
整个大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
走把你,跟有病似的。
×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 √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
像我这样的天才,学考考A轻而易举。
×
他好像一眼看出我是个美女。
×
猎人微笑着说:“在这森林里,你不能像个猎人,得像
个主人。”
×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2)表达效果:形式上,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 效果;内容上,……,突出了……。
如果排比句子中有相同的语句,要将相同的语句写出来,把其他的词性或者结构相 同的成分一一列举出来,再写以上内容。
简答一下
JIANDAYIXIA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 果。
C.落在路旁的一些红色的花瓣,向我透露着这个园子 里的风光。(拟人)
D.我听到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 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对偶)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红梅赞》来自歌剧《江姐》,而歌剧《江姐》来自小说《红岩》,《红岩》来 自罗广斌、杨益言亲身经历的历史。他们用泣血之笔,写下革命先烈在渣滓洞、白公 馆与敌人残酷斗争的事迹。这里面蕴含着《红梅赞》的魂。老一辈听众能从歌中回忆 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青年一代则能通过这首歌,汲取接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③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强烈的共鸣,增 强表达效果。
④增强语言力量/哲理性等。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1.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 一项是( ) C
整个大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PPT课件

• 例如:我们要表明不良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的 身心健康这一观点,就可以将其比喻成毒品, 将网络游戏的痴迷者说成吸毒成瘾者,这样表
达的 道理更深刻! .
11
怎么用好比喻呢?
• 最后,写完一句比喻句,还要仔细看看句子前 后的搭配是否确切。
• 例如:如“小河像飘动的绸带”,
.
12
比拟句
•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 得夹着尾巴跑。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看看谁的判断能力棒!!!
.
32
怎么用好排比句呢?
• 1、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 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 列在一起。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 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 相同。
• 2、如果是三个相关并列词语,而不是词组 或者句子组成的句子,不是排比句。
• 再次,使用比喻句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正确性。
.
10
怎么用好比喻呢?
• 例如: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 者们像捕获野兽似地扑上前去,照相机的闪光 灯不停地闪烁着。用“捕获野兽”来比喻记者 们围住白求恩,显然是极不恰当的。
• 然后,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比喻作进一步说 明,以深化文章的主题与作者的表达情感。
.
7
玉立,像娇羞的 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 3、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 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 如片片翠玉。
• 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 静的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 5、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
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
20
拟人句欣赏
5、一只活泼的青蛙在稻田里放声歌唱,从它嘴中流露出一段段优美的旋律 6、高粱好似一对对的“红领巾”,静悄悄的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 头微笑,望不尽太阳升起处的白色天涯。 7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8、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 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共37张幻灯片)

❖ 例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 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 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 十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 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 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耐人 回味。
❖ 1.意义双关 ❖ 【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谐音双关 ❖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
老师寄语
❖1、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2、多读书,努力扩大阅读面 ❖3、经验积累,举一反三 ❖4、学习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 ❖5、相信自己,矢志成功
❖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
❖ 十一、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 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 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修辞方法。
❖ 如:你真是美丽啊!(原意表达不美丽。)
❖ 十二、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 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 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爱好之情。
四、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答题格式:
❖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 十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 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 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耐人 回味。
❖ 1.意义双关 ❖ 【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谐音双关 ❖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
老师寄语
❖1、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2、多读书,努力扩大阅读面 ❖3、经验积累,举一反三 ❖4、学习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 ❖5、相信自己,矢志成功
❖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
❖ 十一、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 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 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修辞方法。
❖ 如:你真是美丽啊!(原意表达不美丽。)
❖ 十二、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 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 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爱好之情。
四、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答题格式:
❖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比喻句,拟人句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课件(共22张PPT)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提前的情况
看到田野里金灿灿的稻谷就想到了白花花的 大米饭。
注意!
夸张不是吹牛!
