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2011年05月21日

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现代西方美学》讲稿节选,供参考~】

西方美学到了现代,审美经验(中国称审美心理)占据了主导地位,自从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之后,力图取代黑格尔等的"自上而下"的美学,从佛洛依德到荣格,从克罗齐到科林伍德,等等,均把审美心理作为美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方面,而在审美心理研究方面,最令人关注的学派之一就是"格式塔"心理学对美与艺术的探索,它演述了审美心理的感受,相当有趣,值得注意。

还得从一八九?年说起,当年,奥国哲学家艾伦费尔斯(Christian von Ehrenfels)在刚过三十岁时,提出了一个词--"格式塔",这个词的德文是"Gestalt",其基本含义整体性的形、完型、完形等,这不太好翻译,各国一般是用德文原词音译,中文就译为是"格式塔"。"格式塔"后来成为一个心理学说的学派名称,这个学派在心理学方作出了重要的探索。在二十世纪初期(一九一二年起)的那几年,在柏林大学实验室有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这三位心理学家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当是这一学派也被称为是柏林学派。接着,纳粹当政时,他们流亡到美国,于是这一学派就在美国发展起来了。后来,"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已经延伸到其他很多科学。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戏剧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符号学、诠释学(解说学)等,而在美学(特别是艺术心理学)方面,其贡献也是引人注目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知觉不是由感觉的简单相加而得来的,知觉有其整体性,整体认识并不是有感觉的各部分相加而成的。整体直

感非常重要,一个圆形不论是大是小,是什么颜色等等,我们都能认出是个圆形,不必再测量;一首乐曲不论用什么乐器演奏,都能听出是那支曲子。人总有整体直感。一首曲子,若是分开其中的乐音、乐句,由不同的人去听,各人的感受相加决不会等于一个人从头到尾听这支曲子的感受。一幅画、一首诗或风格"也是指对它的整体感受,而不是对感觉所得的零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其"

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并不完全等同于局部相加的总和。整体的"完形"就是"格式塔",就是一种整体性的感受。

自艾伦费尔斯提出"格式塔"之后,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实际上是结合物理学、力学等基本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心理形态的,在他们看来,心理和物理具有同型性,心理形态中,也有个力学的"场",就像是磁场一般。从知觉对象一直到大脑皮层,都是动态的"力"的结构,依然符合力学的矛盾、冲突和平衡的原则,只有从动态方面去考察,方能知其真谛。格式塔心理学者们是用量子力学理论(出现于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和方法来探索人的心理状态,其实,当时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和玻恩也曾非常关心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格式塔心理学者们认为对大脑的研究不能仅用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方法,更不能仅只用刺激--反应的方式。他们主张的是用一种"心物同型"的理论,关注的是心理的"场"现象,即"格式塔"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的突出贡献之一是审美心理研究,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就介绍到我国,四十年代有相关的译著出版,后来,在80年代,由于对审美心理研究的重视,美学界开始关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籍德国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对"格式塔"的美学观作了精彩的阐述,其中的"同形同构"说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精妙阐述。阿恩海姆所关注的是艺术与审美主体视知觉的

关系问题,他把人的视知觉看作是艺术创造和欣赏的最基本要素。在阿恩海姆的视野里,艺术与视知觉问题,至少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注意:

第一,人类日常生活的视知觉活动所固有特性就是表现性,艺术创造和欣赏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这种表现性。人通过视知觉观看外部世界的活动过程,其实就是对象世界的属性与主体本性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主体对现实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富有组织的整体把握的过程。简言之,知觉是在"完整性"(或称"完形")地把握着对象,这也是审美心理创造性的根本体现。

第二,对象世界的事物所具有的结构形式与观照主体的心理结构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这就使事物具有表现性,表现人的心理情感。在这里,主体与客体、心理与事物之间,具有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心理中的"力"的"场"构造,与事物的结构形态非常的相似,甚至很相同,于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月到中秋分外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于是,李清照会将眼前之境与心中情感联系起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外在的景态样式结构属性与主体内在的心理情感,模式吻合了,同构对应了。

第三,艺术作品的形态就是一种视觉外观形式,审美主体只有在艺术创作与欣赏过程中,只有通过视知觉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整体,或者审美对象统一结构的完整视象,才能创造或者欣赏艺术作品。在艺术活动中,审美主体充分调动其各种心理要素,以其整体活动形式来把握对象事物的"完形"形态,审美感受才能真正发生。所以,音乐家比普通人对乐曲更为敏感,普通人可能听到乐曲的这样那样的部分,但一时还不能整合起来,而音乐家能对乐曲进行"格式塔"把握,他更能感受到乐曲的美。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分析了很多具体的审美事例,很有趣味性,下篇再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