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考试 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关于《牡丹亭》

一、《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主题上: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意义

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关于《西厢记》

一、《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司唱。

(二)情节结构线索清晰,波澜横生。双线复合结构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

(三)利用相反相成的原则塑造人物。如崔莺莺明明爱着张生,却偏偏装出相反的样子,其实是通过外在的假更深刻地透视出内在的真。

(四)华美清丽的语言风格。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表现在: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入曲,形成诗的优美工细。好用骈语。化用日常语入曲,雅中融俗,别有韵致。(五)戏剧时空的巧妙设置。表现在:环境时间的意象渲染;心境时间的诗意结撰;思绪时间的对比描写。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1)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

(2)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

三、《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四个高潮

①佛店巧遇→老妇人不许→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

②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③拷红

④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

四、试分析《西厢记》中张生和红娘的形象

张生是一个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的形象。为了爱情,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面对爱情时也有些卤莽、糊涂和不知所措。他同时又是一个才子,有才华,有智慧。他又是软弱的,情绪化的。情绪随着事件的发展大起大落。

红娘是一个正直、聪明、伶俐、热心的丫鬟的形象,富于正义感、同情心,她又是机智的和伶俐的。她磊落直言,急公好义,促成了崔张的好事,同时也承担了老夫人的责骂。正因为如此,后来人们将“红娘”作为了成就人们婚姻好事的热心人的代名词。

五、试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它主要体现在对于莺莺的描写上。在《西厢记》中,莺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成功地揭示了莺莺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我们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莺莺的矛盾心理主要通过“闹简”和“赖简”得到表现的。一方面,当她得到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她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这种内心的快乐。于是有了“闹简”的一幕。但是当红娘假意要去老夫人那里出首时,却又被莺莺拉了回来,询问张生的情况。剧本写莺莺反复地掩饰自己,而反复地掩饰正说明莺莺内心的矛盾。莺莺托红娘带信,与张生约会,但是张生如约而来时,莺莺又变卦,数落训斥了张生一顿,这就是“赖简”。这一方面是由于红娘在场,另一方面也来自莺莺内心的压力与恐惧。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情”私自和男子约会,还是有所顾及的。杂剧中的“闹简”、“赖简”两折突出表现了莺莺冲破礼教束缚的艰难,她的动摇,她内心的矛盾,是刻画恋爱心理很成功的段落。

论述题:

一、《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

“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原批)。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名可考者39人。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

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同为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不同。同为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

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作好作恶者”杨龙友。

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色部: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气部: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

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凡例》)。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

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缺陷: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

二、《长生殿》艺术成就

(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弛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

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彩。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如《惊变》《雨梦》等出曲文,基本由《梧桐雨》脱化而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其浓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三、《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奇幻浪漫的情节构思。剧本创作了人间、梦幻和幽冥三种境界,互相对比映照,表现出主人公杜丽娘由生到死,死而复生的爱情追求,充满超现实的奇幻色彩。

2.心理写实。牡丹亭是一部典型的心理戏剧。汤显祖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乃至更深层次的潜意识领域,对内在的律动和意念、意识或情绪的潜流进行细致的跟踪描绘。

3.曲词纤丽缥缈,具有朦胧美,难以指实,妙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4.缺陷:在整体结构上枝蔓杂处,结局又堕入奉旨成婚的大团圆俗套。

四、窦娥形象分析

窦娥是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她的性格既温柔善良又坚强、勇敢;她代表了既恪守封建礼教,又对封建礼教抱有反抗的精神的女子形象。

1.善良、传统。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十七岁成了年轻的寡妇,独守空床,孤苦无依。窦娥的性格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之中,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三从四德”的封建女性教育让她:丈夫死后,恪守妇道,为救婆婆,屈打成招,这既是对她敦厚善良性格的刻画,也表现了她的孝道观念。这样的种种行为都是窦娥对封建道德的恪守,同时也表现其善良的本质。

2.性格变化:由善良柔顺到对社会的极端仇视和强烈报复。最初的窦娥是善良柔顺的,既照顾婆婆,又屈从命运。但是,社会一步步的逼迫,先是张驴儿的逼婚,后是张父被毒死的事件和张驴儿的要挟,最后是窦娥寄予最大希望的官府的胡乱判案,使得窦娥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了希望。这才导致她的怨天咒地和三桩誓愿。最后“血飞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这充分表现了窦娥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抗争。

3.窦娥的骨子中充满的叛逆是根植于对封建“孝”与“礼”的遵守。她的叛逆表现在蔡婆婆让她嫁给张驴儿时,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婆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儿媳与婆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