差点:我差点飞起来了。
快要:我快要累成一条狗了。
简直:我简直要吃下一只大象 了。
班级里很安静。
教室里非常安静,地上掉了一根针都听得到。
天很黑。
在黑夜里,伸手不见五指。
在括号里填上的修辞手法
看见这样翠绿的,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他的脸皮真厚,连针也刺不进去。( ) 体育课上,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跑步,有的 在打篮球。( ) 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圆盘高高挂在天上。( )
如何使用排比句式?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
天上的星星对我眨眨眼,云朵旁的月亮对我 点点头,轻柔的晚风向我招招手。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形态各异的白云,有的 像温驯的狮子,有的像乖巧的小兔子,有的 像奔腾的骏马。
什么样的狮子 ? 什么样的小兔 子?
温驯的狮子 乖巧的小兔子
什么样的骏马? 奔腾的骏马
夸大与缩小
在括号里填上的修辞手法
看见这样翠绿的,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夸张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夸张 ) 他的脸皮真厚,连针也刺不进去。( 夸张 ) 体育课上,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 打篮球。( 排比 ) 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圆盘高高挂在天上。( 比喻 )
;
常用修辞修辞手法有 哪些:
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
春天到了,花儿都盛开了。
公园里的花盛开了,就像灿烂的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分
比喻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重点是两 种事物之间有类似点。 拟人重点是把物当人写!
拟人 落叶掉了下来 落叶随着风儿翩翩起舞。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50张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是 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 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 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 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 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 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 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 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 似点是“暗淡”。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 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相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事物“人化”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问: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三个“一”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 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 人痛饮狂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 的豪情快意。
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运 用相同的修辞,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 相同) 例句:看着你离开,我的心一片凌乱, 凌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23
一、引用:
1、概念:是指引用现成的诗句、成语、 格言、谚语、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 见解的修辞手法。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作用: 增强说服力
24
二、双关:
1、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 词的同音和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 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 式。 如:实不相瞒,—菊—花菊的花牌名电气扇是的吹广出告来语的。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喻体出现。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句中的喻体必须出现)6
比喻的种类 例:
本 喻 喻 <1>明喻(甲象乙)
体 词 体 例:共产党象太阳。
明
<2>暗喻(甲是乙)
喻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暗
<3>借喻(甲不出现,
喻
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 喻词)
2、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 转源自成明喻的是借代。12三、夸张:
1、概念: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2、作用: 突出强调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加强
渲染力度,烘托气氛。
13
四、比拟:
1、概念: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
(8)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落下 万千条瀑布。
10
二、借代:
1、概念: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不直接说出人或物。 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吸旱烟。
2、作用:语言幽默形象,引人联想。
11
注意: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1、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似点的是 借喻,没有相似点的是借代。
借 喻
例:它在稿纸上踩几朵小 梅花。(喻"猫爪子印")
7
5、作用: 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色彩。
6、注意: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
似的。
--表示想象的
8
练习巩固:
(1)桥不过是一条板凳。
同一个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 表达效果也各不相同。
有人画了一匹骏马从花瓣上踏过,有人不 画花瓣,而在马蹄周围画上几只蝴蝶。
“蹄花归去马蹄香”
问:你认为哪种 画法最能体现出 诗中意境?为什 么?
1
常见修辞手法
2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 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 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3
一、比喻:
1、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 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 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4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例如:她长得很像她母亲。
2、作用: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20
九、设问:
1、概念: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的修辞方式。
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 动群众。
2、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21
十、反问:
1、概念: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 定的意思,不需回答即知答案。
如: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2、作用: 起强调作用,增强语气。
(2)她婉转地歌唱着,像卖唱的歌女。
(3)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像 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9
(5)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 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6)燕雀焉知鸿鹄(天鹅,志向远大 的人)之志!
