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
第1章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1.哲学
(1)分类
物理学、伦理学、论理学。
(2)内容
①宇宙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世界之道理”。
②人生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人生之道理”。
③知识论:目的在求一“对于知识之道理”。
2.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的内容
(1)宇宙论
①“本体论”,即研究“存在”之本体及“真实”之要素者。
②“宇宙论”,即研究世界之发生及其历史,其归宿者。(2)人生论
①心理学所考究,即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者。
②伦理学、政治社会哲学等所考究,即研究人究竟应该怎么者。(3)知识论
①知识论,即研究知识之性质者。
②伦理学,即研究知识之规范者。
(4)关系
宇宙论与人生论,相即不离,有密切之关系。哲学之人生论,皆根据于宇宙论。哲学家中有以知识论证成其宇宙论者,有因研究人之是什么而联带及知识问题者。
二、哲学之方法与论证
1.哲学之方法
哲学之方法,不是直觉的,反理智的。直觉能使吾人得到一个经验,而不能使吾人成立一个道理。一个经验之本身,无所谓真妄;一个道理,是一个判断,判断必合逻辑。各种学说之目的,皆不在叙述经验,而在成立道理,故其方法,必为逻辑的、科学的。科学方法,即是哲学方法。
2.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哲学包含两部分:即其最终的断案与其所得此断案之根据,即断案之前提。故哲学乃理智之产物,哲学家欲成立道理,必以论证证明其所成立。
三、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西洋所谓哲学,与中国魏晋人所谓玄学,宋明人所谓道学,及清人所谓义理之学,其所研究之对象,颇可谓约略相当。“义理之学”其研究天道之部分,即约略相当于西洋哲学中之宇宙论;其研究性命之部分,即约略相当于西洋哲学中之人生论。
四、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1.中国哲学之弱点
(1)盖中国哲学家多未有以知识之自身为自有其好,故不为知识而求知识。
(2)中国人向不十分重视著书立说。
(3)中国哲学家多注重于人之是什么,而不注重于人之有什么。
2.中国哲学的弱点产生的原因
(1)中国哲学未以知识问题(狭义的)为哲学中之重要问题。其所以,固由于中国哲学家之不喜为知识而求知识,然亦以中国哲学迄未显著的将个人与宇宙分而为二也。
(2)中国哲学家多未竭全力以立言,故除一起即灭之所谓名家者外,亦少人有意识地将思想辩论之程序及方法之自身,提出研究。
(3)中国哲学家,又以特别注重人事之故,对于宇宙论之研究,亦甚简略。
五、哲学之统一
哲学系统之系统,即指一个哲学之实质的系统也。中国哲学家之哲学之形式上的系统,虽不如西洋哲学家,但实质上的系统,则同有也。讲哲学史之一要义,即是要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
六、哲学与哲学家
1.威廉·詹姆士对哲学家的分类
(1)软心的哲学家,其心既软,不忍将宇宙间有价值的事物归纳于无价值者,故其哲学是惟心论的,宗教的,自由意志论的,一元论的。
(2)硬心的哲学家,其心既硬,不惜下一狠手,将宇宙间有价值的事物概归纳于无价
值者,故其哲学是惟物论的,非宗教的,定命论的,多元论的。
2.海佛定之哲学
海佛定亦谓哲学中诸问题皆在吾人知识之边境上,为精确的方法所不能及之地,故研究者之人格,乃决定其思想之方向,而或不自知。
七、历史与哲学史
1.历史的二义
(1)事情之自身,如说:中国有四千年之历史。说者此时心中,非指任何史书,如《通鉴》等。
(2)事情之纪述,如说《通鉴》《史记》,是历史,即依此义。
2.哲学史
(1)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时代精神,一时代之哲学即其时代精神之结晶也。
研究一哲学家之哲学,固须“知其人,论其世”;然研究一时代或一民族之历史,亦须知其哲学。
(2)各哲学之系统,皆有其特别精神,特殊面目,一时代一民族亦各有其哲学。
研究哲学须一方面研究哲学史,以观各大哲学系统对于世界及人生所立之道理;一方面须直接观察实际的世界及人生,以期自立道理。
3.历史与写的历史
(1)于写的历史之外,超乎写的历史之上,另有历史之自身,巍然永久存在,丝毫无
待于吾人之知识。
(2)写的历史随乎历史之后而纪述之,其好坏全在于其纪述之是否真实,是否与所纪之实际相合。
4.哲学史与写的哲学史
(1)哲学史有“哲学史”与“写的哲学史”之分。
(2)写的哲学史,难与哲学史符合。
(3)写的哲学史所凭藉之史料,纯为书籍文字。
八、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1.叙述式的哲学史
用此方式,哲学史家可尽量叙述其所见之哲学史。但其弊则读者若仅读此书,即不能与原来史料相接触,易为哲学史家之见解所蔽,且对于哲学史家所叙述亦不易有明确的了解。
2.选录式的哲学史
用此方式,哲学史家文学史家选录各哲学家各文学家之原来著作。然读者得直接与原来史料相接触,对于其研究之哲学史或文学史,易得较明确的知识。
九、历史的进步与哲学史的取材标准
1.历史是进步的
中国汉以后之哲学所研究之问题及范围,不如汉以前哲学所研究之多而广。然汉以后哲学中之理论,比汉以前之哲学,实较明晰清楚。社会组织之由简趋繁,学术之由不明晰进于
明晰,乃是实然的,并非当然的。凡当然者,可以有然有不然,实然者则不能有然有不然也。
2.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1)上所说哲学之内容已确定哲学之范围,并已指明哲学中所有之问题。古人著述之有关于此诸问题者,其所讨论在上述范围之内者,方可为哲学史史料。
(2)依上所说,哲学家必有其自己之“见”,以树立其自己之系统。故必有新“见”之著述,方可为哲学史史料。
(3)依上所说,一哲学必有其中心观念(即哲学家之见)。凡无中心观念之著述,不可为哲学史之原始的史料,但可以作为辅助的史料。
(4)依上所说,哲学家之哲学,须以理智的辩论出之,则凡片语只句,不可为哲学史之原始的史料。
(5)依上所述,一哲学家之哲学与其人格有关系。故凡对于一哲学家之叙说,能表现其人格者,亦可为哲学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