(7)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 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 蛋似的。
2、作用: 把事物人格化(动物化), 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
14
3、种类:
一是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二 是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和把此物当 作彼物来写。(本体出现,拟体一般 不出现)
(1)花儿笑得弯下了腰。
(2)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火山发出一阵咆哮。
15
五、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 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 方式。 2、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 构相同、意义对称。 3、作用:
(本质相同,不是比喻句)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 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比喻不恰当)
5
4、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仿佛、犹如、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可用比喻 词“是、成了、变成、化作、当作”等联结, 有时不用比喻词。
如: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7
六、对比:
1、概念: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 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 种修辞格。 如: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作用: 鲜明地突出一方的特点。 18
七、排比: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 相似或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简练工整,有节奏感。 16
4、种类:
(1)正对:意义相似、相近或相补。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反对:意义相反或相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表承接、递进、因 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条件)
(4)扇面对:两句对两句,
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煤炭,大旱的甘霖。
2、作用: 增强语言气势,具有排山倒海之势。
19
八、反复:
1、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 语或句子一再出现(两次或以上)。反 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
在沉默中灭亡。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2、作用:委婉含蓄
25
三、反语:
1、概念:反语又称“倒反”、“反说”、 “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 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 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 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如:打得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想想那时我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23
一、引用:
1、概念:是指引用现成的诗句、成语、 格言、谚语、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 见解的修辞手法。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作用: 增强说服力
24
二、双关:
1、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 词的同音和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 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 式。 如:实不相瞒,—菊—花菊的花牌名电气扇是的吹广出告来语的。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喻体出现。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句中的喻体必须出现)6
比喻的种类 例:
本 喻 喻 <1>明喻(甲象乙)
体 词 体 例:共产党象太阳。
明
<2>暗喻(甲是乙)
喻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暗
<3>借喻(甲不出现,
喻
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 喻词)
2、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 转源自成明喻的是借代。12三、夸张:
1、概念: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2、作用: 突出强调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加强
渲染力度,烘托气氛。
13
四、比拟:
1、概念: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
(8)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落下 万千条瀑布。
10
二、借代:
1、概念: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不直接说出人或物。 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吸旱烟。
2、作用:语言幽默形象,引人联想。
11
注意: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1、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似点的是 借喻,没有相似点的是借代。
借 喻
例:它在稿纸上踩几朵小 梅花。(喻"猫爪子印")
7
5、作用: 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色彩。
6、注意: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
似的。
--表示想象的
8
练习巩固:
(1)桥不过是一条板凳。
同一个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 表达效果也各不相同。
有人画了一匹骏马从花瓣上踏过,有人不 画花瓣,而在马蹄周围画上几只蝴蝶。
“蹄花归去马蹄香”
问:你认为哪种 画法最能体现出 诗中意境?为什 么?
1
常见修辞手法
2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 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 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3
一、比喻:
1、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 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 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4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例如:她长得很像她母亲。
2、作用: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20
九、设问:
1、概念: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的修辞方式。
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 动群众。
2、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21
十、反问:
1、概念: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 定的意思,不需回答即知答案。
如: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2、作用: 起强调作用,增强语气。
(2)她婉转地歌唱着,像卖唱的歌女。
(3)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像 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9
(5)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 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6)燕雀焉知鸿鹄(天鹅,志向远大 的人)之志!
(7)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 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 蛋似的。
2、作用: 把事物人格化(动物化), 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
14
3、种类:
一是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二 是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和把此物当 作彼物来写。(本体出现,拟体一般 不出现)
(1)花儿笑得弯下了腰。
(2)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火山发出一阵咆哮。
15
五、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 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 方式。 2、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 构相同、意义对称。 3、作用:
(本质相同,不是比喻句)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 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比喻不恰当)
5
4、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仿佛、犹如、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可用比喻 词“是、成了、变成、化作、当作”等联结, 有时不用比喻词。
如: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7
六、对比:
1、概念: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 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 种修辞格。 如: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作用: 鲜明地突出一方的特点。 18
七、排比: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 相似或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简练工整,有节奏感。 16
4、种类:
(1)正对:意义相似、相近或相补。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反对:意义相反或相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表承接、递进、因 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条件)
(4)扇面对:两句对两句,
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煤炭,大旱的甘霖。
2、作用: 增强语言气势,具有排山倒海之势。
19
八、反复:
1、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 语或句子一再出现(两次或以上)。反 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
在沉默中灭亡。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2、作用:委婉含蓄
25
三、反语:
1、概念:反语又称“倒反”、“反说”、 “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 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 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 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如:打得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想想那时我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